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材料题.docx
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
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p 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9分)2.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8分)(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8分)3.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
材料二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4分)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材料三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6分)(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实行的制度有何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2分)【答案】(1)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政治上建立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由此开始。
(3分)北魏实行均田制,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政治上实行俸禄制、三长制。
(3分)(2)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2分)(3)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2分)【解析】(1)回顾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2)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单项选择题1. 商鞅变法的实施时间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B. 促进秦国的经济发展C. 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D. 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与农业生产无关?A. 推行均田制B. 鼓励农业发展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A. 限制商人的商业活动B. 增加农民的税收C. 减少农民的劳役D. 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5. 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军功爵位制B. 建立常备军C. 强化军事训练D. 废除世袭制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____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商鞅变法中,通过实行____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
3.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实行____,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4. 商鞅变法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____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5. 商鞅变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对秦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描述商鞅变法中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秦国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中,如何通过军事改革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四、论述题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商鞅变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变法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商鞅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七上历史《关于“商鞅变法”的3道材料题》
部编版:七上历史《关于“商鞅变法”的3道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1)材料一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3)材料三中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李斯《谏逐客书》(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材料五国一的兄长嬴虔、长史公孙贾、上大夫甘龙等这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对商鞅刻骨仇恨……商鞅在带领弟子们最后一次修订秦法后,坦然被捕,被五马分尸。
(5)材料五中商鞅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2.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1)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
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三次著名的战役。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的年代是:a) 春秋时期b) 戰國時期c) 元朝时期d) 明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a) 解决国家财政困难b) 解决国家军事弱势c) 解决国家政治腐败d) 解决国家道德沦丧3. 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之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治c) 开展军事改革d) 保留封建等级制度4.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a) 解决了国家的贫富差距b) 解决了国家的外交问题c) 解决了国家的内忧外患d) 解决了国家的弱势经济5.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a)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b)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c) 对中国历史没有产生任何影响d)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中立影响二、判断题6. 商鞅变法是指商鞅发起的改革运动。
(对/错)7. 商鞅变法的实施导致了秦国的强盛。
(对/错)8. 商鞅变法是秦国第一次改革封建制度。
(对/错)9. 商鞅变法的失败导致了商鞅被贬谪。
(对/错)10.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成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对/错)三、简答题11.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解决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以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实行郡县制,将国家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为郡县,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 推行法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
- 开展军事改革,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 取消兼并制,使土地流转自由,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商鞅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而且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构筑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为秦国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07-12年《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9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我国的哪个朝代?A. 周朝B. 春秋战国C. 秦朝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发展农业生产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ABC都是A. 连坐法B. 轻罪重罚C. 废除井田制D. 统一度量衡A. 韩国B. 赵国C. 魏国D. 楚国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A. 建立县制B. 实行军功爵制C. 废除世袭制D. BC都是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
2. 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实行______制度。
3. 商鞅变法期间,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实行了“______”政策。
4.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严格的______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5. 商鞅变法中,为了统一度量衡,制定了______标准。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 商鞅变法中的“法治”与“德治”有何区别?4. 请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5. 商鞅变法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四、论述题1. 试论述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商鞅变法对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形成的影响。
3. 从商鞅变法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中,商鞅本人因变法有功而被封为贵族,享尽荣华富贵。
()2. 商鞅变法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3. 商鞅变法中,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人民自由迁移。
()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显著下降,导致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一落千丈。
()六、匹配题措施:1. 废除井田制2. 实行军功爵制3. 统一度量衡4. 建立县制5. 重农抑商效果: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方便了商品交换E. 稳定了社会秩序七、连线题人物:1. 商鞅2. 秦孝公3. 公孙衍4. 惠施5. 张仪角色:A. 变法的支持者B. 变法的反对者C. 变法的执行者D. 提出连横策略E. 提出合纵策略八、案例分析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一时,但也因变法过于激进,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商鞅本人也遭到车裂之刑。
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训练题
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训练题·学生版一.选择题(共9小题)1.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体现出他的治世理念源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秦国人民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废除世袭制3.据出土简牍记载,秦国在征伐楚国的战事中,有一个叫黑夫的秦军士兵给家里写信,信中问及是否收到官府授予军功爵的文书。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4.贾谊的《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由此可知商鞅变法()A.开启了百家争鸣B.增强了秦国实力C.加剧了分裂割据D.维护了贵族利益5.《战国策•秦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这表明商鞅变法()①执行法令公正无私②使得社会治安良好③推动思想领域繁荣④提高了秦军战斗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据《战国策•秦策》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B.发展了秦国的农业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D.秦国确立土地私有制7.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位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8.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A.编定户口奖励打仗有功的人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建立县制C.建立县制编定户口D.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奖励打仗有功的人9.他第一次颁布的法令,全部根据国情而制定,法令增加了连坐法,轻罪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以农业为“本业”;焚烧儒家经典: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严禁私斗等。
历史材料题专练
历史材料题专练(一)1. 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虽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回答:①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②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并说明理由。
③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④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⑤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4分)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时,尚书令沈约上言曰:”凡粗有衣食者,莫不互相困依,竟行奸货,落除卑注,更书新籍(改族谱),通官荣爵,随意高下,以新换故,不过用一万许钱。
昨日卑微,今日仕伍……臣又以为巧伪既多,并称人士,百役不及,高卧私门,致令公私缺乏,是事不举,宜选史传学士谙究流品者为左人郎、左人尚书,专供校勘……若谱注通,籍有卑杂,则条其巧谬,下在所科罚。
“--《通典》卷三材料二自宋氏失御,礼教凋衰,衣冠之族日失其序,姻娅沦杂,罔计厩庶,贩鬻组曾,以为贾道,明日腆颜,曾无愧悔……风闻东海王源(士族)嫁女与富阳满氏……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王源收聘礼)。
玷辱流辈,莫此为甚……窃寻璋(富阳满氏)之姓族,士庶莫辨。
--《文选》卷四十至宋齐梁陈诸君……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
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
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①材料一谈的是当时一种什么现象?沈约对此态度如何?对策是什么?②材料二中,士族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③材料三所述,庶族地位上升的原因有哪些?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纷争、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兼并不断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商鞅的变法的确让秦国强大起来,成为“虎狼之师”,最为根本的是,商鞅的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是一种进步。
故,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2.【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16分)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6分)【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
(2分)(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二) 商鞅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二)商鞅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之际,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3.在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解析:选D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
5.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解析:选B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可以作为“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
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高二历史选修1_材料题:“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_
材料题:“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2014·山东潍坊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次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君治泰。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注黥、劓,古代的两种刑罚)其傅(注博,指太子的师博公子虔、公孙贯)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一》材料三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那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东坡文钞》(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概括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由材料二中的“商君治泰,法令至行”可概括出严刑峻法。
第(2)问,由材料一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可总结出使秦国国力增强,由材料二中的“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总结出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由“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可总结出稳定社会秩序,由“兵革大强”可总结出军事强大。
第(3)问,概括材料三可知苏轼的观点是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结合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相关史实从正反两面辩证评价苏轼观点即可。
参考答案:(1)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严刑酷法。
(2)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
(3)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评价:苏轼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符合史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是错误的,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暴政,并非商鞅变法;苏轼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高一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一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A.井田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调加强以国王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王位世袭制得意保留,A项商鞅变法中井田制被废除,B分封制和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遭到极大的削弱,所以答案选C。
【考点】商鞅变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的重要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多样,主要突出其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奠基作用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功地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
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A.《诗经•国风•秦风》《春秋•鲁桓公十八年》B.《诗经•国风•秦风》《战国策•秦策》C.《战国策•秦策》《史记•秦始皇本纪》D.《战_策•秦策》《史记•商君列传》【答案】D【解析】略3.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奖励军功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答案】D【解析】略4.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晋国的税制改革B.齐国“相地而衰征”C.鲁国的“初税亩”D.商鞅变法【答案】D【解析】略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答案】B【解析】略6.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答案】C【解析】略7.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商鞅变法作用材料题
商鞅变法作用材料题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作用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国策》和《史记》等史书记录了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提供了变法的历史证据和相关资料。
2.史料中记载了商鞅变革时期的社会状况,揭示了当时的种种
问题,如封建制度导致的社会不公和地方割据,使得人民对改革抱有期望。
3.商鞅的《管子》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治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影响了后世法家思想,奠定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石。
4.商鞅变法时期的政策实施情况和变法的结果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中包括改革秦国的行政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壮大军队、推行法治、改革土地制度等重要措施。
5.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秦统一六
国奠定了基础,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以及改革的目标和实施策略,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07-12年《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9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高三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三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16分)历史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名在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
(8分)(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
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答案】(1)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
(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
(两次改革一脉相承)(2分)(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
(4分)看法:(4分。
本小问采用分层次评分;答案符合题意皆可得分;仅答同意或不同意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观点与理由不匹配也酌情扣分)答案示例:层次一(3分):同意。
(1分)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
(2分)不同意。
(1分)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2分)层次二(4分):不完全同意。
(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
(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
)(3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B项就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
C中两者之间的比较。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材料题目
1、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地利不
尽出。
于是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本于内,而使秦人于外。
故
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国富
兵,天下无。
—
—《通典●食》
材料二:之技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士。
—
—《荀子● 兵》
(1)根据材料一,并合所学知,分析商鞅什么要" " 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什么会受商鞅之" " ,果如何?( 6 分)
(2)根据材料一,并合所学知,分析材料二法的原因。
( 4 分)「答案要点」( 1)
因要展生,增力; " 利其田宅 " ,
井田,开阡陌,励耕,免除徭役;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的目的。
(2)是商鞅法行的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等励功措施的果;使三晋之人秦所用,而秦得以心于外。
2、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非古道,犹以本之故,国
而雄侯。
然王制遂,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者食糟糠;有国者兼州城,
而弱者社稷。
---------《 . 食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百姓用,侯
服,楚、魏之,地千里,至今治。
-------
《史 . 李斯列》
回答:
( 1)商鞅法的理基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明法法令推行的原因
是什么?( 2 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法的主要内容。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4 分)
( 3)材料二、三的作者商鞅法各持什么度?材料二中的“ 本”、“王
制遂”各指什么?( 4 分)
答案: (1) 法家秦孝公的支持(2分)(2)A、井田,开阡陌 B 、励耕,重抑商( 4 分)( 3)材料二持否定度,材料三持肯定度“ 本”
指重生“王制遂”指奴隶制度被除( 4 分)
3、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 罪重”,主“以刑去刑”,此非子道:“公鞅之法也重罪。
重罪者人之所犯也,而小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此治之道。
夫小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
--------------《非子》
材料二“ 坐”也称相坐,随坐、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政策。
商鞅法使政策更
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合,以后代代相。
秦始皇,百姓不堪治的残暴,在
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
也是一种“ 坐”。
材料三商鞅以礼代表的儒家学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修善、孝
悌、信、仁、廉、非兵和羞称“六虱”,。
回答:
(1)非子商鞅“ 罪重”持何种度?(1 分 )
(2)材料二所反映的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 分)
(3)材料三中商鞅“六虱” 的原因是什么?其是什么?
( 3 分)
(4)以上三材料反映商鞅法的措施秦国以后史展造成了怎消极影响?( 3 分)
答案:( 1)度( 1 分)( 2)与什伍制度相合化基民众的管理与治( 3 分)( 3)是
其推行耕政策和富国兵的大,不利于新法的推行上是一种思想文化制政策( 3 分)( 4)使秦的法律酷苛刻,
文化制重,从而激化了矛盾,是致秦朝亡的重要原因。
( 3 分)
4、下列材料:
材料一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
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鞅左庶,卒定法
之令。
⋯⋯有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私者,各以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耕致粟帛
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者,以收孥。
宗室非有功,不得属籍。
——《史 ?商君列》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非古道,犹以本之故,
国而雄侯。
然王制遂,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者食糟糠;有国者兼州城,而弱者社稷。
——《前 ?食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
子立,公子
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吏捕商君⋯⋯秦惠王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
者!”遂商君之家。
——
《史 ?商君列》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法的理基。
(2)据材
料二、三分析商鞅法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2
答案
按军功授爵;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削弱旧贵族的
特权;
④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理论基础( 2 分):法家思想。
( 2)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
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分);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
的强烈反对( 2 分)。
5、阅读下列材料( 11 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
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
材料二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
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
书?食货志》
请回答:⑴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2
分)
⑵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
问题是什么?( 2 分)
⑶据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
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 分)⑷引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
的历史作用( 2 分)⑸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 2 分)
答案:⑴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 2 分)⑵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
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分)
⑶正确。
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
承认土地私有。
(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
(3 分)
⑷倾邻国而雄诸侯。
( 2 分)
⑸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
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
用。
( 2 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