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_文言知识梳理(4)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好书画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3)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4)古人云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杜处士)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

(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

()(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牧童: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士: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沟渠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___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人几为鱼(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

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

2. 阅读天地。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专题04 诗词三首一、知识梳理一、《行路难》1.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

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

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

《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4.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第02课时)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4课 古代诗歌四首(第02课时)

知识1.古今异义词。

(1)次.北固山下:(2)东临.碣石:2.一词多义。

以.观沧海:以歌以.咏志:3.文言句式。

(1)倒装句。

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

(2)省略句。

若出其中:省略介词“于”。

若出其里:省略介词“于”。

参考答案重点1.《观沧海》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4.《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不是表示具体地名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西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西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西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______________(2)名刚:___________[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选择。

(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___)。

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___)。

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__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

[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

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

[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危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理解文中加点的字。

(1)引:__________(2)且:___________(3)遂:___________(4)亡:___________[2]下面句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1)一人饮之有余(____________)(2)吾能为之足(_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一个成语作为本文标题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教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试着用古汉语将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辩斗(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4)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童趣(节选)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浙江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标出文中具体描写浙江潮的句子,这是按由到的顺序,从、、、四个方面来写的。

2. 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①而揠②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③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④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⑤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⑥,而又害之。

(注释)①长:生长。

②揠:向上拔。

③其人:他家里的人。

④往:去,到。

⑤耘苗:给苗锄草。

⑥益:好处。

[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B.非徒无益。

(不是说没有好处)C.芒芒然归。

(很迷茫地回家)[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

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 阅读与理解。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150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

150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

文言实词巩固练习1、比——(1)其两膝相比.者(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3)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2、鄙——(1)蜀之鄙.有二僧(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3)行收兵.4、病——(1)未果,寻病.终(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察——(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彻——(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乘——(1)公与之乘.(2)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8、从——(1)战则请从.(2)小惠未,民弗从.也。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9、当——(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4)当.奖率三军(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6)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0、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得——(1)一狼得.骨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既出,得.其船或得.日,或否(2)吾不得而见之矣(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2、定——(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3、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十年春,齐师伐.我(3)扰龙伐.蛟,登龟狩麟14、犯——(1)并皆暴犯.百姓(2)触风雨,犯.寒暑(3)若有犯.作奸科及为忠善者15、方——(1)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2)方.七百里,高万仞(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16、负——(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17、赋——(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岁赋.其二(3)刻唐今人诗赋.于其上18、更——(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19、故——(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既克,公问其故.(3)将尉醉,广故.数言俗亡(4)故.自号曰醉翁也20、顾——(1)顾.野有麦场(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1、观——(1)启窗而观.(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2、归——(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而其归.书也必速(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3、好——(1)余幼好.书24、号——(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而转徙(2)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3)故自号.曰醉翁也25、还——(1)贫者自南海还.(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株26、会——(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2)会.宾客大宴27、惠——(1)小惠.未,民弗从也28、及——(1)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9、极——(1)渔歌互答,此乐何极.(2)感极.而悲者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初极.狭30、计——(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31、济——(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最能,最是不济.事32、加——(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3、假——(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4、间——(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遂与外人间.隔(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中间.力拉崩倒之35、简——(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6、见——(1)下见.小潭(2)曹刿请见.(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37、竭——(1)彼竭.我盈38、尽——(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以尽.吾齿断其肉,尽.其肉(2)触草木,尽.死39、进——(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是进.亦忧,退亦忧(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0、居——(1)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1、举——(1)举.烛而索,中有死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死即举.大名耳(4)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2、具——(1)各具.情态(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3)具.答之43、俱——(1)为一说,使与书俱.(2)百废俱.兴44、聚——(1)太医以王命聚.之45、遽——(1)是方啮也,而遽.死也(2)其父虽美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6、决——(1)孔子不能决.也(2)舍问,其奚决.焉47、类——(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2)佛印绝类.弥勒48、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临.溪而渔(3)把酒临.风(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东临.碣石49、虑——(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50、论——(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1、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其远古刻尽漫.失52、灭——(1)火焱而不灭.(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3、明——(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庭下如积水空明.(3)春和景明.(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54、名——(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名.之者谁(3)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55、命——(1)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2)奉命.于危难之间(3)夫子何命.焉为(4)苟全性命.于乱世(5)五十而知天命.56、谋——(1)肉食者谋.之57、难——(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奉命于危难.之间58、平——(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譬如平.地(3)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9、戚——(1)言之,貌若甚戚.者(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6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61、强——(1)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3)赏赐百千强.62、窃——(1)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2)王窃.忻慕,归念遂息63、请——(1)曹刿请.见64、穷——(1)愈往而不知其穷.(2)复前行,欲穷.其林65、求——(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忽啼求.之(4)又夹百千求.救声66、取——(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心虑人逼取.(3)寡人反取.病焉(4)伐竹取.道(5)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67、去——(1)乃记之而去.(2)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3)俸去.书来(4)去.死肌,杀三虫(5)西蜀之去.南海68、全——(1)全.石以为底(2)苟全.性命于乱世69、任——(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受任.于败军之际70、入——(1)身已半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草色入.帘青又入.水击蛟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月色入.户阳谷皆入.汶入.则无法家拂士(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71、善——(1)咨诹善.道(2)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3)京中有善.口技者(4)王曰:“善.”72、少——(1)山多石,少.土(2)少.时,一狼径去(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周处年少.时(5)宾客意少.舒73、舍——(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便舍.船,从口入74、涉——(1)涉.寒暑不溃(2)楚人有涉.江者(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75、生——(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君将哀而生.之乎(5)吾闻有生.,莫智于人(6)而乡邻之生.日蹙(7)黄生.允修借书76、胜——(1)驴不胜.怒,蹄之(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臣不胜.受恩感激(4)予观夫巴陵胜.状(5)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77、师——(1)十年春,齐师.伐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自京师.乘风雪78、施——(1)悉以咨之,然后施.行(2)施.八尺屏障79、实——(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将以实.笾豆(4)此皆良实.80、食——(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皆出酒食.(3)谨食.之,时而献焉81、使——(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卒见使.于一鼠(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焉(4)晏子将使.楚(5)使.弈秋诲二人弈(6)82、释——(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83、恃——(1)富者曰:“子何恃.而往?”84、属——(1)属.予作文以记之(2)召令徒属.曰(3)忠之属.也(4)神情与苏黄不属.85、说——(1)请说.之(2)为一说.,使与书俱(3)或说.处杀虎斩蛟(4)公输盘不说.86、素——(1)素.灰丝时蒙卷轴(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87、汤——(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88、痛——(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89、亡——(1)广故数言欲亡.(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为蛇足者,终亡.其酒(4)河曲智叟亡.以应90、为——(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2)通计一舟,为.人五(3)为.坛而盟(4)酿泉为.酒(5)并自为.其名(6)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4)是以举宠为.督(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6)中轩敞者为.舱(5)终为.忠臣(6)为.坻、为屿、为、为岩91、务——(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2)蒙辞以军中多务.92、徙——(1)非死则徙.尔93、狭——(1)初极狭.,才通人94、鲜——(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5、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96、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3)王效.其作为97、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今以蒋氏观之,犹信.98、行——(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3)斗折蛇行.(4)商旅不行.(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6)行.收兵(7)悉以咨之,然后施行.(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0)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99、形——(1)无案牍之劳形.(2)罔不因势象形.(3)山岳潜形.(4)不与,归而形.诸梦100、兴——(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水波不兴.101、修——(1)乃重修.岳阳楼(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2、徐——(1)徐.以杓酌油沥之103、许——(1)高可二黍许.(2)遂许.先帝以驱驰104、寻——(1)乃入吴寻.二陆(2)未果,寻.病终105、业——(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3)吾业.是有年矣(4)若业.为吾所有106、遗——(1)以光先帝遗.德(2)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7、贻——(1)尝贻.余核舟一108、夷——(1)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2)其船背稍夷.109、异——(1)或异.二者之为(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3)曰“姑俟异.日观云尔”(4)渔人甚异.之110、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读《易.》至韦编三绝111、诣——(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12、益——(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香远益.清(4)益.习其声113、阴——(1)其阴.,济水东流(2)阴.风怒号(3)树林阴.翳114、引——(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友人惭,下车引.之(3)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115、盈——(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彼竭我盈.116、余——(1)余.好书,家贫难致(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邹忌修八尺有余.(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17、狱——(1)小大之狱.118、御——(1)以啮人,无御.之者119、缘——(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20、远——(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其远.古刻尽漫失(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5)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6)亲贤臣,远.小人121、云——(1)孔子云.:“何陋之有?”(2)盖大苏泛赤壁云.(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122、责——(1)则责.攸之、、允等之慢123、章——(1)黑质而白章.(2)又用篆章.一124、知——(1)不可知.其源(2)汝亦知.射乎(3)卜者知.其类(4)不可谓知.类(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25、止——(1)一狼得骨止.,一狠仍从(2)拊床而止.之(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126、致——(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3)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127、质——(1)黑质.而白章128、众——(1)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泯然众.人矣129、专——(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然后之叹借者之用心专.130、周——(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131、走——(1)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永之人争奔走.焉132、足——(1)细若蚊足.,勾画了了(2)吾一瓶一钵足.矣(3)不足.为外人道也133、卒——(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3)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134、作——(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3)属予作.文以记之(4)作.亭者谁(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35、坐——(1)口技人坐.屏障中(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王曰:“何坐.?”曰:“坐.盗”136、布衣——(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37、菲薄——(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38、间隔——(1)遂与外人间隔..139、交通——(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40、节目——(1)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141、绝境——(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2、其实——(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43、阡陌——(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44、亲戚——(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45、驱驰——(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46、问津——(1)后遂无问津..者147、无论——(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8、牺牲——(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49、鸿儒——(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50、白丁——(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一轴鼠画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⑤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③旦:早晨。

④物色:察看。

⑤逮:等到,及。

[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_________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所宝以百数数:计算B.一日曝书画曝﹕暴露C.今乃掉尾而斗掉:摇动D.处士笑而然之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有一牧童见之锤子期听之B.常以自随以为世上无足复为鼓琴者C.处士笑而然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履:鞋子度(duó):测量度(dù):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反:_____ 宁:____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至之市而忘操之。

[3]“郑人买履”是一个___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_____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4]“之”的意思有:①助词②代词,代替人或事物③代词,这、那④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

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三人行,必①有我师焉。

择②其③善者④而从之,其不善者⑤而改之。

——《论语》(注)①必:一定。

②择:选择。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不善者:缺点。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个你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汉江临泛(唐) 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1)第三、四两句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江水的_____________,两岸青山的_____________。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___。

孔君平______________其父,父不在, ___________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_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漫浪:_______ ②急:_______ ③谓:_______ ④下流:_______[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______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________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__ 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用原文短句回答)[4]作者在选段(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

学射于周同③。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

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负气节()(2)未冠()(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

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

[2]解释加点的字。

弈:______ 惟:______弗:______ 为:______[3]《学弈》选自《_______》,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3. 小古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通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七步成诗文帝(曹不)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①。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②菽以为汁。

萁③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行大法:指处死。

②漉(lù):过滤。

③萁(qí):豆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豆在釜中泣(______)[2]这首诗是_____让_____作的,他们都是____的儿子。

[3]对画线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B.魏文帝尝试命令东阿王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义。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文回音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遽契其舟,曰()④求剑若此()(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______)(2)颐既觉(_______)[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____》。

()A. 《三字经》B. 《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 yānB. yī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生之游①,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②。

所至厄塞③,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④;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⑤坊肆⑥中发⑦书而对勘⑧之。

或径行⑨平原大野,无足⑩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⑪;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⑫复之。

[注释]①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游历。

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

指顾炎武。

②自随:跟随自己。

③厄塞:险要关口。

④曲折:详细情况。

⑤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⑥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⑦发:打开。

⑧对勘:核对校正。

⑨径行:任意而行。

⑩无足:不值得。

⑪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⑫熟:认真仔细。

(材料四)对联:手不释卷识三昧,汗牛充栋满书斋。

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手不释卷,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屡建奇功。

[1]阅读材料一、二、三,思考:顾炎武成就斐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三,思考: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单写一写你读了这四则材料后的启发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材料一、四,写一句话用上“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故事,完成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①(有志则_______;)②(有识则__________,________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③(有恒者则__________。

)此三者缺一不可。

[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这段话是____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中句子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2)相委而去(3)下车引之(4)甚聪惠[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

②小史:书童。

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2016年青岛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画皮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

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生言:“敞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生归。

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

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

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

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

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

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锯。

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

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急追道士,遇于野,长跪乞救。

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

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

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

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

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

婢入烛之,生已死。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

道士即从生弟来。

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现在君所。

”二郎愕然,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

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道士逐击之。

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飕飕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

道士塞口入囊,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

道士谢不能。

陈益悲,伏地不起。

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市上有疯者,试叩而哀之。

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陈固哀之。

怒以杖击陈。

陈忍痛受之。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

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遂起,行已不顾。

追而求之,不知所在,惭恨而归。

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

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

哭极声嘶,顿欲呕。

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

惊而视之,乃人心也。

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

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

以手抚尸,渐温。

天明,竟活。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微告妻微:暗中B.偶适市,遇一道士适:恰逢C.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匝:环绕D.道士谢不能谢:推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至为妖大王来何操B.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扣舷而歌之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朝济而夕设版焉3、下列对文中标红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A.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B.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C.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D.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原王生路上遇到一个女子,带回家去,藏到密室。

过后告诉妻子,妻子劝他把她打发走,但是王生不听。

B.道士见王生满身邪气,问他遇到什么,王生不肯以实相告。

他虽然觉得道士的话有点奇怪,但还是认为道士是借除灾驱邪来骗饭吃。

C.王生终于明白自己心爱的姝丽是一个恶鬼时,急忙追赶道士,把实情告诉他。

道士闻言,拿着木剑到王家去,施法杀死了恶鬼。

D.陈氏抱着王生的尸体痛哭,悲痛得想要呕吐,突然吐出一块结实的东西直落王生胸腔,陈氏一看,竟是一颗人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标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2)生又力白,道士乃去。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9、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参考答案1、B【解析】“适”在此处为动词,意思是“到、往”。

2、C【解析】A副词,怎么/代词,什么;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D代词,它/兼词,于之;C项均为动词,用。

3、A【解析】陈氏感到十分奇怪,急忙用两只手抱合腹腔,极力把两边挤在一起。

稍微松开一点,便有热气从缝中丝丝冒出来。

于是撕开缯帛紧紧地缠束腹腔。

4、C【解析】“道士杀了女鬼”有误,王生最初以实情相告之时,道士可怜女鬼,只是让王生将蝇拂挂上防卫。

5、(1)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大户人家作妾。

正妻十分妒忌,早晚都辱骂责打侮辱我,我实在忍无可忍,想逃得远远的。

(2)王生又极力辩白,道士这才离去。

王生认为道士的话奇怪,有些(略微)怀疑那个女子。

【解析】(1)重点词“赂”“鬻”“嫡”“詈、楚”“堪”“遁”。

“嫡”翻译成“嫡妻、正室”皆可。

“詈、楚”翻译成“责骂、打”,意思对即可。

“早晚”最好翻译成“从早到晚”。

(2)重点词“白”“乃”“以”“颇”。

“白”翻译成“辩白、辩解、解释”皆可;“乃”翻译成“才”或“于是、就”都可;“以”翻译成“认为”,翻译成“对……感到奇怪”不得分。

“颇”翻译成“略微、稍微、有些、有点”都可。

参考译文太原王生,早上出行,遇见一个女郎,怀抱包袱,独自赶路,步履非常艰难。

王生急跑几步赶上她,原来是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

心里非常喜欢,就问女子:“为什么天色未明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出行?”女子说:“你也是行路之人,不能解除我的忧愁,哪里用得着你费心问我。

”王生说:“你有什么忧愁?或许我可以为你效力,我决不推辞。

”女子黯然说:“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大户人家作妾。

正妻十分妒忌,早晚都辱骂责打我,我不堪忍受,将要向远处逃跑。

”王生问:“去什么地方?”女子说:“在逃亡中的人,哪有确定的地方。

”王生说:“我家不远,就烦请你屈驾到我家去。

”女子高兴,听从了王生。

王生代女子拿着包袱,带着女子一同回家。

女子四面看看室中没有别人,于是问:“你怎么没有家眷?”王生回答说:“这是书房。

”女子说:“这地方很好。

假如你同情我,想救活我,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要泄露消息。

”王生答应了她。

于是和女子交合。

把女子藏在密室中,过了几天而别人不知道。

王生把情况大略地告诉了妻子。

妻子陈氏,怀疑女子是大户人家的陪嫁侍妾,劝王生打发女子走。

王生不听从。

王生偶然去集市,遇见一个道士,道士回头看见王生,十分惊愕,就问王生:“你遇见了什么?”王生回答说:“没有。

”道士说:“你身上有邪气萦绕,怎么说没有?”王生又尽力辩白。

道士这才离开,说:“糊涂啊!世上竟然有死将临头而不醒悟的人。

”王生因为道士的话奇怪,有些怀疑那女子;转而又想,明明是漂亮女子,怎么至于成为妖怪,猜想道士借作法驱妖来骗取食物。

没有多久,走到书房门,门从里面堵住,不能进去。

心中怀疑堵门的人,于是翻过残缺的院墙。

原来室门也关闭。

王生蹑手蹑脚走到窗口窥看,见到一个面目狰狞的鬼,翠色面皮,牙齿长而尖利,像锯于一样。

在榻上铺了张人皮,正手拿彩笔在人皮上绘画;不一会儿扔下笔,举起人皮,像抖动衣服的样子,把人皮披到身上,于是鬼变成了女子。

看到这种情状,王生十分害怕,像兽伏在地上,爬行而出。

急忙去追赶道士,却不知他去了哪里。

到处寻找,在野外遇见道士,跪在道士面前乞求他解救自己。

道士说:“请让我赶走他。

这鬼也很苦,刚刚能找到替身;我也不忍心伤害她的生命。

”于是拿蝇拂交给王生,令王生把蝇拂挂在卧室门上。

临别时,约定在青帝庙相会。

王生回去,不敢进书房,于是睡在内室,在门上悬挂蝇拂。

一更左右,听到门外有齿牙磨动的声音,自己不敢去看,叫妻子去窥看情况。

只见到女子来了,远远望见蝇拂不敢进门;站在那儿咬牙切齿,很久才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