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国债
财政学选择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不定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外部效应D.公共产品E.通货膨胀2、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区别的主要标准是()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不可分割性D.排他性E.竞争性;3、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有来自()A.MB.V+MC.C+V+MD.C+V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A.阶级与公共性B.强制与无直接偿还性C.收支平衡性D.公平5、财政职能主要有()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经济稳定D.财政监督二、判断题1、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在任何经济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都主要是通过财政来进行的。
()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
()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标准有()A.成本―效益法B.公共定价法C.最低费用选择法D.招标法2、财政支出的公平包括()A.社会公平B.经济公平C.体制公平D.结果公平3、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A.国有国营模式B.国有国控模式C.公司制D.垄断模式二、判断题1、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
()2、垄断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3、目前,对我国来说,侧重于效率同是兼顾公平。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A.补助支出B.捐赠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财政补贴E.行政支出2、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A.财政支出结构B.财政支出规模C.压缩经济建设支出D.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3、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国防费D.行政管理费E.债务支出4、国防支出属于()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补偿性支出D.积累性支出5、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为()A.补偿性支出B.积累性支出C.消费性支出D.购买性支出二、不定项选择1.技术改造支出属于;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2.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A.基本建设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C.行政管理费 D.积累性支出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5.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A.环境治理 B.治理国土C.能源开发 D.教育6.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7.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政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8.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B.城市维护费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D.简易建筑支出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受益不在当期,应当发行国债的收益来补偿C.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D.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10.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二、判断题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和购买性支出。
98年2002年国债发行和成果
第十二章案例:1998年~2002年国债发行和成果背景:1998年,为了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拉动内需,中国政府开始发行长期国债。
1998~2002年的五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
主要成果有1.1998~2002年,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并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加高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使长江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在长江沿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680个,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建设铁路新线5500公里,新增公路7.6万公里,改建和新建机场35个,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4.实施了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装备本地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展开,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拉开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序幕;6.投资2885亿元进行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使全国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度下降了0. 1~0.3元,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300多亿元;7.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村村通广播电视、高校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血站建设,以及近1000项城市供水、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为提高人民物质和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8.利用国债加大了西部大开发力度,开工建设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跨世纪宏伟工程。
简要分析:我国近年来发行长期国债是在特定情况下实施的特殊政策:一是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二是发行长期国债具备一定条件,如银行存款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等,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因而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思考题:政府应怎样有效处理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财政(仰)9_10_12章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2、税收的收入效应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3、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使纳税人相对(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含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
4、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表现为课税(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以维持税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表现为课税降低了实际工资率,使劳动者以更多的(闲暇)来替代劳动。
6、古典经济学认为一切税收都减少各阶层收入,影响资本积累,妨碍经济发展,因而主张(税不重征)。
7、以(瓦格纳)为代表的社会政策学派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认为税收不仅仅是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且也是经济调节手段。
8、凯恩斯学派认为税收是调节经济、避免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既是经济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可运用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
二、单项选择题1、课税使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是指(D)A、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B、税收的替代效应C、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D、税收的收入效应2、课税降低了实际工资率,使劳动者以更多的闲暇来替代劳动,是指(C )A、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B、税收的替代效应C、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D、税收的收入效应3、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中,按一定比例扣除因通胀所增加的名义所得部分,是指所得税指数化的(A )。
A、特别扣除法B、税率调整法C、指数调整法D、实际所得调整法4、税收既是经济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可运用的稳定经济的“人为稳定器”,是由(D )提出的。
A、斯密B、瓦格纳C、凯恩斯D、萨缪尔森三、判断题1、就对商品比价关系的影响而言,税收的收入效应是非中性的。
(×)2、就对商品比价关系的影响而言,税收的替代效应是非中性的。
(√)3、如果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1.12.20•【文号】银办发[2011]244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债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的通知(2011年12月20日银办发[2011]244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债管理工作,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国债管理工作基本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债管理工作,提高国债服务水平,防范国债资金风险,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国债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债,主要包括凭证式国债、储蓄国债(电子式)、无记名国债和国债收款单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国债管理工作是指人民银行各级国库部门(以下简称国库)依法参与储蓄国债承销团组建与管理、组织国债发行与兑付、开展国债统计调研等业务活动。
第四条国债管理遵循“垂直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国库开展国债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国债管理工作职责第六条国库负责实施本辖区的国债管理工作,为国债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第七条国库应根据工作需要,就国债管理工作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第八条国债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依法办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国库主任(含副主任)应加强国债管理工作领导,负主要领导责任;国库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辖区国债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国债业务人员具体办理国债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十二章 国民政府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制度改革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 第五节 财政管理机构和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政 府时期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内容。 如现代所得税制的建立,营业税取代牙税 等旧税种的过程,分级预算制度的建立等, 以及国民政府在夺回关税自主权、废除厘 金制度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抗战时期,为保证战争需要,国民政府大量发行公债。 抗战胜利后,政府内债规模不仅未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而
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一) 国债——外债
国民政府对北洋政府积欠的外债进行了整 理。当时对这些外债分两种情况处理,对 确有担保的外债,按期偿还本息;对无确 实担保的外债,则“预存基金,协商整 理”,即与每个债权国单独协商,寻求解 决办法。从1927年到1933年,清偿有担保外 债本息总额为银元24900余万元;承认归入 整理的,到1934年6月止,共计银元109600 余万元。缘此,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就背上 了沉重的外债负担。
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经济统一的实现。 其二,经济总量缓慢增长。 其三,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四,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在上述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财政具有诸多特点。 其一,财政活动的规范化有了较大进展。 其二,建立了适应现代ຫໍສະໝຸດ 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税制结构。
4.项怀成主编:《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 刘孝诚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吴兆莘:《中国税制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37年版。
6.陈昭桐主编:《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第12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第十二章 公共债务
▪ 2011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7.2万亿元,占当年 GDP的15.27%(2010年为16.87%)。
▪ 2008年12月,美国共有未偿 公债10.9万亿美元,位于纽约 时代广场上的国债钟的借位数 字已经不够用了,其中中国居 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首位, 相当于美国国债总额的百分之 六。
▪ 美国2009财政年度赤字超 1.85万亿美元,按照最乐观的 预期,美国2011年的财政赤 字也将高达1.6万亿美元,全 部负债更是占到美国GDP的 50%以上。
▪ 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当时已开始第一个五年计 划,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为此发行了35.46亿元的“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951-1957年向苏联借了 51.62亿元的外债,进行156个项目建设。1968年外债 还清。
▪ 第三阶段是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到1993年。 从理论上矫正了所谓“既无内债,有无外债,是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的错误观念,同时,由于在改革中实行放 权让利政策,财政连年出现赤字,开始重新启用国债,
▪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 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公债的发行提供了经济基 础,信用制度的发展保证了社会闲置资金能够顺利转移 到政府手中,保障了公债制度的有效运转。
▪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在战后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实践中,公债政策是财政宏观调 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反周期”调控中起 着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财政赤字与公债
第十二章财政赤字与公债一、重要概念1. 财政平衡与财政均衡(fiscal balance and equilibrium)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收支数量基本相等关系。
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特定年度的公共收支可以是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平衡的。
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需要的当然是财政均衡而非财政平衡。
2. 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cyclical and structural deficit)周期性赤字是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换言之,结构性赤字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潜在”水平时,预算赤字依然存在的情况。
前者是经济衰退的产物,后者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3. 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deficit dependence degree and deficit ratio)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公共总支出的比例。
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
赤字依存度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
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内债负担率和内债依存度(burden rate and dependence degree of internal debt)内债负担率指政府当年的未偿内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内债依存度指政府当年内债发行净收入占当年公共支出的比率。
前者衡量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后者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公共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公债筹措的资金。
5. 国债余额管(balanc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debt)国债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财政学第十二章
增加税收 这种方法既 要受到立法 机关的制约, 也往往遭到 纳税人的强 烈抵制
3、形式特征(国债三性)
自愿性: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
购的基础上。 有偿性:如期偿还,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 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并非通过法律形式 预先规定。
案例:1950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处 于崩溃状态的烂摊子,约有1/2的财政支出不得不依 靠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上升,物价猛烈上涨。
国家借款:通过借款协议形式筹集资金的国债形式 发行债券:政府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形式来筹集资 金。
政府 借款
发行 债券
2、按筹措和发行地域分为内债和外债
内债:国内,债权人
是本国企业和居民, 使用本币;
外债:国外,债权人 为外国政府、企业和
居民,使用外币。
3、按流动性分为可转让(流通)和不可转让(流通) 国债
3、国债的付息
按期分次支付法:一般附有息票,债券持有者可按
期剪下息票兑付息款。 到期一次支付法:适用于期限较短或超过一定期限 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税收和借债 等价,否定国债的经济效应
征税和发行公债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两种主要方 式。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17章中表述了这样的论点: 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 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
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发 行债券或借款。这些形式的收入是政府的债务收 入,同时也是政府的一种负债,政府必须按借款 时的约定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论文:第十二章案例:浅析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国债负担问题
000第十二章案例:浅析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国债负担问题(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状况及特征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建设,从1981年起我国恢复发行国债,而且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891亿元。
截止到1998年底国债累计发行额近12600亿元,国债余额达6495亿元。
同时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1993年,国债年度发行规模较小,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14.7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5.57%。
这一阶段规模较小主要是由于改革处于初始时期,财政赤字较小并且采用发债和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的“双轨制”弥补财政赤字。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今,国债发行规模剧增。
1994年国债发行额达1028.57亿元,约为1993年的3倍多,1998年国债发行额达389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69.57%。
这一阶段国债数量增长过快,一是由于财政赤字的弥补由“双轨制”转为“单轨制”,不准向银行透支或借款;二是由于这一阶段还本付息数额增加,也相应地扩大了国债的发行量;三是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债发行,除了少数年份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国债发行规模逐年递增。
在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财政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我国庞大的政府机构还能得以正常运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国债的支持。
1998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走势变化和体制转换所引起的需求不足而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国债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1998年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发了1000亿人民币国债,加上配套资金达2000亿。
1999年政府又在原来发行3400亿国债的基础上增发600亿国债,加上配套资金共达1200亿元。
1998年积余资金和1999年新增国债预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数据引自《国际金融报》2000年1月4日第一版)。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12章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旅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 政府收入的分类: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3.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只包括税收、较大一些的是除税收之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为常用的、再大一点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最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4.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成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5. 衡量宏观税负的不同口径,从小到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得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6. 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收入7. 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汇报义务的课征。
8.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9. 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最为重要。
10.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可分为:比例税率、固定税率、累进税率11. 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主要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12.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13.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14. 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
契税15. 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水16.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17. 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18. 从量税:啤酒、汽油、柴油19. 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20. 间接税:各种流转税21.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22.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23.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24. 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5.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财政学(陈共)第十二章公债
• 轮次偿还法
指政府按公债券号码的一定顺序分次偿还的方法。
• 抽签偿还法
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
• 一次偿还法
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
29
公债偿还资金的来源
• 预算直接拨款
是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笔资金来偿还当年到期公债的本息。
• 预算盈余偿还
17
其它分类方法
• • • • 按发行主体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 按公债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公债和货币公债; 按公债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按有无利息和利息支付方式划分,可分为有息公 债、有奖公债等。
18
二、公债的发行
公债发行条件
• • • • 公债发行额 公债期限 公债的发行价格 公债券的利率
30
第三节 公债市场
一、公债的发行市场 二、公债的交易市场 三、公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关系
31
一、公债的发行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是指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 集资金的场所,又称为公债的一级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没有集中的具体场所,是无 形的观念上的市场。 公债的发行市场由公债发行者政府、投资人 和中介人构成。
指以政府预算盈余资金作为偿清资金来源的做法。 前提是政府预算有盈余,不具实践价值。
• 发行新债、偿还旧债法
即从每年新发行的公债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来偿还旧债的本息。 容易使政府陷入恶性的债务循环之中。
• 建立偿债基金
是政府每年从预算收入中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作为清偿债务的 专用基金。为偿还债务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9
四、公债的性质
就公债的特性看,它是一种虚拟的借贷资本 就公债的本质看,它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 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学习要求: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学习内容: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1、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
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B.纳税人数量C.经济发展水平D.居民收入水平【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C提高税率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二、财政收入分类国际上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建立现代国库制度--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二章第三节讲义+第四节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十二章第三节讲义+第四节讲义1
建立现代国库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掌握)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资金收入和支付运行机制,进而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以及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的财政管理活动。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主要内容
【例题1·单选题】(2009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集中收付的对象主要是( )。
A.财政性收支
B.企业收支
C.个人收支
D.信贷收支 [答疑编号502556120110]
【答案】A
【解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集中收付的对象主要是财政性收支。
【例题2·多选题】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B.改革资金收缴方式
C.有效利用财政资金
D.税收调控
E.改革资金支付方式 [答疑编号502556120111]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财政学选择整理
财政学作业选择、判断题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是财政学产生的起点;2、现代财政学之父是马斯格雷夫;3、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4、凯恩斯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出为入;5、我国最早提出量入为出原则的理财家是周公;6、我国最早提出量出为入原则的理财家是杨炎;7、凯恩斯主张“财政最重要”;8、弗里德曼主张“货币最重要”;9、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此决定了我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主导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中国实际的是ABC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经济二元结构C.体制转轨时期D.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财政的共同特征是ABCD ;A.购买支出比重大B.间接税为主体C.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D.财政法规不健全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V+M;3、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产品国防;5、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是共有资源;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AB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产品BCD ;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C.财政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包括BC ;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BD ;A.资源配置职能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8、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9、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ABCD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支出10、下列具有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种是ABCD ;A.个人所得税B.消费税C.房产税D.遗产税11、下列具有调节级差收入功能的税种是AD ;A.资源税 D.土地使用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说来,纯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应是政府公共提供;2、行政、国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3、基础科研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4、医疗保健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混合提供;5、高等教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混合提供;6、义务教育应采取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公共提供;7、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是由科斯的研究提出的;8、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是由科斯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中提出的;9、私人产品的最佳定价方法是边际成本定价法;10、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11、经济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方法一般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12、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13、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14、税收是纯公共产品成本补偿的最佳途径;15、表面上,纯公共产品免费享用,事实上是以纳税为代价的;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产品的BD 决定了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产品;B.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2、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可以采取的方式有ABC ;A.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混合提供D.个人提供3、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是ABCD ;A.慈善事业B.私人监狱 D.私人收费灯塔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理论上,经常性支出的成本补偿方式应为税;2、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在于增加教育科研投入;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ABCD;A.社保支出B.捐赠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财政补贴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出经济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ABD ;A.经常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D.净贷款3、资本性支出的成本补偿方式是AB ;A.税B.债4、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C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第四章经常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对行政管理费实行“零增长”政策;2、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2012年达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的4%;3、西方各国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社会保险税;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是部分基金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支出中属于经常性性支出的有ABCD ;A.行政管理费B.国防费C.卫生事业费D.社会保障费2、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CD ;C.行政管理支出D.国防支出3、文教科文支出是AC ;A.经常性支出 C.购买支出4、社会保险支出是AD ;A.经常性支出 D.转移支出5、我国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政策包括ABC ;A.完善科技投入机制B.税收激励C.政府采购6、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科研活动有ABC ;A.基础性科研B.公益性科研C.高新科技7、财政科技投入形式有ABCD ;A.财政拨款B.科技三项费用C.税收优惠D.财政补贴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不应由政府承担的投资是竞争性投资;2、我国当前政府投资应着重考虑的决策标准是就业创造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研究和安排投资时应考虑的问题包括ABCD ;A.主体B.规模C.结构D.效益2、下列属于基础设施属性和特点的是ABCD ;A.基础性B.准公共产品性C.自然垄断性D.地域性3、下列属于利用民间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有ABC ;4、我国农业部门的特殊性表现为ABCD ;A.基础地位B.弱质产业C.产品供求失衡D.积累能力低下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能够改变相对价格结构的是财政补贴;二、多项选择题1、WTO将财政补贴分为ABCD ;A.禁止性补贴B.可诉补贴C.不可诉补贴D.专项补贴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从财政收入形式看,一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税;2、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累进税;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ABCD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C.分配制度D.价格2、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ABCD ;A.征收通货膨胀税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可信度第八章税收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2、纳税主体是指纳税人;3、从价税与从量税是按照下列那个标准进行的分类课税标准;4、下列税负一般可以转嫁的税是商品税;5、反映征税广度的是税目;6、反映征税深度的是税率;7、理论上,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v+m;8、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累进税率;9、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消转;10、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消费者;11、“所得多的多缴税、所得少的少缴税、无所得则无所得税”体现的是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1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13、税制的中心环节是税率;14、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是课税对象;15、比例税率在性质上具有累退性,侧重于效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16、累进税率在性质上具有累进性,侧重于公平,一般适用于所得税;二、多项选择题1、税收的形式特征是ACD;A.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2、除税率外,调节纳税人负担的措施还有ABCD;A.规定起征点和免税额B.减免C.附加D.加成3、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将税收可分为CD;C.价内税D.价外税4、税负转嫁的方式有ABCD;A.顺转B.逆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5、税负公平包括AC ;A.平等征税 C.普遍征税6、按课税对象我国税种一般分为ABCD ;A.流转税B.所得税C.资源税D.财产税和行为税7、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ABD ;A.纯所得额B.商品流转额 D.财产净值8、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分ABD ;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 D.累进税率9、下列税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AD ;A.土地使用税 D.车船税9、下列既采用比例税率又采用定额税率的税种有BCD ;B.资源税C.印花税D.消费税10、西方国家一般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将税分为ACD ;A.商品税 C.所得税 D.财产税1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B.公司所得税12、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AC 两大原则;A.公平 C.效率13、下列属于税收效率类原则的是BC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C.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14、下列属于价外税的是BD ;B.消费税 D.车购税15、下列属于价内税的是AC ;A.增值税 C.营业税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一、单项选择题1、拉弗曲线为刺激供给的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是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2、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3、发达国家的第一大税种通常是个人所得税;4、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是增值税;5、公平课税论实现按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和限制政治程序干预市场经济的双重目标的课税方法的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6、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7、财政交换论强调:为了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税制发展新趋势的是AD ;A.推行增值税 D.扩大所得税2、公平课税论认为,应以AB 来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A.宽税基B.低税率3、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D ;A. 最适商品税B. 最适所得税D.商品税和所得税的搭配4、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是ABC ;A.降低税率B.拓宽税基C.减少税率档次5、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AC 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A.流转税 C.所得税6、当前的消费税改革拟扩大征收范围,将ABC 纳入征税范围;A.高污染产品B.过度消耗资源的产品C.部分高档消费品第十一章我国现行税制一、单项选择题1、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是流转税类;2、以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益或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是所得税类;3、增值税的课税对象增值额相当于V+M;4、现行增值税计征方法是扣税法;5、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生产型增值税;6、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是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7、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予以扣除的增值税称为收入型增值税;8、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中,最大的税类是流转税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商品课税的税种有ABCD ;A.增值税B.关税C.消费税D.营业税2、增值税是ABCD ;A.间接税B.共享税C.从价税D.价外税3、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BCD ;A.建筑业B.金融保险业C.邮电通讯业D.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4、我国税制的流转税系中属价内税的税收有BCD ;B.关税C.消费税D.营业税第十二章国债一、单项选择题1、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公债;2、金边债券是指国债3、中期国债是指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4、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5、国债的偿债率是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6、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7、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佳途径是发行国债;8、我国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的弥补只能采用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的方式;9、从实践上看,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借新债还旧债;10、国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二、多项选择题1、国债的特点有ABCD ;A.有偿性B.自愿性C.固定性D.灵活性2、现代意义上的国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ABCD ;A.商品经济B.闲置资金C.信用制度D.金融机构3、从发行目的看,国债一般有CD 之分;C.赤字国债D.建设国债4、影响国债规模的基本因素有BC ;B.应债能力C.偿债能力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一、多项选择题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BC ;B.复式预算C.单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AD ;A.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3、目前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家预算原则包括ABCD ;A.公开性B.可靠性C.完整性D.统一性4、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ABCD ;A.部门预算B.政府采购制度C.国库集中支付制度D.收支分类改革5、政府采购制度具有的特征是ABC ;A.公开性B.公正性C.竞争性6、政府采购应遵循ABCD 原则;A.公开透明B.公平竞争C.公正D.诚实信用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一、多项选择题1、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B.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C.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D.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2、2002年起,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种主要包括ABCD ;A.增值税B.证券交易印花税C.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D.资源税3、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是BCD ;B.消费税C.车购税D.关税第十五章财政平衡一、单项选择题1、弥补财政赤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发行债券;2、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增加税收;3、实践中,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西方经济学中,按照产生赤字的原因和经济背景,划分为ABA.结构性赤字B.周期性赤字2、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ABD ;A.银行透支B.发行债券D.发行货币第十六章财政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2、目前,我国的宏观税率是适中;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ABCD ;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D.社会生活质量提高2、财政政策所采用的工具有ABCD ;A.税收B.国债C.公共支出D.政府投资3、国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效应上ABC ;A.排挤效应B.货币效应C.收入效应4、财政传导机制的媒介体有ABC ;A.收入分配B.货币供应C.价格5、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AC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6、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ABCD ;A.存款准备金制度B.利率C.公开市场操作D.再贷款7、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是AD ;A.增加税收D.减少支出。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债和国债市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12.1复习笔记一、国债原理1.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1)国债的含义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
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以国家信誉为担保,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国债的产生与发展2.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1)国债的种类①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②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③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④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2)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①应债主体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实际上就是社会资金或收入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②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持有者是各应债主体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有国债的比例,又可称为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③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3)国债负担和限度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认购者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②政府负担,即债务人负担。
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③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
④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①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③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国 别 国债负担率 (%)
40.7 34.0 17.6 28.1 8.5 1.2 46.0 5.4 48.2 44.2
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亚洲国家: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 巴基斯坦
7、按照债务凭证为标准, 国债可分为有纸国债和无纸国债
有纸国债是指向承购者付给其上印有面额、 利率等内容的债务凭证的国债,也称“证 券国债”。 无纸国债是指通过在专门设立的国债账簿 上记录债权人姓名、金额等事项的方式而 发行的国债,也叫“登录式国债”或“记 账式国债”。
(二)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表12-2 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 (2)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 出*100% 。 • 它表示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 1994~2002年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分别为: 64.84%、75 .72%、85.89%、95.23%、 121.86%、96.69%、84.37%、84.67%和87.63%.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非常高,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的限制,其中潜在的风 险是不言而喻的。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一、国债概述
• (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 份,按照有借有还的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从 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而同有关各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信用的一 种主要形式。
国债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 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在我国,地方政 府无权发行公债。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相关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相关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1.产出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重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1)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意义:一般是按实际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也包括价格上涨。
政府公布的一般是名义GDP。
2)实际GDP——是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6年价格)来计算的GDP。
意义:实际GDP一般是按选定的基年的价格计算,包括了总产出的变化,不包括价格上涨们一般用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3)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意义:潜在GDP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由于劳动和资本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所以潜在GDP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
(2)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
我国一般采用此方法。
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3)从支出方面统计 GDP(支出法)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记忆:功利税租折息小案例一:(2008年真题)某咨询企业受A市政府委托,研究制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咨询工程师在调研中,收集到该市国民经济运行的如下数据:2007年该市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68亿元和340亿元。
问题: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参考答案: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而实际GDP则是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的。
财政学 第十二章
• (二)国债的货币信用效应 1、以国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增加信用工具—加速 资金周转—货币投放和信用规模扩张。 2、国债信用和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分流银行储蓄资 金—减少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三)国债的投资扩张和挤出效应 1、投资扩张效应 (1)集聚效应:变闲散资金为集中资金;变消费资 金为积累资金;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直接扩张投资 需求。 (2)“引致效应”:国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 和引导社会投资,间接扩张投资需求。
(四)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产生的条件: • (1)仅靠税收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 (2)社会上具有相当的闲置资金 • (3)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发展的原因: • (1)对外扩张的需要 •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 •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 新中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 • (1)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2)1954—1958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3)1979年以后恢复和完善国债发行制度 (五)国债的种类 1、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券。 2、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 债。 3、以国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 不可转让国债。
2、挤出效应 (1)国债的增加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对 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产生挤出效应。 (2)国债投资项目的增加导致民间投资项目的减少, 对民间投资的资金运用产生挤出效应。 (四)国债的宏观经济调控效应 1、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效应 增加国债发行—扩大公共预算支出—国债规模适度 (过大),增加社会总需求(膨胀)—恢复社会总供求 平衡(失衡) 2、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应 国债发行—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操作工 具—调控货币供应量。
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1)债务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国债余额/当年 国内生产总值×100% 比如,欧盟将国债负担率设为60% 中国2007年国债负担率约为21% (2)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 出总额×100% – 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 债务依存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 25~30%
国富论各章读书笔记
国富论各章读书笔记《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
这本书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我对《国富论》各章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论分工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斯密通过观察制针工厂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工人独自完成制针的所有工序时,产量很低;而当分工出现,每个工人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工序时,产量大幅增加。
分工使得工人能够熟练掌握特定的技能,节省了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的时间,并且促进了工具的改良和发明。
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人类天性中的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倾向促使了分工的产生。
这种倾向并非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一种人类本能的反应。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多种需求,通过交换来获取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从而推动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分工。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的范围。
当市场规模较小时,分工难以充分发展;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分工能够更加细化和深化。
例如,在一个小乡村,很难存在专门的铁匠或木匠,因为需求有限;但在大城市,各种专业的工匠和行业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
在早期,人们直接用物品进行交换,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困难,如难以找到双方都需要的物品、交换的比例难以确定等。
货币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解决了这些问题,方便了交易的进行。
货币的价值由其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来决定。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真实价格是指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而名义价格则是用货币表示的价格。
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但在实际交易中,货币价格成为了常用的衡量标准。
商品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商品的价格通常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组成。
工资是劳动者的报酬,利润是雇主的收益,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所得。
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三个部分的比例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供给学派的代表费尔德斯坦认为公债 “挤出效应”严重 他认为经济中的三种金融性资产是政府债 券、货币、私人有价证券。政府发债使 利率上涨,影响私人对未来投资的预期, 从而导致私人部门投资量的减少,挤出 私人投资。
利率上涨的机理:
发行国债 1000亿元 减少税收 1000亿元 增加可支配 收入1000亿元 边际储蓄 倾向3/5 储蓄需求 1000亿元 边际消费 倾向2/5
第十二章 国债
第一节 第二节 国债原理 国债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国债负担分析
第一节
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原理
国债是政府为满足其职能的需要,以信 用原则,筹集资金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财 政手段。国债的含义包括:
1、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组成部分,
是特殊的债务范畴。
整 个 社 会 债 务 民间债务:企业、个人 (私债) 中央政府债务:国债 政府债务 (公债) 地方政府债务:地方债
商业银行账户上企业、个人存款
增加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相应增加, 商业银行扩大贷款 规模,增加货币供给。叠加在原有需求之上的总 需求扩张。
(2)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购买公债,只是 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 给的效应。 (债务融资)
A、政府通过债券取得货币后,商业银行的中 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财政支出国债后, 商业银行存款增加,准备金又会恢复,准 备金不变,货币供给规模也不变。不会产 生总需求扩张效应。
B、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 的税收。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基础是消费 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能 够预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政府通过发行国 债而不是征税为政府支出融资,并没有减少 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的总的税收负担,唯一改 变的是推迟了征税的时间。因举借公债而引 致的债息偿付,只不过是将一部分人的收入 转给了另一部分人而已,并不改变一国财富 的总量。
(1)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投资与 消费的比例) (国债需求效应) 个人购买国债,国民生产总值初次分 配中V的一部分转化为政府投资。通过储 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推 动经济的增长。
(2)调节产业结构(国债的供给效应)
政府发行国债,使资源的使用和配置从私 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调节资源政府配 置与非政府配置的结构;政府使用国债 进行基础产业投资,有利于调节产业结 构。
>
市场均衡 利率上升
储蓄供给 600亿元 民间投 资减少 公债 “挤出 效应”
(3)罗森的“叠代模型” 时期1995——2015年 A、社会成员收入 B、政府借债 C、政府提供 公共消费 20年期公债 青年 中年 12000 12000 -6000 -6000 4000 4000 老年 -4000 + 6000
2、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具有 信用的共同特征——还本付息。
筹资信用:借款、债券
国家信用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消费信用 民间信用 基本建设贷款 投资信用: 支农周转金
信 用
3、国债是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 (1)1994年以后国债不作为财政收入, 而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 ( 2 ) 国债与税收的区别在于:国债 是一种非经常性收入,具有有偿性、 自愿性、灵活性。 4 、国债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国民经 济发挥调节作用。
(3)社会资金供求 社会资金比较充裕,闲置资金较多,国债 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4)物价水平
银行的保值贴补率。
(5)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
国债利息率应不高于企业平均利润率水平。 或者国债利率应不高于国债使用的收益。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
(1)李嘉图的等价定理 A、李嘉图认为在国家是非生产性的条件下, 只向生产者征税或发债的效果是相同的。 征税与发债都会使一国的生产资本减少,由 生产性转入非生产性,既不提供利润,也 不产生利息;
老年 12000
4000
青年 中年 D、政府征税 -4000 -4000 E、政府还债 + 6000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国债的资产效应 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国债发行量的变化, 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 的资产的变化,这就是国债的资产效应。
国债的资产效应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在经济萧条时期具有扩大消费的功能;在 经济繁荣时期具有抑制消原理。李嘉图 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居民家庭为了支付未来与国 债等价的税收而减少消费,政府发行国债而增加 的支出与消费者减少的消费正好相等,即不会影 响社会总需求。 如果只向消费者举债或征税,同样会使人们的收入 因此下降,消费支出也会随之下降,举债和征税 对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实际是相同的。
我国1994年颁发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预 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 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009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 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2011年10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 点办法》,批准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 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迈出了解决地 方融资平台问题的重要一步。
M0 流通中现金
M1 活期存款
M2 定期存款
(三)国债的供给效应 实际上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同时具有供 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 这主要是从国债的投资结构和国债投资建成 投产以后增加总供给产生的效应分析。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从财政收支平衡看
1 、 1950 年、 1981 年、 1994 年以来的国债直接弥补了 财政赤字。
(2)银行利率——利率与流动性
国债以银行利率为基础。利率与流动性成反比, 国债的流动性低于银行存款,因此,国债利 率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2003年凭证式(四期)国债的利率与同期银行 存款利率持平。2006年首期凭证式国债利率 首次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年利率 为3.14%,5年期年利率为3.49%,分别比 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低0.1%和0.11%。
B 、居民、企业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国债, 意味着 M1的相应缩减,财政再用于支出时,又 会形成M1的供给,因而M1的供给规模不变。
M0 流通中现金
M1 活期存款
M2 定期存款
居民、企业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公债,意味着 M2的相应缩减,财政再用于支出时,又会形成 M1的供给,虽然M2的供给规模不变,但其中 M1的规模却增加了。这种结构性变化,增加了 货币的流动性,对市场均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国财政 赤字 中央财政 赤字
单位:亿元 国债发行额 国债余额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9500 10000 8500 8000 12000
7500 8000 6500 5500 8500
16418 17850 15610 14527
60237.7 67548.1 72044.5 82708.3 91208.3
二、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一)国债种类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借款、发行债券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外债 ( 3 )以国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转让国债、不 可转让公债 ( 4 )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凭证式国债(储蓄 式国债)、记账式国债(无纸化国债)
(二)国债结构
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的债务 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 行期限的有机结合。 1、应债主体结构 应债主体结构实际上是社会资金或收入 在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 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 会资金的比例——社会财富分配
2 、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即政府对应债主体选择的结果,各类企 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的比例 — —实际购买的分配
应债主 体结构 国债持有 者结构 社会财富分配不 均贫富差距较大 国债持有者 比较集中 财富分配 较平均 国债持有 者分散
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
单位:%
个人
1980 1982~1990 1991~1993 80 75
企业
100 20 10
非银行金 养老保 商业 融机构 险基金 银行
15
1994~1995
1996
75
30
5
15
10
20
5
15
5
20
短期国债: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1 年,收入与支出 进度差。
3、国债期 限结构
中期国债:1~9年( 2、3、 5、7),1998~2000年加权 平均为5.94、 5.63、 5.44年。 长期国债:10年以上( 10、 15、20、30)。长期经济 建设,社会保险基金。
地方债的规模 10万亿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
地方债的分布
地方债的来源
地方债的使用
(1)国债与私债的区别在于发行的依据和 担保物不同。民间借债一般须以财产和 收益为担保;国债的担保是政府信用。 (2)国债与银行贷款的区别。银行贷款是 间接融资,一般融资成本较高;国债是 直接融资,自然比直接融资成本低,它 由中央直接使用,宏观效益比较好。
叠加在原有需求之上, 增加总需求。 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 改变总需求结构,而 不增加总需求。 不同 的应 债资 金来 源
国债对 需求的 影响
认购国债的主体不同其影响也不同
(1)中央银行购买公债(债务货币化或者货币融资)
中央银行资产方:公债
财政用于支出时 中央银行负债方: 财政金库存款 减少
增加
增加
中央银行负债方:财政金库存款
2、1994年以前债务收入是作为财政收入处理 的,是间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有硬赤 字与软赤字的划分。
(二)筹集建设资金——从国债 使用的角度看
1、1954~1958年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978~1988 年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 国家建设债券直接用于经济建设。 1998年以来增发的建设债券直接用于 基础产业投资。日本公债也分赤字公 债和建设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