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设计
的 是 熟悉 唐僧 西天 取 经 的故 事 , 于《 游 记 》 讲 述 的 人 物 、 对 西 中 故
现行 初 中 历 史 课 标 实验 教 材 (I教 版 ) 在 课 程 内 容 的 选 择 Jf ,
上不 是 “ 括 式 ”而 是 “ 囊 , 精选 式 ”在 学 习 目标 的定 位 上 , 是 “ : 不 以 量取胜 ” 是“ 而 以质 取 胜 ” 充 分 体 现 了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的成 果 。 。
Vo2 . No 9戈 来自考 教育教学 9
LI BERAL ART S FANS
浅谈 新课 程下 的历史教 学设 计
周 秀 梅
( 南 师 范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重庆 北 碚 区 西 400 ) 0 7 0
【 摘
要 】 师如 何 把 握 好 教 材 , 会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精 神 , f 史课 堂真 正 体 现 “ 教 领 - j /  ̄ 以人 为本 ” 育人 模 式 , 必 须在 教 学设 计 上 下功 夫 。 的 就

在 实 际 的 教 学 活 动 中 .我 深 切 的体 会 到 一 篇 优 秀 的 教 学 设 计 不 仅 应 注 意 对 本 课 内 容 的设 计 .还 应 处 理 好 课 与 课 之 间 的 衔 接 。 现 行 川 教 版 实 验教 材 . 注 重 “ 选 式 ” 同时 , 在 精 的 却不 能兼 顾
是 直 奔 主 题 , 样 突 出 了 主 题 . 却 忽 略 了 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 比 这 但
如 , 六 学 习主 题 《 第 繁荣 与开 放 的社 会 》 与第 七 学 习 主 题 《 民族 关
系 发 展 与 经济 重 心 南 移 》 间 , 生 刚 刚 才 领 略 到唐 朝 的 繁荣 与 之 学 开 放 , 上 却 要 过 渡 到 五 代 、 、 、 、 的并 立 一 课 的 学 习 , 马 辽 宋 夏 金 知 识来 的太 突然 , 符 合 学生 的认 知发 展 水 平 , 时学 生 的意 识 有 不 此 可能 还 停 留在 唐 朝 时期 , 了 能 处 理 好 这 个 的 问 题 , 设 计 时 , 为 在 我特 意在 此 加 设 一 问 “ 同学 们 在 学 习第 七 学 习 主 题之 前 , 什 么 有 疑 问 ?” 实 际 的教 学 中 , 多学 生 提 出 , 朝 如 此 繁荣 , 么 它 在 许 唐 那 是 如 何 走 向灭 亡 的 呢 ? 过 对此 问题 的解 答 , 生很 自然 在 学 习 通 学

谈课改下历史教学

谈课改下历史教学

谈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一、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改革。

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

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已经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观念。

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

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革新和调整。

在初中历史教学方面,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不仅包括对历史事实的了解,还包括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思考,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和理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历史教学要注意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和探究,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 以历史教材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历史事件为主题,以历史问题为导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才能上好历史课;要在历史课中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都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需要教师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更新方法如今,新课改的速度加快,我们不得不面对教学改革的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历史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机会,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合理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放宽了各地区的教材制定规则,不少地区开始自行拟定教材,人教版教材就是其中之一。

人教版教材的针对性强,内容新颖丰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比如《必修2》,教材的主题有八个,主要是中国古代经济、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程,研究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以这样一种时代关系为主要编排走向。

新课改要求教材中的每一单元之间都应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知识。

人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课后活动设计方面也颇费苦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为我们制订教学方案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历史必修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正确的品德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全面完成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人文情感,最突出的还是爱国热情,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教材,提升总结教材的精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到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人物时,除了介绍他们的生平,还要从他们的内涵思想上去感染学生。

司马迁在最后的岁月里不屈不挠,写成了《史记》;而曹雪芹则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写出了《红楼梦》;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展现了现阶段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研究的层次性。

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以学生为本,将历史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究历史现象之下的真相与规律在新课改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做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的桥梁,并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应该正确地查找、筛选资料,适合教学内容的就用,不适合教学的坚决不用;还应该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一堂历史课也如同一首交响乐,抑扬顿挫、有舒缓、有高潮,这样课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于是我在备课时首先进行知识的梳理,理清重点和难点,把它们设计成高潮部分,让学生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理解上有所突破。

教材所写的都是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而这些事件和现象的背后蕴涵着的规律、经验教训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的。

以前我在挖掘教材时只局限于“有什么”、“是什么”,即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内容、表现、发展过程以及其阶段性特征等。

后来我意识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挖掘“为什么”,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背景或原因、目的、条件等,有时还需要具体分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多种角度。

实际上这仍不够,教师还要挖掘“这说明什么”、“从中认识到什么”,让学生去客观评价某一史实,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观点或启示。

二、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成为了当前历史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困难1. 教学资源不足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的教学资源并不足够,这就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感到历史学枯燥乏味。

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是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依然不高。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体系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困难。

4. 压力较大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对教师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对策1. 积极引进教学资源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物、历史影视资料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故事情节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 完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要求,学校可以逐步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课堂表现、作业等,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4. 强化教师培训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可以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增强他们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种种困难,但只要教师和学校能够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对策,相信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使得历史教学更好地融入到新课改的大框架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改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改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改心得改革是因为现有的教学情况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要改变,要变好。

以往的教学让人诟病的地方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教师的教包揽了所有。

而新课改的理念则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与学,要达到一个平衡。

学生不懂,需要老师的教,不可一切都放给学生自习;老师的教,是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可什么都包揽。

老师教的太多,就回到原来的老问题上,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老师教的太少,学生也会茫然,失去前进的目标和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的心得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实施教学创新在教学课堂上我感受到新课程是一次由一人讲走向大家讲的课程改革。

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

教师也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地位转向课堂师生交往的平等位置。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要改变过去程式化的呆板的单向的教学,演变成活生生的师生双向的课程内容创生与开发的教学。

历史教学过程要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课堂上充分利用讨论我们知道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但是却长期受不到学生的重视,认为历史是死的,读历史枯燥无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教法上。

历史学科内容多,很烦杂,我觉得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老师所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把历史科教活,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起来。

历史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我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利用讨论法,讨论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l i l l

创堂 新 课
23 ;
● 沈克 菡

历史课程标准 提出 : 历史学 习评价 是 以促 进学 生全 面发展 、 合发 展为 目标 , 综 采用灵活多样 的评价
方法 , 重 学 生 学 习 过程 和学 习结 果 的 全 程 性 评 价 。 注
素— — 学 生 。 因此 , 们 有 必 要 重 新 审 视 历 史 课 堂 我 教学 评 价标 准 , 立 一 个 既 关 注 教 师 , 确 又关 注 学 生 的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 评价的 教育功 能的基 本理念 , 依
据 新 的评 价 理 念 和 要 求 , 必 要 改 变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有 的视 角 , 新 认 识 课 堂教 学 评 价 的 主体 , 建 新 的课 重 构 堂教 学 评 价 体 系 , 而 更 客 观 、 面 地 反 映 课 堂 教 学 从 全
课堂 教学评 价体系。新课 程强调 , 在课 堂教 学评价
中 , 价 一 节 课 是 否 成 功 , 关 键 的是 要 看 学 生 的实 评 最 际收 获 , 要 看 学 生 在课 堂 中 的 感 受 , 们 是 在 主 动 即 他 地 参 与学 习 , 是 在 被 动 地 学 习 ? 他 们 的 实 践 活 动 还 是 否 有 实 际 意 义 ? 学生 能 否 提 出 问题 和质 疑 ? 目前 教师 “ 堂 灌 ” 现 象 已 日趋 减 少 , 学 生 参 与 课 堂 满 的 但 实 践 活 动 的有 效 性 仍 有 待进 一 步 看学 生如 何 学和 学得 怎 样。 总 之 , 堂 教 学 的价 值 应 该 体 现 在 学 生 身 上 , 是 历 课 这
史课 堂 教 学 的 本 质 。 二 、 史课 堂教 学评 价 的 基本 理 念 历 1评 价 的 主体 是学 生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 目的 是 . 使 学 生 获 得 历 史 知 识 和 掌 握 基 本 技 能 。 因 此 , 生 学 学 会 和 掌 握 了多 少 是 评 价 课 堂 教 学 成 功 与 否 的根 本 出发 点 和 落 脚 点 。观 察 和 评 价 一 节 历 史 课 , 先 要 首 看 学 生 的 认 知 能 力 是 否 能 得 到 发 展 , 本 技 能 是 否 基 得 到 训 练 和 提 高 ; 后 评 价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教 师 的 教 然 学 行 为和 学 生 的学 习 行 为 。在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中 , 学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教学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按课本“一讲到底”、“满堂灌”,无视学生的兴趣、情感,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始终被动学习,而失去应有的活力。

所以常听到学生说:“历史课好枯燥啊,就是讲讲故事。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所谓活力,即师生学习探究的活力。

新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共同探索世界的窗口。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通过“大家谈”,产生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通过“活动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天赋。

二、历史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人文性,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关注每一个学生。

人文的历史课堂,首先要尊重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正在成长中﹑发展中的人看待,而不是一个成人,更不是一个载体、一个容器、一种工具。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历史教师要特别学会倾听,耐心地听学生讲话,把教学过程真正地当作平等对话的过程。

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

其次,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赏识。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温馨,一种沟通和理解,一种信赖和祝福,可以使人具有成功感。

欣赏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欣赏学生,将使教学富有了人性的色彩。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让学生在赏识中快乐地成长。

再次,课堂上要对学生充满呵护,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

学习困难学生大部分对学习缺乏信心。

他们由于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因而自卑,渐渐地,他们与同学疏远了。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系, 能从 历 史 地 理 的变 迁 中寻 求 历 史 发 展 的 足 迹 。

上好第一堂课 ,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利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 。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 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 , 而对 学生特 别是初中生来说, 他们对现 实了 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 不够 广泛和深远 ,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 和人物就更不用说 了。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 以拉近历史与现实 的距离, 为学 生营造历史环境 , 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 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 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 l I 缶的尴尬局 面, 而且也可以提 高课堂教学效 率, 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 时间, 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 的学科 , 利用 多媒 体技术 , 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 外每个 历史时期留下 的实 物、 图片 、 史遗址等通 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 , 历 可 以大大开阔教师和 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 史的积极性, 学生 使
放式的大课 堂。先进 的教学手段, 可以增加信 息量, 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 、
济、 还是文化 , 有什么特 点, 通过读 目录这些问题就可 以解决。 中国历史》 趣味性, 以《 培养、 引导、 发展 、 固学 生对历 史课 的学习兴趣 。 巩 在学习 《 中国人 民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 课 内容 分别讲 了列强发动 的四次战 站起来 了 时 , 前准备 了: 5 》 课 国旗 、 国徽 、 国歌、 民英雄纪念碑 、 人 中华人 民共
发展进步的经验史 , 政治、 经济 、 军事 、 交、 外 科技、 思想无所不包 。历 史教科 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一、重建历史教学理念,塑造新型师生关系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历史教师的教学责任由单纯知识技能传递,转变为以情感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培育。

与之对应,师生关系必然发生新的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师的历史教学责任便有了拓展,从而注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构建性学习过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角色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教材、媒体等一起构成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服务。

二、重建教学评价体系,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历史课程教学理念,必然要求重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标合理,设计科学,恰当处理教材及师生关系;要开放历史教学设计、内容、空间、形式、结果;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挥学习潜能;要使教材设计独特新颖,发挥教学个性,艺术地驾驭课堂;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认知、能力等方面锻炼的机会,为学生进一步自我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得到启示,获得进步;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自觉地运用它们来陶冶学生的情感、人格。

此外,教师还要热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要有宽松的学习心态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可以自由向师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特长,使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浓厚的兴趣、灵活的思维方式,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与合作伙伴交流,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要善于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拓展思路,用生活、个性化眼光对待学习;能获得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得到强化,展示自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人格得到健康的连续性发展,并通过课堂学习,又生成了有价值的新问题,激起探究欲望,使自己自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要学习情绪饱满,能在体验中受到学习内容的情感感染,获得美的享受,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并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能与教师和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浅谈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学
适 应 学生 需 要 , 应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我觉 得 重要 因素。然而传统的教学办法如讲述法 、 适 四 、 学 信 息 纳 入 要新 教 在知识膨胀 , 息 “ 炸” 信 爆 的今 天 , 中学
历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细 节之处应 该大胆 讲解 法 、 渎法 和纲 要 图示 法 等仍然 足 以 讲
手忙脚乱地去执行 。学生忙来忙去 , 处在被 失 ; 在讲 到辛 亥革命成败问题时 , 把学生 和编排 。只有持之 以恒 , 我 长期积 累, 才能使 动接受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 、 分成两组 , 组织 学生按 照辩论 赛 的程序展 中学历史 教学不致因教材 的滞后 而落后于
感, 而更多 的是创新 、 新颖别 致有 新奇感 。 生的实际情况 等因素采 用启 发式 、 问题 式 、 史教学 跟 f时代的发展 。历史 教学的新信 :
这里结合本人 的教学 淡几点想法。

讨论式 、 究探 索式等 , 研 以学生 为本 , 充分 息 分为 教和学两 个系统 。教 方面的新信息
井 ” 的教 学 疗法。 即力求讲 活 , 深 , 式 讲 讲
透 :时代呼唤蓿综合 型人才 , 这就要求我们
实现教学 内容呈现方式 的多样 化 所 的 历 史教 师在 知识 的 延 伸上 打破 学 科界
即教 学 内容呈现不 再单纯 依靠 限 , 诞伸 到其 他学科 , 延伸到现 实问题 、 热 习历史 的基础 方法——学 会 学 习历史 , 谓 多样 化 , 培
教 改 聚焦
2 1-
沈 会 军

要: 历史学科 内容 多, 繁杂 , 很 要让 学生对 它感兴趣 , 师就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 的魅力 , 老 把历史课教活 , 学生的兴趣就 能 教学 信息 学科知识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实践及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实践及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实践及反思摘要:本文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将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分为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三方面,要求学生按照这三步骤来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最后通过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反思为了让中学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一些尝试简要地介绍如下: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之下的历史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职责就像电影中的导演一样,而学生则是主演,让学生来发挥,因此,教师的任务在新课程下被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规划者和促进者。

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二、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模式的改变1.课前预习新课改要求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更加认真仔细,而且还要动手归纳和总结。

他们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我学会了什么”和“我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首先是“我学会了什么”,它要求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总结归纳书本上的知识,并且要形成书面的材料。

在完成了第一步之后,由于学生是在教师讲解之前预习的,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因此,就需要做第二步的工作,即“我存在哪些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将不懂的问题做记号或是写在书本上,留待上课的时候再来解决。

诸如在学习“江南经济的开发”这一课时,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书本浏览一遍,然后把这一课的知识体系弄清楚,最后要明白江南经济开发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首先对于背景而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本自己找出答案。

诸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少数民族人民不断内迁,和北方居民交错杂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北方战乱不断,为了逃避战争带来的危害,北方的人口开始大量的南迁。

但是为什么北方人口的南迁就会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呢?江南经济的发展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有许多的同学都不是很明白,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他们必须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再来解决。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正确把握 新课标规 定的学习版块 , .
展作 出贡 献 。 生 学 会 学 习 的 显 著 特 征 是 学 学 生能 够 自己 学 习 。 养学 生 的 自 主性 思 维 要 培 从 转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观 念 入 手 , 重 要 的 是 使 最 学 生 能 够 积 极 主 动 的 学 习 , 要 我 学 为 我 要 变 学, 变苦 学 、 动 学 习为 快 乐 、 动 的 学 习 。 被 主 而 要 实 现 这 一 转 变 , 键 在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关 动 机 , 史 教 师 可 利 用 从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历 史 历 事 件 入 手 , 用 生 动 有 效 的 形 式 , 如 小 演 采 比 讲 、 历 史 谜 语 、 竞 赛 等 等 , 发 学 生 自 主 猜 小 激
2 让学生学会 学习。 、
新 课程 将 “ 程 和 方法 ” 为 三 大课 程 日 过 作 标 之 一 , 求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历 史 学 习 的 一 般 要 过 程 , 中 学会 学 习 。 史 教 师还 应 树立 可 持 从 历 续 发 展 现 念 , 注 重 教 学 的 “ 程 与 方 法 ” 真 应 过 , 正做 到 “ 是 为 了不 教 ” 为 学 生 的 可 持 续 发 教 ,
几点 :

源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作 用 , 教 师 的 合 理 充 在 引 导 下 利 史 资 料 , 迪 学 生 思 维 , 飞 思 维 空 间 , 行 启 放 进 自主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 努 力 培 养 学 生 探 索 精 并 神 和 创 造 性 学 习能 力 。
的 发 展 , 校 网 络 教 学 也 日益 广 泛 , 们 的 历 学 我
史 教 师 要 通 过 网 络 , 拓 进 取 , 助 网 络 资 开 借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教 师 要 转 变教 学观 念 , 树 立 新 的 教 学 观 在传统 的历史教学 中, 大 多数教师认为教授历史就是 向

再分配给各位组员 ,每个组员思考过后写出 自己的答案 , 再

起讨论分析 , 最后 由小 组长总结反馈给 老师 。 通 过这 种方
式得出 的结论 十分全 面 , 学生敢于提 出 自己的见解 , 对 于一
的评 价结合起来 , 评价教 师的教学质量 的优 劣 , 促进 教师的 认识 、 发展 、 完善 , 从 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 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 习 历史新课程改革既是历史科 目上 的一场革命 , 也是教育 的任务应是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内 , 而且对于学生 的思维 拓展 史上 的一场革命 ,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 等能力应 有一定帮助 。 教师要 合理 的分配组 员 , 不 能把优生 抓住机 遇 , 与课 程改革一起推进 自己的历史教学 , 为学生 的 分在一起 , 差生 分在一起 , 要仔 细斟 酌 , 考 量学生 的优缺 点 , 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口 合理分 配 , 同时要保证活动 开展的有序性 和有效性 。 比如教
比如 , 对学生的评价 。 学 生 的学 业 成 绩 不 再 是 和 以 往 一
在讲 台上通过板 书讲解 ,学生在课桌上通过抄写笔记记住 ,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 。 新课标 则规定在历史教学 中必 须充 分利
样占 1 0 0 %, 它 可 以占 4 5 %或是 其他 。 学生 的道 德 品质 占一 部分 , 学生的实践能力 占一部分等 , 通过各个方面 的考察综 合评价学生 , 还可 以进行 学生之间 的互评 , 从学生 的评 价 中

些难 点 , 组员之间也 能互相解释 , 帮助 , 能够高效率的让学生 学到新知识 , 对于一些重 点知识脉络更加清 晰 , 有利 于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未来的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历史是人类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因此,历史教育在培养社会公民的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然而,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使学生难以体验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教学的内容单一,重复和死记硬背,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但只是线性地连贯关于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历史。

其三,历史教学缺乏跨学科的涉及,没有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们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为此,提出了应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推动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的改进意见。

历史教育必须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反思工具,鼓励他们参加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历史教育中,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演讲、故事和教学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需要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答学习等,具体指导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三,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深度挖掘,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扩展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和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教育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可,使历史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

历史教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的重要手段。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

动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 机 械训 练 的现 象 。要 以改 变 历 史 课 堂 为突破 口, 与 学 生 进 行 谈 话 式 的讨 论 分 析 问 题 , 对 学 生 提 出 的 不 同 意见 、 看法 、 观 点 不 随便 斥 责 或 施 加 压 力 , 而 是 给 予 适 当 的解 释 或 表 扬 , 鼓 励其独立思考 、 自主 学 习 , 从 而 师 生 共 同 成 长、 共 同 进步 。教 师在 转变 观念 的 同时 . 还 要 重 新 定 位 自 己的 角色 , 走 到学 生 当 中 。 美 国 教育 家多 尔 说 , 教 师 在 师 生 关 系 中 的地 位 是 “ 平 等中的首席 ” , 教 师应 以平 等 、 民主 、 尊重 、 理解 、 关心 、 赏 识 的 态度 去 对 待 学 生 。 在这 样 的课 堂 环 境 中 , 学 生 才 会 体 现 出 自己 的主 体 地 位 , 才 会 积极 地参 与到 课 堂 中 . 才 会 认 为 学 习 知识 是 一 种 快 乐 、 一种收获 。 所 以历 史 教 师 要 改 变 课 堂 中师 生 的互 动 方 式 。 四、 改变 学 生 学 习方 式 高 中 历史 教 师 应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让 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发现 、 探究 、 研究 等 , 使 学 习过 程 更 多 地 成 为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提 出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 让 学生学会学 习 , 懂 得 学 习 。在 检 验 学 生 学 习 成 果 时 , 尽量开展研究性学 习, 如课 堂讨 论 、 辩论 . 收集历史资料 . 撰 写历 史 小 论 文 、 历 史 人 物 小 传 等,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也 是 历 史 教 师 所 要 改 变 的 个 内容 。 五、 注 重 角 色 转 变 高 中历 史 教 师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 要 注 重 自己 的 角 色 转 变 。 回顾 以 往 的教 学 模 式 , 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 , 教 师 是 人 类 灵 魂 的工 程 师 , 但 只 是 一 条 传 输 带 而 已。 没 错 , 就 在 这 样 一 条 传 输 带 上 要 教 导 出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 人 才 .具有 竞 争 能 力 与 承 受失 败 毅 力 的 人 才 是 很 难 的 。这 是 因 为 学 生 学 习 的 只 是 书 本 上 的 内容 .远 离 了 学 生 的实 际 生 活 .而 实 质 上 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 过 程, 应 该 是 一种 探 究 的过 程 、 创 造 的过 程 , 也 是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培养 的过 程 。为 此 , 要让 学 生 在生 活 中学 到 知 识 , 在 知 识 中体 验生活 , 就 要靠 老 师 指 导 , 因此 要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学 生 ,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课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课

浅议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课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改革旨在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有机统一,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适应新课改并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的任务,如果教师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实际上,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到了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有助于他们去认识和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他们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也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

例如,在讲述“西安事变”时,我先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事变发生的经过,然后提问:“张学良和杨虎城拘捕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事变发生的背景,了解事变发生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兴趣”成为教学内容的外加东西,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课堂教学,其效果必然是无效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新旧知识注意“承上启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虽然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教学,但他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不同的模块之间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例如,在讲述《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时,设置这样的文字情景:材料一: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途中,毛泽东曾风趣地自称是“进京赶考”。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历史教学也需要根据这一导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导向,探讨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历史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但也是一门需要一定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的学科。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历史教学要注重挖掘历史故事、人物和事件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在历史中感受到情感共鸣和精神震撼。

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文物、讲述历史故事、组织历史游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设计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增强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下,历史教学应该拓展教学内容,涵盖更广泛的历史领域。

传统历史教育注重的是政治史、战争史等狭隘领域,而在新的导向下,历史教学应该涵盖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等更广泛的历史领域。

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历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下,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多以讲授和记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积极体验和思考。

历史教学需要引入更多的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历史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下,历史教学的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以试卷考核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引入更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如综合实践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学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灌输一些历史知识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分析、概括、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者问题性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拓展历史知识面,不仅了解历史事件的表象,更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中学历史教学也要面向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更要学会对历史进行评价和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历史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历史文化创意活动,让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创作历史文化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将历史知识与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审美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历史教学进行思维拓展,情感拓展,审美拓展,身体拓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仅获取历史知识,更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邱辉海
合浦县山口中学广西北海53治理发愣功0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角色必须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与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过去传统教学方法,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容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出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从而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修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

历史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而且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因此,把过去重视传授知识为主,转为重视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方向。

2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实行以“教”定“学”的模式,让学生配合或适应教师的教,使学生被动学习,造成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被丧失了。

因此,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的发展。

例如,在分析历史事件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时,而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让学生被动地听说,这样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新课程的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能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在课后还要对不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进行交流,要把学生适应教师,转变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接受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以提高学习效果。

3由重教学结果,转向重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

它是让学生走向死记硬背的科学知识,把学生推向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角落里,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亲身经历或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如果强调重学习历史的结果,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共同的标准答案的方向,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重视教学过程,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历史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能增进才干。

我们学习历史科学知识,是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则有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感知——概括”,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到历史的结论。

第二次飞跃,“概括——应用”,就是把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要让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按照同一规格平均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能按照统一规模进行教育,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或互相交流、自学与辅导,搜集历史资料与独立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实行不拘一格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每堂历史课都应按照实际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潜能,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求教师要随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要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到“随机应变”,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地创造佳绩,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