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

合集下载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引言诗歌阅读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

策略一:音韵品味法音韵品味法是一种通过感受诗歌的音韵特征来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押韵、节奏和音调等特征,并解释它们与诗意的关联。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中的音韵特征,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策略二:意象联想法意象联想法是一种通过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形象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使用的具体描写和隐喻等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与诗歌中的形象和情境相关的联想。

通过与自身经验的联系和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策略三:表意解构法表意解构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诗歌语言和结构来理解诗意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义、句法和句子结构等要素,帮助他们捕捉诗歌中的主题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解构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深入理解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策略四:背诵朗读法背诵朗读法是一种通过背诵和朗读诗歌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诗歌,引导他们进行背诵和朗读。

通过反复背诵和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和情感内涵,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结论以上所介绍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互相结合和适应,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

通过音韵品味法、意象联想法、表意解构法和背诵朗读法等策略的有机应用,学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5篇诗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⑴“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5篇,以供大家参考!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1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

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

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

(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

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

“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小学 诗歌 教学大纲

小学 诗歌 教学大纲

小学诗歌教学大纲小学诗歌教学大纲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诗歌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小学诗歌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诵和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小学诗歌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生需要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基本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2. 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现代诗歌,拓宽他们的诗歌视野。

3. 进行诗歌创作:通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感,让他们进行自由创作。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改编和填词活动。

4. 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通过诗歌朗诵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或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个性。

三、教学方法小学诗歌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欣赏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模仿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通过模仿,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作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感,让他们进行自由创作。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古诗词教学方法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

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

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1这首诗一共几句?(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味深长的情感。

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如何教学古诗

如何教学古诗

如何教学古诗
教学古诗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教学古诗的方法:
1. 理解背景
解释古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环境和作者的意图。

2. 诗歌分析
分解古诗的结构、韵律、押韵、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

3. 注重感知与感情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情感,促进情感共鸣。

4. 背诵与朗诵
让学生背诵并朗诵古诗,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5. 比较分析
将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不同诗人的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

6. 创意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活动,比如写作、绘画、音乐等,以诠释、表达和延伸古诗的主题和意象。

7. 引入多媒体资源
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古诗,增强学生的视听感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8. 互动讨论
安排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见解,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和适应,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儿童诗歌教案

儿童诗歌教案

儿童诗歌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儿童了解什么是诗歌,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儿童的诗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创作出简单的儿童诗歌。

3. 提升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几首儿童诗歌的范例,如《小青蛙》、《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 翻译一些儿童诗歌,以方便教学解释和理解。

3.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用于诗歌分析、理解和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儿童观察一些关于儿童诗歌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描述图片内容和表达感受。

2. 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儿童总结出诗歌的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情感表达等。

【理解诗歌】1. 展示一首儿童诗歌的图片,引导儿童观察图片,同时读出这首诗歌。

2. 与儿童共同分析这首诗歌,例如,诗歌中作者想传达的情感是什么?诗歌中用到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描写?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样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等等。

3. 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可以画画、写字、说话等方式呈现。

【创作诗歌】1. 引导儿童观察准备好的范例诗歌,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象表达。

2. 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思路,如以动物、自然、家庭、朋友等为主题,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

3. 分组让儿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引导儿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督促儿童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欣赏诗歌。

3. 收集儿童的作品,制作成诗集或展示板,以激励和鼓励儿童更多地参与诗歌创作和阅读。

初中诗歌教学

初中诗歌教学

初中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初中诗歌教学的建议:
1. 重视诗歌的朗读。

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和停顿。

2.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结合背景知识理解诗歌。

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

4. 注重比较教学。

可以将同一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也可以将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差异。

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6. 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诗歌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诗歌教学需要注重朗读、理解意象和情感、结合背景知识、注重比较教学、培养审美能力以及开展课外拓展活动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进行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朗读教学: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验。

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角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3. 文字解释:对于诗歌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色彩,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5.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写诗,体验创作的乐趣。

可以从模仿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跨学科整合:可以将诗歌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与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从多角度来理解和欣赏诗歌。

7. 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乐、图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

8.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思想的碰撞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9. 鼓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鉴赏能力。

10.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长点。

总的来说,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让他们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魅力。

诗歌教学的五步法

诗歌教学的五步法

诗歌教学的五步法一、读通诗句。

诗歌嘛,首先得读得通顺。

就像我们走路得先把路走顺溜了一样。

学生拿到一首诗,先让他们大声地读出来,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咯。

有些古诗里的字现在不常用,读音可能比较特别,比如说“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个“斜”字可不能读成“xié”。

读通诗句就像是给诗歌的大门找到了钥匙,要是连字都读不对,那后面可就全乱套了。

在这个阶段呢,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第一遍可能磕磕巴巴的,但是读着读着就顺了。

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他们能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

就像儿歌一样,诗歌也是有它自己的节奏的,读通了才能体会到这种节奏美。

二、理解字词。

读顺了诗句,就得开始琢磨里面的字词了。

这就好比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得知道他叫啥名字,是做什么的。

诗歌里的字词都很有讲究,一个小小的词可能就蕴含着大大的学问。

拿“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来说,王安石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才选了这个字呢。

之前他用过“到”“过”“入”等字,最后才确定为“绿”,这个“绿”字啊,一下子就把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给写出来了,它不只是说春天到了江南岸,还让我们仿佛看到江南岸一片翠绿的景象。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带着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去理解,这个词在诗里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法或者含义。

三、剖析意象。

理解了字词,接下来就要走进诗歌的意象世界啦。

意象就像是诗歌的密码,每个意象都代表着一种情感或者一种意境。

比如说月亮这个意象,在很多诗里都有出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月亮就代表着思乡之情。

在教诗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意境。

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里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的愁苦。

通过剖析意象,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了。

诗歌《我们的样子》教案

诗歌《我们的样子》教案

诗歌《我们的样子》教案教案标题:诗歌《我们的样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我们的样子》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诗歌《我们的样子》的课件或教材。

2. 录音设备或音响设备。

3. 课堂布置和装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诗歌《我们的样子》的音频,让学生先感受一下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诗歌: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和停顿的处理。

4. 想象与表达:让学生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展开想象和表达,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联想。

5. 听课评析:播放不同版本的诗歌朗读或演唱,让学生进行评析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7.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诗歌朗读或创作作业,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情感导入、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效果:通过诗歌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3. 教学改进:可以增加诗歌创作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进一步提升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

诗歌教学的特点

诗歌教学的特点

诗歌教学的特点
诗歌教学特点:
艺术性: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能力。

通过欣赏、吟咏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言藻斑斓:诗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在接触诗歌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诗歌的文字之美,领悟到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

独立思考:诗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内涵,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多角度理解诗歌作品的能力。

情感传递:诗歌教学强调情感的传递与沟通。

学生在阅读和创作诗歌时,可以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体验,进而增强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能力。

跨学科性:诗歌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语文、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中,诗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

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

诗歌的教学内容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的教学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的教学内容篇1教学目的:1、结合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验,体味诗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了解新诗歌的特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新诗有一个较好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设想: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

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课时安排1、起始课教育和朱光潜文章学习,初步明确学习目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意象和诗歌的阅读3、毛泽东词二首4、象征和《死水》5、徐志摩和新月派6、单纯的美是一种幸福,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篱笆那边》7、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的不同理解。

8、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9、学习《致大海》介绍普希金起始课教育一、起始课教育(10分钟)语文课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

充满了思辩性。

高考中的主课,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听讲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介绍,还要善于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善于表达,学会用有创意的词。

认真完成作业。

不要拖拉和抄袭。

一个抄写本,每天十个词语的抄写默记,要写上每天的日期;一个随笔本,每周一篇随笔,500字以上;一个课堂本,完成课堂作业。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为诗词介绍或时事点评。

1、预习:在上课文之前,参照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通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你的发现、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自行完成《作业本》每一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2、复习:每上完一课,就应及时复习该课文,看看老师同学或者参考资料说得对不对,原来不懂的地方有没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时请教);完成《作业本》该课文“语段阅读”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则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完成《作业本》中的“单元综合练习”。

诗歌教学设计12篇

诗歌教学设计12篇

诗歌教学设计12篇诗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收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激发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并号召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

2.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大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收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激发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一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那么,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走进诗歌,去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呢?你们想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综合性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2.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你对哪些诗人有所了解?你知道哪些与诗歌有关的知识或趣闻轶事?除了中国的诗人、诗歌,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们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吗?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搜集的资料也是有限的,那就请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拟订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各施其能等)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吧!(板书:轻叩诗歌大门)二师生合作,共商计划1.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我们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好的活动计划,是活动成功的前提。

请大家想想,在制订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

(1)组成小组。

(2)确定活动内容。

(3)活动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人员职责等。

(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总结。

围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诗歌教学设计(共7篇)

诗歌教学设计(共7篇)

诗歌教学设计(共7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古筝曲,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的诗,了解很多诗人。

请说说你读了哪些诗,了解哪些诗人?2、学生自由交流3、揭示单元主题: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吧。

今天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二、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1、点拨:请大家回忆一下,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有哪些要求?2、交流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提醒强调:(1)讨论活动内容;(2)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3)活动结束要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记录;三、汇报交流,完善活动计划1、各小组汇报本组活动计划;2、共同评议;3、完善活动计划,修改。

诗歌教学设计《十二月歌》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十二月歌优秀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2.听学生回答,继续问:你们最喜欢那个月,为什么?3.这里有一首小诗,把你们喜欢的月份都写进去了(板书课题:十二月歌)。

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自由回答,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常识入手,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月份,再带着兴趣学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己先试着利用拼音读读诗歌。

2.老师范读,你们仔细地当小观众,再想想是否能读准确。

3.听了老师读得,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

让学生通过听读,说自己学会的字音。

再教同学们读两遍。

4.你们听得真认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读读,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

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也能展开完善的主题班会活动。

对于诗歌的教学主题活动,教师可以提早收集大量资料来整理教学内容。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活动目标: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 在剪贴游戏中知道、观赏、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进程:一、仿照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轻巧地游戏。

二、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知道古诗中的词句。

1.观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观赏“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柔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观赏。

2.“小鱼们观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盛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辞汇描写“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悠闲地游戏吧。

三、听指令,做游戏,巩固古诗。

1.幼儿自画自剪小鱼,每人一条。

2.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导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完全地观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观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这是一首采莲歌,反应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特殊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画了一幅明艳精妙的图画。

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酷爱。

活动中“东南西北”的游戏幼儿非常感爱好,但是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了游戏的进度,可将这个游戏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多玩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

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在我国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文学体裁,早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之说。

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

在我们现行使用的新教材中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选编。

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除了在阅读文中收录了大量诗歌以外,在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也收录了不少诗歌。

这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阅读”,“积累”和“方法”。

所谓“阅读”,就是指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位,读中感悟,读中欣赏,从而体味出诗歌的意境,品味出诗歌的美。

所谓“积累”,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应用。

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地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进而自觉运用此法,进行学习。

那么,如何能将这三者统一起来呢?我认为还是要在“读”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觉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为此,我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常用以下方法。

一、引读
有些古代诗歌,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将会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品读。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

了解这些资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填补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上课交流。

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诗时,可以让学生找有关曹操的资料。

通过学生地搜集,不难发现曹诗有“慷慨悲壮”的风格以及曹操此次北征乌桓是在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作者有着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志向。

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不难体会出诗中所体现得曹操的博大胸襟。

自然也能读出曹诗的慷慨悲壮。

二、译读。

要读出感情,了解诗歌大意是基础。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把握和处理好诗歌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不主张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本。

这将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有关工具书,了解诗歌大意就行,教师只做考查。

在教师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去读诗。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让教师或学生说出现代文,而让被考查者,说出原文。

或者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

“这首诗是写春天的。

除了题目中有所反映以外,你还能从什么地方发现?作者是在春天的什么时候去踏春的?你何以见得呢?”这些问题地设置,既能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又能引导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读诗,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只要不伤害学生学诗的积极性,又能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都是有效的。

三、吟读
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但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吟读诗歌比朗读诗歌的效果要更好,更能读出诗的味道。

在吟读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让学生读准字音;(二、)划分好节奏;(三、)把握准感情。

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在电视等媒体上见过有关古人吟诵诗歌的情景,所以,只要教师做好示范,学生便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而且对此种朗读方式很感兴趣。

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相信学生
是能品出其中三味的。

四、换读
古人写诗是很讲究推敲字句和字斟句酌的。

有些字词反复推敲,讲究炼字,很见功力。

如果只是教师做讲解、分析,学生是很能体会到其中之美的。

因为这些不是他们的发现,故而自然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但如果我们让学生将原句中的有关字句进行替换,让学生在替换以后读读、比比,学生便能很快发现其中的妙处。

例如,我在教授《次北固山下》一诗时,就让学生把原诗中“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换成“顺”或其它字,试着比一比。

将“海日生残夜”一诗中的“生”字进行替换,再比比。

在学生将原字换成“升”、“出”等字后,自然能品出原字的妙处。

另外在学生的反复换读中,学生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和激动。

五、想读
古代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

而且古代诗歌的语言精练,言简意赅。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品味出诗歌的意境,从而品读出诗歌的美,还真得下一番功夫。

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想读环节,从而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读出感情,品出诗歌的美。

例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

我举例说:“假如你喜欢‘枯藤老树昏鸦’一句,那么你想想,这根枯藤是一根什么样的藤呢?树上还有没有叶子?藤是怎样缠绕在树上?就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一幅画面?乌鸦又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拓展,就会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体会出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让学生将所想像的画面说出或写出以后,再边想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边读诗句,自然感觉就不一样。

这样“想读”之后,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也会更喜欢我国的古代诗歌。

六、画读
画读是对想读的进一步深化和加工。

有些古诗所创造的意境不仅优美,而且所创设的画面色彩也十分鲜明,颜色搭配合理、鲜艳,十分美丽。

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诗的教学中,在学生想读完“海日生残夜”一句的画面后,再让学生给画面添上颜色。

“在残夜中升出的太阳是什么颜色呢?大海呢?等太阳完全升出以后,江面又是什么颜色呢?”在对颜色的添画中,学生不能想象出红色与黑色,红色与金黄色,红色与绿色的搭配。

使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更加美丽。

七、比读
比较阅读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

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自觉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所以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将有利于对古代诗歌地理解和品读。

例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时,就让学生进行了以下比较:“这两首诗既然都是写乡愁的,那么两首诗所表现的愁绪的程度一样吗?”学生经过比较会发现不同。

“那么,是什么使得两首诗所表现的愁绪程度不同呢?”学生经过阅读自然会发现不同的景物描写在诗歌里面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

这就使得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这一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八、写读
学生经过学习,可能会获得相关知识,教师还应该将有关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就需要训练和练习。

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时,在学生进行了比读之后,发现不同的景物描写可以起到不同的烘托作用以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既然不同的景物描写可以烘托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那么同学们试着描写一段景物,用这段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从而使学生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这一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写作练习之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古代诗歌的教学,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

而要品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然而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毕竟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