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学复习要点概要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2.金融监管三要素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
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
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
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
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
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1.金融风险: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
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
3.金融风险的种类:按照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按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按照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按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4.金融创新: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得含义狭义:金融监管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得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得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得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得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得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得监管等。
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得最终效果或达到得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得前提与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得依据。
四个具体目标:①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③增进金融体系得效率④规范金融机构得行为,促进公平竞争金融监管得原则①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②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得原则③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④公平、公正、公开原则⑤有机统一原则⑥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得原则⑦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⑧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⑨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得关系:金融创新就是当金融业发展得主流趋势,与金融监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金融监管刺激了金融创新得产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金融工具得创新:就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与利率互换,外汇期权与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金融创新得三大趋势①金融领域得证券化趋势②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得趋势③金融市场越来越全球一体化得趋势金融创新得原因(金融创新反映得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客观要求)①国际金融业得飞速发展与日趋激烈得竞争。
②经济环境中得风险性增大,尤其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市场利率变幻莫测。
③技术进步,尤其就是电子技术得飞速发展为金融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④金融管理环境得变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得积极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得积极影响①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得资产与盈利率①增强了金融市场得活力②增强了金融机构得竞争能力②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③金融业得发展空间扩大③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④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得能力增强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得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得消极效应①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①削弱了货币政策得运行效率②导致融资制度结构变化②降低了金融体系得稳定性③推动了区域货币一体化③降低了金融监管得有效性④增加了发生金融危机得概率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进行调整一方面放松某些管制,另一方面又促使金融管理当局在对银行业务创新本身进行全面得、慎重得评估基础上,采取一些有利于银行体系走向稳定得措施.①建立风险度保险费率制②改革会计核算③提出银行改革方案④加大监管范围⑤加强电子转账与信息系统得安全管制⑥加强金融监管得国际合作内部控制四个阶段: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得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得内部控制,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得内部控制结构,目前得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
朱明zhubob金融监管学-复习1
2、微观金融风险
4、从监管当局角度,监管组织体系大体上包括监管系统和
5、关于金融风险的表述
8、牵头监管最大的问题是
9、综观各国历史的内部牵制,它的基本目的是
12、我国要求商业银行对同业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金余额的比率不得超过
13、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时,对单一客户融资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
15、中国保监会成立于
1、金融风险
2、管制的供求说
3、存款保险制度
4、证券欺诈
1、金融创新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处理问题银行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3、试比较分析保险监管的三种方式?
试论述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什么?这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革?请进行详细分析。
金融监管总结考试重点整理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监管的内容: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时一直金融机构信用扩张的盲目性和防范金融业务的精英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
从监管内容属性上分金融行政监管和金融业务监管;从监管内容的执法理念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金融监管理论源于政府管制理论,主要分为三种:公共利益论、管制俘获论、管制新经济论。
金融监管现代理论:金融脆弱性理论、功能性金融监管理论、监管激励理论、法律不完备理论。
金融监管体制:指金融监管体系和基本制度的总称。
统一金融监管模式优缺:优点,1、成本优势,节约技术和人力的投入;2、优化了监管环境,避免了充分监管及无所适从;3、适应性强。
缺点,缺乏竞争性,易导致官僚主义。
金融分业监管模式优缺:优点,1、提高监管效率,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2、具有竞争优势,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
缺点,1、难于协调,可能引起监管套利行为;监管成本高,规模不经济。
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牵头监管:在多重监管主体之间建立即使磋商和协调机制,特别指定一个牵头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巴西)。
双峰监管模式:根据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监管,从而能达到双重保险作用(澳大利亚、德国)。
不完全与前两种比较:与集中统一的模式相比:1、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制约作用;2、各监管主体在其监管领域内保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既发挥了各个机构的优势,还将多重机构的不利最小化。
与完全分页监管模式相比:1、降低了多重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的成本和难度;2、对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分别进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交叉及重复监管;3、又兼具分业监管模式的优点,通过牵管机构的定期磋商协调,相互交换信息和密切配合,降低监管成本,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信息披露制度:指证券市场上有关当事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规章,以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共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活动标准。
其目标和宗旨是为了保证所有的信息都能得到最公平的披露。
金融安全:是建立在有效的调控体系、稳健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秩序基础上的稳定而有活力的金融运行状态。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指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其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货币市场分类: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具体的市场类型。
存款保险制度:指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以便在非常情况下,由存款保险机构对金融机构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
其局限性是保险范围有限,在金融支付危机集中发生时期失效。
用脚投票:中小股东对管理层产生不满后,一走了之,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的区域。
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的变化对经济主体因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协调、结构不均衡造成损失的可能。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金融价值的变动,所以利率风险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种风险。
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是指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以维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如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
优点:容易评价、判断风险;可以避免重复监管;监管功效较大。
功能监管:指按金融业务来划分监管对象如将金融业务分为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
优点:监管协调性高;容易判断风险;可以避免重复和交叉监管现象。
金融监管学考点
金融监管学考点【题型】单选20’判断20’名词解释15’简答20’论述10’案例分析15’【考点】一、金融监管的概念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中的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1)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指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
(2)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立法、执法等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
•代表性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
•优点:①提高监管效率(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②具有竞争优势(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缺点①难于协调,可能引起―监管套利行为‖②监管成本较高,规模不经济。
-《李成》P73-《冯科》P72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机构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相结合的单层多头的分业监管。
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监会主要负责商业夜航、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期货的监管;保监会则负责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执行货币政策、试试信贷政策与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其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同时管理同业拆借与票据市场、银行间赵全市场、外汇市场、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并对洗钱行为进行防范;外汇管理局整体负责管理外汇流入和流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金融司、财政部金融司、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非金融监管机构则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负责相关问题的监管。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监管复习重点
①简述金融监管演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金融监管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主要包括:金融监管的逐步形成时期;金融监管的严格管制时期;金融监管注重效率的时期;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时期。
16-19世纪是金融监管的逐步形成时期。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金融监管从自由到严格管制的分水岭。
20世纪70年代末,困扰西方国家长达十年之久的“滞涨”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金融自由化理论随之发展,形成了金融监管注重实效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风险的扩散蔓延、现代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都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导致各国逐步放松金融监管制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原有的金融管制制约了金融成长,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以创新来规避管制,原有的金融管制对新的金融工具无能为力,形成真空状态,金融监管也从强调稳定向注重效率转变。
②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一)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金融监管必须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为国家经济稳健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这是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
(二)保护全体存款人的合法利益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实质上是维护国家信用制度,也是保护金融机构的长期利益,更是保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利益。
(三)实现金融有序竞争和提高效率金融监管是在统一法律之下实现金融机构的公平有序竞争,防止出现因为金融过度竞争导致的金融混乱。
同时,对金融创新和金融违规进行及时的鉴别判断,肯定金融创新和约束金融违规,提高服务效率。
金融监管原则包括哪些方面?一、依法监管原则:必须依据金融法规,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不能随心所欲。
二、公平公正原则:不论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和背景如何,监管机构都必须在统一标准下按照统一、公正和公平的监管标准对其实施监管,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
三、适度竞争原则:要通过金融监管形成金融业适度竞争的环境,检验监管效果的根本标准是看其能否促进金融和经济的顺利发展。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资料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资料(一)金融监管的概念1、金融监管的定义:金融监管或称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2、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三大特性有关。
(1)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即银行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为储蓄者提供短期资产和流动性,把储蓄集合起来,再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提供期限相对较长的负债和资金。
(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
(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例题6:课后题第11题】金融监管首先是从银行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包括( )A银行提供资金中介功能B 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C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D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E银行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3、金融监管的意义(二)、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1.公共利益论(1)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2)观点: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观点: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更强调安全与效率并重,同时对跨国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和国际监管协调更加重视。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XX学院俞晓星一.名词解释1.【金融监管】P52 第三章金融监管概述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与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除包括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现场检查】P244 银行业监管现场检查是指商业银行监管当局派专人到商业银行进行实地检查的一种监管方式。
3、【非现场检查】P247 银行业监管非现场检查是指银行监管机构通过对银行报送的有关经营活动的报表、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来确定商业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程度的一种监管方式。
4、【内部控制】P143 第六章内部控制是公司、企业最高管理层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
5、【审批制】P279又称许可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
在这一制度下,证券发行不但要满足信息公开的条件,而且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求,并经证券监管部门实质审查并批准。
6、【注册制】又称登记制、申报制,指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即可以直接进行证券公司登记,无须在公司成立之前再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批。
7、【存款保险制度】P199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规定经办存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根据存款额大小按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陷入破产境地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或直接向其存款人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存款的一种制度。
8、【资本充足率】P234 银行业监管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价银行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银行资本应该分为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核心资本不低于总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金融监管考试重点
金融监管发展趋势:一、金融监管国际化趋势金融国际化不断加深,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和依赖也加强,风险在国家之间的转移也在所难免。
如果各国监管不一致,不仅会削弱监管的效应,同时也会导致国际间资金大规模的投机性转移,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
因此,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也要国际化。
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各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也趋于统一和规范。
二、金融监管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创新业务的监管世界各国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实现了两个转变:1. 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2. 从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
只有双管齐下,既重视合规性监管也重视风险监管,既重视监管传统业务,也重视创新业务监管,才能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整体风险。
三、金融监管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制度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相配合,无论多么细致周密的监管,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金融机构同业自律机制也是增强金融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四、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我国目前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还不够,对系统性风险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监控和负责。
哪些金融机构具有系统性风险,应该重点监管,如何来监管,对各种投融资机构的杠杆力应该分别如何限制,还需要专业机构作出相应的约束。
五、统一监管是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统一监管的主要优势是:1. 达到金融监管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监管成本;2. 简化监管框架、使市场投资者及参与主体更容易理解;3. 统一监管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适应;金融创新不断打破已有的行业界限,统一监管更能适应这一趋势4. 统一监管有助于减少过度监管或者监管缺位,消除监管套利;监管体制起源1.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监管的阶段(1930s 以前)2.金融业推行分业监管的阶段(1930s-1970s )3.从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阶段(1970s-1990s )4.统一金融监管广泛发展阶段(1990s-2010s )5.金融危机后强化统一监管阶段(2010s 至今)理论(一)主张集权监管的理论依据1. 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讲,集权监管能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范围经济。
银监会专业考试金融监管知识
金融基础知识:金融监管第一节分业监管概述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监管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对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
目前,一些国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混业经营。
如,德国长期以来一直实现全能银行制,银行可以兼营证券、保险业务。
1999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告历经60多年的分业经营模式终结。
与德国不同,美国是通过银行持股公司或金融持股公司拥有分别从事不同业务的子公司来实现混业经营,各子公司在法律上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公司。
同时,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管。
如,英国于1998年10月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将英国原有的八个金融监管机构合为一体,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
韩国也于1998年4月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施统一监管。
不过,目前更多国家依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一)监管的法规与国际准则充分的法律基础是金融监管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其法律法规构成主要有三类。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律,例如,(1)《中国人民银行法》,这部法律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法,它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权利,同时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和应当承担的基本法律责任;(2)《商业银行法》,这部法律是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法律规范,它对商业银行的设立、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和业务规则、财务会计以及违法处罚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也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商业银行的具体权力和任务;(3)《担保法》、《公司法》、《票据法》等。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金融监管第一章:1. 金融监管: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 金融监管三要素: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3. 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
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
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
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 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
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 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
如美国。
6. 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7. 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D15金融监管知识讲解
这一时期的监管理论更加注重政府采取有效的 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来加以监 管货币、机构与市场。
22.02.2024
6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
(三)金融监管理论的成熟阶段---安全目标与 效率目标并重的金融监管理论(20世纪90年 代至今)
(二)间接监管
指通过委托其他部门如金融机构内部的审计机 构或外部审计机构及信用评估机构等,从加强 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实施间接的监管。
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金融机构自行组织实施的,主要
涉及金融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情况,
包括核查自身会计控制、营运控制、行政管理
控制等的完整与准确,并参与检查和修改业务
18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一)直接监管
直接监管可分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
1、现场监管
现场监管是由监管人员通过亲临现场对被监管 金融机构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金、物 资财产和文字资料进行检查、分析、鉴别,直 接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查访,掌握第一手真实资 料。
22.02.2024
22.02.2024
17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三)市场退出监管
市场退出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退出金 融业、破产倒闭或合(兼)并、变更等的管理。
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方式主要有:(1)金融机 构解散;(2)金融机构被关闭与撤销。这是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行政程序;(3)破产清 算。
22.02.2024
22.02.2024
23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信息披露制度:指证券市场上有关当事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规章,以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共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活动标准。
其目标和宗旨是为了保证所有的信息都能得到最公平的披露。
金融安全:是建立在有效的调控体系、稳健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秩序基础上的稳定而有活力的金融运行状态。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指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其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货币市场分类: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具体的市场类型。
存款保险制度:指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以便在非常情况下,由存款保险机构对金融机构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
其局限性是保险范围有限,在金融支付危机集中发生时期失效。
用脚投票:中小股东对管理层产生不满后,一走了之,流向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的区域。
利率风险:指由于利率的变化对经济主体因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协调、结构不均衡造成损失的可能。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金融价值的变动,所以利率风险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种风险。
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是指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以维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如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
优点:容易评价、判断风险;可以避免重复监管;监管功效较大。
功能监管:指按金融业务来划分监管对象如将金融业务分为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
优点:监管协调性高;容易判断风险;可以避免重复和交叉监管现象。
金融监管学复习要点
金融监管学复习要点题型: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18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2分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论述题:16分。
第一章金融监管发展1、金融监管的严格管制时期。
2、金融监管注重效率时期。
3、英国金融大爆炸改革。
※4、金融风险国际传播途径。
5、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金融监管系统1、金融监管目标的演进。
2、金融监管的原则。
3、中介机构的监督。
4、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
※5、金融监管模式的修正。
第三章金融监管理论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2、金融监管失灵理论。
第四章金融监管体制1、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一般规律。
※2、集权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3、分工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4、对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的评价。
5、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
6、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
第五章商业银行监管1、金融市场准入监管遵循的原则。
2、对市场准入监管的法律规定。
3、对资本充足性的监管。
※4、现场检查监管的主要过程。
5、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表现形式。
第六章证券机构监管※1、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类型。
2、美国对证券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
3、我国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监管。
4、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5、上市公司市场退出监管。
第七章保险机构监管1、保险公司设立的形式。
2、对资本金的监管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监管1、对政策性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准入监管。
2、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整顿。
3、财务公司设立的条件。
4、省级信用联合社的股权设置。
第九章涉外金融机构监管1、金融风险监管。
2、本国境外金融机构监管的原则。
第十章金融衍生品监管1、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借鉴。
金融监管学复习大纲_整理
金融监管学复习大纲题型: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5题,共15分)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2题,20分)三单选题(每题2分,10题,20分)四计算题(每题10分,1题,10分)五问答题(10分,10分,15分,共35分)一、金融监管史(1)罗斯福新政改革金融监管的主要法案。
1933年、1935年银行法内容。
答:1、禁止美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分业经营开始;2、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3、限制存款利息(定期存款);4、货币监理署OCC执行的银行准入条件;(自由载量权)5、联邦储备委员会有权在一定百分比内调整对成员银行的准备金要求;6、允许国民银行开设分支机构;(只有在总行所在的城市内开立分支机构)其它:1999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法案分业经营结束混业经营开始;原存款保险制度为补偿额为2500美元,该法案后为20万美元;制定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是:防止挤兑,以保证商业银行经营稳定;银行经营的安全网的构成: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制度、存款保险制度;(2)金融业监管的目标/严格管制金融业的目的(问答题)1、防止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2、保护金融消费者、小投资者利益3、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有序竞争(3)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内容。
1、1933年证券法(一级市场):证券的公开发行从政府的审批制→注册制(信息披露制结合),原证券监管机构责任较大。
2、1934年证券交易法(二级市场):贡献了三公原则:公平、公开、公正。
P9(3)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主要内容(选择题)1.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2.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3.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
4.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
5.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
6.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监管学复习要点
题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18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2分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论述题:16分。
第一章金融监管发展
1、金融监管的严格管制时期。
2、金融监管注重效率时期。
3、英国金融大爆炸改革。
※4、金融风险国际传播途径。
5、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金融监管系统
1、金融监管目标的演进。
2、金融监管的原则。
3、中介机构的监督。
4、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
※5、金融监管模式的修正。
第三章金融监管理论
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2、金融监管失灵理论。
第四章金融监管体制1、金融监管体制演变的一般规律。
※2、集权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3、分工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4、对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的评价。
5、合作型金融监管体制。
6、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
第五章商业银行监管
1、金融市场准入监管遵循的原则。
2、对市场准入监管的法律规定。
3、对资本充足性的监管。
※4、现场检查监管的主要过程。
5、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表现形式。
第六章证券机构监管※1、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类型。
2、美国对证券公司的市场准入监管。
3、我国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监管。
4、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5、上市公司市场退出监管。
第七章保险机构监管
1、保险公司设立的形式。
2、对资本金的监管
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监管
1、对政策性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准入监管。
2、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整顿。
3、财务公司设立的条件。
4、省级信用联合社的股权设置。
第九章涉外金融机构监管
1、金融风险监管。
2、本国境外金融机构监管的原则。
第十章金融衍生品监管1、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