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4
浅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个环节_程兆见
浅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四个环节嘉祥县第一中学 程兆见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教学方式上要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等.(一)创造情景培养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渴望知识,而且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探索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兴趣是学习的兴奋剂,是学习的向导和推动力,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百折不挠地坚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还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英国生物学家特罗特说:“一旦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就无法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就能把终身的精力献给祟高的事业。
兴趣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使舍勒去尝氢氰酸”。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而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地老师。
”这些无不说明兴趣对于开发学生的情商所具有的重要性。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兴趣。
1、用“新”、“奇”、“险”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课要突出实验的地位,让实验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
演示课要突出实验的地位,让实验去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
演示实验要力求“新”、“奇”、“险”,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新”,就是不同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事实。
例如,学习静电感应式,取一段捆商品的聚丙烯塑料绳,从它的一端将它撕成碎长条,用一只手握着上端,另一只手捏着它由上向下迅速磨擦几下,于是碎条就散开。
这样一个实验很快引起了学生兴趣,经过思考讨论,最后终于明白了,塑料绳因磨擦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指导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诗歌、小说等,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与热爱。
2.注重课文研读:通过细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句子解析、词语理解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涵。
3.多维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文学创作和表达,如写作、朗读、演讲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巩固与反馈:教师应定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6.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演示、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记住,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学习方法指导,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这些指导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四季之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四季之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四季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丽。
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绿草、秋天的金黄和冬天的白雪,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本次作业设计以“四季之美”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感受四季之间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设计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设计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四季实地考察: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田野进行四季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观察四季间植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四季主题绘画:让学生根据对四季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展现四季之美的作品。
可以是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四季主题写作:让学生根据对四季的感受和观察,写一篇描写四季之美的文章或诗歌,表达对四季的热爱和感悟。
4. 组织学生进行四季主题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废物、自然材料等,制作描绘四季之美的手工作品,如季节花环、季节风铃等。
四、实施步骤: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四季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四季的变化。
2. 学生进行四季主题绘画、写作和手工制作,老师给予指导和支持。
3.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比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结合四季主题展览或文艺汇演,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多的展示与欣赏。
五、评价标准:1. 考察活动表现:观察和记录四季变化的细致程度、深度和准确性。
2. 绘画表现:绘画技巧、表现力和创意。
3. 写作表现:文字表达能力、情感表达和想象力。
4. 手工制作:创意、手工技巧和成品质量。
六、作业完成时间:本次作业设计计划为一个月完成,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创作和制作,在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比。
七、总结:通过这次“四季之美”作业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美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找准突破口 提升学生多角度提问能力——四上《夜间飞行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
【教学目标】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绳、蝇”等14个生字,理解“荧光屏、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写法和启示等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科普说明文写法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点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既要关注阅读策略的习得,也要落实年段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标分别指向中年段一般性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语文核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课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三个目标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学段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的综合融通。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一:问题导入,了解策略师:你们想了解老师的哪些信息?请你向我问一问。
(学生自由提问)师:你们从年龄、爱好、家庭等不同角度向老师提出了问题,我们学习课文也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点评:上课前,在聊天式闲谈中让学生自由发问,通过对提问角度的归纳,自然无痕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阅读策略。
在轻松自如的交流中,学生初步明白“不同角度提问”的意思。
】学习活动二:扣住课题,初学提问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什么在夜间飞行?生: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师:一下子提出了两个有价值问题。
通过预习,你能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生:我知道课文写了飞机在夜间飞行,蝙蝠在夜间飞行。
师:(出示飞机夜航图、蝙蝠夜飞图)说说你对飞机和蝙蝠的了解。
生:飞机是一种现代交通工具,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
生:飞机有各种类型,我最喜欢的是战斗机……师:关于蝙蝠你们又了解哪些常识呢?生:蝙蝠虽然有翅膀,会飞,但是它不是昆虫,也不是鸟,而是一种哺乳动物。
生:蝙蝠的飞行本领很强,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它一般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觅食。
师:“蝙蝠”两个字都是生字,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生: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虫字旁表示蝙蝠是一种小动物,右畐边的“扁”“”表示读音。
师: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个生字,真会学习。
高中生“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构建路径探析
性教育是当前社会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性认知水平正在逐步成熟,开展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性教育模式,以“德智体美”为核心内容,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性教育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资源的整合也是性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社会机构、媒体、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性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性教育资源和服务。
个体教育是性教育实施路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作为受益者,应该自觉学习、自主实践,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道德标准,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确保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高中生性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过对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可以深入了解这种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构建要点和实施路径,进而分析其对高中生的积极意义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向。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性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为高中生的性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 多元化: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包括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网络教育,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3. 实践性: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强调实践性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性知识,提高性教育的有效性。
4. 个性化:四位一体性教育模式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等特点,量身定制性教育内容,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合适的性教育指导。
教师如何教好学生
教师如何教好学生教师教好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如何教好学生。
首先,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解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和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再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关系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教好学生。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新教师学生指导方法总结
新教师学生指导方法总结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是每个新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学生指导方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新教师应该尽快与学生建立互信、互谅的良好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生指导工作。
其次,多倾听学生的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困惑。
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新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最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总结的学生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到每一位新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一、课程背景《语文园地四》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学习、语法练习、写作训练等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阶段。
在这其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生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2.在语法的练习中,巩固学生的语法基础,提高语法应用的能力;3.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课文阅读(1)通过问答推进故事情节在课文阅读中,老师应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
对于故事中的疑点和重要的情节,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了解故事的进展。
(2)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和事件经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提高阅读的兴趣。
2. 生字学习(1)教授生字的基本规律和用法对于每个生字,老师应该先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的笔画及结构规律,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巧。
然后再教授生字的语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字。
(2)多种方式进行生字练习老师可以通过悬挂生字卡、造句练习、写字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生字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 语法练习(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法规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语法规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语境中掌握语法的应用。
(2)透彻理解语法知识点老师应该让学生透彻理解语法知识点,通过举例分析、做题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4. 写作训练(1)让学生多读优秀文章,学习写作技巧老师可以从优秀的现代文中选出一些段落,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写作风格、表达思路,提高学生写作的技巧。
(2)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老师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理解其中优秀的技巧和写作方法,以此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及《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的学习,《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朗读、讨论、赏析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连续观察,培养其长期观察的习惯与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升观察与表达的综合能力。
三、单元教学措施1.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观察方法。
2.课中实施(1)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如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通过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方法指导(1)课前,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课中,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课后,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发展其他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且具体的观察任务。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植物叶子,要求他们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
学生的观察经验可能较为零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不同地形,并将其分类整理,如山地、平原、海洋等。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使用显微镜可以让学生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利用实验仪器可以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这些先进的观察工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二、分析能力的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观察为分析提供了基础材料。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案例。
将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要求他们分析其中的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推理。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逻辑。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或逻辑图,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进行拆解和分类,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要求他们从作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和自身经历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
教案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教师是教育实现的主要执行者,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作为教师的重要教学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等因素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操作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目标设置教育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人生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教案应该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并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目的。
2.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能力等因素,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该既要符合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3.教学方法选择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讨论法等。
4.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果。
评价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案应该是具有操作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通过教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案的作用如下:1.确定教学目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要求,促进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2.确定教学过程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反思。
3.丰富教学方法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方式,实现教学的全面素质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2.能够将事物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3.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和分类能力;4.通过学习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果蔬,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讨论,问:“这些果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幼儿说出三个相同的属性。
2. 学习讲解老师先让幼儿观察几组物品,然后引导幼儿描述物品的特征,问:“这组物品有什么相同之处,能否进行分类?” 随着幼儿的讨论,老师渐次引导幼儿去分析,去寻找更多可能的分类角度,例如形状、颜色、功能等等。
接下来,老师对于每一组物品,都进行分类。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一个物品能够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不同的分类。
3. 练习巩固在课堂上,老师提供一些主题,例如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玩具等等,让幼儿动手进行分类。
老师可以指挥幼儿,按照各种属性进行分类,同时鼓励幼儿自主思考,拓展分类的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幼儿表现及时鼓励,同时指导并纠正幼儿的偏差分类。
4. 总结反思教师找几组新的素材进行分类展示。
展示后要求幼儿进行自主归类,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引导,能够了解到事物的数组分类,并通过分类认识更多品种的事物,并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较高,能够认真思考,分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活跃度有所不足,需要老师适时介入,进行引导。
3.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的归类方式比较偏差,比如只看颜色、不顾形状等等,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教师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引导幼儿思考,鼓励幼儿自主发言和分类,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但是,老师在展示中的示范及指导不够充分,需要加强互动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四维度课堂观察法——摘自繁星点点博客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比如:我校一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短短的28分钟之内就有47次提问,我真怀疑提问的有效性。
再如:一名教师在课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
有这样的提问:我国的执政党是哪个政党?这样的提问有没有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的知识,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借助同伴互助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是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
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有利于改进教研。
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PCK: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立意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 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3. 常见材料类型及多角度立意方法4. 实例分析与演练5. 学生作文实践与点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多角度立意。
2. 难点:如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多角度立意的概念、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演示多角度立意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作文创作。
4. 互动评改法: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出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多角度立意的概念、意义和常见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展示多角度立意的过程和效果。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给定材料,尝试多角度立意并进行作文创作。
5. 互动评改: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材料,进行多角度立意。
作文内容是否丰富,观点是否独到。
作文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准确。
2.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自我审视作文中的多角度立意及写作技巧。
同伴互评: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教师总评:综合评价学生的作文,给出建议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理论和实例。
2. 作文素材:提供多样化的作文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3.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节课时长:45分钟2. 教学计划: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课后作文练习,力求在多角度立意上有所提高。
2. 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尝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四篇)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评价体系一体多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将从评价体系的诉求、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使用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专家说“学生综合评价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六初中新建学校来说,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是校情、学情的必然选择。
___%的农村以及务工人员家庭的学生构成,学生入学时___%的及格率、___%的优秀率反映出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思维想象、自我认知方面与其他学校学生差距显著。
因此,学校在办学目标设定上就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重点加以考量,提出了“自省、定见格物、日新”的校训,和“以儒雅文化引领师生精致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大家应当遵守的规范和实现办学追求的途径。
我们认为:因材施教才是最有道德的教育。
多几把长短不一的尺子,总能量出学生的长处,增加他们的自信,这就是我校一体多面评价体系的用意。
一、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内容我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是“两注重、两结合”: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和注重鼓励性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根据基础性发展指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模块共有7大维度、___项内容___个要点和教育部指导的内容稍有不同。
----在基础性发展指标中增加了“创新与实践”将其同“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运动健康、审美表现放到同等重要位置。
为此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红星班级评选标准》、《学生星级评选办法》、《优秀学生评选办法》、《班级学生百分考评实施办法》、《班级学科小组学习奖惩办法》等多种评价制度。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政教处主导、班主任管理、学生、家长参与的管理模式。
实现“个人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360度多视角评价,以及周评、月评、期评多时空评价相结合。
1.全方位的评价主体--让所有人共同参与(1)小组合作课堂与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采取学生自评、老师评价为主体;(2)课外时间的学生纪律、卫生、行为表现,实施政教处指导下的学生社团评价为主体。
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鼓励和引导,是学生能否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师应如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这包括但不限于图书、文献、视频、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范围,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
通过提问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个问题有哪些可能性的答案?它的背后有哪些因果关系?不同的因果关系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方案。
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讨论环节,让学生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观点,不论其是否与教师的观点一致。
通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观点中感受到认同和尊重,激发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愿。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和批判性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批判地评估其他观点的合理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总结:教师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如何根据教案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教师如何根据教案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教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师要面对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元化。
因此,制定好的教案也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案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呢?教师应该在制定教案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编写,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教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多做调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教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针对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组织和讨论,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从被动听教转为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索。
再者,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的一种方式。
案例教学通常会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教案对于案例学习的设计也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案例教学,在学生的思维层面上顺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消化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风格。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风格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应该多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适应性,以便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根据教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点和技能的讲解,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和实用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思维乐趣和知识财富。
采用“四步法”化解初中生矛盾
采用“四步法”化解初中生矛盾【摘要】初中生时常会发生各种矛盾,如友谊破裂、争吵冲突等。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四步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冷静分析问题,找出矛盾的根源;其次要妥善沟通交流,倾听对方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步是寻求第三方协助,找到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来帮助解决问题;最后是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通过“四步法”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地化解初中生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四步法”是化解初中生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矛盾,四步法,化解,冷静分析,沟通交流,第三方协助,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能力。
1. 引言1.1 初中生矛盾的常见表现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波动大,个性特点明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
初中生矛盾的常见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同学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可能因为竞争、妒忌、误解等原因产生矛盾,表现为言语冲突、打架斗殴等行为。
2. 家庭关系问题: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常见的家庭矛盾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
3. 学业压力:学业是初中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科目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挫败和疲惫。
这种情绪可能会转化为与同学或老师的矛盾。
4. 情感纠葛:青春期是初中生情感生活波动最为明显的阶段,他们可能会陷入友情、爱情等情感纠葛之中,产生矛盾和冲突。
以上仅是初中生矛盾的一部分常见表现,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2 “四步法”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性“四步法”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而学会有效地处理这些矛盾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学得如何四个点观察报告
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学得如何四
个点观察报告
教师教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可能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主题,如数学、科学、语言、历史、艺术等。
教师应该确保他们教授的内容是准确的、有价值的,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要求。
怎么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使用讲授、示范、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他们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和其他现代技术来辅助教学。
学生学什么: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学得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来评估。
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
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对于写作,则要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
而在“综合性学习”中,则提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含有同样的内容。
对于阅读,要求“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对于写作,则要求“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
角度观察问题的重要性。
所谓“多角度”究竟意味着什么?怎样才算是“多角度”?由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本应该对此作出正确解释,然而在“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一节中,竟然没有一句相应的回答,不知是忽略了还是同“有创意”的阅读混为一谈?对于什么是“多角度”的观察,苏轼的《题西林壁》可说是作了恰当而又形象的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个“各不同”就是观察者所处位置和角度“各不同”。
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这样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但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显然是由于读者的社会身份和立场而形成的不同“眼光”。
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
1.循序阅读。
所谓循序阅读,就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
思路去读。
阅读时,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
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2.变序阅读。
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对重点段、过渡句的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牵动下,理解全篇。
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得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
3.以点带面。
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领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抓住。
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
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
1.朗读涵咏。
所谓朗读涵咏,就是动情朗读和揣摩体味。
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
如《向往奥运》一文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
此文又具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地揣摩体会。
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这个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使学生认
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
2.疑问思辨。
疑问思辨,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是从疑入手。
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3.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在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
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语段(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加以比较。
4.表达阅读。
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
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
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可以是扩写,可以是续写,可以是仿写,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小剧本等等。
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
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
1.把别人当别人
2.把别人当自己
3.把自己当别人
4.把自己当自己人
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可能不断形成看问题的新角度。
这里只能是例举性质。
一、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立场)形成多角度
二、转换学科形成多角度
三、转换时空形成多度角度
四、设置假定问题形成多角度
沙梁小学:刘丹
201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