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知识点击1、关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形成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①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弊端: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分工越来越细。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④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⑤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许多国家。

3、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的加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1)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①受官府的严格控制,坊市分开②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2)宋代——放松管理:①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②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街市、草市;时间界限也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④出现娱乐场所;⑤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5、“重农抑商”政策(1)发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强化(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价: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

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复习

• 14、汉代是农具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主要成果有() • ① 牛耕的广泛推广②犁壁③曲辕犁④翻车 • A ① ③④B ①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 15、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 个体小农经济适个体小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简 单再生产不断重复,虽然起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商品经 济的大发展,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和均田制等,而土 地私有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保证封建小农经济的 发展和政府赋税收入,各代均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 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明代初期仍欢迎海外各国来 华进行官方贸易。但是,明太祖后来又下令实行海禁。 • 清代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海 禁、迁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1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 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 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 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 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9、杜甫在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毛斋也可怜。”诗中 描写的应是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 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有黄河流域的长安和 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管理市场贸易的 官员是市令(市长)。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 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 会。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 唐代商品经济发达,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 世。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元 明朝 清朝
中书一省制 废丞相, 废丞相,设内阁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图说】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图说】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 就成为了最高统治者政治思考的第一要义。 就成为了最高统治者政治思考的第一要义。最初的宰相还是 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 图左), ),但随着制度 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图左),但随着制度 的不断“完善” 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图中), 的不断“完善”,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图中), 而当皇帝他老人家自认为“无所不能”的时候, 而当皇帝他老人家自认为“无所不能”的时候,宰相只能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 “ ”了 图右)。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 跪奏笔录 (图右)。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 皇权 无疑“笑到了最后” 无疑“笑到了最后”。
• 存在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 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秦以来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 中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北宋 二府三司
审 草 执 、尚书省 、门下省 ) 核 拟 行
中书门下省: 中书门下省:最高行政 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院: 枢密院:军权 三司使: 三司使:财政
【图说】六王毕,四海一,皇权立,始皇出。 图说】六王毕,四海一,皇权立,始皇出。 皇帝制度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创立了一套 ,他自己也成 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度 多民族国家, 三公九卿 此后沿袭两千多年。 多民族国家,开创了 ,此后沿袭两千多年。 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央实行 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地方建制上,秦朝也有所创新, 在地方建制上,秦朝也有所创新,废除 ,实改为 分封制 中央集权的 郡县制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复习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复习第一单元

• 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 交往的政策) • 1、原因: • ①、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 的抗清斗争,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 ②、根源于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 济;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的关 系。
• 2、内容:严禁国人与外商贸易;严格限制 外商来华贸易,实行公行制度。(由政府 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 3、宋元时期:
• ①、表现: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种类 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商税成为政府 重要财源;元朝的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 大都会。 • ②、原因:商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完全被 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交通发达,对 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 4、明清时期: • ①、发展艰难—→原因:小农经济的制约,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 ②、城镇商业依然繁荣,货币的作用越来 越大,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 •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赋役征银 使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四、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
• ㈠、土地制度的演变:从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 有制 • 1、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不能 转让或买卖) • ①、作用:是商周时期国家的经济基础。 • ②、瓦解: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力的发 展推动私田大量增加,兼并战争的破坏,春秋 诸侯国税制改革的推动。 • ③、废除: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
•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 1、官营手工业
• ①、经营形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 中的大作坊生产。
• ②、主要成就: • 冶金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 制瓷业:商朝出现瓷器,东汉产生成熟的青瓷,北 朝产生成熟的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青花 瓷,明清出现彩瓷和珐琅彩,景德镇号称瓷都。 • 丝织业:商朝出现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开设长安东西织室,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 案风格, • 宋朝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的苏杭是 丝织中心。 • ③、地位:由国家权力支撑,代表手工业生产力水 平,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 “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 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 有
影响: 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发展;促进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新的生产关系(雇佣 劳动关系)产生。
1.2006 年 1 月 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
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下图),记录“告别田赋”
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 “农业税”出现在( A.西周 C.战国 ) B.春秋 D.西汉
B
6、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 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 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 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 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论证(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B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
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千耦其耘
B 个体农耕
C 刀耕火种
D 代田法
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 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 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1、早期农业生产(一万年前→春秋战国):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②工具:(石、骨、木)耒耜→青铜(少量)③农作物:南稻、北粟(明朝时引进甘署和玉米)④耕作技术:排水、除草、沤肥、治虫2、传统农业(春秋战国→1840)①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是一次动力革命:人力→畜力)②工具:春秋战国:铁农具→西汉:耦犁、犁壁、耧车→隋唐:曲辕犁(犁定型)③农作物:明朝,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记入《农政全书》中④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和耕粑技术→宋: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稻麦轮作(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水利灌溉: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偃;→汉:漕渠、龙首渠、白渠灌溉工程:曹魏:翻车→唐: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农业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4、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产生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提高,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商鞅变法)(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产品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3)影响:①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促进农业的发展、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与发展。

③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的落后和封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发展因素:有利因素:①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工具和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农品种的增加和引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天文、历法、农学著作。

②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兴建水利工程。

不利因素:①沉重的赋税,封建王朝的剥削;②天灾人祸、抵抗灾害能力差(脆弱性);③土地兼并的严重;④人口增加★发展过程:战国出现,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结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2)东汉: 成熟阶段(青瓷) (3)北朝: 白瓷出现
(4)唐: 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远达欧非 (5)宋: 名窑涌现(定、汝、哥、官、均) (6)元:青花瓷器
(7)明:彩瓷、瓷都(景德镇) 适应外商需求 外销量更大 (8)清:珐琅彩
17世纪欧洲开始生产瓷器
3、纺织业: 丝织业——世界最早;棉织业 (1)五易,再海上贸易 (2)目的:以友好为主 (3)趋势: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学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地位: 与农手发展相辅相承 2、发展趋势: 重农抑商政策下发展艰难曲折,但控制逐渐减少 3、发展领域: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发展 4、发展要素: (1)得交通之便:丝绸之路、大运河、海运等 促使外贸发展 (2)伴随货币史:柜坊、飞钱、纸币、票号 5、阶段性特征: 明显,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
——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 地所有制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二、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战国商鞅-明清)
1、定义: 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 思想与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2)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3、表现: (1)秦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 (方式:官铸官营、专卖重税、物价管理) (3)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方式:劝课农桑、鄙视工商、专卖重税)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word1 / 1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一、根本原因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逐步提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明确这种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2、春秋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即铁农具和牛耕使用。

3、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前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4、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6、中国古代手工业从官营垄断到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并存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7、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8、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9、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标志事件 1、最早的松土工具是耒耜,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或“石器锄耕”阶段。

2、牛耕的出现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革命。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宋元时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第一事件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2、最早的松土工具是耒耜(木制、骨制、石制)。

商周时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注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途是日常生活、祭祀、礼仪和战争)。

3、2006年我国宣布取消农业税,我国的农业税始于春秋时鲁国在公元前594年推行 “初税亩” 的税制改革,这项改革的作用和实质是承认了土地私有。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至迟到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5、西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其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这是周朝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练+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总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基础练+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必修2·人教11.历史文献中“神农,能殖嘉谷”的说法,反映出( )A.神农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B.古代先民进行农耕生产的实践C.中国是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D.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1.B 【解题思路】 “神农,能殖嘉谷”,意为神农氏种植出了优良谷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个体牛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C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点种”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刀耕火种的简单农业生产方式,答案为C项。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战国时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B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由“一人……不过十亩”到“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结合时间信息及相关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等的应用及耕作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B项。

4.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短曲辕犁的出现( )A.标志着牛耕技术的普及B.加速了江南经济开发C.标志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标志着犁壁首次使用4.B 【解题思路】 标志着牛耕技术普及的是汉代犁壁的问世而非短曲辕犁的发明,故A项错误;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相当完善,这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的发明,必然有利于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而非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犁壁发明于汉代,故D项错误。

5.《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

”这反映的是( )A.垄作法B.代田法C.耕耙耱技术D.轮作法5.A 【解题思路】 材料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低凹的垄沟里,而不种在高凸的田垄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田垄上,而不种在低凹的垄沟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高超的冶 金技术
冶铁
西周: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炼钢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
享誉世界 的制瓷业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中国 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明清: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烧制带有阿拉 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清朝根据欧洲商人 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3)目的: ①直接目的:确保国家赋役的征派和地租 的征收,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②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 巩固封建统治 (4)表现: ①沿袭“重本轻末”治国理财思想。 ②继承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商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8.古代商业的发展
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 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 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 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 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收到官 府的严格控制和时间地点的限制。但商业还是 得到了发展。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⑴古代中国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三种社会形态。
⑵经济结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的总和。 ⑶联系: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 前提,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 与市场,商业的进步,调整刺激 、促进农业手工 业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 活”。农业、 手工业、商业发展必然促进资本主 义萌芽的产生。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

一、农业1、农业的起源2、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3、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4、农业传统的生产模式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6、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三个)7、农业发展的原因2、农业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距今七八千年:“耜耕”“石器锄耕”(3)商周:少量青铜工具;耒耜(4)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标志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5)西汉:耦犁(二牛抬杠),耧车(6)唐代:曲辕犁3、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1)商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2)春秋战国:个体农耕(精耕细作)4、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1)出现时间:春秋(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3)评价:进步性: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局限性: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交换经济发展;天灾人祸易破产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6、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为氏族公社公有(2)奴隶社会: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北魏隋唐—宋初—明清租佃关系普遍化7、农业发展的原因:(1)生产工具材质的变化(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生产组织的小型化(4)水利灌溉设施的完善(5)社会环境稳定(6)政府政策的支持(7)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手工业1、手工业的发展原因2、手工业的发展表现3、手工业的发展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1、手工业的发展原因:(1)农业和商业的发展(2)社会环境稳定(3)政府政策的支持2、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三种经营形态3、手工业的发展特点:(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3)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5)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6)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4、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的原因:根本: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手工业的进步(2)主要特征: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采用雇佣劳动关系(基本特征)目的是为市场进行商品生产(3)发展障碍政治上: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的狭窄政策上:重农抑商,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外交上: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三、商业1、商业发展原因2、商业发展表现3、“重农抑商”政策4、商业发展特点1、商业发展原因(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稳定的政治局面(3)政府开明的内外政策(4)内外交通的便利(5)自然经济的影响弱2、商业发展表现(与城市的关系)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3、“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战国(2)发展过程:兴起→发展→有所松动→强化(3)表现: 贬低商人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对商业征收重税(4)影响:对封建社会统治前期有积极作用对封建社会统治后期有消极作用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时期发展不平衡(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民间手工业的几种形式 (1) 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 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 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 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请您思考
阶段
发展状况
发展
完 下表 魏晋南北朝 成
隋唐 产量增多 明朝中后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农作物 南稻北粟 五谷
2、表现: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石刀、石斧、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耒耜 刀耕火种 商、周 少量青铜农具, 排水、沤肥 石器锄耕石器木器骨器 除草、治虫 为主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耕作方式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买卖 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 业资本买 田置地, 影响资本 积累。
国内 市场
资金
农民极端贫 困,无力购 买商品
国际 市场 国家 政策
国家重农 抑商,农 劳动力 民被局限 在土地上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阻 碍国际市场 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2、注意:
(1) (2)
严格限制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绝对禁止
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3、影响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结果: 1、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保护,抵御了西方侵略 2、助长了统治者妄自尊大、保守愚昧的思想 3、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4、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资料上有)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②小农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有一定 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 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 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丝国 :汉开始(丝绸之路开通)
(2)瓷器大国:唐以后(海上丝绸之路 兴盛、造船业发达)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点】古代商业兴起、发展、繁荣的 概貌。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春秋 战国 隋唐 两宋 明清 商业发展的表现或特点 打破
原因(目的)
保护小农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根因)
农业与商业争夺劳动力(直因)
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 汉文帝经常对下臣们说:“黄金珠 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 表现 西汉:货币专铸,盐铁官营,抑制富商 和丝麻。” 大贾 清雍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影响 明清前:利大于弊,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统治
明清时期:弊大于利,阻碍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1、推行原因: (1)明统治者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5)根本原因及目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泉州
明清
海禁和“闭关锁国”; 广州“十三行”
渐趋 萎缩
朝贡 贸易
我国的朝贡贸易有什么独特之处?
材料1 我国古代贸易,可以以唐朝为界分 两段:汉至唐,主要是通过陆上丝 绸之路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 家交往;唐至明,海路占主导,这 与北方的战乱和经济重心南移和造 船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关联。
(1)先陆路贸易为主,再海上贸 易为主。
材料2
(2)以和平交往为主,贸易手段是朝贡贸易。
材料3
(3)贸易政策由明清以前的对外开 放走向闭关锁国。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资金雄厚、规模大,工匠 技术经验丰富
2、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1)冶金技术 技术 发展概况
冶铜 技术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原始社会: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国有土地
(一部分土地)
分配给臣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出租给农民 农民向地主交租
封建 地主土地制 土地制
(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制
(少量土地)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土地兼并
均田制
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
内容:政府除将百姓原有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 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 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 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意义: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积 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荒地开垦促进 了经济发展。 瓦解:随着土地兼并和买卖,加之“安史之乱”,均田 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历史悠久、 素称发达
材料一: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 人员在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 区,其中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 的唯一一处。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 铁 、铸钱、丝织业……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 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 大多精美。
农村集市贸易;柜坊和飞钱
种类多;“交子”;财源 农副产品(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区域 间;商帮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 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 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北朝 《木兰辞》 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 各种商品买卖只能在固定的场所。
阻碍
“重农抑商” 政策 专卖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
“海禁”与 “闭关锁国”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及政策是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官营手工业、 货币官铸
“海禁”
“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理解,资料上有)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 ②由于规模小和承担沉重的徭役,始终维持着 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状态。 ③社会动荡及土地兼并。
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积极: ①构成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②是 封建政府的主要财源,是中国古代一切文明和社会 生存的经济基础。 ③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 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 消极:①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 性,规模小,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使人地矛盾尖锐,土地过度开垦,生存环境恶化 ③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造成近代社会的落后。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原始社会晚期 :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 : 较大发展,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种经营形态(导与学5页) 明代中后期: 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简单协 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2)制瓷技术
阅读 思考
中国古代 瓷 宋朝出现 五大名窑
北朝出现 成熟的白 瓷
唐朝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形成
明清 种类丰富
(3)丝织技术 ①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发展历程 :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 唐朝—技术提高,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 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缎
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政治 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 兴盛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
政策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
金融 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商业繁荣
三、官府控制下 的对外贸易
时期 唐朝 两宋 元 概 况
阅 读 并 归 纳
主要 形式
市舶使
财源 较为 开放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曲辕犁 (完善)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都江堰 漕渠、白渠、 一年一熟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农用动力革命, 汉代逐渐普及)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耦犁、犁壁 耧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消费单位的经济。 小农经济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 一家一户的生产,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 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