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基础和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合集下载

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血液检验的基本原理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多种成分组成。血液检验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提供了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丰富信息。

1. 血液成分的分析

血液成分的分析是血液检验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血液样本会经过特殊处理,如离心分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然后,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确定各个成分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是血液检验中最常见的参数。它们可以反映红细胞的数量和氧气携带能力,以评估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检测感染和炎症。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倾向和血液凝固功能。此外,还可以进行血脂、血糖、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2. 生化指标的检测

除了基本的血液成分外,血液检验还可以评估身体内的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蛋白、肝酶、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平衡及代谢产物等。这些指标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量血清蛋白,可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炎症反

应等。肝酶是肝细胞的特殊标志物,其水平改变可以提示肝功能受损。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毒功能。电解质

平衡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此外,代谢产物如尿酸、血脂

和糖类等的测定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液检验的常用方法

血液检验的方法繁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本科)

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分析仪原理及应用(本科)
体积在90 ~ 160fl
25
白细胞三分群原理
第三亚群即大细胞区(LCR或GRAN):包括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和 部分嗜酸、嗜碱粒细胞。
体积>160fl
26
27
28
2.白细胞五分类 把外周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
分不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 嗜碱粒细胞五类。 对异常细胞和幼稚细胞能报警和提示。
11
12
13
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有明显的差异,可用一个限定阈 值将两者同时测得的光电信号区分。因此,血小板和 红细胞共用一个分析系统。根据不同的阈值,计算机 分别给出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14
扫流装置:红细胞计数微孔旁有一股持续的稀释液流,流向与计 数微孔呈直角,使计数后的液体流走,可防止计数后颗粒重新 进入循环而再次计数。 鞘流技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即可保证细胞位于鞘液中心并 排成一列通过检测孔中心或通过激光束中心,又保证它不会返回 敏感区。 浮动界标:通过调节红细胞及血小板的阈值,避免干扰。
29
外周血白细胞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0
2.五分类的原理
五分类分析仪除采用电阻抗原理外,还增加了电 导率测定,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有的仪器还应 用了射频技术,细胞化学(POX)染色技术,多 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对各类细胞进行区分。

血检报告原理分析

血检报告原理分析

血检报告原理分析

血检报告是医学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那么,血检报告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血检报告的原理。

首先,血检报告通常包括多项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的血液状况、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在进行血检时,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一般是通过静脉采血或者是指尖采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会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其次,实验室中的技术人员会对血液样本进行各种分析。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法、免疫学方法、分光光度法等。离心法是通过离心机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组分。免疫学方法则是利用特定的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通过观察反应结果来确定血液中的某一指标的含量。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光的吸收特性来测量血液中某一化学物质的浓度。

最后,实验室获得的数据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解读,生成血检报告。这些数据会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对,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血检结果的健康状况。如果某一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会进一步分析原因,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做出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血检报告的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因为血液中的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生理状态、环境因素等,所以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

总之,血检报告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提供医生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通过离心法、免疫学方法、分光光度法等技术手段,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对血液样本进行各种分析。最终生成的血检报告将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决策。

血液学基础和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血液学基础和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血液学基础及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目录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第二节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简介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主要检测项目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基本检测原理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第四节液体定量方法

第五节血液分析各参数的结果来源

第六节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发展

第七节选择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则

本部分要点:

主要论述了血液的组成、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常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技术发展。

本部分为血液学及血液检测最基本的知识,除非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建议各业务人员应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通读,并能掌握有关英语缩写、基本术语的含义以及血液分析仪各检测参数的产生过程。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1.血液的功能

✧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人体所需水分、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载体。

✧参与人体免疫功能,防止疾病侵袭。

2.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清

血小板

白细胞血饼

红细胞

加入抗凝剂,离心,血液自然凝固

静置30分钟后的情况

✧血液由有形成分(血细胞等)和血浆组成。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除去固体部分(血饼)后所获得的液体部分。

✧血浆:血液经抗凝处理,在离心作用后获得的清液部分。除血清所含成分外,还

包括蛋白质、凝固因子等成分。

血清

血浆蛋白质

血液凝固因子

红细胞血饼

有形成分白细胞

血小板

其他有形成分

3.血液细胞构成

红细胞

血液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 红细胞:

✧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及血液分析仪基础

血细胞及血液分析仪基础

31
检测结果
编辑版ppt
32
检测图形 图形分析
仪器DIFF散点图的
未成熟粒细胞敏感区
域散点明显增多,同
时受大量未成熟粒细
胞的干扰,BASO散
点图出现异常(箭头
所指) ;因PLT极低,
PLT直方图出现明显
编辑版ppt
异常表现
33
血涂片观察和分类
编辑版ppt
白细胞分类 原始细胞 早幼粒 中性中幼粒
4%
嗜酸粒细胞
2%
嗜碱粒细胞
1%
血涂片镜检 分析
镜下可见红细胞 内出现明显的疟 原虫环状体、配 子体、裂殖体等
30
三、白细胞图形和警示
临床信息
编辑版ppt
患者,女,23岁,于半 月前发现双下肢散在瘀 斑,伴牙龈出血。无鼻 出血,无发热;有头晕、 乏力;近两次月经量偏 多。以”出血原因待查” 而到本院就诊。
26
图形评述3:
感染红细胞
编辑版ppt
27
疟原虫感染
编辑版ppt
28
检测图形 图形分析
仪器DIFF散点图 出现明显异常, Neu和Eos之间散 点明显增多(箭头 所指)。
编辑版ppt
29
血涂片观察和分类
编辑版ppt
白细胞分类
(n=200)
中性杆状核
1%

7---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7---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现代血液分析仪: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化)学两大原理。

电学检测原理:包括电阻抗法和射频电导法;

光(化)学检测原理:包括激光散射法和分光光度法。激光散射法检测的对象有2类:染色的和非染色的细胞核、胞质颗粒等成分。

方法原理应用

电学法电阻

抗法

电阻抗原理(库尔特原理):是三

分群分析仪的核心技术,

可测出细胞、颗粒大小和数量RBC/PLT:采用浮动界标法区分;

PLT:3次计数、扫流、拟合曲线;

WBC:计数及三分群分析。

电阻抗法与其它检测原理组合可应用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

射频

电导

射频指射频电流:是每

秒变化〉10000次的高频

交流电磁波,能通过细

胞膜。

电导性:电的传导性能。

高频电磁探针渗入细胞膜脂质层,测定细胞的导电性:可提供细胞内部化学成分、胞核和胞质

(如比例)、颗粒成分(如大小和密度)等特征性信息。

电导性:用于鉴别体积相同、但内部结构不同的细胞(或颗粒)。

注:射频电导法,即用射频电流测定导电性。

光学法激光散射法:

将稀释、染色(化学/核

酸荧光)的球形化的细

胞或颗粒沿着悬液和鞘

液流两股液流整齐排

列,以恒定流速通过石

英毛细管。

产生与其特征相应的各种角度的散射光,在石英毛细管周围不同角度的信号检测器(光电倍增

管)可接收特征各异的散射光。

染料荧

碱性槐黄、噻唑橙、哑嗪、聚亚甲基蓝和碘化丙啶:主要用于核酸染色,被

激光照射后产生荧光和散射光,如采用荧光和激光散射光进行Ret计数。

亚甲基蓝(用于核酸染色)、氯唑黑E(用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

性粒细胞颗粒和白细胞的膜结构染色)、过氧化物酶。

分光光计法主要用于Hb测定。

诊断学基础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基础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临床意义
• 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 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 肝硬化、淋巴瘤、Niemann-Pick病常见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意义
• 免疫性破坏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 胞减少。药物性免疫,其中由药物所致的 变态反应性粒细胞缺乏最常见。
临床意义
•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 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 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急 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 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均可有中 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 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 临床意义: • (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 • 有95%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值增大,且 早于其他参数。 (2)对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轻型β-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 (3)用于贫血形态分类(MCV/RDW分类法): 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及鉴别此方法优于三种 平均值分类法。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查
• 学习目标 •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 义。 • 2.熟悉: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意义,ABO和 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3.了解: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和 临床意义。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见于:在正常人偶见。如积压涂片中出现较多 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10%。少量出现可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DIC)、酒清中毒。
第35页,共84页。
口形RBC
第36页,共84页。
第37页,共84页。
⑥ 棘红细胞(acanthocyte)
• 结构: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 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
见于:巨幼贫。 ④嗜多色素性polychromatic :为未成熟红细
胞,含有嗜碱性RNA物质,染成灰兰色。 见于:骨髓造血旺盛时,溶贫最多见。
第44页,共84页。
巨幼红细胞
第45页,共84页。
低色素性
RBC
第46页,共84页。
嗜多色性RBC
第47页,共84页。
(4)、RBC内结构异常
①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 :
宽度3-4倍,最大直径可达12.5μm,横径 可为2.5μm。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5% 、大红细胞性贫血等
第29页,共84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0页,共84页。
③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 结构: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 其外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 形如射击之靶。
• 见于:地中海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 等
• 定义: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和作用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和作用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和作用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血液分析的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特征。这些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脂质、电解质等。血液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疾病筛查、科研等领域,它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传统的光学测量技术,如吸光度法、荧光法、散射法等,以及现代化的电子检测技术,如流式细胞仪、电子血细胞计数器、高速成像等。

首先,光学测量技术是血液分析仪的核心原理之一。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通过对血液样本中透过光的强度进行测量,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浓度和特征。例如,吸光度法是利用红细胞对红外光的吸收特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特征;荧光法是通过荧光标记物与特定成分的结合来测量其浓度。

其次,电子检测技术在血液分析仪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检测设备,它利用细胞对激光光束的散射和荧光信号来进行细胞的计数和分析。通过将血液样本通过微细孔洞,使单个细胞单元依次通过测量区域,测量细胞体积、形态、荧光特征等指标。电子血细胞计数器则利用电子计数原理,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进行离子分流、电激发等技术,实现对细胞的计数和分类。

血液分析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的诊断与监测:血液分析仪可以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例如,通过测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可以诊断贫血;通过测量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判断感染和炎症等;通过测量血小板数量可以判断出血倾向等。

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临床检验课件)

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临床检验课件)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电阻抗法是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的核心技术,可准 确测出细胞(或类似颗粒)的大小和数量。
电阻抗法还与其他 检测原理组合应用于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中。
图3-1 电阻抗法细胞计数原理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白细胞计数时除加入一定量稀释液外还要加入 溶血剂,红细胞迅速溶解同时使白细胞膜通透性改 变,白细胞胞质中部分物质经细胞膜渗出,使细胞 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的颗粒物质周围,所以经溶 血剂处理后含有颗粒的粒细胞比无颗粒的单核细胞 和淋巴细胞要大些。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4) 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化学染色 原理
射频(RF)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磁波,反应细胞 密度。流式细胞术(FCM)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在通 过鞘流技术处理的细胞上,每个细胞产生三种信号, 前向散射光(FSC)信号反映细胞体积大小,侧向散 射光(SSC)信号反应细胞的颗粒和细胞核等内含物 信息,侧向荧光(SFL)强度信号用于分析细胞内 DNA和RNA的含量。
(3) 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原理
①细胞被激光束照射时,因自身体积大小、细胞成 分、细胞核密度、染色程度等的不同,阻挡或改变激光束 的方向,产生与细胞特征相对应的各种角度的散射光。
②细胞化学染色如POX通道,利用POX在不同白细胞 中的含量不同,染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或阴性,从而 对细胞进行分类。

血常规实验原理

血常规实验原理

血常规实验原理

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血液成分和性质的不同,利用化学、免疫学和物理学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测定。本文将从血液成分、实验方法和常见指标三个方面介绍血常规实验的原理。

一、血液成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溶质组成,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而血小板则参与凝血过程。

二、实验方法

血常规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制备、染色和测定三个步骤。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并将血液制备成标本。接下来,通过染色的方法,使不同的细胞或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或形态。最后,利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得出各项指标的结果。

三、常见指标

1.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浓度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之间。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供氧能力和贫血程度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10^12/L之间。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

4.0~10.0×10^9/L之间。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

5.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比例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压积在35%~50%之间。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成分和疾病指标的仪器,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理是基于光学、电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血液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首先,血液分析仪的光学原理是其基本原理之一。它利用光的吸收、散射、透射和反射等特性,通过对血液样本中不同成分的光学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获得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例如,血红蛋白含量可以通过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可以通过光的散射特性来测定。这些光学原理的应用使得血液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血液成分进行分析。

其次,血液分析仪的电化学原理也是其重要原理之一。它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化学反应原理,对血液中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进行测定和分析。例如,血糖、尿酸、钠、钾等物质的含量可以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来测定,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原理来测定。这些电化学原理的应用使得血液分析仪可以对血液中的生化成分进行精确测定。

此外,血液分析仪还利用了免疫学原理进行血液分析。免疫学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来获得有关疾病指标的信息。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和抗原,可以对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血液分析仪通过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对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最后,血液分析仪还利用了生物化学原理进行血液分析。生物化学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和酶活性来获得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例如,血清中的蛋白质、脂质、酶类等成分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来测定,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内分泌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来测定。血液分析仪通过生物化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代谢状态、内分泌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分析。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脉冲: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将所得的脉冲放大、鉴别、整形后送到计数电 路可计得细胞数。
脉冲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有关,可以根据细胞细 胞体积的大小显示出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血细胞脉冲信号与直方图的关系
RBC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定义: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范围的红细胞数,并换 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L)
血红蛋白测定
( 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的组成
90年代,研制出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液 分析仪,把临床血液学检验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按仪器分类白细胞水平可分为:
二分群: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三分群: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间细胞 五分群:N、L、E、B、M 五分群+网织红细胞分析仪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 电阻抗法
电阻抗法原理
在一小孔管上端负压的抽吸下,血细胞均匀地抽进 小孔,血细胞通过小孔的瞬间,改变了两电极间的电 阻,因瞬间引起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血细 胞连续通过小孔,电极两端产生一连串电压脉冲,脉 冲数与通过细胞数一致,脉冲幅度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缺铁(缺铁性贫血)、缺乏VitB12或叶酸(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细胞分析仪工作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工作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工作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于临床实验室的仪器,用于分析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和血细胞指标。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血液样本制备:首先,需要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试剂将红细胞溶解,以便单独分析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据。

2. 细胞计数:接下来,将样本置于血细胞分析仪中。在仪器内部,存在一个微细通道,血细胞会逐个通过该通道。在通道中,血细胞会受到激光束的照射,从而产生散射光。根据散射光的特点,仪器可以计算每种血细胞的数量。

3. 细胞分类:通过分析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散射光的强度等特征,血细胞分析仪可以将血细胞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这种分类通常是通过数学算法完成的。

4. 细胞计数统计: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统计每种血细胞的数量,并计算比例和百分比。这有助于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估血液中的细胞组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5. 血细胞指标测量:除了计数,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测量各种血细胞的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细胞信息,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细胞分析仪通过上述工作原理,能够准确、快速地分析血液

样本中的各种血细胞和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诊断学基础血液一般检查

诊断学基础血液一般检查
第三页,共79页。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
第四页,共79页。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
第五页,共79页。
• 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Epo调节外,也直接或间接 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Hb的代谢 RBC衰老破坏后释放出的Hb分子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细胞降解为铁、珠蛋白和胆色素。铁进入铁代谢池供 机体重新利用;珠蛋白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氨基酸循 环;胆色素经肝脏代谢后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但高于90g/L; • 中度: 90-60g/L; • 重度: 60-30g/L; • 极重度: 低于30g/L
第十一页,共79页。
• (2)HGB、RBC增多: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 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男性RBC>
6×1012/L Hb >170g/L; 女性 RBC>5.5×1012/L Hb > 160g/L
第四十七页,共79页。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第四十八页,共79页。
来自百度文库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GRAN)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血液分析仪 原理

血液分析仪 原理

血液分析仪原理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人体血液中各种参数的浓度和水平。它可以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成分和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血液分析仪主要应用于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和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主要有两种:光学原理和电化学原理。光学原理是通过光谱技术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吸收或散射特性,从而获取目标物质的浓度。电化学原理则是利用电极和电流的反应测量血液中的离子浓度或电流信号。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两种原理。

光学原理是血液分析仪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原理。在血液分析仪中,常见的光学测量方法有吸光光度法和光散射法。吸光光度法是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血液分析仪中的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经过血液样本后,探测器会测量光的强度变化。根据光的强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光散射法则是通过物质对光的散射特性来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血液中的许多成分,如红细胞和血小板等,会对光产生散射,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光散射的角度和强度,从而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电化学原理是另一种常用的血液分析仪原理。电化学原理是通过电流和电极的反应来测量血液中某些物质的浓度。在血液分析仪中,常见的电化学方法有电位法和电流法。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极上的电位变化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血液

样本中的离子会与电极交互作用,引起电位的变化,通过测量这种电位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电流法则是通过衡量电流的大小来间接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血液分析仪中的电极会与血液样本中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流,根据电流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学基础及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目录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第二节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简介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主要检测项目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基本检测原理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第四节液体定量方法

第五节血液分析各参数的结果来源

第六节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发展

第七节选择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则

本部分要点:

主要论述了血液的组成、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常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技术发展。

本部分为血液学及血液检测最基本的知识,除非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建议各业务人员应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通读,并能掌握有关英语缩写、基本术语的含义以及血液分析仪各检测参数的产生过程。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1.血液的功能

✧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人体所需水分、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载体。

✧参与人体免疫功能,防止疾病侵袭。

2.血液的组成

加入抗凝剂,离心,血液自然凝固

静置30分钟后的情况

✧血液由有形成分(血细胞等)和血浆组成。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除去固体部分(血饼)后所获得的液体部分。

✧血浆:血液经抗凝处理,在离心作用后获得的清液部分。除血清所含

成分外,还包括蛋白质、凝固因子等成分。

血清

血浆蛋白质

血液凝固因子

红细胞血饼

有形成分白细胞

血小板

其他有形成分

3.血液细胞构成

红细胞

血液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 红细胞:

✧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模型图

红细胞为扁圆状结构,中央凹陷,细胞内无核、柔软,可进入比本身直径更小的毛细血管,平均直径7~8μm。内含血红蛋白,富含铁元素,容易氧化。负责将氧气输送致全身,并将二氧化碳收集至肺部排出。

✧红细胞的成熟:

胞早

成熟

祖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后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下,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而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后者已丧失分裂能力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由网织红细胞再发育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从早幼红细胞开始,已能利用铁蛋白和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幼红细胞越趋向成熟,合成的血红蛋白越多,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

一般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的含量不超过1%,网织红细胞中仍残留有RNA,由此可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网织红细胞越成熟,DNA含量越低,由此可计算出网织红细胞成熟程度。

(2). 白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和分群: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有将白细胞的种类分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分析才被认可为白细

胞分类。除此之外的只能算作白细胞分群。但在国内,白细胞分类和

分群的界定并不十分严格。以下是白细胞的分类或分群:

小型白细胞(淋巴细胞)

二分类

大型白细胞(其他白细胞)

小型白细胞(淋巴细胞)

三分类中型白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大型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五分类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形状和功能:

白细胞为球状结构,细胞内有核,直径7~15μm。产生人体免疫机能,

直接攻击外来细菌或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单核细通信

侦察T型淋巴细胞(细胞性免疫)

B型淋巴细胞(体液性免疫)

直接攻击

产生

病源

* 嗜酸性粒细胞协助产生抗体。

(3). 血小板: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体积较小,参与凝血和止血。

4.血液检测的意义和检验学科的分类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内血液各种成分的质和量,反映了机体正常新陈

代谢和内外环境的平衡。

✧在病理情况下,血液成分质和量的变化,除了反映造血系统的病变以

外,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病变。

✧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验:主要检验血浆中的成分。

✧血液学检验:主要检验与临床止血和凝血相关的各种血小板因子、凝

血因子、血管因子等项目。

✧血液一般检验:主要检验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质和量。

5.血液一般检验的方法

✧传统方法:以手工操作、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板等简单器材为主要

检测手段。

✧现代方法:以血液自动分析仪为主要标志。

✧随着细胞化学、组织化学、位相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同位素示踪技术、单克隆抗体等现代技术的运用,血液学研究不断得

到新的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综合光学、电学、细胞化学原理的血液分析仪代

表了当今血液一般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和内容

1.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

以现代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常用的实验方法为手段,联系临床实际,为临床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2.血液一般检验的内容

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血液细胞的数量、质量和外观形态进行检测。3.血液一般检验的检测项目

(1). 白细胞检测

WBC(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单位体积全血白细胞数,(×103/μL或×109/L)。

LYM%(Lymphocyte concentration):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率(%)。

LYM#(Lymphocyte count):淋巴细胞计数:单位体积全血淋巴细胞数,(×103/μL或×109/L)。

MONO%(Monocyte concentration):单核细胞(中间细胞MID)占白细胞百分率(%)。

MONO#(Monocyte count):单核细胞(中间细胞MID)计数:单位体积全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