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教案

合集下载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库仑;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气球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塑料尺吸引纸片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定义、性质、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荷的单位;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5.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性质?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电荷的单位是什么?请简述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2. 在讲解电荷的性质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 对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5. 拓展延伸:电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定律,它指出: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原子结构。

•5、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过程:一、电荷➢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一。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1。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

用验电器来检验思考: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三、验电器➢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四、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

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五、元电荷1。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量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常用符号表示.e= C 3。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

4。

原子是由和组成.➢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整个原子呈,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电荷的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两种电荷教案电荷是物质中一种基本的物理性质,表征物体所具有的静电性质。

通过对电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荷的本质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两种电荷的教案,供参考。

教案一:正负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正负电荷的形成过程;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3.掌握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电荷分离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塑料梳子、玻璃棒、金属导线等。

2.实验材料:细绳、小纸片等。

3.教具:电荷分离动画视频、电荷相互作用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电荷分离动画视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梳子梳理头发后,能够吸引小纸片呢?”Step 2:探究正负电荷的形成过程(15分钟)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a.用干燥的毛巾擦拭玻璃棒,然后用细绳系在玻璃棒上;b.用毛巾擦洗塑料梳子,然后用细绳系在梳子上;c.观察细绳受到的力的方向。

2.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棒和梳子所带电荷的性质,提出正负电荷的概念。

3.引导学生思考,正负电荷的产生与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Step 3: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20分钟)1.介绍电荷相互作用的概念,并通过电荷相互作用示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2.分析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规律。

3.进行实验验证:a.将两个带电体分别靠近和远离,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b.利用金属导线将两个带电体连接,观察导线两端的现象。

4.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同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异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Step 4:应用与拓展(10分钟)1.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导线两端的表现来判断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荷性质。

2.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思考并阐述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负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规律,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教案

物理(人教版)《15.1 两种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认识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导体和绝缘体及电荷的移动。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③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资料、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三、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四、教学教具电脑(或电子白板)、塑料直尺、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碎纸屑若干、学生的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视频《奇幻的电现象》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电的世界,播放精美的日出图片,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现代家庭的厨房电器多多;城市里有一些既节能又环保的带着“辫子”的电车;电脑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新型的电子技术能实现很多方面的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室温)。

说明电在科学技术中、工农业产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二、进行新课1、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引导学生用现有的器材做实验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圆珠笔杆在头皮上摩擦,可以让笔吸引纸屑等。

这种现象说明:梳子、圆珠笔杆都带了“电”——电荷①电荷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②摩擦起电播放视频说明: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③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一: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电,用丝绸跟另一根玻璃棒摩擦,也使玻璃棒带电,将两根带电的玻璃棒靠近,发现他们相互排斥,再用毛皮跟橡胶棒摩擦,使橡胶棒带电,并将带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的玻璃棒,发现他们相互吸引。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32-35●厘清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 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2.电荷量及单位。

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激情导入十分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还有屏幕上的静电竖发,脱毛衣事件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

展示PPT2、3师:这些都与什么有关?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师:摩擦后气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

(板书)●聚焦主题合作探究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合作实验一:探究电荷间相互的作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可以将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时,仿课本P32页图)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探究,以下相同)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

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合作实验二:探究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观察课本P33页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验电器。

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验,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应用它们。

设计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正负电荷的性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用实验方法产生和观察电荷,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亲身感受和理解正负电荷的性质,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气球、毛皮、塑料尺等教具和学具,以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荷的性质。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一些重难点,例如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对于这些重难点,我会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以及耐心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两种电荷的概念,以及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有需要,我会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静电现象,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种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应用后续知识的基础。

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正负电荷的性质,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关键。

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对于第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会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体验和观察电荷的产生和相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种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知道电荷有两种,和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生活中已经有了摩擦起电的概念,从生活入手,通过实验,能够轻松的进入电学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知道电荷有两种,和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及其结构。

教学过程1【讲授】预习预习要求阅读课本32页至35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组内交流。

1、小实验:准备一堆小纸屑,用一把塑料梳子快速的梳头几下,然后把梳子靠近这堆小纸屑,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2、仔细观察电视机的屏幕,会发现屏幕上蒙有一层灰土,结合前面做的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2【活动】感受摩擦起电一:引入新课利用生活离不开的电引入电学的学习。

动动手:利用身边的东西摩擦,靠近小纸屑或者头发,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橡胶棒/塑料尺/塑料梳子/气球/吸管等物品经过摩擦都可吸引纸屑/纸巾/头发等学生经过实验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物体经过摩擦后变成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联系上一节课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物体经过摩擦后能量的转化3【活动】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二:自制小教具感受电荷的相互作用1.利用纸巾摩擦相同吸管带上同种负电荷,感受同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

2.让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上正电荷,将玻璃棒靠近纸巾摩擦的吸管,向学生展示异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总结:一起学习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活动】自主学习三:了解原子及其结构,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原子及其结构,更好的理解摩擦起电。

通过画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的电子转移图,更直观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四:练习巩固1.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2.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3.有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已知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丁互相吸引,甲和丙互相排斥,丙球带负电,则()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C.丁带正电. D.乙带负电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A.不变 B.变大一些C.变为零 D.变小一些,但不为零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5.原子的中心是______,带______电,核外有绕核运动的______,带______电。

(教案)两种电荷

(教案)两种电荷

第15.1节《两种电荷》教案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情境引入】实验导入:教师拿气球在一个同学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头发都被吸起来了,而且气球稍微移动时顺势吸到另一同学脸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新课讲授】(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动手实验:a.把塑料梳子与自己头发摩擦,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屑。

b.将各种文具与自己的头发或丝绸摩擦,然后分别靠近小纸屑或碎头发。

(2)交流讨论:上述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总结:①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②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展示问题:(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分析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反现: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同学们知道是怎样规定的吗?学生: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15.1两种电荷 教案

15.1两种电荷   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案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说明摩擦能起电,且电荷是可以转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给学生讲解士兵长跑后与首长握手出现的现象,引入新课。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分钟)三、学生组内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内容(8分钟)1、学生晚自习课完成自主后,现在讨论并确定正确的答案。

2、各组讨论并动手完成合作交流。

四、展示与精讲点拨(23分钟)1、一组展示合作探究1,由第六组点评。

二、三组展示合作探究2,由第七组点评。

四、五组展示合作探究3. 由第八组点评。

2、教师在学生点评基础上补充。

特别是摩擦后玻璃带正电,则另一物带何电荷,电子如荷转移和物体出现的现象后,如何判断物体带什么电。

五、小结:由2、3小组来讲(5分钟)六、课堂检测(5分钟)一、自主学习(一)两种电荷1、电荷:物体有了(填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的方法使物体带,叫做摩擦起电3、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4、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电5、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6、物体所带电荷的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简称,电荷符号是。

7、实验室里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8、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二)、原子及其结构9、原子由和核外的组成。

10、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表示,电量是С。

11、在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电荷在数量上是,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也对外不显电性。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本章内容概述声、光、热、力、电、磁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本章是在“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现象”的初步知识.本章教学内容,就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学习电荷和摩擦起电,学习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学习电流的测量,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共分5节:1.第1节“两种电荷”,主要讲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知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2.第2节“电流和电路”,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3.第3节“串联和并联”,本节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能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4.第4节“电流的测量”,本节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概念;第二,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第三,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的使用.5.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②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③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④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⑤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⑥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②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③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④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10课时.第1节两种电荷………………………………………………………1.5课时第2节电流和电路……………………………………………………1.5课时第3节串联和并联……………………………………………………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2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第4节电流的测量……………………………………………………1.5课时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课时第1课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2课时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本章复习和总结1.5课时第1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教学难点】1.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物体带电的性质,并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理解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教具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细线、铁架台、纸屑、毛皮、丝绸、验电器、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空易拉罐、梳子、气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引导学生注意动画中女孩的头发竖起来了.师下面老师将演示“怒发冲冠”给你们看.教师请2位长头发的女生上台,当空气干燥时,教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头发随梳子“飘”起来.师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为什么头发会“飞舞”,这是因为“摩擦起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教师将“摩擦”过的气球“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在黑板上.生1:是不是因为黑板和气球具有磁性,所以它们可以互相吸引.生2:气球怎么可能具有磁性,这是因为老师刚“摩擦”了气球,使气球带电了,所以才会吸在黑板上.教师不需着急解答,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实验:实验1:教师用“未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未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未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无法吸引)实验2:教师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现象:可以吸引)师请同学们说说两组实验中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有什么不同?生: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没有经过摩擦的玻璃棒、橡胶棒、梳子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引出摩擦起电的概念,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生1:摩擦过的小塑料尺能吸引头发.生2:电风扇的“叶子”易招灰尘.生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肤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例题.例题1 (多媒体展示)把一张干燥的报纸紧贴在竖直墙壁上,松手后报纸会自行脱落.如果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会“贴”在墙壁上.这是报纸和铅笔摩擦后,报纸与墙壁相互吸引的缘故.此时报纸相对于墙壁是的.解析:报纸与铅笔摩擦后带了电荷,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将报纸靠近墙壁时,与墙壁表面相互吸引,所以报纸能粘在墙壁上,此时报纸与墙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相对静止.答案:起电(带电或带了电荷)静止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个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解说).实验3: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4: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互相排斥)实验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现象:互相吸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3个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生1: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互相排斥;两根橡胶棒都是用毛皮摩擦的,它们带同种电荷,靠近时也互相排斥,由此可知,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生2:既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以用“+”表示.(2)负电荷:人们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以用“-”表示.(3)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例题2(多媒体展示)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C带负电,则()A.B可能带负电B.A、B一定都带正电C.B可能不带电D.A一定带负电解析:由图可知,A、B相互排斥,说明A、B带电且带同种电荷;B、C相互吸引,说明B、C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另一个带电.题目已知C带电,分析第一幅图可知B带电,即B、C都带电,且C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A带正电,故选B.答案:B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验电器1.认识电荷量师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荷量.板书:(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3)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2.认识验电器教师出示两种不同型号的验电器,并介绍其结构.(如图甲、乙)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师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②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不张开)③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④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⑤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现象:金属箔片张开更大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这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没有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了.生2: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的张角更大,所以,验电器不光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还可以检验出带电量的多少.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带电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呢?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3 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及其结构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一个原子构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原子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原子的结构”,并讲解.原子的结构(多媒体课件)(1)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外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如图甲所示).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2)原子很小,直径为10-10m,如果将原子比作一座大楼,原子核就如乒乓球那么大,可见原子核非常小.但是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如图乙所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只需了解,不作深入探究,这些内容我们以后再学.甲:原子结构乙:原子核结构(3)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1个正电荷(其电荷量与电子电荷量相等),核外有1个电子.氦原子核中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如图丙)丙:氢原子和氦原子的结构板书:(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相似.(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使得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C.原子带正电荷D.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答案:D2.电荷守恒定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板书:(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课外延展】师 下面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来证明电荷的转移,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金属箔片的张角情况.教师演示实验:将带正电的验电器A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 的金属球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连起来.(现象:验电器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验电器B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师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这个实验说明验电器A 所带电荷减少,验电器B 所带电荷增大,由此我可以联想到正电荷由验电器A 移动到了验电器B.例题4 (多媒体展示)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它接触验电器时,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原来也带正电,且电荷量比玻璃棒小,箔片张角变大说明验电器所带正电荷量增加,带正电荷实质是失去电子,说明验电器失去电子,即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故A对.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4 导体和绝缘体师带电的物体有时会与其他的物体接触,从而失去电荷.那么,什么物体容易传导电荷,什么物体不容易传导电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教师演示教材P34《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中的两个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说:①第一个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后,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说明橡胶棒中没有发生电荷的转移,即橡胶棒不容易导电.这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中的带电粒子相互约束,不能自由移动.②第二个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后,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这表明,验电器B也带了电,就是说,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容易导电,我们把这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金属中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中也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板书:(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3)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例题5(多媒体展示)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塑料桶摩擦,使塑料桶带了电,而塑料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不能及时将电荷转移,易造成火灾隐患.解析: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与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油桶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答案:绝缘体例题6(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的示意图,则以下灯泡和灯头上各种部件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灯头后盖、螺旋B.玻璃泡、锡块C.螺旋、金属片D.灯头后盖、玻璃泡解析:灯泡和灯头各个部件中,螺旋、锡块、金属片都是导体.答案:C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例如,当某些绝缘体加热后部分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从而使该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摩擦起电现象.正负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为电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电学知识.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对于“两种电荷的规定”、“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知识需要很大篇幅才能讲清楚,而这些知识只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感性认识,不需要学生过多地进行深究,因此在教学时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简略带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本节“摩擦起电”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是为下一节引入“电流”做铺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摩擦起电现象的产生,引导他们通过查找资料、课外阅读更多地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现代静电技术.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电中性”是指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物体呈电中性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数量相等而已.1.避雷针“避雷”的原理避雷针的发明,是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人类避免雷电伤害而做出的巨大贡献.避雷针是一根高而尖细的针状导体,把它竖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尾部用粗铜缆连接到埋入地下几米深的金属板上,使避雷针与大地接触良好.雷雨天气时,空中的乌云团带有大量的电荷,乌云团与地面或与带异种电荷的其他乌云团间可形成上亿伏的高压电,这样的高压可使空气电离,由绝缘体变成导体,于是出现巨大响声和火花放电,这就是雷鸣和闪电.云团与云团之间的放电,称为“天雷”,云团与地面间的放电,称为“落地雷”,后者常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伤害.当带电云团接近避雷针时,由于静电感应,避雷针顶部立刻聚集异种电荷,避雷针尖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远远大于地面与带电云团间的电压,这时避雷针很快与带电云团放电,使云团中的大量电荷顺着避雷针的铜电缆传到地下,从而使建筑物避免雷击.2.巧防静电污染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天气干燥时,化学纤维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另外,家用电器使用时亦会产生静电效应或外壳带上静电.静电会令人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头痛、失眠和烦燥不安等症状,甚至引发皮疹和心律失常.如何消除静电呢?以下方法不妨试试.(1)在温度低的天气,在家里洒些水或放置一两盆清水.(2)卧室不摆放电视机.看电视时打开窗户,与电视保持2~3m的距离.看完电视要洗脸、洗手.(3)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者在冬季最好穿棉质的内衣、内裤.(4)当头发无法梳理服贴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后再梳理.(5)赤足(休闲时,不要放过赤足的机会).3.现代静电技术静电技术包括静电应用和防止静电危害两个方面.静电应用技术现已广泛用于节能、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快速传递信息等方面,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静电除尘,它能有效地捕集空气中粒径在十微米以下的尘埃.静电除尘与其他除尘技术比较,耗能少,运行费用低,能回收有用物质,易于维修管理.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力使带电墨粉(或墨滴)按照原件的文字或图像粘附在纸上;采用三种基色可以进行彩色静电复印.静电涂漆和敷粉是将涂料带电喷出,使它们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射到工件上.同喷枪涂漆相比,它可以节约涂料,减轻污染,降低成本.静电分选主要用于选矿,它利用电性能不同的介质颗粒在电场中带有不同的静电力来选矿物.静电纺纱和植绒是利用静电力操纵带电的纤维实现的.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力和静电火花放电.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防灾措施一般多是降低流速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两种电荷(教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刘吉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电量及其单位,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观察、实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五、教学器材:
1.教师用器材:
玻璃棒、橡胶棒、验电羽各二只,干燥丝绸、毛皮各一块,验电器、针座各一只。

2.学生用器材:
橡胶棒、玻璃板、碎纸屑少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生观察电器内部电路图片,引入本章课题电流与电路。

而要了解电流和电路,我们首先得了解电荷。

二、新课教学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实验1:教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

实验2:教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丝。

实验3:教师启发学生用橡胶棒与自己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等。

学生讨论:上述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2)教师引导分析得出: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的相互作用
学生思考问题:
(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怎么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怎么样?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会怎么样?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视频回答问题(1)(2),通过小组讨论对问题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推理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②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师强调吸引的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3.电荷量
在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有的同学的橡胶棒吸引的小纸屑多,有的同学的可能要少点,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给出电荷量的定义:物体所带的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简称库(C)
4.验电器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要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有两种方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和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那我们是否还有更简洁的方法或什么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学生回答(验电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验电器是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师播放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实验视频,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验电器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找出验电器验电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同学们在学习物质的组成中已经了解到了原子的结构(提问学生原子由什么组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转动的电子),其实人们还发现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并且知道了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得电荷量是:1.6×10-16C 2.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那物体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显现出电性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通常情况下呈中性的原因)
3.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物体摩擦时,原子
失去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带正电
4.从分析过程中得出,物体摩擦起电时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通过课本图15.1-5的实验,一个验电器的张角减小,另一个验电器的张角增大,说明电荷在金属棒中容易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上述现象说明在通常情况下金属容易导电,橡胶棒不容易导电。

以后我们就把: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盐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塑料、干木棒、陶瓷、玻璃)3、自由电子
三、课堂小结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荷量
5、验电器验电原理
(二)、原子
(三)、导体和绝缘体
四、随堂巩固(见学案)
五、布置作业学案:课后提高
六、板书设计
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物体所带的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简称库(c)
5、验电器验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元电荷1.6×10-16C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盐水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塑料、干木棒、陶瓷、玻璃)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