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修)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第1篇】《观察物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例1和例2。

首先我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观察物体,学生通过二年级第5单元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入“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或两个几何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乐于与人合作,并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参与并适时引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进行辨认、想像、猜测、分析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4、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一、调用旧知、激活体验出示课件:这是我从不同方位拍到的我们小熊娃娃的,为什么4张会有所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从不同的方位拍摄的。

《观察物体》说课稿(5)

《观察物体》说课稿(5)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课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在第一册我们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学会辨认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形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以儿童喜爱的故事情景“两只蚂蚁的故事”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课件,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小猫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小猫的样子是不同的。

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设计丘北一小高勇一、教学理念以“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

力求达到“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7页例1及做一做。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五、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六、教法和学法教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首先,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其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给学生留下更多探索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自己体验观察方法。

第三,为学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实际操作,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

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课开始,针对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故事引入,然后质疑,引起学生讨论。

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引起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一节重要课程——《观察物体》。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程引入首先,我们会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观察物体。

比如,我们会问:“大家每天都在看自己的书包,那么你们看到的是书包的哪一面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观察物体,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物体。

首先,我们会拿出一些常见的物品,比如球、盒子、茶杯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让他们描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接着,我们会进行一些稍微难一点的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会让学生观察一个立方体,然后让他们画出从他们所看到的那个面的形状。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互动环节在课程中,我们还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他看到的是哪个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与作业最后,我们会进行一个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面的形状。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我会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同时,我也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这节课的说课内容。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

教材先从情境入手,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

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进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画、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依据这一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

3、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

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狗、长方体纸箱等。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

四、说教具准备思维。

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说课摘要:一、说课概述1.教材版本与年级2.课程主题3.课时安排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2.教学内容与方法3.练习与讨论4.小结与作业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2.学生反馈与调整正文:一、说课概述本次说课的教材版本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年级为二年级。

课程主题为《观察物体》,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运用观察、分析、判断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自主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好奇心。

2.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观察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互相学习。

4.小结与作业: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后观察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

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观察物体说课稿1一、说教材“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由3-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已用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从正面看到的视图不变,让学生思考该怎样摆,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摆法。

试一试,仍用例题中的4个小正方体,改变观察的角度,让学生分别按照从上面不变和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该怎样摆。

通过让学生摆、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⒈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⒉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利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借助直观思考探索不同的摆法,在观察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里的内容。

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

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2)正确观察,探究新知。

(3)操作练习,巩固深化。

(4)总结回顾,拓展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观察较为复杂的组合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例 1 展示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组合体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例 2 则是让学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通过这两个例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的几何体,并能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组合体,学生在观察和想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组合体的形状,并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组合体的形状,并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组合体的不同角度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课程名称:《观察物体》•适用年级:四年级•出版社:部编版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属于观察与探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体的外观特征和性质。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

–掌握关于物体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的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描述物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竞争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和性质。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

–掌握关于物体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的词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提高学生描述物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让学生以便捷的方式描述这些物体的外观特征和性质。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

–提问:你们观察到教室中的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学习新知:–分发学生教材,并引导学生打开到《观察物体》的课文。

教师通过阅读课文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的词汇。

–提问:根据课文内容,物体的形状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总结。

3.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观察与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分组。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是如何进行分组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适度引导和点拨。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简析:本课是在2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学段学生观察的是身边比较熟悉的实物,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册的“观察物体”的对象是几何形体,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并为第三学段的三视图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直观认识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对于例1平面几何体的观察,学生比较容易感知,对观察像例2这样的组合形体,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小药箱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明白在任何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通过观察球和圆柱的组合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整个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难点:1.明白在任何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法学法:创设故事情景,通过观察、实践、操作、体验、推理、整合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教学过程:一、调动旧知,激活体验师分别出示物体然后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同样一个物体,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1)创设故事情景抓小偷进行例1教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杨萍一、教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学法、教法(一)学法1、学生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学法指导《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说课稿3

《观察物体》说课稿3

《观察物体》说课稿《观察物体》说课稿《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识别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才能。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展想像、猜想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才能。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展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展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详细编排例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可以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展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展观察,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应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外表。

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特征,体验物体的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物体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操作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特征。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特征。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物体的特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旨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同时,本课还通过大量实物和模型的演示、比较和区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学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实物和模型,如文具盒、书、茶杯等,引出本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同时,通过大量实物和模型的演示和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猜一猜”、“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动手做的内容。

这块内容既是复习前面所学的新知,又是对新知的提升,对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观察物体》第二学段的主要内容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本单元教学观察物体要教会学生“数学地”看物体,包括通常在哪里看、怎样规范地看、看到的形状如何表达……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

1.联系生活经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初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与要领。

2认识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较简单的几何体。

3.观察结构稍复杂的几何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而动手做的内容是根据视图摆出几何体,在操作中开展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观察、判断从几何体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的物体,能根据某个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能有序地数不规则物体中正方体的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按要求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思考的有序性,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根据某个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本课难点是:按要求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思考的有序性。

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个照相机,那就是我们的双眼,比一比谁观察地最仔细。

这样明确了数学课堂动手又动脑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理,让学生发挥照相机的功能,比比谁观察地最仔细。

(二)活动探究,开展形象思维活动一 1. 根据一个视图摆一摆,总结方法。

1教师呈现要求:从上面看到是你猜需要用几个小正方体?这是一个大容量的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可以是4,5,6,7等,拓宽学生的思维。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3篇)观察物体说课稿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

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

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物体说课-(修)
观察物体《看一看( 一) 》秦家塘小学:
邓巧遇一、说教材《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如存钱罐、玩具等,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推理运用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站在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并不相同。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想像、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儿童充分自由地参与活动,促进推理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
1 / 5
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交流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2、说学法结合学生学情及本课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共有以下五个环节: 1、情境引入,观察感知 2、小组互助,深化感知 3、质疑解疑,观察验证 4、观察想象,推理判断 5、达标检测、拓展练习下面我就以这 5 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观察感知。

---------------------------------------------------------------最新资料推荐------------------------------------------------------ 一上课老师就出示存钱罐,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存钱罐,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同时引出本课课题观察物体。

然后,请三名学生上台分别站在存钱罐的正面、侧面、背面,和台下的学生一起进行观察。

然后再引导这三名同学分别说说自己站在存钱罐的哪面?看到了些什么?让大家与这三名同学交流比较观察结果,在观察交流中初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第二环节:
小组互助,深化感知。

本环节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观察桌面上的玩具,各自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组内交换座位观察,说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一样,并在小组里交流观察体会。

这样,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第三环节:
质疑解疑,观察验证。

本环节我们先引导学生质疑一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一定不同吗?然后再组织学生观察皮球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解疑。

从而得出结论: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也可能相
3 / 5
同。

第四环节:
观察想象,推理判断。

本环节我们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中进行推理判断。

课件出示主题图 1:
淘气和笑笑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小汽车,让学生互相说说淘气和笑笑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

在学生初步体验了想象推理后,我进一步把学生的观察推理活动引向深入,课件出示另一个主题图 2:
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一个玩具,请学生同桌俩互相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接着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放松游戏小小摄影师。

给学生放松的同时,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记忆。

第五环节:
达标检测、拓展练习。

本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了考察全体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立的达标检测,共有两道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小组汇报检査。

第二层次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而设立的拓展练习,课件出示主题图 3:
---------------------------------------------------------------最新资料推荐------------------------------------------------------ 四个开车的小动物从四个方向看猫警官,让他们说一说猫警官站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小动物看到的。

六、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本课课程的学习重点。

七、说评价本节课我们的评价主要采用教师随堂随机评价的方式,对完成任务最快最好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加分奖励,并在下课后评出最佳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自我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如观察、交流、游戏等),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