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谱学的近期(1996~1997)发展.
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面的应用 ,并 指出该技术 已成 为现代分析 检测 的最 有效 手段 之一。
关键 词 :色谱技术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 S 2 0 7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1 — 9 6 4 6 ( X) . 2 0 1 3 . 0 4 . 0 2 0
色 谱 技 术 的发 展 及 应 用
郭静婕 , 陈智理 ,李 健 ,赵 永峰
( 1 . 广西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7 ;2 . 广西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 中心 ,广西 南 宁 5 3 0 0 2 1 )
摘 要 :综述 了色谱技术发展 的概况 ,及其在食 品检测 、环 境监测 、化 工产品 、医药 分析 、材 料科学 、公安 刑侦等方
对溶剂残留的检法同时测定膜中苯二甲酸酯类柠檬酸酯类乙酰柠檬酸酯类癸二酸酯类和己二酸酯类等种徐家根等人建立了达沙替尼片中主药和有关物增塑剂的检测方法此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均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达沙能够满足国家对增塑剂的检测要求
第 4期 ( 总第 3 1 3期)
2 0 1 3年 4月
农产品加工 ( 学刊)
po i nt e d o ut t ha t t h e t e c hn o l o y g h as b e c o me o ne o f t he mo s t e f f e c t i v e me a ns o f mo de m a na l y t i c l a de t e c t i o n .
色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色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色谱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意大利科学家托皮莫•赛维盖尼发现了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并提出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 A.J.P. Martin 和 R.L.M. Synge 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分离了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现代色谱技术的基础。
此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分支逐渐发展起来。
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或移动相中的分配作用,实现混合物中化学物质的分离。
按照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技术可以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是用于填充色谱柱的固体材料,样品在气相中进行分离。
而在液相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高效液相色谱柱上的吸附材料,样品在液相中进行分离。
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化学分析中,色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在生物学研究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在医药领域,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水质、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未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得到提升。
其次,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需求越来越高,对分离和纯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进一步推动色谱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化学合成和医药研发的进一步推进,对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的快速分析和定性定量的需求也将增加,色谱技术将在这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在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气相发展史
1、我国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脉络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单位就开始了气相色谱法的研究和气相色谱仪的制造。
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科委组成专题攻关组,采取专家与生产厂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后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及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展开研究。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研制出我国首批商品化气相色谱仪——SP-02气相色谱仪,之后上海分析仪器厂也有商品化气相色谱仪问世。
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的SP-2305和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100型气相色谱仪已逾千台,在国内达到普及应用的程度。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分析仪器厂引进美国Varian公司(瓦里安,现气相产品线被布鲁克收购)的3700和3400系列气相色谱仪技术组装产品, 之后逐步提高国产化的程度, 先后推出3410、3420、3460等型号气相色谱仪。
上海分析仪器厂则生产1001系列气相色谱仪,并组装HP公司(现安捷伦)的HP-5890-II系列气相色谱仪。
1997年,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成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气相色谱仪产品有:SP2020、SP3400、SP3420A、SP2100A、SP2100等。
上海分析仪器厂和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重组整合为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现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气相色谱仪产品有:GC122、GC112A、GC102M、GC102NJ/AF/AT、GC126、GC128等。
山东鲁南化工仪器厂始建于1969年,设计生产了SP-501、SP-502型气相色谱仪,有不少用户。
它经多次更名,现在叫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1998年以后,研制了SP-2000B、SP-6800A6、SP-6890型、SP-9890、SP-7890型气相色谱仪。
四川仪表九厂是1965年建立的,现为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过去有SC 1001系列气相色谱仪,现有SC-2000、SC-6000气相色谱仪。
色谱分析发展简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过滤色谱
亲和色谱
应用——柱层析分离蛋白质
a
b
Hale Waihona Puke c图:a柱层析全套仪器装置;b 凝胶层析过滤原理图 ;
c 亲和层析原理示意图
应用——层析法分离纯化DNA
层析法分离纯化DNA流程图
应用——层析法分离有机化合物
薄层层析法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
装置和操作程序
四、色谱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假设:该现象可能是由于植物 组织的分子力的干扰,即由于 “吸附”。石油醚对色素溶解 力低于植物组织的吸附力。而 该吸附力可以被某些溶剂如乙 醇所克服。
初步实验验证:选用与植物叶 片组织类似的基质:滤纸(滤 纸与植物的叶子一样由纤维素 组成)来模拟该过程。
Tswett 的“色谱”研究历程
同时,在该次演讲中Tswett介绍了他利用吸附性能分离色素的研究工 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6、色谱近百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项技术的发明到广泛应 用,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懈坚持和勇于探索的结果。
第八组全体成员
感谢老师和大家的聆听
2019/11/25
二、色谱法的“重生” 与飞速发展
“重生”
25年 “停滞”(1906-1931)之后,R.Kuhn和 E.Lederer使用Tswett的液⁃固色谱法分离来自蛋黄的叶 黄素样品,得到了3 种胡萝卜素异构体,即α/β/γ⁃胡 萝卜素。
从而证明蛋黄叶黄素是氧化胡萝卜素的混合物, 同时也证明了Tswett的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分离。
1908 年,成为华沙工学院化学与采矿系的资深讲师,期间他完成了 俄罗斯博士论文“动物和植物界的叶绿素”,并于1910年在华沙出版 (此书对Kuhn的研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一、本文概述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国内气相色谱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对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了解。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然后重点分析了近两年内在气相色谱仪器设备、色谱柱材料、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气相色谱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总结了当前气相色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国内气相色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研究动态和应用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近两年气相色谱的理论研究进展近年来,气相色谱的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色谱分析技术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色谱动力学方面,研究者们对分子在色谱柱中的扩散、吸附和解吸等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新的理论模型不断被提出,以更准确地描述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在色谱柱设计方面,新型固定相材料的研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控固定相的表面性质、孔径结构和化学性质,研究者们成功提高了色谱柱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
同时,多维色谱技术的发展也为复杂样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数据处理与解析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新的算法和软件工具的出现,使得色谱数据的解析更为快速、准确,为色谱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气相色谱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也成为了研究的趋势。
通过与质谱、红外光谱等技术的结合,气相色谱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近两年气相色谱的理论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气相色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色谱分离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层析液
预计现象
• 滤纸条上出现四条颜色、 宽度不同的色带,分别为叶 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叶黄素,顺序如右图 • 最宽:叶绿素a • 最窄:胡萝卜素 • 距层析液端最近:叶绿素b • 距层析液端最远:胡萝卜素
2
20世纪30年代,对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 分离———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色谱学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
34Biblioteka 色谱分离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 学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
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吸附色谱:吸附剂表面对不同化合物吸 附能力不同,不同化合物在同一溶剂中溶 解度也不同。
实验材料与试剂
• 新鲜的绿叶(菠菜叶片)
• 碳酸钙、石英砂、丙酮、层析液(石油 醚、丙酮、苯的体积比为20:2:1) • 托盘天平、干燥的定性滤纸、研钵、毛 细吸管、100mL烧杯、试管、培养皿盖 • 铅笔、剪刀
实验步骤
装置图:
注意事项
• 研磨时要迅速、层析时要加盖,因为层析 液是有毒性且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 画滤液细线时,以细、直、浓绿为标准, 上次画线干燥后再重复画2-3次
分配色谱:不同化合物在两种不相混溶 的液体中分布情况不同。它相当于一种溶 剂连续萃取的方法。这两种液体就是固定 相和移动相。
固定相与移动相的作用
易溶于移动相的化合物移动速率快
易溶于固定相的化合物移动速率慢
固定相和移动相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如何填充柱色谱的色谱柱?
• 在锥形瓶中称量7g Al2O3 ,并用10mL95%乙 醇调匀。在色谱柱中加入5mL乙醇。打开色谱 柱活塞,控制流速1滴/s,将氧化铝一次性加 入,并用有橡皮塞的玻璃棒轻敲侧壁使其填 装均匀。 • 待氧化铝全部下沉后,通过转动轻敲使柱顶 形成均匀平面,然后在表面轻轻覆盖一张圆 形滤纸
近年中国色谱研究进展
反应 动力 学 常数计 算 等方 面 。这 些研 究结 果对 不 同
作 , 研 究 的重点 放 在 色谱 保 留方 程 以及模 型 的建 将
立 、 型 固 定 相 的 保 留 机 理 研 究 、 理 化 学 常 数 和 酶 新 物
在 色谱理 论计 算方 面 , 相 高效 液 相 色谱 ( P 反 R — H L 的保 留 因子 通 常 被 认 为 由保 留 过 程 中的 分 P C) 子 间 相 互 作 用 决 定 , 以 视 为 线 性 自 由 能 关 系 可
数 量逐 年 递 增 ( 图 1 。 其 中 涉 及 毛 细 管 电 泳 见 )
Ye r a
图 1 中 国 科技 工作 者 在 1 9 9 0—2 1 0 0年 发 表 的 色 谱 论 文数 量
Fi g.1 Ch ne e s i nt s s pu i h d p pe s on i s c e i t bls e a r
r s rh e ea c
类 型色谱 固定 相保 留行 为 的研究 以及 对新 型 固定 相 和 色 谱柱 的制备具 有一 定 的指导 意义 。
2 色谱 基 础 理 论研 究
色谱 理论 研究 是 色谱方 法发 展 的重要 基础 和来 源 。我 国色谱 工作 者 基 于 前 人 的 理论 , 合 实 际工 结
第 3期
张 祥 民 , : 年 中国色谱 研究 进展 等 近
・2 2 3・
的关键 技术 。随着生 命科 学 、 环境科 学 、 药学 等学 科
我国色谱学研究重前沿轻应用现象需要改变
高影 响因子论 文为主 的评 价体系造成 了色谱科 研领域 的此 种境况 。“ 就应用技术而言 , 1 0年前 , 各大仪器公司开发应 用
方法 的能力就超 过 了很 多学术及研 究机构 。如 果评价体 制 不变 , 这种状况很难 改变 。 ” ( 仪 器信息 网)
见及建议 。 首先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 司司长 王越薇 、 国家质检总局科 技 司处长姚泽华 做启 动仪式发言 。之后 , 项 目组 汇报了项 目 启动进展情况 。 最 后质 检总 局科技 司司长 王越薇 做总结 , 指 出此 次会
B 6而获得 了 当年 的诺 贝尔 化学奖 ; 英 国马丁开创 气 一液色
自2 0 1 0 年 开始 , 中 国科 学家在 色谱领 域所发表 的文章 已经超 越 了美 国, 跃居第 一 , 其中, 2 0 1 2年 发表 文章数 量高 达 5 3 8 1 篇, 而 1 O年前该数字 为 8 3 1 篇, 很显然 , 中国已经成
几点要求 : ( 1 ) 项 目管理要 清晰 ; ( 2 ) 始终 围绕项 目总 目标( 从
国家科 技重大 专 项 “ 多功能 离子 色谱仪 的开发 与产 业化”项 目启 动
国家重 大科 学仪器 设备 开发专 项 “ 多 功能 离子色谱 仪
的开发与产业化” 项 目启动会于 中心举行 。
会 议主要 议题有 : ( 1 ) 宣布项 目监理组 、 总体组 、 技术 专 家组 、 用户委员会及 管理办公 室成 员 ; ( 2 ) 学 习研讨 《 项 目( 任 务) 管理细则 》; ( 3 ) 项 目及任务实施 汇报 ; ( 4 ) 听取专家组意
域 中 的重 要 工 具 。
谈我国色谱法的进展
谈我国色谱法的进展谈我国色谱法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之后,色谱技术zui初只应用于石油领域,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应用于国防领域。
新中国的色谱技术在老一辈色谱科学家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54年,卢佩章院士首先把气-固色谱法的体积色谱成功的应用于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1956年成功开展气液的体积色谱成功用于石油产品分析;1961年朱葆琳领导丁景群开展了毛细管色谱的研究,并成功地用于石油产品的分析;1964年原子弹爆炸前,最后获得的铀235金属中的痕量气体分析,我国的色谱工作者在1963年1月份就开始本项金属中痕量氩的测定,并与年底完成;1956-1958年发表了用液相色谱分析石油,油页岩和煤焦油组成的结果,建立了用碘和碘仿作为柱內显谱剂的快速测定烷、烯、芳三元组成分析方法样品用量0.5ml,分析误差在1%以内,平均分析时间为1h,并将分配色谱和紫外光谱联合的方法用于分析低沸点酚类的单体组成;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液相色谱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引起了国内色谱界的重视,1974年,卢佩章等开始从事液相色谱研究,针对了当时液相色谱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仪器设备,二是固定相,开展了微粒型硅胶及其各种化学键合相得研究,并提供了产品供应的国内需求;1968-1974年完成核潜艇用船用色谱仪;连续测定密闭舱中的大量和微量有毒气体的组成,确保了潜艇人员在水下长期作业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这也是当时世界的船用色谱仪;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色谱技术有了高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扩大,主要的应用领域如下:•石油和石油化工分析:油气田勘探中的化学分析、原油分析、炼厂气分析、模拟蒸馏、油料分析、单质烃分析、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分析、汽油添加剂分析、脂肪烃分析、芳烃分析;•环境分析:大气污染物分析、水分析、土壤分析、固体废弃物分析;•食品分析:农药残留分析、香精香料分析、添加剂分析、脂肪酸甲酯分析、食品包装材料分析;•药物和临床分析:雌三醇分析、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分析、尿中孕二醇和孕三醇分析、血浆中睾丸激素分析、血液中乙醇/麻醉剂及氨基酸衍生物分析;•农药残留物分析: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杀虫剂残留分析、除草剂残留分析等;•精细化工分析:添加剂分析、催化剂分析、原材料分析、产品质量控制;•聚合物分析:单体分析、添加剂分析、共聚物组成分析、聚合物结构表征/聚合物中的杂质分析、热稳定性研究;•合成工业:方法研究、质量监控、过程分析;1980年,张宗炳指导研究生,用纸层析及液相色谱(HPLC)方法鉴定出这种芳香胺类为酪胺;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色谱技术发展zui快的20年,许多崭新的色谱法方法开始出现,如在气相色谱中的毛细管柱工艺的发展,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兴起,毛细管电泳的发展,电名谱加入色谱的行列,场流分离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提供了新的途径等等。
色谱技术进展与应用
色谱技术进展1前言色谱分析是目前最为活跃的分析化学分支学科之一也是物质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
从经典的平板色谱到柱色谱法从气相色谱法(GC)、高校液相色谱法(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到毛细管电泳(CE)和电色谱(CEC)等都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主要的色谱技术作一些综述。
2 色谱技术的发展古代罗马人曾采用一块布或一片纸来分析染料与色素,大约在100多年前,德国的化学家Runge 对此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使其具有更好的重现性与定量能力,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纸色谱技术。
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Tswett采用碳酸钙作吸附剂,石油醚为洗脱剂,分离了植物色素,1903年他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但由于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长时间内未引起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和Lederer采用类似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色素,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应用。
1940年Martin和 Synge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194l年他们提出了用气体作流动相的可能性。
1952年James和 Martin发明了气相色谱法;因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57,年Golay开创了毛细管气相色谐法,1956年VanDeemter等发展了色谱过程的速率理论,1965年Giddings 总结和发展了前人色谱理论,为色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0年代末高压泵和键合固定相应用于液相色谱,导致高效液相色谱的出现。
80年代初毛细管超临界色谱得到发展,但在90年代末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80年代初由Jorgenson等发展的毛细管电泳﹐在90年代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手性分离等技术。
中国色谱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成立,标志着中国色谱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值得我们自 豪的
是,在当前这样一个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我们的色谱有着自己的
一席之地,我们广大色谱工作者已 在各有关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工作。
尽管当前在经费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科委、科学院和科
“ 关于评选优秀色谱论文的办法”,并确认根据 “ 中国色谱学会”会章的精神,色谱专业委 员会的委员根据本人的意愿,可成为中国色谱学会的个人会员。经过半年的准备,筹委会决 定于18年1月1 日 5 99 0 4 ~1 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邀请的3名成员本学会个人会员 ( 详见附件 1 ,原决定4名团体会员中,台 3 湾省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等八个单位未回函提出申 请,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甘肃 化学会色谱委员会,来函申 请, 但负责人尚待确定,因此已 入会的团体会员为3名 ( 5 见附件 2 ,现有会员总数为6名,第一次代表大会实际到会的团体会员为3名, 9 0 个人会员为2 3
陆婉珍 周同惠 俞惟乐 张玉奎
中国色谱学会第一次理事会一致同意正、副秘书长名单
秘 书 长:王治国
副秘书长:林炳承 任启振
中国色谱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理事名单
( 以得票多少为序) 卢佩章 王其昌 王治国 吴采樱
张玉奎 陈世埏 胡振元 俞惟乐 胡春华 龚 健 戴朝政 邹乃忠 陆婉珍
陈 骅
周同惠
陈诵英
吴孔叨
名。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和通过中国色谱学会会章,选举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讨
论和通过中国色谱学会评选优秀论文暂行办法,讨论学 会今后的工作并提出 建议,在这期间 还 要召开第一届理事会,选举第一届常务理事及正,副理事长,任命正,副秘书长。
近年中国色谱研究进展
近年中国色谱研究进展张祥民;张丽华;张玉奎【摘要】20世纪末至今,是中国色谱学科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糖组学等组学研究的兴起,色谱学科得到了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更加广泛的运用,我国色谱工作者也在上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色谱工作者在色谱基础理论、分离分析方法与技术、新型色谱柱和富集材料、新型色谱分析仪器设备以及相关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典型工作进行介绍.%Since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life science, material science, energy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especially the rise of researche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proteomics, metabolomics, glycomics etc, chromatography has got more close attention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hromatography researchers of China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publishe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pers in the world-class academic journals and made some impa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is review summarizes some of the representative studies of chromatographic research in China about the basic theories of chromatography, new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 new columns and enrichment materials, new equi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in the last decade.【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10页(P222-231)【关键词】中国色谱;研究进展;典型工作;综述【作者】张祥民;张丽华;张玉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色谱技术的出现及发展至今已将近110年。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吕晓敏摘要简要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几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型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色谱技术,进展,应用引言色谱技术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
作为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分离物化性能差别很小的化合物。
当混合物各组成部分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十分接近,而其他分离技术很难或根本无法应用时,色谱技术愈加显示出其实际有效的优越性。
色谱技术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在环境、生化药物、精细化工产品分析等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物质分离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涉及到色谱法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色谱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色谱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并对常见的色谱技术和近期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及不同特性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1]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 S. Tswett 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
1906年,他命名这种方法为色谱法。
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
但由于当时Tswett色谱技术分离速度慢、效率低,长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
1931年,德国的Kuhn 采用类似Tswett 色谱技术方法分离了胡萝卜素等60多种色素,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使色谱法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关注,色谱方法才被广泛应用。
1940年,Martin 和Synge 提出了液液分配色谱法。
色谱分离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 色谱柱的直径为其长度的
1/4-1/10
• 填充时不能留有气泡、断层、
暗沟,否则会影响显色的均匀,
也不能太紧,否则会使流速过慢。
(4) 简述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及其洗脱能力 的次序,如何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洗脱剂
在洗脱法色谱操作中,流动相携带待测组 分在色谱柱内向前移动并流出色谱柱的过 程称为洗脱。所用流动相称为洗脱剂。
参考文献:
色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色谱技术丛书 医源世界 色谱层析 百科 交大 大学化学谢谢观看
• 选择洗脱剂时用一系列极性依次增强 的溶剂,采用柱色谱分离甲基橙和次 甲基蓝时,因为乙醇的极性小于水, 洗脱能力小于水,所以先用乙醇、后 用去离子水。不可以将乙醇和去离子 水的次序调换。 • 乙醇的洗脱能力小于水,水容易将两 者洗脱出来,所以分离效果差。
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
学习色谱法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原理和 基本操作,了解和掌握薄层吸附色谱展 开剂、柱色谱中洗脱剂、植物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试剂的选择原则。
• 一般极性较大的溶剂易将样品洗脱下来 • 乙烷、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 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乙酸 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乙酸
采用柱色谱分离甲基橙和次甲基蓝混合染料时,为什么先用 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再用去离子水做洗脱剂进行洗脱, 如果两者换一下次序是否可以?为什么?
顺序如右图 • 最宽:叶绿素a • 最窄:胡萝卜素 • 距层析液端最近:叶绿素b • 距层析液端最远:胡萝卜素
由于各种色素在扩散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滤纸 对各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扩散最 快的是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其次是叶黄素,为鲜黄色; 再次是叶绿素a,为蓝绿色;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为 黄绿色。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
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与中国《色谱》之父——中国色谱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介绍在国内外色谱领域享受盛名的《色谱》杂志创办于1984年,其创始人正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科学家、中国色谱学科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
卢院士首开中国高效色谱研究之先河,在中国色谱领域“戎马一生”,毕生致力于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开展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理论、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色谱人才的培养、色谱研究基地的创建、色谱学科的对外合作及交流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研究篇·回首色谱人生路,荣获奖励无数卢佩章院士于1925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籍福建永定。
卢院士生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少年时饱经忧患,1938年杭州沦陷,当时只有13岁的他眼看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家乡,无比愤恨,不得不随家流亡到重庆,并于1942年在重庆清华中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在祖国大西南求知、求学的生涯。
卢老先生的父亲卢公恒早年曾留学日本,一生厌恶官、商,受父亲影响,卢佩章院士从小就立志长大献身科学,走科技报国之路。
后来,他在边工作边自学的环境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又得到了汤腾汉教授、黄衡禄教授、李国镇教授的亲切教导,培养了他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1948年在同济大学毕业后,卢佩章先生留校任助教。
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卢先生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放弃了同济大学助教职位,奔赴百废待兴的东北,走进了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
当时,“色谱”对很多科学家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由于建国初期国家亟需完成从煤里制取石油这一国民经济急需的科研任务,卢佩章先生在承担了其中水煤气合成产品的分析任务后,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任务,并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在此项工作中,为了克服原始低温分馏方法分析速度慢、周期长的不足,卢佩章开始了色谱分析化学的研究,从此与“色谱”缘定今生。
第一章 色谱发展史
《色谱分离技术》教案教学重点:色谱分类及基本术语。
注意事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色谱发展史1.1.1色谱方法的问世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于1903年前后在波兰的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片的组成时,用白垩土(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绿叶的石油醚萃取物得到黄色、绿色和灰黄色彼此分离的六个色带。
其方法是:把干燥的碳酸钙粉末装到一根细长的玻璃管中,然后把植物绿叶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到管中的碳酸钙上,萃取液中的色素就吸附在管内上部的碳酸钙上,再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管内的碳酸钙上形成三种颜色的六个色带。
茨维特把这样形成的色带叫做“色谱”(Chromatographie),茨维特用此名于l906年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
英译名为(Chromatography),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做“色谱柱”,碳酸钙叫做“固定相”,纯净的石油醚叫做“流动相”。
现在把茨维特开创的方法叫液—固色谱法(Liquid-Solid Chromatography)。
1.1.2色谱的发展简史在茨维特提出色谱概念后的二十多年无人关注这—“伟大的发明”。
直到l931年德国的Kuhn和Lederer才重复了茨维特的某些实验,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了α、β、γ-胡萝卜素,此后用这种方法分离了六十多种这类色素。
Martin和Synge在1940年提出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Solid Partion Chromatography),即固定相是吸附在硅胶上的水,流动相为某种液体。
1941年他们发表了用气体作流动相的可能性,十一年之后James和Matin发表了从理论到实践比较完整的气-液色谱方法(Gas-Liquid Chromatography),因此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此基础上l957年Golay叫开创了开管柱气相色谱法(Open—Tubular Column Chromatography),习惯上称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Column Chromatography)。
中国色谱发展历程
中国色谱发展历程
色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由于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色谱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并不广泛。
然而,一些科研机构和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引进和消化这项技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色谱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初步的应用和发展。
这一时期,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色谱技术的文献报道,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将色谱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色谱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加大在色谱技术方面的投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先进的色谱技术和设备也开始进入中国,进一步推动了色谱技术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色谱技术已经逐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在色谱技术方面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色谱技术和产品。
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色谱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国际色谱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的色谱技术已经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色谱分离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 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
• 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 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 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 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 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 动相。
色谱分离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B4组 PPT制作:王荻秋 组员: 陈萧昊 张婧 顾高远 冯冰娜
简介
•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 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 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 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 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 谱学。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两位化学家因为 在色谱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此外色谱分析方法还在12项获得诺贝 尔化学奖的研究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气相色谱
•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 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 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 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 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 • 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此法适 用于工厂控制分析,特别是气体分析 。
液相色谱
•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 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常用于医药品、化学、 环保、生命科学、与食品工业的研究上。 • 高效液相色谱是从液相色谱发展来的,从原理上 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 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 固定相,可将液体混合物中的成份分离、成分定 性及定量分析。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 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可检测分 析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doc
表7-1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填充柱气相色谱填充柱气相色谱的柱管通常为长,内径的不锈钢管,为节省柱温箱空间而将柱管弯成环状。
在管内壁涂渍液体物质(气-液色谱)或在管内填充固体吸附剂(气-固色谱)。
1.气-液色谱原理:各溶质在气相(流动相)和液相(固定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
固定相:涂渍在惰性多孔固体基质(载体或担体)上的液体物质,常称固定液。
使用过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上千种,常用的固定液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含5%或20%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含氰基和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50%三氟丙基聚硅氧烷,另外,用于分离手性异构体的手性固定相则主要有手性氨基酸的衍生物、手性金属配合物和环糊精衍生物。
常用的基质:无机载体(如硅藻土、玻璃粉末或微球、金属粉末或微球、金属化合物)和有机载体(如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丙烯酸酯)。
2.气-固色谱气-固色谱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分离是基于样品分子在固定相表面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碳质吸附剂(活性炭、石墨化碳黑、碳分子筛)、氧化铝、硅胶、无机分子筛和高分子小球。
气-固色谱不如气-液色谱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永久气体和低沸点烃类的分析,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很普遍。
返回页首1.毛细管柱毛细管柱是用熔融二氧化硅拉制的空心管,也叫弹性石英毛细管。
柱内径通常为0.1-0.5m m,柱长30-50m,绕成直径20cm左右的环状。
用这样的毛细管作分离柱的气相色谱称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或开管柱气相色谱,其分离效率比填充柱要高得多。
2.填充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是在毛细管中填充固定相而成,也可先在较粗的厚壁玻璃管中装入松散的载体或吸附剂,然后拉制成毛细管。
如果装入的是载体,使用前在载体上涂渍固定液成为填充毛细管柱气-液色谱。
如果装入的是吸附剂,就是填充毛细管柱气-固色谱。
这种毛细管柱近年已不多用。
返回页首3.开管型毛细管柱壁涂毛细管柱:在内径为0.1-0.3m m的中空石英毛细管的内壁涂渍固定液。
色谱技术的发展
色谱技术的发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研界已经逐渐研发出无数造福于人类的新技术,而色谱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项技术对于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的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色谱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各方面发展过程做简略的介绍。
关键词:色谱技术;应用;发展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的差异而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一种方法。
利用色谱分离技术再加上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仪器就是色谱仪。
近年来多种高新技术的引入,各类色谱仪器在性能、结构和技术参数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
色谱分析技术就是根据被测样品(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固定相和其他操作条件,利用色谱仪的分离系统将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然后利用检测系统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样品量少且速度较快、结果准确等优点,是分析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目前比较成熟的色谱仪器主要是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两大类。
两者最显著差异就是在流动相的选择上,气相色谱仅能用于氢气、氦气等少数几种性质相近的气体,而高效液相色谱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种多样,可通过改变其极性、黏性、pH值、浓度等调节两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而有效地改善分离条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流动相的差异,导致气相色谱仪只能用于被气化物质的分离和检测,而液相色谱的样品无需气化而直接导入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特别适用于气化时易分解的物质的分离、分析。
19世纪,色谱法被化学家使用。
首先对色谱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是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6年,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的组成时,把含植物色素,即叶绿素的石油醚提取液注入一根装有CaCO3颗粒的竖直玻璃管中,提取液中的色素被吸附在CaCO3颗粒上,再加入纯石油醚,任其自由流下,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叶绿素中的各种成分就逐渐分开,在玻璃管中形成了不同颜色的谱带,“色谱”(即有色的谱带)一词由此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 类 分 析 近 两 年 发 表 的 文 章 有 十 余 篇∀ 程 志 青
等 ∗ 系统报道了采用 Ù 对酱香型酒香气组
分分析方法和测试结果∀ 朱金炎 探讨了 计算
机联用应用于白酒的勾兑 此外对啤酒 果酒和米酒
期
许国旺等 中国色谱学的近期
∗
发展
的香气及组分分析也有报道∀
说明 在该领域的应用 我们仅将其中的一些主
色谱类学术论文统计结果
Ταβλε Τηε στατιστιχαλ ρεσυλτσ οφ τηε α ερσ υβλισηεδ ον
εριοδιχαλσ ρελατεδ ωιτη χηρο ατογ ρα ηψ ιν
-
来源
论文数
国内 种与色谱学关系较大的重要化学类科技期
刊于
∗
年度发表的色谱学及其相关技术
防爆工业 分析仪的设计和性能∀ 色谱数据 系统和色谱与其它分析方法的联用接口是该研究方
向的主流之一 ∀许国旺等 将色谱专家系统作
为智能全盘自动化 仪开发的核心 以
型
仪为主机 配以自动进样系统 控制数据系统和
高性能的软件系统 完成了一台全盘自动化 仪
的研制工作∀ 该系统不仅可以自行完成色谱分离模 式的推荐 柱系统选择及色谱条件的智能优化 而且
¶
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些期刊包括 中国科
²
学 辑 科学通报 化学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
在表 中 将超临界色谱归入气相色谱 将离子
学报 分析化学 分析测试学报 色谱 理化 色谱和薄层色谱并入液相色谱 对联用技术和理论
检验 化学分册 分析仪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 性研究论文则根据具体情况纳入不同类别中 其它
型 旨在使柱分离系统的输运理论系统化 但其结果
尚不十分明显∀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
尤其是在酒类和天然植物的分析方面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 在环保方面 一系列大气 水 土壤中有机污染
物的分析方法被建立 ∗ ∀ 在石化方面 研究倾向
于更为复杂 更为细致的分离分析 仪器的使用多采
用色谱与其它技术如 等联用的方法 ∗ ∀ 对于
表
∗
年度 色谱 各栏目发表论文统计
年度
研究报告
Ταβλε Τηε στατιστιχαλ ρεσυλτσ οφ τηε α ερσ ιν σε υ
研究快报
文献综述
研究简报
经验交流
应用
其它
发表色谱文章较多的另外 种期刊为 药物分
析 杂志 分析测试学报 和 分析化学 色谱文章
分别占其发表文章总数的
和 ∀的
还能自动完成进样 最优化分离及数据采集处理等
工作 其软 硬件系统匹配的反控和自动建立方法功
能初步实现了色谱专家系统的物化∀
液相色谱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天然药物 合成药物 抗生素 还是生物制品
的分离分析 大多可以采用 ∀陈青川等 对 在 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综述∀ 汪海林 介绍了 微 透析技术及其在生化分析方面的应用∀ 李章万
成并发表的研究论文数已超过
篇 并且每年
均以较快的速度递增∀
年以前的研究工作已由
张玉奎等 作过详尽的综述∀ 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及
分离模式方面的综述文章也已问世∀ 在这里我们对
作者在国外几种重要期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一并进
行分类综述∀
对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表 是按分离模式分类的论文统计结果∀
表
∗
国内 种期刊发表的
术使 仪的全盘自动化成为可能∀ 对于色谱保留值的预测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分
子拓扑指数法 灰色理论
分子基团加和
法
物性参量关联法 以及双柱换算 等方
面∀ 张祥民等 探讨了色谱双柱系统智能化的定
性方法及反相液相色谱中同族化合物的作用指数预
测∀ 石威等 研究了极性相近固定液的 保留
值双柱换算及由 保留指数对 α χ 指数的预 测∀ 张乐沣等 ∗ 报道了 保留指数通用数据库
等 也对生物制品色谱分析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较
全面的考察∀ 对亲和色谱纯化蛋白质和蛋白质手性 固定相等也有人作了综述 ∗ ∀ 拟多维色谱法 尺 寸排阻色谱法等在蛋白质分离 纯化和变性等方面
也有人作了研究 ∗ ∀ 论文在本综述期间相对
较少 原来常采用
分离分析的蛋白质 多糖 氨
基酸等正逐渐被其它更高效 更方便的方法所取代∀
的研究进展∀ 孙亦梁 提出了一个程序升温保留指 数库的隐函特征参数 可更好地达到预测目的∀
耿信笃等 ∗ 对疏水色谱的研究又有了新的
进展 找到了一种较好的 Ζ 值测定方法 并用 Ζ 表征
了疏水色谱中脲浓度及胍浓度与蛋白质分子构象变
化的关系∀邵学广 将小波变换用于色谱研究 为
色谱重叠峰的解析和
的基线校正提供了又一
究 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林炳承 对 的近期理论及应用研究作了
总结 并且对 在中国的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刘
志松等 综述了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此外
对单细胞的分析 对手性物质的分离 对
多态性电负性 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也有
专门论述 ∗ ∀ 在分离模式方面 对毛细管电色
谱 毛细管离子电泳 亲和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等电
采用 Ù 作了系列的分离分析工作 林炳承
完成了 种手性药物的分离∀ 袁敏等 以毛细管
胶束电动色谱法对多种植物生长激素进行分离和测
定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王志等 采用 完成了一
种头孢类药物的检测 傅小芸等 介绍了某些碱金
属 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测定方法 吴
明嘉等 也分离了不同价态的砷等阴离子∀
根据对文章的统计结果 柱系统的开发和新
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和环境保护两个重要方
面 而 的应用则以药物和生化分析为主∀仅以 药 物分析杂志 为例 两年发表色谱文章总数为 篇 文章为 篇 占总数的 ∀ 这也说明了
在药物和生化制品分析方面的重要地位∀ 方
Ξ 本文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色
谱
卷
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发表在 色谱 和 分析化学
色谱保留值的预测和条件优化两个重要方面∀ 李瑞
江等 将均匀重复分离设计法用于 分离条件的
最佳化研究 可以大大减少寻优实验次数∀他们还对
多元分离条件优化作了很详细的考虑 ∀ 焦庆
才 也建立了一种 梯度洗脱时间的计算机预测
方法∀ 许国旺等 采用单纯形寻优的方法对 梯
度程序升温的优化条件加以选择 并结合计算机技
测定方法∀
在仪器开发方面 陈宁 完成了对
型 仪的双模式改造∀ 韦建荣 介绍了岛津
全自动
仪分析程序的设计工作 在
年 环境化学 中也系列介绍了几家公司和产品开发
的情况∀
毛细管电泳
近两年 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目前已深入到
化学研究所涉猎的几乎所有领域∀ 这种方法的高分
色
谱
卷
离性能和诸多优点 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去开发研
基础理论
环保
石油化工
药物生化 食品
仪器方法
论文数量
²于
年 月在上海召开 这是我
国色谱工作者进行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 数十位国
外色谱专家到会作报告∀ 该会发表的论文可以基本
上反映国内外色谱研究的相对水准∀ 由论文的统计
结果表明 是目前色谱研究的热点 论文数量已
占总数的
高出 近一倍∀
基础理论
近两年 色谱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型检测器的研制是 研究的热点方向∀在 电化
学检测器的研制方面 高灵敏度毛细管电泳激光诱
导荧光增强型耦合检测器 柱后发光检测装置
直立型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和 碳柱电极安培
电化学检测 离柱安培法检测等多种方法被用于
样品检测 ∗ 关亚风 在自制的微型平面二维
柱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施维
也制备出高效
细内径毛细管电色谱填充柱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考
聚焦及非水毛细管电泳分别有综述 ∗ ∀ 色谱
讲座栏目近两年的主要内容大多与 有关 在此
栏目中王义明等对 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系列讲
座 内容包括 柱技术 在氨基酸 肽及蛋白质
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对 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分离 体
液分析 药物分析 天然植物的分离分析以及对手性
大分子 多价态无机小离子的分离方面∀ 罗国安
第 卷第 期 年月
文献综述
色
谱
中国色谱学的近期
∗
发展Ξ
许国旺 张维冰 洪群发 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大连
提要对 ∗
年度国内 种与色谱学科关系较大的重要化学类科技期刊和在此期间召开的第 次
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第 届北京国际分析测试学术报告及仪器展览会上发表的色谱学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
对 柱填料的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孟子
晖 综述了分子烙印法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吴晓
军 采用高温溶剂法合成一种大孔 填料并
用于蛋白质分离 取得较好的效果∀他们 也实验了 采用亲水型高分子包敷大孔硅胶基质弱阳离子交换
填料对蛋白质的分离∀ 廖杰 总结了高压液相色谱
内表面反相填料的发展应用∀李玉龙 对疏水作用
研究论文加以统计分析 并作了综合分类评述 引用参考文献 篇∀ 关键词 色谱学 近期发展 分类评述
分类号
前言
卢佩章院士 在第 届北京国际分析测试学术
报告及仪器展览会
² 上作的 年中国色
谱事业的发展 的报告对中国色谱的历史进行了论
述∀ 目前 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可以找到色谱学及其相
关技术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 由中国色谱工作者完
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此外 这期间在非多 孔树脂 大孔硅胶聚合物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