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珠海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
珠海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
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
【发布部门】珠海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6.04.25
【实施日期】2016.04.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珠海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横琴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珠海市教育局
2016年4月25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居住证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63号)》、《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省、市做好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的有关精神,促进教育公平,现就进一步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和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常住人口逐年增加,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切实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努力解决随迁子女入学的焦点、难。
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5篇材料)
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5篇材料)第一篇: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化,以外来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研究外来工子女教育,可以管窥全镇人口流动的趋势,把握进张坂镇就业人员子女教育的特点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校地处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工业园区的东部边缘,相距仅1公里。
近些年来,惠南工业园区经济不断的发展,外来打工人员已达数千人。
自2006年我校被惠安教育局列为接纳流入外来工子女入学学校以后,我校外来工子女剧增,达275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1.3%。
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复杂、经济状况不好,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给学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一)对外来工子女家庭环境,教育现状的考察。
外来工子女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他们也必须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
但是外来工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受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很多是处于“隔代教育”“单亲教育”中,还有的是家庭教育缺失,同时很多外来工自身素质也不是很高,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学校教育方面,绝大多数外来工子女是在民办学校上学,相比于公办学校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尤其在德育、智育方面要差些。
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这样造成家长现代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家庭教育观。
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对子女的责任就是将孩子抚养成人,能否成才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目的。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方法简单,有的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对外来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性格心理特征的考察通过对这些孩子的接触,我感到这些孩子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大到自行坐车回外地老家,不用父母陪同。
这与班级中土生土长的孩子相比反差很大,城里孩子结伴到市中心去玩,走散后,迷路回不了家。
外来工子女回到家能帮助父母做家务,搞卫生,做饭,甚至做生意,里里外外一把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大量的就业岗位与良好的进展前景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
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
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有关政府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压力,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全面了解当前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和“分级办学、分级治理”的义务教育制度限制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取的“分级办学,分级治理”的政策,实质上是一种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义务教育制度。
向适龄学生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解决,流入地政府不负主要责任。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必须额外交纳高昂的“借读费”或“赞助费”。
此外,由于户籍壁垒的存在,高考政策的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材和教学方法也不可能一致。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经常面临两地课本教材不衔接的问题,严峻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连续性。
2.一些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助力度不够,隐性卑视严峻。
一些政府认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争生源、争教师,损害了公办学校的利益,在土地、能源供给、税收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不公的待遇,对民办学校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排挤甚至打击和取缔的手段。
在招生政策上,民办学校无法和公办学校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以高中为例,一般都是在划定分数线后,由公立学校先招,然后才是私立学校招生,这使得民办学校在招生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必定加重民办学校招生的压力。
3.民办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安全隐患大。
当前,民办学校基础设施缺乏,一是校舍简陋,学习环境差。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这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往往因为户籍、地域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2.入学难、升学难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入学存在一定的难度。
即使勉强入学,他们在升学、参加各类考试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3.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学校,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有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们的教育需求。
4.家庭教育困境外来流动人口家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
二、对策建议1.改革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府部门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
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2.完善户籍制度,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权益废除户籍制度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限制,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
同时,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机会。
3.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外来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问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5.落实政策,关爱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近几年来,随着本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如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于是伴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外地务工人员都纷至沓来,由此带来的子女就学问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爱弱势群体,让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其中就包括这部分外来务工子女,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就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现状,我们作了如下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班集体,让他们走出孤独1.现状。
在我们学校里,像这样频繁转学的外来务工子女不在少数。
据调查,有55%的外来务工子女认为自己很孤独,没有好朋友。
2.应对策略。
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是人的本能。
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地域、语言、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学科设置、生活环境和学习习惯都与本地学生有明显的差别,所以一开始都会表现得沉默寡言。
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会导致“自我封闭”。
因此,需要我们班主任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级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天学校给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特别重要,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热情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比如这个学期,我校二年级又来了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陈文清,第一天报到时,当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班主任朱老师就热情地迎了上去,并让她上讲台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爱好、特长,谈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也都投去友好的目光,使她感受到温暖。
来注册时我们已经了解到她成绩较差,特意叮嘱朱老师安排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给她,还让旁边的同学多关心她、帮助她。
经过一系列的帮助,她终于变得开朗了,很快合群了。
二、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树立信心1.现状。
外来务工子女流动性强,并且他们的父母忙着打工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以至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监督,完成的作业质量也不高,总是有不少错误;上课听讲不认真,总是爱玩一些小东西,家长根本不会在乎子女的什么学习习惯和方法。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是指随父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在外地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目前,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幼儿园费用,孩子只能在条件较为简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受到户籍限制。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子女无法就近就学,只能在农民工集中地区上学,这导致他们的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幼儿园的高品质教育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关注。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前教育,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关爱,无法获得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强公立幼儿园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
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减轻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向他们提供补贴和优惠,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学前教育。
应打破户籍限制,允许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就学。
政府可以建立农民工子女特殊就学政策,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城市公立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资源。
社会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和支持。
引导父母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提醒他们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家庭辅导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外来务工家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改善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打破户籍限制,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
社会应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爱和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到城市,然而他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子女的学前教育。
由于户口和身份的限制,外来务工子女面临着学前教育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进行探讨。
1. 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城市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的公立幼儿园都是给当地户口的孩子,外来务工子女很难进入这些学校。
2. 学前教育费用高昂:私立幼儿园的学费一般较为昂贵,对于外来务工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 语言和文化障碍:外来务工子女和当地孩子之间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这给他们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
4. 安全保障问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临时租住,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扰。
为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1. 加大公立幼儿园招生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上的调整,加大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招生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
2. 提供经济补贴:政府可以向外来务工家庭提供一定的学前教育经济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使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
3. 多元化教育模式:学前教育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通过启发式教育、游戏式教育等方式,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学前教育环境。
4. 加强家长教育:对于外来务工家庭,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参与孩子的教育。
5. 提供安全保障:政府可以加强对外来务工家庭所在社区的安全保障,保障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安全。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希望未来能为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的研究领域: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层面上,是出不了成绩的,也不叫素质教育。
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这样一所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统计我校目前在校学生数383名,其中207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学生数的近55%,由于这些农民工子女原先在农村学校就读,受师资、教学条件、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一定的较为落后的教与学的方法,如今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师忽视了对进城务工子女中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学教育管理,就根本谈不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这一部分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城市里的所有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课题的界定:课题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是指我校目前现有的207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部分学业成绩不良以及存在学习、思想等障碍的学生。
课题中的“策略”: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不同作为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一线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子女却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方面的挑战。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1. 缺乏合适的学前教育资源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乡村,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匮乏。
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公立幼儿园或者托幼机构,外来务工子女难以获得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
2. 费用高昂在一些城市中,公立幼儿园往往需要当地户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面临着无法进入公立幼儿园的困境。
而民办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的费用通常较高,远远超出外来务工家庭的承受能力。
3.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4. 缺乏专业教育指导外来务工家庭的父母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子女教育的正确引导。
他们往往无法提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二、改善措施为了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现状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善: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和边缘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公立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以确保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2. 提供经济补贴。
针对外来务工家庭,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帮助他们支付子女学前教育的费用。
民办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也可对外来务工家庭开放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3. 加强教育培训。
为外来务工家庭父母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子女学前教育中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4. 建立跨区域学前教育协作机制。
各地政府可以建立跨区域的学前教育协作机制,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
建立流动人口教育档案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人们涌入城市这个大舞台去发展自身的价值,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重心,所以,本文就从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前言当今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的家庭为了能让下一代有着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居住地努力去争取孩子上学的机会,有的家庭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回了原居地。
孩子就是社会的未来,为了能让社会进步,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由于珠海市流动人口基数庞大,而且持续快速增长,给流入地政府解决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带来很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义务教育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短期内难以完全落实。
目前,珠海市地区已经做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要求,初步实行了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人人有书读”。
但由于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在全国所占比重特别大,“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做到尽如人意。
珠海市各区域普遍面临着经费、土地、校舍、师资等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难度。
一是财政压力巨大。
在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下,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完全由流入地承担,珠海市对于在校中小学生义务教育的免费政策,原先只能回到户籍地或通过积分入学才享受,外来工子弟在民办学校就读难享受这一政策。
但后来珠海市对12年免费教育作出了调整,从2013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补贴对象为全珠海市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就读的非本地生源的学生也可享受免费教育补贴。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完整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就学难问题:辍学现象严重;就学门槛过高;就学的学校状况堪忧;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等等。
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政策执行手续繁琐;国家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等等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要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管理带来的弊端;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与偏见,改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福利,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学生的融合,消除外来学生的消极心理,确保农村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策外来务工人员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出现的群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后,他们开始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从事类似于产业工人的工作,出现了“农民工”。
当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的农民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从而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
据估计,全国约有300多万农民工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
本文试图分析外来工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外来工子女已被城市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受教育的权利。
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2023-10-26•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学生学习问题分析•对策研究目•实证分析和效果评估•研究结论和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和学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较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开展《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研究背景•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这有助于改善这些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健康成长。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参考,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研究意义02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教育质量等方面。
研究认为,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提高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政策建议。
国内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国际比较和政策分析方面。
研究认为,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了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将用于搜集相关政策法规、学术论文等资料;问卷调查法将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访谈法将通过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中谋求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
然而,随着移民风潮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由于许多流动人口家庭并没有稳定的居所,子女经常需要换学校,这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缺少稳定的学习环境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他们可能面临着频繁的搬迁。
这会导致他们的子女缺乏稳定的学习环境,无法连续在同一所学校学习一段时间。
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农村更加优越,然而,流动人口通常会选择居住在城市的社区和村庄,但是,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并不一定比城市更加优质。
因此,流动人口的子女往往会受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影响。
三、顶层设计不健全与固定居住人口的子女相比,流动人口的子女通常不能享受到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基础教育保障。
因此,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困难。
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案:一、建立健全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针对流动人口的子女,需要建立健全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从政策和制度上为他们提供教育保障。
教育部门需要积极扶持和资助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确保流动人口子女能够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流动人口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应该将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根据流动人口的需求,设置特别的学习机会,降低学费标准,加强特别扶持政策。
三、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确保学校能够落实教育权益保障,同时,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子女学籍管理机制,并加强信息化建设,方便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情况,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和学生分配工作。
四、提升师资水平除了建立健全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外,提升师资水平也是重要的一环。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背景:1.社会背景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社会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
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
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2000万。
外来务工子女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于是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2.教学现状背景近年来,兰州市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市。
目前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总数接近全校学生总数的20%,这些学生大都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出来的某些现象也和本地的孩子相差甚远,咎其原因,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城市教育适应的困难。
因此,研究如何应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一所区属学校,我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3.学校生源背景这些学生的家长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加上很少参加学习或接受家教培训,缺少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条件,难于指导孩子成长。
另一方面在城市从事一些劳动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的工作,收入也很低。
大部分临时租房居住,每个月除了房租等日常开支,所剩无几。
由于为生活而不停地奔波,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使他们忽视了家庭教育。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定期向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让民工子女在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同时,让他们从小在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加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丰富学校教育水平的内涵,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
珠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指南
珠海外来务⼯⼈员⼦⼥⼊学指南对于珠海外来务⼯⼈员⼦⼥⼊学指南的内容,最近很多⼈很困惑,⼀直在咨询⼩编,今天店铺⼩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第⼀条为贯彻落实《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保外来务⼯⼈员随迁⼦⼥在我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根据《珠江三⾓洲地区改⾰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东省流动⼈⼝服务管理条例,结合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本暂⾏办法。
第⼆条凡在我市居住⼀年以上、有合法稳定职业和稳定收⼊来源的外来务⼯⼈员,其符合计划⽣育政策出⽣的年满6⾄15周岁、有正常学习⽣活能⼒的⾮我市户籍随迁⼦⼥,可以通过积分⽅式,申请⼊读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服务所在⾏政区(功能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
第三条外来务⼯⼈员随迁⼦⼥凭积分⼊学⼯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公安、⼈⼒资源和社会保障、⼈⼝和计划⽣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责,协助审核外来务⼯⼈员随迁⼦⼥⼊学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
第四条外来务⼯⼈员随迁⼦⼥凭积分⼊学采取统⼀管理、统筹兼顾、集中受理的模式。
第五条外来务⼯⼈员随迁⼦⼥凭积分⼊学总分值为160分,凡积分满100分以上的外来务⼯⼈员,其政策内⽣育的随迁⼦⼥可获得申请⼊读珠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资格。
第六条总积分为各项指标的累计加减得分。
具体积分项⽬指标见附件《珠海市外来务⼯⼈员随迁⼦⼥申请⼊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积分指标及分值表(以下简称为《积分指标及分值表)。
第七条外来务⼯⼈员随迁⼦⼥凭积分⼊学达到条件申请⼊读公办⼩学⼀年级的,由其⽗或母(以下简称“申请⼈”)填写⼊学申请表,连同各项积分指标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向其居住所在地区教育⾏政部门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提出⼊学申请。
第⼋条外来务⼯⼈员随迁⼦⼥凭积分⼊学达到条件申请⼊读公办学校初⼀年级,在我市⼩学就读的,在其原毕业⼩学统⼀登记后报教育⾏政部门;不在我市⼩学就读的,向各区经办机构提出申请。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就学难问题:辍学现象严重;就学门槛过高;就学的学校状况堪忧;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等等。
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政策执行手续繁琐;国家教育体制和政策存在弊端等等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要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除“二元化”管理带来的弊端;完善教育拨款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与偏见,改善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福利,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学生的融合,消除外来学生的消极心理,确保农村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策外来务工人员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才出现的群体。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后,他们开始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从事类似于产业工人的工作,出现了“农民工”。
当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的农民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和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从而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引发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
据估计,全国约有300多万农民工子女面临受教育的问题。
本文试图分析外来工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许多外来工子女已被城市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辍学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机会,被迫放弃受教育的权利。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改善措施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很多城市涌现出大批的外来务工者,他们中大部分都带着子女一起进入都市。
由于都市土地和社会资源有限,在教育资源上的匮乏也使得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面临上学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改善措施,希望给大家一点启示。
[1]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现状改善措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管是城市居民子女,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应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
目前,很多城市都开始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现状根据一些社会调查发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来源主要靠夫妻打工所得,大部分是在郊区或者城乡接合部租房居住。
一些学龄前儿童有的由家里老人照看,在老家上幼儿园;有的单独在出租房附近玩耍,这一部分幼儿没有接受学前教育;还有一部分幼儿在出租房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打工企业创办的幼儿园就读。
外来务工人员普遍缺乏教育意识,对子女的学前教育不太重视。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模式探索(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开辟入园绿色通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学费贵等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干预,鼓励幼儿园敞开园门,积极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解决入学难的问题。
同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辟绿色通道,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幼儿园进行专项补贴,解决学费贵的问题。
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惩处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教育附加费的行为。
[2] (二)幼儿园应不断探索实践,全面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开展家园合作模式学前教育的责任应当由家、园共同承担。
只有经过双方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模式、各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
例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亲子活动等。
通过家园合作,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动态,加深对幼儿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人们涌入城市这个大舞台去发展自身的价值,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重心,所以,本文就从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其对策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前言当今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的家庭为了能让下一代有着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居住地努力去争取孩子上学的机会,有的家庭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回了原居地。
孩子就是社会的未来,为了能让社会进步,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由于珠海市流动人口基数庞大,而且持续快速增长,给流入地政府解决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带来很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义务教育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短期内难以完全落实。
目前,珠海市地区已经做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要求,初步实行了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人人有书读”。
但由于珠海市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在全国所占比重特别大,“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做到尽如人意。
珠海市各区域普遍面临着经费、土地、校舍、师资等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难度。
一是财政压力巨大。
在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下,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完全由流入地承担,珠海市对于在校中小学生义务教育的免费政策,原先只能回到户籍地或通过积分入学才享受,外来工子弟在民办学校就读难享受这一政策。
但后来珠海市对12年免费教育作出了调整,从2013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补贴对象为全珠海市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就读的非本地生源的学生也可享受免费教育补贴。
该政策无疑加大了珠海市财政政策的负担,因为流出地没有承担经费的责任,根据广东省文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公用经费补助由中央和省财政负担20%,即中央和省财政对珠海市政府的义务教育的经费支持较小。
按珠海市2007年度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比2003年增加97.67万学生的速度规模测算,年均增长24.42万学生。
而按目前每增加1个学位约投资1.75万元测算,珠海市地区每年要投入42.735亿元,加上新增设备、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数额特别巨大。
近十年来,每年都投入巨额财政资金新建和扩建公办学校,以增加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学位。
然而,由于新增非户籍学生过多,致使这些地区学位仍然年年告紧,当地财政不堪重负。
二是建校用地问题。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珠海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成为制约珠海市解决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读书洼地”效应。
目前全国各地均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回原籍读书。
但珠海市经济发达,学校建设与设备、师资等均明显高于不少内地学校。
若流入地实现“以公办学校为主”,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实行免费,将会进一步造成大量外来人口子女流入的局面,这势必使珠三角形成非户籍学生的“读书洼地”。
据此不难预见,现有公办学校肯定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非户籍人口子女的就学需求,而新建学校的速度也很难赶上非户籍学生“流入”的速度。
义务教育资源供求关系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珠海市流入地政府落实“两为主”政策的根本障碍。
2、相关管理体制与机制急需理顺,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责任亦亟待明确。
调查中还发现,各城市在涉及到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处理与安排上,还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协调和不配套现象。
一是流入地政府对非户籍务工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对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服务。
譬如,政府各部门在非户籍人口统计上各自为政,致使教育主管部门难以掌握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人口基数,流入地政府无法对本地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与规划,以致给当地学校规划和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同时,由于非户籍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强,致使非户籍学生频繁转学,甚至部分学生不办理任何手续就离开学校,从而给学校的“防流控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管理造成了一定障碍。
二是一些流入地政府没能把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
珠海市多数流入地政府财政预算往往还是按传统的本市户籍学生数核拨各类教育经费,从而造成接收非户籍学生的公办学校经费紧张的局面。
三是流出地政府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上责任不明确。
做好非本地户籍学生的义务教育工作,离不开流出地政府的管理、配合和支持。
但目前相关政府仅是对流入地政府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经费上提要求,对流出地政府责任不明确、不具体,尤其体现在流出地对流出人口子女的控制和统计管理、经费转移等方面。
3、流入地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民办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一直以来,受制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经济社会条件,珠海市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民办教育整体质量亟待提高。
一是民办学校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
民办学校之间,无论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还是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二是民办学校管理尚欠规范。
民办中小学办学经费主要靠向银行借贷和向学生收费,办学经费来源稳定充足性欠缺。
个别学校由于生源萎缩,造成办学经费紧张局面,甚至面临倒闭困境。
此外,多数民办学校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少数学校办学者营利思想严重,并由亲属把持财务权,随意调用办学资金另作他用。
也有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未能建立合理健全的管理办法,致使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上,存在着帮助不力、指导不力和监控不力等现象。
三、政策建议1、由政策要求上升为制度保障,构建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财政新机制,完善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建中央、省级、输入地与流出地各级各地财政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分担的保障新机制。
就珠海市的情况来看,省外和省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约各占50%,其解决办法也应有所不同。
对于省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要明确划分省内的输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财政投入及其他相关责任,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均衡分担制度,解决因户籍制度造成的教育拨款的固定性与人口流动性的矛盾。
输入地政府应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的义务教育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将省内跨市、县流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列入本市及本省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象。
省内户籍学生义务教育经费跨市的由省解决、跨县的由市解决、跨镇乡的由县解决。
2、由公办为主转化为多元供给,探索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新形式“两为主”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有书读、读好书,享受优质的教育。
事实上,民办学校在一些城市已成为承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重要力量。
关键是政府如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了,也能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进城务工人员高度集中的珠海市,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满足教育需求,在有规划地扩大公办学校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第三部门参与扩大教育服务,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与壮大,使他们成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探索向民办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新形式,逐步使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
这种方式符合“两为主”政策的终极价值追求。
3、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统筹。
与20世纪末期的流动人口不同,当前的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不仅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收,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应同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发展规划、教育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安户政、土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之间要统筹兼顾。
输入地政府在未来的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中不能仅考虑本地户籍人口的需求,必须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才能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当前,珠海市推行的流动人口积分制,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为外来流动人口安排一定数量的入户指标,达到一定分数的流动人口子女可就读公办学校。
这一措施初步体现了当地政府积极接纳流动人口,逐步让教育等公共服务与户籍制度脱钩的做法,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但从制度安排来看,将来仍需继续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入户指标,简化认证的流程与成本,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避免出现“精英化”的倾向。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中演化而来的一个新问题,这一群体在输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供求关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相关。
从长期来看,更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惠面,使各群体的子女在任何地域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四、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对策研究现有的一些研究文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具有操作性的一些策略。
如强化教育公平理念,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扫清政策障碍;积极兴办适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为他们搭建一个有多种选择的平台;要保证现有政策法规执行力的高效性与实效性,必须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实施监督机制;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有研究者提出要改变现行的教育制度与政策,进行教育制度的创新。
而制度创新则主要包括制度理念的创新与具体制度层而的创新,而理念的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所以要平衡义务教育发展,逐步建立公平的教育机制,探索灵活的办学体制模式。
有研究提出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规划中,扩大学校容量,调整学校布局,扩大教育增量资源,激活教育存量资源,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
五、流入地与流出地教育怎么衔接1、政策的缺失及问题一是目前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加大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流入地与流出地义务教育时教材对接的难度。
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应流入地或流出地教育的难度。
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完流入地义务教育后,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回原籍就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