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归纳1.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2)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3)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5)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6)用心一也古义:因为今义:使用2.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3.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l)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②冰,水为之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名句翻译(将名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将之翻译出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溪流,(就)没有借以成江海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一、重点字音輮以为轮(róu)虽有(yóu)槁暴(ɡǎo pù)参(cān)省(xǐnɡ)跂而望(qì)舟楫(jí)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qí jì)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二、文学常识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走狗。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黄金。

3、省:古,检查。

今,探究并领会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6、用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7、寄托:古,藏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五、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修身养性荀子在《劝学》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经过艰苦的修炼,才能够让自己的本性转为善。

他提出了“志士不忘在学”的观点,希望人们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钻研学问,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荀子强调了自己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克制自身的恶性。

对于学习的态度,荀子提出了“志士宁死不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的方法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学习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学问。

荀子提出:“学至诚,则明”,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学习,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学问的真谛。

荀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需要敬畏,需要恭敬,需要认真对待。

他认为,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够不断地进取,才能够真正打开学问的大门。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领悟学问。

三、礼乐教化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他的礼乐教化的思想。

他认为,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人的思想进行引导,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品德。

他主张,只有通过礼乐教化,才能够对人的恶性进行抑制,对人的善性进行培养。

荀子认为,礼乐是一种道德的教化工具,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良心进行教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礼乐制度,以实现对人的道德教育的全面引导。

四、王道政治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王道政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国家需要通过道德化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出,只有通过王道政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荀子主张国家需要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人的恶性进行惩戒,对人的善性进行引导。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劝学,言必信,行必果,身体力行,不思不言。

天下之至道,知不足者多,勇不足者少。

端正心态,持之以恒,方可成为真正的学者。

学之为道,无论何时何地,皆为上乘之事。

而学者之所以贵,在于其所学为国家重要的学问。

知识虽多,但不得以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应当不断地学习,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之路险阻万分,其间艰辛重重。

然则,呕心沥血,方可克服种种困难。

其品学兼优,行事规矩,方可站稳于世人之前。

心怀不足,勇气不足,虽有好心,也难以取得良好之成果。

而正直胸怀,倜傥不群,却能带领别人走向正确之方向。

精力与思考,是学之必要条件。

常常惟充实自己,以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然则,不抛弃烦恼,不远离轻欢的恶习,惟有永远记得自己的初衷,坚持走向成功之道。

取得知识只是一小步。

实际应用知识才是硬道理。

所以,应该将所学应用于到生活中,并尽力使其成为现实中的产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成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

学习者应当常常关注事物的本质,追求真理,避免盲从。

而人生的奋斗,也是如此。

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从事事物的内在本质出发,走向真正的巨大的成功。

故吾须以心理思辨,从而达成融会贯通之境地,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心浇灌,以情为滋养,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生命之意义方得以体现。

吾将于勤奋中逐渐成长,于实践中成为杰出的学者。

吾将努力践行不断的学习,以成就再辉煌的未来。

天下之至道,视吾以存思虑,视吾以义行,视吾以千锤百炼之心境。

吾自古以来,便志在学道。

为此,应当真切地劝告自己,不断努力,坚持至底,最终成为最杰出的学者。

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学习。

学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必须制定学习计划。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分解成可操作的小任务,并按计划有序地完成这些任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打印《劝学》文言知识整理归纳

打印《劝学》文言知识整理归纳

打印《劝学》文言知识整理归纳简介《劝学》是清代儒学家吕梁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读物。

本文通过对《劝学》的阅读与整理,对其中的文言知识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文言知识整理归纳一、文言词义解析1.1 “当”字解“当”字在文言中,通常有“应该、应当、合适”等含义,例如:“当以文达意,当以言表志。

”——出自《周易·系辞上》在现代汉语中,“当”字的用法有一些变化,但是在文言中的用法应该认真体会和理解。

1.2 “所以”字解“所以”在文言中一般表示“因此、由此、所以”,例如:“故人而不可失者,亲也;物而不可失者,时也;所以然者,知人之不可及也,知时之不可失也。

”——出自《劝学》在文言中,“所以”经常用来引导句子,表示原因或推理过程,需要特别掌握。

二、文言句型分析2.1 “以……为”“以……为”在文言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表示某种目的或标准,例如:“以明天下之理,使人得脱于胸臆之间。

”——出自《劝学》需要注意的是,“以……为”的后面通常会接一个从句,例如上面的例子中的“使人得脱于胸臆之间”。

2.2 “虽……而……”“虽……而……”在文言中是一种表示转折的句型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但是……”,例如:“虽不至道天地之灵,亦有治世安民之用。

”——出自《劝学》需要注意的是,“虽……而……”中的“而”通常可以替换成“却、但、然”等词,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合理选择。

三、文言语法要点3.1 “之”、“乎”、“焉”的使用“之”、“乎”、“焉”在文言中是不定代词,有时也可以用来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例如:“惟有玉山之下,有贞女之兆。

”——出自《劝学》需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用法及含义,准确使用。

3.2 主谓宾结构与倒装句文言中常见的句型结构是主谓宾,即“主语 + 谓语 + 宾语”,例如:“人生圣贤,其如日月之盈虚。

”——出自《劝学》还有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是倒装句,即“宾语 + 谓语 + 主语”,例如:“其知不可及,其行不可避,其为人不可不慎也。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表承接
F.锲而不舍
表承接\ 表转折
3.者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
记常识
1、荀子,名 。战国末期 国人荀子是
孔孟之后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

主义思想。《荀子》二十卷,共
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
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
步成熟。
退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 2.虽有槁暴 曲“。有”通“又”。 “暴”通 3.则知明而行“无曝过”,矣晒“干知”通“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 二.古今异义词:质。 1.蚓无爪牙之利
复 习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虽有槁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
二.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2.金就砺则利
四.常用虚词: 1.之: A.锲而舍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筋骨之强:
4.用心一也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三.词类活用情况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强 •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E.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实词。

1. 通假字。

-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 金就砺则利。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3. 一词多义。

- 绝。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以为妙绝(极了)-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假。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望。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望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三、虚词。

1. 而。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和)2. 于。

-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3. 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了)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2. 名词用作动词。

《劝学》文言知识梳理

《劝学》文言知识梳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4.登高而招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5.其曲中规 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五、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到了极点 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2、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利用
劝学
荀子
一、重点实词
学不可以已 停止
须臾之所学 吾尝跂而望 登高之博见
片刻
提起脚后跟 广
则闻者彰 清
绝江河
横渡
二、重点虚词 1、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连词表并列,并且 连词表递进,而且 连词表顺承,就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地 连词表假设,如果
2、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三、通假字 1.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 “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
四、词类活用: 1.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乃吾前狼假寐
假装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宽恕
3、望
吾尝跂而望矣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
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声望,名望
壬戌之初,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六、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劝学文言知识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如:用心一也9. 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如:蟹六跪而二螯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2.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3.形容词的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四)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动词,专一)四、一词多义1. 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2. 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3. 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4. 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5. 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④君子生非异也生,通,二、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今义:;参古义:今义:②声非加疾.也疾古义:今义:;③用心..一也用心:古义:今义:;④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今义:;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3.形容词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4.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四、一词多义1.复①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例:壮士!能复饮乎《》③例: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④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2.使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③求人可使报秦者()3.故①(旧的,过去的)②(交情)③(所以)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4.如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②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不如因而厚遇之()5.非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②非有仲尼、墨翟之贤()③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⑤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6.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佛印绝类弥勒()④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⑤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兴①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③大楚兴,陈胜王()④怀王怒,大兴师伐秦()8.善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素善留侯张良()⑤善万物指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得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④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吾得兄事之()⑥此言得之()⑦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五、特殊句式1.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劝学。

- 古义:劝勉、鼓励。

- 今义:劝说。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

-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登高而招(高:高处)4.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金就砺则利(利:变锋利)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一:专一)五、一词多义。

1. 于。

- 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可不译)2. 而。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可不译)3. 之。

- 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结构助词,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冰,水为之(代词,代冰)4. 假。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3、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声音宏大。

今义-疾病,快)4、假舆马者(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5、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0、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四、文言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五、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介词,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通“又”,再。

3、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才智。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

3、用心一也
古义: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词,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

4、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文言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臂非加长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与此句句型相同的句子还“用心躁也”“非利足也”。

3、輮以为轮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词“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倒装句,“于蓝”,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还有“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于水寒)”。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倒装句,“之利”“之强”作定语,后置。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1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劝学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2一、文言五项【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古今异义】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古:检验;今:探究并领会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而绝江河古: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泛指河流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寄身;今:托付蟹六跪而二鳌古:腿,蟹腿今:跪下【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二、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把……制成。

今:认为)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古:广泛地学习;今:知识、学问渊博)
4.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把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两个词;今: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
三、词类活用
1.故木受绳则直(形作动,变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作状,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作
动,游泳)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作
状,向上,向下)
5.其曲中规(形作名,弯曲的
弧度)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
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
后置)
3.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也(判断句)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
语后置)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
7.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判断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
语后置)
五、一词多义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修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吾尝跂而望矣
③顺风而呼
3.连词,表递进。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连词,表并列。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蟹六跪而二螯
5.连词,表承接。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②登高而招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二)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
于之,从这里)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
于之,从这里)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①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
“冰”)
③輮使之然也(代木)
2.助词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用于定
第 1 页共2 页
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②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四)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六)者
1.……的人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者”和“……也”共用,用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解释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六、解释重点字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合于)
3.虽有槁暴(即使;枯干)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反省,省察)
5.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6.而绝江河(横渡)
7.无以至千里(没有用
来……的办法)
8.用心一也(因为)
9.声非加疾也(快,速,引
申为“洪亮”)
《劝学》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
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
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
水凝结而成的,但是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
线,用煣的工艺(使之弯曲),
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合乎
圆规(画出的曲线),即使又被
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
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烤使它弯
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


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用斧锯
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在磨
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
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
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
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
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
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
看见的范围广。

登到高处招手,
手臂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
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
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
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
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
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
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
同,是善于借助外物啊。

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
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
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
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
和智慧就会得到提升,圣人的
思想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小
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
法汇成江河大海。

良马跳跃一
次,不能跳出十步远;劣马拉
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烂的木
头也刻不断。

雕刻而不停止,
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蚯蚓没
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
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
下可以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
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
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
有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
躁啊。

第 2 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