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 堂 教 学 中 如 , 突 出 学 生 主 体 地 '- f - . - f M
王 国 田 曲 学成
( 州 市 第 十 七 中学 , 东 胶 州 胶 山
摘 要 :新 课 改 理 念 下 的课 堂教 学 , 强调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 *与 探 究 , 调 充 分 体 现 学生 的主 体 地 位 ,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课 7 强 让 堂 的主 人 , 文 主要 从 学 生 意 识 、 生 情 感 、 本 学 内在 动 力 、 生 关 师 系等 方 面对 如 何 突 出 学生 的 主 体 地 位 进 行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 堂教 学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课
26 1) 6 3 4
教 学 是 由 教 师 的 教 和 学 生 的学 所 组成 的 双 边 活 动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应充 分 体 现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学 生 推 向前 台 , 学 把 还 习 权 给 学 生 , 大 限度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乐 学 情 绪 , 学 生 的 主体 最 让 精 神 、 新 精 神 得 以充 分 发 挥 。 教 师 而言 。 创 就 是教 师有 目的 、 有 计 划 地 引 导学 生掌 握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发 展认 知 能 力 的 过程 。 学 生 而 言 , 师 的教 学 过 程 实 际 上 是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就 教 进行 积极 主动 学 习 而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主体 。教 学 活 动 的 主 阵 地 是 课 堂 ,如 何 把 以学 生 为 主 体 ,教 师 为 主导 的这 一 教 育 理 念 , 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中, 贯 打破 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是 “ 角 ” 主 的 传统教育理念 , 在课 堂 教 学 中充 分 体 现 学 生 的 “ 主体 ” 位 , 地 是 每个 教 育 工 作 者 面 临 的 重 要 课 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知识文库 第23期60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叶国明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能动、积极创造的本质特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体性,表现为缺乏鲜明的个性。

因此,实施主体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方面。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当前教学领域的践行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中更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呢? 1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由于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一些障碍:教师过分主导;教师忽视必要的引导;部分学生主体性膨胀;部分学生主体性被边缘化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统一的大纲、内容和管理的规范之下,只知道按既定的程序和要求办事,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埋没。

而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考。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而且记忆更加深刻。

2 尽可能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实施主体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环境。

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实际操作时间,让他们独立探索、解决问题,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不仅要构建有效课堂,更要打造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5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得到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愉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是快乐学习的创始者,《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这里孔子强调:学习了新知识然后按时复习,这是很愉快的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境界,乐之者学习效果最好。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

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

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或学生相互演讲,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什么是学生主体原则?这要分两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认识什么是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第二层面,即学生主体原则。

这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教育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以“粉笔+黑板”灌输理论的教定方式。

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范例式、项目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等。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体性原则的主体性原则-基本问题一方面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主体与客体分离的基础上的,但是这就决定了两者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主体性原则中发展出来一种浮夸虚妄的人类中心说。

所以,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以消解这种主体性原则为己任,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口号之后,亦有“主体死了”乃至“人死了”的呼声。

主体性的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伦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问题,因而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主体性原则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实践改造原则,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原则,是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所具意义的原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在其前进的步伐中也与时俱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产生,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新课改随之产生,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课改当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注重角色转变,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为了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均作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研究与探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意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转,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或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这纯粹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实行多年,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没有明显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并且根据作业完成与否对学生进行惩罚,这使得学生以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缺失,普遍存在厌学情绪。

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中强制灌输给学生的知识,永远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而只有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知识,摆脱被动学习状态,其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才能够主动思考、探索,主动把知识内化,进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学生独立思考时往往能够得到意外收获,一旦主动思考成为习惯学生便会举一反三,其自信心、成就感会得到增强,创新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影响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因素分析1.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对知识的主观需要是其学习的主要动机,因此教师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时必须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的主管需求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学生的远大理想、人生目标等集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2.教师的主导。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同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若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基础是否扎实、条件是否充分等便不得而知,主动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主动意识和精神,并且这种意识与精神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

对此教师在教学是应该做到:第一,转变自身角色,以课堂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努力为学生打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式的课堂环境。

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说、写、做的机会大大增加,其说错、写错、思错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但是不断出错的过程正好给予学生必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内容摘要: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设计恰当、有效的问题;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凝聚力强的班级体;建立开放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参与、充分、体验、探究、获取、激发、温馨和谐、民主自由、积极进取。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过程不应教师的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的探究、获取、形成知识的过程。

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生的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

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耳、目、手、口、脑都充分的活动起来。

但现实的课堂中,学生所欠缺的就是这方面。

在现在的教学中,尽管教师想方设法的启发、引导和指导,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还只是一部分,相当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使课堂气氛从整体上看不够活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学生学习的客观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自身素质及性格等直接相关。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应设计恰当、有效的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恰当、有效、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起到以点带面、贯穿全局的效果。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是说,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应该是那些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针对性强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发展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学习的主人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诚爱护每一位学生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

教师要以平等、真诚、友爱、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存在错误或者不够完整的时候,教师不要去指责,甚至嘲笑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的方式来给予指导和补充,同时还要给予学生鼓励,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产生障碍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同时,还应该注意运用幽默、轻松的方式,来缓解学生此刻的尴尬。

只有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一种愉悦舒心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来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来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外部的活动催化自身内部智力活动的发展,从而获得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我在执教《认识分数》这节课的内容时,创设了一个学生们十分熟悉的生活情景——分橘子。

首先,我端出一个果盘,里面有两个橘子,问学生:要把这两个橘子平均分给两人,一人几个橘子呢?回答:1个。

我接着再问:如果两个人平分一个橘子呢?每人分得多少?回答:半个。

这时,我继续提问:这半个橘子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更多表示半个橘子的方法,并将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在黑板上写出来,由此,引出了认识分数的学习主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双边双 向的教育活动 ,要求师生有 效互动 、 多向交流。在 以往 的教学 中 , 片面地强调教 师 的教 , 教师的权 威地位不 容置疑 , 教师严格地控制 着课堂教学活动 , 教师 与学生是 管理 与被管理 、 控制 与被控制 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对立直接影响到学生 的学 习态度 、 学习心理 与学 习行 为。 在这样的师生关 系下 , 学生畏 于教师 的权威与威严 , 课上不敢稍有逾 规, 教学氛 围死气沉沉 , 学生参 与意识不强 , 参 与程 度不高 ,只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小心而谨 慎地执 行教师的指令 , 配合教师 的行为 。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 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使得学生一直处于消极从 属地位。 因此 ,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体性 , 我们就必须转变这种对立 的师生关系 , 建立平 等、 民主 、 和谐 、 融洽 、 愉悦 的师生 关系 , 调动学生参 与学习的主动性 , 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 挖 掘学 生的潜 能, 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来 , 真正 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 具体来说 , 教师应做到 以下几点。首先 , 尊重学 生。 在学生 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愿望 , 那就是教师尊 重他们 , 平等地对待他们。因此 , 教师应建立新型 的 师生关 系, 将 师生关系的不 平等变成 平等。 这就需要 教师改变高高在上 的权威者形象 ,与学生站在平等 的位置上 ,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 与学生一起 以平等 的 身份参与到教学 中来 。 其次 , 给予 民主 。 在教学 中 , 教 师应鼓 励学生积极 发言 , 使教师 的“ 一言 堂” 成 为全 体学生参与 的“ 多言堂” , 提高学 生的参 与度 , 使教学 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共 同的学堂 。 只有这样 , 才能拉 近师生 间的心理距离 , 使教 师成 为学 生的 良师 益友 , 使师生关 系更 为和谐 , 从而促进 学生主动学习 , 将 以 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 的教学实践 中。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十多年,本人深切体会到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讲、练的被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弊端。

这种模式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制和损害。

因此,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势在必行。

简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课改方面的实践,在此浅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钻研课本,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都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这样做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课本,寻根溯源中学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历史课本也不例外,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之所在。

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课本中的图表,也必须要求学生去阅读掌握,这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文中章节的主要内容及拓展他们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把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总结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作为重点来考察。

我在近几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然而,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课本知识。

一些学生总以为自己已经熟悉了课本内容,于是搞题海战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做大量复习资料上。

针对这种情况,我除对学生进行反复说明外,还利用课本上的有关内容,设置出一些问题,以此督促他们认真阅读课本。

通过设计这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迫使学生回到课本这一知识之源上来,让他们首先夯实课本上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课本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能力。

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水 果 , 喜欢 的玩具 、 具等 。 堂上 , 或 学 课
同 学 们 把 所 在 小 组 内 同 学 带 的 实 物 按 自 己 的 想 法 进 行 归 类 . 后 和 同 学 交 流 然 自 己 是 怎 么 分 的 . 准 是 什 么 在 这 样 标
学 熟悉的、感兴趣的 £
事 穿插在数学作 勿
提 收到了良好的教 葛,

东 I工
三精 设 练 。 垦 、心 计 习

设计练习作业时, 学 ,疋

征 生活经验出发, 选择
的观 点 ?学 生 拿 出准 备好 的 正方 形 、 方 ” 长 形 纸 , 有 兴趣 地对 折 、 量 。 较边 的长 饶 测 比
短 。 后 通 过测 量 、 最 比较 得 出 结论 : 方 形 正

四条 边 一样 长 .长 方 形相 对 的边 一 样长
这是 学 生 自 己参与 探 索得 出 的结 论 课后 学 生一 致 认 为 . 过 动 手 操作 . 通 自己发 现 的结 论 记得 牢 正如 一 句谚 语 所说 . 眼 这 “ 睛能 记住耳 朵 所忘 记 的东 西 ” 同样 . 作 . 操
作 体


会。 通过 教 学活 动 , 导学 生动 手 操 作 、 引 动 脑 思 考 . 能 巩 固 所 学 知 识 . 富 学 生 的 既 丰
析 .让 他 们 理 解 了 书 上 的 结 论 比 自 己 的说法 更简 洁 、 准确 。 这 个 过程 中 更 在
究 极
13 1


圭 思 能 、决 的 维 力解
和经验 。 师 应从 生活 实际 出发 . 出 教 提 了一些新鲜的 、 动 的 、 趣 的问题 , 生 有 诱 发 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低 年 级 教 材 增 加 如 的 “ 类 ” 容 . 为学 生 提 供 了 他 们 熟 分 内 就 悉 、 爱的素材。 教学这 部分内容 时 , 喜 在 我提 前让学生准 备了 自己爱吃的蔬菜 、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论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作者华亭县河西乡新庄小学邵生明提纲: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3、变“讲”为“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

4、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是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摘要: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的目标。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一种现代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育是一种与学生之间的“授受”活动。

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主要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以及教得怎么样。

教师被看作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被看作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是教育活动的容体。

主体教育思想则透过教育活动的表面,看到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它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过程,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过程。

它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会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学生会学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双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基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本质,目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还有许多传统思想要变革。

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即“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不可冒犯等正统思想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

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就得有个学生的样子。

学生就要听教师的话,老师教什么,他就要学什么。

这种陈旧的观念我们必须转变。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 学过 程 中更 多 关 注 学生 的主 体 性 地 位 .课 堂教 学才 会 有 质
的 飞跃 。
关 键 词 :初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主 体 性 地 位
体 现 途 径
容 产生 浓 厚 兴 趣 。 兴 趣 是 课 堂教 学 的润 滑 油 与原 动力 。 学生 对 语 文学 科 感 兴 趣 , 就 会 自觉 地 参 与到 课 堂 教 学 中 。要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首 先 就 要 为学 生 营 造 浓 厚 的 学 习 氛 围 . 不 断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欲 望 和 求 知 兴 趣 , 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 不 断 给 学生 成 就 感 ,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学 习带 来 的快 乐 与 自信 。 人 本 主 义 教育 家罗 杰 斯 认 为 : “ 成 功 的 教 学 依 赖 于 一 种 和谐 安 全 的气 氛。” 和 谐 民 主 的 教学 气 氛 有 助 于学 生 更 好 地 进 入 自主 角 色 , 培 养 学 生 主体 意 识 , 减 轻学 生 的精 神 压 力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缓 解 课 堂 疲乏 , 引 导 学 生深 入 文 章 深 层 , 主 动 探索 。教 师要 让 学 生 自主 , 就 要 关 注 他 们 的需 要 , 爱 护 他 们 的好 奇 心 , 珍 视 他 们 的 个性 体 验 。 因为 , 初 中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根 本 目的 不 是 教 会 解 答 、掌握 结 论 ,而 是 在 探 究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巾 锻炼 思 维, 发展能力 , 启迪智慧 , 全 面激 发学 生兴 趣 , 引 导 学 生 主 动 寻 求 、 发 现 和解 决 新 问题 。 例 如 教 学 《 散步 》 一文 时 , 在 导 人 之 初, 老 师 营 造 浓 厚 的氛 围 : 孝敬父母 、 尊 老 幼 是 巾华 民族 的 传 统美德 , 体 现 人 世 问最 美 的情 感 —— 亲 情 。其 实 , 我 们 在成 长 的 过 程 巾一 直 都 沐 浴着 亲 情 。哪 位 同 学 能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 说 说 你 都 感 受 到 了 哪些 亲 情 ? ( 学 生 举 例 回答 , 教师予 以肯定 ) 如 日常 生 活 中 , 全 家 人 一起 吃饭 、 看 电视 、 聊 天等 。 哪 怕 是 一 家 人 一 起 散 步 这样 平 常 的小 事 . 也 能 体 现 出浓 浓 的 亲 情 。 之 后 激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①教学前吃透学生的底子,确定方法,研究因材施教的措施,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

②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主体。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不拘一格,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我们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Abstract】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Then how to fulfill students’main-body position in the class teaching? ①Before teaching, to understand students well, make learning method certain and study the measur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doing which just can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②In teaching, to give prominence to students’main-body position, lead student to participate active, make them manifest themselves completely, doing which just can bring their potential into play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③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respect students. First, respect students’intelligence difference; second, respect students’character differenc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adopt th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not stick to one pattern, doing which just can make students’individuality develop and make our education have an excellent effect.【Keywords】StudentMain body of learningUnderstanding students wellGiving prominence to studentsRespecting students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吻合的。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参与思维过程、参与质疑解难过程、参与设计板书和作业的设计去实现,还给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主体;探究式;学习目标;思维过程;质疑问难;设计板书和作业【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许多教师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这些努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已成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这种弊端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过程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某某内容,受到某某教育。

这种没有差别的目标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全体学生围绕教师指挥棒转的“一统天下”。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

所以,教学时我先确定一个全班同学都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确立自己个人的学习目标。

这种因人而异、难易不同的学习目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导火索。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先确立了总目标:了解鲁迅先生儿时的两种生活,理解封建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束缚。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定位分析论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定位分析论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定位分析摘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培养具有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的大学生,使他们能够自觉能动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系。

本文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及教学过程中的实现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加强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的研究,为促进高校教学、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71(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8568)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在高等院校,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建立的关系,是以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设计为特征,以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平等关系,“理应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教师“把学生既当作认识者、学习者和实践者的主体,又当作被教育者认识和教育的对象主体”。

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不能继续主导课堂教学的全部,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掌握更多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进展程度,还要理解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改善自我的学习速度与方法,教师要做出引导的姿态,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情感的共鸣与知识的交流,还要保证学生积极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丰富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有效的开展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论”的观点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时客体地位,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与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要对象,学生学习教师传授的内容与思想,学生的认识不是孤立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具有主动性,学习的主体价值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转化,要注重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之间的转化和结合,学生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要认真分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一些学习内容,将学习重心放在有效的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的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的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的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主要有学生和教师组成。

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增强体质。

教师的目的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达到学生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所做的是引导启发帮助科学系统地点拨以及各种教材的选用教法的运用都必须符合学生的主体需求。

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就能比较成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

否则,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就说明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发挥出来。

这两个目的就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就是主体性,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主导性。

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把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放在主导位置。

这样双面活动起来,顺理成章,各得其所。

否则,就会违反了教学的规律,违反了教学规律也就违反了科学,违反了科学必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把自己与学生位置摆正,是上好课的基础。

怎样在课堂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主体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很多东西来实现,包括教师的教法,教材的选用,主体地位主要的一点是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否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之中,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等等。

就如一辆汽车,让它动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推着走,一种是马拉着走,另一种是开着走,如同推着走与马拉走一样,这里就没有发挥车的内在动力,那它就会走的又慢又吃力,如果是一个会开车的人去充分调动车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它就会跑的又快又轻松。

就如我们的学生一样,但学生与车还不一样,人比车复杂的多,人有思维、想象、有性格、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运动中,动脑去想办法,主动参与锻炼活动,与教师的强迫、被动的学习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教师自身要了解和认识到影响人的两种重要因素(一)智力因素:它包括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等-----(二)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兴趣、意志、性格、动机、情感、态度等等对于智力因素先天性的较多,但非智力因素靠我们后天去培养与塑造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先天的智力因素,但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非智力因素这方面大做文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也只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之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学界,关于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可以说,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历经30年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主体性教育理论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是所有教育者都应该思考和关注问题,本文着重探索主体性课堂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从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思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落实主体性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为真正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尝试“自学—讨论—分享”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1)、自学,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首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之前,把每个框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便于学生自学。

其次要变“讲堂”为“学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去学习,去讨论,去分享学习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课前我就会把每一节新课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入;而且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对新知的畏惧心理。

课堂上,大胆尝试,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保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自习时间大约5~10分钟,小组讨论大约10~15分钟,全班分享大约10~15分钟,教师总结讲授大约10~15分钟)。

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

当然,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和讨论时间,并不一定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那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学,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自学的习惯,,而良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

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讨论,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环节。

讨论,是对学生自学成果的检验,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在教学方法,“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材(知识)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了参与讨论,必须认真自学教材,圈点勾划。

听别人发表意见时必须仔细思考、分析。

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又必须据理力争。

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解决疑难。

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这样,既解决疑难,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讨论,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个小组有4~6名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问题,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在讨论环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体现在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

小组长的作用就体现在小组的组织,小组长肩负着“小老师“的责任,要调动组内成员积极性,帮助学习困难的组员。

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教学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回来,再去教第三个学生,按照“即知即传人”原则实行下去,即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具体而可行的操作模式。

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主体性地位就越明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分享,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最后环节。

自学是为了讨论,讨论是为了分享。

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分享组内成员的学习智慧,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激烈的碰撞,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分享。

分享的成果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体现,课堂应该是学生分享的舞台。

新《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紧贴大家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

落实新课程改革,应该在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学生分享体验的机会。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我们通过小组展示来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

各小组根据老师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学习的成果、结论、感想、答案,通过讲解、解说、朗诵、歌唱等方式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

不同的小组在分享中有争论、辩论、补充、修改、点评等,教师也不时地进行点拔和评价。

整个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可以减轻学生的担心体验失败心理负担,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分享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然后给以适当的评价或点拨。

从效果上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学生要发言分享,就必须在此前的自学讨论中深入研究和思考要分享的内容,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讨论—分享”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在自学中理解,在讨论中反思,在分享中提高,从而课堂教材形变成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展示我发展”成长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智力、品德、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也许正是新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尝试1、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依据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而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最重要一环。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落实新课改就必须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多下文章。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尊重个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破或摒弃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足够重视的弊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2、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尝试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接受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

重灌输轻启发,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更有甚者,我们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往往停留于讲述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纯理论的东西,只是“满堂灌”,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让教师和学生都大失所望。

二、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1、什么是主体性课堂教学所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

主体性课堂教学, 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课堂教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活动。

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

它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以教育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和发展。

这也是新课改极力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特征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是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展现和发挥。

主体性课堂教学在主体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和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特征:(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自觉地并且主动参与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