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
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下面是整理的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以供借鉴。
三国鼎立说课稿1一、教学分析A.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
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
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B.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二、目标定位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A.“鱼”: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课标内容标准】B.“渔”: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C.“欲”: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三、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
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四、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三环节实质是:导入—新授—拓展。
(一)现实出发,设疑激趣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精选12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程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探究新知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争1、同时出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设疑:①比较两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②“我想问”:(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议。
)2、“煮酒论英雄”: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臣,诸葛亮遇事先知,请说说你的看法。
3、播放《火烧赤壁》片段师导: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出示动画:三国鼎立形势图(解释“鼎立”的含义)2、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3、自学教材(师强调:夷洲即台湾,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第13课 三国鼎立
成都
刘备 蜀国
曹丕
魏国
洛阳
建业
吴国
孙权
三国的建立情况
国名
建立者
220年,魏 曹丕
221年,汉 (蜀汉) 222年,吴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你如何评价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诸葛亮对外连吴抗曹, 对内赏罚分明,任人唯贤;
重视水利,使蜀国经济 得到较大发展。
第13课 三国鼎立
秦汉时期 (大一统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袁绍
马腾
张鲁
刘璋
曹 刘表
操
袁术 孙策
看图说 明:单 击鼠标 向下进 行。
学习任务
找一找: 有哪些主 要军阀?
势力最大 的军阀是 谁?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袁绍:10万精兵 曹操:3万士兵
你能设计一幅“三国鼎立” 的简单示意图吗?如:
魏(曹丕)
蜀(刘备)
吴(孙权)
他还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 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 开发。
蜀锦 被称为中国
四大名锦之首。
蜀锦
263年,魏灭蜀 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建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单击鼠标看答案
答:不是。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他官至 丞相,后被封为魏王。他死后,他的儿子 才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历史才进入到 三国时期。曹操一天都没有在三国时期生 活过。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
(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
荆州
扬益州
荆州
扬州
孙权占据长江中下 游扬州地区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骄傲自满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
孙、刘
发言人:诸葛亮
正确的战术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奠定了基础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孙权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5 万 刘备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 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 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三国演义》毕 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 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 《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况 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三国志》 便尊曹魏为正统。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 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 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 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现“三国”风云 辨认“三国”真 假 感悟“三国”情 怀
再现“三国”风云——民不聊生
结合材料,当时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 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三国鼎立
说课材料北师大版《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三国鼎立》建院附中刘宝明一、介绍教材:本届初一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二、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贯穿整个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教材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地位很重要,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在第二单元第12课中课本已经介绍了东汉中后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官僚大地主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正是东汉末年由于长期外戚宦官专权导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虽表现为分裂形式,但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又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民族融合大大加强。
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西晋短暂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2.导学目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特制定本课具体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情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
3.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①导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第13课三国鼎立
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三、完成表格﹙第三关﹚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作用
学后反思
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________
问
题
导
学
一、想一想:曹操在群雄并立的形势下,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二、在《火烧赤壁》影片中,我们看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战术特点
结果
开动脑筋合作探究: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几年之后,曹操为何以绝对兵力,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呢?
三、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2.看官渡之战形势图,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二、赤壁之战
1.______年,_______和_________在赤壁决战,并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______年,________称帝,国号魏。
2.______年,________称帝,国号蜀。
3.______年,________称帝,国号吴。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曹操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军事谋略和任人唯贤的革新意识。
领略刘备、孙权等人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艺术。
重点
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课件
《三国鼎立》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三国鼎立》。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包括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崛起,以及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1. 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2.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建立蜀汉政权;3. 孙权建立东吴政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4.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百姓生活;5. 三国鼎立的局面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知道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崛起和三国政权的建立;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三国鼎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2. 教学重点: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崛起和三国政权的建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基本内容;3. 课堂讲解:讲解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崛起和三国政权的建立;4. 例题讲解: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三国鼎立的问题;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三国鼎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国鼎立格局形成过程:曹操曹魏政权刘备蜀汉政权孙权东吴政权2. 三国鼎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受限文化传承受阻民族融合放缓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历史人物的崛起过程;2. 请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3. 请结合教材,举例说明三国时期百姓生活的困苦程度;4. 请谈谈你对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动荡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争霸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通过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教学难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三国鼎立》相关内容。
2.课件: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图片等。
3.视频资料:关于三国时期的影视作品片段。
4.板书设计:三国鼎立的时间线、人物关系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人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讲述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教师巡回指导。
初一历史第13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福州永南中学
陈秋敏
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袁
绍 官 官 渡 之 渡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袁 绍
延津
白马
曹
公元200年
曹丕 220年
魏
洛阳
建业
三国鼎立
开始于:
成都
刘备 221年
蜀
吴
222年
孙权
220年
怎样评价曹操?
说起曹操,“很容 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 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 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 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依你之见呢?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曹操失败
填表并比较: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200年 奠定了基础 之战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导致三国 赤壁 鼎立局面 208年 孙权 之战 以少胜多 的形成 5万 刘备
魏:兴修水利 蜀: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吴:造船业发达, 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找一找: 哪里错了?
政权名称 魏
蜀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三国鼎立说课稿
三国鼎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能够描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发展与变迁,认识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的政治格局、军事战争、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2. 难点:理解三国时期各国的战争策略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学生教材、参考书籍等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新课呈现(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时期的地图,简要介绍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起源。
2. 教师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讲解三国时期各国的统治者、政策、军事力量以及主要历史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三国时期各国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示范演示(2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关键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如赤壁之战。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赤壁战役的背景、各方势力的利益冲突以及最终的战争结果。
互动探究(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并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小组向全班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加深对三国时期的了解。
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个人进行练习,回答与三国鼎立相关的问题,如魏、蜀、吴三国的主要军事指挥官是谁?各国的经济发展如何?等。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与三国鼎立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与文化视野。
五、课堂小结教师通过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三国鼎立的认识,同时提醒学生进行相关复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与研究、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掘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三国鼎立》ppt课件
军事特点
拥有强大的水军和精锐的步兵 ,善于水战和山地战。
政治特点
实行世袭制,注重发展海外贸 易和文化交流,加强中央与地
方的联系。
11
三方势力关系演变
初期关系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为 政,相互竞争。
2024/1/28
中期关系
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 的进攻,形成孙刘联盟。
后期关系
孙刘联盟破裂,三国各自 为政,形成鼎立之势。
2024/1/28
势力范围
占据益州、荆州部分地区。
军事特点
以仁义为本,善于联合各方势 力共同抗敌,拥有五虎上将等
勇猛将领。
政治特点
实行仁政,注重发展经济和文 化教育,加强中央集权。
10
孙权势力巩固及特点
巩固过程
继承父兄基业,稳定江东局势 ,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
2024/1/28
势力范围
占据江东地区及交州部分地区 。
重要地位。
2024/1/28
14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格局重要战役
战役背景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企图南下统一江东,孙权、刘备联军共同抵 抗。
战役过程
周瑜采用黄盖的火攻计策,利用东风天时,于赤壁大败曹军。
2024/1/28
战役意义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使曹操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全 国的可能性。
15
夷陵之战:东吴保卫战及影响
2024/1/28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清时 期的内阁制等都可以看到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子。
31
三国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
三国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中得到 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如小说《 三国演义》、京剧《三国戏》等
第13课 三国鼎立
第13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线索就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基本问题是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诸葛亮治蜀。
三国鼎立的形成相对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一种进步,也为三家归晋创造了条件。
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及其结果教学难点: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1指导同学阅读63页了解第三单元的概况时代的特点:第一,封建国家分裂;第二,民族大融合;第三,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解读,63页朝代时间年表2曹操统一北方问题设计(1)学生读《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了解东汉末年北方的几个主要军阀的名称和他们大致所在的地区。
军阀割据的危害。
(2)阅读课文分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黄巾起义的影响,地方官僚、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3)学生看书归纳曹操势力迅速发展的原因: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招募贤臣;经济上:实行屯田。
官渡之战问题设计:让同学阅读课文包括小字,结合官渡之战的形势图,了解战争经过并分析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讨论)教师指导同学从对立的双方对比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曹操的诗句,论证曹操胸怀大志。
并指出,不久曹操统一了北方。
3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性战役,但是胜负的不同结果却戏剧性的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问题设计:教师结合形势图简单介绍赤壁之战的经过后让同学阅读课文讨论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教师指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本课应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指导同学把历史与野史、文学作品区别开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鱼龙混杂。
能够脱颖而出的是那些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杰出才能、伟大抱负的人。
这些个体汇聚成整体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积极的入世的精神。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问题设计:学生观看《三国鼎立形势图》,掌握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教案
1.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赤壁之战的背景。
答案: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②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
2.指导学生观看视频《火烧赤壁》和《赤壁之战示意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列表归纳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并结合教材知识,?
板书
设计
一、官渡之战
1.时间:200年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3.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3.影响:为三国1.形成:曹丕建魏、刘备建蜀、孙权建吴
2.三国发展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三国鼎立
教学
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优秀5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教育课件
孙权
蜀
国 鼎
西 晋
立
吴
谢谢聆听
第18课
三国鼎立
曹操(155—220),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人)人。小名阿瞒, 字孟德。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一、官渡之战(200年)
1.曹操实力迅速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xi挟é) 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
2、官渡之战的经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温故知新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造纸
西汉 东汉
蔡伦
发明造纸术 改进造纸术
造纸鼻祖
医学 史学
东汉 西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医圣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外科圣手
司马迁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 张角张陵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宗教
公元前6 世纪
袁
十万人
绍
乌巢
官渡之战
袁绍
曹 操三、四万人 曹操
一、官 渡 之 战
1.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曹操势力的壮大 3. 官渡之战(200年)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作用: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龟虽寿(部分)
汉.曹 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孙权
刘备
看图说成语
二.赤壁曹之战(208年)
释迦牟尼
西汉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 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国鼎立教案冀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国鼎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展示出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和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展示出对三国鼎立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的时代观念和历史责任感。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五年级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与三国时期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6.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7.教学评价工具:准备教学评价表格或问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8.安全告示:如果涉及实验或实践活动,应在教室明显位置张贴安全告示,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第13课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 • • • 政治上:对外联吴抗曹,对内赏罚分明 选官:任人唯贤 经济上:务农植谷,兴修水利 民族: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你眼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结果
影响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Biblioteka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 要看他在历史上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 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 评价 • 要辩证的去评价历史人物,遵循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原则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
第13课三国鼎立
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 政治上:奉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 主动 • 经济上:实行屯田,解决经济问题 • 选官:唯才是举,得到一批谋士和武将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第13课 三国鼎立
——《资治通鉴》卷七十
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七纵七擒而(诸葛)亮犹遣(孟)获, (孟)获止不去, 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诸葛亮擒孟获处 (位于今云南省沾益县)
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祁山堡 在今甘肃省礼县城东,为诸葛亮统师三军、出祁山,进攻 曹魏的驻军营堡 。
该诗题在成都武侯祠内。
杜甫像
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刘禅像
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位于四川灌县城西。 三国时期,蜀国曾在都江 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 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都江堰
三国鼎立
■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率军南征时)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 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 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 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 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
军 合 力 不 齐 , 踌 躇 而 雁 行 。
初 期 会 盟 津 , 乃 心 在 咸 阳 。
关 东 有 义 士 , 兴 兵 讨 群 凶 。
曹 操
蒿 里 行
曹操《蒿里行》诗,描述了东汉末年以讨伐董卓为起点的群雄互 相争权夺利、彼此争战,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惨状。
——
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诸葛亮治蜀 ■练习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三国鼎立
生 民 百 遗 一 , 念 之 断 人 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线索就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基本问题是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诸葛亮治蜀。
三国鼎立的形成相对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一种进步,也为三家归晋创造了条件。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和评书
的感性认识上.缺少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理性认识和理性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a.通过对官渡之战的了解和曹操统一北方原因的认识,以及对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通过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式图","官渡之战形式图","赤壁之战形式图","三国鼎立形式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史图结合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观察分析历史地图,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图史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形成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全面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曹操的政治,军事谋略,体会诸葛亮等人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艺术,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和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及其结果
【教学难点】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探究活动课。
【教学过程】
事?为什么后人推崇他?
考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精神,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积极的入世的精神。
三、总结本课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线索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北方袁绍,曹操壮大――>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打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尊重《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
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通过历史问
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通过揭开“诸葛亮借
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
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
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通过对曹操的评价,学会
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学会得出结论的方法。
作业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