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4.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5.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分类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2.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的性质:苦味、滑腻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的性质:大多数盐可溶于水,可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取用药品:使用药匙、镊子等工具,遵守“三不”原则- 溶解与过滤:溶解要充分搅拌,过滤要用到漏斗和滤纸- 酸碱中和滴定:使用滴定管,记录滴定终点2. 实验安全- 穿戴防护用品: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处理废弃物:按照规定分类处理- 紧急情况处理: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和事故处理方法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2. 化学与环境- 常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化学原因- 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3. 化学与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前景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3.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改变二、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1. 元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结构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4.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律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与形式2. 物质的量和化学计算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的应用四、物质的氧化与还原1. 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2. 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 物质的氧化与还原反应五、物质的结构1. 原子的核和外层电子构造2. 元素键和化合价3. 分子的形状与分子极性4. 浓度概念及浓度计算六、酸碱与盐1. 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2. 酸溶液、碱溶液和盐溶液的鉴别方法3.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的性质4. 盐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七、金属与非金属1. 金属的常见性质与分类2.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与应用3. 非金属的常见性质与分类4. 非金属的常见化合物与应用八、高分子化合物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反应3. 塑料和纤维的应用九、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 化学能的利用与化学能的储存3.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 化学平衡与动态反应过程十、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1.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污染预防的化学方法3. 化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物质的性质,这是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个重要的化学物质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和相对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是g/cm³;相对密度是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通过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我们可以判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对重量,并推算出该物质的成分和纯度。
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转化时的温度,沸点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转化时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分离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重要依据。
3. 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是否能导电。
金属和盐溶液是良好的导体,而非金属和纯水等则是不良导体。
通过测定物质的导电性,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1. 可燃性:物质的可燃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能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产生火焰和燃烧产物。
通过研究物质的燃烧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反应性。
2. 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是指物质与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更低价态的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能够探究物质的活性,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的溶液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并可以导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氢离子,碱性物质具有氢氧根离子。
通过酸碱性的测定,我们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和酸碱度。
4. 活性金属的反应性:活性金属指易与非金属形成化合物的金属,如钠、钾等。
活性金属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与水和酸等物质反应,产生丰富的化合物。
通过研究活性金属的反应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机制。
1.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运动受限制;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运动自由度较大;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大,运动自由度最大。
3.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叫做凝固。
4.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叫做液化。
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离子的形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金属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3.离子化合物的特点离子化合物通常有高熔点和沸点,呈现良好的导电性。
三、原子结构和周期表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元素的发现历史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
3.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四、氧化物1.氧化物的性质氧化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具有一些共性的性质。
2.氧化性氧化物具有氧化性,即能让其他物质失去电子。
3.还原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即能接受其他物质失去的电子。
4.氧化物的应用氧化物在冶炼、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酸、碱和盐1.酸的性质酸有酸性气味、酸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2.碱的性质碱有苦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质。
3.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和熔点。
4.酸、碱和盐的应用酸、碱和盐在生活、生产和环保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同化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2.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移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XXX、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经过反应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啥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别是惟独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别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要紧有:颜群、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惟独在化学变化中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具整体参加反应,好似一具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惟独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惟独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能够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能够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本文将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归纳,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常见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纯净物包括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发生变化。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海水、沙子和水等。
2.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
例如氧气、氢气、金属元素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都属于化合物。
3. 无机物与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指无机化合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
它们大多数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烃、醇、酮、酸等。
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品中。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锌等。
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相对较差,大多数处于非固态。
例如氧气、氮气、碳等都属于非金属。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可溶性、酸碱性等。
例如氧气可以与其他物质燃烧生成氧化物。
3. 燃烧性质:燃烧是氧化物与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木材、煤炭、油类等。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热和气体等。
4. 酸碱性质:物质根据溶液中的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酸性物质如硫酸,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中性物质如水。
5. 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性质。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物体。
物质具有多种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基本性质(1)质量: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2)体积: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
(3)惰性:物质具有惰性,不会自发地改变自身的状态。
(4)可压缩性: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而固体和液体则较小。
(5)可溶性:许多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3. 物质的化学性质(1)化学反应: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化学稳定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或变化。
(4)化学成分:物质的化学成分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4. 物质的物理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决定了物质的重量。
(2)熔点和沸点: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3)导电性和热导性:一些金属和导电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4)透明性和光泽:光线可以透过透明材料,而一些金属具有良好的光泽。
5. 物质的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分子结构: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
(3)晶体结构:晶体是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光学性质。
6. 物质的分类(1)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按物质的成分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3)按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包括酸、碱和盐等。
7.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冰变成水、水蒸发成为水蒸气。
(2)化学变化: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8. 物质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食品、建筑材料、医药品等。
(2)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物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分离为其组成部分。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常见的物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氢、铁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盐酸等。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4. 物质的分离方法:- 过滤:利用不同物质的颗粒大小,通过滤网或滤纸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使液体物质蒸发成气体,留下固体物质。
- 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使某种物质沸腾后冷凝成液体,分离出纯净物质。
- 浓缩:通过蒸发去除溶剂中的水分,使溶液中物质浓度增高。
- 离心: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5.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互相交换部分或全部原子组成。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剂与还原剂相互作用。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 酸碱盐的性质:- 酸:味酸、蓝红试纸变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味苦、滑润、红蓝试纸变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盐:晶体状、无色或白色、熔点高、在水中能导电。
7. 阳离子与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金属离子。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非金属离子。
8. 化学方程式:-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归纳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1.固体的颜色
2.溶液的颜色
3.沉淀的颜色及性质
4.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
【物质和元素之最】
1.物质之最
(1)人类使用最广、年产量最高、合金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元素的单质。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类赖以生存的无色液体、最常用的溶剂。
(3)最理想的燃料。
(4)最简单的有机物。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7)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8)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气体。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2.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
(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特殊反应】
1.通电条件下的反应:电解水。
2.点燃条件下的反应:一般都有氧气参加,个别特殊反应不涉及氧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3.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4.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一般是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
如:①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②氯酸钾和MnO2制氧气
5.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物质的用途/性质】
1.常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2.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
3.最清洁的燃料是。
4.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碳、氢气、一氧化碳。
5.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钙。
6.可作补钙剂的是。
7.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体消化的是。
8.可作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
9.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10.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1.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
12.常用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是氯化钠。
13.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常见的物质】
1.常见的酸:H
2SO
4
、HCl、HNO
3。
2.常见的碱:NaOH、Ca(OH)
2、Ba(OH)
2。
3.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CO
2。
4.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且是厨房中重要的调味品:NaCl。
5.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O
2、N
2
、CO
2
、CO、CH
4。
6.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
2
O。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气体:CO
2
和CO。
2.液体:H
2O和H
2
O
2。
3.固体:Fe
2O
3
和Fe
3
O
4。
4.溶液中溶质:铁盐与亚铁盐,如FeCl
3和FeCl
2
、Fe
2
(SO4)
3
和FeSO
4。
【补充】: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CO
2。
2.生成蓝色沉淀:可溶性碱与可溶性铜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