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格式塔心理学2003版

合集下载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也称共
同命运原则,是指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 一部分朝某方向运 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 感知为一个整体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
对象进行知觉时, 如没有特殊要求, 常常倾向于把对 象看作是有组织 的简单的规则图 形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的平 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一)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对以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反 动是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贡献 (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 是受格式塔心理学的潜在影响形成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 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 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 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 “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 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 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 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 学”。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 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 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 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 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 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 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 体性的研究。

格式塔的理论内容

格式塔的理论内容
勒温的人格研究 1.“动力”是勒温心理学的基础和最突出的 特征。 2. 在人格的发展上,勒温提出了分化和减分 化两个概念。 3.人格的结构,勒温指出个体的人格是由许 多交织起来的层次或区域形成的
似动现象
先后出现的两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 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 运动的现象。
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 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 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
惠特海默对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行为:有意义的整体行为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 现象学研究方法
心物场和同型论
格式塔连续性 完整和闭合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知觉原则
相似性 转换律 共同方向运动
ab c de f
ghi jkl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二、学习理论
顿悟说 苛勒的黑猩猩的够物实验 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 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坐下来 观察整个问题情境,后来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 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 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迁移说 苛勒认为,有机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的是原理或关系,而 非对特殊情境的特殊反应。 迁移是完形的迁移而非共同要素的迁移
1. 强调记忆中的组织因素 2. 强调记忆是一个记忆痕迹内容不断变化的动力过程 3.强调自我因素对记忆的重要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三、心理发展论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 行为观察法 儿童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考夫卡界定的发展概念 勒温的观点 儿童的感觉运动发展和认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读书笔记译序格式塔有两种含义,一、指形状或形式,以及物体的性质。

二、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他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注意元素学说和行为注意“刺激-反射”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现象,其阿红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有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完整的显现更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成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和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

心理场和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

心物场含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化。

这两级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环境,行为环境就是意想中的环境。

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穿湖而过的男子惊毙)格式塔原理中大多是由知觉研究提供的。

让人意外的动物实验:浅色b和深色c,b有食物c无。

训练后动物会选择b,然后用比b更浅的a替换c。

由于b有过训练,照理说动物仍然会选择b,但是事实上,动物选择了a,以为动物是对较亮的物体做出积极刺激,所以会选择a。

我们自然而然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

他们作为格式塔的总纲,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之为组织律。

每个人都是按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1、图形与背景。

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

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形,然⽽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完形计算,让⼈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个完整的三⾓形”⼆、格式塔⼼理学及主要代表格式塔⼼理学也称完形⼼理学,是⼆⼗世纪初兴起来的⼀种学院派⼼理学,到三⼗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理学反对⼼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1)顿悟说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猩猩的实验⽽提出的⼀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类最主要学习⽅式之⼀。

顿悟的四个特点: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③质变的产⽣⽆需量的积累④可以迁移(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2)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个重要⽅⾯格式塔⼼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容易些,会骑⾃⾏车的⼈学习摩托车要快⼀些……负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起⼲扰或抑制作⽤。

如物理中⽤到的左⼿法则和右⼿法则。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①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个动态的整体。

②根据课题结构的统⼀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分清问题的主次⽅⾯,形成层次结构。

④创造性思维不是⼀种纯智⼒活动,它受⼀个⼈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的作⽤。

格式塔⼼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后来在美国得到进⼀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的感受和启示

格式塔心理学的感受和启示

格式塔心理学的感受和启示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关注感知和认知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这种心理学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经验和整体性在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格式塔心理学给我带来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1. 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了整体性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时,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局部或单个元素。

这种整体性的观点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

2. 经验和直觉: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了经验和直觉在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往往比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可靠。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

3. 感知和认知:格式塔心理学关注感知和认知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世界。

通过理解感知和认知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人类的行为。

4. 格式塔心理学还强调了人类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人类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的生物,而是具有高度主观性和能动性的生物。

我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主观的,并且会受
到我们的经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主观性和能动性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特点和局限性。

总之,格式塔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

通过关注整体性、经验和直觉、感知和认知以及主观性和能动性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人类的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温瑞芬 2009.9 于中南——————————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 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 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 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 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 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 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 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 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 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 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 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1.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 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 在的客观世界。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 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性.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 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行为场有两极:自我(人格)和环境。场内的 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紧张。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提出了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整体观。 革新了知觉领域的研究。 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含义: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体生活的所有心理事实。 三类影响人类行为的可能事实
准物理事实 准社会事实 准概念事实 生活空间的拓展 生活空间的动态性
三、动机理论
需要,紧张系统 蔡戈尼克效应 效价
正效价 负效价
冲突类型
趋近-趋近冲突 趋近-回避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四、人格组织
(一)社会背景
德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强调统一、整体、积极 的主观能动。
德国文化:强烈抵制英法传统哲学的联想主义 、原子主义和机械主义
(二)哲学背景
1.康德的先验论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
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
2. 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原先静止。
(二)知觉组织原则 1. 图形与背景 2. 接近原则 3. 相似原则 4. 闭合原则 5. 连续原则
知觉组织原则—图例
五、学习理论——(一)顿悟学习 接竿实验
顿悟学习的特点
①问题解决前有一个困惑或沉寂的时期,表现为迟疑不决 ,有长时间停顿; ②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个渐变的过 程,而是一个突发的质变过程; ③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顺畅 过程,很少有错误行为; ④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 ⑤由顿悟而领会的学习原则很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解决新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科背景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

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下面是一篇格式塔心理学相关论文,仅供参考。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译者理论颇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沉,汇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彰显了爽口的理论魅力,就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

以“相像、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就是“美”,崇尚的就是译者主体在审美心理上的“知足不辱”、“佛家”,特别强调的就是译者主体的艺术修养,最终彰显的就是译者主体的直觉体悟和审美体验。

在对传统译论的评析和借鉴中,钱锺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译学见解。

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钱锺书写道:“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就算入于‘化境’。

” 这种“化境”既要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又要不拘泥于原文,是另一种语言相应而完美的表述。

正如罗新璋的评语,“钱公诸译,矜持尽化,语迹俱融,诚人化之笔”。

罗新璋总结出翻译理论历经了“案本一求信一神似一化境”四个阶段,他认为,“钱锺书提出的‘化境’,可视为是‘神似’的进一步,同时亦把翻译从美学的范畴推向艺术的极致。

”“‘化境说’也是中国古代诗论、画论、文论的古老命题,如刘勰的‘神与物游’、苏轼的‘身与物化’以及金圣叹的‘圣境’、‘神境’与‘化境’说”。

“化境”的文学翻译既是译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又是浑然天成的艺术极品,即“艺术造诣达到精妙的境界,可与造化媲美。

”“化”直接承自传统美学的“物化”概念,揭示了文学翻译艺术的本质,即原文的风格之美与译文艺术表现方法的一致性,有本体论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现代心理学,它认为认知过程涉及各种格式性因素,如记忆、注意力、解决问题和决策分析等,为了各种心理活动提供架构。

它的主要观点有:
一、认知过程是构造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构造的,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是由人们自身的认知机制构建出来的。

认知发生在空间和时间的框架内,而且它也是直接受到环境影响的,它建立了一种“理解”,使人们能够理解环境并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环境中的信息。

二、认知过程是受到环境影响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学会了认知技能,他们的认知过程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常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环境中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行为。

三、认知过程是可控制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过程是可控制的,他们可以规定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并可以实现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以利用一些行为调节技术,如重新定位、认知疗法等,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四、认知过程是可变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是可变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修改和变换他们的思维模式来影响自己的认知状态。

他们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培养新的思维习惯,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一个认
知和行为的综合体,因此,它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和认知构造的综合影响的。

格式塔心理学已经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为行为是一种可控制的、可变的、受到环境影响的活动过程。

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并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总结词
在组织管理领域中,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详细描述
组织管理领域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如场论、知觉与行为等,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例如,通过场论原理,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力;通过知觉与行为原理,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图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组织性
在信息传播、教学、管理等领域中,组织性原则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领域中,教师需要将知识进行有逻辑和条理的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信息传播中,编辑需要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在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将团队成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工,使其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
改善教学方法
组织结构优化
01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组织结构应该与组织目标相匹配,组织结构应该简单、清晰,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领导力发展
02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领导力应该关注整体和未来,而不是仅仅关注当前和过去。领导者应该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够引领组织的发展。
员工培训与开发
03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员工培训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整体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格式塔心理学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案例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总结词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强调整体和结构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且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
详细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它采取了E.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这种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许可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或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M.韦特海默、W.克勒和K.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

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

两条线放映时间的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时间相隔过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

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

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

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

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第三,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不是先见a线,后见b线,然后由两条线的感觉,产生综合作用,形成运动的知觉。

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哎,说起格式塔完形心理学,这玩意儿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跟咱们日常生活里那些“心里头那点事儿”挺对味的。

你想啊,咱们看东西、想事情,脑子里头那个图像啊,总是不完整的,得自个儿去补全它,对吧?这就像是拼图,你手里头只有几块,但心里头那幅图早就成型了,你就得靠这几块去拼,拼出来还得觉得顺眼,这才叫完事儿。

格式塔心理学,说白了,就是研究这个“拼图”过程的学问。

它说咱们的大脑啊,天生就爱把事儿往圆满了想,看到个残缺的,就忍不住要去给它添油加醋,补个完整。

这就像是咱们看到个半截儿故事,心里头那个急啊,非得知道后头咋样了才罢休。

这学问里头啊,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概念,叫“整体大于部分”。

就是说啊,有时候咱们看到一个东西,不是光看它的各个部分,而是看它整个儿给人的感觉。

比如你看到一幅画,里头有山有水有人家,你不会光盯着那几棵树、几块石头看,而是会觉得这画整个儿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的魅力所在。

再来说说这完形填空吧,咱们小时候都做过,给你一段话,里头空出几个词让你填。

这其实跟格式塔心理学挺像的,都是在考验你脑子里那个“拼图”的能力。

你得根据上下文、根据感觉去猜那些空出来的词是什么,猜对了,你就觉得心里头那个图完整了,舒坦了。

所以啊,这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啊,其实就是咱们心里头那点事儿的一个科学说法。

它告诉我们啊,咱们的大脑啊,天生就是个爱“脑补”的货色,看到啥都得给它添上几笔才觉得圆满。

这也没啥不好的嘛,毕竟人生嘛,总得有点念想、有点盼头才活得有滋有味不是?。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我们一般都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

阿恩海姆在书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

但是,我们综观阿恩海姆美学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以及对其理论核心概念转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视觉艺术中的视知觉活动的完形倾向被转换成了一种具有思维性质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视知觉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

那么也就意味着“动力”是“完形”的动力机制,视知觉形式动力的本质就是“完形力”或“格式塔力”。

关于视觉艺术生命形式的生成条件,苏珊・朗格有过精彩论述:“总之,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

换言之,它那持续稳定的式样必须是一种变化的式样。

第二,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的构成成分并不是互不相干,而是通过一个中心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

”我们可以用苏珊・朗格在这里所陈述的思想,来揭示阿恩海姆之所以强调“动力”的重要意义。

在阿恩海姆看来,苏珊・朗格上述四个关于形式成为生命形式的条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也就是说,阿恩海姆强调视知觉形式形成中的“动力”,实际上是想确立一种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动力机制,以便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能够在视知觉内部来完成或生成。

“至于知觉对象的生命――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知觉力的活动来确定的。

”“在一件艺术品中,不仅需要包含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动力关系,而且这样一些关系还能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平衡。

这种特殊的平衡,早先曾被人们作为一幅画的内容或主题看待,而我却认为,只有意识到这些视觉力的式样是如何反映内容的,才有助于评价一幅绘画的卓越艺术性。

”可见,只有“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或活动,即动力,才能使视觉艺术成为生命形式,艺术形式也才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第十三章格式塔心理学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点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格式塔心理学发端于2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妄图征服世界,称霸全球,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体。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科学等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心理学也不例外。

1894年狄尔泰在《叙述和分析心理学》中,提倡从研究经验着的整体出发,反抗艾宾浩斯的分析心理学;1906年斯特恩在《人与物》中,也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在这种总的社会历史的思潮下,在心理学里产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到马赫的中立要素观点,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L.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的影响。

物理学的场的理论不但影响到生物学,对格式塔心理学更有直接的影响。

1875年马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认为场不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并且指出,如果不参照整个场力,就无法确定个别物质分子活动的结果。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苛勒在《静止和固定状态中的物理格式塔》(1920)一书中,采取了物理学的场论,认为脑也是具有场的特性的物理系统,从而论证知觉与人脑活动是同型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形式元素说,他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把感觉当作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认为物理学所处理的声、光、温度的世界,也就是心理学所对待的声、光、温度的世界;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关系的问题。

在马赫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影响下,厄棱费尔提出"形质"学说,把不能用一般的感觉所能说明的经验性质,称之为形质;他认为形质不是感觉的简单的凑合,而是感觉成分属于另一种组织形式的新的性质。

“格式塔”告诉你

“格式塔”告诉你

“格式塔”告诉你:生活在现在格式塔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弗雷德里克·S·玻尔斯博士创立的。

根据玻尔斯最简明的解释,格式塔疗法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觉察,也就是觉悟,是一种自我修身养性的疗法。

它的实施简便易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格式塔疗法有10项原则,基本原理为:一、生活在现在。

不要老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

二、生活在这里。

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

杞人忧天,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所以记住,你现在就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三、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你也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单位你遇到领导或同事的时候,你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有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

如果你因此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这个人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是轻视自己吗?其实,你也许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而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没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

很多心理上的障碍,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地“想当然”造成的。

四、“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

人们整天所想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等。

因而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欣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

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在思考的基础上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

但是,现在人们过分的强调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可怕的后果将是,人们将变成一台失去感情的机器。

五、“接受不愉快的事情”。

人们通常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意接受忧郁的、悲哀的、不愉快的情感。

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而言,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的。

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接受愉快的情绪,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细想准备。

六、不要随意下判断。

人们往往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

“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是:先不要对人下判断,先要探出你是怎样认为的。

“格式塔”学习法

“格式塔”学习法

“格式塔”学习法独门兵器“格式塔”是德国一个心理学派的名称,其在德语中的含义,是“构成整体”的意思。

利用该法进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

用国外教育家韦尔特:海梅尔的话说,就是:低能儿在掌握问题总体结构时,也能解决问题。

实战心得青岛市第二中学的老师将“格式塔”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们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第一,训练学生养成读书先读序(前言)、目录和后记的习惯。

序(前言、绪论)、目录、后记中常常介绍作者的生平、写作的缘由、成书的过程、全书的特色等。

实际上是对全书的整体概括和鸟瞰。

训练的方法很简单,同一本书,一组同学沿用以往的方法,东翻西看;另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读序、目录、后记。

时间到后让两组同学各派代表谈谈这本书。

经过很短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即尝到了这一方法的好处。

有同学用诗一般的语言,谈了自己学会先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后的感受:一个人,站在高山上,俯嗽山下的景物。

山下有树林、房舍、小溪、石路……看了全景之后,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那树林中散布着什么样的花草啊?那小溪的水清澈吗?那青石小路蜿蜒向何方?那院落房舍可清洁整齐?那里的人们生活可好?带着这一串儿问题,人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山上走下来,沿着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去观赏那里的景物,去探访那小山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第二,训练学生先从总体上驾驭课文,然后再进入局部分析。

例如统编教材所选《红楼梦》中的一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是一篇难度较大的长篇节选,若一上来就按照情节发展分段,很困难,很麻烦。

但如果先从整体着眼,解决这样的几个问题:“贾雨村一上任就遇上一件什么案子?他是怎样断案的?他为什么要这样断案?这样断案说明了什么问题?”那么,学生很快就从整体上驾驭了课文。

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局部分析,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结构,分析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相结合的写法,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训练学生养成先总说、后分说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在一个知觉领域里,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各个部分容易组合起来形成总体, 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两个成分越是接近,有越有可能被感知成一个整体。
2、接近原则
• 一、两个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比较接近或邻近时,则这两个对象就倾向于被一起感 知为一个整体
苛勒 1887 出生于波罗的海 1892 迁至德国北部 1909 柏林大学 博士学位 1910 法兰克福大学 工作 1913-1920 康纳利群岛 “黑猩猩研究” 1921 哥汀根大学 1922 柏林大学 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1925-1926 美国卡拉克大学 客座教授 1935 哈佛大学 詹姆士心理学讲座 1936-1958 宾夕法尼亚州的斯瓦默尔学院 1938 《价值观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 1940 《心理学中的动力学》 1944 《图形后效》 1967 去世 1969 遗著《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
什么是格式塔?
• 为了进一步详细理解“格式塔”的原意,我们还是看一看这个词的创造者厄尔 费尔的解释吧! • 按照厄尔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 第一个特征,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 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 这里的“新”是相对于原有的构成成分而言。换句话说,它是原有的构成成分 中“突现”出来的,因而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在原有的构成成分中找不到的。 ……所谓“形”,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或与其 他物体)清晰地分离开来,而且自身有着独立于其构成成分的独特的性质。更 进一步说,不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反过来却对“部分”的性 质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格式塔?
• 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
•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英文往往译成form(形式)或shape(形状)。其实,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既不是指一般人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一般艺术理 论中笼统指的形式。前一种偏指一种空间结构,后一种偏指各部分的排列关系, 他们都不符合格式塔的确切含义。为了将它与上述二者区别开来,中文一般把 格式塔译为“完形”。这个词比较接近“格式塔”的原意,因为格式塔心理学 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它认为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 而部分依从于整体。但即使这样一种称呼,仍然会给人造成误解,因为“完形” 这个字眼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指客体(或作为刺激物的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格 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却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形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 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从似动现象出发,惠特海默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整体的性质。整体不是元素
的总和,不可以分析为元素。整体的性质并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格式塔心理学的 整体说便以此外出发点。有关似动现象的研究报告《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发表 于1912年,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标志。
似动现象
图片正面的「鸟」与反面的「笼」, 因为迅速拉扯翻转,而产生「鸟在 笼中」的视觉效果。
知觉论
二、知觉组织原则
知觉组织原则可以分为信息的加工过程,其 中最重要的格式塔原则如下:
1、图形与背景
2、接近原则 3、相似原则 4、闭合原则 5、连续原则 6、客观定势原则 7、简单性原则
1、图形与背景
什么是图形和背景? 下面几幅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
1、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
近看,远看,仔细看, 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是格式塔?
• 格式塔的第二个基即使在它的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 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
• 举例说,一个正方形,不管将它用线条画出还是用色彩画出,不管是红色画出 还是蓝色画出,不管它是变大变小,不管是用木条构成,还是转头砌筑,它仍 然是一个正方形。
书籍简介
•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在心理学史 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 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使 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 直至今天仍有广泛影响。

作者简介
库尔特 考夫卡
1886 出生于德国柏林 1903 柏林大学 哲学 心理学 1909 斯顿夫 博士学位 1909-1910 符兹堡大学 屈尔佩助教 1910 法兰克福大学 1912 基赞大学 1921 《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 1924 美国 史密斯学院 客座教授 1935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1941 去世
1、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
在一个特定的知觉领域里,有些对象突出出来形成易于被感知的图形,而其 他对象则退居次要地位而成为背景。 视觉图形是由轮廓以及与背景有关的不同亮度和颜色的间隔所决定的,图形 与背景的区别越大,图形就越有肯成为知觉的对象。
2、接近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一、心理学的对象论
• 二、心理学的方法论
• 三、同型论 • 四、知觉论
知觉论
一、 似动现象 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来做实验的。这种速示器可控制不同的时间间隔,把两条角 度不同的光亮的直线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他发现,如果这两条直线投射的时间间隔 超过200毫秒,被试看到的是两条相继出现的直线,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如果时间 间隔为小于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直线,也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 但是,如果两条光线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一条光线向另一条光线 移动,亦即出现了光线的似动现象。
惠特海默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1880 出生于布拉格 1898布拉格大学预科 法律 哲学(18岁) 1901-1903 柏林大学 斯顿夫 1904 符茨堡大学 屈尔佩
毕业后 先后在布拉格大学任教 维也纳大学 柏林大学任教
1910-1916 法兰克福大学 格式塔心理学 (1912) 1933 离开德国 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院 1943 去世 1945 《创造性思维》 1988 德国心理学会追授冯特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