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晓丹顾铭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年第04期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管理同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
本文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必须“以生为本”,并阐述了对此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以生为本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但近些年,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本位”的片面性,逐渐出现了新的学生管理价值观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很久远的历史渊源,最早起源于梅奥霍桑试验(Hawthorme Effect)提出的“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史上首次提出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美国麻省工学院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提出X-Y理论,也是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
在我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本文认为我国职业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这里的“人”主要指学生,就是指以学生为学校的“根本”——“以生为本”,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下面谈谈对此的几点思考。
一、“以生为本”,育人为先
职业院校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学生个性的复杂化,学生管理的日益问题化,以及社会对毕业生道德反应的强烈化,使我们不得不审视职业院校以生为本理念下,对学生的育人功能,一句俗语:“先成人,后成才”,在以生为本位的理念指导下,考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要能够促进对社会的服务,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平时在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
例如,有些职业院校就提出了“以生为本、教育为先”的学生管理理念,除了对学生建立了传统上的学业考核外,还专门建立了对学生行为、素质等各方面的考核机制,例如学生行为百分考核制度,对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形成学生的素质分,规定这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此看来,现在的职业院校也在开始注重学生的“成人”教育,加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以此凸显“以人为本”。
二、“以生为本”,引管结合
中国的传统习惯于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这种观念显然受到了现在教育者们的质疑。
职业院校中不管是从学生管理干部的角度,还是从辅导员、班主任的角度,都感受到
了职业院校学生自控能力差,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没有清晰地认识,这种背景下,“管”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实践证明,对学生严格管理,往往使部分学生朝向两个极端:绝对服从或者叛逆。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长时间会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根据我国职业院校实际情况,学生管理要管理和引导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建立学生内心良好的“心理契约”,学生即容易接受,管理者工作也有实效,并能够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例如,有些职业院校就提出了“引管结合,以引为主”的管理方式;还有的职业院校提出了“三维”德育模式,即对学生采取“激励、引导、约束”,由上所述,这也是符合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实际的。
三、“以生为本”,树立“帮助”意识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6~22岁之间,很多学生还处于未成人或初成人期,对自己需要做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清醒的认识;另外,我国职业院校现今面临着生源大幅度减少的严峻考验,学生可供选择的职业院校多了,而学生数却逐年减少,因此,怎样提升我国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也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人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认为在我国学生管理中,不仅需要学生管理者提供简单的“服务”,更需要管理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再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不断成长成熟,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四、“以生为本”,平等、尊重学生需要
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影响,教师是权威,学生只能听从于教师,服从教师的严格管教,学生和管理者之间没有平等可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学生越来越渴望教育者们充当他们朋友的角色,出现了所谓的“课上严师,课后朋友”的说法。
对于“严厉”的教师,学生敬而远之,对于“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乐于接近,愿意接受指导教育,能够袒露心声,这样平等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就是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吗?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管理者尊重学生的想法,考虑同一时期不同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时期学生需要的变化,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这也是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规律的。
五、“以生为本”,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以学生为本位,最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我们知道,美国的学生管理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来说明,对于学生遇到问题,美国学生管理者倾向于帮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管理者多侧重于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答案,从这点上,中国学生就缺少了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锻炼,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要以学生为根本,不仅着眼于学生在校的发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的必需能力,这包括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院校毕业生。
总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以人为本”,它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
事实证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符合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藏有良.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
[2]万俊人.伦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242.
[3]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