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公司在进出口代理中要注意的常见法律问题
外贸代理法律关系的性质及其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本 的代理形 式 :
1
、
外 贸公 司接 受有 外 贸经 营 权 的
推 行外 贸代 理 制是 我 国外 贸体 制改
权威 的数 据 统计 但 是 代理 出 口业 务 在 国有 专业 外 贸公 司 的 出 口业 务 中 占有相
当 大 的 比 例 ,甚 至 有 些 外 贸 公 司 主 要 是
上进出口报关、结汇、 U ¥ 0 0 S2 0 退税等手续的专业性和 u¥ 00 s1 0 繁琐性, 因此我国 大量 u ¥ s一
.
。
年份 2 0 0 22 0 0 420 0 2 0 0 32 0 0 5 1
葛
维普资讯
外 贸公 司接 受 有外 贸 经营 权 的
靠代 理 业务 为主 要 收入 来 源 这 已经是 行业 内不争 的事 实 。 是长 期 以来 对 外 但 贸代 理 法律 性 质的 认定 仍 然存 在很 大 的
分歧
委 托 人 的委 托 并 以 自己 的名 义签 订 进
出 口合 同 .代 理 进 出 口业 务 :
维普资讯
h
外 贸代 理 法 律 关 系 的性 质及 其 在 实 务 中存 在 的 问题
外 贸代 理 制 的 历 史 沿 革 和 发 展 现
状
的 出口 贸易是 通 过专 业 外 贸公 司代 理 出 口的 方式 来 完成 的 。尽 管在 这 方面 没有
委 托人 的委 托 并 以委 托人 的 名义 签订 进 出 口合 同 .代理 进 出 口业 务 :
2
、
革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8 年 9 国务 院批 1 4 月 9
转 经 贸部 < 于外 贸体 制改 革意 见 的报 关
告 > 首 次 提 出 实 行 进 出 1 理 制 的 外 贸 . : 3代
目前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法律冲突及对策探讨
法人人格 并因此而对债 权人 利益造成 损害 的 可 以基于公 平、 正义的价值理 念 ,否认该公 司法人 的独立人格 ,而责令 该公司
易代 理制 的暂 行规定》 以下简称 暂行规定》 .1 9 年 的 对 ( ) 4 9 外贸易法》 和 1 9 年 1 9 9 0月 1日生效 的 合 同法》 。 1( ( 暂行规定 》与 ( ( 民法通则》 的 中突 依 照 民法通 则》第 6 3条规定 代理 须 以被代 理人 的名
维普资讯
缓 斋与 i 老
务会 计报告经会 计 师事 务所审议 这对于一 人公司来说 是一项 相 当严格 的制度 因为一人公 司中股东 只有一人 .财务 会计 的 任免 都由股东决 定 做假 帐也 就时有发 生 。而新的公司 法明确 规定 一人 公司每一会 计年度终 了时都必须 将财务报 告提 交会计 师事务 所审议 ,这样可 以预防做假 帐 的危险 ,防止一人 股东与
我 国外贸代理制 的法律 中突在很大程 度上是不 同时期 的立 法者借 鉴和移植 不同法 系代 理制度 力图构建本 国特 色代理制 度 的结果 。 陆法上 的代理 制度 以 ” 大 区别论 为基础 只有直接 代理 才是真正意 义上 的代理。普通法上 的代理制度 的理论 基础 是 ” 同论 “ 等 普通法上 的代理 比大陆法 更 为宽泛 除 直接代理 外 间接代理 .居 间、行纪 信托等均 可纳入代理 的范畴 。 在 我国 规范外贸代理 制的规范性 法律 文件主要 有1 8 年1 7 9
从法理 学上 讲 ,法律冲 突是 指两个或 两个以上 的不同法律
同时调 整一个相 同的法律关 系而在 这些法律之 间产生矛盾 的社
会现象 。 国外贸代理 制的法律 我 中突问题 由来 已久 本文力求从
进出口贸易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进出口贸易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在实践中,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合同磋商阶段非常重视合同的标的物、支付、运输等内容,当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进出口合同时也往往忽视一些本应注意的事项。
小编把整理好的进出口贸易合同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客户询盘:一般在客户下purchase Order之前,都会有相关的Order Inquiry给业务部,做一些细节上的了解。
2.报价:业务部及时回复客人查询,确定货物品名,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交货期,付款方式,包装规格及柜型等,Performa Invoice给客户做正式报价。
3.得到订单:经过洽谈,收到客户正式的订单purchase Order。
4.下生产订单:得到客人的订单确认后,给工厂下订单,安排生产计划。
5.业务审批:业务部收到订单后,首先做出业务审核表。
按“出口合同审核表”的项目如实填写,尽可能将各种预计费用都列明。
合同审批需附上客人订单传真件,与工厂的收购合同。
审核表要由业务员签名,部门经理审批,再交管理部人员审核后才能执行。
如金额较大的,或有预付款和佣金等条款的,要经公司总经理审批才行。
合同审批之后,制成销售订单,交给部门进程员跟进。
6.下达生产通知:业务部在确定交货期后,满足下列情况可下达生产通知,通知工厂按时生产:6.1:如果是L/C付款的客户,通常是在交货期前1个月确认L/C 已经收到,收到L/C后应业务员和单证员分别审查信用证,检查是否存在错误,交货期能否保障,及其他可能的问题,如有问题应立即请客人改证。
6.2:如果是T/T付款的客户,要确认定金已经到账。
6.3:如果是放帐客户,或通过银行D/A等方式收汇等,需经理确认。
7. 验货:7.1:在交货期前一周,要通知公司验货员验货。
7.2:如果客人要自己或指定验货人员来验货的,要在交货期一周前,约客户查货并将查货日期告知计划部。
7.3:如果客人指定由第三方验货公司或公正行等验货的,要在交货期两周前与验货公司联系,预约验货时间,确保在交货期前安排好时间。
贸易行业的进出口合规要求
贸易行业的进出口合规要求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联系的今天,贸易行业的进出口活动成为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往来方式。
然而,由于涉及到国家间的法律法规、贸易政策以及商品质量标准等众多因素,进出口合规要求成为贸易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贸易行业的进出口合规要求,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法律法规合规贸易行业的进出口活动必须遵守各国各地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涉及税收政策、关税壁垒、进出口手续和许可证要求等。
为了确保合规性,企业应密切关注各国的相关法规变化,并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制度,确保在进出口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贸易政策合规各国的贸易政策会影响进出口活动。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设置了限制进口的商品目录,或者对某些国家的进口使用了贸易限制措施等。
因此,企业在进行进出口活动时,需要了解和遵守各国的贸易政策,以确保合规性并规避潜在的风险。
三、商品质量合规在贸易活动中,商品质量合规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可能针对不同商品设置了特定的质量标准,例如电子产品的电压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等。
为了确保商品质量合规,企业需要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以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确保其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不会受到质量问题的干扰。
四、知识产权合规知识产权合规是贸易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进出口活动中,企业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为了确保知识产权合规,企业应进行相关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其产品和技术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五、贸易合规管理建议为了满足贸易行业的进出口合规要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管理建议:1. 建立合规团队: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合规团队负责监测和应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合规措施和流程。
2. 加强培训:培训员工对贸易合规要求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降低合规风险。
3. 密切监测政策变化:时刻关注各国的贸易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策略以保持合规性。
4. 与专业机构合作:与专业的法律和合规咨询机构合作,获取专业的法律法规解读和咨询服务,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进出口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外贸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国外进口商(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出口合同,约定由原告向被告出口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照约定完成了货物的生产、包装、运输等工作,并将货物运抵被告指定的港口。
然而,在货物抵达港口后,被告以货物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提出索赔要求。
原告认为货物质量符合合同约定,拒绝赔偿。
双方协商无果,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物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2. 被告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3. 原告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法律分析1. 货物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货物的质量标准,原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守该约定。
根据合同约定,原告提交的货物质量检验报告显示,货物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因此,从表面上看,原告提交的货物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然而,被告在收到货物后,以货物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提出索赔要求。
对此,原告可以提出以下抗辩:(1)原告已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交货义务,提交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
(2)原告提交的货物质量检验报告显示,货物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3)被告在收到货物后未及时提出质量异议,构成对原告履行合同义务的默认。
2. 被告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接收货物,并提出索赔要求,其行为已构成违约。
然而,被告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被告提出的索赔是否与实际损失相符。
(2)被告是否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
(3)原告是否尽到了通知义务。
针对以上因素,原告可以提出以下抗辩:(1)被告提出的索赔金额过高,未与实际损失相符。
(2)被告在收到货物后未及时提出质量异议,已超过合理期限。
公司进出口行为责任追究规定(AEO认证文件)
公司进出口行为责任追究规定(AEO认
证文件)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定公司在进出口行为中的责任追究规定,并介绍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进出口行为责任追究规定
1. 公司在进行进出口业务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准则,确保合规操作。
2. 公司应对其进出口行为负有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合同履行、关税缴纳等方面。
3. 若公司在进出口行为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国际贸易准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4.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进出口行为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AEO认证要求和流程
1. AEO认证是指由海关或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合规性、安全管理能力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颁发认证证书的过程。
2. AEO认证要求企业在以下方面达到一定标准:
- 合规管理: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内部操作规程、记录和报告进出口活动等。
- 安全管理:企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货物在运输、仓储和通关过程中的安全。
- 财务可靠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能够履行相关进出口交易的经济责任。
3. AEO认证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评估、审批和颁发证书等环节,企业需按照相关要求提供必要的文件和信息。
总结
公司在进行进出口业务时,应遵守相关的责任追究规定,确保合规操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AEO认证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合规性和安全管理能力,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
以上是关于公司进出口行为责任追究规定(AEO认证文件)的相关内容。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1客户风险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1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2市场风险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2.1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
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
企业出海不可不知的法律风险
企业出海不可不知的法律风险企业出海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开始寻找海外市场来拓展业务。
与国内市场不同,海外市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法律风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各类法律问题。
本文将就企业出海不可不知的法律风险进行详细介绍。
一、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出海时需要大量借助品牌、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来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推广,然而在海外市场,知识产权风险往往十分严峻。
许多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保护力度不及中国,侵权行为频发。
企业在出海前需要做好知识产权的规划和保护工作,确保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并且要了解目标市场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前布局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合同风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可能需要和海外合作伙伴签订合同,进行投资、并购、合资等合作。
不同国家的合同法律体系不同,合同格式、内容、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留意合同条款的格式和内容,以及所处国家的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三、外汇风险企业在出海经营中需要进行跨国货币交易,因此需要处理外汇风险。
海外市场的外汇市场波动大,企业在进行跨国货币交易时需要关注汇率变动对财务情况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止外汇风险对企业财务造成重大损失。
四、劳动法风险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出海时需要了解并遵守所在市场国家的劳动法规。
特别是在雇佣当地员工、解雇员工、支付薪酬等方面,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免因为劳动法风险引发劳动纠纷和诉讼,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五、税务风险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需要涉及到当地的税务法律法规,企业需了解当地的税收政策,落实对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方面的纳税义务,以避免因为未能理解税务风险而导致财务风险。
六、反垄断及竞争法风险不同国家对于反垄断和竞争法的规定不尽相同,企业在出海时需要了解当地的反垄断法和竞争法,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而触犯反垄断和竞争法,导致诉讼和罚款。
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解析
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解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涉及贸易的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进行解析,以帮助企业和个人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合同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是买卖双方之间约定执行的法律依据。
然而,由于跨国贸易中的语言、文化、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合同的起草和执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语言的歧义、不同法律体系的冲突以及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合同解释的困难,甚至可能发生合同纠纷。
为减少合同风险,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清晰明确地描述交易内容和双方责任;2. 在合同中明确解决争端的方式,如仲裁或诉讼;3. 尽量使用国际商事惯例和国际贸易术语,以避免文化和语言差异引起的问题。
二、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是企业和个人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资产,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风险也屡见不鲜。
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可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造成严重损害。
为应对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和个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在国际贸易合作中确保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严格审查合作方的信誉和声誉;2.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注册专利、商标等权益;3.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三、法律管辖风险国际贸易中的法律管辖风险主要指当事人在交易中可能面临的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适用问题。
不同国家法律的差异以及法律管辖权的界定都可能对交易的执行和争议解决产生重要影响。
为降低法律管辖风险,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和司法管辖区;2. 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相关法律要求;3. 在合同中明确选择争议解决的方式,如选择仲裁机构或哪个法院进行诉讼。
四、政策和规定风险国际贸易往往受到各国的政策和贸易规定的影响。
政策和规定的不确定性、频繁变动、或者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限制等,都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风险防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贸易。
然而,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这些法律风险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风险。
1. 深入了解国际贸易法律制度要想预防和控制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条约、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
企业应该定期研究和了解这些法律制度的最新变化,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建立合规制度和流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须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合规经营,建立合规制度和流程非常重要。
企业可以成立法律合规部门或雇佣专业的合规人员,负责制定合规制度和流程,并对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在合规制度和流程中,企业应该包括合同审查、风险评估、合规报告等环节,以确保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违反法律法规。
3. 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机制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是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重要约束和规范。
因此,建立合理的合同管理机制是预防法律风险的重要一环。
企业应该确保合同的起草和审查工作得到专业人员的参与,并定期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复审。
在合同管理中,企业还应该重视保留合同、及时履行合同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等方面的工作。
4.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国际贸易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非常复杂,难以完全依靠企业内部的力量来解决。
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
通过与律师事务所或法律专家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权威的法律建议,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降低法律风险。
5. 关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中,争端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有效解决争端,降低法律风险,企业应该关注并熟悉各种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商会的仲裁机制等。
企业可以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争端解决方式,并与合作伙伴建立友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在纠纷发生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国际贸易法律合规指南
国际贸易法律合规指南国际贸易法律合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贸易法律的合规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就国际贸易法律合规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为企业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指南。
一、认识国际贸易法律合规国际贸易法律合规指的是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遵守涉及贸易的国内法律、国际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惯例等规定,保证贸易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防范贸易纠纷和法律风险的发生。
合规的国际贸易活动有利于企业维护声誉,开拓市场,获得更多的商机。
二、国际贸易法律合规的重要性1. 防范法律风险: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如关税、出口管制、知识产权保护等。
合规性的贸易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2. 维护声誉:合规的贸易活动可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得到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认可和信任。
而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则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影响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3. 开拓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合规要求,如美国的《外国腐败行为法》(FCPA)、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
只有合规的企业才能进入这些市场,开展商业活动。
三、国际贸易法律合规的主要内容1. 出口合规:企业在出口产品或技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出口管制法规、贸易禁令、技术转让限制等。
企业应建立出口合规管理制度,确保出口活动合法合规。
2. 进口合规:企业在进口产品时,需要了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要求,如商品检验检疫规定、标签要求、质量标准等。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确保进口产品的合规性。
3. 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专利、商标、版权等。
对进出口的产品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产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反腐败合规: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腐败风险,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反腐败制度和监督机制,遵守相关法律要求,如FCPA、英国《反贿赂法》等,确保企业的商业行为廉洁合规。
外贸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
外贸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合规管理要求。
这些法规和管理要求是确保贸易公平、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外贸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律法规和合规管理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是外贸出口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规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贸易合同、贸易凭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内容。
1. 贸易合同贸易合同是外贸出口企业与海外买家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涉及到产品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具体条款。
合同中的条款应明确、具体,并符合相关国际贸易法规要求。
此外,合同的签署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相关法律规定,避免产生争议。
2. 贸易凭证贸易凭证是外贸出口企业用于证明产品出口合法性和交货数量的文件,包括发票、装箱单、提单等。
在准备贸易凭证时,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凭证的合法有效。
3.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各国对进口产品征收不同的关税,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认证要求等。
外贸出口企业应了解目标市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二、合规管理为确保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贸出口企业需要进行合规管理。
合规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等方面。
1. 建立合规制度外贸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合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贸易活动合法、规范。
2. 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的贸易法律法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认知,增强合规意识。
3. 风险评估与防范企业应对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合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违规风险。
4. 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在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时,应注意其合规情况。
选择合规的合作伙伴能够有效降低贸易风险,并提升整体合规管理水平。
三、实施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的建议为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的挑战,外贸出口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1. 密切关注法规变化外贸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的贸易法规动态,及时了解法规变化,并相应调整企业的贸易策略和合规管理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技巧
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技巧第一、贸易法规、约定和惯例与进出口业务实操一、WTO保障机制和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进出口实践中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案例破解我国家具行业在对美反倾销应对中的得失和反倾销后的出口策略)二、国际贸易惯例的合理应用(案例破解对土耳其出口贸易中的F组贸易术语的风险以及买方惯用F组术语成交的意图和对我出口的影响)三、不同国家国际商法体系的特殊性及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策略(案例破解美国的长臂原则和对单证的特殊处理)第二、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技巧及案例分析一、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策略和沟通技巧二、进出口业务的准备工作和相应的进出口业务型录三、进出口业务合同以及国际惯用做法、惯例四、合同欺诈五、合同与国际结算方式的对应关系和因此引发的问题综述六、国际贸易报价策略(合理而有效的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第三、进出口运输、出口退税及报关操作技巧一、单证船货的进出口船务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船务风险二、运输单据所揭示的业务技巧三、如何与承运人或国际货运代理进行船务交易四、船务费用和国际运费的玄机五、我国的出口税制和进口税制六、退税筹划与进出口业务的国际避税玄机七、通关技巧和通关策略八、加工贸易中的企业进出口关务内控第四、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的处理技巧一、国际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的选择策略二、传统结算方式的现实实践(D/P结算方式的奉献透视和风险规避)三、O/A结算方式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探讨四、五花八门的结算新方式五、巧用福费廷业务防止远期结算业务或分期付款业务的国际风险六、如何使用不同结算方式控制客户及业务进程七、信用证业务的正常操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八、胆大心细,合理利用信用证条款成功完成业务九、国际信用证诈骗和诈骗风险的规避十、信用证的软条款以及对出口企业的危害十一、识别信用证软条款的策略和技巧十二、审证与审单第五、开发国际客户实战技巧及案例分析一、进出口业务的四大环节分析和外贸企业的核心优势挖掘二、国际贸易客户的开发、挖掘与维护策略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客户的沟通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四、面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所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措施和挖掘策略五、外贸人员对企业商品属性的分析和因此产生的对出口业务的影响六、国际市场营销和海外市场拓展的策略与技巧七、进出口企业的展会策略和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参展的误区(如何通过参展获得有效的客户、挖掘竞争对手的客户、防止客户的流失)八、电子商务与国际客户开发以及目前企业的业务人员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客户开发的误区九、与国际客户沟通的方法和策略十、如何将客户的意向发展成为现实的定单?十一、出口市场营销模式及相应的出口营销步骤(国际贸易的FUD、FABI、PERFECT 模式以及营销MAN法则在出口营销中的实战应用)第六、进出口关务常见疑难问题与案例分析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证疑难问题处理二、使用备案清单进行通关的问题解析三、如何避免单证不符的海关处罚?四、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的关务疑难处理五、选择不同加工贸易方式利弊分析六、加工贸易合同核销技巧及问题处理七、加工贸易单损耗常见疑难问题处理八、进出口料件严重倒挂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九、加工贸易转厂疑难问题的分析处理方法十、办理减免税业务的几个特别注意事项十一、进口、国产料件串换的关务处理技巧十二、进口料件、成品退换、返修、替换的处理十三、边角料、节余料件、残次品的关务处理十四、进口设备、料件在企业间结转的关务处理十五、出口货物退关或退运后的关务处理十六、如何购买或结转已结业企业的设备、材料十七、保税及不作价设备关务管理处理技巧十八、变更内外销比例后进口设备关务处理十九、如何处理出口超经营范围商品二十、手册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二十一、异地及外发加工的关务处理技巧二十二、不同加工贸易企业转制的关务处理策略二十三、外汇、加工费核销的方法与有关策略第七、单证与船务操作技能一、《海牙---维斯比规则》与中国《海商法》(《联合国国际运输单证公约》)二、进出口船务流程分析1、进出口船务的“单证船货”流程2、散杂货运输的十联单业务3、集装箱运输十联单业务4、进出口船务流程中各方所扮演的角色及因此而引起的风险三、船务风险评估1、船务过程有哪些风险2、各风险的严重性评估3、船务与国际贸易术语的关系4、如何利用不同贸易术语差异船务规避风险5、如何利用船务跟单技巧规避船务风险6、船务跟单与审单四、船务单证操作技能1、C/R、D/R、M/R2、B/N、S/O、D/O3、B/L与电放4、SWB、AWB、RWB5、单证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五、国际货运代理与承托双方关系1、国际货运代理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分析2、国际货运代理所处的位置对货主利益的影响3、LOCAL BUSINESS与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领域4、承担多式联运业务的国际货运代理5、选择国际货运代理的四条规则六、船公司与承托双方关系1、船公司与提单2、船公司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分析3、船公司的承运业务分析及对货主利益的影响4、选择船公司的几条原则七、国际海运业务中的过境、转运与通运业务处理1、过境运输与过境提单2、国际过境运输联程单据和通关阻碍3、有关过境延误的问题处理4、国际转运业务与转船单据操作5、转运业务中的交接提单和交换提单6、如何避免转运业务中的交货延迟7、通运业务8、国际多式联运的总承运人在过境、转运和通运业务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八、船务费用分析与国际运费、杂费的玄机1、海运运费的构成分析与代理利润的取得2、海运杂费的构成分析与代理佣金的取得3、什么是LOCAL CHARGE4、航空货运代理与国际航空快递费用比较5、航空货运费的构成分析6、航空运价表与企业航空运费谈判九、船务与国际结算机制1、国际跟单结算机制解析2、船务单证对国际结算的影响3、国际银行所认可的船务结算单据要点分析4、船务单证与国际结算风险防范。
外贸销售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外贸销售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外贸销售已成为众多企业拓展业务、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
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妥善应对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生存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外贸销售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风险合同是外贸销售的基础,也是法律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1、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的条款应当清晰、准确、完整,包括商品的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如果这些条款表述模糊或存在歧义,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
例如,对于商品质量的标准,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为“符合行业标准”,而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个行业、哪个版本的标准,就容易引发纠纷。
2、合同主体资格问题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如果与不具备合法资格的主体签订合同,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
比如,对方可能是一个未经注册的“皮包公司”,或者是一个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
3、不可抗力条款缺失外贸销售往往受到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变化等。
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当这些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事件发生时,双方可能会就责任的承担产生争议。
4、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不当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如果选择的法律不熟悉或者争议解决的方式不便利,可能会增加解决纠纷的成本和难度。
二、知识产权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
1、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果销售的商品涉嫌侵犯他人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企业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需要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
例如,未经授权生产和销售带有知名品牌商标的商品。
2、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自己的产品如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注册或进行版权登记,可能会被他人抄袭或模仿,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三、产品质量风险产品质量是外贸销售的核心,也是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的重要因素。
签订外贸合同应注意的10个法律问题
遇到国际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签订外贸合同应注意的10个法律问题自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仅为6208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达到11545亿美元,2007年则突破2万亿达到21766亿美元,2011年更是进一步突破3万亿美元达到36416亿美元,而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16年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7126.7亿美元。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02年到2016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然而伴随着对对外贸易的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出现了成倍的增长,而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明显处于竞争弱势地位,因此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贸易中应当熟悉并合理运用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降低贸易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将针对国际贸易合同的部分条款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供从事国际贸易的相关人士参考。
一、在合同文本涉及外文的情况下应当注意的问题英语为目前世界通用的语言,因此多数情况下,外商倾向于签订英文(或其他外文)合同,或者中英文版本的合同,这就要求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在签订或者审查合同时应当同时审查中文版本与英文(或其他外文)合同版本,并注意中英文翻译是否完全一致且不会发生歧义。
另外,稳妥起见,建议外贸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明确合同条款以中文版本为准,外文版本仅供参考。
如果外商坚持以外文版本为主,则我国企业必须对认真核对外文版本,并且适时与外方进行沟通,以落实相关条款的确切内涵,以免因对合同文本理解不同而产生争议。
二、对方公司为离岸公司应当注意的问题在相当多的国际贸易合同中,对方均为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百慕大等地的离岸公司。
离岸公司具有成立快速、注册方便以及管理简便灵活等优点。
因此,国外甚至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均成立离岸公司,通过离岸公司与国内企业签订进出口合同,以减少付汇等方面的成本。
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
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一、《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报关对象:第八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经过未设立海关的地点临时进境或者出境的,必须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并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海关手续。
报关企业及报关员:第十一条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必须依法经海关注册登记。
报关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
未依法经海关注册登记的企业和未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报关业务。
报关企业和报关人员不得非法代理他人报关,或者超出其业务范围进行报关活动。
报关时机:第二十四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和有关单证。
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没有进出口许可证件的,不予放行,具体处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除海关特准的外应当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
保税货物:第三十二条经营保税货物的储存、加工、装配、展示、运输、寄售业务和经营免税商店,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注册手续。
保税货物的转让、转移以及进出保税场所,应当向海关办理有关手续,接受海关监管和查验。
加工贸易:第三十三条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加工贸易合同向海关备案,加工贸易制成品单位耗料量由海关按照有关规定核定。
加工贸易制成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出口。
其中使用的进口料件,属于国家规定准予保税的,应当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属于先征收税款的,依法向海关办理退税手续。
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制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海关凭准予内销的批准文件,对保税的进口料件依法征税;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经营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业务:第三十八条经营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业务的企业,应当经海关注册,并按照海关规定,办理收存、交付手续。
关于外贸代理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外 贸代理制 的产生是 以我 国外 贸经 营权 的备案审批制为
基础的。依照我 国现行的有关法律 、 法规的规定 , 任何公司 、 企
④外 贸代 理中, 外商与生产企业谈 妥了合同条件 , 由外贸 公 司与外商签订进 出口合同。中方有违约时 , 外商既 向外贸企
业索赔 , 又向生产企业索赔。
代理 费却要承担 l %的责任。 0 O
③外贸公司作为代理人未尽职责 , 时向国内生产企业 未及 通报交易情况。有 时生产企业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 , 要求外贸 公司向外商索赔 , 贸公 司未及时办理 , 外 因而损害 了生产企业
的利 益 。
权 的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事业单位及个 人( 被代理人 ) 的委托 , 进出 口 办理
【 中图分类号】
F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 9 3 2 0 ) 1 o 9 — 2 4 4 9 (0 8 1 一 o 4 0 6
Ont e a e c f h O eg r d h g n y O e f r in ta e t
口 L Y n rn S a x l e t n I u i s o ain l ¨g ,ay a 3 0 1 i ) l a —0 g( h n in mai a B sn sV c t a Coe e T i n0 O 3 , n t 0 e o u Ch a
frinme c a1;ri ain; ws i 0eg rh I abt t l ut t r o a
1 9 年 8月 2 91 9日由对 外经济贸易部发 布并 开始 实施 的 《 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 关 ,是 中国外 贸代理制 的现
外贸代理合同注意事项主要是什么
外贸代理合同注意事项主要是什么外贸代理合同是指当外国客户委托国内公司代理其产品的销售或采购事项时,双方达成的一种合作协议。
在签订外贸代理合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和明确,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和风险。
以下是关于外贸代理合同注意事项的一些主要内容:1.明确合同双方的身份和权利义务:合同应明确指定代理方和被代理方的详细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
并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如代理方负责销售、促销和垫付款项,被代理方负责供应产品、提供支持和售后服务等。
2.明确代理产品范围和地域:合同应具体明确代理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同时需要明确代理的地域范围。
这样可以避免代理方在合同约定范围外从事其他业务,或者被代理方同时与其他代理商合作。
3.合同期限和终止方式:合同应明确约定代理期限,包括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同时需要明确终止合同的条件,比如一方违约、协商解除或者事先通知等。
此外,在合同终止后,还应明确双方在结算、补偿和客户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约定。
4.价格和支付方式:合同应明确约定代理产品的价格和支付方式。
这包括产品的基准价、折扣率、货币单位和付款期限等。
确保代理方可以按时付款并避免支付纠纷的发生。
5.约定销售目标和责任:合同应明确约定销售目标和责任。
代理方应承诺达到一定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
同时,被代理方可以要求代理方提供销售报告和销售数据,以便跟踪销售动态和市场趋势。
6.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合同应明确约定关于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保护。
被代理方应确保代理方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保护被代理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资料,避免侵权和泄露。
7.责任和违约责任:合同应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违约责任。
代理方应承担销售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被代理方应承担供货责任和质量保证责任。
合同还应明确约定如发生违约,所需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
8.争议解决方式:合同应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可以选择仲裁方式或者诉讼方式解决争议。
合同还应明确选择的仲裁机构或法院的地域和管辖权。
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与常见问题分析
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与常见问题分析一、引言进出口贸易合同是国际商业交易中至关重要的文件之一,它规范了进出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货物或服务的交付、付款及其他交易条款。
本文将探讨进出口贸易合同的范本以及常见问题,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意义和影响。
二、贸易合同的范本1. 商品买卖合同范本商品买卖合同是进出口贸易中最常见的合同类型之一,主要用于规范商品的买卖交易。
其模板一般包括以下要素:合同双方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价格和支付方式;交货时间和地点;包装和运输要求等。
2. 进口代理合同范本进口代理合同用于规范代理商与进口商之间的关系,明确代理商在进口商品过程中的职责和权益。
合同模板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代理商和进口商的基本信息;代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代理商的代理范围和权力;佣金结算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
3. 进出口货物运输合同范本进出口货物运输合同是指规范货物运输的合同文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模板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托运人和承运人的基本信息;货物的名称、重量和包装要求;运输方式和路线;运费、运输保险和货物赔偿责任;货物的装卸、仓储和交付等条款。
三、常见问题分析1. 合同格式的统一性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同格式存在差异,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合同格式对于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至关重要。
一种解决方法是借鉴国际贸易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布的标准合同范本,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2. 价格波动和风险管理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间的货币汇率、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风险增加。
合同应合理约定价格调整机制和风险分担方式,以减少交易双方在价格波动中的损失。
3. 运输和货物检验货物在国际贸易中需要经过长途运输,因此合同应明确货物的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运输途中的风险和责任。
此外,合同还应规定货物检验的标准和程序,防止交易双方在货物质量上的争议。
4. 交付和付款方式交付和付款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核心内容,合同应明确交付时间和地点以及付款方式和期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
编
辑
前
可
删
除
此
页
特点:内容简洁轮廓清晰(花费了太多时间)收取一点点费用请不要介意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代理业务已成为某些外贸公司的主业。
不少外贸公司业务人员认为,代理业务相对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业务而言,责任轻、风险小,因此在办理代理业务过程中,对有关合同的签订、往来函件的保存等问题往往重视不够,造成有关代理业务纠纷时有出现。
名为购销实为代理
案例1:A厂与外商就产品和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后,委托B外贸公司出口。
因外商已向B
公司开出信用证,B公司认为收汇没有问题。
为便于操作,B公司与A厂签订了《购销合同》,而非代理协议。
产品出口后因质量问题,B公司退回外商部分货款,同时相应扣减应付A厂货款。
事隔半年之后,A厂突然起诉要求B公司按合同金额付款,其理由是产品经B公司验收合格后出口,B公司不能再以产品质量问题扣减货款。
B公司则认为,本单业务是代理出口,有关质量风险应由A公司承担,其扣减货款的做法无可厚非。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合同约定,A、B公司为购销关系而不是代理关系,B公司已收取A公司货物并将其转卖出口,故不能以货物质量问题要求A公司承担责任。
从上述案件可见,合同是决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关键,对于外贸公司来说,签订购销合同还是代理合同,其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掉以轻心。
在外商先开信用证或先付款的情况下,外贸公司通常对与工厂签订购销合同还是代理合同的区别重视不够,认为货款已收到或预期能收到,不再有风险。
但实际上,外商虽已支付货款或开出信用证,仍有可能因质量问题、货期问题等提出索赔、退货。
如外贸公司与工厂签订的是代理合同,则这些风险都由工厂承担;如签订的是购销合同,则在货物已出口的情况下,要向工厂索赔会有相当的困难。
因此,对代理性质的业务,外贸公司应与工厂签订代理协议,以免不必要地加重自己的责任。
弄假成真,代人受过
案例2:A公司与B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约定由B公司代理A公司出口产品。
但A公司本身并非生产商,实际供货方是A公司指定的C工厂。
A公司向B公司提供了C工厂的增值税发票,并要求B公司将货款直接付给C工厂。
为应付税务部门的检查,B公司还与C工厂签订了虚假的《购销合同》。
货物出口后,外商不支付货款,B公司因此也没有付款给C工厂。
C
工厂于是起诉B公司,要求B公司按《购销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B公司抗辩自己系A公司的代理商,与C工厂不存在真实的购销关系。
但B公司的抗辩缺乏充分证据,A公司也不肯出庭作证,因此法院判令B公司应按购销合同支付货款。
虽然外贸公司后来根据代理协议起诉A公司并获得胜诉,但A公司是皮包公司,胜诉的判决根本无法得到执行,B公司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上述案件并非个别的例子。
目前不少委托代理出口合同中都存在三角关系,即除了委托人、代理人,还有具体供货的工厂。
委托人通常都是贸易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可供出口的产品,但其掌握一定的客源和货源渠道,通常称其为中间商。
因为出口退税等方面原因,中间商只提供产品,增值税发票则由工厂直接向外贸公司开具,为与增值税发票吻合,外贸公司通常还需要与工厂签订购销合同。
这样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便出现如何界定外贸公司与工厂之间关系的问题。
从表面证据上看,外贸公司与工厂之间的购销关系成立,不管收到外汇否,外贸公司都必须向工厂支付货款。
上述案例就是深刻教训。
因此,在存在三角甚至多角关系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一定要对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不可随便按委托人的要求签署合同或其他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与中间商签订的《代理协议》中,明确外贸公司与其指定工厂签订的《购销合同》是代理协议的附件,其合同的权利义务由中间商承受。
同时在与工厂签订《购销合同》中也作同样的约定,明确其系《代理协议》的附件,从而使外贸公司无须直接对工厂承担责任。
“代而不理”
案例3:A工厂委托B公司代理出口一批货物,B公司与A工厂签订了《委托代理出口协议》,并按A工厂的指令与外商签订了《成交确认书》。
代理协议中约定所有与交货有关的责任都由A工厂自行负责,B公司仅需提供办理出口所须单证、收取外汇货款并按结汇比例向A工厂支付人民币。
该单业务属于典型的“结汇”业务。
在A工厂生产货物过程中,由于外商不断变更要求并对质量多番挑剔,致使货物没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期限出运,而外商也以此为理由取消了合同。
鉴于委托事项已无法履行,B公司要求A工厂退回B公司预付的资金,但A公司却指责B 公司没有履行代理职责,令其遭受损失,比如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信用证规定须提交外商签发的验货合格证作为议付的单据)令其货物出运受外商的牵制,没有告知和提醒A工厂信用证规定的出运时间,致使A工厂同意外商变更货品规格等要求而延误了出运时间等等。
为此,出现了B 公司起诉A工厂返还预付款,而A工厂则反诉B公司没有履行代理职责应赔偿其损失的局面。
上述案件最终以B公司的胜诉而告终,法院经过审理,认为B公司没有违反代理协议约定的行为。
目前不少代理业务属“结汇”性质,外贸公司基本上是“代而不理”,其任务仅是提供单证、收汇结汇,所收取的费用较微薄。
严格地讲,这不是一种代理而是出借经营资格。
这种做法原外经贸部曾严令制止,但由于存在市场需求,这种做法在外贸行业依然普遍存在。
但既然是代理,就存在代理的职责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人因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代理人赔偿。
因此,外贸公司有可能会因其“代而不理”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结汇业务中,外贸公司应尽可能帮助委托人顺利地履行合同。
如付款条件为信用证,应谨慎审查信用证,如发现信用证要求的单据不合理,应要求外商修改,如外商不肯修改,应将风险向委托人说明,由委托人决定是否接受。
虽然这样做增加了外贸公司工作量,但提高了履约可行性,反过来也保障
了外贸公司的利益,同时也可使委托人认识到外贸公司的作用决不仅仅是结汇的工具,有助于外贸公司拓展真正的代理业务。
到手的货款变成“不当得利”
案例4:在某代理业务中,外贸公司按委托人的指令收取外汇,但没有与外商签订合同。
结果一年后,外商突然以外贸公司收取的款项属不当得利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退款。
外贸公司为此不得不聘请律师应诉,收集一切能够证明外贸公司与该外商存在事实买卖关系的证据。
外贸公司虽最终获得了胜诉,但毕竟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包括律师费、调查费等等。
案例5:A外贸公司受委托向B外商出口货物,但收取的是C外商的外汇。
一年多以后,C 外商以与A公司没有买卖关系,A公司收取其汇款属不当得利为由提起诉讼。
因A公司无法证明C外商的汇款系受B外商委托,故法院判C外商胜诉。
而当A公司回过头来向B外商追讨货款时,B外商已不知所踪。
在代理业务特别是所谓的“结汇”业务中,外贸公司通常与外商没有直接接触,也不关心外商究竟是何方神圣,只要有外汇进入自己帐户,就认为交易成功,万事大吉。
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教训是:收取汇款应有合法的依据。
收取货款,付款人与收款人应有买卖关系,而买卖关系的最好证明就是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
因此当付款人与合同当事人不一致时,应该要求付款人声明其所付款项的性质和事由,避免日后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代理业务虽比自营业务的风险小一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认真对待、谨慎从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使代理业务真正成为外贸公司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