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训练
共情的方法
共情的方法如何去学习表达共情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他的《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中总结了7个关键步骤。
通过每一个步骤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表达共情的方法。
01使用开放式的提问当我们提出一些限定性的问题,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者否,或者这个提问本身已经隐含了答案时,这个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共情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想想对方愿意表达什么,会提出什么样的需要,并且对对方充满了好奇,这样才可能打开话题。
比如在一次咨询中,如果来访者说自己很容易生气,咨询师可以引导他说,你能详细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什么情况下你容易生气?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这么生气?这样就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他的愤怒,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愤怒?他是如何做出自动化反应的?这些愤怒的体验是否跟早年成长经历中某些场景相关联?这就会促成来访者的思考与反思。
开放式的提问,是把控制权交给对方,让对方讲他愿意讲的内容。
02放缓节奏你是否注意到,当特别激动时,我们的语速会加快,我们的声调会提高。
这时,我们会处在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会无意识地屏蔽外面的信息,那么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把节奏放缓,能让我们的想法跟得上情绪,就像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剂。
情绪被触发时,我们的意识就会变窄,这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语速通常较慢,这本身就会导致来访者放慢语速。
当来访者兴奋地讲述一系列最近发生的故事时,咨询师需要敏锐地抓住某一点,展开讨论。
或许,在某一个瞬间,来访者会豁然开朗。
吵架的时候,怎样才能放慢节奏?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愤怒指数开始飙升的时候,可以立刻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离开争论的现场,等温度下降后再回来继续讨论。
或者深呼吸放松紧绷的肌肉,然后告诉对方我收回刚才说的话,尽量用更温和或者更有建设性的方式表达。
一般来说,愤怒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我们能够放慢对话的速度时,理智将战胜情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结构化的方式,把自己的需求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共情能力共情是个体对于他人情感状态产生的情绪反应。
“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就是共情的形象说法。
”任何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生命个体,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
所谓“共情能力”,是指个体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接受他人,并同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它包括“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和共情应对等三个维度”。
共情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是人们立身处世所必需的技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命个体萌生道德感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不仅是落实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健全学生人格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的共情识别能力婴儿甲面对婴儿乙的哭泣,产生了同样的哭泣行为,这是婴儿甲具有共情识别能力的具体体现。
这种共情识别属于元认知范畴,是对认识的认识,是对思考的思考,是指主体对他人和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共情识别是产生共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识别能力,也就难以共情,因此,培养学生共情能力,必须从培养学会共情识别能力开始。
1.在聊天中学会共情识别。
识别对方的情绪,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为识别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笔者借助于一定的话题情境,以民主、自由、宽松的方式进行对话和探究。
通过聊天,“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各种疑问、障碍和矛盾,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道德偏差,从而不留痕迹地给予及时矫正”。
通过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学生的思想闸门充分打开,从而产生了共情识别的强烈动机。
例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笔者展示了“港城365”节目上曝光的假冒伪劣商品。
启发学生思考:你最痛恨的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开始在众多的“假冒伪劣商品”中“识别”、“筛选”起来,建构自己的个性化发言提纲,表达了各自的真情实感,使班级同学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增强了学生的共情识别能力。
2.在辩论中学会共情识别。
教师共情能力及训练研究
教师共情能力及训练研究大学生活是人生中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共情训练作为一种他人感受和观点的能力培养,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对共情训练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热点。
近年来,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焦虑、沟通障碍和冲突处理等方面。
共情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人际关系改善方法,在国内外诸多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共情训练通过提高个体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有助于减缓社交焦虑、增强沟通能力并改善人际互动。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共情训练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培训内容:共情训练主要包括情绪识别、观点采择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共情技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实施途径:共情训练可通过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进行。
本研究将选取一所高校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设立对照班级,探讨共情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效果评估: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及相关指标上的变化,对共情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工具包括自评和他评量表,如社交焦虑量表(SAS)、交往焦虑量表(IAS)、共情能力量表(ES)等。
经过一学期的共情训练,实验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社交焦虑和沟通障碍等症状减轻,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实验组在共情能力方面的提高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满意度和对社交活动的积极态度也呈现出显著增长。
这些结果表明,共情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从个人角度看,共情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敏感和尊重他人。
从社会角度看,共情训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校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咨询心理学2-共情训练1
咨询师4:因为高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 过,也不清楚前面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
第四层次中,“通情达理”的程度较高,在咨询师的 反应中,他所表达的感受已深于求助者所能表达的, 即咨询师把求助者深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也表达了出 来,因此求助者可由此来体验和表达起初未察觉和未 能表达的感受,同时也因此可以掌握到这些感受背后 的涵义。
(分析:忽略了来访者的感受,也近乎是命令对方停止 感受。)
例二 来访者:我真的没用,公司最近提升了好些人,却没 有我的份。好几次我想和总经理谈谈,又总是鼓不起 勇气,唉!我真的没有用,我真恨自己! 咨询师:如果我是你,我就会……
(分析:完全忽略来访者的感受而单从自己的观点给予 建议。)
例三 来访者: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一个人? 咨询师:嘿嘿,想不到你一向骄傲傲自大,如今也终 于承认了自己的愚蠢,真难得啊!
都做不好。 咨询师:(笑起来)你怎么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来访者:(看咨询师一眼,马上又低垂)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咨询师:(再次笑起来)你哪些事情做不好? 来访者:(头垂得更低了)我去年参加高考就没有考好? 咨询师:是吗?你去年就参加过高考?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笑起来)那你能告诉我小到大做得好的事情吗? 来访者:我从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咨询师:你对自己太没有信心。你在班里的成绩排名怎样? 来访者:10多名吧
共情表达的误区
一是认为共情就是让对方感觉编号,就是给对 方一些安慰。
来访者:这次考研我没有考试,我觉得自己这一 辈子都完了。
咨询师:你不要这么悲观,你今后人生之路还很 漫长呢!
二是认为共情就是无条件同意对方。
语文教学中“共情”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共情”能力的训练作者:孙英凤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6期“共情”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指的是能设身处地地体会、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能采取适当反应的人格特质。
它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在情感层面和认知层面达到一致的最佳状态。
一、“共情”训练的必要性(一)语文人文性的要求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提倡人文情怀的感发兴会,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文本是必经的桥梁。
对于文本的理解,孟子曾提出过重要的理论:“以意逆志”。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简而言之,以己度人,是为共情。
这既是古代文论中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良方。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文本思想内涵,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透过“言”与“象”达到“意”的层面,感受作者的内心,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
(二)语文工具性的要求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不仅体现在语言交际上,也体现在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作为中学生,“共情”能力的表现就是去个人中心化,在交际出现误解时,能自觉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并体谅人。
巴金在《小狗包弟》中,通过忏悔和反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真实的作家形象。
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情绪能让我们去个人化,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较高的定位,即通过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启发学生对自我个体以及自我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联系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能力。
二、“共情”训练的方法与原则(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培养共情能力
培养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即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还能促进团队合作、提升领导力以及创造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共情的意义、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以及共情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共情的意义共情,即情感共鸣,不同于同情。
它是一种通过感受、理解他人情感并产生共鸣的能力。
共情不仅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并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系。
1. 增强人与人的亲和力:共情使人们更加贴近他人内心世界,体会到彼此的感受,从而拉近人际距离。
能够理解他人,表达出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有助于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2. 促进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共情能力对于沟通和协调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团队的有效合作。
3. 提升领导力:领导者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认可,还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照顾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
领导者能够通过共情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推动团队取得更好的绩效。
二、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共情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逐渐提升的。
下面是一些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1. 倾听和观察:为了培养共情能力,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观察他们的情绪表达和身体语言。
通过仔细观察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学习分享情感:情感的分享是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方式。
当我们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愿意倾听他人的情感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建立情感共鸣。
3. 接纳多样性: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以此来培养共情的能力。
4. 表达关心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关心和理解。
简单的问候、鼓励和支持,都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从而培养共情能力。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与同理心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与同理心共情是指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具备共情能力的人能够准确地洞察他人内心的需求和感受,并且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
同理心则是在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并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与同理心,对于他们的社交发展、情商培养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情感与情绪识别能力孩子在发展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之前,首先需要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情感与情绪识别能力对于共情和同理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 创造情感交流的机会:与孩子共同参与情感交流,鼓励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情感和情绪,这是一种正常而重要的体验。
2. 观察和讨论他人的情感:通过观察和讨论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可以借此培养他们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3. 游戏化的情绪认知训练: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和认知不同的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与情绪识别能力。
二、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倾听是培养共情和同理心的重要环节,而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展现出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心。
1. 培养倾听技巧:鼓励孩子仔细倾听他人的心声,不打断或干扰对方的表达,倾听时注重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的配合,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 培养表达能力:引导孩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逐渐培养他们关心他人、表达关心的习惯。
三、培养合作与协作能力合作与协作是共情和同理心的重要体现,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协作,孩子可以更好地体验他人的感受并学会关心他人。
1. 家庭合作活动:安排家庭活动,让孩子与家人共同参与合作,如一起做家务、照顾宠物等,借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团体活动参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如团队运动、义工活动等,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孩子体验到共同努力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共情能力的发展和训练
共情回应两大步骤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讨论共情能力训练里面 最重要,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回答别人的感受,使 那个人觉得你已经知道、明白和接纳他的感受了。
识别
当事人陈述的内 容及表达的情感
反馈
将你体会到的 内容及情感表 达出来
四: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
「你丢了笔一定很失望。」 或是:「听起来好像这支笔对你而言是很有 价值的礼物。 」
练习
就共情而言,我们关切的是甲对乙的了解和支持,而不 是怎么样解决乙的困难,或者告诉他该怎么样做,而不 是要给他忠告、解释或教导,因为这些都是想要解决他 的困难。
我们只要告诉他:「我了解你的感受,我听到了 你的话,我听到了你所表达的难处。」
「你不回家吃晚饭,我觉得很孤单和垂头丧气。」
完全的聆听
三:完全的聆听 (收听别人的感觉)
经过前面的学习后,现在可以直接 进入共情能力训练的下一步,也就 是和别人的感受起共鸣。
如何听到别人的感受
有四个观念,对怎么样才能收 听得到别人的感受很有价值。
1
第一是注意;
2
第二是积极的聆听;
3 第三是观察行为,和这些行为的意义
凡是你说:「我觉得如何」时,你要拿出来分享的 多半是一种想法,而不是感觉。
另外可以用来参考的是,感觉通常都是形容词或副 词,例如你觉得不公平的话,你可能说:「我很生 气。」「我很」如何如何就是表示他有某种感觉, 而且发现到了。
发现感觉
难以收听我们内在声音的原因 老师,您累了吗?
能分辨感觉与想法的不同是绝对重要的,因为 这种辨别力是学习共情的基础。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明一个想法:「即我想等下我可 能会回家,但我还不太确定。」
共情训练教学设计
共情训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共情训练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共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他们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理解和关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共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共情的定义和原理- 共情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2. 共情训练技巧- 观察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情感- 提问和澄清他人的需求和期望- 表达理解和支持他人的情感和需求3.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合作与共享- 积极倾听和有效表达- 尊重他人观点和意见- 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共情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理解共情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共情的定义和原理,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共情训练技巧(3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运用共情技巧进行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图片,让他们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感知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找出正确的共情技巧。
4.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理解和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努力完成,并通过讨论和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冲突。
5. 总结和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和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共情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共情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对共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作品展示,通过观察和评价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共情技巧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共情技巧,并定期进行反思和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关爱他人的社区活动,增强他们的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共情能力训练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共情能力,即理解并感受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为了提升自身共情能力,我在某心理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参加了为期10天的共情能力训练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目标1. 提升自我意识,认识自身价值观和情感状态。
2. 增强倾听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3. 掌握共情技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4. 培养同理心,关注他人需求,提供有效帮助。
三、实训内容1. 助人者五感能力提升:实训期间,我们通过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感官的练习,提高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2. 悬搁(放下自身价值观)和Not knowing(带着好奇心)能力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放下自身的价值观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了解他人。
3. 体验式学习:通过心理剧、团体活动等形式,让我们亲身体验共情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共情技巧。
4. 探问能力练习: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提问引导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
5. 心理剧观摩:通过观摩心理剧,了解共情的不同层次,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共情技巧。
四、实训过程1. 第一阶段:自我认知。
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和反思,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情绪状态和人际关系。
2. 第二阶段:倾听与感知。
学习倾听技巧,提高对他人情绪和需求的感知能力。
3. 第三阶段:共情技巧。
学习如何运用共情技巧,如设身处地、表达理解、提供支持等。
4. 第四阶段:实践与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共情技巧,并不断反思和调整。
五、实训成果1. 提升了自我意识,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2. 增强了倾听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3. 掌握了共情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4. 培养了同理心,更加关注他人需求,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
六、实训反思1. 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不能一蹴而就。
共情训练-学会换位思考实训报告
共情训练-学会换位思考实训报告实训主题:学会换位思考,足够宽容,以礼待人10月8日,我们聆听了区党校陈蓉老师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语言艺术主题讲课,和陈凯所长心有他人天地宽,换位思考心渐亮的主题学习。
人际的交往需要人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中,有时方式、方法不同,得到自己所需的结果也不同。
一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娴熟的人际交往艺术。
需要诚实待人,才能使人放心,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才可能和你推心置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陈蓉老师深入浅出的从理论到实际生活中的举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们掌握了在人际沟通与交往中很多知识。
心有他人天地宽,换位思考心渐亮,陈所用生动、易懂的故事,阐述了换位思考的内涵,心有他人的真谛。
生活中,大多人总是抱怨别人待自己不好,而从不检讨自己的言行。
实际上,只要你足够宽容,以礼待人,有时,甚至强盗也被感动,不忍加害于你的。
凡是宽宏待人的人,更多的能获得朋友和友谊。
我们不要吝啬对别人付出,要知道,你的付出绝不会白费,你投之以桃,别人便会报之以李,如果我们不首先关心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对你好呢?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只有很好去爱别人,你才能获得别人对你更多的爱。
理解别人,谅解别人,多从别人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多考虑他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因某件事或某句话,与他人发生矛盾而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心有他人天地宽,换位思考心渐亮,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找一找自己存在的不足,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被一些小事和矛盾而造成耿耿于怀,从而化解误会和矛盾,取得对方谅解。
2016年,所实行海塘网格化管理和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开展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海塘发展换位思考主题教育活动,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与宽容。
发扬团结奋进、拼博奉献、务实创新、固塘兴所新时期海塘精神,努力为加快海塘发展服务。
心理咨询师共情训练方法
心理咨询师共情训练方法说实话心理咨询师共情训练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感觉共情这东西吧,有点像是你要钻进对方的心里面去看看,但又不能迷失自己。
我试过很多方法。
其中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去回忆类似的经历。
比如说,来访者跟我说他失恋了,特痛苦。
那我就拼命想我自己失恋或者我身边人失恋的时候是啥样的感觉。
但有时候吧,这也不太准。
像有一次,来的是个男士,他因为工作上被不公平对待而很沮丧。
我想从我自己的经历去套,可我是女性,工作领域也不一样,就感觉有点生硬。
这就是个教训,不能生搬硬套自己的经历去共情。
后来我就换了个方法,多听多看。
像是看电视节目里那些感人的访谈啊之类的。
我就观察那些嘉宾的表情、语气和他们讲述时候的节奏。
我想象要是自己是那个主持人,要怎么去回应才能让嘉宾感觉被理解呢。
这也算是一种训练吧。
但这种训练有点被动,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还有个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我找过同行,我们互相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不断提醒自己要忘掉自己,完全投入到对方所描述的那个情景里。
我会努力去捕捉对方话语里的关键词、情绪的波动点。
比如说我的同行扮演一个因为和父母关系不和谐而苦恼的年轻人,当他说到父母不理解他的梦想的时候,我就紧紧抓住“不理解”和“梦想”这两个点。
我会去设想如果我是他,我的梦想被父母践踏,那内心肯定是充满了愤怒、失望还有孤独的。
我就尝试着用那种感觉给回应。
不过我也得说,共情训练这事儿,没有个尽头。
每个人都是个复杂的个体,每段经历也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而且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的人,共情的方式可能也得微调。
反正就是得多实践、多反思,从每一个案例中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共情。
我还有个小办法,那就是写日记。
每次咨询完了就写下来自己的感受。
特别是关于共情那块儿的,我觉得哪里做得好,哪里觉得没到位。
比如说有一回,我感觉我已经很努力去共情一个遭受家暴的女性了,但是结束后我写日记的时候就发现,我可能还是没有完全体会到她内心深处那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无助,我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发展“自我同一性”,离不开共情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处于由童年向成人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简言之,就是个人通过建立自身形象并设定未来期望,实现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连续性发展。
如果自我同一性发展失败,青少年就会产生角色混乱,难以找到自己适应生活环境的角色,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产生较强的攻击性,甚至出现反社会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这一特殊时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问题往往成为青少年持续的困扰,而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常会通过人际交往来建构自我形象,比如“父母觉得我是什么样的”“朋友觉得我是什么样的”……在人际互动与反馈中建立自我认知。
理解他人的感受、想法,建立有效沟通就成为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前提,而共情能力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可能。
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积极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危机,提升其共情能力至关重要。
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发展现状共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社会认知能力,是指能够与他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潜在能力,即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所体验的情绪、情感,可以感同身受的能力。
它包含了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和行为共情三种成分,具体表现为: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能够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能够进行有效互动、适当反馈等。
青少年的共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受到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在这一年龄阶段,后者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前者。
分析性别差异时可以发现,女生在该阶段的共情水平会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之后趋于稳定;而男生的共情水平则一直相对较低甚至有所下降,直至青少年期后期,才开始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
从横向来看,青少年同时处于多个交互作用的系统中——从个体自身的微观系统,到家庭、学校等中观系统,再到整个社会层面的宏观系统。
各系统的协同合作是培养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关键。
由于青少年多处于中学阶段,其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发生于学校和家庭系统,因此,在这两个系统中培养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尤为重要。
幼儿园情感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幼儿园情感教育案例分享: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幼儿园情感教育案例共享:一、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在当今社会,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的案例研究,下面是我对这个案例的观察和总结。
1.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我任教的幼儿园中,班里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在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在和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小明经常表现出不够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感,导致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情感互动。
2.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的情感表达和沟通困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他培养共情能力。
我们引导孩子进行情感认知训练,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情感表达,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开展了情感交流小组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共享自己的情感和倾听他人的情感,从而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
我们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通过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培养共情能力。
3. 案例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他学会了更多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感,并且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其他孩子也在和小明的互动中培养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心,班级的情感氛围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4. 个人观点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结回顾:通过这个案例的共享和总结,我深刻理解到了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素养,特别是共情能力,让他们在情感交流中更加懂得尊重、体谅和关爱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情感、有责任心的未来公民。
在幼儿园情感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分析和个人观点的呈现,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共情训练
第八章共情训练一、游戏:镜中人两人一组,一人自由做动作,另一人模仿,然后互换。
不可说话,用心体会对方用意。
结束后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对他人的理解是否准确。
二、共情(empathy)设身处地去想另一个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觉、需要,表现为关切、关注、理解、尊重,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和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共情是指善良、真诚、善解人意,它的基础是善良。
有共情能力,能与别人建立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如发生矛盾,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
三、培养共情能力(一)信任散步(二)提高自己的感受性1.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2.练习。
(1)观察班里善于与人交往的同学,写出他们交往的特点。
(2)A说出最近遇到的一件重大的事。
B描述,评价。
A 对B的描述和评价做出反应。
互换。
练习后的感受。
(3)对情绪词语做替换练习。
烦恼、焦急。
(4)欣赏文学作品,体验人的情绪。
(5)体会别人的需要。
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会有哪些言语和动作?(三)提高对人的理解力1.学会倾听。
角色扮演。
A说一句话,B做重复或回答。
谈感受。
(1)倾听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
与人对话正视对方是不是不礼貌?练习:两人一组,背靠背说自己最近遇到的高兴事。
谈感受。
打断对方是不礼貌的。
(2)通过提问了解对方的思想。
提问是好的交流者的基本能力。
提问使对方知道你真心想了解她,关心她,对她感兴趣。
提问的句式:你的意思是-----------?你想说的是-----------------?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练习。
(3)不做价值判断。
一般的交流很少涉及原则问题,价值判断并不能改变别人的观点。
用什么句式可以以尊重的态度表达你的不同观点?表达的句式: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与你的看法不一样。
你说的有你的道理,但我的看法是---------------。
2.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在与人的交流中,言语信息占35%,非言语信息占65%。
共情训练
三. 实现共情的方法1. 学会换位思考指能从对方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发并对方。
练习一,讨论(1) 同班的小张人从不理别人,可能有的原因是什么?(2) 同宿舍的小王总爱占便宜,可能有的原因是什么?(3) 班里的小李总爱挑人毛病,是为什么?练习要点:尽可能多地从各种角度为对方寻找理由,尽可能地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2、学会倾听倾听指能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
倾听不仅指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音量的大小、语音的高低、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
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会倾听的要求: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
练习:角色扮演,两两一组,互相交替扮演倾听者和倾诉者。
3. 表达尊重尊重包括:(1) 尊重对方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
(2) 接纳对方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
(3) 善意理解对方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
(4) 以尊重并且恭敬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观点。
(5) 不做价值判断,尊重对方的选择。
4、练习:(1)用一句完整的话,对一个你不同意其观点的人以尊重的态度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设身处地地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在某个行为找出5个以上的理由。
共感的理解应包括三个方面:1.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站在以来访者的角度共感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2.咨询者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达给对方。
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促进其内在心理机制的恢复。
共感的评定尺度:1. 0水平非援助的提问(有害的)A. 无视来访者的谈话的提问。
B. 嘲笑来访者的感情的提问。
C. 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的提问。
D.只知道咨询者一个说话(独占心理咨询谈话)。
E. 只知道追根问底的提问。
移情训练的名词解释
移情训练的名词解释移情训练,又称为共情能力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享他人的情感、感受和经历。
它是一种社交情绪智力的培养,旨在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移情训练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职场,以及心理咨询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移情训练的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移情训练的概念移情训练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他认为共情能力是人们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共情能力使得我们能够进入他人的感受,像触摸真实情绪一样与他们共鸣、共享。
通过移情训练,我们可以培养与他人情感的共鸣能力,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二、移情训练的重要性移情训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移情训练,个体能够增强情绪感知和表达的能力,更好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这对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我们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时,才能真正与他们产生连接和共鸣。
其次,移情训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怀之情。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移情训练,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情感变化,并能够主动表达关心和支持,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最后,移情能力对于解决冲突和矛盾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处理矛盾时,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移情训练,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从而有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共赢方案。
三、移情训练的实践方法移情训练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践方法。
首先,倾听是培养移情能力的关键。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尝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地与其建立联系。
其次,表达共鸣是移情训练的重要一环。
当我们意识到他人的情感时,应该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我们与之共鸣的情感。
培养共情能力化解冲突
培养共情能力化解冲突冲突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而培养共情能力可以有效地化解冲突。
共情是指能够理解他人情感并产生对他人情绪的共鸣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共情能力来化解冲突。
一、了解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共情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当发生冲突时,通过共情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情感,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理性和智慧。
二、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1. 倾听和观察倾听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基础,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同时通过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表达,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更好地了解他们内心的状态和情绪。
2. 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在冲突中,我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观点,很少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要培养共情能力,我们需要试着换位思考,想象自己是对方,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并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3. 表达理解和支持共情不仅仅是理解他人,还需要通过表达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当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可以用简短的话语或肢体动作来表达我们的共鸣,例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可以理解你的困扰”。
4. 寻找共同点和解决方案在冲突解决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共同点和共同利益,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解决方案。
通过共情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三、共情能力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1. 家庭冲突在家庭中,冲突是难免的。
通过培养共情能力,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减少冲突的发生。
例如,当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可以试着理解孩子的想法,并通过共情来解决问题。
2. 工作冲突在工作场所中,人际关系的冲突常常给工作带来困扰。
通过共情能力,同事之间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压力和需求,减少冲突的发生。
同时,领导者也可以通过共情来理解下属的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3. 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往往涉及到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矛盾。
与他人建立共情的能力
与他人建立共情的能力共情是指能够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观点和经历的能力。
它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然而,要提高与他人建立共情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提升这一能力。
第一,倾听是共情的基础。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不仅要听听他们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一个好的倾听者会用心地倾听对方的话语,表达出对他们感受的理解和共鸣。
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接触、肢体语言以及肯定性的回应,来传达我们在倾听中的专注和关注。
因此,在建立共情的能力时,提高自己的倾听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换位思考是建立共情的有效方法之一。
换位思考意味着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并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并对他人的处境产生共鸣。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处在他们的角色中,这样便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表达共鸣是共情的关键。
当我们理解并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表达来传达我们的共鸣。
表达共鸣并不是简单地说“我明白你的感受”,而是要运用恰当的言辞和语气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真正的理解和关心。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诸如“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的经历一定很困难”等表达方式来表达共鸣。
第四,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对于建立共情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情绪智力是指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只有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共情。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情绪调节的训练来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水平。
最后,要想提高与他人建立共情的能力,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参与一些对话与互动,积累经验,并不断反思和总结。
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建议,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和借鉴,并不断改进自己。
总之,与他人建立共情的能力是一项对我们个人和社交关系非常重要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共情训练
一、游戏:镜中人
两人一组,一人自由做动作,另一人模仿,然后互换。
不可说话,用心体会对方用意。
结束后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对他人的理解是否准确。
二、共情(empathy)
设身处地去想另一个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觉、需要,表现为关切、关注、理解、尊重,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和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共情是指善良、真诚、善解人意,它的基础是善良。
有共情能力,能与别人建立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如发生矛盾,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
三、培养共情能力
(一)信任散步
(二)提高自己的感受性
1.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2.练习。
(1)观察班里善于与人交往的同学,写出他们交往的特点。
(2)A说出最近遇到的一件重大的事。
B描述,评价。
A 对B的描述和评价做出反应。
互换。
练习后的感受。
(3)对情绪词语做替换练习。
烦恼、焦急。
(4)欣赏文学作品,体验人的情绪。
(5)体会别人的需要。
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会有哪些言语和动作?
(三)提高对人的理解力
1.学会倾听。
角色扮演。
A说一句话,B做重复或回答。
谈感受。
(1)倾听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
与人对话正视对方是不是不礼貌?练习:两人一组,背靠背说自己最近遇到的高兴事。
谈感受。
打断对方是不礼貌的。
(2)通过提问了解对方的思想。
提问是好的交流者的基本能力。
提问使对方知道你真心想了解她,关心她,对她感兴趣。
提问的句式:
你的意思是-----------?
你想说的是-----------------?
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练习。
(3)不做价值判断。
一般的交流很少涉及原则问题,价值判断并不能改变别人的观点。
用什么句式可以以尊重的态度表达你的不同观点?
表达的句式: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与你的看法不一样。
你说的有你的道理,但我的看法是---------------。
2.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在与人的交流中,言语信息占35%,非言语信息占65%。
注意观察面部表情、目光、身态语,言语信息的语气、语调、语速。
如坐姿,不同的姿态表现不同的情绪。
(3)用换位思考去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一个同学不对你打招呼(有一位同学总喜欢用他人的东西),有几种可能性?哪种想法会让你生气?哪种想法更能理解对方?
共情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心情。
3.学会表达共情。
表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1)练习。
A说一件快乐的事。
B你现在的感觉是
-----------。
哪位同学感觉对方对你的回应准确?你的感受如何?
(2)表达对意图和情感的尊重。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知道处理这种事有多难。
(3)表达关心。
有哪些句式表达关心?我能为你做什么?
作业:
1.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找10个优点,为他找10个理由。
2.重新评价一个曾经困扰你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