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学案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材分析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不少同学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让他们讲一讲。

若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则他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或王昭君)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 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对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是如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哪些成就?(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含义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师:从这首歌里,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没错,相信当这首优美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团结》这一课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我国有那么多民族,那国家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2.结合课前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我国有那么多民族,那国家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生看书,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大家用一分钟时间把第一目下的内容看一遍,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找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从书上找得很准确。

(教师幻灯片展示。

)大家从中能否看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什么?特点是什么?(鼠标点击强调。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是自治区,另一个是特别行政区。

)师:对,不一样。

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民族问题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师: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出示地图,加深印象。

)师: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关于这两大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以及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

本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深入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以及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以及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深入理解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以及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流程。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以及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共赢关系。

2018年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018年春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1、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2、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3、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4、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都能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过程与方法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含答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的情况;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要的意义;3.掌握我国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主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共同繁荣发展【合作探究】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依据国情制定的。

2.中央与民族自治地区的关系:领导和服从的关系。

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作用。

同时,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达标训练】1.“杂居聚居尊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这幅对联赞扬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政治协商制度2.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新”主要表现在()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②各民族平等相待,共同繁荣发展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④在所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它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关键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团结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发展历程和团结情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掌握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史料分析:利用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4.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温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历史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如播放一段民族团结的歌曲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第12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本课教材通过讲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助,展现了我国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局面。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实践过程。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前分组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同时,让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实践过程。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1、2班历史教案
2014年11 352.3 64 369
展示史料3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

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归纳: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史料西部大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民族大团结》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族团结的取得、民族政策的完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冲突,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对于民族政策的完善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了解不多,需要在本课中进行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团结的取得,掌握民族政策的完善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取得,民族政策的完善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政策的完善过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歌曲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图片和史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关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误解,认为我国民族关系一直和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

2.图片观察法:运用图片,展示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场景。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图片:各民族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图片。

3.案例: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典型案例。

4.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各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5分钟)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图片和案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两部分,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探索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政府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青 藏 铁 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畅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 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背景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出
民 族 大
5个自治区 意义
团 结
共同繁 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川 藏 公 路
这些“公一路五修”建计于划什时么期时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2006年,青藏铁 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 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 的联系,促进了青海、 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 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5.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 八年级 | 下册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 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 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 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___________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__________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__________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___。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

3.确立过程: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___________确定下来。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分级:自治区域分自治区、_________、自治县三级。

五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广西壮族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和西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_________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_______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共同繁荣发展6.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7.国家采取的措施:①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②经济上: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建设。

③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

④国家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__________战略,同时还实施了__________行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2.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民族知识竞赛,让学生猜民族、品民俗、话历史。

学生通过民族知识竞赛可以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并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教师根据课本81页的小字,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区域自治。

通过民族知识竞赛的方式,创设历史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部编版八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梳理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少数民族人口的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置不同的民族区域自治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后来写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4)1947年,在党中央的民族区域自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2同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1)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了解我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3、认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习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新课导入看图片,回答问题。

1、西汉时期加强和西域民族友好交往的使者是谁?唐朝促进汉藏友好往来的女子是谁?2、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代:西域都护唐朝:汉藏和同为一家元代: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回族形成。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等。

教师补充: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更加密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呢?导入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我国是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同学们阅读教材P60-61页内容。

回答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了制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

2.(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制度;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3)年,《》颁布实施。

3.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巩固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
的保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
史机遇。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练习巩固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祖国大陆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

”这首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四、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