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习题专练

商鞅变法习题专练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3、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5、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7、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8、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高二历史试卷与试题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高二历史试卷与试题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45分钟一、自主知识梳理课时同步测评二、单项选择题: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变法的宗旨是“富国强兵”。

[每空3分]1.商鞅变法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内容涉及 经济、 政治、 军事 、 文化 、 习俗等多个领域。

[每空3分]2.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 井田制 ,承认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在军事上,废除“ 世卿世禄制 ”,建立 二十等爵制 ,奖励军功;在政治上,废除 分封制 ,普遍推行 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每空3分]3.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4分]-----正确答案(C)1.墨家思想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兵家思想D 商鞅变法的首要措施是[4分]-----正确答案(A)2.富国之举A 强兵之举B 加强中央集权C 文化思想专制D 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4分]-----正确答案(A)3.春秋时期A 战国时期B 秦朝C 汉朝D 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4分]-----正确答案(B)4.重农抑商A奖励军功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C制定连坐法D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4分]-----正确答案(A)5.废井田,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A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B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4分]-----正确答案(C)6.内容相同,性质相反A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B 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C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D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4分]-----正确答案(C)7.发展农业生产A 限制商业活动B 增强秦国国力C 废除旧贵族特权D 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4分]-----正确答案(D)8.魏文王A 李悝B 吴起C 商鞅D三、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商鞅变法课堂测试题

商鞅变法课堂测试题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课堂达标检测题【试题计划】1、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1)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的反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重要的一次改革,反映了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

主要有变法的原因、内容、作用。

(2)学生在掌握每个历史事件“原因——内容——作用”的基础上提升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这项能力将贯穿整个评价检测,由此拓展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3、试题来源:《中学教材全解》、网络【试题内容】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 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2.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于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职。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 管仲改革时期B. 周平王东迁之时C. 商鞅变法之后D.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3.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①书读的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的好的人④生意做的好的人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舌战守旧贵族材料二 《史记》记载,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思考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是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典型题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

商鞅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

商鞅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一、选择题52分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刻的措施是()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7、商鞅变法首先着手于()A.发展农业生产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8、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①二十等爵制②推行县制③户籍什伍制④连坐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1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12、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商鞅变法》习题

《商鞅变法》习题

《商鞅变法》习题一、基础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战国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A.管仲B.商鞅 C.王安石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三、提高题1、阅读材料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单项选择题1. 商鞅变法的实施时间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B. 促进秦国的经济发展C. 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D. 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与农业生产无关?A. 推行均田制B. 鼓励农业发展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A. 限制商人的商业活动B. 增加农民的税收C. 减少农民的劳役D. 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5. 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军功爵位制B. 建立常备军C. 强化军事训练D. 废除世袭制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____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商鞅变法中,通过实行____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

3.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实行____,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4. 商鞅变法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____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5. 商鞅变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对秦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描述商鞅变法中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秦国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中,如何通过军事改革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四、论述题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商鞅变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变法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商鞅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的年代是:a) 春秋时期b) 戰國時期c) 元朝时期d) 明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a) 解决国家财政困难b) 解决国家军事弱势c) 解决国家政治腐败d) 解决国家道德沦丧3. 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之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治c) 开展军事改革d) 保留封建等级制度4.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a) 解决了国家的贫富差距b) 解决了国家的外交问题c) 解决了国家的内忧外患d) 解决了国家的弱势经济5.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a)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b)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c) 对中国历史没有产生任何影响d)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中立影响二、判断题6. 商鞅变法是指商鞅发起的改革运动。

(对/错)7. 商鞅变法的实施导致了秦国的强盛。

(对/错)8. 商鞅变法是秦国第一次改革封建制度。

(对/错)9. 商鞅变法的失败导致了商鞅被贬谪。

(对/错)10.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成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对/错)三、简答题11.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解决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以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实行郡县制,将国家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为郡县,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 推行法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

- 开展军事改革,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 取消兼并制,使土地流转自由,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商鞅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而且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构筑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为秦国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我国的哪个朝代?A. 周朝B. 春秋战国C. 秦朝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发展农业生产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ABC都是A. 连坐法B. 轻罪重罚C. 废除井田制D. 统一度量衡A. 韩国B. 赵国C. 魏国D. 楚国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A. 建立县制B. 实行军功爵制C. 废除世袭制D. BC都是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

2. 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实行______制度。

3. 商鞅变法期间,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实行了“______”政策。

4.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严格的______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5. 商鞅变法中,为了统一度量衡,制定了______标准。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 商鞅变法中的“法治”与“德治”有何区别?4. 请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5. 商鞅变法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四、论述题1. 试论述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商鞅变法对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形成的影响。

3. 从商鞅变法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中,商鞅本人因变法有功而被封为贵族,享尽荣华富贵。

()2. 商鞅变法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3. 商鞅变法中,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人民自由迁移。

()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显著下降,导致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一落千丈。

()六、匹配题措施:1. 废除井田制2. 实行军功爵制3. 统一度量衡4. 建立县制5. 重农抑商效果: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方便了商品交换E. 稳定了社会秩序七、连线题人物:1. 商鞅2. 秦孝公3. 公孙衍4. 惠施5. 张仪角色:A. 变法的支持者B. 变法的反对者C. 变法的执行者D. 提出连横策略E. 提出合纵策略八、案例分析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一时,但也因变法过于激进,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商鞅本人也遭到车裂之刑。

历史岳麓版1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练习

历史岳麓版1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练习

1.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

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2.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其主要措施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C.“为田开阡陌封疆"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解析:选B。

主要考查对教材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县制,而不是郡县制,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

3.“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D.颁行秦律解析:选A。

材料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

4.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深入人心解析:选D。

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旅店主人用“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为理由拒绝了商鞅投宿的要求,说明商鞅变法的条文深入人心。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

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商君书》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商鞅变法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商鞅变法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商鞅变法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商鞅变法高中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促进农业发展-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改革法律制度- D. 以上都是3. 商鞅变法中,哪个措施是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A. 废井田制- B. 实行郡县制- C. 推行军功爵位制- D. 制定严格的法律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时期,废除了________制度,实行了土地私有制。

2. 商鞅变法中,实行了________制度,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3. 商鞅变法还推行了________制度,以奖励军功,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商鞅变法讲解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当时,秦国地处西陲,国力相对较弱。

为了加强国力,秦国国君秦孝公决定进行改革,以求国家强盛。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 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井田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军功爵位制:废除了世袭制,实行军功爵位制,鼓励士兵通过军功来获得爵位,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3. 法律制度的改革: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

4. 经济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发展,限制商业活动,以确保粮食供应和国家稳定。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商鞅变法极大地加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同时,变法中的一些政策,如军功爵位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四、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

它不仅加强了秦国的国力,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商鞅变法专题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 有学者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7.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8.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6讲 商鞅变法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6讲 商鞅变法课时作业

第46讲商鞅变法(时间:45分钟)1.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是一次历史性突破,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变法以来逐步形成的二十等爵,是秦汉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

它以军功为拜爵依据,打破依宗法身份获取爵位的传统,通过细密的位阶将悬隔的贵族、平民两阶层沟通起来,为下层民众提供了一条上升通路。

——孙闻博《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材料二军功爵制相对于五等爵制对国民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相比于东方各国,秦人尚功利轻伦理的民族性,君主至上的权力结构,君主的强有力支持和平民的热烈响应是这一新制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秦推行的根源,最终助其统一天下。

——周建波《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直接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能够推行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并概括军功爵制对秦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财产不仅是衡量财富的凭证,也是享有权利的等级标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等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

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材料一、二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在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课时训练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课时训练  试题

第8课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202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场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最大程度地重视农业开展。

假设说战国以前国之大事为“在祀与戎〞,那么战国时期已转变为“在农与战〞。

该时期,我国农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磨制石器的使用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冶铁业程度的进步D.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3.〔202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4.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讲述了秦孝公大胆起用商鞅进展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的故事。

电视剧中,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5.(2021·模拟)HY的缔造者HY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HY家,他的HY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开展的措施有()①HY土地制度②推行县制③奖励HY功④重农抑商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6.以下是描写公元前351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以下各项不可能发生的是()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恩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7.〔2021·〕HY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以下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那么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第5课 商鞅变法 同步练习

第5课 商鞅变法 同步练习

第5课商鞅变法同步练习达标训练: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商鞅变法发生在()时期。

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战国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5.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6.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他的变法得到()的大力支持。

A.秦孝公B. 秦穆公C.公子虔D.秦始皇7.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在()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9. 材料解析: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牛尊显示:牛的鼻子上套了一个圆环。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拓展训练:10.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A.哗众取宠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D.执行秦王的命令12. 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3.战国冶铁示意图:三个人正在合力推拉的图正中东西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优训练:14. 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他使秦国逐渐富强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52分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刻的措施是()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商鞅变法首先着手于()
A.发展农业生产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普遍推行县制
8、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
①二十等爵制②推行县制③户籍什伍制④连坐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1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12、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
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二、非选择题
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12分)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6分)
(3)你认为材料二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为什么?(3分)
(4)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5)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分)
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战,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
⑥统一度量衡。

(2)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分)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3分)
(3)“民以殷盛”。

变法后,对老百姓来说负担仍比较重。

(3分)
(4)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5)倾邻国而雄诸侯
15、(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选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
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

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列举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

(10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4分)
(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

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2分)(4)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依法治国(4分)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6分)。

(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

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分)。

(4)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l分)。

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2分)。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2分);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2分)。

4. 材料一(图11)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选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

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
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因素。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