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真题真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最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共91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附答案共91页)目录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准确断句核心突破二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核心突破三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志康墓铭(宋)苏过熙宁初,先君通守钱塘,孙君介夫使其子志康贽所业以见,愿留授经于门下,时年未弱冠也。
先君嘉之,使与余长兄游。
既卒业归,自是走四方,为文章士。
以宣和二年九月十二日卒终于淮宁之私第。
其子虬泣血以告曰:“虬先人寡所合,仕才至尚书郎,自少至老,受国士知者莫如东坡公,不得公铭其墓,得公子铭之,亦庶几矣。
敢以外祖黄才叔所状行事来请。
”过惟志康父子于余家为世契,自龆龀辱与之游,曩又同宦于并门,知之最详,其敢以辞力不能为解?乃为泣而书之。
公讳勰,志康其字也,世为虔州感化人。
曾大父长孺,故任太子中舍,知浔州,祖父师房,故不仕;父立节即介夫也,终于桂州节度判官,赠朝散郎。
公赐进士第,授奉宁军节度推官,历冀州幕、郓州州学教授,用荐者改宣德郎,知舒州太和县;八宝恩及,累迁至朝散郎,赐五品服。
自湖外官满,从辟高阳、太原两路安抚司机宜文字,除知岳州,请宫祠,除提点崇福宫,归于陈。
公有田在陈,遂为终焉计。
明年乞骸骨,又明年乃以疾不起,享年七十。
公以文章名世,而循循然加不出诸口,未尝恃己以陵物。
贤愚少长,待之如一,称其善而掩其过。
在边之久,虽武夫悍卒,皆心服其诚而为之尽最。
后守岳阳,政亦可观。
岳阳尝经火灾,谯门两砚鞠为灰烬。
公至之数月,登城叹曰:“昔岳阳楼观以伟丽闻天下,今乃没于丘墟草棘间,不能复前人之迹,守臣罪也。
”父老闻之,欣然有请曰:“岳人怀此久矣,非我贤守,谁当任之?有无惟所命。
”公得朝廷所赐度牒,与虞人所献山林巨植,聚集工匠而鼎新之,不逾年,壮峙如昔。
州人扶老携幼来观,有自数百里至者,皆叹曰:“孙公不扰吾民,不鞭一人而所立如斯,召父之甘棠不在是耶?”故去郡之日,人挽留之不得出郊,又维其舟,使不得去者累日。
平生无嗜好,老不废书,如饥渴然。
善作古篆,秦汉而下不取也。
娶黄氏。
公晚得痹疾,黄夫人躬治药石,相其饮食卧起,经纪家事,不以毫发累其胸中者二年。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⑯曰:“有复( 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 举一羽;明(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 相信 )之乎?”
⑰曰:“否。” ⑱“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偏偏,却 )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 表示被动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 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不为也,非不能也。” 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表现 )何以( 怎么,用什么 )异 ( 区分 )?”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四、文言翻译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 当然的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答案: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D.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
《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解析:A项,“及其弟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 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 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 学相对。后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 父母为孝。
⑬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⑭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 厨房 )也。”
2019届高考语文一二轮复习备考:第一章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2019年高考备考专题二高考真题方向练[考点要求] 文言文阅读 B给文言材料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
一、(2010·江苏)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
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答:3.《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答:二、(2011·江苏)阅读材料,完成4~6题。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5.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
答:6.何谓“春秋笔法”?答:三、(2012·江苏)阅读材料,完成7~9题。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8.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答:9.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
答:四、(2013·江苏)阅读材料,完成10~12题。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傅为言天下事,劝....,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 高考命题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 高考命题点二新题培优练(含解析)不分版本文言文阅读2[题组一对点练]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解析:选A。
该题关键处有两个:一是“谭兵〞之后应断开,二是“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应在“巢〞后断开。
王崇古,字学甫,是蒲州人。
嘉靖四十三年,改任为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
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屡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
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解析:选B。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平州①新学记王安石①太平新学在子城②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定仲求所作。
侯之为州也,宽以有制,静以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百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而为田二十顷,以食学者。
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
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
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____________。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
仁之施,自父子始。
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
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
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
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
游于斯,餔③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
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者哉?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太平州:宋代设置,州治设今安徽当涂姑孰城。
②子城:姑孰城的内城,在姑孰城北面。
③餔:吃饭。
(1)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虚词是()A.也B.者C.焉D.耳(2)第②段从“为吏者”写到“为士者”,分析其用意。
(3)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这是圣人之道流传、百家之说形成、读书人彼此称颂的原因。
B.就这是用来流传圣人之道、兴盛百家之说、让读书人争辩的方法。
C.就这是圣人之道离散、百家之说兴盛、读书人争辩不止的原因。
D.就这是散播圣人之道、形成百家之说、使读书人互相颂扬的方法。
(4)对第③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立州学目的在于统一士人思想,最终目标是没有思想争辩分歧。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王安石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
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史而后救。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
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共亮之。
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思所以存活之所以:……的原因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C. 孟子论而非之非:错误D. 以说干阁下再矣干:干谒,求(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 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焉用亡邦以陪邻C. 见患而后患,见灾而后救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D. 某固非荀有觊于阁下者也以勇气闻于诸侯(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B.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C.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D.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4)以下句子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一组是()①发常平、敛富民,为饐粥之养②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巳被野矣③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④移粟以救饥馑⑤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⑥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A. ③④⑥B. ①②⑤C. ①④⑤D.②③⑥(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龚舍人曾给王安石写信陈述他的救灾方略,王安石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法,因此在给龚舍人的回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一、(2014福建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广德湖记曾巩鄞县张侯①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
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荚、葵莼莲茨②之饶。
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
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
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
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
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
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
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
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
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
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
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
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
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
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
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
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注】①张侯:名峋。
“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
②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鄞之乡十有四凡:一共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直:面对C.既成,而田不病旱病:缺点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比:相邻解析:C C项,病:忧虑,担心。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高中语文】文言文简答题+课件+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二:概括事理原因题
①明确答题角度。既然是问原因,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然有结果,那原因肯 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 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键点是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 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②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 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 为答案。③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 合理,二是看答案表述与结果是否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
例:(2023新高考卷Ⅱ)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
(2021新高考卷Ⅱ)14.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卷Ⅰ)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 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高三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考生注重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 导向教学,加强考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 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考生 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 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 分重视。
【注】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解题思路
步骤三:用技巧,组答案。 (1)筛选摘录:有可用的关键词句者,可直接摘录原词句作答,可解 答概括内容要点题。(2)句意(层次)提取:无明显关键词句者,可提炼意 思后概括作答,可解答概括观点题。(3)内涵发掘:抓住关键词句或事件, 前后勾连,发掘语句或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解答探究事件原因题。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综合部分)0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阅读综合复习试题0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参加B. 谓老人与相国有旧.旧:老交情C. 厚资.而遣之资:赏赐D. 相国遽惊谢.曰谢:道谢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
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考情分析 教学PPT课件
(2)文言文文本形式
新课标 2 Ⅰ卷 0 2 新课标 1 Ⅱ卷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 末·贞观君臣
论治》
641
贞观时期任人唯贤、减赋爱民、 反腐倡廉的大唐精神
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 2023年双文本。
(3)文本内容侧重议
论性。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 645 祖逖矢志收复中原,与将士同甘
末·祖逖北伐》
共苦,严于律己的精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第12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年设题方式,考点均未改变。
关注细节理解。第12题文本内容概述选择题 常见的一个设错点就是对文本关键词等细节 的理解。 如:新课标Ⅰ卷 第12题C选项“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 贤来成就自己”理解有误。结合上文,通过 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的是“好事 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要能理解选项中的细节,就要找准各个选项 涉及的内容区间,并进行仔细地理解和比对。 这个题实质上是为解答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 中的简答题做准备,因为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才能完成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的能力要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分)
文言断句由客观变主观,更有 效考查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 断句的能力,重在疏通语境意的基 础上进行新旧联系的分析判断。
2023年新课标Ⅰ卷、Ⅱ卷、全 国甲卷和乙卷第10题断句题都设置 为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 正确的题型,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 以往选择题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 技巧作答的可能,更有效地考查学 生利用文言知识断句的能力。并且 评分时会有0分、1分、2分、3分层 级的区别,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能力 水平的层次。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2)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
(3)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2)程颢程颐(3)做学问多得古人精深的旨意,探求古文的情感更为恰当;做人修身立德、言行一致。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都用程朱理学选取士人。
做官的途径一放开,做学问的人就把程朱理学作为追求富贵的途径罢了。
程、朱的言论有错误,他们还信奉却不敢有一点违背,这本来是数百年来读书人的陋习啊”。
其中“而已”“也”一般放在句末,据此可知“而已”和“也”后应断开;“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的主语应是“其得”,故应断在“其得”前断开;“其言有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在“失”字后断开;“利禄之途一开”的主语是“利禄之途”,故应在“利禄”前和“一开”后分别断句。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正确断句。
(2)本题要求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考生可依据平时的积累和语段提供的语境来分析。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
故此题答案为“程颢”“程颐”。
(3)本题信息在文段的中间部分,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意思是等到宋朝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出现,确实对古人精深的意旨掌握了很多,而仔细探求言辞应对酬答,也更为曲折深刻,不像古代的儒士呆板不通达又不合于人情,据此可概括出做学问多得古人精深的旨意,探求古文的情感更为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真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第一步整体把握1.马文升在中央任职期间分别担任哪三种重要职位?在各自任职内做出了哪些政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任御史。
其间政绩有:赈济、妥善安置灾民;平叛贼寇;上书言事,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二是任兵部尚书。
其间政绩有:督导团营,训练士卒;不惧威胁,严惩贪婪懦弱之人;不分职内职外,积极进言。
三是代吏部尚书。
其间政绩有:南京等地受灾,他进言皇帝修德济民,被皇帝采纳。
2.结合文中交代马文升性格品行的词语及其行事,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文升做官文武全才,政绩显著。
注重民生和军事,积极向皇帝献言献策;处事严明、果断、长于应变。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
第二步真题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答案 A解析登:考中。
试题评点该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均为常见常用实词,其中“振”是个通假字,通“赈”。
A项中的“登”是个多义词,有“登上”“上升”“提升”“立即”“丰收”之义,这里显然不是“升职”,因为进士不是“升职”而来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 B解析②是说马文升不仅关心分内的事务,还关心职责之外的其他事务。
③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④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筛选信息,所给的筛选标准是“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身爱民”这一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提出修身爱民的做法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设误句不再是两个,而是三个,大大降低了难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答案 D解析原文中是大盗“至”钧州,因马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
并不是“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试题评点该题在命题上与以往没有多大变化,D项属曲解文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1)“耆硕”意思是“年高德劭”,“推心”意思是“诚心诚意”,“望”意思是“比”。
(2)“未尝”意思是“不曾”,“语”意思是“谈论”,“及”意思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翻译,重心仍在实词上,兼及虚词。
第(1)句中“班列”“耆硕”“莫”三个词语为得分点,其中“莫”字易被译错,这里它是不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人”。
第(2)句中“时事”“辄”“颦蹙”为得分点,都是课本中经常出现的,翻译起来无多大难度。
不过,既要重视“字字落实”,也要注意“文从字顺”。
第三步模拟训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按.山西、湖广按:巡视B.练士卒以备不虞.虞:料想C.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已:不久D.尤重气节,厉.廉隅厉:鼓励答案 D解析厉:磨砺。
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力气。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
先后巡视山西、湖广,依法裁处奸邪,名声很大。
成化初年,被征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
满四作乱时,马文升凭借所记功劳提拔为左副都御史。
赈济巩昌、临洮的灾民,抚慰安顿流亡百姓,成绩显著。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袭扰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提升为右都御史,总管督率漕运事宜。
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他从江南调拨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盐价银赈济灾民。
孝宗即位,被征召拜官为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条陈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部付诸实行。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教坊就向孝宗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刚登基应当让他懂得农事的艰难,你们演戏是什么意思?”立即呵斥他们离去。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依旧督率团营。
天下太平的时间已经很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不时到边塞附近窥伺。
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免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将校。
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拿着弓箭守候在他的门口,有的写了诽谤信射到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治理兵部十三年,尽心于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方面,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不在职责范围内,马文升也会言无不尽。
他曾经认为太子年龄到了四岁,应当尽早晓谕教诲,请求选择敦厚谨慎、老成持重、精通典籍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谈举止都以正确的方法引导。
山东大旱,浙江及南京闹水灾,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都被皇帝采纳。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滽,倪岳死后,用文升代替他。
南京、凤阳刮大风、下大雨,屋子被毁坏,大树被拔起,文升请求皇上减少宴饮,撤去歌舞,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杜绝宴会游乐,停下不亟待解决的事务,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
后来,文升又上书谏论吏部掌管的十件事。
皇帝都加以赞扬并采纳。
正德年间,朝政被宦官把持,文升年迈,接连上疏要求回乡,皇上答应了他。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文武兼备,擅长应付事变,朝中的大事常常等待他来决定。
镇守边关有功,外国都听说他的名声。
特别重视气节,磨砺自己端正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
死后一年多,大盗到了钧州,因为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
二、(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
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