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自我转型研究

合集下载

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

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

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以教师发展为主要策略的教师质量提升已经成为转型建设的核心内容。

包括教师发展观念的转型,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型,教师评价理念的转型等等。

在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要实现在理念与实践上的自觉转变,理解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建立起以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路径。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在不断转型,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吻合。

当前,国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虽然对转型建设的说法不一,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转型才能适应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

在应用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取得重大成果,作为转型发展的实践主体,师资队伍是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关键要素。

首先要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中走出来,适应本科院校的转型方向。

建立起一支能适应、胜任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专业发展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所以,要正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下的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突破制约教师发展的重重困境,实现教师转型的有效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地方院校转型是大学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在大学校园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

现有的本科院校要逐渐向应用型转变。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本科院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就有较强的适应性,高校的发展就要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成为了一种必然。

二、关于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变革是高等院校学术研究的动力引擎,推动变革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对知识的创新与引领学术界的变革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以往的校园建设中,应用型教师的发展主要任务在于决绝院校发展中的伴生性问题。

以专升本为例,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升本而来,在这一时期,教师就会面临着学位水平低以及教育观念难以升本的现象。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应用 型本 科 高校解 决 学科 带 头人 缺 乏 的问题 , 要 兼 紧 头 人和 学术 骨 干 的引进 与培 养 是 当务之 急 。 学科 带 头 做 到 重 点 突 出 、 顾 平衡 发 展 , 密 围绕 学 校 办学 目 人 是学 术带 头 人 的“ 头羊 ” 是应 用 型高 校 学科 建 设 标 , 领 , 引进 与培 养 都 要 符 合学 校 校 情 。比如 : 以 开展 可
朱士 中/ 熟理 工 学院 党 委 副 书 记 、 院 长 、 教 授 , 究 方 向 : 等 教 育 管 理 常 副 副 研 高
管 理 与 评 价
21年 期 j 霹 f 0 第9 警 0 蔫
研业 绩突 出的教授 作为 特聘教授 ; 采取 “ 散型 、 松 紧密 学和 研 究优 势 , 此 ,要 从 形成 办 学特 色 、 向 地方 因 “ 面 培 双 队 型、 全职型 ” 三种聘 用方 式 , 为应用 学科 和专 业 引进和 服 务 、 养 应用 型人才 来认识 ‘ 师素 质 ’ 伍建设 的 培 养高层 次 人 才 。以 全职 型 为 主 , 散 型 、 密 型为 意 义 。 ”1 松 紧 [ 3 应 用 型 高校 教 师 自身 转 型 不仅 需要 教 师本 人 教 辅 , 步加深 联 系 , 逐 采取 优惠和特 殊政 策 , 正吸 引高 真 层次人 才为学 校 的转 型发 展服 务 。

科 带 头 人都 是 破 解 应 用 型 高校 学 科 建 设 和 专 业建 设 机 制聘 用 业界 高层次 技 术 与管 理人 才 ; 立特 聘教 授 设 难 题 的关 键 : 强 引进 和 培 养 学科 带 头人 , 以 有效 岗位 , 加 可 明确 专项 经费 , 据 工作 需要 适 当外 聘教 学 、 根 科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

我们需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义和特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指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入手。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置专门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还可以开设小组项目课程,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置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的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程、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还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学生、服务“三位一体”的转型新机制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学生、服务“三位一体”的转型新机制研究—


突破 专 业教 师转 型 的困惑关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大 多 是 由 专科 升 格 为 本 科 院 校 , 过 去专
科教学 纯粹是知识传 授 , 很少涉 及教学研究 , 更 谈不上服务 于社会 , 而今大多数教师 已步人 中年 , 专业深造热情不高 , 科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一 l 1 — 1 8
单》 中显示 , 具有本科招生 资格的院校 1 1 7 0所 ( 含独立学 院
2 9 2所 ) , 其 中应 用型本科 院校 数量达到 了 6 5 7所 ( 含独立学 院 2 9 2所 ) , 数 量 占全 国 当年 本科 院校 的 5 6 . 1 5 %, 成 为 中国
求, 使“ 应用性 ” 的知识 内涵结构增 添新 内容。这就要求应用
提出: 高等教育必须转 向以提高质量 和优 化结构为核心的 内 涵 发展 。 在推进质量建设上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 加强
2 . 加强教学与科研 能力训练 , 积极参与应 用型人才培养 的实践活动 。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 , 必须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研 究、 指导学生撰写 论文 , 以及 引导 学生开展 大学生创 新项 目 研 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 的教学研究 与科研 能力 ,
改革开放 以来 , 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据教 育部公 布 的 ( 2 0 1 4年具有普通高 等学历教育招生 资格 的高等学校名
研 能力 有限。如何帮助这些教师解除转型 的困惑 , 是应用型 本科 院校转 型发展 的一大难题 。 1 . 自觉 成为终身学 习的实践者 , 适应应用 型专 业发展 的 知识需求 。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 业人 才培养 的“ 技术化” 新要
升本 以来 , 安康学院数学与统计系通过 “ 青年教师提升 ”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作者:张云英王翠梅杨霄雯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理念的推广,也更加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基础,也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准的前提条件。

本文主要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如何转型发展,思考了转型发展的对策和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引言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之人,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定要积极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构建更加合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

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

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

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朝着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高校发展,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发展,许多高校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学生的数量上升比例严重超过了在校教师的上升比例,出现了不均衡的发展情况,师资力量不足已经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首要面临的问题,因为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能够保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还能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属于学校的基础建设。

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实现成功转型

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实现成功转型

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期间实现成功转型作者:严光文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9期摘要:专业教师是本科转型后的教学主体,针对专业教师在转型中该如何转变提出了从认识、知识面、专业技能、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型适应,并对转型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专业教师;应用型;本科转型《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种类分为学术研究型、知识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

学术研究型人才多是国家“985工程”高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的培养目标,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普通高校所培养的则是知识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学生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还必须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作为四川首批整体转型试点普通高校,我校的转型工作已经全面推进。

作为专业教师,我们是学校转型中的教育主体,如何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大学生,是我们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提升认识,做到认识上的首先转型1.转型是大部分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实体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力,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剧增。

当前经济实体的发展的,不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更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竞争。

这就要求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既要加强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教育,又要培养学生在专业应用基础上的创新能力。

过去传统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渐暴露出短板,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实现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已经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2.转型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高校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毕业学生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评价。

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对高校的人才培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的人才培育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要推进改革,实现转型。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用型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应用型院校的教师,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学术水平,又要具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理念和策略。

一、构建“研究项目为契机”的理念在应用型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研究项目是教师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构建“研究项目为契机”的理念,就是要通过开展研究项目来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提升其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研究项目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科研基地和资金支持机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各类研究项目。

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研究项目的引导和指导。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科研指导团队,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成果的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对教师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果。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研究项目成果的评价和认可。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从而激励教师开展研究项目,提升科研水平。

二、构建“服务社会为导向”的理念在应用型院校中,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服务社会为导向”的理念,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校资源和教学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开展义教活动、组织社会调研、深入企业实习等,使教师和学生深入社会,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研究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研究

培养 为重点的本科应用型技术 人才培养 和专业 学位研究生 培养 参加专业各种 竞赛 ,如 全国机械创新 比赛 、全 国数字化机械 设计
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培养 自我转型意识 、提高 自身素质 ,实 比赛 、3D创新 大赛等 ,学生取得 了较好 的成绩 ,教 师在 自身 的转
型发 展中 ,有效地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
转 型 发展 。
[关 键 词 ]应 用技术型人才 ;应 用型;高校教 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01—0l
民办高等教 育近年来 发展迅 速 ,如今 民办高 校 已经发展 到 学 ,教师 要走 出去 ,利用寒暑假 、周末等课 余时 间 ,调 研企业 ,了
学理 念 ,让教 师真正 明确 高校应 用型人 才 的定 位和认 同应用 技 实验室建设紧 密结 合 ,通过 对本 院单 片机 实 验室 现有实训 装置
术型人才教育 的价值 ,进 而付诸创造性 的教学实践 。在应用型人 YL一235A进行 改造 ,项 目研制 的硬件软件 可应 用于机 电综合 实
一 个新 的时期 ,已经进入转 型发展阶段 ,国务 院在 2014年提 出 , 解市场专业前 沿知识 ,拓 宽知识面 和眼界 ,积极 申报相关 的教科
要引导一批 普通 高校 向应用技术 型高校转型 。这 一战略部署 为 研 ,以教 科研促进 教学 、提 高教师业 务能力 和提升教 学水 平 ,营
才培养模式 下 ,对教 师提 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 教师应加强对人 才 验项 目,便于 开展 PLC与单 片机 等课程 的综 合 实训项 目 ;也 可
培养 目标 重要性的认 识 、明确应用技术 型人才 的培养任 务 ,从 而 以利 用 实验室 资源 ,开展 大学生科研 项 目,让学 生参与进 来 ,有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作者:张永花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1期摘要:高校应用型转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地区经济发展。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院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如何让教师积极、快速的转型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从教师不敢转型、不懂转型、不愿转型和不能转型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转型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政策、制度建设、配套体系建设、考评机制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让教师有章可循、有所保障、无后顾之忧到最后实现主动转型。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转型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36-03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

近年来,各个高校教育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轮的改革既是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需要,又是地方本科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更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需要。

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掀起转型发展的热潮。

玉林师范学院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确立了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改革方向,并根据师范类院校的特点明确了“U-G-S”的教师教育服务模式,即高校(U)—地方教育主管部门(G)—优质中小学(幼儿园)(S)“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师范院校发挥研究与理论优势,地方主管部门发挥行政与管理优势,中小学校(幼儿园)发挥实践基地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型组织。

玉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玉师”)自办学以来,在培养农村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模式上不断地传承发展,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起了“大中小联动,校地协同”“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培养了一批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师资,搭建了一批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平台,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和能力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历结构不合理、学科交叉能力不足、科研水平偏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

由于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环境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也日益凸显。

对地方高校教师的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地方高校教师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教师发展困境分析1. 学历结构不合理地方高校教师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较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较低,这限制了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学历和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以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

2. 学科交叉能力不足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交叉融合,而部分教师仍停留在单一学科的固有范畴内,缺乏跨学科交叉的能力和视野。

这就导致了地方高校教师在跨学科科研和教学方面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

3. 科研水平偏低应用型转型要求地方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但是现实中部分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偏低,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这就导致教师在学术上缺乏竞争力,也不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和资金支持。

4.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是地方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而一些教师则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1. 加强教师培训与学历提升对于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地方高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参加相关学历提升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学校可以与一些高等学历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学历提升项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历提升机会。

2. 强化学科交叉的培养与引进地方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宽教师的学科视野。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践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缺乏实践操作。

学生与实际问题脱离,难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缺乏创新意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需要采取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具体探索和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

可以组织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应该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

可以在实践中组织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学习团队合作技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中融入创新要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尝试。

三、结语。

应用型高校教师转型工作总结

应用型高校教师转型工作总结

应用型高校教师转型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转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总结一下我的工作情况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转型工作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师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应用型高校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这个变化的社会。

因此,我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次,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应用型高校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组织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另外,我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工作。

我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通过教育研究,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参加了一些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也汲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积极担任教学团队的责任和角色。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也要关注整个团队和学校的发展。

我参与教学团队的工作,与其他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共同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我还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应用型高校教师转型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为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转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日益重要,应用型院校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变得越来越关键。

应用型院校是指以培养应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院校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应用型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转型发展模式,成为应用型院校教师发展的重要课题。

【接下来将介绍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1.2 问题提出应用型院校教师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科研项目中表现不突出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如何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深入分析应用型院校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旨在为教师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项目驱动教师发展和社会服务导向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推动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总结转型发展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的转型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指导,并为相关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探讨————————————————————————————————作者:————————————————————————————————日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探讨-企业管理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探讨吴方鹏(武汉商学院)摘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目前,“双师型”教师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在现有政策和学校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高瞻远瞩,向着现代“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努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本文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几点自我发展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它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研制、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能熟练讲解专业理论课知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操作能力。

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打造品牌专业、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工作。

当然,这项工作的最后落脚点还是教师,每个教师必须要认清形式,发挥内因的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学校,不断完成自我发展,共同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使命。

1 野双师型冶教师的内涵2000 年教育部有关文件提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是否具有双师资格证书。

但是,经过实践检验发现,拥有双师证书,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例如:有的教师没有专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有的教师考出了另一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等等,所以,只凭双师证来认定是否属于“双师型”教师不合适。

之后,有许多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至今,此概念众说纷纭,综合各种描述后,笔者认为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是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证,并且从事该专业技术相关的教学工作;二是具有把“二证”融为一体的师德修养、专业理论教育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应用型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教师队伍的转型发展也逐渐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应用型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有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转型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们将在研究项目中进行深度实践与学术探索,通过服务社会来提升学术水平,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转型路径和关键举措等方面探讨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一、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1.专业素养应用型院校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要求他们具备宽厚的学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才能够在研究项目中进行专业化的探索与实践,为服务社会提供专业性支持。

2.创新能力教师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进行学科探索和理论创新。

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够推动科研项目的不断深入,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3.实践能力应用型院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

只有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够真正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团队合作能力应用型院校教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进行合作。

只有具备了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够在研究项目中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为服务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二、转型路径1.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教师们要积极参与学校或科研机构组织的科研项目,以此为契机展开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通过项目研究,能够紧密结合实际,提升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教师们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增强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拓展眼界。

通过与同行的学术交流,不断吸收新知识,加深学术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实践教师们要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通过与行业合作、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

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作为应用型院校的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型院校教师转型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师角色的变革在传统的应用型院校教育中,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可以不断深化自己的学术造诣,探索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升自己的学术声誉。

这不仅可以为教师自身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可以为学校的建设和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过程中,教师将会和同行、学生、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合作,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耶鲁大学的树顿教授曾说过:“只有满怀激情,才能教出精彩。

”教师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热情和激情,保持初心和使命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为了构建“以研究项目为契机,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教师转型发展模式,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

学校需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自我转型研究
摘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社会、学校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重要性的认识,确定自己的转型目标与_方向,以培养自我转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实现主动转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自我转型;实践教学
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靠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教育—人才”形成21世纪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高等学校的功能已从培养国家需要的精英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和职业型的专门人才转变。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都把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作为保持经济繁荣、确保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教育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世界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教育发展实施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自觉行为。

许多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应用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从教育发展形势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它为加快我们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地方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各个地方高校在当地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当地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区域创新体系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社会动力源。

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必须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这场教育转型中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使自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二、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含义,确定转型方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其核心是要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工作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很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2008年11月在秘鲁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对21世纪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各成员国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过去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精英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的重点已经从理论基础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上来。

以上这一切都要求大学教师一定要转变对应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普遍认识,把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作
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和工作目标。

我们要对如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很好地理解:它不单单是通过试验和社会实践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实现,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具备单纯的理论知识或单纯的实践知识上。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突出作为技术支撑的基本理论素养的训练,强调基本理论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为完成目标而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有规则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并对知识、技术再加工,将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

三、实现自我转型的途径
(一)培养自我转型意识,主动迎接新的挑战
教育模式转变的主体是教师,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

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学教师的转型不能仅靠学校长期的观念灌输来实现,而应具有自我转型意识,实现主动转型。

教师的自我转型意识是教师自觉主动地做好自我提升、自我转型的一种观念和愿望,是发自教师内心的一种本能和习惯。

具有自我转型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日常工作、日常学习建立在适应国家教育战略转移、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基础之上,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机地调整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来。

自我转型意识的培养对一个大学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一个教师的自我转型意识主动培养的过程,可以贯穿于教师工作与学习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调整过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想法,有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索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意识;在考试题目与考试方式方法上,要有突出测验学生实践能力题目的思考;在实验题目设计上,要有突出实践技能锻炼的思考;在自身的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的习惯,增强自己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确定转型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加快自身转型的步伐
大学教师的转型要在学校和地方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每个大学教师应该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及系院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转型目标与方向。

转型的方向要适应地方经济需要,适应地方服务需求,适应国家发展的大趋势,真正做到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所需知识。

个人素质的自我提升是一个高校教师能否顺利实现自我转型的关键。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一个大学教师应重点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自我提升:一是自我积累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具有明显综合性特点的实践教学的要求,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涉及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的教学与指导工作;二是注
意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三是大学教师要培养自我批判能力,在教学工作中,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安排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四是大学教师要加强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五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对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合理的课后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设计能力。

(三)加大科研时间的投人、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
科研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今很多高精尖技术都是从大学的实验室里走出来的。

一个大学教师的科研素质体现了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进行科研活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仅不相抵触,而且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个大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展开对自己所擅长领域的相关研究的调研,加强对当今热点问题的追踪,把握研究热点,积极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课题申请,增强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把自己的学科优势从科研领域转变到教学领域,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科研带动教学,使教学得以完整地完成和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这些转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授课班级的学生,使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大学教师在适当的领域要适当地让部分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给他们解决买际问题的机会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转型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应在符合学校要求、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快实现自我转型,实现从纯理论教师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满生,诸艾晶,21世纪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与重大政策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2):40-47.
[3]陈萍,胡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教师阻抗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33):4l-43,
[4]APEC教育部长会议确保教育四个优先领域[EB/OL],http://info,edu,hc360,com/2008/07/081421 145034,shtml.
[5]周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1,(9):109-110,
【张莉莉:滨州职业学院基础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