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建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常见的几种模型1 变量图模型变量图模型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它具有多个变量,每个变量可以表示一定的实际情况。

通常,该模型采用点与线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有一个变量x表示学习时间,另一个变量y表示成绩,则可以用线来表示X和Y之间的关系。

变量图模型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实际情况产生清晰的认识。

2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某一特定问题的数学方法,以及表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假设相关元素的关系,代入数学表达式,从而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使用这种模型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更客观的方式来理解问题,把方程或比例式当作一种数学工具,用它来处理实际情况。

3 概率模型概率模型是用于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模型,它比较突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念。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概率模型分析不同事件的可能性,以求出比较科学的判断。

因为概率模型是针对不同的实际场景,提出判断可能性的一种更加客观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分析能力。

4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广泛运用的建模方法,它利用线性规划、其他组合优化手段和对约束条件的考虑,来解决实际生活、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某些问题。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更加清晰的视角理解数学原理,具备更强的实际分析能力。

5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一组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用于定义某些应用场景下的问题、及求解方案的模型。

统计模型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中的定理和准则,能够指导我们对实际场景中各种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有限的模型。

数学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简单来说,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几何图形等,都可以作为构建数学模型的工具。

以函数为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关系。

比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销售商品的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等。

这些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描述和分析。

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做出合理的决策。

再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数学建模思想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计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规则几何体的组合,然后利用相应的体积公式来求解。

又如,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数学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尤为明显。

例如,一道常见的行程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 4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问 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模型。

设 A、B 两地的距离为 x 千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到方程:5×3 + 4×3 = x,解得 x = 27 千米。

在解决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要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语言,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通过引入数学建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过程。

中学数学建模是指在中学数学教育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学数学建模是培养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途径,也是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学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包括问题定义、问题分析、数学建模、模型求解和模型验证。

问题定义是关键,因为问题定义会决定数学模型的建立方向。

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采取适当的策略,确定数学模型的类型和数学工具。

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例如用函数、方程、图像等形式表达问题的本质。

建立数学模型后,进行模型求解,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求解中要采用科学的计算工具,如数学软件或编程语言。

最后,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检查模型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检验模型的预测值是否接近实际值。

如果模型不正确,需要修正模型,重新求解和验证。

中学数学建模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数学知识远远不足以支持中学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为了胜任中学数学建模,学生还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方面是问题分析能力。

这包括理解和掌握原始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准确界定问题的范围和目标,深入分析问题,找到关键因素和变量等。

问题分析是中学数学建模的基本环节,对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要求极高,因为问题分析不仅影响模型的建立方向,而且影响模型的求解和预测效果。

第二方面是数学模型建立能力,这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确定数学工具和计算方法,并在建模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数学模型建立是中学数学建模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环节之一,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第三方面是计算和程序设计能力。

这包括计算机辅助建模、数学软件、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计算和程序设计能力是完成模型求解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计算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和编程语言,具备通过计算和程序设计实现模型求解的能力。

中学生数学建模

中学生数学建模

中学生数学建模
中学生数学建模是一种采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用以提供可行、具体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当面对复杂问题时,数学建模可以充分利用
有限的经验、常识和智慧,来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科学等各种实
际问题。

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对学生来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而
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 数学建模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真实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 学生能够看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 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计算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累积:
1.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更好地运
用数学;
2. 提高学生广泛和深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扩大学生认知面,帮助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
4.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思维。

三、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1. 通过数学建模,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实践问题中发现隐藏的数学问题;
2. 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对数学问题加深理解;
3. 通过数学建模,教给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学
会比较和选择;
4. 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环境变化与时俱进,以应对变数。

在现代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任何课堂上的讲授和学习知识都
有用的多,因此,中学生数学建模应该被视为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此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加全面地学习和利用数
学知识,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在学习上发挥数学建模的威力,力求实
现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中学数学建模》课件

《中学数学建模》课件

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
人口增长模型
通过研究人口增长规律,建立人 口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数量

投资收益模型
通过研究投资收益规律,建立投资 收益模型,预测未来的投资收益。
交通流量模型
通过研究交通流量规律,建立交通 流量模型,优化城市交通规划。
03
中学数学建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建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加强实践环节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应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 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
引入现代技术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应引入现代技术,如计算机编程、数学软件等,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中学数学建模水平的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
中学应加强对数学建模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 能力。
特点
数学建模具有抽象性、系统性、 创造性等特点,能够将实际问题 转化为数学问题,便于分析和解 决。
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01
02
03
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 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我 们理解和解决生产、生活 中的各种问题。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够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 能力。
04
中学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
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预算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预测和 规划个人或家庭的购物预算,以便合 理分配资金。
时间管理
健康生活
学生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健康饮 食和运动习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
通过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分析时间分 配的合理性,优化学习或工作计划。
数学建模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01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中学数学建模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模型化和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学计算或预测问题。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中学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抽象、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和结果的分析等几个主要步骤。

问题的提出是建模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

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问题并提出。

接下来,问题的抽象是建模的关键。

抽象是将实际问题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取出来并用数学符号或变量表示,忽略掉一些次要因素。

通过抽象,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方便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

然后,模型的建立是根据问题的抽象,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构建数学公式和方程。

数学模型可以是代数模型、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

模型的建立需要学生熟悉数学知识和方法,并且需要他们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假设。

接下来,模型的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计算和求解。

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术和解题方法。

结果的分析是对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和验证。

学生需要分析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讨论模型适用性的局限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推广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的应用,提供适当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的讲解和指导。

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竞赛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数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中学数学建模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维,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建模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操作。

中学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数学建模还能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地讨论中学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理解与分析。

在进行数学建模之前,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约束条件、数据和参数等,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同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二,数学模型的构建。

在理解问题和数据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模型的类型和构建方法,即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确定所需的数学工具,如函数、方程、微积分等。

需要注意的是,构建模型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数学可行性,避免出现模型偏离实际、不可用或不准确的情况。

第三,模型的求解和验证。

在构建数学模型后,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需要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保证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第四,问题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解决问题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对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总结,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中学数学建模经典例题

中学数学建模经典例题

中学数学建模经典例题中学数学建模经典例题包括:1.最大利润问题: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为3元,售价为10元,年销售量为10万件。

为了扩大销售量,公司计划通过广告宣传来增加销售量。

经调查发现,广告费用与年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函数y=−0.2x+10来表示,其中x为广告费用(单位:万元)。

问:广告费用为多少时,公司可获得最大年利润?2.最小费用问题:某公司需要将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由于路途遥远,需要采用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来完成。

运输方式的费用分别为x万元、y万元、z万元。

三种运输方式的单程运输能力分别为10万吨、15万吨、5万吨,而货物的总重量为35万吨。

为确保运输过程顺利进行,单程运输能力不能超过总重量。

请为该公司设计一个总费用最少的运输方案,并求出最少的总费用。

3.最小路径问题:某城市有若干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有一定数量的居民。

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市政府计划修建地铁连接这些小区。

已知任意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地用欧几里得距离来表示,而修建地铁的费用与小区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问:市政府应该如何规划地铁线路,使得总费用最低?4.人口预测问题: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

已知该城市的人口数量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并且目前该城市的人口数量为50万。

我们要预测未来5年该城市的人口数量。

5.资源分配问题:某公司拥有一定的资源,需要将其分配给若干个项目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每个项目的收益与分配到的资源数量成正比,而不同项目之间的收益增加率是不同的。

问:公司应该如何分配资源,使得总收益最大?这些例题涵盖了中学数学建模的多个方面,包括函数模型、最优化问题、线性规划等。

通过这些例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和解题技巧。

中学生的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

中学生的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

中学生的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数学建模作为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介绍数学建模的一般流程,并以实际应用案例说明中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作用。

一、中学生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数学建模旨在通过数学工具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建模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创新思维: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这对于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传统数学教学常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而数学建模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具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增强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流程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时通常需要遵循以下一般流程:1. 确定问题:首先,中学生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

2.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中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

3. 解决模型:中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获得问题的解析解或数值解。

4. 检验模型:中学生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结果分析:中学生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将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给出合理的结论。

三、实际应用案例以中学生决策问题为例,展示数学建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假设某中学学生会组织一次毕业旅行,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选择旅游目的地。

学生首先需要确定问题,即如何在预算限制下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

学生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学建模:1. 确定问题:学生明确问题为在预算限制下选择旅游目的地。

2. 建立模型:学生可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指标(如交通费、住宿费、门票等)以及自身权重的不同,构建数学模型来评估每个目的地的性价比。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本文从数学建模的定义、意义、方法、步骤以及实例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中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建模方法。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采用数学方法为实际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建模的方法可以解决许多领域的问题,比如经济、环境保护、医学等。

二、数学建模的意义数学建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数学建模,我们可以:1. 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抽象,找到问题的本质。

2. 对问题进行量化和分析,得出有力的结论和预测。

3.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帮助实际问题得到更精确的解决方案。

数学建模的方法包括数学建模前的调研、问题分析、模型假设、模型构建、模型验证等。

1. 调研对实际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掌握问题的背景、实际情况、现状等信息。

2. 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并分析出与问题相关的因素和条件。

3. 模型假设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4. 模型构建5. 模型验证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数学建模的步骤是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模型构建的需要进行的。

1. 选择问题选择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和所需解决的目标。

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求解。

5. 解释结果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对策。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建模的应用,下面举几个例子。

1. 汽车的油耗问题汽车的油耗问题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汽车的油耗数学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油耗的影响。

然后采用求解技术得到最优化的结果,比如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油耗的关系等。

圆桌问题是指如何将多个人放在圆桌上,使得相邻的人不是夫妻或恋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种有关因素的关系,并得到最优解。

总之,数学建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浅谈中学数学建模
中学数学建模,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将问题抽象到数学模型上,通过推理和计算,求解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它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工程、经济等实践应用交叉综合的新发展,对处理复杂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学校教学重点以传统计算机数学为主,讲授数学知识的层次、范围有较大的限制。

因此,理解数学的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中学数学建模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运用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数学的学习,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决策能力,掌握现代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仍需学习、理解和掌握传统数学知识,用它们在具体应用中消化和累积,以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作用。

具体实施中学数学建模,需要有一定的技台。

在进行实施时,应贯彻“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从具体的例子出发,做简单的数学建模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贯彻“全国多中心”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特征,培养数学思维;应贯彻“解难题”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讨论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由于中学数学建模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实践数学知识,并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一、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建模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注重解题技巧和公式记忆,而忽略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引入数学建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几何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几何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代数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模型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尝试和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建模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概率统计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函数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1.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应该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讲座和培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高中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一种应用数学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抽象出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高中数学建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是基于现实问题的,其解决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比如,对于一个小区内的固定几个出入口,如何设置监控,使得不漏视任何一个入口又不重复监控。

将其抽象为图论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找到最优的监控方案。

再比如,中学生压力较大,家长、老师常常采取各种方式来化解其压力,但效果不一。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其压力来源,进而将其建立为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寻找优化方案,使得中学生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数学建模通常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

我们以经典的废水处理问题为例,探讨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废水处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初次处理、二次处理和消毒三个阶段。

为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处理过程必须满足一定的效果,且造价较低。

而初次处理过程又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法,每个方法的设备和工艺各有不同,其处理效果和完全去除率差异较大。

采用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将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抽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处理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效果最优、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案。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可视化、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等。

其中最优化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最大或最小值,来寻找最优解。

而为了使最优化方法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的高效性能来进行求解。

总之,高中数学建模是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科学研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挖掘、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的掌握。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中考数学 建模题

中考数学 建模题

中考数学建模题一、代数方程建模代数方程建模是中考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建模方式,主要通过建立代数方程来描述实际问题。

例如,路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代数方程进行建模。

二、几何图形建模几何图形建模是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实际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建模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例如,通过几何图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角度、面积等问题。

三、概率统计建模概率统计建模是通过概率和统计方法来描述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概率建模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统计建模来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等。

四、函数关系建模函数关系建模是通过函数关系来描述实际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建模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例如,通过函数关系来描述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五、实际生活问题建模实际生活问题建模是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例如,人口增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建模进行考察。

六、优化问题建模优化问题建模是通过寻找最优解来描述实际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建模包括最值问题和最优解问题。

例如,通过优化问题建模来描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问题。

七、变量关系建模变量关系建模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实际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常见的变量关系建模包括线性关系、二次关系、对数关系等。

例如,通过变量关系建模来描述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之间的关系等。

八、不等式问题建模不等式问题建模是通过建立不等式来描述实际问题。

在中考数学中,常见的不等式问题建模包括线性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等。

例如,通过不等式问题建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范围等问题。

八年级数学建模

八年级数学建模

八年级数学建模是指在八年级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数学思维和技巧,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建立模型,并通过计算、推理等手段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八年级数学建模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

这些知识是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2. 数学建模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 数学建模工具:包括计算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的使用。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以辅助解决数学建模问题。

4. 数学建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八年级数学建模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
1. 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进行实践。

2. 课外拓展:学生可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数学建模的应用和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数学建模视野。

3. 实践训练: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

提高中学生数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八个技巧

提高中学生数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八个技巧

提高中学生数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八个技巧提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八个技巧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良好的数学建模技巧不仅能够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将介绍八个提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技巧。

1. 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需要基于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因此,中学生首先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

2. 掌握实际问题解决思路数学建模是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中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这需要培养实际问题解决思路,学会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3. 提升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构建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的关键步骤,中学生需要加强对不同问题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或模型,培养灵活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4. 注重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在进行数学建模过程中,中学生不仅需要得出最终的数学模型和解答,还需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解题思路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5. 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建模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数学建模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学生可以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

掌握一些常用的建模软件,如MATLAB等,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

6.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发现不同的思路和解法,相互学习交流,从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7. 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是提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良好途径。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建模的能力。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中,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和抽象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

3. 数学建模在中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3.1 数字追踪通过使用统计数据以及图表分析等方法,让中学生了解数字追踪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来说,可以让他们探索全球疫情传播速度,并预测未来趋势。

这样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统计数据处理、图表分析和预测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2 游戏设计鼓励中学生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设计游戏。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将学习如何确定游戏规则、计算分数、预测可能性等等,不仅提高了对于概率和统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3 经济模型引导中学生构建经济模型,并使用它来研究经济问题。

例如,可以让他们探索通货膨胀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制定个人理财计划或者评估市场供求关系等。

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对于微积分和优化方法等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3.4 自然科学模型鼓励中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方法探索自然科学问题。

例如,可以让他们研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天体运动规律、环境污染传播等。

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与仿真,不仅能加深对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并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观点和模型。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建模过程中。

•结合现实案例和真实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与应用。

什么是中学数学建模

什么是中学数学建模

什么是中学数学建模?
这里的“中学数学建模”有两重含义。

一是按数学意义上的理解、在中学中做的数学建模。

主要指基于中学范围内的数学知识所进行的建模活动,同其它数学建模一样,它仍以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为解决对象,但要求运用的数学知识在中学生认知水平内,专业知识不能要求太高,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学价值。

二是按课程意义理解,它是本文要展开讨论的,一种要在中学中实施的特殊的课程形态。

它是一种以“问题引领、操作实践”为特征的活动型课程。

学生要通过经历建模特有的过程,真实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由此积累学数学、用数学的经验,提升对数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其设置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师对数学建模有目标、有层次的教与学的设计和指导,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提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中学数学建模

中学数学建模

中学数学建模
中学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工具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它凭借着逻辑严密、系统性强、高效快捷等特点,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得到广泛应用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中学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并运用数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评估,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学数学建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例如,在医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疾病的传播规律和治疗方法;在环境领域,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环境污染的影响和改善措施;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市场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等等。

中学数学建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中学数学建模,我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中学数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它也是提高我们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中学数学建模的培养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

中学生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生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生如何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生,当你们开始探索数学建模时,你们仿佛是一位年轻的发明家,手中握着一把能改变世界的魔法钥匙。

数学建模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通过抽象和逻辑来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首先,你们需要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开始。

想象一下,你们的学校附近有一个烦人的交通问题,每天早晨和放学时都发生拥堵。

这就是你们可以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收集数据:每天车辆的数量、行驶路线、拥堵的原因等。

这些数据就像是一把开启解决之门的钥匙。

接下来,运用数学工具来分析这些数据。

使用统计学知识,比如平均速度、最繁忙的时段等,来理解交通拥堵背后的模式。

然后,引入数学模型:比如流体力学中的流量模型,来模拟车辆在道路上的流动。

通过这些模型,你们可以预测不同交通管理方案的效果,比如增加交通信号灯、调整道路宽度等。

数学建模还能帮助你们理解更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假设你们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分析每个水源的供应情况,预测未来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

在数学建模的旅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技能将成为你们未来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的强大工具。

因此,同学们,不要害怕数学建模,它不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而是一条通向智慧和创新的畅通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们将发现数学的魔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建模探究及思考摘要Senior Mathematical Modeling中学生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课程六个核心素养之一。

中学数学建模有利有弊,针对数学建模之弊,有如下教学策略:不宜拔高数学建模的学习要求,不能冲淡对数学本身的学习,不应加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要挫伤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数学建模应有敬畏之心。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利弊分析;教学建议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数学家华罗庚在著名文章《大哉数学之为用》中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数学建模”作为六个核心素养之一,其根本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意识[2]。

“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无疑是重要的、有效的。

一、数学建模的意义《新课标》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2]。

数学建模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数学建模是指把凡是针对客观对象加以一级或多级抽象所得到的形式结构都视为客观对象的模型;狭义的数学建模是指针对特定现实问题或具体事物对象进行数学抽象所得到的数学模型。

在中小学阶段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一般指后者”[3]。

数学建模的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假设化简、建模求解、验证修改等环节[4]。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标,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3]。

数学建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方程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等),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实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粗糙地归结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得到的数学模型可能是现成的数学模型,也可能是新的数学模型。

新的数学模型的解决办法可能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即可解决,也可能发现(创造)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说明,数学建模对培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有时还会发现(创造)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所以,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益的。

数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各种模型的结构、特征和关系。

吴增生认为,数学模型指的是经过数学抽象的具有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直观对象,具有可观察、可描述、可操纵(分拆、组合和变换)等特征,本质上,模型是一个集合,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抽象、分拆、重组和逻辑思辨的对象和产物[5]。

数学模型很多,如公式模型,定义(概念)模型,数学思想方法模型,数学思维方法模型(如抽象法、概括法、归纳法、类比法、反例法等),逻辑推理模型,解题程序模型等。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数学模型的学习。

二、中学数学建模的问题分析数学模型是数学创新思维的结晶,也是产生新的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学习除增长智慧、锻炼思维、提高心智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它的应用价值。

数学建模的价值包括:数学教育价值[6],科学的价值[7],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和激发数学创新意识[8]。

数学建模的好处是很多的,但中学数学建模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数学建模会拔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四川大学罗懋康教授长期做应用数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罗教授认为,基础数学(纯粹数学)只需满足“逻辑自洽”,应用数学既要满足“逻辑自洽”,还必须“符合实际”[9]。

他对应用数学必须“符合实际”有切实的体会,他举例说:“在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军事科技等领域,仅仅要求知识能自圆其说是不够的,必须还要符合实际,否则要出问题,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搞应用数学的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容错性和广泛性”[9]。

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纯粹数学,主要关心数学知识的“逻辑自洽”,但教学现实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差。

数学建模还要求学生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容错性和广泛性”,这会大大拔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

2.数学建模会冲淡中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学习数学建模的问题往往还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陌生专业领域以及生产生活经验。

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其他学科知识、不熟悉陌生专业领域以及缺乏生产生活经验的学生,哪怕数学基础良好的学生,对数学建模也会是富有挑战性的。

如1999年的“轧钢”应用问题,考生由于缺乏“轧钢”的生产经验,既读不懂题又看不懂图,致使绝大多数考生得分极低,并且影响考生解答其他试题的心理,受到社会广泛批评。

中学教学为应对数学建模,学生必须花不少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去了解陌生专业领域,去积累生产生活和数学建模经验,这必然会冲淡对数学本身的学习。

3.数学建模会加重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建模的过程一般需要学生整合多门课程的知识,需要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围绕问题收集信息,需要咨询专家行家等等,这些虽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但必然会耗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真正的数学建模问题一般具有情境的新颖性、背景的陌生性、理解的困难性、建模的艰巨性、结论的开放性等特点,它们比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学习具有更高难度,在很多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都过不了关的情况下,数学建模会拔高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也会加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4.数学建模会挫伤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信心张淑梅等的调查表明,六个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建模平均得分远低于其他五个核心素养的平均得分,数学建模对全体学生都具有挑战性,绝大部分学生的建模能力都是比较低的[10]。

数学建模较高的教学要求可能会给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必然会加重这些学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遭到这些学生内心深处本能的抵制和反对。

有研究发现,对较难的数学应用问题男女生差异显著[11]。

这说明,较难的数学应用问题对女生不利,这当然会影响女生学习数学建模的信心。

5.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现实不容乐观“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软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喜欢,教材专家认为很重要,教研专家认为有必要,第一线教师认为教学中没有用”[7]。

李明振和喻平发现,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数学建模能力较为欠缺[12]。

姜凤英等发现,在岗初中数学教师和高校毕业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都比较弱,并且在岗教师的数学建模能力更弱[13]。

这些调查说明,教师难以胜任数学建模的教学与指导工作。

这就不难理解近年来虽然数学建模的调子唱得很高,但成效却很低。

徐斌艳等发现,在复杂或较为陌生情境下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识别并建立数学模型[14]。

朱娅梅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发现,对于一个看似不难的问题(汽车加油问题),只有1%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15]。

从这个含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是很不容易的。

三、数学建模教学问题的解决1.不宜拔高中学数学建模的学习要求对全体学生而言,了解一点数学建模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应控制教学的容量和难度。

搞应用数学或数学建模的基础是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坚实的数学基础体现在理解数学知识的“逻辑自洽”。

但很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强,数学基础也不扎实;加之,搞应用数学的人还应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容错性和广泛性”[9],这无疑会拔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

在中学拔高数学建模的学习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需肤浅地了解数学建模过程,不宜作具体要求。

让一些(极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参与1(或2)次数学建模活动,经历1次数学建模全过程,培养这些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建模不能冲淡对数学本身的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数学建模可视为检验学习数学后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数学建模的教学只是数学教学任务的一部分。

扎实的数学“四基”是数学建模的必要条件,但数学建模涉及的问题一般不是纯粹的数学问题,往往还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陌生专业领域以及生产生活经验。

在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如果花大量精力去学习数学建模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在此基础上去解决数学建模问题,那就会分散系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冲淡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系统学习。

对此,应把数学知识本身的系统学习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这可增加数学建模的有效性,并减少“为数学建模而数学建模”的盲动性和低效性。

3.数学建模不应加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建模的过程一般需要学生整合多门课程的知识,需要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围绕问题收集信息,需要咨询专家行家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大有好处,但必然会耗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因此,数学建模会加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有中学生可简单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多数中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都不会(或不愿意)与数学建模打交道,他们对数学建模的过程(环节)只需了解即可,这些同学甚至可以不参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多去干一些其它更感兴趣事情;第二类是一些将来学习和工作都需要数学建模知识的学生,可以作适当的要求,如参与1次完整的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第三类是极少数将来以数学建模(应用数学)为职业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最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以自学为主,培养和发展数学建模能力。

这样的数学建模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就可以把大多数中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的学习负担降下来。

更为积极的做法是,以《数学建模》为专题,开设成选修课。

4.数学建模不要挫伤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信心数学既可以给数学家带来快乐,也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学习上的痛苦。

70%以上的网友(新浪网)希望数学“滚出高考”[16]。

中国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可能是世界上最重的,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考虑如何减负而不是相反。

数学建模学习信心的建立源于数学建模的成功体验,数学建模题或应用题的难度太大是影响数学建模学习信心的关键性因素。

提高数学建模成功体验的策略有:降低教材难度,对教材中过于繁难且思维价值不高的数学建模题或应用题应删去;控制高考、中考的难度,高考、中考的数学建模题(应用题)的难度系数宜控制在0.7左右;减少教材中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数量,不少一线教师埋怨教材中数学应用题太多;数学建模题不宜涉及太多其他学科背景。

5.对数学建模应有敬畏之心对中学的“数学建模”和“应用数学”应有敬畏之心。

学生将来真正以“数学建模”为职业的会很少,可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

从罗懋康的报告和张淑梅等的调查易知,研究应用数学、做数学建模都是很不容易的。

由此教材编写专家、一线教师、考试命题专家对数学建模都应有敬畏之心。

对于数学建模题(应用题),教材专家编写简单一点,一线教师讲课简单一点,考试命题专家命题简单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