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18游褒禅山记(总第23-24课时) 精品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言词语:阳、谬、咎、极、于是、夷、非常、观、至于、相、焉、穷、尽、其等。

2.辨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法。

三、德育目标认识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对课文字词句的准确把握。

难点:认识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解决办法1、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

2、对注释,查字典疏通文意,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1.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

2.注意课文生动语句的赏析。

3.归纳文意,疏通结构。

二、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疏通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本文所体现的杂记类散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法。

教学内容一、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二、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不到二十个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

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

通过这些对比,下文转入议论便水到渠成,有了很好的伏笔。

三、文章第三段有几层意思?怎样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提示: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接着以古人作为立论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再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它对比;然后精辟地阐述了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也强调了“力、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重要作用,反映出作者能辩证地看问题;最后又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这既是本段的中心,也是全文的主旨。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游褒禅山记》)。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

2、学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手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4、理清思路,背诵2、3段。

教学重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本节教学内容要点:了解作者,疏通第一、二段文意,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新课。

师先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学生从课题中推测本文内容,并说出曾学过的同类课文,如:《桃花记》《醉翁亭记》等。

那么,本文写的是不是如我们所说的内容呢?请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读。

听读时,要注意有些字音及停顿。

二、整体感知,了解作者:根据听读印象,说说《游褒禅山记》跟我们前面猜测的内容是否相同.(让生谈) (从记游中生发议论。

)教师指出: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

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

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他在文学上也是一个革新派,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三、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及断句:褒禅山bāo 庐冢lúzhǒng 咎jiù 无物以相之____iàng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同桌合作交流,疏理第一段文意。

2、师生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以故其后名之曰:以故,因此。

名,名作动,取名。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褒禅山”、“石穴”、“豁然开朗”等。

(3)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言寓意等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领悟到面对困境时,要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方能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通过文本分析,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褒禅山、石穴等景观图片。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4. 文本分析:(1)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画面,理解文章描绘的景观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作者在文中的态度和情感,领悟文章的寓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景观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讨论: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板书设计游褒禅山记1. 景观描绘:褒禅山、石穴、豁然开朗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 寓意:面对困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方能成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总第23-24课时)【教学目的】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积累: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知识点】(除重点难点之外)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解题:①本文体裁:游记散文;②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2、范读全文,自读。

3、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网页对照译文,辨析疑难)第一段:①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②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分析“其”字的用法。

④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第二段:①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②找出开窍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③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④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第三段:①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②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③读准音:“相之”④口译本段第四段:①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②悲夫FU第五段:①找出假借字;②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4、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1、分段讨论问题:①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初中时期的语文学习以快乐、有趣、活泼为主,而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则更注重文献、历史、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便是一篇充实深沉的文章,是高中必修教材。

为了更好地教学,《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了解唐诗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特点。

2. 对作品的基本风格和写作手法进行探究,理解隐喻和比喻。

3. 提高学生的主题阐释和文化品位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1. 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唐诗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特点。

2. 作品的基本风格和写作手法,隐喻和比喻的理解。

3. 学生文化品位能力的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解释和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比喻。

2. 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思想和哲学。

3.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可选择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探究唐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

2.阅读与分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逐句逐节的循序渐进地解析作品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用文化品位的眼光去解读作品。

3.隐喻以及比喻的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分析隐喻和比喻。

让学生发现隐喻和比喻是如何串联起了文章的主题。

4.同步案例演示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引用相关的案例作为辅助讲解。

如,类比:绿萼垂啼似,红颜捧雨来。

有心者对应用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5.主题与思想分析在分析完毕作品的基本要素,特别是隐喻和比喻以后,可进入到本篇文章的思想和哲学的分析。

通过互动教学法的展现,让学生深入理解或者提出疑问。

6.总结与反思:本环节重点在总结启发,包括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所遇到的困难、不足以及需要加强的方面。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阐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游褒禅山记》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人生哲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注意运用文中学习的表达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篇1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

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

《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

《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法运用: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 》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 》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三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游褒禅山记》)。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文学应当“有补于时”,重在“适用”。

其散文现实性和战斗性都很强。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三、背景资料1、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

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

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2、《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人教版语文高一-游褒禅山记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一-游褒禅山记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游褒禅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掌握“名”“道”“得”“观”“穷”“明”“谬”“文”“其”“然”等词的意义及用法。
2.了解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教给学生阅读、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志”“力”“物”的关系,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是“乃”的常见义项);有碑仆道(省略介词“于”;其文漫灭(这里的“文”字和“独其为文犹可识”中的“文”构成一次多义,前者的意思是“碑文”,后者的意思是“文字”)。还有像“盖音谬也”的解释中对“盖”的解释等。
3.借助其他方法。
我们重点看下面几句话:我把你以前学过的有关的词解列出来,供你选择。
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并提出一系列新法,例如,王安石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积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例如,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到商业,从农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使国力有所加强。虽然他的变法最终因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而失败,但在历史上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此游所至殊浅,偏留取无穷深至之思,真乃遗赠不尽。当持此为劝学篇。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十
2.了解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尝试学习阅读、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正确认识“志”“力”“物”的关系,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二、解题
首先看注释①,褒禅山,旧名华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月,王安石从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此山,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了这篇说理性游记。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2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2篇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 熟悉课文的内容和结构;3.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重要知识点;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相关的问题或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

1. 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游褒禅山记》的相关图片,或者提问:“你听说过褒禅山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来引入课文。

2. 讲解 (15分钟)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更加了解褒禅山的相关情况和作者杨万里的背景。

3. 阅读 (30分钟)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目的。

4. 合作讨论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合作讨论:a. 你对课文的理解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b. 课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c. 你觉得褒禅山对于作者的意义是什么?5. 总结 (10分钟)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进一步解释重点词汇和知识点。

6. 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与褒禅山相关的文学作品,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与褒禅山相关的散文或诗歌。

板书设计:《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 熟悉课文的内容和结构;3.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重要知识点;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补充说明:1.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尽量引用与褒禅山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宋代欧阳修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

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借鉴和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

2.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学生的独立阅读、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文章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安石是谁吗?他的变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游褒禅山记》,理解文章大意。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1.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进行讨论。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你们有什么启示?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借鉴《游褒禅山记》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安石是谁吗?他的变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游褒禅山记》,理解文章大意。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1.讲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吗?2.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进行讨论。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高一下册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3.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3. 运用课本中的阅读策略进行深入阅读。

4. 分析文章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分析文章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人物、事件和场景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独立阅读《游褒禅山记》,并标注关键词、短语和生词。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问。

3. 教师指导学生以关键词、短语为线索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4.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理解和问题。

三、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15分钟)1. 学生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文章的结构。

2. 学生分析文章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形象描写等语言风格,并解读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对《游褒禅山记》进行评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谈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对待物质和精神追求。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互相评论和提问。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全班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并指导学生如何从主题、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意义,分析文章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下节课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

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

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培养学生对于景物描绘的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掌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与景物的关系;3. 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深邃的意境;2.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教学准备:1. 课本《语文》高一下册;2. 板书:《游褒禅山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列举几个著名的山水诗,引出本课的课文《游褒禅山记》;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对这首诗了解多少?Step 2:讲解课文(10分钟)1. 为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本上划出课文的中心思想;2.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

Step 3:分析课文(20分钟)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课文中褒禅山的景物描写和褒禅山的氛围;2.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褒禅山的特点和意义。

Step 4:讨论主题和中心思想(15分钟)1. 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讨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2.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作文;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和氛围。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和答疑。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解读;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典故;(3)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3. 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岳阳楼记》的学习,简介王安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游褒禅山记》,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写在课后笔记中;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 运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检测,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八、教学计划第一周: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第二周: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第三周: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周: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情感教育。

游褒禅山记教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高一下册《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文言字词。

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3、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重点积累“名”、“舍”、“谬”、“穷”“明”“极”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在于”“至于”“于是”“学者”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策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过的课文、参看本课注释、运用文言语法知识推断等方法逐步扫除。

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

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由于文化、心理的距离,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可采取设疑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游记,可与学生以前所学课文进行联系比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想旅游吗?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相机引导。

)旅游并非为了“到此一游”,告诉别人“我来过”,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启迪人生。

设计意图: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以下文本思想内容的教学做铺垫。

2、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游记古文,有哪些呢?(请学生回答并引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

)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的主旨句分别是什么?岳阳楼景区和醉翁亭景区分别美在哪里?(请学生齐声背诵并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相关语句及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图片。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游褒禅山记教案(多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多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多篇)第一篇: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备课时间:2023-10-1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1、4。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五、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背诵课文六、讲练习篇子。

七、课堂检测八、作业做《步步高》九、课后总结第二篇: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掌握词类活用。

因事说理的游记——思想的深刻,艺术手法的独特。

解决办法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只进行点拨、解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诵读,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重点教读第三段,理解作者“尽吾志”的观点。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补充注释①址:基址,指山脚。

②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谈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生疏“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把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育文言文阅读力量。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同学比拟生疏,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同学理清记叙和谈论的照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同学利用课文解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老师进行点拨、解难,培育自学力量。

3.但凡要同学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同学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消灭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稳固,温故知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校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谈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见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乐观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像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比解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如有疑难那么请其他同学答复或由老师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总第23-24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积累: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知识点】(除重点难点之外)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解题:
①本文体裁:游记散文;②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2、范读全文,自读。

3、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网页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第一段:
①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②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分析“其”字的用法。

④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第二段:
①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②找出开窍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③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④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第三段:
①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②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③读准音:“相之”
④口译本段
第四段:
①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②悲夫FU
第五段:
①找出假借字;②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4、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分段讨论问题:
①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②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③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

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

“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④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

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

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

(例句略)
⑥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

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

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2、读全文,师指点。

3、完成思考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