古代咏马诗漫谈
论唐代咏马诗
论唐代咏马诗自古以来,马跟人的关系就很密切。
在数千年悠久漫长的农牧文明历史中,耕作、牧猎、征战、运输等主要的社会生产行为,都离不开马的参与。
周穆王的八骏,楚霸王的乌骓,关云长的赤兔,秦叔宝的黄骠都是记载于书的名马良驹。
人与马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共同合作、默契交流,使人很自然地将马人格化。
在文学作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中,就不乏“以马喻人”的现象。
并且“以马喻人”可以说是贯穿古今。
一、唐代咏马诗文学源流以诗文咏马,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不少吟咏马的诗句。
如:《齐风·载驱》有“四骊济济”的诗句,《小雅·白驹》共四段,每段以“皎皎白驹”起兴,《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车。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描写猎人控马驾车、围场射猎的英武气概。
此后,有关诗文接踵而至,不胜枚举。
汉武帝刘彻的《天马歌》是一首专门咏马的诗篇。
“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此诗咏天马,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诗歌史上较早的一首通篇咏马佳作。
三国曹魏文学家曹植的《白马篇》,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捐躯赴难的英勇行为,并以白马加以衬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此诗笔墨重心不在咏马,却写得颇具特色,塑造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的少年游侠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所谓“马者,兵之用也”。
西晋诗人张华的诗句“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壮士篇》),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诗句“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得张。
”(《代出自蓟北门行》),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都是涉及军事的咏马诗句。
唐代的咏马诗是对前代咏马诗的继承和发展。
咏马诗在唐代进入成熟鼎盛阶段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无论是咏物诗本身的发展成熟,还是社会的爱马风气,亦或是人们对题画诗的热衷,等等,都促成了咏马诗在有唐一代的兴盛。
下面就此作简要探析。
漫谈李贺的_马诗_
他知道,赤兔“ 当须吕布骑”,良骥只 “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命运大声疾呼,渴
“ 从 桓 公 猎 ”, 他 绝 不 为 功 名 利 禄 去 做 望人间能多些伯乐。同韩文相比,李贺
张皓芳,教师,现居河北安国。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相形之下, 也如锥处囊中,尖虽未出,而锋芒毕现。 仍不能不被其才华所折服,为其命运而
岂不气煞良驹?
同时期韩愈的《 马说》也曾为千里 叹息,“ 才如江海命如丝”,千载之下,
尽管如此,李贺却绝不媚俗以进。 马 鸣 不 平 , 为 它 不 被 赏 识 而 与 普 通 马 思之令人扼腕。综
文,一把辛酸泪”。
此仕途无望。在他的《 开愁歌》中李贺
在他心目中,自己就是那匹仙人跨
愤而写道:“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
下的神骑“ 腾黄”,是凡间“ 龙脊贴连
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
钱,银蹄白踏烟”的良驹,是众人眼中
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
只有英雄得配的“ 神骓”、“ 赤兔”,满
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 李贺之
爱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李贺常以
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手段之卑劣,
马自喻,借对马不同境况的描写,将自
令人嗤之以鼻,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
己的坎坷身世、一腔抱负,倾吐得酣畅
此发出了:“ 父名‘ 人’,子亦不得为
淋漓。洋洋二十三首,可谓“ 满纸锦绣
‘ 人’乎”的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
然而,“ 犹自带铜声”一句使全诗 峰 回 路 转 ,“ 带 铜 声 ” 也 正 是 本 诗 的
却只做过奉礼郎这样一个职掌祭祀的九 品小官。一生愁苦抑郁、穷困潦倒。这
李
“ 龙眼”,是本诗的精华所在。此刻,千 里马发出了世上对命运抗争的最强音:
浅论杜甫的咏马诗
腕 促蹄 高如 踣铁 ,交 河几蹴 曾冰 裂 。 五 花散作 云满 身 ,万里 方看 汗流血 。 长安壮 儿不敢 骑 ,走 过掣 电倾 城知 。 青 丝络 头为君 老 ,何 由却 出横 门道 。 在这 首诗 里马具 备 像人 一样 独立 的 的思想 、情 感 和 意志 。杜 甫并 没有 对胡 青骢 的外 貌做 过多 的细 致 描 写 ,而是 写 了 马 的风 神 、性 格 、精 神 、经 历 。 诗 的开 头 写 胡 青 骢 骄 傲 的 出 场 ,像 一 个 “ 阵 久 临 无 敌 ” 的常胜将 军 ,带着 赫赫 的战功 从 西域 归 来 , 被人 赐予 了极 高 的荣 誉 。但 他 的眼 中并 没 有功 名带 来 的荣 华 富贵 和享 乐 ,而是 将所 有 的热忱 放到 了战 场 杀 敌立功 之上 , “ 姿 未 受伏 枥 恩 ,猛 志尤 思 战 雄 场利” ,事业 是 这骏 马 唯 一 的追 求 ,战 场是 他 唯 一 的的去 处 。接 下 来 写 马 的天 赋 和气 势 , “ 促 蹄 腕 高” 善 于 奔 跑 的先 天 素 质 ,也 预 示 了他 注 定 不 凡 的一生 , “ 河 几 蹴 曾冰 裂 ” 交 ,无 往 不 利 的铁 蹄 使 他 可 以在极 为艰 苦 的环 境 下驰 骋 。 “ 里 方看 汗 流 万 血 ” 惊 人 的耐 力 ,可 堪 长 途 奔 袭 的 大 任 。这 样 一 匹神 骏 ,不论 是 已功成 名 就还 是年 老力 衰 ,与生 俱 来 的强烈 的使 命感 都不 会使 其 甘心伏 于 槽枥 。他 的 命运 就是要 建 立功 业 。在这 里 马所传 达 的理念 和 精 神 与杜甫 的精 神 高 度 契合 。马 就 是人 ,人 就是 马 , 人 与马 的精神 和追 求达 到 了统 一 。
马诗的意思翻译
马诗的意思翻译引言马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诗体之一,它以描写马的形象和特质为主题。
马作为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不仅代表了力量和速度,更象征着自由和英雄主义。
马诗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首经典的马诗,分析其中的意义和翻译。
诗歌一:《骏马行》骏马伯乐动山岳,劲嘶心驰赛风雨。
疾驰万里指晨星,飞跃长河过列国。
早晨马匹的活力逼得山岳都动了起来,它们高昂着头颈,发出有力的嘶鸣声,心中充满冲劲,比赛一般地在奔驰,一千八百多里的路程,仅仅指向着天空中的晨星。
马匹飞跃起来,像一条闪电般穿过了长河,跨过一个个列国的国土。
这首诗描写了马匹奔跑时的英姿和速度。
它们像风一样快速前进,穿越长河,一夜飞渡数国。
诗人以骏马作为象征,将其与勇气、力量和行动力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诗歌二:《赋得马》马气轰轰奔四方,步履灵动象云烟。
一身美色无双绝,无风无雨自远山。
铁蹄鞍上踏宇宙,长鸣高山发威风。
草原如海乘逐日,只盼胸怀展宏图。
奔腾驰骋驰自由,放风四溢心崇高。
马儿无奈回城市,归来面对钢铁丛。
只要飞奔在赤土,才能感受胸怀豪放。
狂嘶回荡山野间,万马奔驰风雨中。
骑马大笑出千里,一田百亩分两头。
融入山川草原间,与自然心相争。
步履如风舞如翼,奔腾万里足爆发。
马背如舟漂万水,自由驰骋浪涛涌。
这首诗将马比喻为自由和豪情,描绘了它们奔腾翻飞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马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马在大自然中奔腾驰骋,与山水草原相融,自由自在地展示豪放的气质。
诗歌三:《忆秦娥》马上相逢无纪岁,车边宴罢有馀欢。
从此深情难自禁,空怀马革难重还。
青楼御史带春风,芳草娃儿簇碧空。
水边舞声如夜雨,明月易得暗难逢。
骏马风嘶歌舞场,春醪杯酒尽丹阳。
长夜曲终情未了,从前寻找自古人。
这首诗以马作为回忆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和人事的十分眷恋。
马在诗中象征着过去的一段纯真时光,与人物和场景相呼应,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怀旧情调的画面。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如何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如何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马诗,那么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希望对你有帮助!马诗李贺赏析李贺一生有过非常多的作品,因为李贺属马,光是马诗就有23首,李贺在这些马诗之中借助宝马来展现了自己的抱负思想,抒发了自己慷慨愤懑的情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五首。
在这首《马诗》之中,李贺通过咏马,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渴望报效祖国的心情,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比兴展现了一幅大漠疆场的景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茫茫无际的大漠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之上的月亮就像是一把弯钩一样。
自古以来钩都是战场的象征,将月亮比作钩可见作者内心深处其实有着投笔从戎征战沙场的豪情。
后两句借物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通过描述马儿披上了鞍具,在清爽的秋天纵横疾跑,表达了李贺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可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是这和现实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展现了作者不受重用的不甘和悲伤。
李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有着“诗鬼”的称号,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奇诡的言辞营造出一种阴冷忧郁的氛围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
他也有不少的咏物诗,来表现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热血,其中《马诗》就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代表作。
李贺的诗类型李贺是中唐文坛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却是以诗为业,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他的诗词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第一种是借古讽今的诗歌,李贺一生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奸佞当道,小人得志,老百姓们过着凄苦的生活,早年的李贺就经历过被剥削的痛苦,后来年长之后,当过小官,游历过四方,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政治的黑暗和高层的无能,让李贺心中饱含着对于高层的愤恨和对于老百姓的同情,写下了不少这类的诗歌来讽刺当时残酷的世道。
还有发愤抒情类型的诗歌,李贺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施展,又疾病缠身,所以一方面对于昏暗的世道怀有不满一方面又有着消沉的情绪,经常有这种抒发自己悲戚之情的诗歌。
《马诗》诗意
《马诗》诗意
摘要:
一、《马诗》背景介绍
二、李贺创作《马诗》的原因
三、《马诗》的主题思想
四、《马诗》的艺术特色
五、结论
正文:
《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诗歌,共二十三首,以马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贺生活在唐朝盛世,那时的社会风气喜好骏马,马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李贺出身贫寒,但他才情出众,渴望为国家效力,因此,他以马为载体,借马抒怀,寓意自己希望建立一番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诗人对马的优良品质进行了赞美,如马的矫健、勇敢、忠诚等;其次,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观念。
在艺术特色方面,《马诗》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李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其次,诗人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排比、设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李贺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马诗》是李贺以马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论唐代咏马诗
唐代咏马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通过对马的形象、品质和特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热爱。
在唐代,咏马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都留下了大量的咏马诗篇。
唐代咏马诗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对马的形态、神态、品质和精神的描绘,以及对马的驯养、驾驭和骑乘的描绘。
在这些诗歌中,诗人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豪迈、奔放和勇敢等精神的追求。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时代精神。
在唐代咏马诗中,诗人常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们通过对马的毛发、眼神、姿态和动作的描绘,展现出马的雄壮、矫健和灵动之美。
同时,他们也通过对马的驯养、驾驭和骑乘的描绘,展现了人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依存。
唐代咏马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些诗歌通过对马的赞美和热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豪迈、奔放和勇敢等精神的追求。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时代精神,对于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唐代咏马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通过对马的形象、品质和特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热爱。
同时,这些诗歌也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诗的诗歌鉴赏
六年级下册《马诗》译文与鉴赏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边整理分享这些古诗的译文和鉴赏。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鉴赏】《马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晚期,当时社会处于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的状态。
李贺通过马的形象,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李贺的马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著称,作品大量使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将个人的抱负与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漠上的沙子比作皑皑白雪,将燕山之上的月亮比作弯曲的钩。
这种比喻不仅赋予了大漠和月光以独特的视觉效果,还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战场的氛围。
其中,“钩”这个意象除了描绘月亮的形状之外,还让人联想起武器,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战斗的渴望和期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金络脑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耀的任务,而“快走踏清秋”则描绘了一匹战马在秋日清新的草原上驰骋的景象。
这里,“何当”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何时能够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期盼。
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个人理想的抒发,体现了李贺诗歌中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通过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马的形象之上,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咏马之作,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字面写马,字底却是在写自己,物我融混,真正体现了“寄托遥深”,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和深思。
马诗意思和赏析
马诗意思和赏析马,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马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力量、自由和奔放,成为诗人们笔下的灵感来源。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马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经典的马诗,并对其意思和赏析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著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如惊龙。
”这句诗中,王之涣通过“万马奔腾如惊龙”来表达了大地的生机勃勃和生生不息的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马常常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勇气,因此在这句诗中,马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又威武的形象,成为了诗人笔下的英雄。
另一首著名的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则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和对命运的坦然。
而在这首诗中,“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比喻中,马的形象被赋予了一种奔放而又无法阻挡的力量,成为了诗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除了以上两首著名的马诗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诗人也曾在其作品中运用了马的形象。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楚腰,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词中,王之涣通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来描绘了大漠孤烟的壮丽景色,而“羌笛何须怨楚腰”则表达了对边疆风情的赞美和对马的怀念之情。
在这首词中,马被赋予了一种自由而又豪迈的形象,成为了诗人笔下的英雄。
总的来说,马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动物,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诗人们的笔下,马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诗词大会专家对《马诗》的评价
诗词大会专家对《马诗》的评价
诗词大会专家对《马诗》的评价如下: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以马喻人,抒发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首诗中,李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以及细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悲壮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们不禁对诗人的才华和人生经历感到惋惜和感慨。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李贺的高超技巧。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象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被誉为“诗鬼”。
总的来说,专家对《马诗》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的珍品之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贺的才华和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挣扎。
马诗的诗意和诗情
马诗的诗意和诗情马诗,不仅仅是一首写马的诗,它更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李贺,被誉为“诗鬼”,其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与诡谲的色彩,而《马诗》更是一曲借物抒情的绝妙篇章。
从表面上看,《马诗》似乎是在描述马的英姿和悲凉的生活环境。
然而,结合李贺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深入地感受到这首诗背后所蕴含的诗意与诗情。
诗意:李贺通过描绘马的形态、动作和所处的环境,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那匹马,在秋日的荒原上,背负着沉重的鞍鞯,但却无人驾驭。
它看似自由,但实际上却是被遗弃的、孤独的。
这不仅仅是对马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士人的写照。
李贺本人,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愤懑。
而这首《马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情:除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这首诗还蕴含着诗人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那匹马,虽然身处荒原,无人问津,但它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头颅,向着远方自由地奔跑。
这正是李贺内心世界的写照:尽管现实充满了困厄与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同时,《马诗》也表达了李贺对那个时代的批判。
在那个时代,权贵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死活。
他们如同那匹马的驾驭者,只把马当作工具,而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和关心它。
这使得无数有识之士如同那匹马一样,被遗弃在荒原上,无人问津。
此外,《马诗》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那匹马,尽管身处荒原,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
无论环境多么艰难,生命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尊重。
这正是李贺想要告诉我们的:即使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挫折,我们也要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现实。
综上所述,《马诗》不仅仅是一首写马的诗,它更是一首借物抒情的绝妙篇章。
通过描绘马的形态、动作和所处的环境,李贺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和对那个时代的批判。
同时,《马诗》还蕴含着诗人对理想、自由、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这些诗意与诗情,使得《马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
马诗李贺全诗赏析马诗李贺全诗赏析《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李贺的马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主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诗李贺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词句注释⑴大漠:广大的沙漠。
⑵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⑶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⑷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白话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戴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创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赏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 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 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 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 战场景色, 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 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 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 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 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 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 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 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 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就是企 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 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 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 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 较为痛快淋漓; 而用比体, 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 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 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 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 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 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 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译文及赏析
《马诗》译文及赏析《马诗》译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马诗》唐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对李贺《马诗》的理解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赏析(9篇)
《马诗》赏析(9篇)篇一:《马诗》赏析篇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这篇课文,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马诗的主题60字
马诗的主题60字
1、《马诗》主题思想:诗人是借咏马言志,诉说自己盼望建功立业
却不获赏识的苦闷。
2、创作背景:年轻的李贺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
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
应试。
3、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为抒发自己的仕途失意苦闷之情所以写下《马诗》。
《马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
的感慨与愤懑。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对李贺马诗的理解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对李贺马诗的理解《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理想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1、二句呈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或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示意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3、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猛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珍贵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明显,这是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1、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剧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颖,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示意出骏马轻捷强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咏马诗漫谈
作者:王艳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7期
我国古典文学中,以马为体裁的诗歌不胜枚举。
马作为一种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
诗人通过对马的描写,来表达人生感受和情趣,抒写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一.诗人对马进行描写,抒发对马的思想感情。
唐朝现诗人白居易的《卖骆马》写道:“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这首诗描写跟随自己五年的骆马,在临卖的时候,它回头向主人长嘶一声,表达了马对主人的依恋,抒发诗人对马怜惜之情。
二.诗人借助对马的描写,托物言志,抒发诗人对其它事物的思想感情。
魏晋诗人曹操的《龟虽寿》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借助老马卧伏在马厩里,却有奔驰马千里的志向,表达诗人自己虽然年老了,却怀有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天马歌》写道:“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这首诗描写天马的非同凡响。
它在天空驰骋,连在云雾中飞行的龙,也只能跟在它后边。
它的目光明亮,就像启明星一样;它前胸挺起,像两只展翅的野鸭;它的尾巴像夜空的流星扫过;它的头颅像一只高高仰起头的金乌;它的嘴好似喷吐出红光;它的肩胛间渗出的汗水竟像粒粒血珠!诗人借对天马的描写,抒写自己的豪迈气概和高昂情怀,透露出那种洒脱不羁的气质,流露出一种傲视权贵的独立人格。
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房兵曹的马是西域的大宛马。
瘦骨棱棱,就如刀锋一样。
两耳尖利,如同削竹一般。
四蹄轻快无比,宛如强劲的大风。
所向之地是空阔无边的广漠。
它不怕艰难险阻,真可以以生死相托。
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
这首诗写马驰骋万里,是希望房兵曹为国建功立业,更是表现诗人自己愿意为国出力的高远志向。
唐朝诗人李贺的《马诗》其四写道:“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这匹马不是尘世平凡的马,它本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一匹天马。
虽然是一匹绝世好马,可它由于境遇不好,被折腾得瘦骨嶙嶙。
虽然这样,但你敲敲它的骨头,却发出铜一样的声音。
诗人通过写马,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用郁积于心的怨愤之情。
李贺的《马诗》其五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大漠的沙子像雪一样白,燕山的月儿像钩一样弯,我这匹骏马,何时能佩戴上
黄金打造的辔头,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诗人托物言志,借马抒情,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情怀,同时也诉说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唐朝诗人姚合的《老马》写道:“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诗的大概意思是,老马卧在地上,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也站不起来了,只好向主人发出嘶鸣。
它想到东边郊野的道路,现在正是秋天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泥里,变成了泥泞。
它虽然还想奔走在东郊道上,为主人拉车,但由于年老体弱,已经做不到了。
作者借老马表现自己虽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但想到自己年老体弱,壮志难酬,不禁生出惆怅来。
唐朝诗人杨师道的《咏马》写道:“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马儿披着玉做的马鞍和头戴金丝的辔头,经过宫殿前红色的台阶,它的骨骼不同于凡马,毛色也十分奇丽。
世上有很多千里马,在皇帝的后苑里变老变肥都不曾纵情驰骋过。
这匹老马羸弱无比,疲惫不堪,已不能负载运盐车的重量,伯乐看到了都要嗟叹惋惜。
这匹马如果能够完成自由驰骋的心愿,它一定能像一阵风似的奔驰到天涯。
诗人借对老马的描写,表达诗人自己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写道:“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一匹胡马,远放在燕支山下。
它在黄沙和白雪上奔跑,独自嘶鸣。
它停下来东西张望,发现迷路了。
而这时,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已晚。
诗人通过写马,表现戍卒思亲盼归的哀情,以及离乡远戍的孤独和惆怅。
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通过对西风瘦马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悲愁情绪。
王艳萍,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