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课程改革一学期教学实践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
2 灵活运 用课程 资源 和多样化 、现代 化的教育技 .
2 . 专题学 习带来 的困惑 。在课程结构 上 , 新课 改采
术, 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 在多媒体教学 中 , 教师可
取 了“ 模块 +专题 ” 的形式 。应该说在初 中有 了较为系 统 的学 习的基础上 , 中再 以历史 专题的方式 , 历史 高 把 内容加 以整合 ,探 究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线索性 和规律 性。 这样 既可 以避免历史基础 的重复学习 , 能转 换认 还 识 问题 的角度 , 当地提高历史 学习的难度 , 适 培养学生 史实结合 的能力 , 从而实 现历史教育 的社会功能。 但是 , 这种假设严 重地脱离 了初 中学生 不重视历史甚 至不学 历史 的现实 情况 , 使初高 中历史 衔接 出现断层 , 给高 中 历史教学带来很 大问题 , 也带来很多的 困惑。
【 专题研讨 】
\
关于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 的思考 学
刘云洪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 河北 沧州市 0 10 6 0 1
摘 要 : 年 来 , 省 全 面展 开 了以 素质 教 育 为 核 心 的新 课 程 改 革 。 历 史学科 而 言 , 新 课 程 改 革 背景 下 , 史 近 我 就 在 历
视。
教学方案则直接关 系到课 堂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吃 透教材 , 把握教材 的基本内容及其 内在联 系 , 形成科学
4学生无 法获得 有效的信息。现在 , . 在高考指挥棒 下, 我省多数学校都 实行封 闭式教学 。学生缺乏获得信
息 的途径 , 网吧不能进 , 校图书馆 的资料有 限 ; 学 物理 、
教师要以提 高学生的素质为教 学理念 ,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 但在具体 实施过程 中, 受到 了学生学习不主 动 、 学资源匮乏等诸 多因素的制约, 教 极大地影响 了课 程改革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 师积极研究新情况, 索新方法 , 探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研究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
受益良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研究历史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
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并不
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
原因以及影响。
其次,历史新课程还提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的要求,这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更能深入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
最后,历史新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提高,也更加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深度。
新课程改革下高一历史教学的难与行
首 先是 初 高 中历 史教 学 内容衔 接 问题 。 高一 历 史教 材 采 取 “ 模块+ 专题 ” 式结构 , 内容 丰 富 、 历 史跳 跃 性 大 、 思维 层 次 高 、 专 业性 强 。 因此 , 高一 历 史新教 材 的 学 习应 建 立在 系统地 学 习通 史 的基 础之 上 。初 中历 史教材 虽然 采用 通 史体例 . 但 由于初 中历 史 学业 水 平 考试 要 求 不 高 , 弱化 历 史知 识体 系 ; 加 之 历 史 学科 不 是 线科 目” , 许 多 学校 对 历 史 学科 不够 重视 , 从而, 导致 不 少 学 生 在初 中阶段未能掌握扎 实的基础知识 , 对历史的认识模糊、 混乱. 难以适应 高一历 史新课程学习。在此形势下。 高一历史教学的难 度增大, 师生 负荷过重, 使探究式教学收效显微 其次是教 学任务与教学课 时分配不合理。高一历史新教材 增加 了 中国古代 史和世 界 古代 史 的 内容 . 比 旧教 材 多了一倍 的 内 容, 而课 时增 加 不 多。 以人 民版 高一历 史 必修 ( 1 ) 为例 , 新 教材 有 9个 专题 共 2 8 课 ,尽 管教 师 参 考 用书要 求 用 1个课 时完 成 1 课 的教 学任 务 , 但 在 实际教 学 中有 不 少课 都 需要 1 . 5 课 时或 2 课 时 才 能 完成 。依 此来 计 算 , 人 民版 高一 历 史 必修 ( 1 ) 总 共 至 少 需要 3 5个课 时 。 而《 广 西 壮族 自治 区普 通 高 中新课 程 设 置方 案及 实施 指导 意 见 ( 试行) 》 要 求 必修教 材 每周 安排 2个 学时 。这 就 呈现 出 教 学任 务 与教 学课 时之 间存 在 一 定 的 冲 突 , 也 使 师 生 互动 、 创 新 性教 学及 问题探 究等教 学 方法 的效 果 不明 显 最后 是 学 生历 史基 础 知识 参 差 不 齐 、 . 历 史认 知 水 平 等 与新 课 改 的要 求 存在 一 定差 距 。 由于 学生 的理 解能 力 、 知 识 积 累程 度 不 同等 因素 的影 响 , 学 生的 历 史基 础 知 识参 差不 齐 . 历 史认 知 水 平及 历 史 思辨 能 力不 强。 这就使 学生较 难 理解 或 不 能准确 理 解新 教材 中的 内容 . 也使 高一 学生 难 以在 历 史教 学过程 中充分 发挥 主
对高一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使学 生 缺 乏 新鲜 感 。 中学 生 往 往 关 心社 会 , 索 人生 , 现实 思 对
生活 中 的热 点 问 题有 着 强 烈 的探 究 欲 望 。因 而历 史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针 对 学 生 感兴 趣 但 又 存 在 迷 惑 的 社会 现实 问题 设 计 教 学 , 教 学 中引 用 社 会 生 活 新鲜 事 例 , 其 是 联 系学 生 身 边 的 在 尤 事例 , 导学 生 认 真 分 析 , 刻 思 考 , 确 对 待 , 引 深 正 这不 仅 仅 是 贯
人 ” 教 师 占7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 生 对 改 进 历 史 课 教 学 方 的 1 学
370 ) 150
不 断 实 践 。 断 总结 。 不 课 堂 教 学 目标 的 有 效 性 在 实 行 新 课 改 后 , 一 年 级 的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要 达 到 怎 样 高 的教 学 目标 、 成 哪 些 教 学 任 务 呢 ? 我 认 为 关 键 在 于 摆 正 高 完 历 史 课 堂教 学 的 目标 定 位 问 题 。在 新 课 程 的教 学 大 纲 中 ,
一
七、 面对 现 实 情素 质 紧迫 性 突 出 。 提 问卷 调查 的种 种 数 据 充分 显 示 , 在传 统 的历 史 课 教 学 中 , 历史 课 无 论从 课 程 设 置 、教学 方 法 或 解 决 现 实 问题 都 无 法 激 起学 生 对 政 治科 的 信 任 和兴 趣 。 史 教师 加 强 学科 情 感 培 养 , 历 已是 新 课 程改 革 急 需 解决 的关 键 问题 。 五、 增强 学 习动 力 。 扩大 学 科 亲情 改 革 后 的高 中历 史 课 课程 内容 包 括 近 代 现代 史 、 济 学 、 经 历史 学 、 学 等 学 科 。所 学 的基 本 观 点 、 理 对解 决 生 活实 际 法 原 问 题 , 解 、 析 社 会 现 象 , 别 是 帮助 自身 成 长 提 供 了很 多 理 分 特 有 现实 性 的 帮 助 ,是 一 门 具 有 时代 感 、针 对 性 和 实效 性 的学 科 教 师在 讲 授课 程 时 应 不 断地 对 学 生强 化 此 观 点 , 能让 学 不 生误以为这是一门“ 条条 、 条条 、 条条 ” 讲 背 考 的僵 死 的学 科 , 应 紧 密 结 合 与 学 生 息息 相 关 的经 济 、 治 、 化 生 活 的 实 例 , 政 文 使学 生 明晰 实 实在 在 地 将 所 学 理论 与实 践 相 结 合 后 可 能产 生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一历史教学
题, 去 查找 资料 , 把 学生 引入 “ 设境—探究一分 析一发 现一解
、
高一历史教学 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 学生历史基础薄弱。某些少数 民族地 区的初中忽略了历
史课 的正常教学 , 历史 、 地理等一直被 当作 “ 副科 ” 。 教学时 间常
被其他 “ 主科” 占用 , 学 生学习时 间不能保证 , 学生历 史基础非
常薄弱 , 更不用说形成相对完整 的知识体系了。 2 . 对历 史课缺 乏重视 。“ 学好数理化 , 走遍 天下都不怕 ” 的
3 . 畏难情绪严重。一些 学生认 为历史课就是记 与背 , 没有 太多智力含 量 , 所 以为取得好成绩 , 不少学生对考 点采取填鸭
式的死记 硬背 , 成为背诵 和应考 的机器 。而历史课 自然地成为
这些学生严重感到枯燥乏味的记忆课 。 但机械式 的背诵并未带
启示。 因此 , 教师要在高一 的历史教学 中穿插趣味性 内容 ,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并 注意与社会现实时事热点相结合 。如在 讲
观点 。 总 的来说 , 新教材在 学习难度上 比旧版教 材高一些 。 专
性 。在具体教学中 , 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 的 程度 , 把握 问题设计分 寸 , 逐层设 问 , 层层递进 , 注重 问题设 计 的有效性。 4 _ 从“ 学会 ” 到“ 会 学” 的转 变。俗话说 , “ 授之 以鱼 , 不 如授 之以渔 。” 新课程的关键理念是 以教师为辅 , 以学生为主 , 让学 生 由“ 学答” 向“ 学问” “ 学会 ” 向“ 会学” 转 变。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 导 学生从知识 的被 动接受者 , 转 变为知识 的主动学习者 , 在课 堂 上参与教学过程 ; 并且还 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展 开后 , 对知识 点 加以简化 , 进行提炼 和概括 等 , 通过 这些环节来强 化学生对 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 例如 , 在讲 “ 伟大的抗 日战争” 时, 结合新 课程 的教学理念 , 在课前要 布置 学生进行适 当的预习 , 在此基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思考“三新”是指新冠肺炎疫情、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这三大新因素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三新”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全息化教学成为了一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开展全息化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全息化教学的意义“三新”背景下的全息化教学,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立体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可以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全息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来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全息化教学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全息化教学可以促进高一历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全息化教学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虚拟现实眼镜、全息投影设备、3D打印技术等。
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入学生,开展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历史课堂的全息化教学时,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呈现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3D模型,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眼镜进行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历史文物的模型,让学生亲手感受历史的温度。
全息化教学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历史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对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态度
二、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基本做法: 基本做法: 积极参加培训, 积极参加培训,聆听专家指导 外出教研活动, 外出教研活动,吸收同行经验 ▲集体备课研究,制定教学方案 集体备课研究, ▲大胆整合教材,做到扬长避短 大胆整合教材, ▲加强普遍联系,有利完整理解 加强普遍联系, 结合实际情况, ▲ 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及地位,可完全让学生进行 、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及地位, 自学的内容: 自学的内容: 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的艺术” 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的艺术”(可翻阅美术 教材)、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教材)、“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可由语 文教师配合下完成) 文教师配合下完成)
3、根据教材的正文内容与辅助系统相关内容进 、 行整合 教科书辅助系统包括“导语” 学习建议” 教科书辅助系统包括“导语”、“学习建议”、 课前提示” 自我测评” “课前提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 资料卡片” 学习思考” 知识链接” 考”、“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 等栏目,这些栏目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等栏目,这些栏目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 习搭建了平台。 习搭建了平台。有时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所必须用到 的。 4、根据教材内容与现实的结合进行整合 、 与现实密切联系,就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与现实密切联系,就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所以 有时可根据需要,结合现实生活、 有时可根据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时事和学生感兴 趣的相关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整合。 趣的相关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整合。
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 ●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 习和健康成长,必然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习和健康成长,必然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 ●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不断学习先进教学 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完善自 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身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身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学会多想办法多 创新,学会借鉴和总结, 创新,学会借鉴和总结,这样才能更快地领会新课 标的精神,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 标的精神,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心应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学好历史。 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学好历史。
感悟历史新课改
感悟历史新课改从2009年秋学期起,我省已经全面实施新课程。
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把握历史教材?如何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这些成为老师们工作之余常谈的话题,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一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半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4、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5、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6、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7、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8、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存在新问题1、学生思想的不重视。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多次提倡全党学习历史,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不懂得历史的民族将是一个可悲的民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认为历史是副科,所以学生包括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极不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它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枯燥无味,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课改后高一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本 人认为 我们有 必要群策 群力 ,加 强集 体教研 ,当然 , 困惑 三 :上课 进度 紧 ,课 时少 ,课 堂上无 法补充太 多 的 最好是每节课都能集体备课 ,通过 集体 备课 ,从 教学 内容 到学 内容 。旧教材采用通史体例 ,而且高一年级每周三课时 ,比较 生情况 ,从 教材 整合 到教学设计 ,从教学手段到 习题 的选取 , 容易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采用专题史体例 ,每周只安排两课 都进行集体探讨 ,打造 出一份操作性强 的教学案例 ,然后各人 时 ,而必修一政治专题史 的容量大 ,涉及古今 中外 ,很多内容 再根据 自己所教班级学生 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使用 。真能如 学生一点基础都没有 ,实在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 《 汉至 从 此 ,当然很好 ,但这极不现实 ,我们的工作性 质 、工作 时间都 元政 治制度 的演 变 》~ 课 ,内容这 么多 ,跨度这 么大 ,一 节课
课外 阅读 教改 研究l Nhomakorabea课改后高一历史教学的 困惑与对策
杨 秀 玉
( 黔东南州振华民族 中学 ,贵 州 凯星
[ 摘
560) 500
要]课改之风吹遍祖 国大地,从 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对新课改给予 高度 重视 ,伴随高中历史课程 改革 的不断深入 ,我
们黔 东南的教师们通过各种形 式努 力学 习新课 程教 学理念 ,并在 高一历史教学中付诸 实施 ,力图使教学得到全面改革和 突破。在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困惑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困惑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笔者作为实验区的一名历史教师,全程参与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改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困惑,而这些问题与困惑阻碍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现将个人看法提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在实践上遇到了具有共性的问题与困惑1.你用的是什么版本新课程打破了一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已经走出了一大步,那就是一“标”多“本”。
“标”就是课程标准,“本”就是有多种版本的教材。
在一种版本下,既有必修3个模块,也有选修6个模块。
高中历史原先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套教材,因此,走遍全国各地,大多数老师用的是一套教材。
现在的情况变了,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城市所用的版本都可能不同。
教材的多元竞争时代从此开始了。
2.你来得及教吗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
但教材的编写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高中历史必修课增加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可以说内容增加了两倍,可是教学的时间只增加了原来的一半。
于是乎,教师们上课无法按照课时计划进行,很多内容都是压缩饼干,教师不讲解,学生根本弄不明白。
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
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考试怎么考这个问题最头疼。
新课程教材先行,评价滞后的毛病终于在实践中显现出来。
课程标准本来是很抽象的,比如:了解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
这句话可以浓缩成几个简单的史实,也可以写出几十本专著,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谁也说不清。
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
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与困惑1.教师方面,素养不够在教改实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未来的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历史是人类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因此,历史教育在培养社会公民的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然而,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使学生难以体验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教学的内容单一,重复和死记硬背,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但只是线性地连贯关于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历史。
其三,历史教学缺乏跨学科的涉及,没有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们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为此,提出了应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推动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的改进意见。
历史教育必须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反思工具,鼓励他们参加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历史教育中,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演讲、故事和教学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需要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答学习等,具体指导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三,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深度挖掘,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扩展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和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教育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可,使历史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
历史教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的重要手段。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作者:王伟陈洪涛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2期将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进行对比,显而易见,其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实施建议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明显不同。
对高一新生来讲,能否引导其实现从初中历史学习到高中历史学习的平稳过渡,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考命题越来越强调能力立意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笔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一新生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谈两方面个人观点。
一、高一历史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1.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系,以“点”和“线”相结合的呈现方式编写,强调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学习与认识,要求学生熟悉具体而生动的历史事实。
高中历史教材则以“模块+专题”的呈现形式编写,旨在培养学生两种能力:一是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给高一新生的历史学习提出较大的挑战。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等问题均有崭新界定,这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全新要求。
因此,教师必须从高一历史教学入手,尽快更新历史教学理念,以适应历史新课程的要求。
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材的定位、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及多版本教材等问题;三是高中历史课程在重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高中历史学习中有效衔接方面的关键因素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专题”的编写形式呈现,内容跳跃性较大、理论性较强,要学好它,就应建立在学生对通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即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 的 优势 ,大力推进信 息技术 在课堂教 学中的应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 用 ,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 体教学及课件的制作 蕴中,历史课程是培养 学生宽容心胸、健康心 与使用上 ,如讲述 “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 态、高尚情操的最好篇章 。新课程从知识与能 华 ”时 ,一 副 14年 8 9 92 月2 日中英 《 京 条 南 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约》签字现场照片的投影 ,讲述 “ 巴黎公社” 提 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 的基木 目标。其突 时一曲 《 国际歌》的播放 ,讲述 “ 一战 ”时, 出特 点在于,把知识 与能力有 机地结合在 一 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放映…… 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 目 明确提 出,同时把 标 同时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 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存历史结论而要做到结论和形成结论 的过程 并 从而实现 了历史教学 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 重 ,如果 学生对 历史现 象不 经过一系列 的质 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 。 疑 、判断、比较、选择 以及相应分析、综合 、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 目 ,知识 标 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 ,即没有一个丰 富 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 的中心 。新课程课堂 的思维过程 ,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 。可 以说 , 教学 改革首 先 要进 行 价值 本位 的转移 ,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 , 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 目 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 的过程 。学生 标要真正体现知识 、能力 、态度 的有机整合 , 在学习过程 中,要收集 资料、建构论据和独立 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 思考 ,对 历史现象进 行初步 归纳 、比较和 概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篇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1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第四个年头,从20xx年9月新学期开始到20xx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引进试题)结束,,整整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一个学期来历史教学的总结和引进试题考试情况的总结。
本学期是学习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从中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的实质。
新课程理念将原来老教材的一维教育观推进至立体的三维理念。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中间,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目前高中历史教育的灵魂。
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部分尽量放弃,集中精力突破某一课的核心条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其他知识点,在情感上催生学生对教师和本学科的道德和价值认同,从而构建平衡稳健的教学软环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极好地利用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各种有效资源,老师讲授、板书、投影展示和学生辩论、情景扮演等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得以铺展开来。
总的来说,这一套教学思路是行之有效的,老师在发言中同与会的全市老师们交流了我校历史教学的心得,引起良好的反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改老教材以“知识点带线索”的教学套路,而代之以“以线索带知识点”的方法,重点突出历史教育的审美和价值引导的职能,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历史考试引进试题,难度中等、题量适中、教学重难点都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命题较为成功的试卷。
客观题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均在此有所反映,该部分得分情况较为正常,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较为扎实;主观题部分相对而言考得更富灵活性,考到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道题虽然总体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出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对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为显著,因此,主观题失分较为严重,其中尤以第32题西方代议制这一题为答得最差,对于西方代议制源头的“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最成问题。
2024年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024年高一历史课改教学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历史课程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2024年,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解决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记忆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2024年的高一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我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培养他们的文献分析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热情。
二、以问题为导向过去,历史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已经很容易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
因此,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将课堂重心转向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我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去思考和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历史素养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然而,历史素养对于一个时代的公民来说非常重要。
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历史观点辨析等活动,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同时,我还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人物的塑造,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和历史意识。
四、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2024年的历史课改中,我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我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我还引入互联网搜索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查找和比较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材料,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一: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高一历史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深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首要的手段。
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
是实践与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过程重要过程。
今年我所带能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从高三学生中学生毕业后听专家讲课,到现在讲授新课,感受颇多。
在这里我只想简单的说一下,我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风险问题,希望与各位交流一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教学实用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脉络。
在掌握进程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政治史进一步提高读报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育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那种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
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世界史方法论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发展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现在的选择是:第一、完全按照课本的知道学生先理解课本知识,然后对课本基础知识成功进行记忆。
很明显这和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课标的教学旨趣,努力做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其要求。
我在这里希望能从各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选择,希望我们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期中考试后的思索何昌容期中考试告一段落,针对学生在中其中考中存在的问题,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会加强对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教养.当然对于这当然我自信决不能这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授新课过程中,我在每一课中都设计一道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已经完成,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因事先有一定的预备,即使不够全面,较直接讲解,学生认识要深刻一些.例如,在讲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城镇化一课时,文中明确"美国是二战后世界上所欧洲联盟最富强的国家".在讲到这时,我给学生们设下了疑点: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又是一个产业发展极其快的国家.请全校师生根据所学,总结美国发展战略历程,概括出美在二战后成为头号强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把这一风险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完成,并给他们提了一些要求.从完成情况看,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把握这道题的答题思路,虽不全面,但基本找出了促成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训练还需要操作过程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九年级历史教学深思刘志敏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刚在政治教师的岗位上站稳脚跟的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课题。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共9篇)精编版
篇一: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于小涛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
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
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
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简短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简短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简短(篇1)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中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一。
从教以来,如何有效地使用历史新教材,如何使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客观地讲,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
先行人教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专题史为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在历史基础的薄弱上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比如:必修(三)教材最后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按照发展进程,将历史事件进行了一次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时常会让学生翻开这个表格,进行同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以及这种共性背后的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新课程改革一学期教学实践思考【摘要】2010年秋期,我校高一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改革,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但更多的是问题与困惑。
因此,如何有效地认识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便成为高中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顺利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1年春期开学前,我们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师进行了一次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学期的问卷调研,附上数据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和困惑对策与措施问卷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2010年秋期,我校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地投入到这场课程改革实践之中并带领我校高一年级历史备课组的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但更多的是问题与困惑。
在此我们想与各位分享成功的喜悦,探讨未解的难题,倾诉心中的迷惑,真诚地希望指点迷津。
一、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一)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时间非常紧张与教材跨度大,跳跃大,难度提高,内容增加,中外结合。
(课时受限制与教材内容多的矛盾突出)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时间周课时2节,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且内在逻辑严密。
它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一节课45分钟不能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
如:内容多的问题: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用1课时讲完,课时紧。
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笼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有些问题课标中没有要求,但它在课本上出现,而且与课标所要求的问题相关联,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讲还是不讲,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节课,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而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均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要讲到什么程度?课标对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和选修课的六个学习模块的具体内容的掌握,划分出了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
课标对识记这类内容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40%左右;课标对理解这类内容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50%左右;课标对运用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这类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好把握,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更是如此。
(三)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对学生的要求过低等,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四)个别教师教学理念还未更新。
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完的,在教学上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方法,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听课的积极性,即便有讨论,也会由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肤浅,教学时间紧,而无法深入地进行讨论。
(五)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制没变,根据学期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与教师考评挂钩。
二、对策与措施(一)对课标的认识: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教学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由师生共同确立的、落实于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二)对教材的认识: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在课标指导下的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人民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设置若干学习主题,展现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使之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整体的社会视野,从而促进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比如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政治制度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但是学生在学完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后,他们会认识到人类奴隶社会史既存在专制制度又存在民主制度,所以新课程围绕着一个专题把古今中外的历史放在一起,有很大好处,可以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是,教材的模块编写体系,跨度大,跳跃大,中外结合,无形中使教材难度提高,与课时限制、学生基础差,不适应相矛盾,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所以我们建议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
(三)对学生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的知识。
先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去查找相关资料。
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
有的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可能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而且学生能够在课前将所知道的知识等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的探究做好准备。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习尽管很有兴趣,也乐于听讲,尤其对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等特别感兴趣。
但是,高中历史学习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兴趣、课堂的气氛热闹等上面,而应该注重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习方法。
(四)对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协作,促进同伴互助。
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注重教师的反思;历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新一轮课改,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怎样教教材以及如何用教材教,大家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的4位教师共同认可的一条经验就是注重教师的协作精神。
我们实施过的有校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以及校外与教研员、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协作.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重点谈谈校内教师协作。
教师之间的协作主要有: 首先是同一学科各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校让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这样就为困惑中的我们随时切磋、随时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讲每一节课前,我们历史备课组的4位老师都会在一起讨论本课的地位、教学目标,怎样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新课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些方法、设计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相互探讨中,有时同行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问题,都有可能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刹那间豁然开朗.假如备课组中的哪位老师要参加比赛或去讲观摩课,我们组内成员都会尽自己所能助他(她)成功,更加体现了教师间可贵的协作精神.其次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
所以教师应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心态,加强与其他学科交流与合作,认真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等,从他们的闪光点中启悟自己教学的得失,权衡自己教学的利弊,从中撷取能为己所用的。
比如,平时多去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虽然有时可能听不懂教学内容(尤其是理科),但可以借鉴他的教学方法,由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注重教学反思的作用反思就是对课堂行为进行总结。
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的、谨慎的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作出批判性的评判,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素养。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阶段,更应该对每节课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
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把每一节课都做认真的课后总结,以指导下节课的操作。
如:我认为学生会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阅读、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教材是中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特别是历史教材,它本身具有可读性的特点,那么如何利用历史教材使学生学会阅读技能、理解潜在意义呢?根据历史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提高历史科的阅读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语文式”阅读法、“提纲式”阅读法、“问题式”阅读法、“地图式”阅读法、“线索式”阅读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根据情况采用其中的阅读法。
我想通过以上几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再加上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不断总结出新的阅读方法,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自主学习,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此后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及做题时采用以上阅读法有意地培养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做个有心人,把教学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随时记下来,有时哪怕是几个字、几句话、几段文字,那都是一笔财富,将受用不尽!所以,我建议同行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
3、教师要加强学习,拓宽学科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学习历史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历史新课程是专题式教学,需要教师恰当地处理基础知识和专题教学的关系。
这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对每一专题教学的驾御能力,尤其反映了教师对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
(五)对教法的认识:实现课标、教材、教法、教学效果的同一性研究。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我们应该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