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7.2弹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了第七章第一节力,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预习活动可以预设为通读教材,分组收集橡皮筋和小弹簧,气球等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的概念。并提出预习问题?拿到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时应该观察哪些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视频导入使学生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和塑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都会发生形变,只是具有弹性的物体在外力撤出之后能够恢复原状,而塑性的物体在外力撤出之后不能恢复原状。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举例,哪些物体你认为具有塑性,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二、新课讲授
在同学们知道物体的塑性和弹性后,引入弹力的概念,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所以此时它具有弹力。提出问题弹力产生的条件使什么?通过多媒体播放射箭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时候弹力存在,什么时候弹力不存在。以此得出弹力的存在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多媒体播放娱乐节目中屁股压爆气球的视频。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为什么压爆之后发生的又是塑性形变,更容易理解弹性限度的问题。学生拉课前准备的小弹簧。用力从小到大,多次用力后再撤去外力,从而知道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可以恢复原状,超过弹性限度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为什么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
五、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标准(每项1-10分)教师评价标准(每项1-10分)
1.课前预习1.课堂是否专心听讲,能否集中注意力
2.课堂注意力2.能否积极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
3.课堂讨论和Biblioteka 言3.随堂测验完成率4.课堂随堂习题完成准确率4.是否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起到积极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2.11《弹力》教案河北省任丘市某中学物理组泽 一、教材分析1.知道弹性和塑性的性质的不同; 2.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知识与技能3.知道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教学4.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学习从论;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发性的综合教学法。
教师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 教具和媒体气球。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小弹簧、面团、弹簧测 力发 二、教学过程 (一)问 师:一个物体受到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 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
请同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5种器材来 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
好,开始实验(按压器材⋯⋯撤去力⋯⋯)。
生:根据要求开始实验,现象。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作。
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3.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4.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5.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3人一组)讨共3页生:第一类:弹簧、橡皮筋、气球特点:受到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
8年级物理苏科 版下册教案《 力 弹力》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8.1 力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学情简析:本节教材处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基础的一章。
而第一节力弹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教学关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为后几节教学做好铺垫。
内容分析本节首先生活中的推、拉、举、压等生活实例引出力,并用压弹簧或气球的事例体会弹力,紧接着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虽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外力越大,形变越大已经知道。
但学生对理解外力与弹簧伸长长度及弹簧长度的关系理解是个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身体验,分析获得新知。
在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还点了一些生活工具或玩具从而更好地体会弹性势能。
所有的知识都是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例呈现,与我们的生活很贴切、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常见的的力学现象,初步建立力的概念;(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通过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6)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2.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的方法感受弹力以及弹性形变产生的能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1)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有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亲身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三、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性形变大小和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难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和产生条件四、教学仪器: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气球、钩码、橡皮筋;2.演示器材:橡皮筋、弹簧、小球、气球、钩码、电动玩具车、熊大模型、塑料板、各种测力计、拉力器、弹弓、竹条、竹筒弹簧水枪(教师小时候玩的)、小桶、钩码、压式隐形形变演示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魔术表演和拉力器寻找力王并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力学技巧的重要性,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想入非非的力学世界;(二)新课学习:1.力是什么;(1)演示操作:人提桶、人拉弹簧、人拉小车、人压竹条(人对物体的作用)提问:除人以外,其它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学生举例)(2)展示:马拉车、大象举木头(最好播放动物施力的趣味视频)实物演示:玩具车拉熊大综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举例简要说明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形变与弹力:(1)活动与观察,体会感受,谈谈发现A.手拉橡皮筋B.手压弹簧和气球C.弹弓弹子弹综合答案:橡皮筋变长,气球压瘪,拉压过程中有力的作用,放手恢复原状等;(2)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
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初中物理弹力学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学教案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2. 弹力的计算方法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弹力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弹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3. 学习弹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弹簧的伸长量计算弹力的大小。
4. 应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弹簧的弹力,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弹力知识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学生能运用弹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弹力的相关知识,如弹性势能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弹力的内涵和外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产生条件:介绍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弹力的方向:介绍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3.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尺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作用点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8. 随堂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形变的大小,计算弹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6篇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6篇初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16篇教案可以作为教师与同行进行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的重要依据。
初中物理 弹力的 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讨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产生的条件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 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弹力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拉弹簧、压弹簧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 学习弹力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总结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条件。
4. 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弹力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弹力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讨论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弹力的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弹力的感知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弹力与形变程度关系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自制弹簧测力计。
(2)弹力与形变程度关系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弹力的现象,如拉弹簧、压尺子等。
(2)提问: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 新课教学(1)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条件: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实验探究(1)实验一: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① 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
② 记录数据,分析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实验二:自制弹簧测力计① 让学生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自制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② 验证自制测力计的准确性。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提问: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拓展:探究弹力的方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第七章弹力教案
初中物理第七章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物体的形变,对比归纳,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2、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兴趣,体会物理科学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以及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概念的引入,归纳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工具:教师:小车、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学生:橡皮筋、面团、钢直尺、橡皮泥、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撑竿跳的情景。
思考问题:撑竿为什么会跳起来?教师引导:撑竿跳高运动员撑竿时,撑竿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推动了运动员的上升。
那么,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认识弹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一:拉伸橡皮筋1、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筋,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学生感受橡皮筋在拉伸过程中产生的力。
3、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实验二:压缩弹簧1、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压缩弹簧,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学生感受弹簧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力。
3、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实验三:拉力器实验1、学生用拉力器拉扯橡皮筋,记录拉力器的示数。
2、学生感受橡皮筋在拉扯过程中产生的力。
3、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第三环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
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
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了解弹簧称的制作原理及作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开展将知识效劳于人类的愿望。
3.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外表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教材分析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细钢丝、钢锯条、弹簧、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橡皮筋、气球、等。
学法指导〔1〕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设计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钢丝,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学生实验〕用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感受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同时,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特别是弹力,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重点: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被压缩后能恢复原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弹簧的形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5. 练习:学生使用学具进行随堂练习,例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重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弹力特性,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体的弹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弹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理解它并不是那么容易。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并且能够测量这个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这个工具。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下册弹力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弹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讨论法:讨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演示实验法: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橡皮泥等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新课教学:(1)讲解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刻度尺、指针等。
(2)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调零、测量、读数等。
4. 学生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拓展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然后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最后进行动手实践和总结拓展。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刻度尺3. 橡皮泥4. 钢尺5. 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2022年人教版物理八下《弹力(教案)(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一、知识点①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②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③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④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⑤弹力:〔1〕定义: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1.物体放在桌面上,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支持力也是弹力。
2.桌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压力也是支持力。
3.弹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性质。
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也越大。
⑦判定是否受到了弹力?假设法:假设局部条件不存在,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⑧弹力也符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弹力的方向:物体由于发生形变产生弹力,物体趋恢复的方向就是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作用点: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二、同步题型练习题型一、弹力的判断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 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 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D. 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答】D【解】A. 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B. 手握有水的水杯静止在空中,那么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此外,杯内的水有重力,会对杯子产生压力,故B错误;C.被拉长的弹簧和悬挂着重物的钢丝绳,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都受到弹力的作用,故C错误;D. 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应选D.类型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如下图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所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初二物理弹力教案
初二物理弹力教案【篇一:初二物理弹力教案二】3.2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是突破难点的标志.教学方法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总结规律教学用具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新课教学一、形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1.形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作用。
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直接看出;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方法才可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形变的分类①从形变可否恢复原状分:a.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弹簧、钢条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形变都叫做弹性形变。
b.非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如保险丝、橡皮泥等发生的形变都叫做非弹性形变。
注意:如果对弹簧、钢条用力过大,使之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既使撤去外力,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钢条发生的形变都是弹性形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优秀教学案例
1.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如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等。
3.介绍弹力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4.讲解弹力的单位,如牛顿(N)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弹簧和测力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
2.实验操作与讨论:发放弹簧和测力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这种实践操作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如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够与他人良好合作?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愿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如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够与他人良好合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学生提供反馈与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愿望。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讨论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3.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如弹力是如何随着形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弹性和弹力1.弹性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6页图7.2—1“撑竿跳高”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撑竿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板书:1.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2.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3.塑性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塑性不同于弹性.板书:塑性: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 1m板和 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板书:弹力的性质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③施力物体:弹簧、橡皮筋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例题1(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塑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答案:AC弹簧测力计师我们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既然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那么就可以根据形变的大小来比较、确定弹力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通过改变弹簧伸长长度来表示出力的大小的仪器——弹簧测力计(如图,展示弹簧测力计).好,下面我们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1.制作弹簧测力计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制作的过程:(1)将一块光滑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0”.(2)将0.5 N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师现在请大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可以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动手测量,回答:是相等的.发现规律: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师为了使测量更精确些,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我们自制的弹簧测力计就成功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了.由此可见,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大量实验表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弹簧所受拉力F成正比,其关系式为F=k Δl,k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弹簧本身有关,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板书: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师如果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同学们观察一下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板书: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板、指针、外壳.师请大家观察后思考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有什么不同?教师拉动挂钩,引导学生观察,同时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即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④使用前,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⑥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板书: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个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答案:0~10N0.4N6N例题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B.2NC.4ND.8N解析:如果不将外壳固定或者在外壳上加力,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是不会使弹簧伸长的,所以外壳上的力对弹簧起固定作用,而不是对弹簧起拉伸作用;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才是使弹簧伸长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拉伸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力的和,也不是两端力的差.答案:C【教师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制作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要学习.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也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至于它的三要素只简单提到.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尺,海绵,小面包,橡皮泥等.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无处不在的弹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形态各异,处处都在为我们服务.常见的弹簧是螺旋形的,叫螺旋弹簧.做力学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扩胸器的弹簧等都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扩胸器的弹簧就比弹簧测力计的弹簧粗且长.在抽屉锁里,弹簧又短又细,约几毫米长.有一种用来紧固螺母的弹簧垫圈,只有一圈,在紧固螺丝螺母时都离不开它.有的弹簧制成片形的或板形的,叫簧片或板簧.在口琴、手风琴里有铜制的发声簧片,在许多电器开关中也有铜制的簧片.在玩具或钟表里的发条是钢制的弹簧,在载重汽车车厢下方有钢制的板簧.它们在弯曲时会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倾向,弯曲得越厉害,这种倾向越强.有的弹簧像蚊香那样盘绕,例如,实验室的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内、机械钟表中都安装了这种弹簧,通常我们把它称为“游丝”.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