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地球的运动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公开课教案_8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探究“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并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篮球。
2.学具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屏幕上是什么画面?(微信)这个创意表达了什么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情境在现实中可以做到吗?1、师:要解释昼夜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很多种说法。
你知道哪些说法?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2、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学习了解。
(指名一学生朗读,师相机讲解)第一类:盖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象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
这种“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流传极广,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认识的影响。
例如: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类似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广泛流传。
古代俄罗斯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象一块圆饼,被三条巨大的鲸鱼驮在背上,而这三条鲸鱼则漂游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
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
科学历史的进程
地心说 日心说
代表人物:托勒密
代表人物:哥白尼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经过 长年的观察和计算, 取得可靠数据,提出 “日心说”。临终出 版了他的伟大著作 《天体运行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形。
a、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 a、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带动其他物体一起转动, 如(云、人类)而而实际上人类、云彩和鸟类都 可以自由运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 且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 到这些日月星辰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地心说
托勒密的思考:
1、认为地球是球体。
a、如果地球是扁平的,那么全世界的人将同时看 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b 、我们向北行进,越靠近北极,南部天空越来 越多的星星便看不见了,同时却又出现了许多新 的星星。 c、每当我们从海洋朝山的方向航行时,我们会觉 得山体在不断地升出海面;而当我们逐渐远离陆地 向海洋航行时,却看到山体不断地陷入海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地心说
日心说
简单图示法
哪一种昼夜交替现象最有可能呢?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练习
托勒密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1、古希腊天文学家__________ 地心说 的理论。 了______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___________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了日心说 ______的理论。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
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很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
2021-但1-24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谢不谢你会的观因赏 此而停止……
9
“地心说”
“地心说”观点
“地心说”论据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 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 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类认识地球及 其运动的历史
2021-1-24
谢谢你的观赏
1
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 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解释。要解释 这个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方式进行探索。在这方面曾经有过哪些主 要的观点和学说呢?
2021-1-24
谢谢你的观赏
2
一、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
“地心说”
古希腊地理学家, 天文学家。长期进天文 观测。他是世界上第一 个系统研究日月星辰的 构成和运动方式并作出 成就的科学家。他提出 了“地心说”理论。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 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021-1-24
谢谢你的观赏
7
2021-1-24
谢谢你的观赏
“日心说”认为, 太阳不动,处于 宇宙的中心,地 球和其它行星公 转还同时自转。
“日心说”
想一想,哥白 尼的观点相当 于我们模拟试 验日心说”论据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 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 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 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 面是球形的。
地球的运动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 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 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 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教案-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科版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科学课中唯一一节研究科学史的课程。
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
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但光只了解两位科学家的成就还是不够的,学生学习会感到突兀,所以想要达成教学目标有必要增加与他们相关联的另外两位极具代表性并且学生相对熟知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逐步通过资料了解,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位科学家在研究关于地球及其运动的知识。
除了让学生了解哥白尼和托勒密两位著名的人物在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之外,还让他们知道了在托勒密之前的人物和哥白尼之后一些科学家的伟大成就。
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些科学家为人类认识地球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激发学生体会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研究的。
而本课重点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情感教育,体会到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要守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提供的阅读资料和多媒体演示的动态现象知道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以及证据。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
• • • • • •
不断演绎的地心说 备受推崇的地心说 “不动摇”的地心说 “本轮—均轮” 日益衰微的地心说 遗留的影响
“不动摇”的地心说
1、星体绕着 某一中心的匀 角速运动,符 合当时占主导 思想的柏拉图 的假设,也适 合于亚里士多 德的物理学, 易于被人们接 受。
“不动摇”的地心说
日心说的错误
• 日心说是一个 因为这些错误,所 学说,在证明 以日心说只能算是 学说,而较地心说, 地球是围绕太 却相对好一些。因 阳转的同时, 为它证明了地球是 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也有错误: 但是也引起了人类 对宇宙的认识的巨 • 1.太阳并非宇 大变革和思想变革。 宙中心,而是 太阳系的中心。
日心说的观点
3.太阳是不动 的,而且在 宇宙中心, 地球以及其 他行星都一 起围绕太阳 做圆周运动, 只有月亮环 绕地球运行。
不被重视的日心说
•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 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 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 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 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即 使在《天球运行论》出 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 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 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 非常稀少。
2、用几种圆 周轨道不同的 组合解释、预 言了行星的运 动位置,解释 了行星的亮度 变化,这与实 际相差很小, 相比以前的体 系有所改进。
“不动摇”的地心说
3、地球处于 宇宙中心,静 止不动的说法, 对当时人们的 生活是令人安 慰的假设,也 符合基督教信 仰。
遗留的影响
• 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 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 的假说—演绎体系。尽 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 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 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 心说承认地球是“圆形” 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 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 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 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 识的一大进步。 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就 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 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 提出了“运行轨道”的 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 轮一个均轮模型。按照 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 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 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 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 创造。在一定时期里, 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正确的预测天 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 也起过一定作用。
人类认识地球及运动的历史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 a、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 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像。
日心说
哥白尼的思考: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a、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升 西落。
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
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24 现象,不会 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
昼
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 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
夜
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
交
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
替
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
要约8760个小时的
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
的 认
合事实的。
识
“地球自转,不公转”
昼
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
夜
发生一次昼夜现象。如 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 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
交 替
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
的
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
认
季变化。这也不符合实 际情况。
识
昼 夜
只有“地球 围绕太阳公转,
地心说
简单图示法
日心说
哪一种昼夜交替现象最有可能呢?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练习
1、古希腊天文学家_托___勒____密__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了_地__心_说__的理论。 2、波兰天文学家哥____白___尼____关于地球的运动,提出 了日_心_说____的理论。
小学科学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思想做指导。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
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
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
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设计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
而人们对于地球及宇宙的观察研究手段
也越来越先进
同时展示图片,自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之后,人们不断改进,发明了各种类型的
望远镜,功能更加强大,还望宇宙飞船和
太空站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及整个宇宙。
5.排除假设(2分钟)
出示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设,找出其中
的地心说和日心说。
排除哪一种?
地心说
对于地球的认识
对于上节课留下的
问题答疑
四、回顾总
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你们能
帮助大雄总结一下历史上有关地球及其
运动的知识吗?
2.是的,其实科学正是这样,基于一个现
象,提出观点,然后质疑和验证,做出修
正以后,会有新的观点出现,质疑验证,
然后会有更先进的观点提出,一步一步,
不断完善和发展。
3.那么未来呢,人们对于地球乃至整个宇
宙的认识会怎样呢?有新学说出现吗?
人们对于地球
及其运动的认
识是逐步加深
的
愚昧和迷信的
的感知——实
践证实正确的
观点——高新
技术具体测定
地球形状,地球
运动
总结认知
带着问题下课,引
发学生的遐想,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前1000 前700 01 140 1543 1966 2019
地心说日心说
球体球体地球形状
地球不动地球动地球运动
太阳动太阳不动。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吴磊兵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和发现昼夜和四季成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其中以“地心说”和“日心说”最盛”。
我们将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证明这些观点的优劣,最终找到引起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
通过探讨学习,让学生理解人类知识进步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树立学生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坚毅品质。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运用能力较差;需要通过观察、模拟、分析来加强理解,提高对科学的认识,虽然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孩子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2、信息素养目标:通过恰当的媒体教学,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把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最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协作交流,锻炼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且使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渐掌握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1是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中的《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运动特点,以及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历史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明白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认识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运动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知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在联系,人类对地球运动认识的发展历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和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模型,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变化、季节交替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word教案 (1)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的】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3.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
4.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2..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二、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及其证据:1.全班交流: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2.全班交流: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3.讨论交流:“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4.思考: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三、修正自己的观点:1.小组交流: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2.全班交流:要排除哪一种解释?保留哪一种解释?为什么?板书设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地心说日心说。
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思考3: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 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托勒 密的证据又是什么?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 中心”哥白尼的证据又是什么?
“地心说”
“地心说”观点
“地心说”论据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 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 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 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很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
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思考1:
“地球是球体”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 “地球是球体”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
思考2:
•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
不动”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
• 多媒体展示思考2:“地球是在
哥白尼 “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
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 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 《天体运行论》。1533年, 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 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 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 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 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 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 “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 会的宇宙观,他是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公转
人类认识地球及 其运动的历史
中国古代
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 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 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 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 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 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 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 一学说又被称为 “天圆地方说。”
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材简析】要知道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必须认识地球的运动。
这节课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史料,让学生继续研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上两个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教科书选取了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的一些观点。
鉴于学生的理解力,并没有展示他学说中的有关本轮、均轮等点,呈现的是地心说的代表性观点:地球是球体、地球不动、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
哥白尼认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发动了宇宙观的革命。
教科书中选择了与“地心说”相对应的三个主要观点。
借此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本课不仅提供了两种学说,还选择性地提供了两种学说的一些主要观点。
书中提供的证据有一些属于理性的推理,而非来自天文的客观观察。
希望学生认真对证据进行比较,自由地对所提供的证据提出个人的看法,并将这些证据和他们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能对一种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树立一定程度上的大宇宙观。
本节课则是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继续为昼夜现象的产生寻找原因。
而对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认识上,学生对后者的观点比较了解、认同,潜意识中会肯定“日心说”而否定“地心说”,也就是会肯定哥白尼的伟大而否定托勒密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中的贡献。
学生对这两种学说也只是单纯的认同与不认同,并没有去验证其中观点的充分性,没有在观点与证据之间建立很好的联系。
其中“地心说”与“日心说”当中的观点很多来自理性的推理而非天文的客观证据,带有很强的思辨色彩,这些都是学生比较难明白的。
因此需要引领学生通过本堂课的研讨验证两个学说的观点,并对提供的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体会托勒密与哥白尼为人类认识地球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形成通过证据来探究昼夜现象及其研究宇宙的兴趣与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心说的主要观点。
【解答】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的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是地球出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在旋转,而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2.【答题】“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解答】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理论的中的主要观点有太阳是不动的,而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而且地球是在运动,并以24小时自转一周,因此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3.【答题】哥白尼认为地球包括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中的观点,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解答】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理论的中的主要观点是太阳保持不动的,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也就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
4.【答题】托勒密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是围绕着地球转动的。
【解答】托勒密提出的是地心说,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并且每一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而提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是哥白尼的观点。
5.【答题】托勒密和哥白尼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答案】✓【分析】主要考查的是两位著名的天文学家【解答】托勒密提出了著名的“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所有行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运动的;哥白尼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
6.【答题】在“地心说”示意图中,()处于宇宙的中心。
A.地球B.太阳C.月亮【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4.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掌握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转的椭圆轨道等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掌握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转的椭圆轨道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转的椭圆轨道等基本知识。
难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转的椭圆轨道等基本知识。
3.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历史认识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科学思维。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地球形状和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心说”观 “日心说” 点 论据
地球的 形状
地球是球 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 源,当船驶离海岸时, 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 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 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 球形地大得太 地球是在运动,并 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 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在旋转,而地球不动, 实在不可想象。
“地心说”观 “地心说”论 点 据
地球的 地球是球体。 形状
地球的 运动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 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 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 但事实并非如此。
地球处于宇宙中 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 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 心,而且静止不 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确 实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动。
其它天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 绕着地球旋转,并 体的运 且每天做一次圆周 这些天体每天都在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 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 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 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 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 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 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 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 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 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的 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东升西落。
其它天体 的运动
地心说
日心说
总结:
•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 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 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历史上 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 —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 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四种假 设:
•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3.地球自转 •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 转
昼夜交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 和我们一样,自古以来,人们就 试图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 解释。要解释这个现象,首先必 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 探索。 • 在这方面曾经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和学说呢?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按照日心学说,就地球上的人来看,天上恒星的 位置应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而发生变化。在哥白 尼提出日心说后的近300年中,人们进行了大量 的观测,企图证明这一点,可是始终没有成功。 原来,恒星离开地球十分遥远,最近的一颗也远 达43万亿千米。因此,地球围绕太阳运行造成的 这颗恒星的位置变化只有12.5。恒星越远,这一 变化也越小,当时的观测仪器是无法探测到的。 直到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白塞尔才首次利用三 角方法测出一颗名为天鹅61的恒星的位置变化, 并推算出它的距离为11.2光年,从而最终证实了 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 斯塔克就已提出了朴素的“日心说”。 他指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地球则绕着太阳运动,同时又绕轴自转。 可惜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一天才的 思想未能为人们所认识。直到中世纪末, 由于用托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星 位置与实际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 才开始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 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 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 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这样一来,托 勒密地心体系中需要用极为复杂的运动图像来解 释行星运动天象的烦琐的工作一下子变得十分简 单。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指出,行星绕太 阳运动的轨道应该是椭圆而不是圆,太阳位于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重大发展使得观测结果完 全可以用理论来加以解释和预报,日心说的地位 进一步得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