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疝窝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股骨颈疝窝、软骨岛
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颈软骨岛怎么区分?软骨岛系长骨或扁骨骨化过程中局限性骨化障碍而残留的软骨组织。
多见于股骨颈,边界清楚,通常单发,可长达1Ocm。
大多为圆形透亮影,该影内可见重叠的松质骨结构,并可见有邻近重叠或跨越的骨纹。
股骨颈疝窝一、发病机制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1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发病率约在4%一5%,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
病变多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
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reaction area)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前部关节囊(尤其是股骨颈轮匝韧带前部环绕区)和相邻的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问存在长期的压迫和相互摩擦,使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致纤维软骨化生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软骨,相互摩擦致皮质反应性成骨,后3者成分和其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了股骨反应区。
股骨颈疝窝短期内随访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
Pitt等对2例病灶于6年和9年后进行随访,发现略有增大;Crabbe等随访1例病灶于14个月内增大为原来的2倍。
Pitt和Crabbe等随访的病例均为舞蹈演员或长跑运动员。
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此类病人髋部有经常性的过伸运动,前部关节囊和肌肉(腱)紧张所致的股骨颈受压和磨损时间较长。
二、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和CT上多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侧皮质下、股骨颈中轴线外侧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层硬化缘。
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0 mm。
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可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征象。
病灶内通常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
股骨颈疝凹病理基础及影像学表现
股骨颈疝凹(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为pitt等人于1982年首次报道,认为是正常变异,患者无症状,偶尔被检出。
之后,国内外文献有多篇报道指出有些股骨颈疝窝患者有髋部疼痛症状,追随检查时有的疝窝增大。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股骨颈陷凹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特殊表现征象之一。
病理基础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由骨胶原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的反应区,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的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和髂股韧带以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病理上,股骨颈疝窝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可伴黏液样变。
影像学表现多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可呈圆形或卵圆形。
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清晰薄层硬化缘的环形(囊状)透亮区;CT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皮质下局灶性骨质缺损,周围见薄层硬化带环绕、边缘锐利,部分较大病灶在病灶层面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显示皮质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病灶,最大径线通常小于10 mm;MRI示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典型案例图1 ①-③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骨窗示右侧股骨头基底部紧邻皮质下圆形骨质缺损灶,灶周有薄层硬化,④双侧股骨颈疝窝,⑤后侧多发股骨颈疝窝,⑥前侧股骨颈疝窝呈2个图2 右侧股骨颈疝凹(箭头所示)图3 外伤后检查时偶然发现,右侧股骨颈环形透光区,符合股骨颈疝凹影像学表现图4 男性30岁,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可见右侧股骨头基底部皮质下类圆形长T2信号,符合股骨颈疝凹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1.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增生硬化,中间有透亮的“巢”,“巢”内有斑点、小片状钙化影,“巢”位于一侧皮质或在皮质下致密骨内,“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可靠征象。
股骨颈疝窝的MRI表现
① 130021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M RI 室②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放射线科股骨颈疝窝的M RI 表现谷艳英① 王桂芝② 赵致平① 我们在对306例髋关节M RI 扫描中,共发现股骨颈疝窝(Hernia tio n pit )15例,17个股骨颈疝窝,现报告如下,重点讨论其M RI 征像及病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科自1991年9月至1996年1月经M RI 诊断的15例病人17个股骨颈疝窝。
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3.5岁。
11例病人因髋关节疼痛并疑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病人髋关节正位X 光片,偶然发现股骨颈圆形高密度环而行M RI 扫描。
本组应用的是飞利蒲公司制造的GY-RO SCAN T 5型(0.5T 超导磁共振扫描机)。
常规行SE 序列T 1加权像(525/25)和F FE 序列T 2加权像(600/25,Flip 60)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6mm,间隔0.6m m,成像距阵205×256。
全部病人均有髋关节正位X 线平片。
2 结果15例病人中,单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2例,共17个病灶,每个病变均位于股骨颈前上1/4部位。
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直径3mm ~11mm ,M RI 扫描全部呈相同信号,SE 序列T 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FF E 序列T 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周边为低信号环。
4例病人低信号环不完整,每个病变均与皮质相连。
髋关节正位X 线片13个病灶见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硬化环,2个硬化环较淡,2个未见硬化环。
2例病人分别在首次检查至一年及二年后复查M RI,病变大小、形态、信号均无改变,全部病人距扫描后半年至三年经临床追踪观察症状无进展。
3 讨论股骨颈疝窝是由于髋前囊力学和磨损的影响在股骨颈前上1/4产生的一个反应区,它由骨胶原组织,新软骨和反应性新骨组成,其内有液体存在。
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1~2]。
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证实的60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20例受累的股骨颈中左侧8例,右侧7例,双侧5例;42例受累的股骨颈中20例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38例共发现51个病灶。
CT均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破坏区。
结论可以根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及特征对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
【关键词】疝股骨颈诊断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Imaging Findings and the Diagnosis Value【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imaging findings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ases of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patients nest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material. Results:20 cases of the involvement of the femoral neck on the left in 8 cases,right in 7 cases,bilateral 5 cases;42 cases involved in the femoral neck 20 patients see two or more lesions;38 cases were found 51 lesions. CT,both present femoral neck ahead of cortical bone defect under circular, inside is relatively uniform liquid density,edgewith sclerosis rim,clear X-ray on expression is the axis of the femoral neck or its outside the top of the class round bright area or damage area.Conclusion:may, according to the typicalposition,morphology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emoral neck hernia make the correct diagnosis,local nest cortical and focus of sample defect to crack,the diagnosis is more specific femoral neck hernia nest of pine.【Key words】Hernia Femoral neck diagnosis股骨颈疝窝又称股骨颈疝凹,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值: 乳腺 的良性病变 最常 见有 乳腺增 生 、
纤 维 瘤 等 。 良性 病 变 大 多 乳 腺 的 正 常 结
2 张伟 , 郭启勇 , 陈培青 , 多层 C 等. T重建 技 术对乳腺肿块 的显示及诊断价值 [ ] 中国 J.
医 学 影像 技术 ,0 3 1 ( ) 16 20 ,9 8 :0 6—16 . 09
C T扫描的射线 剂 量较 大 , 但较 高 的检 出
2 m , 外 股 骨 颈 后 侧 皮 质 下 也 可 发 3m 另
生。
281
强检查乳腺癌肿块早期强化 , 强化明显且
( 接 第 2 5页 ) 上 7
一3. 24
5 朱 苗 进 , 荣 璋 , 国 园 , . 骨 颈 小 囊 样 童 夏 等 股
的鉴别诊 断有 较大价值 , 对乳腺癌 的分 期 及术前术 后的评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有 助 于发 现乳 腺 癌 是 否 转 移 , 临床 选 择 为 治疗 方 案 起 到 了 指 导 性 作 用 ; 腺 癌 术 后 乳 的C T定 期 检 查 也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 数 位 形态 、 与周 围 组织 的关系及 淋 巴结 肿大 等方 面均 明显 优于其他检查 , 能对肿 块进行多方位重 且 建, 清楚显 示乳腺 癌在 各个 方 向的形 态 、 周边等情况 。我们必须掌握它 的适应证 , 以提高乳腺癌 的诊治 能力 : 怀 疑乳 ① 腺病 变但触及不到 ; ②乳腺肿 块需 要活检 前定 位 ; ③有纤维化 或搬 痕组 织而不能正 确诊 断 ; ④乳腺癌术前分期评 价及 是否转 移情 况 ; ⑤对乳腺其他检查不 能湿示的部
1 曹 厚德 . 当 重视 乳 腺 x线摄 影 的质 _ 应 最 [ ] 中华 放射 学 杂 志 ,0 0,4 3 19 J. 20 3 ( ):4 .
股骨颈疝窝的CT诊断价值
侧皮质 间存在 长期 的压迫和相互摩擦 , 使邻 近覆盖 的滑膜组织
3 4例 4 8个病灶 中, 病灶 可显 示于 x线平 可能 因受 刺激 导致 纤维软 骨化生 而形 成纤维 结缔组 织 和新生 软骨 , 相互摩擦致皮质 区反应 性成 骨 , 者成 分和其 内的液体 后 共 同组成 了股骨反应 区, 反应区 内常出现 隆起 以及邻近 的关节 囊增厚 、 粗糙 , 并有皮质缺损 区, 露 出髓质 腔和骨小 梁。病理 暴 上 , 骨颈疝 窝内主要为 致密纤 维结 缔组织 构成 , 可伴黏 液 股 并
头缺血坏死或退变性囊肿等其他骨关节病 , 为增 加对本病 的全 面认识 , 提高诊 断或 鉴别 诊断 水平 , 文将 临床 和 C 本 T诊 断 的
3 4例股 骨颈疝 窝的影像 学资料加 以总结 , 报告如 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0mm。软组织窗上骨质缺损 区为不均 匀的液体样 密度 , T C
种较少见 的 良性病 变。发病率 约为 4 一5 , % % 好发于 中老年
人, 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常 因其他病变检 查时偶然发 现像 学资 料 的正确认 识及诊 断 , 可
以减少误诊 , 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 。股骨颈疝窝 系股 骨
累2 , 8例 右侧受 累 l , 4 4例 共 8个 病灶 。3 4例患 者 中, 部隐 髋 痛 8例 , 其他均 因外伤后或 因对侧髋部症状就诊 而偶然发现 。
可北 医药 2 1 5月 第 3 0 0年 2卷 第 l 0期
H bi dc or ̄,0 0 V l 2Ma o 1 ee Mei Jun 2 1 , o 3 yN .0 l a
1 9 23
・
论 著 ・
股 骨 颈疝 窝 的 C T诊 断 价 值
股骨颈疝窝1例报告
o o
U U
o 1 2 o 来自3 l 2
3
2 实验 方 法 与 结果
21 . 性状 本 品呈棕 褐 色液体 , 味辛 微苦 、 。 酸 2 2薄层 色谱 鉴别 . 2 2 1 夷 ( 兰脂 素 ) 复 方 鼻炎 合 剂 2 m ( .. 辛 木 取 0 l约 含 生药辛 夷 1 ) 氯仿 萃取 4次 ,5 / , 并萃 g用 1ml次 合 取液 , 干, 渣加氯 仿 2 l 解 , 供试 品液 。 蒸 残 m 溶 作 另 取木 兰脂 素加 甲醇 制成 1 g m —l的溶液 作 阳 m/ l 性对 照 品 。按 处方 配 比制 得 不含 辛 夷 的复 方 鼻炎 合剂 2 m 照前 法 提 取 制得 阴性 对 照 液 。按 薄 层 0l 色谱 法试 验 , 取 上述 3种 溶 液 各 5 , 吸 l分别 点 于 同一 以 0 5 . %羧 甲基 纤维 素 钠 为 粘 合 剂 的硅 胶 H 薄层 板 上 , 以氯仿 一乙醚 ( : ) 展开 剂 , 51为 展开 , 取 出晾干 , 以 1% 硫 酸 乙醇 溶 液 , 9 c 热 至 喷 0 在 0C加 斑点 显 色清晰 。供 试 品色 谱 中在 与 对 照 品色谱 相 应 的位置 上 显 有 相 同的 紫 色 斑 点 , 阴性 对 照 品色
谱 无此斑 点 出现 。见 图 1 .
O 0
0 o
o o
o o
o
o
1 仪 器 与试 剂
P Q—I型薄 层 自动铺 板 器 ( 庆 南 岸 新 力 C I 重 仪 器厂 )木 兰脂 素 、 丁 、 梅 对 照 品 ( 国药 品 ; 芦 乌 中 生 物制 品鉴定 所 ) 硅胶 G, ; 硅胶 H( 岛海 洋化 工 青 厂 )其余 所有 试剂 均为 分析 纯 。 ;
骨科X线检查看这一篇就够了
骨科X线检查看这一篇就够了骨本身密度很高,与周围软组织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所以X线检查是临床骨科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X线检查方法包括透视和摄片,必要可辅以特殊检查(如造影、CT、或MRI)其意义有:①判断病变的有无,观察病变的进展,证实或核实初步诊断意见。
②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性质以及和临近组织的关系。
③判断骨龄,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
④指导骨折和脱位的整复、牵引固定及其他治疗措施。
⑤术后复查,判定疗效。
⑥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⑦帮助术中定位。
常规X线检查(一)透视注意事项:使用透视检查时,首先要加强防护,用小照射野,透视时间要短,尽量减少X线照射,切忌在透视下进行骨折整复。
(二)X线片骨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是摄片,通过观察骨的密度、皮质形态,对大多数骨关节疾病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初步诊断。
X线片可以保存,治疗前后可以对照比较,并能动态观察某些疾病的演变情况。
1. 常规X线摄片位置一(1)正、侧位片:一般部位均采用正、侧位投照。
(2)斜位片:当侧位投照有过多的骨骼影像相重叠时,应采用斜位。
足正斜位片及投照方法(3)正位片:适用于骨盆、髋、肩及锁骨等,首先只照正位,如有需要再加照其他位置。
(4)侧位片:适用于跟骨、髌骨等,需要时再加照轴位。
2.特殊X线摄片位置当常规摄片位置不能清楚显示病灶时,需加特殊位片才能很好地显示。
(1)轴位:X线反向与骨长轴平行,以反映该部位全貌,如髌骨、跟骨等。
髌骨轴位片及投照方法(2)开口位:适用于颈椎正位观察第一、二颈椎,减少下颌骨的重影。
(3)后前斜位:疑有股骨头后脱位时采用此位置摄片。
髋关节后前斜位片及投照方法(4)穿胸位(肱骨头颈侧位):观察肱骨上端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肱骨近端穿胸位片及投照方法(5)屈膝位:用以了解股骨髁间窝病变。
(6)双侧对比位:为明确病变性质或对一侧病变有疑问需排除正常变异时,加拍对侧片对比。
(7)功能位(脊椎运动X线检查):为了解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稳定性,取侧位脊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对诊断很有帮助。
股骨正位x线拍摄标准
股骨正位X线拍摄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用于评估髋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般股骨正位X线拍摄的标准:
1.患者体位:
-患者应该站在X线拍摄台上,保持两腿自然分开,双膝直立,脚尖指向前方。
这个体位有助于获得标准的股骨正位影像。
2.关节位置:
-双膝关节应该直立,不应有内外旋或屈曲。
这有助于确保股骨颈和股骨头的正常显示,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评估。
3.上肢位置:
-患者可以将双手自然垂直悬挂在身体两侧,或者按照医生的具体要求将手放在身体的特定位置。
上肢的位置不应干扰到髋关节的正常成像。
4.X线束方向:
-X线束应该垂直于影像探测器,同时尽量垂直于股骨。
这有助于避免图像中的扭曲和提供更准确的髋关节结构。
5.曝光参数:
-曝光时间和曝光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6.标记:
-在X线片上应该标注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左右标记等。
这有助于防止图像混淆,并确保正确的解读和诊断。
在拍摄股骨正位X线时,医生可能还会关注一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股骨头、股骨颈等,以评估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
具体的拍摄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医院、医生的个人偏好或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股骨正位X 线拍摄时,最好遵循医生或放射科技师的具体指导。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股骨颈疝 窝 ( e i i i o tefm rl ek 又 称滑膜 h r a o pt f h oa nc ) n tn e 疝、 股环 等 , 18 由 Pt等… 首先 报道 。随着检 查设备 于 9 2年 i t
2 结 果
8例中双侧 1 , 例 左右大小 形态不对 称 , 单发左 侧病灶 6 例, 单发右侧病灶 1例 , 灶均 位于 股骨 头基 底部 或股 骨颈 病 前外侧 , 最小径线 3m 最大径线 1 m, 1mm, 平均 7m 均 呈类 m,
车友 谊 吕子 鑫 陈 燕萍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 x线平片 、T及 M I c R 影像 表现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8 l 例 临床诊 断的股骨
颈疝 窝患者 的髋关节影像资料 , 5例 x线平片 , 2例 C T和 1 MR 。1 例 I 例发生在双侧 , 6例单发在左侧 , 例单 发在右 1 侧 。结果 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 , 类圆形 ; 呈 最大径 约 1 n 3ml。X线 平片表 现为边
股骨颈疝窝X线-CT诊断论文
浅谈股骨颈疝窝的X线\CT诊断[摘要]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临床症状及ct检查表现,评价ct检查对股骨颈疝窝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中35例为单侧股骨颈发病,11例为双侧股骨颈受累,46例患者共发现64个病灶。
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
x线平片上可见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破坏区。
结论 ct检查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了重要而且准确的影像依据,而且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 股骨颈疝窝; x线; ct 检查[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73-01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
常被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退变性囊肿等其他骨关节病,为增加对本病的全面认识,提高诊断或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整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0月46例股骨颈疝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患者。
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岁。
左侧受累38例,右侧受累20例,共64个病灶。
其中,35例因髋部隐痛,下肢无力就诊,其他均因外伤后或因其他症状就诊。
1.2 方法采用ge prospeed fii双螺旋ct机,行髋关节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mm,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
全部病例均同时摄正位髋关节平片。
2 结果2.1 正位髋关节x线平片:在4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发现38个病灶。
其中26个病灶位于股骨颈中轴线外侧股骨头基底部,12个位于股骨颈中轴线上。
圆形22个,半圆形4个,卵圆形12灶个。
影像学股骨颈骨折
50
3.内固定
复位内固定
(1)三刃钉内固定:1931年Smith-Petersen 首创,治疗率提高到70-80%。缺点:①钉体 太粗并需用锤子打入,对骨小梁破坏大,导致 无菌坏死②无加压作用,导致骨不连。 (2)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适用于股骨颈基底 部骨折及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者。
51
滑动加压螺钉(DHS)
52
3.内固定
复位内固定
(3)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适用于年轻、 松质骨密度较高的患者。3根空心钉按三角形 平行拧入,使骨折面得到均匀加压。是目前最 常用的内固定方法。
53
54
• 三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目前临床最常
用的手术方法,一般三枚螺钉钉尾呈倒品 字形,一枚在下靠近股骨距,两枚在上且 一前一后。
24
分类
按骨折线的方向(Linton分类)
A、外展型:linton 角<30°,股骨干 急骤外展及内收肌 的牵拉下发生,骨 折断端间外侧嵌插 。局部剪力小,较 稳定,血供破坏少 ,愈合率高。部位 多在头下部。
25
分类
按骨折线的方向(Linton分类)
B、内收型:linton角 >50°,股骨干急骤 内收及外展肌(臀中 、小肌)的牵拉发生 。无嵌插,远端内收 上移,剪力大,不稳 定,血供破坏较大, 愈合率低。部位多为 颈中部,亦可发生在 头下部或基底部。
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42
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
• (一)复位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
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要求,骨质治疗较 好的患者
•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65岁,有慢性
疾病,骨质条件不佳,股骨头下型骨折, 依从性差的患者
常见疝CT影像诊断
• 老年人发生腹股沟斜疝后,因其韧带坚韧, 血管硬化其发生嵌顿疝和绞窄的几率增加, 易发生肠坏死和中毒性休克。 • 并存疝:老年人虽以腹股沟斜疝多见但由于 Hesselbach三角薄弱,直疝发生率相对较高 ,且有腹股沟直疝、斜疝并存的可能文献报 告并存嵌顿疝、滑动疝比率高:女性腹股沟 管狭小,所以发生嵌顿的几率高,而且易导 致嵌顿的子宫、卵巢、输卵管绞窄坏死,年 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由于反复嵌顿、慢性炎 症刺激等因素,女孩斜疝容易发生粘连并形 成滑动疝。据统计,女性滑动疝占腹股沟斜 疝12.5%,男性仅占0.9%。女孩滑动性疝的 临床特点有:发病年龄小,包块易脱出,外 环口较大而松弛,包块大、形态不规则,在 女婴及女童滑动疝中附件及子宫多见而且易 嵌顿,卵巢嵌顿时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 ,肠管嵌顿时则全身症状重。
分型
• 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的坚 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把腹股沟 斜疝分为四型。 • Ⅰ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约一指尖) ,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 完整; • Ⅱ型:疝环缺损直径1.5~3cm(约两指尖) ,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 ,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 • Ⅲ型:疝环缺损直径≥3cm(大于两指), 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 股沟管后壁缺损; • Ⅳ型:复发疝。
中医:寒疝,湿热疝,狐疝。
• • • • • •
颅内脑疝 眼部及副鼻窦 胸部,膈疝 腹部盆腔:腹内疝,腹外疝 脊柱:椎间盘突出 四肢
大脑镰下疝
颞叶海马钩回疝
腹股沟疝
闭口疝
眼结膜脂肪疝
小脑扁桃体疝
股骨颈滑膜疝
脐疝
腹股沟斜疝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 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 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
股骨颈疝窝1例报告
股骨颈疝窝1例报告
孙静涛
【期刊名称】《工企医刊》
【年(卷),期】2012(25)1
【摘要】股骨颈疝窝于1982年由Pitt等[1]首先报道,临床上常常将其误诊为其他疾病.国内骨科专业期刊仅有几篇影像学的报道.我科临床见1例右侧股骨颈疝窝,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右髋部及大腿疼痛7天",门诊以"右下肢疼痛待查"收人院.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时查体: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右腹股沟中点处有明显压痛,股骨大粗隆外侧压痛及叩击痛阳性,右髋关节活动检查因疼痛欠配合.骨盆正位X片示:右侧股骨颈偏上方头颈交界处有一大小约1.2×1.0cm2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较清楚,其周围有密度较均匀的硬化带.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等基本正常,血沉:23 mm/h.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正常,右髋部CT示,右侧股骨颈疝窝(如图白箭头所指处).该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孙静涛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二科 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
2.MSCT、MRI在股骨颈疝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斜位MRI评估无症状成年人股骨颈α角与股骨颈疝窝的相关性
4.斜位MRI评估无症状成年人股骨颈α角与股骨颈疝窝的相关性
5.成人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影像学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颈疝窝的CR诊断
股骨颈疝窝的CR诊断
李建新;刘宏伟;黄新菊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1)01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X线CR表现.方法:选择7例具有典型股骨颈疝窝X线征象者,均行双侧股骨颈CR平片检查.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9个圆形或卵圆形病灶,最大直径≤13 mm,CR影像表现为低密度透亮区,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及股骨头基底部.结论:位于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及股骨头基底部的类圆形、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的低密度灶,是诊断股骨颈疝窝的特异性征象.【总页数】2页(P1442-1443)
【作者】李建新;刘宏伟;黄新菊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额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额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额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8;R814.4
【相关文献】
1.数字X线成像与CT对股骨颈疝窝的诊断价值 [J], 李含静;苏园
2.股骨颈疝窝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相爱华;囤荣耀;杨蕾;张庆玲
3.股骨颈疝窝的CT及MRI影像诊断分析 [J], 阎海林
4.MSCT、MRI在股骨颈疝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冬;丁长青;张勇猛;王文生
5.股骨颈疝窝60例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李维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王永刚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12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确诊的股骨颈疝小凹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 17例股骨颈疝小凹中,双侧2例,右侧7例,左侧8例.X线平片仅显示10例,平片上病灶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的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软组织或液体密度.58.82%(10/17)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状缺损.结论 CT对股骨颈疝小凹具有确诊价值.
【总页数】2页(P275,277)
【作者】王永刚
【作者单位】100076,北京南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
2.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3.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表现及鉴别诊断
4.股骨颈疝小凹的CT表现
5.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 表现及鉴别诊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疝窝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韩博,杨广夫,杨小军,姚晓群,刘晖,
何滨,闫新成,李金柱,任小军,张文奎,富宪民
(西安医学院附属高新医院影像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541・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0例骨盆平片,其中男299例,女301例,年龄18~82岁,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结果1200侧髋关节中,股骨颈疝窝58例(64侧),发生率为5.3%,其中男39例(68.7%),女19例(31.3%),左侧25例(39.1%),右侧27例(42.2%),双侧6例(18.7%)。
男女性别组股骨疝窝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线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的类圆形透亮区,边界清楚,部分周边有硬化缘。
结论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为5.3%,有典型的X线表现,它的出现提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颈疝窝;X线摄影术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0.04.022
中图分类号:R322.7+2;R81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71(2010)04--0541--03
RadiologicFindings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HerniationPitsoftheFemoralNeck
HANBo。
YANGGuang—fu,YANGXiao--jun,YAOXiao--qun-L儿,Hui,HEBin-
YANXin--cheng,LIJin--zhu。
RENXiao--jun,ZHANGWen--kui,F【,Xian—rain(ImagingCenter,theAffiliatedGaoxinHospitalo,Xi’anMedicalCollege。
Xi’an71007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cidence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herniationpitsofthefemoralneck.Methods600ca—ses(299men-301women。
18~82years)werecollected.Theincidence-radiologicfinding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herniationpitofthefemoralneckwereanalysed.ResultsOf1200hipjointsin600cases。
therewas58cases(64sides)(5.3%)withherniationpitsofthefemoralneck。
including39men(68.7%)and19women(31.3%),thelesionslocalizedintheleftjointin25cases(39.1%)-intherightjointin27cases(42.2%)andinbilateraljointsin6cases(18.7%).Therewereaobvioussignificantdifferencesonbothse—xes。
a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onagegroups.OnX—rayfilm-thelesionsappearedasaroundradiolucencywiththinclearsclerot—icrim.ConclusionTheincidenceoftheherniationpitofthefemoralneckis5.3%-whichhasatypicalX—rayfeature.andmayindi—catethe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
Keywords:hip;herniationpitof
femoralneck;radiography
股骨颈疝窝(herniationpitofthefemoralneck)于1982年由Pitt[1]首先报道,以往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患者多无症状。
近年来国外学者针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多数学者认为股骨颈疝窝为FAI的特殊表现征象之一[2 ̄4]。
笔者回顾性分析58例(64侧)股骨颈疝窝的X线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08—09—2009一01行骨盆前后位平片的患者600例,男299例,女301例,年龄18~82岁,所有患者均为非专业运动员,X线片检查均未见其他异常。
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58例
收藕日期:2009—06—16;修回日期:2009--09--17
作者简介:韩博(1979--),男,陕西省宝鸡市人,本科,医师。
(64侧),男39例,女19例,年龄18~81岁,平均43.7岁,其中<20岁1例,20~39岁24例,40~60岁21例,>60岁12例。
58例患者中,23例患者有髋关节或臀部疼痛史,35例患者因外伤就诊。
1.2检查方法及统计学方法全部患者均使用柯达CR800或SiemensDRVXPIus10126。
所有病例均摄骨盆标准前后X线平片,其中2例患者加照髋关节侧位,8例行髋关节CT检查。
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分析男女性别组及各年龄组股骨颈疝窝的分布差异,以P<O.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检出率1200侧髋关节共显示58例(64侧),检出率为5.3%。
其中男39例(68.7%),女19例(31.3%),左侧25例(39.1%)(图1,2),右侧27例(42.2%),双侧6例(18.7%)(图3)。
2.2不同性别股骨颈疝胬的分布见表1。
经卡方检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塞旦墼堑堂盘查呈Q!鱼生!旦箜;!鲞箜!塑』£望!!墨!蔓1211垒竖垫!垒!坠!:!!!丛旦:!・543・
图1,2正侧位片见右侧单发股骨颈疝窝图3双侧单发股骨颈疝窝,有硬化边图4,5右侧股骨颈疝窝呈2个图6右侧股骨颈疝窝呈多发图7左侧股骨颈疝窝内见分隔
发现股骨颈前上部有纤维囊变时,且相邻骨质有骨化、钙化、增生及形态学异常,应对患者询问病史及进行临床查体,建议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如髋关节MRI、MRA及关节镜等,以了解有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以免延误诊治。
临床工作中股骨颈前上部的纤维囊性变常需与骨内腱鞘囊肿、骨样骨瘤、退变性囊肿、局灶性骨缺血坏死、不典型骨转移瘤等鉴别,根据典型的发病部位,结合形态学表现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Pitt心,GrahamAR,ShipmanJH.Herniationpitofthefemoralneck[J].AJR,1982,138(6):1115—1121.
[2]GamR・ParviziJ,BeckM,eta1.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acause
forosteoarthritisofthehip[J].ClinOrthopRelatRes,2003.417(12):112—120.
[3]LeunigM,BeckM,KalhorM,eta1.Fihrocysticchangesatantero-superior
femoralneck:prevalenceinhipswithfemoroaeetabularimpingement[J].Radiology,2005,236(1)1237--246.[4]JamesSL,ConnellDA,O’DonnellP,eta1.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bonemarrowoedemaassociatedwithfibrocysticchangeofthefemoralheadandneckjunction[J].ClinRadi01.
2007,62(5):472—478.
[5]高振华,刘吉华,盂俊非,等.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531—534.
[6]臧建,陈志剐,杨根东,等.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46—1248.
[7]孙风霞,高莉丽,岳军艳.股骨颈疝窝的x线和CT分析[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19(4):61—62.
[8]张雪哲,李广明,王存利,等.股骨颈疝窝的影像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3):258—260.
[9]PanzerS,AugatP,EsehU.CTassessmentofherniationpits: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andpotentialassociationwithmorpho-logicalpredictorsoffemoroaeetabularimpingement[J].EurRadi—ol。
2008,18(9):1869—1875.
[10]TannastM,SiebenrockKA,AndersonSE.Femoroacetabularim.1fingement:radiographicdiagnosis--whattheradiologistshould
know[J].AJR,2007。
188(6):1540一1552.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