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合集下载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新闻121班:惠才贤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梁启超的报刊活动梁启超一生办报生涯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章达1400万字,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对报界和近代报业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他的报刊生涯分为五个时期:戊戌运动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立宪运动时期、护国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

一、维新变法时期在此期间,梁启超为推行变法,重视办报制造舆论。

他主笔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也成为中国政党报之先河,。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创于北京,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为双日刊,不署出版时间和地点,自撰文章不署名,每期有一篇论文,主要表达变法维新的强烈要求,宣传富国强兵之道、国家振兴之源、养民教民之法。

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将其转为机关报,并改名为《中外纪闻》,仍为双日刊,署出版时间、地点,报刊接受袁世凯等达官贵人的捐款,经济实力雄厚,内容更加丰富。

《强学报》:康于1896年1月创立《强学报》,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其政治色彩比北京的两份报纸更加鲜明,大张旗鼓地倡导变法维新,提出“明定国是”、“开议院、立议员”等激进的政治主张。

《时务报》:由汪康年、黄遵宪、梁启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成为办报活动高潮的标志性事件,内容设“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初期由汪任总经理,梁担任主笔,在每期卷首发表鼓吹维新变法的政论文章,文字通俗、切中时弊,其中最有名的是《变法通议》,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

他在报章中呼吁变法维新,痛陈亡国的危险,喊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驱赶时代前进的号令,吹起了时代的最强音。

开创了新式报刊文体——时务文体。

这种新式报刊论说文体是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形式,它生动活泼,夹杂着大量的俚语和外来语,雅俗共赏。

论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论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论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摘要:梁启超,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

他主编或参与的报刊前后有十多种,在国内外新闻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的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报刊思想、时代意义引言马克思说:“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打破了,开始建立起联系。

”①“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②鸦片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国悲剧的开端,也是结束旧中国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状态的开端。

从此,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一是反抗侵略,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力;二是打破封闭,学习先进,追赶世界潮流,实现国家富强。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空前丧权辱国,使得举国震动、大梦惊醒,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

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为主要代表的维新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奔走呼号,除向皇帝上书呈请变法处,还创办报刊杂志,办学堂学会,大造维新舆论,主张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兴民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改革。

加上年轻的光绪皇帝不愿做亡国之君,力图所作为,支持维新志士的活动,使维新思潮迅速发展并高涨起来。

虽然它在政治上的成就不大,但却是一场巨大的思想启蒙,其影响是深远的。

维新思潮以戊戌变法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此后这一思潮并没有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

以梁启超阶级为代表,这一思潮通过自己的舆论阵地《清议报》、《新民丛报》和留日学生中的大批报刊,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理论、人文科学知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诸如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改造,推陈出新。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1、梁启超的身份我们在介绍梁启超的时候,通常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领导人、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首先是一个政治家。

这和以前早期的国人办报者的身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像王韬,那一批办报者大都是知识分子身份,他们办报只是为了“立言”,已实现他们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抱负,因此,他们所办的报纸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代表个人的意见,而不是代表某个阶级或阶层民众的意见,所以早期的报纸经营惨淡也就可想而知。

而政治家办报,则注重的是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民众的意见,个人的东西少了,公众的东西多了,所以也能够受到来自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支持。

梁启超一生中亲自创办、主编的报纸达到11种,这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十分罕见的。

而所有的这些办报活动都是梁启超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去从事的,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主要从事办报宣传工作。

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点与我国以前的国人办报活动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也是我们理解梁启超所办报纸的性质的关键。

2、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和新文体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是从参与编辑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开始的,当时《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已经初显锋芒。

后来黄遵宪在上海办起《时务报》,梁启超担任主笔,所有的编撰工作都有他一个人来完成。

每天要写4千多字的评论,还要撰写、修改2万多字的文稿。

但是他当时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青年,20岁出头,因此不知疲倦地夜以继日的工作。

他这样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工作状态:“六月酷暑,洋蜡皆变流质,独居一小楼上,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

”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梁启超这个时候开始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被世人称之为“时务文体”。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开始独立创办报纸,先后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仍然亲自担任报纸的主笔,继续撰写大量的政论文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的名词解释摘要:一、梁启超简介二、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1.民众报刊思想2.办报救国思想3.党性新闻思想三、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贡献1.创办新型报纸2.推动新闻改革3.培养新闻人才四、梁启超的名词解释1.民众报刊2.办报救国3.党性新闻4.新闻启蒙正文:一、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之一,而且在新闻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活动始于戊戌变法时期,他主张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二、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1.民众报刊思想梁启超认为,民众报刊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载体。

他主张办报应以民众为中心,关注民众的利益和需求,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社会的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民众报刊逐渐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办报救国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救国思想,强调新闻媒体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办报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手段,更是抵抗外敌、振兴民族的精神武器。

通过宣传民族优秀文化、倡导民主自由、推动教育改革等途径,办报救国思想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党性新闻思想梁启超主张新闻事业要有党性,即要坚持真理、公正无私。

他认为,新闻媒体应当成为党的事业的忠实代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这一思想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贡献1.创办新型报纸梁启超先后创办了《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新型报纸,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革新。

这些报纸以民众为中心,关注国家时事,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的新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2.推动新闻改革梁启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新闻改革。

他主张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时事,提倡新闻评论的独立性,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办报活动及新闻思想

《中国新闻传播史》梁启超办报活动及新闻思想

1.梁启超的办报活动《时务报》主笔;《知新报》撰述;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办《新小说》、《政论》、《国风》,参与创办《时报》。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㈠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时期此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主要集中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核心是以报纸为“去塞求通”的工具。

1 所谓“通”,主要是指上下内外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思想一方面表达了要求清政府改变闭关自守、向西方学习、救国于危亡的爱国热忱,另一方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期望参与国政,谋求民主的朦胧愿望。

2 梁启超还将“去塞求通”概括为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

他将社会比之于人,把报馆的作用比作一个人的耳目喉舌。

㈡维新派海外办报时期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集中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敬告我同业诸君》、《新民说》、《新民丛报章程》、《国风报叙例》等文章中。

1 报刊的两大主要职能:“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

”2 一份完善的报纸,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速而确”。

3 确定了消息与评论两种文体区分的准则。

他认为新闻报道应具有“博、速、确、直、正”五个标准,评论应具有“公、要、周、适”四条标准。

④从传媒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报刊宣传的两种方式——“浸润”和“煽动”。

对于两种方式,梁启超赞同并用。

另外,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

“时务文体”此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后来也有人将此时的报章文体称为“新民体”。

梁启超首创“短评”“时评”等政论文形式,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我国新闻史上较早的一批报刊“短评”。

3.对梁启超的评价梁启超是我国仅大事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报刊活动家。

他一生有26年时间从事报刊活动,主办10余种报刊,著述达1400万言。

他的文笔犀利,议论耸动。

他是报刊的政论文形成了一种具有独到风格的文章,是当时言论界的骄子,我国报刊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办报活动及其对新闻业的影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一生中从事办报活动27年,亲自创办、主持报刊17家,共撰述约1400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的报刊活动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这与早期的国人办报者知识分子的身份有着本质区别.他的报刊宣传不再只是代表个人意见,而是代表了他所在的整个阶级或阶层民众的意见.梁启超投身政治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主要从事办报宣传工作。

这个特点,使政治和报纸这两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戊戌变法时期:《万国公报》:(1895.8.17创)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梁启超任主编之一,这也是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但是万国公报几乎每期都会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初现锋芒.《时务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总撰述.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任全部编撰工作,每天除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外,还要撰写修改20000多字的文稿.并发表的数十篇政论,其中以《变法通议》为著,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从《时务报》创刊到1897年11月去湖南长沙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笔政有一年零三个月时间.此时的梁启超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无所畏惧,为这份虽无维新派机关报之名,却有机关报之实的刊物倾注了极多的心血.梁启超为《时务报》所定的办报宗旨:一是“广译五洲近事”,即报道世界形势;二是“详录各省新政”,即报道全国各地实施的“新法”;三是“博搜交涉要案”,使读者“奋励新学,思洗前耻”;四是“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使读者懂得学习的趋势、内容和方法.梁启超对《时务报》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梁作为总编辑、总主笔,要承担繁重的编务,当时梁启超年仅23岁,他以巨大的热情主编《时务报》,所有的译文稿他都要润色,所有的稿件他都要校对,因此梁启超在编辑这个刊物的时候,是不辞劳苦,无畏寒暑;第二个贡献,梁启超每期都要发表一篇政论文章,所以,梁启超把这个报纸办成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重要讲台,《时务报》在群众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梁启超的政论文章来完成的.第三个贡献,梁启超在这个刊物上面发表一篇重要的论述报馆作用,表达其新闻思想的文章,叫做《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提出了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报刊思想,就是“耳目喉舌论”.可以说《时务报》因梁启超而风靡全国,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动一时,“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除主编《时务报》外,梁启超还参与策划和积极支持澳门《知新报》,他不仅为该报拟定报名,还帮助草拟章程,筹措经费,并兼任该报撰稿人,先后在该报发表了《〈知新报〉叙例》、《说群》、《新学伪经考叙》、《保国会演说》等18篇文章。

梁启超的报刊客观性思想

梁启超的报刊客观性思想
界 所 重 视 。在 清 末 民初 , 中 国的 民族 报 业 经 历 了一 个 发 展 的 高 潮 时期 , 梁 启 超 作 为 中 国早 期 著 名 的报 业 活 动 家, 对 报 刊 的客 观 性 有 着 独 特 的 认 识 视 角和 实践 经 历 , 并 在 论 著 和 报 业 实 践 中 留 下 了很 多 关 于客 观 性 的
基金 项 目 :上海 市 高校青 年教 师培 养 资助项 目“ 民 国报人 的新 闻专业 主义 理念 研究 ” ( 项 目编号 Z Z s z f l 3 0 0 8 ) ; 上 海政 法 学院 青
年科 研基 金 资助项 目“ 客观 性 : 民国报 人 的新 闻专业 主义 ” ( 项 目编号 2 0 1 3 X QN O 2 ) 。
作者 简介 :孙健 , 上 海政 法学 院文 学与 传媒 学 院讲师 , 传播 学博 士 ( 上海 2 0 1 7 0 1 ) 。 ① 梁启 超 : 《 ( 国风报 ) 叙例 》 , 见 李华 兴 、 吴嘉勋 编 : 《 梁启 超选 集 》 , 上海: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1 9 8 4年 , 第 5 5 9 — 5 6 1页 。
1 5 3
山东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科学版 )
益 为评判 标 准来发 表议论 , 这 一 点对 于 客 观反 映事 件 的本 来 面 貌是 极 为 重 要 的 。五 为 节 制 。 即在 新 闻报道过 程 中 , 报馆 及新 闻从 业人 员 一 定要 控 制 舆 论 的范 围和 强度 , 要 有 所节 制 , 防止 炒作 所 造 成 的
关 键 词 :梁启 超 ;报 刊 ;客 观 性
作为 中国早期 著 名 的报人 , 梁启 超 从事 报业 的 时间长 达 2 7年 , 他 创 办 和支 持过 的报 刊有 1 7家之 多, 如《 中外 纪 闻》 、 《 时务报 》 、 《 清议 报 》 、 《 新 民丛 报 》 、 《 新小 说 》 、 《 政论》 、 《 国风 报 》 、 《 庸言》 、 《 改造》 等,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

他主编或参与办的报刊前后有十多种,在国内外新闻出版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撰写了编辑30余篇出版学论文,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编辑出版思想。

他初期的报刊思想可以大致概括成三点,一: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

梁启超认为报刊文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与要求,要为救亡图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

二: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

新文体的运用使一般民众也能看懂报刊上的文章,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报刊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梁启超新型报章文体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直到今天,梁启超那种面向广大读者、服务读者的报刊从业态度,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三: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

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

梁启超后来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

他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他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分三方面论述: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

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而他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同时,他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梁启超强调报刊从业人员的才气学识和道德风范的培养,认为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报刊的成败,决定着报刊是否受读者欢迎。

他尤其强调报刊编辑应该品德高尚,要有奉献精神。

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的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梁启超思想及其意义

梁启超思想及其意义

梁启超思想及其意义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少年之中国少年、新民子等,广东新会人,维新派的主要领导之一,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丰碑式人物。

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而且是一个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一)、梁启超的办报思想1、耳目喉舌论的集成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通畅与否,要依靠办报“去塞求通”,所以他说国之有报纸,犹人之有耳目喉舌,他把“报刊”当做社会的“耳目、喉舌”。

他认为要维持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他主张我国应该学习西方先进强国,国家要积极保护并推动民间报刊的发展,充分发挥报纸“内外通”、“上下通”、“去塞求通”的特性,使国家富强。

2、党报理论与报纸的政治功能梁启超的党报观念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报纸作为政治和政党的工具,而不是新闻宣传的工具,他甚至认为党报是党的重要机关。

在现实中,梁启超认为《时务报》《知新报》代表党的利益,党的机关报必须为党发表声音宣传主张,且在宣传内容、口径上与党的领导机关保持一致。

3、新闻舆论监督政府梁启超坚决反对政府对报业的思想控制,主张打破报禁,他认为报纸如果全部被政府垄断,民众就无法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从而也就无法有效的监督政府的行为。

4、办好报章的条件梁启超认为办好一张报纸需具备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5、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仆”和“造舆论”的重要性,并提出健全的舆论应有“五本”,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二)、梁启超思想的意义1、想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他所创办的报刊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西学和西方的情况,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学的热潮,使众多知识分子从埋头经史、醉心八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更新,思想得到解放。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宣传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思想表现为明确的名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摘要:在中国近代传播思想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堪称“报界巨子”,为近代中国报业界第一人,执舆论界之牛耳。

本文将以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为研究课题,从其思想演变、思想内涵、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对其新闻传播思想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梁启超;新闻;传播思想梁启超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

据统计,他留下共1400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社会经济学、新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

在新闻传播学方面,毫无疑问,梁启超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与领军人物。

作为去塞求通、开风气的时代主角,梁启超为中国办报思想的推进、新闻传播思想的定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梁启超新闻传播思想的演变笔者认为,人的思想必与其人生阅历、见闻息息相关,而且,思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外界环境等改变而发生变化。

梁启超的思想亦是如此,他的新闻传播思想围绕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为中心,以政治立场为风向,发生了一系列转变。

梁启超是第一个以政治家身份办报的人,是一位为国家复兴而奔走呼号、为民族振兴而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

根据梁启超思想上的转变,可将其传播思想分为大致三个阶段:(一)萌芽期: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在幼年时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父给他灌输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舍生忘死、顽强不屈的坚韧品格。

在师从康有为后,梁启超通过在万木草堂的学习,成为了康有为的左膀右臂,并称“康梁”,为改良主义摇旗呐喊,同时为一生的政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木草堂在当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济国利民的人才,立大志,明辨是非黑白,这为梁启超今后的传播思想指明了方向。

(二)成熟期:戊戌变法失败至辛亥革命时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革命的风暴已不可逆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登上历史舞台,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办报高潮。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新闻活动
3. 参与创办《新民丛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此期 间,他参与创办了《新民丛报》。该报成为 当时中国留日学生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平台
PART 2
新闻思想
新闻思想
1. 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
梁启超非常重视新闻的宣传作用。他认为, 新闻应该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特点来传达新思 想、新文化。在"公车上书"运动中,他运用 了各种形式来争取舆论支持,如游行示威、 联名上书等。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他 的主张,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新闻思想
2. 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梁启超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新闻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 他在办报过程中,注重实地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他要求新闻记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 道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虚假宣传。这种新闻理念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思想
3. 倡导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主张推广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民丛 报》上,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些文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结
总结
1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倡导为推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深入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和活动,为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THANKS 感谢恩师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
新闻活动 新闻思想
总结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
他不仅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 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试论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为 独 立 于 政 府 机 关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机 关 , 同于 舆 等
能是代 表 国民公议 的机关 , 而不仅仅是 以 往的 “ 宣德达情 ”的工 具 , 的新 闻传 播 他 思想也 跃入 了资产 阶级思想体 系 。 某 以 “ 为报馆有两 大天职 , 日对 于政 府而为其 一 监督 者 ,二 日对 于 国民而 为其 向导 者是 也 。 9 2年 1 梁启超 于 《 ”10 0月 敬告 我 同

政 论是 主要 的 ; 在 新 闻报 道 中 , 是 多 即便 也
就总的变法宣传来说 ,梁启超充分利 用了近代报刊这样一种传播 的形式 ,通过
见政治意见的发表 , 常常寓评论于报道中。 梁启 超在戊 戌变法 失败 后被 迫流亡 日本 。 间他 仍将报刊作为利器 引领舆 论 期
引 领 潮 流 ,利 用 报 刊 活 动 来 开 展 救 国 运
NSOD媒介纵横 E R WW LI
, ^、 阜 _ 试 论 梁启 超 的新 闻传 播 木目
。桂 琪 玉
【 摘
要 】梁启超是近代 中国声名远播 的学者和政治 家, 同时也 是一位著名 的新 闻工作 者。 的政 治生涯和他的新 闻活动特 别是 他
报 刊活动紧密相 连。 他一生 的政治活动 中最 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 宣传 , 宣传革命 主张的主要 途径便是报刊 , 办报 办刊 其 在 过程 中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新闻传播 思想 : 对报 刊功 能, 新闻 自由, 舆论 监督 , 刊业务 , 者意识 , 报 读 报刊 自律 以及报刊 言论 独立性都 有
启 超 认 为 报 刊 有 强 烈 的政 治 性 和党 派 性 , 是进 行 政 治 斗 争 的重 要 力 量 武 器 。 提 出 他

梁启超新闻观

梁启超新闻观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奠基人。

他56年的生命历程中有27年在从事与报业有关的活动,主持了17个不同的报刊。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报刊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他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

这包括他的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以及他对报刊编辑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他在办报活动的前期,认为报刊的功能在于“去塞求通”,而后期则发展为“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并提出实现报刊使命的办报四原则;在报刊舆论观中,他认为舆论监督政府,而报馆操持着舆论。

他认为舆论不仅监督政府,还具有反映的功能。

他将舆论分为健全舆论和非健全舆论,并系统地阐述了报馆造健全舆论所需具备的“五本”、“八德”;在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方面,他一直努力不懈地追求;党报理论,也是梁启超新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在报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完善了他的编辑思想,他为后人提出报刊编辑人员修养和道德要求,提出报刊“论说”、“纪事”写作要求,并且对报刊版面编辑和报章文体方面作出积极创新。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有他的先进性的,他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当然,他也同样存在他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对于梁启超新闻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同时,他的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产生什么启示呢?本文也将对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梁启超办报实践及在此过程中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报刊实践产生、发展和完善的。

他的新闻思想与政治活动、政治思想紧密联系。

(一)从属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政治活动的报业活动阶段梁启超从1895年起涉足报坛,到戊戌政变之前,他的办报活动始终服务于维新派的政治活动,有京师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还有《时务报》、《湘报》、《知新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批判封建制度。

这一时期,梁启超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办报实践,提出一套办报主张,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报业的主张。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及时代意‎义梁启超是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丰‎碑,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而且是一个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戈公振语:“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从他1895‎年第一次办报‎到1929年‎逝世的35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和‎他所办的报刊‎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他开创了百年‎言论史上极为‎重要的“梁启超时代”。

一、梁启超的报刊‎思想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从一开始办‎报就注意到报‎刊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和党‎派性,重视报刊的宣‎传和鼓动作用‎,利用报刊来引‎导舆论。

其次,开民智、造新民是梁启‎超一生新闻思‎想不变的内容‎,贯穿梁启超新‎闻思想的始终‎。

他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报刊编辑观等‎四个方面。

报刊功能观梁启超报刊功‎能观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早期他认为报‎刊具有“去塞求通”功能,把报刊之“通”功能与国家兴‎亡相联系。

1902年以‎后,梁启超认识到‎报刊具有“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两大天职。

报刊舆论观梁启超把报馆‎作为舆论机关‎,把报馆等同于‎舆论中心,报刊之监督功‎能来源于其舆‎论效应。

梁启超对于报‎刊舆论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国风报叙例》、《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等文章中,对健全舆论、对报纸怎样才‎能造成健全的‎舆论等等作出‎详细的论述。

党报理论梁启超承认报‎纸的资产阶级‎党性。

他认为党报宣‎传是政治斗争‎重要舆论工具‎。

在他看来“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

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

”梁启超非常重‎视党报宣传的‎作用。

他认为党报是‎党的重要机关‎;宣传党的政策‎,争取群众支持‎,是政党(主要是指在野‎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工具。

报刊编辑观梁启超在二十‎多年的办报活‎动里,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他的编辑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编‎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解读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解读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解读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23 15:28 共人浏览
对梁启超27年的办报生涯,新闻学界一般将1895年《中外纪闻》的创办到1898年底《清议报》的创办之初称为梁启超新闻活动的前期。而对于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大多认为“去塞求通”是其核心内容。将这种评说验之于梁启超新闻学说的实际,我们认为还不太全面和准确,用“去塞求通”难以概括梁启超前期新闻思想。
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报章体例”的认识。
在新闻业务方面,梁启超前期论述得最多的是有关“报章体例”的问题。由于当时国人自办中文报纸还处于初创时期,“报章体例未善”。因此,梁启超主张同业诸君应尽力完善。梁启超所说的“报章体例”主要是指报纸内容上的要求。他认为,当时的报纸内容存在五种弊端:一是喜登闭门而造、信口以谈的奇闻异事,荒唐悠谬,徒伤风化;二是记载不实,臆造诡公正的立场,毁誉凭其恩怨,为个人的私利服务;四是言论缺乏依据和新意,蹈袭陈言,或缺乏才气,敷衍塞责,义无可取,言之无文;五是视界狭隘,局限于门派的小圈子,立言发论,断章取义,不伦不类。指出这五种弊端,实质上从反面表现了梁启超对报刊内容的认识和要求,即格调是否健康,记载是否真实,评价是否公正,言论是否创新,眼界是否宽阔。这正是西方国家对报馆有谗谤之律,有惩罚之条的原因。
2、求通达的作用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开篇就指出:“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漏。道路不通,故秦越之视肥瘠,漠不相关;言语不通,故闽粤之与中原,邈若异域。惟国亦然,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与衰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是否上下相通,内外相通,通畅则强,闭塞则弱。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皇帝的恩德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的情况让朝廷了解。通内外就是知己知彼,既了解外国的情况,也让外国了解中国。而要达到上下内外相通,收到“宣德达情”、“知己知彼”之功效,靠什么?报纸是最有效的工具。梁启超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从了解世界各国情况和沟通朝廷与民众信息的必要性上,说明报馆在传播信息方面的特殊功能,这种认识是切合新闻之本质的。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46浅析梁启超的新闻思想赵玉岗(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文化传播系,山西 太原 030031)摘 要:作为近代报刊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办报实践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所提出的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报刊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的相对论观点以及相对成熟的党报理论等新闻思想,对后世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拟通过对梁启超办报活动的探索,总结其新闻思想,为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梁启超;办报四原则;新闻自由;党报理论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46-02收稿日期:2016-10-11作者简介:赵玉岗,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史与媒介经营管理研究。

作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学以及报刊活动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诸多领域都成绩斐然。

他的活动绝大部分都与办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所创办或支持的报刊主要有17种之多,其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推动了当时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在当时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也能为当今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办报活动中,梁启超不断接触到西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观念,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报刊理论和新闻思想。

一、办报的四原则理论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被外国列强欺凌,正是由于“上下不通”“内外不通”这两个原因。

要振兴国家,就得去塞求通,而办报则是重要的途径。

在办报活动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办报四原则理论。

一为宗旨定而高。

梁启超认为,办报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应该有其明确的宗旨。

作为报人,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而坚守。

这就是其所说的“以国民公益为目的”。

他认为,中国长期积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办报的最高宗旨,只能为国家和民众服务,而不是为政府服务。

所以,作为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工具,报纸应该有其最高准则,那就是维护国民利益。

二是思想新而正。

梁启超的办报思想及当代价值

梁启超的办报思想及当代价值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2期 ·编辑与出版·收稿日期:2021-09-11作者简介:周 帅,男,四川乐山人,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新闻图片社编辑。

研究方向:新闻出版。

梁启超的办报思想及当代价值周 帅(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贵阳 550001)摘 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业巨子,其一生在报刊研究和发行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作为新闻人,他竭尽所能,将其接受的新思想广泛传播以达政治宣传之目的。

他所创办的刊物皆以政治为中心,以“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为原则,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五本”“八德”的要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启超的一系列办报活动彰显了救国爱国思想;其不断开创的新理论、新思想,为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启迪了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创新,至今仍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梁启超;办报思想;当代价值;“五本”;“八德”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2-0083-04DOI:10 15958/j cnki jywhlt 2022 02 013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生于1873年,卒于1929年,是“维新派”的代表性人物和“戊戌变法”的有力推动者。

他学贯中西,不断求变,在我国报业享有极高声誉。

19世纪末期,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发动与领导了“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开始追求“文化救国”,其一生创办了《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多份报纸。

一、梁启超办报活动概况不论是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还是著书立说、创办报刊,梁启超在发表自己立场时从来都不只是一介书生,他的宣传总是以政治立场作为支点,在政治主张的影响下启蒙大众。

他曾说:“我一生的政治活动,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要贯彻我爱国救国的思想与主张。

”[1]由此可见,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也正因如此,其报刊发行思想皆随其政治思想而变。

总结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总结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总结梁启超的报刊思想篇一:梁启超的报刊人生(:总结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的报刊人生新闻与传播学院13新闻汪玉131501036摘要:梁启超生于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混沌迷茫的时期。

面对内忧外患,梁启超的报刊思想和报刊人生势必要与救亡图存的思潮紧密联系。

关键词:梁启超报刊新闻救亡图存立政言说前言: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等。

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年间举人。

他倡导维新变法,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变法期间曾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

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从报》等。

辛亥革民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并继续主编各类报刊。

梁启超从事报刊活动27年,一生创办并领导报刊17种。

(一)光绪十五年(1889)年仅十六岁的梁启超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但因守旧势力的排斥新思潮而落地。

1891年,梁启超于广州学海堂继续读书,在同学陈千秋的介绍下结识了康有为,时年十八岁的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从此踏上了救亡图存之路,也开始了他的报刊人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

康有为四次公车上书,意欲推行维新变法。

同年,康有为在京创办了《万国公报》。

梁启超,麦孟华任主编。

该报主要以译外电西报和刊登上谕奏章为主,报刊本身并未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等业务。

随着维新派的不断壮大,12月,《万国公报》正式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维新派的机关报。

但由于顽固派的打压,《中外纪闻》于1896年1月20日被迫停刊。

而后,也就是同年8月9日,梁启超应黄遵宪之邀,千万上海,创办并主编《时务报》。

1897年2月22日,梁启超为澳门《知新报》撰稿,任主笔。

与《中外纪闻》一样,《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办报宗旨也在于立政言说,宣传维新变法。

但随着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的发生,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蜚声中外的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政论家和新闻工作者。

他从1895年 22岁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47岁正式脱离报馆工作, 先后达25年之久,他一生所从事的政治、学术活动皆与“办报”两字紧密相连。

作为一名爱国报人,被人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在长期办报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思想体系。

首先,梁启超认为报刊主要有两大功能:1.“去塞求通”。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表达新闻思想的文章《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论”。

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信息通塞与否,中国社会的症结之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和言论不通畅。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依靠办报“去塞求通”。

所以他说国之有报纸,犹人之有耳目喉舌,要维持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2.“党报”理论与报纸的“政治功能”。

梁启超对报纸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报纸的社会政治作用,把报纸当做救国的手段。

对他来说,报刊是唤起舆论,制造舆论,揭露社会现实问题,批评朝廷,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武器。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在现实的政治争斗中,往往通过“报纸”制造“舆论”,以期达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梁启超开创了中国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他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在这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自梁启超后,从资产阶级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家等中国近现代的多个政治人物十分注重“报刊舆论”的影响,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以“报刊”为阵地,呼吁改革,把“办报”当做参与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另外,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到了日本,解读了更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使他的思想体系飞跃而形成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体系。

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报馆两大天职说和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原则。

梁启超报刊思想的理解

梁启超报刊思想的理解

梁启超报刊思想的理解梁启超,广东新会人,17岁中举人,18岁晋京会试,落榜而归,遂拜康有为为师。

从1895年随康有为办《万国公报》开始,至1922年脱离报界,梁启超在前后27年的办报生涯里,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言,其中《实务报》、《新民丛报》、《满议报》影响最大,又以《实务报》为最。

梁启超维新时期的办报活动:1、《万国公报》:主要宣扬维新变法1891年,康有为创办长兴学舍,收徒讲学,梁启超便是在那个时候进入康有为门下。

1895年,康有为等人提出维新变法,《万国公报》则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梁启超任《万国公报》的主编,所刊登在上面的内容也以讲论洋务为主。

这是一份面向“王公大臣”、“士夫贵人”等各级官绅的报刊,主要是宣扬自己的变法主张,以获得清朝官员的同情与支持。

2、《实务报》:主笔,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1986年,维新活动重新兴起,维新派报刊也纷纷创刊,将维新派的办报活动推向高潮。

《实务报》便是推动这一潮流打响的第一炮。

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负全部编撰工作,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强调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机关报。

梁启超维新时期的报刊思想及贡献1、创造报刊新文体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政治家在政论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这种新的文体,这种文体的文章,内容较为新潮,反映时代的特征与要求,以一种容易让人理解的语言方式来介绍变法,平易近人,旨在让读者了解西方世界、了解本国国情。

2、认清报刊职责,发表了一批新闻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是《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认为,报纸是一个国家的耳目喉舌,它既是国家领导层向下传递自己思想主张的途径,也是平民百姓向上提出自己想法愿望的途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他们报业发达,故能做到上下想通,君臣一气。

为此,梁启超提出四项措施:(1)“广泽五洲近事”,使读者了解世界形势,避免夜郎自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导者;办好报 纸要 坚持 的四条原则 : “ 旨定 而高” 宗

“ 思想新 而正”、 “ 材料 富而 当”、 “ 事迅而速”。 报
【 关键词 】 梁启超 ; 刊思想 ;政治 报
梁启超 ( 83 12 ), 17- 99 字卓 如 ,
越之视肥瘠 ,漠不相关 。言语不通 ,故 国家就相 当于聋 子 、瞎子 、哑巴一样 的
国事 ”
通 梁 启 超 对报 纸作 用 的认 识 是 极 其 间两 个方 面 论 证 了 “ ”则 国强 的事 自由、出版 自由为一切 自由之保障 。而 深 刻 的 。 “ 塞 求通 ,厥 道 非一 ,而 实 。从 历史上来看 ,三代所 以盛强 ,是 报馆正是躬 行了言论 自由和出版 自由 , 去
报 馆导其 端也 。 ” 为什 么要 “ 去塞 求 因为 “ 所以宣上德通 下情者 ,非徒 纪 因而报馆是普及文明 的方法之一 。 凡
通 ”呢? “ ”与 “ 塞 通”有着什 么样 的 述 ,兼有 职掌 ,故人 主可坐一室而 知四
二 、政府之监督者 ,国民之 向导者 1 0 年在 《敬告 我 同业 诸 君 》一 92 文 中 ,梁 启 超 提 出 了报馆 的 “ 大天 两
弊 与 利 呢 ? “ 莫善 于 群 ,莫不 善 于 海 。士夫可诵三百 而知国政 。”从 世界 道
独 。独故 塞 ,塞 故 愚 ,愚 故 弱 ,群 故 上 来 看 , “ 馆愈 多者 ,其 国愈 强 。 报
报馆 的创 办正是要 职 ”。 “ 日对于政府 而为其监督者 , 一 通 ,通故 智 ,智故 强 。” “ ”是 闭 日 :惟 通之故 ”。 “ 塞 ‘ 塞求通 ’,报 纸的传播恰好 能够纠 二 日对 于国 民而为其 向导者 。”政府是 去 塞 的 意 思 。思 想 不 与他 人 沟 通 就 叫做 “ ” , “ ” 就会 “ ” , “ ” 独 独 塞 塞 正 一 个 国家 “ 上下 不 通 ” 、 “ 内外 不 权力机构 ,如果权力过大 而又不受到约 束和 限制 ,就会 出现滥用 职权和腐败 的 就 会 “ ” , “ ”就 会 “ ” 。与 通 ”的弊病 ,所 以要 大力发展报 刊业 , 愚 愚 弱 梁启超正是身 体力 行了这个事业 。 “ 塞”相反 的则 是 “ ”。人 与人之 间 通
新 闻 史
W8 8 鞲G
论 梁 启 超 的报 刊 思 想
口 刘延苗
【 摘 要 】 梁启超是我 国近代著 名的报刊 活动 家,对 于报刊 活动有 着高度 的理论 自觉 ,其重要 的报刊 思想大约
有 以下几点 :报刊 可以 “ 去塞求通” , “ 有益 于 国事” ;报刊有客观 和主观两重性 ;报刊是政 府之 监督者 ,国民之
残疾人 ,闭 目塞 听 ,就会失去 方向 。报
号任公 。广东新会人 。著名 的资产 阶级 闽粤之 与中原 ,邈若异 域。惟 国亦然 ,
改 良派 政治活动家 ,思想家 、学 者 ,也 上下不通 ,故无宣德达 情之效 ,而舞 文 馆是 “ 人群 之镜 也 ,文坛之 主也 ,将来 是著名 的报刊活动 家。他前后 主编或参 之吏 ,因缘为奸 。内外 不通 ,故无 知己 之灯也 ,现 在之 粮也 。” 报 馆 的势力
情况 ,即使 是圣智也在所 难免 ,这是人
通 过相互交流 而取得思想上 的一致 叫做
梁 启 超 进 一 步 论 证 了 报 馆 的 重 情 之 常 。那 么 由谁 来 监督 政 府 ” , “ ”就 要 性 。梁 曾创 办 了 一份 报 纸 叫 《 议 呢?梁 启超认为报馆 能够起到这样 的作 群 通 通 清议 报 》之 事业 虽 用 。报馆监督政府 的职能是通过舆 论来 会 “ ”, “ 智 智”则 “ ”。这是传播 报 》 。他说 : “《 强
一 舆论无形 ,而发挥之 ,代 表 和沟通的最基 本的意义 和道 理 ,而报纸 小 ,而 报馆之 事业则 非小 。 ”⑧ 家报 完成 的。 “ 刊事小 ,但整个 报馆事大 。报 馆荟 萃 了 之 者 ,莫 若报 馆 。” 舆论 操控 着监督 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传播新 闻和消息 。 梁启 超把 “ ” 与 “ ” 上 升 到 全国人之思想 和言论 ,是 国家的耳 目和 权 ,而舆论掌握在报 馆的手里 。报 馆是 通 塞 关乎 国家 强 弱 的地 步 。在 《 报 馆有 喉舌 ,一方 面传达政府 的意志 ,一方面 国民公意 的代表 者 ,代表 国民来监 督政 论
益于 国事 》一文 中 , 开篇 即说 : “ 他 觇 了解 民情 民意和 国内外信 息 ,从而起到 府 ,其 方式 方 法 要像 父 兄 对待 子 弟 那 宣德达 情” 、 “ 上下相通 ” 、 “ 内外 样 , “ 其不解事 也 ,则教导之 ;其 有过 国之强弱 ,则 于其通塞 而 已。血脉不 通 “ 教导与 扑责同时 相通 ”的作 用。如果没有 了报馆 ,一个 失 也 ,则扑责之 。” “ 则病 ,学 术不通则 陋。道路不通 ,故 秦
办 的报 刊有十多种 ,并且形成 了 自己独 知彼 之能 ,而守 旧之儒 ,乃鼓其舌 ,中 不谓不大 ,报馆 的责任不谓 不重 。”报
特 的思 想。本文试从 四个方面来探讨 梁 国受 侮数 十 年 ,坐此 焉耳 。” 一 个 国 馆是为政者之根本 ,是教师的教师 。 启超 的报刊思想 。

家 “ 上下 不通 ”,就会 小人作祟 ,国家
报馆还是普及文 明的方法之一 。梁

内外 不通 ” ,就不 能 知 己知 启超认为思想 自由、言论 自由 、出版 自 “ 去塞求通” , “ 报馆有益于 陋塞 ; “ 彼 ,国家就会受侮 。梁 启超从时 间和空 由此三大 自由为一切文 明之母 。而言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