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_秋思_公开课
《渔家傲秋思》课件
颜色:选择与课件主题相符 的颜色,如金色、红色等
布局:标题位于课件封面中央, 突出显示
背景设计
背景图案:可以选择秋天 的风景,如枫叶、菊花等
背景颜色:选择与秋天相 关的颜色,如金黄色、红 色等
背景文字:可以添加与主 题相关的文字,如“渔家
傲秋思”等
背景图片:可以选择与秋 天相关的图片,如秋天的
山水、秋天的田野等
配色方案
主色调:采用暖色调,如橙色、红色等,以营造秋天的氛围 辅助色:使用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以平衡画面色彩 背景色:选择浅色背景,如白色、米色等,以突出文字和图片 图片色彩:选择与主色调和辅助色相协调的图片,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感
字体选择
标题字体:建议 使用粗体、醒目 的字体,如黑体、 宋体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词的 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词的 创作背景和 历史背景
学习诗词的 写作技巧和 表达方式
理解诗词中 的典故和寓 意
提高诗词鉴 赏能力和审 美能力
掌握诗词的 朗诵技巧和 表演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结合诗词原文,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涵 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诗词
课件设计需要更加简洁,减少不 必要的元素
课件互动需要更加多样化,增加 更多互动方式
05
课件素材及源文件
章节副标题
图片素材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封面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内页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背景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结束页图片
音频素材
背景音乐:选择与秋天、思乡相关的音乐,如《秋日私语》、《故乡的云》等 朗诵音频:选择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朗诵音频,如《渔家傲秋思》朗诵版 音效:选择与秋天、思乡相关的音效,如落叶声、风声等 配乐:选择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配乐,如古筝、琵琶等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渔家傲·秋思》的诗意和文学背景。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图像思维和创意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渔家傲·秋思》的作者王之涣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2.2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解释。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效果。
4.2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翻译作业,测试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官方推荐的《渔家傲·秋思》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提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渔家傲·秋思》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宋朝自建立起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 内加紧控制,而边疆长期放松警戒,武备松 弛,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
范仲淹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 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 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 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始终处于孤立 状态。
上阕中,词人运用衡阳雁、边声、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从听觉和视觉角 度,将所听、所见之景象连接起来,描绘出 一幅孤寂寒冷、辽阔荒僻、萧瑟荒凉、戒备 森严的边塞秋景图。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 1、诵读本词,读出韵律,领略边塞风光。 • 2、品读词句,学习鉴赏诗词的常用方法。 • 3、知人论诗,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
任务一、初读感知,体会韵律之美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能治盛世
在朝堂,实行庆历新政,政局焕然一新,开 北宋改革风气之先。秉公直言,大胆进谏,三次 被贬,初心不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在地方,修捍海堰、治理水患、兴办郡学、开 仓济民,“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
武能镇山河
在戍边,整顿边防,大兴营田,招抚流亡,抵 御外患,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来犯。西北 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关山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渔家傲·秋思》课件
创作背景
•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 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负责防御西夏进攻。由于边事紧张 ,他开始注重军事防御,并着手改革军事制度。这首词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和对战 争的无奈与忧虑。
作品地位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词史上最优秀的边塞词之 一。
该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该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
02
内容分析
词的上片
描绘景色
上片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塞下 秋来风景异”等句,展现了边塞 秋天的独特风光。
情感表达
引领了词的发展方向
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领了词的发展方向,促进了词的多 样化发展。
06
作品鉴赏
名家鉴赏
总结词:深入解读
详细描述:邀请著名诗人、学者对《渔家傲·秋思》进行深入解读,从文学、历史 、文化等多个角度剖析作品内涵和价值。
课堂鉴赏
总结词:互动教学
详细描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渔家傲·秋思》,通过互动教学加 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个人鉴赏
总结词
个性化解读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渔家傲·秋思》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 和感悟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壮志难酬
• 壮志难酬: 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反映了作者对 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无奈。作者用“燕然未勒归无计”来表达 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 壮志难酬的悲哀。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渔家傲·秋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词意,掌握词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2. 学会有感情地吟诵并默写词作。
3. 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描述,深入理解词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作者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词意理解与感情吟诵。
2. 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解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唤起记忆,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学生已学过的边塞诗词,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唤起他们对边塞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的辽阔与壮美,激发他们对新课文的兴趣。
2. 作者介绍,背景铺垫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强调其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学生理解词中情感打下基础。
讲述《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即宋仁宗时期国家面临的边疆危机,以及范仲淹在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作背后的历史情境。
3.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教师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全词,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注意教师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投入。
接着,学生跟读,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词句的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4. 问题引导,激活思维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们认为‘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同时引入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课件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录01课件背景与作者简介创作年代创作地点情感表达词人在西北边塞的军中帐里。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0302 01《渔家傲·秋思》背景介绍北宋时期,范仲淹在贬官外任时创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生平简介范仲淹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主持“庆历新政”,致力于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
政治成就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词均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著称。
文学成就范仲淹生平及成就概述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尖锐。
范仲淹等有志之士力图改革,振兴国家。
文学地位《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豪放的诗词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被后人誉为“边塞词”的典范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播放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播放配合背景音乐和情境图片,营造浓郁的诗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重点字词注释与翻译重点字词列出诗词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重点字词,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解释。
句子翻译提供诗词中难句、佳句的翻译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诗词中的景物、人物、情感等元素,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
情感表达分析诗词中的情感线索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通过诗词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03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豪放派诗歌风格特点气势磅礴词中描绘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都具有宏大的气势,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展现出豪放派诗歌特有的磅礴之美。
直抒胸臆词人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不掩饰、不造作,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句,情感真挚而深刻。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译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
文 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
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课文精讲
词牌名
此词押“i”韵:异、意、渔家傲·秋思
结构梳理
渔家傲·秋思
上片: 雁去 写景 长烟
浊酒
下片: 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羌管
白发
边声 千嶂 落日 孤城 归无计
肃杀、荒凉、 形势严峻
思乡忧国 壮志难酬
人不寐 凄凉、悲壮、 慷慨、悲愤
征夫泪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 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 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 筑防御工事,始终处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 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个字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整体感知
朗读《渔家傲·秋思》,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sài
起、里、闭、计、地。
题目。“秋”,点明季 节;“思”即忧思之情, 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地点 季节 统领全景
塞下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课件
一部深受中国文学爱好者喜爱的诗歌作品。我们将探讨该诗的作者、背景和 结构,解析其中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上的 地位。
诗人背景与写作背景
1 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才华闻名于世。
2 背景:
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
诗歌内容概述
自然景观
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展现了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情感表达
通过景色赋予情感,表达了 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文化记忆
将诗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传递着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记 忆。
诗歌结构分析
《渔家傲·秋思》由四联构成,每联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整首诗呈现出一 种完整的艺术结构。
第一联:秋色远连天
自然之美
描绘了广阔的秋天景色,给人 以壮丽而深刻的感受。
浩渺无垠
天空广阔,给人一种无限遐想 和自由的感觉。
丰收的象征
树叶呈现出金黄色,象征着丰 收和希望。
第二联:水声悠来的清澈而悠远的水声。
2
自由的鸟儿
自由自在地在湖水上飞翔,表达出一种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
3
宁静的氛围
湖水和鸟儿的存在给整个景象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平静的感觉。
3
生命的循环
枫叶红色也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诗歌意境分析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诗歌创造了一种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艺术意境,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 命和世界的思考。
渔家傲·秋思与诗人思想观念
1 自然与人生
2 情感表达
3 文化自觉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 色来反映人生的起伏和 变化。
通过景色赋予情感,诗 人表达了内心的喜怒哀 乐。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家傲·秋思》。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和体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2.1.1 作者简介:范仲淹,宋代文学家、政治家。
2.1.2 诗歌创作背景:宋代时期的边塞生活。
2.2 诗歌内容解析2.2.1 诗歌字词解释:边塞、孤城、长烟、落日、孤雁等。
2.2.2 诗歌句式分析:对仗、排比、设问等。
2.3 诗歌意境与情感分析2.3.1 诗歌的意境:荒凉、孤寂、萧瑟秋景。
2.3.2 诗歌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朗读诗歌3.2.1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2.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诗歌解析3.3.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3.3.2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情感体验3.4.1 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4.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4.1.1 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并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4.2 评价4.2.1 教师通过学生的背诵、书写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5.1.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2 教学改进5.2.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欣赏6.1.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渔家傲秋思》课件ppt完整版
全文朗读
教师或学生可在课堂上进行全文 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 音。
录音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录音,供学生 课后跟读和模仿。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释
渔家傲
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
秋思
秋天所引起的思绪。
塞下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释
01
02
03
衡阳雁去
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 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 南飞。
战士生活
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描绘 ,如战士的铠甲、战马、军帐等,展 现战士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和保家 卫国的坚定信念。
表达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
01
思乡之情
课件中通过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抒发战士们深切的思乡之情。如引
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诗句,表达战士们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
句子结构分析及翻译
句子结构分析
通过对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成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造 和含义。
翻译
将原文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韵味。例如,“塞下秋来 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可翻译为“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PART 03
PART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REPORTING
范仲淹其他诗词作品欣赏
1 2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
《苏幕遮·怀旧》
这首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3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质课件
名句理解
1、《渔家傲·秋思》中的“_塞__下__秋__来__风__景__异_,_衡__阳__雁__去__无__留__意__”,借用 “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 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千__嶂__里____,_长__烟__落__日__孤__城__闭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_里__,燕__然__未___勒__归__无__计_”,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故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 之情。
译文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 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不能早做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士兵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 须发都变白了, 出征的士兵久戍边塞,因思乡而泪湿双目。
诗词鉴赏
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 的西北边疆。
《 渔家傲·秋思》
文学常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词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 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 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 “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诗词 鉴 赏 词 鉴 赏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 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故乡,却没有 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到达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表达了词人既期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
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2、背景简介:3、释题:“渔家傲”是什么?“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
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八、课堂小结: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渔家傲·秋思》诗歌。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对《渔家傲·秋思》的思考。
3.2 诗歌朗读与翻译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分组讨论并翻译诗歌中的难懂句子,分享翻译成果。
3.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从、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夸张、对比、借景抒情等。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拓展4.1 课堂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渔家傲·秋思》的短文,可以是抒发对秋天的感受,或是对诗歌中的某一意象的描述和赏析。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或诗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练习等。
5.2 练习与拓展评价学生写的短文,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句和意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链接材料1:1038年西夏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 弱,边防空虚,宋军连连战败。1040年,范仲淹主动要求调任 军事要地延州,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
链接材料1:宋史纪事本未•夏元昊拒命》篇记载:庆历元 年,“帝诏鹿延、径会兵,期以正月进讨。”范仲淹根据当时尚 不宜出征的军事形势,反对“正月进讨”的错误方张,以避免 “僵兵无期”的被动局面。不但不能被朝廷接受,反遭到了权 臣的非议和指责。出兵结果屡败,范仲淹被降职。
战场:铁骑、将军、征人、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地名: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受 降城、长城、玉门关、关山、阳关、萧 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 鼓……
二读词作,情边塞情
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下阙都抒发了哪些情呢?
有何之情?
①思家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②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勒石燕然”
知道,却主动请缨——悲壮悲凉之情;心怀天下,“先天下忧而 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词人,秦观是北宋后期词人,没有范仲 淹等将士的保家卫国,有后世秦观等人美好的生活吗?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与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故《渔家傲 秋思》展现了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意境和苍凉、
悲壮的气概。
所以《渔家傲 秋思》是什么意思?
词牌名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词
“思”即忧思之情。 “秋思”戍边将士在边 塞肃杀的秋季思乡忧国。
秋思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 秋思 》课件PPT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 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 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 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理解词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 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 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 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 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 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赏析内容
PART ONE
赏析内容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 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 受?
赏析内容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边 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 示敌强我弱。
赏析内容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家万 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 人惆怅难眠。
赏析内容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 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 志未酬的英雄泪!
文章结构
上阕写景
渔
异
借景
抒情
12诗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诗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语立骨,以泪切入,层层深入,推进课堂。
从自然环境得出军旅凄苦之泪,从人事环境得出强敌难却之泪,从直接、间接抒情得出思念家乡之泪,从归与不归的矛盾中得出精忠报国之泪,以此,直抵范仲淹思想深处。
【设计流程】学生需求分析:词中暗用典故,内容充实,理解的难度较大,且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感情深沉,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去体悟,很多学生对此词的情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比如说在《渔家傲秋思》中学生就会粗浅地认为只有思归之情,而不能深入感知作者深切的优惠意识和敢于担当的爱国之情。
教学内容分析:此课文内涵丰富而深刻,阅读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学习此课要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并且在诵读中增强语感。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一字定调法感受边塞之景的悲怆凄凉、紧张肃杀的特点。
2.通过资料助读,深挖作者流泪的原因,感知仁爱忠义的范仲淹形象。
3.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一字定调法感受边塞之景的悲怆凄凉、紧张肃杀的特点。
2.通过资料助读,深挖作者流泪的原因,感知仁爱忠义的范仲淹形象。
3.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两宋时期,民族矛盾空前加剧,前有辽、西夏虎视眈眈,后有金、蒙古踏破山河,边疆烽火连绵不绝。
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你生在此时,你想有合作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男孩子有着驰骋疆场,奋勇杀敌。
面对此一现状,志士文人或驻守边疆,或建言献策,或吟咏高歌,他们留下许多动人篇章。
后人将御边西夏之作命名为御夏词,取抵御西夏之意。
过渡语:(师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们来看看心忧天下的范仲淹,此时在做什么?读注释。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优秀课件 适用于部编版教材
表明情感: 忧思之情
渔家傲•秋思
词牌名——词
标题
范仲淹
开豪放词风气之先
知识卡片—— 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开豪放词之先 声,而豪放派则由北 宋苏轼开创,经南宋 辛弃疾而达到高峰。
背景知识
1 范仲淹
(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军事家。 北宋名臣,少年家贫 但好学,当秀才时就 常以天下为己任,有 敢言之名。曾多次上 书批评当时的宰相, 因而三次被贬。也曾 主持过“庆历新政”。
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
深入分析:
1.上阙哪个字统领下
文? 异
去无留意。
毫无留恋之意
2.该字是什么意思?
奇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3.表现在就那几个方 面?
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一同响起,层峦 气候异:天气寒冷
声音异:边声响起
长烟落日孤城闭。
形式异:孤城闭关
叠嶂,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独的城池禁闭大门
地点 时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西北边疆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
去无留意。
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四周边塞特有的声音与军中号角声一同响起,层峦
长烟落日孤城闭。
叠嶂,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独的城池禁闭大门
拟人手法, 更突出边 塞的荒凉, 了无生机。
地点 时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多言志,偏重社会性群体共有的情感。
分段 一般分上下两片(阙),各有偏重。 一般不分段。
形式
规格复杂,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 规格 长调。句式参差多变,但同一词牌名
格式一致。
押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边 界要塞 之地,这里指西 北边疆。
塞下秋来风 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
角:军 中的号 角。 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 的声音。
大雁向衡阳 飞去。湖南衡阳 县南有回雁峰, 相传秋末冬初大 雁向南至此不再 南飞。
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 嶂:像屏障一样 长烟落日孤城闭。 并列的山峰。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是羌族的一种 乐器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下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比喻夜深 寒重
译文: 乡思涌起,浊酒一杯也 消不散万里乡愁,多想 那遥远的家乡啊,但边 患未平,功业未立,没 有办法回去。夜深寒重, 冷霜满地,羌笛悠悠, 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 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 已热泪盈眶。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 现了作者和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 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边患未平,功业难 成而不甘归退。 5.如何理解“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 久戍不归而白发,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 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 伤流泪。
译文: 秋天到了,边塞的 景物与江南迥然不 同,大雁过早向衡 阳飞去,毫不留恋。 风吼、马嘶,同号 角声连在一起,构 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暮霭沉 沉,座落在群山中 的小城城门早已关 闭。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 然:山名,即今内蒙古境内之 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 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 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 还。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上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都写了哪些景 物?塞下秋景有什么特点? “异”字 衡阳雁去、边声四起、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荒凉、萧瑟、肃杀
3.“塞下秋来风景异”所写塞下风景“异”在哪 里? 用自己的话回答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 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 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雾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这 当然和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6.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乡忧国的情怀。
衡阳雁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四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壮志 难酬之情
下阕抒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描写边 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 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 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授课者:xxx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 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 次被贬。
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 , 作者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 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 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 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 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 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 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 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 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