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_综述_梁小华

合集下载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商务、政治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语言交际、文化传播、跨文化教育、跨国企业管理、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门类,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研究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项目,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问题1. 理论研究滞后与国外相比,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

尽管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理论创新和深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2. 方法论不够成熟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困惑和不足。

同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 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还不足。

很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缺乏对商务、政治、文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够充分体现。

三、建议1. 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推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研究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研究
1.跨文化交际方法、内容研究 邓炎昌、刘润清合著的《语言与文化》作为国内较早的有关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著作, 重点讨论了交际时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为推动我国语言与文化的研究起 了积极的作用。从1995年开始,国内相继出版了多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学术专著。 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是国内出版的首部跨文化交际学专著,在吸收和借鉴国内 外该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对跨文化交际学进行了系 统的论述,内容丰富、翔实、理论性强;王宏印的《跨文化传通》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通 俗易懂、行文流畅、表达自然等特点,是一本重实用、普及性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林大 津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例证丰富、生动,论述严谨、全面,对与英美人交往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信息量大、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论证严谨周密、 引证丰富,并结合符号学、语用学、语篇学等学科理论进行了跨文化的语用对比分析和语 篇对比分析。 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内容精练、说理清晰、分析透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指导用书。他除了连续不断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 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的论文外,还主编、选编了数部有重要影响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著作和 论文集,对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普及与深入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些文章和著作中,他 全面地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关系以及 如何开展跨文化研究等问题,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研究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文化教学的定位、定量问题研究 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上,吕必松、张占一、赵贤洲、胡明扬、孟子敏、梅立 崇等一大批专家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确定文化教学的范围和如何进行系统的文化教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研究

我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我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我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作为一个有着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的人,我积极主动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对于跨文化沟通来说,语言和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顺利进行交流,我不仅学习了多种语言,还注重学习不同文化中的礼貌用语和常用词汇。

除了语言本身,我还致力于了解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方式和习惯。

我深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其次,尊重和包容是跨文化合作的基石。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合作时,我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习俗。

我了解到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因此,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去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和谐合作的目的。

此外,跨文化沟通和合作需要良好的观察力和倾听能力。

我经常通过观察和倾听来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同时,我也相信积极的反馈是促进合作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我的观点和建议,并主动收集来自他人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和合作方式。

除了个人努力,技术工具也对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网络和社交媒体使得人们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更加便捷地交流和合作。

我善于利用各种跨文化合作的工具和平台,如在线会议和团队合作软件,以便有效地与全球团队进行沟通和协作。

最后,在我过去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经历中,我从中学到了宝贵的教训。

我明白任何跨文化合作都需要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

只有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并最终实现合作的成功。

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我相信我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会不断提高。

我将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合作方式,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技巧和策略。

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会让我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领域更加出色。

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研修总结

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研修总结

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研修总结引言本次研修是为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而进行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研究,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取得了一些具体的进展。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此次研修的总结和反思。

研究内容在研修中,我研究了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原则和技巧。

我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并且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沟通方式。

实践经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积累了宝贵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我参与了模拟谈判,小组讨论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同时,我也充分利用了研究资源,例如书籍和在线课程,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收获与进展通过此次研修,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还培养了一些重要的技能。

我学会了更加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以及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背景。

我认为这些技能对于我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在未来,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计划与更多的跨文化团队合作,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并且持续研究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者,并且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结论通过此次研修,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进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经验和技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功。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研修的总结和反思,谢谢。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和互动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还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虚拟语境等多种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1. 历史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民族学、人类学领域。

20世纪中后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开始演变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行为习惯等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尊敬长辈、讲究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自由等价值观则更加重要。

3. 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关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

跨文化能力是指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跨文化能力对于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至关重要。

二、跨文化交际的应用1. 跨文化沟通在国际化合作中,跨文化沟通是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

企业和组织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礼仪规范,以避免语言和文化上的误解和冲突。

同时,企业和组织还需要考虑本土化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2.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路径。

跨文化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切身体验,如留学、国际交流等。

通过此类经历,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深度理解。

3. 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是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企业需要了解本地化的市场情况和文化差异,以调整其经营战略和产品策略。

跨文化管理还需要关注员工的文化多样性,鼓励员工分享跨文化经验和感悟,以推动企业的跨文化交流和共识。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实践和研究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实践和研究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实践和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涉足到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场景中。

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而且越来越广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和合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以此为基础讨论跨文化沟通和合作中涉及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一、理论基础1.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定义跨文化沟通和合作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这种交流和合作需要遵循不同文化的约定和规则,充分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达成共识和合作的目标。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也不是简单的身体语言沟通,而是需要以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2.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理论基础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理论和语言处理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是指根据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来判定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策略。

文化差异理论主要是指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例如:国家、宗教、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语言处理理论则是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时如何处理语言上的差异,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视觉语言等。

3.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关键因素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关键因素包括文化意识、沟通技能、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素质。

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对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沟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等。

文化适应能力是指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和风俗习惯。

文化素质包括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人际关系等。

在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过程中,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对沟通和合作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实践研究1. 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实践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了解合作伙伴的背景、信仰、价值观等;(2)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使合作更加顺畅;(3)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应用相应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如交替口语、问询式沟通、重点提示等;(4)积极反馈对方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沟通和合作过程。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实践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实践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实践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文化、经济、政治的交流与融合,人们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良好的语言学习应用能力。

而应用语言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对于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习两个方面,探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与实践。

一、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涉及到不同的语言、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

因此,人们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并且实现有效的沟通。

在研究方面,应用语言学通过借鉴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者通过探讨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下的语境因素等,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在实践方面,应用语言学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模型和方法。

例如,霍尔的高低文化理论,认为不同文化会在语言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和特点。

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位置,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掌握一门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学习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环境。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用语言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特点,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的结构和用法。

其次,应用语言学将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提供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学习材料、设计实用性的语言任务等,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

最后,应用语言学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训练。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交际行为规范。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 f Translator s 2006No .4[收稿日期]2006206213[作者简介]庄恩平(1956-),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与应用———“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庄恩平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2006年5月24日,由上海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 )联合举办的“2006年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国际上跨文化交际学科创始人之一的Michael Prosser 教授、跨文化商务沟通学科的创始人Iris Varner 教授和Linda Beamer 教授、对跨文化能力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陈国明教授和Myron Lustig 教授,第三文化理论的创始人Carley Dodd 教授,以及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的C olin G rant 教授和澳门大学的T im Sim ps on 教授等。

参加研讨会的国内专家包括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贾玉新教授,以及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北京大学关世杰教授、浙江大学许力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Steve K ulich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Linell Davis 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等。

本次研讨会还特邀原上海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夏永芳女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教授,以及国家科技部培训中心、中国日报、宝钢外经贸委、HRO (上海)咨询公司和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各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本次研讨会组织者庄恩平教授主持。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谢之君教授向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全体专家和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表示对上海大学能够举办这次盛会而感到莫大的荣幸。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与应用——“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与应用——“2006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与应用——“2006跨文化
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庄恩平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06()4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跨文化交际;跨学科研究;发展趋势;综述;应用;上海大学;of
【作者】庄恩平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跨文化交际视频案例库构建研究
——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 [J], 张琨玥;姜水
2.首届中美关系的人文基础与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任显楷;李顺云;曾小燕;沈彬彬
3.国际交流呼唤跨文化跨学科的共同研究─—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学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钟闻
4.21世纪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上海大学召开 [J],
5.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评《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应用》 [J], 史艳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微观到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从微观到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广告书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成为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被引进中国以来,在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下,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研究。

有的研究者从词汇、语用入手,有的则偏重非语言交际和交往习俗;心理学家通常着重社会心理分析,而另外一些学者则牢牢抓住价值观念这一中心环节。

胡文仲先生认为,大家在研究工作中应协同作战,适当分工,还应注重实证研究和价值观的研究,如有可能也应与国外的同行多多开展合作交流。

《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不仅完整记录了胡文仲先生三十余年来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了我国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

本书收录了27篇胡文仲先生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的相关著述,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的10篇论文。

从《文化差异种种》《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到,胡文仲先生很早就认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文化教学沿革”的观点。

总体而言,这部分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从语言交际出发、从教学入手的研究视角,同时《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也揭示了其从关注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转向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轨迹。

第二部分的8篇论文主要展示了胡先生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及重要观点,通过标题可以发现,作者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焦点逐渐推向了更为宏观和国际化的层面,并进一步向实证方面延伸。

这应该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胡教授广泛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有关,由此带来的研究视域的拓展,也在一段时间内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第三部分收录了9篇胡先生的会议发言、书评和培训等方面的文章,主要关注跨文化交际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及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及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及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在苏联时期被称为“语言国情学”(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之后,俄罗斯学术界沿用了美国的“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即“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коммуникация”,而中国俄语学界仍称其为“语言国情学”。

[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涉及三个方面: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言语交际学。

它们分别凸显了“文化”“社会”与“交际”三个侧面,而这些都围绕在跨文化交际的两种形式——“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语用功能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

一、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一)“非语言信息”与“编码”“解码”的概述非语言交际(невербальныеобщения)是指“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2]。

“编码”在此处指的是人们将对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客体的认知性以及利用知识和经验等对其进行总结后得出的一般规律、性质等的共识性转换为信息形式并编入信号的过程;而”解码”则是一个与编码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过程,它指的是将信息从获取的信号中进行拆分、理解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理解,“交际”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即把载有或编入特定信息的信号从一个终端传递到另一个终端的过程。

[3]这个过程要借助于上述的编码和解码来共同完成。

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作为编码与解码的材料参与到了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而非语言信息作为一种有异于语言信息的特殊材料也一并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

那么,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因为使用了不同意义的材料,继而编辑出了不同形式与内涵的信息。

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就是实现“非语言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创新实践报告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创新实践报告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创新实践报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探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创新实践的案例来说明这一观点。

1.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

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通过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人们接触和交流,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世界。

最后,跨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发展和传承。

交流可以使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2.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尽管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语言障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和误解。

因此,学习和掌握其他语言至关重要。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规范。

了解、尊重并适应这些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沟通方式:不同文化还可能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思考并尝试理解其他人的观点。

3.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创新实践案例下面将介绍一些成功的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创新实践案例。

案例一:留学生项目许多大学开展留学生项目,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留学生可以了解其他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友谊。

案例二:国际企业合作国际企业合作是另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实践案例。

通过不同国家的企业合作,可以整合人才、资源和市场,实现共同的利益。

这种合作有助于推动技术和创新的进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案例三:文化交流节日各国的文化交流节日也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创新实践。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跨文化交际可以定义为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交往与交流。

它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如商业、教育、旅游、国际关系等。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际,人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避免文化误解和失败,这就需要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应用。

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1.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意义深远。

它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避免了文化冲突并且促进了和平。

此外,跨文化交际还有助于跨国企业的商业合作。

在跨国企业中,员工必须面对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若了解他们的文化,可以更好地合作并获得更好的业绩。

2.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跨文化交际时,有许多因素影响交流的效果。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语言、文化差异、身份认同、社会规范等。

文化差异是最主要的障碍,因为一些文化习惯、信仰和宗教在不同地域具有相当不同的含义,通常会导致文化冲突和斗争。

身份认同和社会规范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方式。

身份认同是个人在交际中所作出的角色的意识,人们在不同身份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规范是交际中一些既定的规则,如礼物送礼物、回礼是必须的等。

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语言系统以及文化认知背景下的语言使用都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成败。

语言中的口音、语气和语速等因素,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效果。

此外,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词汇的含义也会存在差异,会导致误解和文化冲突。

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的应用1.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在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培养全球化视野,加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认知、价值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文化意识,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2.商业中的跨文化交际跨国企业和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

在商业交易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认知和行为路径是必要的。

我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经验分享

我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经验分享

我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经验分享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这是一个让人充满好奇与想象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愈发频繁和紧密。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也有幸参与了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项目,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这就意味着我们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还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见识。

而且,跨文化交流还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共同发展。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几年前,我们学校与一所美国大学展开了一项合作,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作为该项目的一名学生代表,我有机会与美国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在一个团队中共同完成了一个研究项目,既有线下的合作也有线上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我们从对彼此文化的好奇和尊重出发,相互学习和借鉴,最终达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此次国际合作项目中,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困难,我们还面临了许多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比如,在沟通中,我们发现美国学生更注重直接表达意见,而我们可能更习惯于绕弯子和委婉语言。

在团队中,我们意识到需要更加灵活和包容,尊重不同的沟通风格,并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缩小差距。

这次经历使我更加意识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需要和重要性,也锻炼了我在国际合作中的能力。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国际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为我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与来自各国的人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每次交流和合作的经历都使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明白了文化差异并不是障碍,而是互相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校园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策划书

校园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策划书

校园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策划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为了进一步推进和促进我校校园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视野,增进友谊,我校拟于XX年XX月XX 日举办一场校园跨文化交流研讨会。

现将本次活动的策划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活动主题:跨越文化,共话未来活动主题旨在鼓励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文化特色和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平台。

通过交流互鉴,共同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定于XX年XX月XX日,地点为我校礼堂。

为了提高效果和效益,活动将分为上午的演讲与展示环节以及下午的小组讨论和文化体验活动。

三、活动流程安排1. 上午演讲与展示环节(1)开场致辞:由学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致辞,介绍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主题演讲:邀请具有跨文化交流经验的专家或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探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挑战。

(3)学生代表发言:邀请几位国际学生或具有跨文化交流经验的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4)文化展示:设置展览区域,学生参展并展示各自文化的特色,如传统服饰、乐器演奏、舞蹈表演等。

2. 下午小组讨论和文化体验活动(1)小组讨论:根据事先分组,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讨论跨文化交流的难点、技巧和解决方案,分享彼此的看法与观点。

(2)文化体验活动:设置文化展示区域,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体验其他文化的传统艺术、手工制作、美食等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四、活动宣传与组织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提高活动的影响力与曝光度,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宣传:1. 校园宣传:校内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校内广播等。

2.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QQ空间、微博等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和报道。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宣传活动,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发组织宣传小队等方式扩大活动的传播。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与应用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与应用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与应用1. 引言跨文化沟通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合作越来越普遍,跨文化沟通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应用方法。

2.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2.1 推动业务成功在全球化经济中,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跨文化沟通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并提升竞争力。

2.2 打破误解和创造信任由于语言、价值观念、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容易产生误解和困惑。

通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可以打破这些障碍,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

2.3 吸引人才和提高团队效能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能够吸引多元背景人才,并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团队更容易创造创新和解决问题。

2.4 社交及文化认同通过跨文化沟通,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并欣赏差异,增进社交活动和建立各种友谊。

3. 跨文化沟通的应用方法3.1 学习目标文化知识了解目标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传统习俗等是跨文化沟通的基础。

通过学习目标文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3.2 尊重差异与包容性在跨文化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观点。

尊重他人的差异,并以包容性态度对待这些差异,是有效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方面。

3.3 提升语言能力语言是跨越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最关键的工具。

提前学习并掌握相关语言将使得交流更加顺畅清晰。

3.4 注意非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外,身体语言、姿势、面部表情等也需要考虑到。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非语言表达方式可能有不同的意义,需要加以留意。

3.5 推崇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沟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包括对他人习俗的尊重、避免冒犯等。

注意这些细节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

4. 结论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对于促进业务成功、打破误解、吸引人才、提高团队效能以及增进社交和文化认同都起着关键作用。

以学习目标文化知识、尊重差异与包容性、提升语言能力、注意非语言表达方式和推崇文化敏感度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跨文化交流中,为全球合作创造更多机会和价值。

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实际应用

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实际应用

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实际应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尊重,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

一、教学设计中的跨文化交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材料,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例如,在教授英语时,可以选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短篇故事、诗歌或歌曲作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其次,教师应该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组成,让他们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跨文化交流融入到教学中。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校进行合作,开展线上互动课程或交流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实际应用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们应该将跨文化交流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首先,他们可以利用假期或寒暑假的时间,选择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亲身体验,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这样的经历将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全面,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生们还可以积极参与本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参加国际学生交流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共同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增进友谊。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最后,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进行在线交流。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对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在交流中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都可能存在差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习惯,并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冲突和误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在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交流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语气和表达方式。

我们要学会适应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同时,我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案例分析,锻炼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问题。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灵活运用语言、体谅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帮助我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最后,在课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利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的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比较强烈,注重按时完成任务和遵守约定;而另一些文化的人们则对时间相对较为灵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时机和节奏,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研究的三个概念综述

跨文化研究的三个概念综述
对于语言与文化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一点美国人 Sapir 和他的学生 Whorf 在 20 世 纪提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ian hypothesis)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 个假说谈到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不能与文化的学习割
- 4-
论坛特稿
至此,英国的文化研究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Kramer,1997)与此同时,根据美 国(Nelson and Grossberg,1988 ;Grossberg,Nelson and Treichler,1992), 澳 大 利 亚 (Turner,1992), 中 国 台 湾(Chen,1992), 意 大 利(Baransky and Lumley,1990), 德 国(Kramer,1997), 欧 洲 的 其 他 国 家(Journal of the Study of British Cultures, 1999)以及世界各地(British Studies,199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998 年起至今)的具体需求,文化研究与各地不同的特定环境下的本土传统和文化相 融合,对各国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作用。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段,文化研究被引入(或 被再次引入)外语教学(Buttjes,1981 ;Byram,1989 ;引自 Kramer,1997)和其他国 际科目的教学中(Aronowitz and Giroux,1991)。
从上面 Hofstede 和 Taylor 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人类个体赖以生存的文化 含义的模式或者说是关系网。Taylor 以文化交往中的“协商”(negotiations)为例,指 出个体行为被看作“协商”“终止协商”“提议”等。这些协商被看作对于构成整体活动 规范的遵从。这些规范并非仅仅存在于个人的头脑里,而是都具有相互理解的含义。继 Taylor 之后,Hofstede 还提出了文化中更多的属于社会现实的一部分的意义范围,譬如: “共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体现文化的物质遗产(artefacts)。他说:“我所指的 共有意义其概念的重要性,首先是其共有性不仅在于人人拥有这些含义。共有性的含义 更应该体现在身处在一个共有的参照世界里。”(Hofstede,1973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综述
2012年11月16-18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丹丹人文英语学校协办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有Ingrid Piller、Martin Cortazzi、Lixian Jin、Tim Greer、杨信彰、贾玉新等。

研讨会以“多元文化时代的跨文化认知、沟通与能力”为主题,涵盖五大议题:跨文化交际与批判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跨文化交际的互动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呈现与身份认同、跨文化交际中的平等立场。

(1)跨文化交际与批判思维能力
跨文化交际与批判思维能力是当今中国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在21世纪这一多元文化时代,外语教育对全球公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批判意识培养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手段。

会上有学者建议,研究者应更多关注跨文化交际中的受众感知问题,这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跨文化语境中言语行为的感知过程和掌握跨文化综合表达能力。

也有专家呼吁应根据跨文化交际的现实要求革新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原则、调整英语教学模式。

(2)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
“文化定势”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树立正确认识“文化定势”的态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

研讨会上部分学者围绕如何判断、处理和利用文化定势展开了讨论。

他们指出当前跨文化交际实践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图景,然而很多跨文化交际研究却仍然受到关于“文化”、“语言”和“民族”等诸多存在主义假设的禁锢。

他们从实证出发,通过案例分析证明在西方跨文化交际文本中已经固化的中国人的东方主义形象对中国移民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进而认为应将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提上跨文化交际研究新的日程表。

在跨国语境中女性往往会面对性别、种族、语言能力等多种阻碍其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文化定势,因此学者们主张应摒弃性别与民族存在主义观念,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现状。

(3)跨文化交际的互动研究
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6方面问题: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社会行为准则、人际关系、动力和动机以及思想价值观念。

文化的内核是思想价值观,而价值观与交际之间是支配与反映的关系。

言语/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与会学者从互动交际入手,通过剖析大量日常对话呈现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动态性,即“互动中的跨文化交际”如何通过话论替换得到体现,并使用话语分析对中文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电话中请求进行口语测试的序列进行了研究。

(4)跨文化传播中的“他者”呈现与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也越来越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重视。

在错综复杂的跨文化交流与博弈中,任何身份都不再是单一僵硬的自我表述,而是在与他者的评价中共建的。

研讨会上有学者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系统原理对相关小说中的人物话语进行了分析。

有的学者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分析了云南民歌商业化的现象,发现因受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民歌在日益丧失其反映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特点和文化身份的功能。

(5)跨文化交际中的平等立场
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在于对本文化和异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只有坚持平等理解的原则才能做到不失去自我,达到共同理解。

只是几乎所有的跨文化交际都以话语形式呈现,对于话语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显得极其重要。

与会学者指出,学习掌握跨文化语境下的学术英语并非易事,强调中国学者必须熟悉学术话语规则以达到准确发出自己声音的目的。

有的学者还探讨了中美商务谈判中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保持、发扬自身文化特点的重要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梁小华、张洁、袁园)
·
24
·
外语界2013年第2期(总第15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