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分层精练第7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同步分层测评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同步分层测评含解析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4.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5.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雕像,他是( )A.大禹B.管仲C.商鞅D.李冰6.阅读下列材料: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

——《史记·秦本纪》请回答:(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2.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武王伐纣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2.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3.1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一大魔术“惊心动魄”的主要表现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B.统一文字和度量衡C.实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商鞅变法期间,秦国一农民的邻居偷了一头牛,要被罚为奴婢。

这位农民为了不受牵连,最好的做法应该是()A.努力生产粮食B.参军获嘉奖C.去政府告发邻居 D.经商致富6.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①百家争鸣②商鞅变法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④兼并战争⑤中华文明的起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商鞅变法对社会制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8.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贵族特权9.商鞅变法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根本作用是()A.秦国自变法后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B.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C.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D.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0.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融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4.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5.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6.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建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7.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9.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10.一位同学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看到,都江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江水流入宝瓶口。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预习+知识梳理+习题-学习文档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预习+知识梳理+习题-学习文档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晋被瓜分成韩、赵、魏。

2、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6、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预习提纲一、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被三家大夫瓜分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

(东南西北到中间)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和进一步推广,社会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任用主持变法4.内容:1)政治:①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③改革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禁止私斗。

2)经济:①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

3)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意义: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者: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内江用于,外江用于。

3.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为沃野,被称为“”。

预习填空答案:一、晋国;韩、赵、魏;齐、楚、秦、燕、赵、魏、韩;纸上谈兵二、铁制农具;牛耕;生产力;富国强兵;秦孝公;商鞅;县制;世袭特权;户籍;严明法度;井田制;耕织;度量衡;军功三、李冰;岷江;灌溉;分洪;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作业)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作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巩固】1.“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

这种制度开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夏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上有关于建立县制的措施,这是秦国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国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C项正确。

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没有“县”这一行政区划,A项错误;同样,春秋时期实行的也是分封制,B项错误;夏朝是西周之前的朝代,没有分封制,也没有实行县制,D项错误。

故选C。

2.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齐、楚、秦B.韩、赵、魏C.齐、楚、燕D.楚、赵、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秦、燕并称“战国七雄”。

所以“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韩、赵、魏,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战国七雄,位置最南的是()A.燕B.齐C.楚D.秦【答案】C【解析】燕在北京,齐在山东;楚在湖北;秦在陕西。

最南的是楚,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项。

4.《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下列选项中与这一景象的出现相关的是()A.李冰—都江堰B.李冰—大运河C.李冰—灵渠D.李冰—长城【答案】A【解析】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水患不断,成都平原旱涝无常。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项正确;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排除B项;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排除C项;长城是秦朝时期修建,排除D项。

故选A项。

5.《秦律通论》中提道: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

对此战果的形成起着极大推动作用的是()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答案】A【解析】分析图表信息,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军全胜58次”,在所参与的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比例很高,说明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练习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一课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并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这一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

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

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建造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进入新课:(一)比较历史地图,激发学史兴趣通过出示《战国形势图》回答如下问题:(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各在哪里建都?(3)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怎么回事?(4)战国起止时间怎样?这一名称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二)讲述历史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感悟历史1、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让学生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4、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人们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5、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三)分析历史内容,培养理解能力1、商鞅变法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历史上册同步练习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历史上册同步练习_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2016·天津大毕庄中学月考)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三家分晋”的相关史实。

由已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韩、赵、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概念链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春秋”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历史特征:奴隶制度瓦解。

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天子反而依赖强大的诸侯。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战国”名称来源于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

历史特征:封建制度形成。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趋向统一。

2.(2017·苏州相城区期中)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解析】选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3.(2017·衡阳逸夫中学期中)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解析】选D。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从西周到战国,诸侯国越来越少,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战国七雄1.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其中齐、______、燕、______、赵、魏、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_____”。

2.战争(1)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____________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 2 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__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______________秩序,以求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代表: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①政治:确立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__;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

(3)作用: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4.影响: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知识点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2.作用:发挥出防洪、________、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被称为“__________”。

【达标练习】1.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时训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时训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时训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仇恨他〕。

这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哪一内容形成的?〔〕A.国度供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在买变C.依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树立县制2、革新是推进社会提高的动力。

经过变法开展成为战国前期最贫弱的封建国度是〔〕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3、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活。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二、填空题4.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开展,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5.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前期是贫弱的国度。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

7.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知名世界的工程。

提高训练〔10分钟〕三、资料剖析题8.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缺乏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⑴资料中〝卫鞅〞、〝孝公〞区分是指谁?⑵结合所学知识剖析资料中的观念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⑶对我们明天有什么启示?四问答题9.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3 CAA4.封建统治、封建经济5.356、秦孝公6.地主阶级、农民阶级7.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8.⑴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⑵代表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令商鞅停止变法;⑶管理国度不应故步自封,需依据变化了的情势适时革新、变法,才有利于经济的开展,国度的提高。

9.内容:经济:①废弃井田制,允许土地自在买卖;②奖励耕织,消费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一致度量衡。

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②废弃贵族的世袭特权;③革新户籍制度,增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制止私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地方任职C.秦国开始使用统一的度量衡D.一位旧贵族宴请商鞅,感谢商鞅在变法中给予他们特权4.“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A.鼓励耕织B.确立县制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5.从下面的连环画中,我们会了解到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兴修?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郑国渠6.探究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一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山海经》材料二牛耕积谷,水漕通粮。

——《战国策·赵策一》(1)这两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上有了怎样的进步?这种进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材料三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

—刘歆(2)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位著名改革家?材料三中提到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两项即可)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教师详解详析1.A【解析】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

注意图片中的三个文字分别是韩、赵、魏,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

2.A【解析】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役。

3.D【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因而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不可能对商鞅持感谢的态度。

4.D【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蒙恬因有战功被授予高官,得益于商鞅变法里规定的“奖励军功,按功受爵”,所以D正确,A、B、C 三项内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5.C【解析】李冰所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6.(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商鞅。

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水利工程的兴修C.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2.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马陵之战 B.涿鹿之战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3.[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齐国的位置应是(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5.[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国家之间争夺激烈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弱肉强食,适者生存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7.[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盘庚迁殷 D.农民起义8.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A.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9.[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中检测]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记载中描述的应是( )A.都江堰 B.长江三峡 C.长城 D.灵渠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 课战国期间的社会变化第 7 课战国期间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 以下能正确反应出春秋战国期间的时代特色的是()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定C.生产力飞快发展D.诸侯吞并争霸不停2.某市中小学校已广泛开设经典朗读课 , 经典朗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 , 终战国 , 五霸强 , 七雄出。

” ( 《三字经》 ) 此中的“七雄”是指 ( )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3. 与春秋期间战争对比 , 以下不属于战国期间战争特色的是 ( ) A. 战争规模大 , 参战兵力许多B.开战地区广C.连续打着“尊天子 , 攘四夷”的旗帜来扩展领土D.连续时间较长4. 春秋战国期间发生社会大改革的根来源因是()A.诸侯争霸B.百花怒放C.商鞅变法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行5.公元前 361 年, 秦孝公即位。

因为国力不强 , 秦国遇到各诸侯国的歧视, 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 , 秦孝公 ()A. 推行分封制B.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推动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6.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期间的农民 , 以下是对于他们家农业生产状况的描绘 , 这些描绘()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睦后他家浇灌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所有是事实B.只有①②切合当时状况C.②③在当时不行能出现D.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7.春秋战国期间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包含 ()①增强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使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起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商鞅变法是战国期间最完全、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以下相关商鞅变法的说法 , 正确的选项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赏军功 , 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③改革举措表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反了历史发展潮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 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到现在的大型水利工程 ,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始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选择题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七国之乱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3.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4.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这一措施直接()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承认了土地私有C.统一了人民的思想D.加强了中央集权5.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A.鼓励耕织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严明法度6.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A.秦 B.吴 C.楚 D.越7.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说明(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8.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讲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四个儿子中最可能在吹牛的是(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儿子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导学号79594059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D)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3.下图为春秋时期战车的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B)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4.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齐国。

最南:楚国。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5.导学号79594060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B)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6.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秦国推行“新法”的代表人物是(B)
A.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
D.周武王
7.导学号79594061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D)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8.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C)
A.鼓励生产
B.加强刑罚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
9.导学号79594062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其主要原因是(C)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

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秦孝公。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1.导学号79594063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2.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

该工程建造于(B)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D.商朝时期
13.导学号79594064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B)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周厉王
14.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假如假期你想去参观它,应该去哪个省?
;四川省。

(2)图1这个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图2所示的人物是谁?他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人民用这一种方式来表示对他的尊崇?
;主持修建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
一直造福于人民。

15.导学号79594065观察下面这组图片,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广泛使用的是(B)
16.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C)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17.导学号79594066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在变法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C)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18.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

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19.导学号7959406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大意: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而使邻国倾覆)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0.导学号79594068(2016山东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D)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1.(2016内蒙古包头)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2.导学号79594069(2016山东青岛)《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D)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23.(2016四川泸州)“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

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D)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24.(2016山东菏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D)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25.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时势造英雄,动荡的时代成就了秦国的强国梦。

【水利工程的修建】
材料一
材料二史书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发愤图强的改革】
材料三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2)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