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垂直交通系统在高层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是办公大楼、酒店、住宅大厦还是商业中心,一个高效可靠的垂直交通系统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及其关键因素。

1. 多电梯方案在高层建筑中,多电梯方案是实现高效垂直交通的关键。

一个合理的多电梯系统能够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拥堵和过载现象的发生。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确定合适的电梯数量。

一般来说,建筑高度越高,所需电梯数量越多。

同时,根据建筑物的流量和流向,可以进一步确定电梯的布局方案。

例如,可以采用“主副电梯”布局,主电梯服务住宅区和主要办公区,副电梯则服务次要区域,如停车场和后勤区域。

其次,需要考虑电梯的速度和运行模式。

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高速电梯,以迅速将乘客从底层送达顶层。

此外,可以考虑采用分段式运行模式,将电梯分为不同的运行段,以减少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

2. 安全性考虑在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配备可靠的安全装置。

例如,紧急制动装置和故障保护装置可以确保电梯在紧急情况下停止运行,保护乘客的安全。

另外,防坠装置可以防止电梯在断电或故障时坠落。

其次,需要采用先进的火灾报警和防护系统。

高层建筑中火灾的风险较大,因此,电梯系统应配备独立的火灾探测器和报警装置。

此外,可以使用防火门和烟雾净化系统来控制火势和减少烟雾对电梯系统的影响。

最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高层建筑中的电梯使用频繁,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电梯系统的各个部件,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3. 节能与环保在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节能与环保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

例如,可变频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梯的运行速度,以降低能耗。

此外,再生制动技术可以将电梯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馈到电网中供其他装置使用。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优化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优化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已成为解决空间压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超高层建筑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优化其垂直交通系统,确保人员和货物的高效流动。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优化方案,从电梯技术、管理策略和设计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电梯技术是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核心。

传统的电梯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存在运载能力有限和耗能较多的问题。

因此,提升电梯技术的效能是优化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

目前,高速电梯技术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引入磁悬浮技术和永磁同步驱动系统等先进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大的负载能力。

此外,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也能够提高电梯的效率。

例如,通过集成人脸识别和目标感知技术,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人员的需求和交通流量实时调整电梯运行模式,从而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和拥挤现象。

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优化还需要合理的管理策略。

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首先,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是重要的。

通过建立高效的调度中心,集中管理和监控电梯运行状况,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合理的人员流动引导策略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高峰时段设置专门的人员引导员,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和电梯负载情况,合理分配人员的乘梯路径,避免拥堵和延误。

此外,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也是一种管理策略。

通过在超高层建筑内设置楼梯和下沉式行人通道,鼓励人们选择步行或其他方式,分流电梯压力。

除了技术和管理策略的优化,设计理念也是影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关键因素。

在超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垂直交通系统的需求,避免设计中的瑕疵和不便之处。

在平面设计上,合理划分电梯接入点的位置和数量,减少电梯间的距离和乘坐距离。

在结构设计上,应考虑到电梯井的最优位置和合理高度,确保电梯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超高层建筑内的室内交通系统也应与电梯系统相互配合。

超高层垂直交通及其空间效率

超高层垂直交通及其空间效率

超高层垂直交通及其空间效率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

超高层建筑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利用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垂直交通的挑战。

垂直交通是指人们在建筑物内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如电梯和楼梯。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垂直交通及其对空间效率的影响。

超高层垂直交通系统超高层建筑需要高效的垂直交通系统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常见的超高层垂直交通系统有电梯和楼梯。

电梯电梯是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工具。

电梯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人们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出行需求。

电梯系统通常由多台电梯组成,每台电梯负责一部分楼层。

电梯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停靠模式,如直达模式、集中模式等,以提高效率。

然而,电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电梯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

其次,电梯在高峰时段可能面临较大的运力压力,导致乘客等待时间增加。

此外,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楼梯楼梯是另一种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

楼梯具有简单、便捷、无需能耗等优点,适合低层建筑或者需要短程垂直移动的场合。

然而,楼梯的容量较小,无法满足大量人员的垂直交通需求。

此外,楼梯的使用还受到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限制,不适合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士。

超高层垂直交通对空间效率的影响超高层垂直交通对空间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空间占用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电梯系统需要设置电梯井和机房等设施,楼梯需要设置楼梯井和安全通道等设施。

这些设施需要占用建筑物的一定面积,从而减少可使用的空间。

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需要合理安排垂直交通系统的位置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空间占用。

空间连接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还需要与建筑物其他部分进行连接。

电梯系统需要设置电梯大堂和走廊,楼梯需要设置楼梯间和走廊。

这些连接空间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乘客在垂直出行过程中的便利性和顺畅性。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层建筑中,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一、垂直交通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建筑垂直交通系统是指负责人员和物品在建筑内部垂直方向上的运输系统,主要包括电梯、自动扶梯以及楼梯等。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楼层众多,传统的楼梯已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因此电梯成为建筑垂直交通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不仅影响着人员和物品在建筑内部的运输效率,还对建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有关键影响。

合理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和便捷性,同时也是建筑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要点1. 流量计算与分析在进行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前,首先需要对建筑的人流量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使用者分布和使用习惯的了解,可以预测出不同时段和不同楼层的人流量峰值,从而为电梯数量和容纳能力提供指导。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他们对于电梯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保证他们的使用便利性。

2. 电梯位置和布局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位置和布局对于建筑的交通效率和使用便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电梯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的核心区域,以便于人员从不同楼层进入。

此外,各个电梯之间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出入口的位置、楼层间的连接以及人员流量的集中分散情况等因素,从而避免拥堵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 安全性和应急措施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和应急情况下的救援能力。

电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如承重能力、门的开合速度、自动救援系统等,以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还应设置紧急楼梯以备应急情况使用。

紧急楼梯的位置、出口标识以及通风系统等也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三、建筑垂直交通系统对建筑的影响1. 交通效率和便捷性的提升合理设计的建筑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的交通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

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

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垂直公共交通系统是指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及其周边的垂直交通工具和设施,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垂直交通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前景和影响。

一、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和优化。

首先,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进步,垂直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电梯将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垂直交通的效率。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垂直公共交通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通过可视化界面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乘客可以轻松选择目的地并享受全程无人干预的乘坐体验。

最后,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垂直交通工具,如无人机或空中电梯,进一步拓宽了垂直公共交通的选择。

二、环境友好性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对环境具有显著的友好性。

首先,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通过将垂直公共交通系统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如太阳能或风能,可以实现零排放的垂直交通。

此外,垂直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可以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对经济的影响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高效的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互联互通,促进人员和资源的流动,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新力。

其次,垂直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梯制造、维护和运营等,为城市创造了就业机会。

另外,垂直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还可以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未来交通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公共交通系统在技术、环境和经济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积极的影响。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办公楼和住宅楼层不断攀升,而垂直交通系统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需求。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最佳实践。

1.垂直交通设计的重要性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质量和住户、办公人员的实际使用体验。

一个合理的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物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人流量、楼层高度、交通流线以及公共空间的机动性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垂直交通效果。

2.电梯系统设计2.1电梯数量与布局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电梯数量的确定至关重要。

智能化的电梯系统应该能够根据人员流量和出行需求进行智能调配,确保高峰期不会造成拥堵和长时间等待。

合理的电梯布局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楼层的人流密集度,以充分满足所有住户和办公人员的需求。

2.2技术创新与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梯系统的设计也不断创新。

例如,目前有一些系统可以实现多部电梯的同步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和容量利用率。

安全性是电梯系统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各种安全装置和监测系统需要全面覆盖并符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垂直交通工具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梯系统,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还可以考虑其他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垂直楼层间跨越的自动扶梯、坡道和行人桥梁等设计可以提供更多选择,方便老年人和身体不便者的移动。

4.绿色垂直交通设计在现代社会,绿色环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来说,也需要考虑到环保性。

例如,采用节能的电梯系统、智能的节能照明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个精心设计的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改善居住和办公环境,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超高层建筑办公区域竖向交通设计初探

超高层建筑办公区域竖向交通设计初探

捉l 岛} 乜 梯 L—一 ’ 台办公电梯载承小宜超过I 8 0 0 k g .I 轿 ¨ 人b i 过多会0
1 ) 。在不 同的高峰运行 时段 , 由于人员 心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受 的不 同 , 对
+ 酒 店的综合体模式也越来越 多的被各个项 目所采用 , 其对
土地 的高效利用和功能 区域复合所带来 的便利 显而易见 , 但 位 于建筑 中段 , 以电梯 为主要 竖 向交通 工具 的办公 区域 , 交 通 效率的不足却成为 困扰着 这一 类型 建筑正 常使 用 的一大
分 析可知 : 在早高 峰 , 全 楼绝 大多数 人员 需在 短时 间 内 由一层 向上运送 , 对 电梯 5 mi n运送 能力及 平均 等待 时间均 有较 高要求 ; 午、 晚 高峰 , 由上 向下 的运 送能力 要求较 高 , 平 均 等待 时间要求相对于 电梯 5 r n i n运送 能力要求较高 ; 平时, 电梯运力 完 全能 满 足需 求 , 对平 均 等待 时 间要 求 较 高。 因
髓 l 论 蠕 与 建革 设 计 .
超高层 建筑办公 区域 竖 向交通设计初探
王 永 炜
( 中国建筑 西南设 计 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 四川成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在超高层建筑 办公 区域 竖向交通设 计 中应避免单一 靠增加 电梯数 量 、 梯速 、 载重等高成本方
电梯在 5 a r i n 所能运 送人 数 占应运 送总 人数 的比例
在高 峰期 对电梯 运送效 果 影 响非 常明显
平 均 等 待 时 间 H 台 晕 鸾 嚣 篙 厅 等 待 电 梯
图2 电梯运行参数影响分析
影 响随人 员心理 焦虑程 度变 化 ,特 别在 高峰影 响较大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1. 垂直交通系统的重要性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建筑高度也不断向上延伸。

在这些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2. 不同类型垂直交通系统的比较2.1 电梯系统电梯系统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垂直交通方式,通过提供快速、便捷的上下运输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物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

电梯系统分为普通电梯和观光电梯两种类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运行速度、负载能力、舒适性等因素。

2.2 扶梯系统扶梯系统通常应用于商业综合体等场所,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垂直交通服务,特别适合繁忙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扶梯系统设计需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

2.3 自动扶梯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结合了电梯和扶梯系统的优势,既可以实现快速运输,又能应对高人流量情况,是当前商业中心和大型购物中心常见的垂直交通设施。

设计时需要注重运行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3. 垂直交通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3.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对垂直交通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充分考虑承重能力、空间布局以及与垂直交通设施的整合性。

3.2 安全与可靠性垂直交通系统作为建筑物最为核心的设施之一,其安全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标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3.3 节能环保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逐渐普及,节能环保成为垂直交通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选用设备和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减少能源浪费。

4.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案例分析4.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第一高楼,其垂直交通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多功能电梯系统,实现了快速且高效率的运输服务,并通过空中连廊等设计元素提升了使用体验。

4.2 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作为世界第一高楼,其垂直交通系统采用了创新的超高速电梯技术,实现了惊人的运行速度,并配备了紧急救援设施,保障了乘客安全。

浅析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

浅析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

浅析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作者:苏见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6期摘要:作者结合实例对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设计中常用的优化设计措施,从而达到减少电梯数量、提高平面使用率和垂直交通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超高层建筑,建筑技术的杰作,始于美国,衰于欧洲,盛于亚洲。

钢结构、电梯技术的发展(最早引入电梯的办公楼是1856年在纽约建成的5层豪奥特大楼)以及冷暖设备的技术发展,使得建造更高层、更大规模的建筑成为可能[1]。

一、垂直交通的分析的意义电梯井道和电梯厅在超高层建筑标准层核心筒占有很大的面积比例。

为超高层建筑配置布局合理、数量适中、规格适用的电梯组,确保建筑的垂直交通顺畅、便利以及高效。

二、电梯服务水平衡量指标的确定1.电梯服务水平的指标交通计算的定义:在假定的交通运行前提下(办公楼上行高峰期间的交通模式为100%上行;酒店和住宅,为50%上行和50%下行),通过数学公式和概率论来计算电梯交通的一些指标——以下是较为常用的电梯服务水平的指标:1)5分钟载客率(HC5):衡量建筑内电梯输送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5分钟内某群组电梯输送的乘客数与建筑内使用该组电梯的总人数之比。

2)间隔发车时间(INT):一部电梯离开基站后、另一部电梯到达基站的时间间隔。

3)周期运行时间(RTT):从乘客在大堂开始进入电梯开始至该电梯返回大堂重新开始装载乘客的这一周期的时间。

周期运行时间=在大堂电梯装载乘客的时间+楼层间运行的时间+卸载乘客的时间+空载返回大堂的时间。

(1)4)平均等候时间(AWT):公式如下AWT=[0.4+(1.8P/CC-0.77)2]INT(2)其中:P——运载乘客CC——满载乘客INT——间隔发车时间公式(1)、公式(2)均引用自CIBSEGuideD2010,且仅适用于满载率不大于80%的情况。

如果按照满载率80%计算时,平均等候时间约等于平均间隔时间的85%。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分析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分析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52 建筑与装饰2022年3月下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分析胡敏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应用逐渐普及,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一些弊端和问题也凸显出来,尤其是内部垂直交通拥堵问题,大部分公司单位的上班时间一致,位于高层的公司难免出现长时间等待的问题。

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全面合理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通过对垂直交通规则、电梯系统设计等进行完善和创新,在保留原有超高层建筑优势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垂直交通拥挤的问题。

关键词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思路Design Analysis of Vertical Traffic System in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sHu MinTong Yuan Design Group Co., Ltd., Jinan 2501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s has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 but with the prolonged use time, some drawbacks and problems have also become prominent, especially the problem of internal vertical traffic congestion, most companies have the same working hours, and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ompany at the top floor will have the problem of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key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to design a comprehensive and reasonable vertical traffic system.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vertical traffic rules and elevator system design,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the original advantages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ertical traffic congestion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Key words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s; vertical traffic system; design ideas引言超高层建筑主要是指40层以上、高度100m 以上的建筑物,出现这一建筑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城市可用土地的减少,为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率而形成的。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相关研究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相关研究

1570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超高层办公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入驻客户的办公效率和对物业的满意程度;并与结构布局、有关设备系统等技术决策密切相关。

因此,在设计前期通盘考虑、合理评估和组织垂直交通,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的电梯销售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但由于专业侧重不同,较少能在前期结合建筑进行整体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在电梯组织系统设计方面应具有相关知识储备。

与一般多层或高层建筑(≤100m)相比较,超高层建筑的形态特质决定了其内部交通中垂直交通所占权重远大于水平交通;目前技术下,垂直交通主要依赖电梯系统和楼梯来保持正常运转,又以电梯系统为最重要。

影响超高层建筑的与电梯系统相关的经济性要素有:电梯数量(影响核心筒的面积及占楼层面积撰文 黄怀海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关键词以成都金融城南塔办公楼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实践为例,分析归纳其步骤、要点及相关影响要素,并对双子电梯技术做深入说明。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需要从设计开始阶段联合专业电梯公司进行多方向比较研究,在深化过程中更需要全专业、全过程的配合。

超高层 垂直交通 电梯配置 双层轿厢电梯 双子电梯(Twin Elevator)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相关研究——以成都金融城南塔的双子电梯系统设计为例Analysis on Vertical Traffic System Design of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Twin Elevator Design of South Tower, Chengdu Financial Center的比例)、服务楼层的面积(标准层面积的大小)、电梯分区分组的平面布局(与结构体系合理性相关);影响电梯运行效率的相关要素则有:设计等候时间、梯速、载重、停站数(服务楼层数)、服务楼层面积、楼层面积使用强度(人均使用面积)、使用功能业态及交通峰值时段、电梯分组分区(与避难层设置有关)、电梯组控制方式(分控或群控),甚至轿厢尺寸与开关门方式等。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在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垂直交通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梯系统,对于高楼居民和办公室员工的日常出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现有的技术和设计原则,对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

1. 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的层数增多,传统的楼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高效的垂直交通系统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效率,缩短等候时间,提升居民和办公室员工的出行体验。

2. 电梯系统的基本原理电梯系统是一种运用现代科技的工程设计,它以电机为动力,通过电缆和各种装置实现升降功能。

在设计电梯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载重能力、速度、楼层布局、人流量等。

合理的电梯系统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运行效率和出行舒适度。

3. 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电梯系统是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安全是设计的首要原则。

系统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防止过载功能,并配备防止电梯失控的安全措施。

(2)舒适度原则:乘坐电梯不仅要求安全,还需要舒适。

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乘客的行程时间和乘坐体验,控制加减速度,减少颠簸感。

(3)便捷性原则:电梯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乘客进出的流量,以及高峰时段的客流变化。

合理的楼层布局、多个电梯的设置和智能调度系统的运用能够提高乘客的便捷性。

(4)节能性原则:为了减少能源浪费,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应该注重节能。

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能量回收系统等,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以下是一些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趋势:(1)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电梯智能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坐体验。

(2)多媒体系统:在电梯内安装多媒体设备,如显示屏、音响等,增加乘客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高层建筑的兴建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就是垂直交通系统。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I. 垂直交通系统的重要性超高层建筑往往具有大幅度的高度,其内部空间的完美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而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出行便利性、时间效率以及整体建筑的功能性。

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应被充分重视。

II. 设计原则和策略1. 多样化的交通方式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通常不仅仅依靠传统的电梯,而是整合了多种交通方式。

除了传统电梯,还可以配备高速电梯、自动扶梯、带多层停靠的电梯等。

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垂直交通。

2. 分组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将电梯分成不同的组群,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划分,可以将居民和工作人员按照工作地点或居住楼层进行分组,从而减少电梯的等候时间和拥挤状况。

3. 提高效率的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的传感器以及速度优化技术等,可以大幅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4. 紧急疏散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紧急疏散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很多超高层建筑都会配备疏散通道或者应急电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快速、安全的逃生通道。

这些设计应该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并经过充分测试验证。

III. 成功案例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一座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其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堪称典范。

该建筑采用了多组群、多层停靠的电梯系统,有效减少了出行时间和等候时间,并配备了应对紧急情况的紧急疏散设施。

2. 迪拜塔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其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体现了技术创新的精髓。

该建筑采用了超高速电梯,并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垂直交通。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解决方案。

然而,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以及运行优化一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的重要性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重要性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舒适度、效率以及人员安全。

一个高效的垂直交通系统能够提供快速、便利的上下楼通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合理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率和商业价值。

二、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的挑战1. 日益增长的乘客流量:高层建筑通常容纳着大量的居民、员工和访客,因此垂直交通系统需要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流量。

2. 有限的空间:高层建筑内的空间宝贵而有限,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来设计垂直交通系统成为了一个难题。

3. 安全隐患: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必须兼顾安全性,包括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

4. 承重问题: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必须解决承重问题,确保电梯、楼梯等设施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三、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1. 多元化的垂直交通系统:采用多元化的垂直交通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乘客流量过大的问题。

其中包括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结合使用,以提供更灵活、便利的上下楼通道。

2. 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借助现代科技,可以设计出智能化的控制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提高乘客运输效率,减少等候时间,并有效地应对高峰期的乘客流量。

3. 空间利用的最大化: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例如,采用紧凑型电梯或者增加电梯数量,以提高乘客运输效率,减少等候时间。

4. 安全技术的应用: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灭火系统以及紧急救援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并提高人员安全度。

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在城市中林立而起。

而这些高楼大厦的垂直交通系统,也就是电梯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成为了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的相关问题。

一、设计阶段在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

高层建筑需要更多的电梯来满足人们的垂直交通需求,而大型商业综合体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电梯,如货梯、客梯和病梯等。

其次是人流量的预测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物使用人群的数量和使用时间的分析,可以确定电梯的数量和容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以确保电梯系统的合理布置和安全性。

在电梯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例如,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

此外,还可以使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人流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测,来实现电梯的智能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和舒适度。

二、施工阶段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工种和紧密的协调。

首先是电梯井的施工。

电梯井是电梯安装的基础,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和钢结构的搭建。

其次是电梯轿厢和门套的安装。

电梯轿厢是人们使用电梯的空间,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

门套则是电梯出入口的部分,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

最后是电梯的安装和调试。

电梯的安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包括电气、机械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调试则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多项测试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的控制。

电梯施工涉及到高空作业和重物搬运,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以确保电梯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三、问题与挑战建筑物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问题。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电梯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提升城市流动性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提升城市流动性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设计提升城市流动性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给城市带来了更大的人口容纳量和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

然而,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垂直交通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的垂直交通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流动性,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在高层建筑之间移动。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升城市流动性的垂直交通设计策略。

一、电梯技术的持续发展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流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的速度、载重能力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高速电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减少了等待时间。

而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具备承载大量人流和货物的电梯系统可以保证高效的垂直交通。

除了快速和高效,电梯的智能化也是提升城市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电梯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人流的优化分配,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和拥挤现象。

例如,一些电梯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目的地和等待时间,智能地分配到合适的电梯,从而减轻了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二、垂直交通与多功能空间的结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垂直交通和多功能空间相结合,从而提升城市流动性。

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仅是简单地安排电梯和楼梯,而是将交通节点与公共空间相连接,形成一个流动性更高的整体。

例如,可以在高层建筑内设计公共的垂直交通节点,如室内花园、休闲区或展览空间。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供了人们休息放松的场所,同时也鼓励了人们在高层建筑中的流动。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这些节点可以成为人们交流、互动和社交的场所,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社交空间。

三、垂直交通的可持续性设计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增加,垂直交通的可持续性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

以此为背景,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被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系统,旨在提高城市流动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一些高层建筑使用再生能源来供电电梯系统,如太阳能或风能。

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碳排放。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竖向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竖向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竖向交通规划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18-11-14T14:50:35.5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潘玉婷[导读] 而核心筒体的设计则是影响超高层建筑设计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超高层建筑已成为中心城市的重要建筑类型。

超高层建筑功能综合,使用人数较多,而且受限于建筑防火规范,主塔楼标准层约2000平方米,层数较多,核心筒布置是否紧凑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经济性与使用质量。

因此,总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经验显得十分迫切。

而根据不同项目的设计条件及使用要求,选择最有效的垂直交通布置方式则是核心筒设计的关键。

本文将以广州金融城新建超高层办公楼实施项目为例,从竖向交通规划层面,阐述在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配置方面的设计经验及研究成果。

绪论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第3.1.2.3条,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而核心筒体的设计则是影响超高层建筑设计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保证结构安全性及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筒体功能布置是否集中,竖向交通规划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性与日常使用体验。

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师,在项目方案前期阶段能否综合考虑结构、设备、使用效率以及项目经济性等,选择合理的电梯配置方案尤为重要。

而电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电梯配置参数;二、电梯组合方式。

本文将选取超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办公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以广州金融城新建超高层办公建筑----新华保险大厦作为案例,从这两方面,阐述在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配置方面的设计经验及研究成果。

选取实例项目概况:新华保险大厦位于广州金融城起步区,北临黄埔大道,东面水融路。

规划用地面积为842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13381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0529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8515平方米。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设计摘要:大型综合性超高层建筑的电梯配置分析及电梯选定是非常复杂的,作为建筑师应当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分析计算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根据项目的使用性质及规模等组织研究、分析计算,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载重、运行速度及控制方式。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流量分析配置设计1 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本文以我院规划、设计的长沙高新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1#栋研发楼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本案例总建筑面积104426.68 m 2,由A、B两座塔楼组成,其中A座为超高层,地上33层,标准层层高4.1m,标准层建筑面积1989 m2,总建筑面积65637 m2。

2 电梯的布置方式一般而言,超高层电梯应集中设置于标准层边缘或核心,电梯群宜采用分层或分区设置。

结合本案基本情况,我们采取了高、低区分区的设计,其中1—17F为低层区,18—33F为高区。

共计12部垂直交通电梯(不含消防电梯及货梯)。

该设计不仅对乘客进行了分流,而且还可以将低区机房的上部及高区候梯厅的下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使用,有效的利用了公共空间,详见图1。

图 13电梯的配置原则及流量分析3.1配置原则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相关要求做为设计参考,本案超高层电梯配置原则为:(1)电梯数量(常用级)配备需要保证每台电梯服务的办公楼面积不超过5000m2(或300人/台)。

(2)电梯的5分钟输送能力在11%~15%之间。

(3)平均候梯时间不超过40s。

3.2电梯的数量、载重、速度的选择与确定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初步估算电梯数量为(1989*31)/5000=12台。

方案阶段初步在低区设置了6台电梯,载重量为1600kg,满载人数21人,速度3.0m/s,高区设置了6电梯,载重量为1600kg,满载人数21人,速度4.0m/s。

在预选了电梯数量及规格后,对电梯的数量、载重、速度等进行复核计算,以确定是否满足超高层电梯配置原则的要求。

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垂直交通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垂直交通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垂直交通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垂直交通系统是高层建筑最核心的一环,其安全可靠性和效率对整个建筑的运行和使用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电梯技术和方案,难以满足超高层综合楼的需求,特别是垂直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方面存在不少难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垂直交通系统进行研究,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效率,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步骤1. 研究电梯技术和方案本研究将全面调查和研究国内外的电梯技术和方案,分析其优劣和适用性。

特别是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要求,研究和开发更加安全可靠和节能的电梯技术和方案。

2. 研究楼层设计和建筑布局本研究将重点研究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的建筑布局和楼层设计,以优化电梯运行路线和减少交通干扰,提高电梯效率和运行质量。

3. 研究联动系统和安全措施本研究将研究和开发电梯联动系统和安全措施,以提高垂直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包括电梯排队系统、电梯轿厢设计、紧急救援系统等。

此外,还将研究电梯故障预测和防范技术,减少电梯故障发生的概率。

4. 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本研究将建立电梯运行模型,并通过仿真软件对垂直交通系统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这些模型和仿真,可以对电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验证,同时为优化垂直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5. 实验室测试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将设计实验室测试,进行电梯测试和模型验证。

三、研究预期成果1. 提出适用于300-600m超高层综合楼的垂直交通系统的方案和技术。

2. 建立电梯运行模型和仿真分析,提高垂直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对电梯技术和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 验证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进展本研究涉及电梯技术、建筑设计、安全措施、仿真分析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系统设计相关研究本项目概念方案依据 5 000m2/台的标准配置了12台区间客梯,若以舒适级4 000m2/台为标准,所需数量则为17台。

如此配置,最大面积楼层中核心筒的面积比重都超出40%,经济性极差。

如何在满足使用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垂直交通体系所占的面积成为最大的问题。

尽管定额估算的方法相对简单有效,然而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建筑体形、功能业态、使用模式上均千差万别;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流量分析,对垂直交通进行精细化设计非常必要。

因此,设计团队决定与专业电梯公司协作,穷举所有可能,在确定方向后推进优化。

电梯公司依据的典型交通流量中,传统办公楼在一天工作时间内不同的高峰期如图4所示:分别为早高峰、午餐高峰和下班高峰。

图4为《CIBSE GUIDE》[4]提供的早期办公楼人流分布图,真实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高峰时段的流量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功能业态及不同的使用模式对垂直交通系统均有不同的需求。

与电梯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后,其返回了初步的电梯配置方案,均为单轿厢电梯,高、中、低区分系统控制。

垂直分区是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

当建筑楼层、层数达到20层以上时,如果电梯还层层停靠,运行周期长,人在轿厢内停留时间变长,运转效率变低,会导致需要的电梯数不断增多。

多区电梯系统在竖向上分为不同区域,各区由不同容量和梯速的电梯服务,以满足使用需求。

本项目高低分区以位于建筑高度2/3处的避难层为界;高区电梯由于运行距离较长,梯速较低区电梯为快(高区6.0m/s,低区4.0m/s)。

由于使用性质和使用人数的显著不同,本项目北塔(公寓楼)和南塔(办公楼)的垂直交通流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多家电梯公司计算结果表明,公寓楼采用6台低区电梯+4台高区电梯+1台VIP梯+1台消防梯(兼货梯)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而问题集中出现在办公楼,依据业主提供的电梯设计标准——平均等候时间≤30~40s,平均到达目的地时间≤60s,5min运载能力≥12%~18%;按垂直方向分三个区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得出结果均远远大于按照《办公建筑规范》中5 000m2/台进行估算的需求数量。

四家电梯公司的计算结果分别如表4所示。

取核心筒内20个电梯计算,塔楼需要的核心筒显著增大,如图5所示,经济性明显下降。

金融城南塔面临着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的典型问题,尽管已经采用大容量、高速电梯,配合分区控制,仍然不够理想。

塔楼高度并非极高,但偏小的标准层和过大的核心筒使其经济性大打折扣。

难道只能在品质感和经济性面前二选其一?图4 传统办公楼人流分布图图5 核心筒平面(左侧为方案阶段估算的12个区间客梯,右侧为16个所占的范围)160图6 双层轿厢电梯.图7 纽约世贸中心的高空门厅电梯系统4 区中区电梯系统(高空门厅) 、双层轿厢电梯系统与双子电梯系统超高层建筑规模增大,人员密度增多,所需电梯数量增多。

如果再采用多区电梯系统,底层井道面积加大,将使楼体底部最受欢迎、最好使用的净有效面积越来越少,因此出现了高空门厅电梯系统和双层轿厢电梯系统。

4.1 双层轿厢电梯系统(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楼体规模增大,往往需要增加电梯速度或数量,但速度存在相对极限,而数量增加后非使用面积也在增加,得不偿失。

于是提高单井道运输能力的双层轿厢电梯应运而生,它把两部电梯以层高的距离上下叠合,乘客分层同时上下(图6),由此可以在不增加电梯井和电梯厅的前提下成倍提高电梯运输容量,其自上世纪中发明以来,一直是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发展上最受认可的一种选择。

但其要求每层层高一致,还要求乘客遵守单、双数楼层上下,停靠站数少一半,运行时间缩短。

与单轿厢电梯相比,相同时间内多运输75%人数(不是理论上的100%),可减少井道25%(不是理论上的50%)。

四家电梯公司对本项目办公塔楼使用双层轿厢电梯系统进行流量分析后,给出结果如表5所示。

区间客梯数从17降到12,双层轿厢电梯有效减少了核心筒内需要的井道数量。

然而,其也存在不足:首先是乘梯模式:入口层需要设置自动扶梯,将人分流至上下轿厢;停层方式为跃层设站,若要从奇数层去偶数层,则存在困难;如果层层设站,则可能一个轿厢在开门进出乘客的时候,另一轿厢由于没有进出需求,其中的乘客需要忍受电梯停站,而梯门又没有开合动作,乘坐感受不佳。

另外,双层轿厢电梯要求建筑层高每层相同,对建筑设计形成很大制约。

除此之外,大轿厢、大功率主机对土建、设备、能耗、维保(非标准件)等的要求都大幅提高。

4.2 高空门厅电梯系统(Sky Lobby Elevator System)除了单轿厢多区和双层轿厢两种方案,第三种考虑是在第二避难层设置空中门厅。

一般50层以内的超高层建筑,使用双层轿箱电梯效力显著,再高则电梯上下运行时间增长,效力降低。

如果把高于50层的高层建筑分段处理,先把上50层以上的人员用快速直达电梯(穿梭梯)从底层送到50层以上的一个“高空门厅”,在此改乘区间电梯上达目的层,就可加快电梯运行速度,并使上下两段区间电梯井对齐,节省电梯井占用面积。

纽约世贸中心的电梯系统分区,即结合避难层设置两个高空门厅,全楼分高、中、低三个大区,每区另分四个区中区(图7)。

高空门厅电梯系统的明显缺点是高区使用者需要换乘;另外,从底层行至高区的高位部分所需时间远大于常规电梯系统所需行程时间。

对不同高度与楼层面积的高楼,进行高空门厅系统与常规电梯系统的全年运行投资比较计算(包括电梯造价、电梯井道与停站电梯厅的建筑空间造价、维修价、电梯消耗电力价)结果表明,楼层的面积与层数超过表6时,高空门厅(区中区)电梯系统才比较合适[1]。

可以看出,本项目并未达到表6中参数。

在由蒂森电梯公司负责的与本项目类似高度的建筑中,没有一例使用高空门厅系统;蒂森电梯公司建议建筑在240m或50层以上,才考虑高空门厅电梯系统。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求四家电梯公司给出采用高空门厅系统的电梯配置,结果如表7所示。

161可以看到,核心筒内所需电梯数可以减至14个,但必须损失近一层可租售面积用作空中门厅,且高区使用者需换乘一次到达,若加上车库梯在首层的换乘,则总共为两次换乘,总的在途时间远大于传统模式,高区使用舒适感较差。

4.3 双子电梯系统(Twin Elevator System)双层轿厢电梯系统和高空门厅电梯系统均有效减少了电梯井道数量,使楼体经济性有较大改善,但乘坐体验和品质感差强人意。

在项目的深入过程中,蒂森电梯公司提出了以双子电梯为核心的双子电梯系统解决方案。

与双层轿箱电梯类似,双子电梯也具有使用同一电梯井道的上下双层轿箱;不同的是,上下轿箱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独立的主机(图8)、控制系统、安全部件、对重和钢丝绳,但共用导轨和厅门;上下轿厢可以以不同速度向不同方向运行。

双子电梯系统增大了电梯组的运送能力,提高了运送速度,使得井道数可减少1/3,增加每层的可使用或可租售面积。

如果从设计的开始考虑采用双子电梯系统,则经济效益显著。

作为增大单井道运输能力的构想,一个井道中运行两台独立轿厢的想法始于1930年,但是当时没有合适的安全部件和控制系统。

今日的技术发展和运算能力使得双子电梯系统需要配套的控制系统成为可能——目的楼层控制系统(DSC:Destination-Selection Control System)。

目的楼层控制系统是乘客在厅外楼层选择器上选择目的楼层的一套系统。

当乘客选择目的楼层后,系统将依照最优的等候时间和到达目的楼层的时间来分配电梯。

同时系统在触摸屏上会清晰显示乘客要乘坐的梯号和位置,所以,轿厢内将不再需要楼层按钮。

这套系统在写字楼的早高峰时段可以大大提高电梯的运输能力,改善电梯的运行效果,且在建筑高度200m、楼层数40层左右发挥效率最高。

与传统群控的单轿厢电梯组相比,双子电梯的电梯分配需要计算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统计状态,且由于双子的存在使得计算量极大增加,这在以往是难以实现的。

双子电梯技术的成熟也可以看成是当代自然观向系统、复杂、统计态演进的一个体现,它有可能使得井道、轿厢、电梯系统的利用率成级数上升,笔者对此持乐观的态度。

另外,双子电梯较双层轿厢电梯系统更为灵活。

在需要大容量穿梭时,通过控制,双子电梯上下轿厢可以像双层轿厢电梯一样同上同下;在上行高峰时,可以分区服务(如:上轿厢高速服务高区,下轿厢低速服务低区);也可以拆分各自运行;甚至在非高峰情况下,可将某一轿厢停于井道底部或顶部,而将另一轿厢作为普通电梯使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是叠置的单轿厢电梯,大量标准件的使用也使得采购、安装和维保成本较双层轿厢电梯为低。

双子电梯同样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上下轿厢无法穿越而导致的等待问题;或是新呼梯模式导致的使用不畅。

但从智能和能耗方面考虑,双子电梯前瞻的姿态更为积极。

如果采用双子电梯系统,南塔核心筒内的井道数量与采用双层轿厢电梯系统相同,同为12个(其中双层轿厢电梯低区6组、高区4组)。

各方案核心筒内井道数量的比较如表8所示,通过双层轿厢电梯和双子电梯的使用,井道数可以大幅减少。

5 双子电梯与双层轿厢电梯系统的比较依据以上四种系统,设计团队布置出多个方案比较如表9(2个方案不满足任务书等候时间标准要求)所示。

通过采用双子电梯系统(TWIN)或双轿厢电梯系统(DD)代替传统单轿厢电梯系统(SD),我们可以改善交通流量运行效果(降低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和平均到站时间),减少井道数,减少核心筒面积,极大增加大楼的可使用面积,降低核心筒部分的建筑成本,增加电梯设备的初置成本,综合收益增加。

而双子电梯系统和双轿厢方案相比有以下优势:1)略微降低了平均等候时间和平均到站时间;2)相较双层轿厢电梯的非图8 双子电梯的设计理念、双主机和运行实景162标准零部件,双子电梯采用的标准零部件更多,采购、安装、维保成本更低;3)相较于双轿厢大功率主机和变频器导致的大峰值电流,双子轿厢主机的额定电流和启动电流更小;4)双子电梯可在非高峰时段关闭一个轿厢,使得非高峰段的耗能更低,约降低26%;5)双子电梯要求建筑首层高度不低于6.50m,以上层高可变,而双轿厢电梯要求每层层高一致,制约设计。

基于以上原因,设计推荐选择双子电梯系统,配置方案1核心筒平面见图9(双子电梯对土建有几处特殊要求:在主要参数如载重量、轿厢尺寸、梯速等相同的情况下,双子电梯要求的井道尺寸比双层轿厢略大5。

另外,顶部的机房依据梯速的不同有可能需要双层机房空间)。

作为区间电梯,双子电梯优于双层轿厢电梯。

双层轿厢电梯上下轿厢绑定,如果有不同的乘客数目需要不同的进出电梯时间时,容易使乘客产生焦躁情绪。

而双层轿厢电梯上下轿厢绑定,要求建筑所有层高一致,对建筑设计的限制非常大(市场也有可以适应层高变化的双层轿厢电梯——Otis Super Double Deck(图10),其通过在上下轿厢之间增设可以调节伸缩高度的机械装置来适应不同的层高,较为被动,且成本增加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