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docx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 •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究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邑,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邑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辛《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 •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藉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爭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釜,或形象,或别致。

如:“潯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社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渎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淸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 •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篇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舊,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養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修辞手法

官职代 本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代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③以动衬静,表现了考 场的肃静氛围。
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 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喻VS借代
区别点 本质
侧重点 形式
Hale Waihona Puke 借喻 喻中有代相似性 可转换为明喻
借代 代而不喻
相关性 不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代
借体 桑梓 戎马/干戈/金鼓 /烽烟/烽火 丝竹管弦 缙绅 寸管 万钟 钟鼎
本体 家乡
战争
音乐 做官的人
请说明下面诗句中的借代类型以及本体和借体。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特征
7.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8.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身
)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工具代 本体
10.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解题思维(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

“山月皎如烛”中有一“如”字,比喻手法明显。

“冷晕侵残烛”中,较有特色的字是“晕”和“侵”,“晕”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

“侵”,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山月皎如烛”,以烛喻月。

“冷晕侵残烛”,以“冷晕”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照人无眠。

“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

(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2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2分)(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解题思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 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 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
例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 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4、衬托与对比
(1)衬 托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衬体作主体的 辅助性陪衬,突出主体。 反衬指为了突出诗中抒写的主体对象 的某一特征,用别一意象的相反特 征作比衬,让读者从反差中更深切 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比 如动静、乐哀、明暗、美丑、黑白、 好坏。
例: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 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 (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 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 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 样情,诗人将同情与愤慨分别渗透其间,溢 于言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 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 深度,又有力度。
例3、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比青山,以“白 银盘”比洞庭湖,将皓月银辉下的 山形象的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 淡雅,山水浑然一体,饶有意趣。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 问、反问、用典、衬托、双关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 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 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 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 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 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 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 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有以乐景衬哀情,如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
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
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
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 6.双关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恋歌,双关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 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 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 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4、拟人: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 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 垂泪,何况人乎?
• 5.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

高考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预习单】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高考诗歌鉴赏精讲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精讲 修辞手法

《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
请简要赏析这篇作品的表现手法。(2007年浙江卷) 分析:用典。“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 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 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 国覆亡之恨《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 视为亡国之音。 《后庭》遗曲和后庭也指《后庭花》
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 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
表 达 技 巧
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 3.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 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 4. 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 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 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 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 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 “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 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 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 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 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 “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之“术语”清单(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等(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描写手法1.写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2)观察的角度(视角):远近高低俯仰,从高到低(高低结合),从远到近(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3)感知(感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绚丽、明暗对比,富有层次感。

(4)综合的角度: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2.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细描与白描等。

(四)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

(五)结构手法:开篇点题、先总后分、先景后情、铺垫(伏笔)、承上启下(过渡)、首尾照应(照应)、以景结情、重章叠句(唱)、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等。

(六)其它表现手法:赋比兴、渲染、烘托、衬托(反衬、正衬)、对比、用典、抑扬、联想、想象、象征、设悬念、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以小见大、即事感怀等。

附教材中诗歌表现手法复习1.《芣苢》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重章叠唱,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不断变化的,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2.《短歌行》(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感慨。

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 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 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触摸高考
• 【真题链接-2016山东卷】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 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 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 “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 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 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 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 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 渲染了气氛。
• (1)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 •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山水田园诗
• 咏山泉 储光羲 •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 年年长自清。 •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 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澈见底,水面映照天 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 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 么形象(意境),②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 (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23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23页文档
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13 安·徽卷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 分)
解题思维
(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

“ 山月皎如烛” 中有一“ 如” 字,比喻手法明显。

“ 冷晕侵残烛” 中,较有特色的字是“ 晕”和“ 侵”,“ 晕” 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
(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

“侵” ,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 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山月皎如烛” ,以烛喻月。

“ 冷晕侵残烛” ,以“冷晕” 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
照人无眠。

“晕” 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

(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
凄凉。

)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2 分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
出下句。

(2 分 )( 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
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
(2014 辽·宁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
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 分)
解题思维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
本来“ 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 放”“ 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 愁” 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 )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答出手法 2 分,分析表达效果 3 分。

)
修辞手法属于表达技巧范畴。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最常考查的修辞手法。

近年
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对此多有涉及,有时会直接考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下还是放在对表达技巧的提问中进行考查。

设题时,不会侧重诗歌的全部内容,但大多数情况而是要求考
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

一般设问方式:
①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③这两句描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3 方面”鉴赏修辞手法
1.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特征。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复、互文等。

比喻、比拟,可使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感染力。

对偶,句式整齐匀称,韵律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可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
强烈的感情。

设问,可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反复,可使内容或感情基调突出。

题中考查的
句子就涉及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就要求考生将这种修辞手法的特征掌握清楚。

2.掌握修辞题常见设问方式和变体方式。

一般的设问方式为,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还有的提问采取变体方式,如: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有何效果。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品评效果。

任何修辞手法都要通过句子来体现,因此在分析时就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看突出了什么内容或情感。

答题模板
①确认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排比等 )+②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指明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