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也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

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老师灌输

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现在的创新教学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鼓励学生思考、

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让学生

在交流中不断深化和拓展自己的思维。

创新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

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互相学习和促进。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时代的

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打破传统教

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生活、有趣有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要回归生活、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此应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改变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措施,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从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但在这种新形势下,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仍然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找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应对措施,对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意义重大。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对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目标体系、内容要求、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调整和详尽的规定,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新的背景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政治课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政治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影响着政治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勇于转变教师的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呈现者、信息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管理者、课堂的合作者、学业的评价者、学生成长的记录者。教师必须以一个学习者,特别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生硬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机地连接,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二、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只有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认真设计活动课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I )故事 导入 法 。故事 伴随 着每 个人 的童 年 时光 ,故 习积 极性 增强 ,学 习效 率提 高 。
事对 于 学 生有 着 很 大 的吸 引力 。在 课 堂开 始 ,可 以给 学 生 讲一 些 与本 节 课 相 关 的小 故事 ,集 中学生 的 注 意力 ,
让学 生 深刻 理 解 知 识 。如 在 教学 “ 发扬 集 体 主 义精 神 ”
究, 勤于 动手 ,培 养 学生 搜 集 、处 理信 息 的能 力 ,获取 新 知识 的能力 ,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以及 交 流 与合 作 的能 力 。 ”思 想 品德课 作 为初 中 教学 中十 分 重要 的学科 ,有 利 于培 养学 生 树立 正确 的思想 观 念 ,形成 良好 的人 格 ,对青 少 年正 确 的世 界观 、 价值 观 与人 生观 的树 立 具有 重 要作 用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中 ,教师 只是 单纯地 讲 解课 本 知识 ,学
教 育 家 孔 子 曾 说 过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好 之 者 学 中 ,教师 单 纯 地 讲解 课 本 内容 ,离 学生 的现实 生 活 较
不 如乐 之 者 。显 然 , 兴趣 对 于一 个 人 的 工作 学 习有 着 十 远 ,学 生很 难 真 正理 解 。将 抽 象 的 理论 知 识 与学 生所 熟
导 入 ,学生 为 有趣 的故 事 所 吸 引 ,注 意力 高 度集 中 。此 为 我 们所 付 出的 ,父 母 回家 后 我 们 要做 自 己力所 能及 的 时教 师 再 导入 新课 ,学 生 可 以更 加 深刻 地 体 会与 理 解 集 事 情 ,如帮 父 母洗 衣 服 、做 饭 ,为 父母 洗 脚等 ,来报 答 体 主义 精神 的重 要性 。 父 母 的养 育之 恩 。 同时 配 以音 乐 《 感恩 的心 》 。实 践 证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教学视点•

96

【参考文献】

[1]蒋文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2):109-110.

[2]马德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

库,2021,(04):114-115.

[3]蒋春福.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思考[J].考试

周刊,2021,(10):111-112.

[4]陈权.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知识窗

(教师版),2021,(01):85.

[作者简介:韦昌荣,广西南丹县月里中学。]

文/

韦昌荣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 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策略也十分值得思考。如何积极创新、转变教学思路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重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意义非凡。尤其是九年级更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样的前提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积极改进创新教学过程,进而更完美地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求。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难度有所提升。不但

推进着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更着重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既响应了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从小建立强烈的道德法治意识。对于

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会对他们产生深远

的影响,而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却并非易事。因此在新

课改背景下,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与课堂模

式,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我们教师面对新课堂的错综复杂,既要在教学策略上有所传承,又要大胆积极地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激发思想品德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智育的双重功能就会奏效。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加强课堂的合作和互动,分工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一要求使得老师必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提高。课堂45

分钟可以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教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思考中的困惑或自己尚不成熟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老师作为引导者加以点拨和归纳整理,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变成了同学们在听写和记录的标准答案,无形中就调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思考。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

教育版摘 要:初中生处于人生三观的形成与初步确立时期,在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践行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提升法律意识,真正意义上起到了该课程开设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当代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他们成长成才中必须要学习、掌握的一门课程,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并能够明析新课改的新要求,积极研究更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逐步改善道德行为,推动学生自身行为方式的发展与提升。

一、更新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长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存在障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

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

谈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谈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谈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计划,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基础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过去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为全面实施初中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在新课程条件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下面就结合自己想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初中政治现状问题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从新课改以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教学目标全面多元。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上,而且兼顾到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具体靠实。制定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再是贪大求多,而是抓细靠实。最后,教学目标分层要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特别是在初中学校、一些班级这种差异还比较明显,教学的目标的要求不可能在同一个水准上,有的目标只能是基础好的同学能够达到,有的目标个别同学还要采取另外的措施,再作一些努力,才能够达到。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教法要有新意

成功的教学在于创新。思想品德课要摆脱“呆板串讲,机械说教”的困扰,就要追求教法的新意,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否则,

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十分注意:

(1)更新导入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故事法、情景互动法、提问法等。方法各不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讲《在挫折中奋起》时,笔者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其旋律中去领略贝多芬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他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从而使自己也明确在遭遇挫折时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探

摘要:教育对于民族振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学教学阶段在学生学习生涯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课程的创新要重视,以满足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地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学生角度

学生的思想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课堂上,记录教师讲的课本内容,并将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自身并没有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将其学以致用,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此外,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在考试中的分值比重并不是很大,教师的授课方式只是让学生划重点,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并不重视,并且只是一味地记忆知识点,而没有真正地理解到位,很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教师角度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性,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法律内容较为简单,新课标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一些中学并没有对该课程加以重视,为了控制学校的成本,一些学校采取的办法是让非专业的教师兼职来教授课程,因为这些授课教师非本专业毕业,对于书中的内容并不能够透彻理解,导致在遇到一些抽象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时,不能够通过生动恰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同时,授课教师在将知识点与实际相結合时,能力是比较差

的。在讲解一些概念的时候,应将生活中的案件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其存在的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本人的十多年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前几年,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抑制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

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合 自身 的教学 实践谈 谈思 想 品德课 堂上应该 运用 的几种 教学 方 的重要砝码 ,因此会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倾注全部的教学精力和时
法, 希望能为正处于 困顿 、 焦虑 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 间。 对 于学 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持不 屑一顾的态度 , 认为这些学生


充 分 开 发 学 生资 源 。 实 施 探 究 性 的 教 学 方 法
教学 中仍然受其制 约 , 秉承着 “ 为考试 而教 , 为考试 而学” 的教育理 根 本 保 障 明学习 了那么多有关《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的知识和 内容 , 生 中间的学习过程却视而不见 。受其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 为什 么在具 体的教学实践 中却不能做到灵活运用 呢?下 面我就结 “ 高看” 学 习成绩较好 的学生 , 认为他们 才是 “ 能 帮 自己增光添彩 ”
教 改 聚 焦
2 0 l 3 — 0 8
新课 改莆景下初 中思想品德课 堂教 学方 探宄
文/ 王 容 容

要: 很 多教师苦于不能将新课标 的主要精神和教学理念完美地 融合 到 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结合教学实际对新课改背景下初 中
思想品德课堂应 当运用的教 学方法进行 了仔细探 究与详细阐述 , 希望能为正处于困顿 、 焦虑中的思想品德教师提供 一些帮助。 关键词 : 思想品德 ; 探究性教学 ; 分层次教 学; 兴趣教 学 有利于实现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虽 然《 义务教 育思想品德课 程标准》 已经实施 了一段 时间 , 但 识具有非常重要 的帮助 , 是 由于应试 教育思想在 我国 由来 已久 , 众 位初 中思想 品德教师在 念, 并且沿袭着一系列传统而落后 的教学方法 。教 师也很 苦恼 , 明 二、 面 向全体学 生 。 实施分层 次教学 , 是 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的 应试教育模式 往往会 过分关注学 生最终 的考试成绩 , 对于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

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改革

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教师也逐渐将教学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人文素养。由此,人们对教育的诉求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成为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分析对象,重点探究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提出了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等教学观念,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法治课程的教学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信息快速发展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重要

性也由此体现出来。对此,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抽象化

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用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相结合,导致教学设计呈现出低效化。很多初中教师认为教学的讲授内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在中考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方式也较为陈旧、僵化,这都使得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这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质量难以有效提升,更无法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和学习排名的提升,倾向于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缺少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性意义[1]。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探索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探索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探索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课变得风趣、生动、活泼且富有实效呢?在此,笔者做了简单分析,以期与同仁们探讨交流。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提高转变

一、真正贯穿素质教育思想

1.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由应试教育思想转变到素质教育思想上来。过去

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失去了学习兴趣,更谈不

上提高学习能力。而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仅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

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课下认真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如对一个例子的讲解,并不是仅限于为讲例而举例,而是通过举例起到多

方面的作用。

3.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

的优劣。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贯穿素质教育思想不可少的

重要一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不但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等等。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活”字上做文章。

所谓“活”是说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为避免学生的枯燥乏味感,教师要采取灵

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_邢丽莉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_邢丽莉

2015年第7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为一身,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和品德塑造的有效阵地。但是因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切实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措施初中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入高中学习的关键积累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全面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把关注的重心一直放在知识讲解上,而对能力和素质的关注不够。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之和谐高效地运行。让和谐教育走进课堂,让高效教学凸显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和谐高效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最终推动学生全面的成长和进步。

既然和谐高效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那么,如何创设和谐、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双边双向教育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教师做的太多,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相互传递,也是情感的沟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做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初探教学方法初探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李红枫李红枫

摘要摘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有有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教学应应围绕学生围绕学生需要需要需要开展开展开展。。本文基于基于一些教学实践一些教学实践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进行了一些进行了一些有益有益有益尝试和探讨尝试和探讨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实践实践 学生主体学生主体学生主体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习惯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首先,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前几年,我国的思想品德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

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的。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诸如:消费纠纷等。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还真这么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再次,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运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法(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训练法及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第四,在教学中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