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轻与重教案 沪科版

合集下载

轻与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轻重概念,能辨别物品的轻重。

2.能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表达物品的轻重关系。

3.能根据物品的轻重关系进行分类。

二、教学内容1.教师示范辨别轻重物品并让学生参与。

2.向学生介绍轻重概念,教授“轻”、“重”这两个词汇。

3.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轻重物品分类活动。

4.对不同物品进行轻重比较,让学生理解轻重物品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1.辨别物品的轻重关系。

2.确认和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

四、教学环节1.情境营造: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轻重物品,让学生互相观察并比较物品的轻重差异,引出轻重概念,并提问是否有其他学生知道怎么辨别轻重物品。

2.教学前置:教师示范辨别轻重物品,参与的学生到前方根据轻重选择推车箱,学生们根据物品的重量大小进行辨别,老师边做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辨别标准。

(具体:教师拿出两个物品,分别述说轻与重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述,进行推车箱的选择)3.新课讲解:教师作PPT课件,向学生介绍轻重概念,学习“轻”和“重”的词义。

教师会举例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轻重物品分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分类时根据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形状进行辨别,加深对轻重概念的理解,并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5.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们把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印象,老师在总结中巩固学生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1.利用礼品秤等设备让学生感受轻量级和重量级,了解“轻”、“重”的概念。

2.初步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辨别轻重的指针来进行辨别,逐渐升级到使用推车箱判断轻重。

3.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互相协作,增强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需要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于轻重概念的理解需要不断进行加深。

2.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减少或增加细节,让学生能够逐渐进行理解和掌握。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轻与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沪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沪教版教材中的“轻与重”这一主题内容,该主题内容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轻和重的区别以及轻重的量度方式,并在常见物品中进行了实际比较,提升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轻和重的概念,了解轻重的量度和对比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图像判断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步骤1. 预习导入通过观察几个物品的重量比较,引导学生认识轻和重这两个概念。

2. 学习新知1.学生通过观察卡片、毛绒玩具、书包等常见物品的轻重比较,培养图像判断能力。

2.学生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学会使用计量器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

3.学生学习自己量取物品的重量,以及使用天平平衡物品的方法。

3. 巩固训练1.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天平和计量器依次对比摆放在天平上的两个物品的重量。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轻重,完成问题的解决。

4. 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轻和重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概念;•物品的重量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量取物品的重量;•判断物品的轻重。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轻和重的概念,了解了轻重的量度和对比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学会了使用天平和计量器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以及判断轻重。

此外,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交互互动,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六单元《重量》中的第1课时《轻与重》。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的重量概念,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以及重量单位“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重量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并认识重量单位“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理解重量单位“克”的概念。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掌握重量单位“克”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教材。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天平、砝码、小物品(如橡皮、铅笔、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更重一些?”2. 教学新知(1)比较物体重量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比较苹果和橙子的重量,得出结论。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天平,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各种小物品的重量。

(3)重量单位“克”的认识教师介绍重量单位“克”,让学生了解1克砝码的重量,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的物体。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与重量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轻与重》2. 内容:(1)物体重量概念(2)比较物体重量大小(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重量(4)重量单位“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使用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轻和重的概念;2.能够比较物品的重量;3.掌握使用天平称重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轻与重》;2.天平;3.小球、铅块、玻璃杯等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轻与重”。

2.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和语言描述轻和重的感觉。

–通过让学生拿起轻重不同的物品,了解轻重的差别;–询问学生对轻与重的认知程度,明确轻与重的概念。

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课《轻与重》。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别。

–先用手感受物品的重量,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重;–让学生比较轻物品和重物品置于天平两端的情况;–让学生把同样位于天平两端的重物品分别加入给定的物品,再观察天平的变化。

3.让学生尝试使用天平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交替放物品在天平上称重;–让学生尝试使用天平比较班级中多样的物品的重量差别;–让学生描述物品的轻重感受。

总结1.教师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天平的构造和原理。

2.教师根据上述实验让学生总结并回答问题《轻物品、重物品、轻松的感觉与重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练习1.让学生完成完成教材P13、P14的学习任务。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带物品,在班内相互比较物品的重量。

拓展1.让学生认识数字读数领域中常用的衡量单位(千克、克),练习使用地秤和厨房秤测量一些物品的重量。

2.让学生做简单的减法练习,能自己发现、设计、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铅笔盒重150g,拿走两支铅笔后重量变为130g,这两支笔一共重多少克?”总结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轻”和“重”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使用天平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了解一些衡量单位及其使用方法。

通过教材练习和实践运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和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轻与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质量单位,比较物体的轻重,运用天平秤进行称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秤进行称量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天平秤进行称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的轻重,认识质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秤、砝码、尺子、绳子。

学具:小石头、橡皮、铅笔、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找一处平整的地方,铺上一条绳子,让学生排队站好。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排队站好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我们要按照身高排队。

”接着问:“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轻与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认识质量单位教师展示天平秤、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然后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比较物体轻重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1:比较两块石头的轻重。

解:用天平秤分别称量两块石头,观察哪块石头使天平秤的一端下沉,下沉的那块石头重。

例题2:小华有一堆石子,他想知道这些石子一共有多重。

请你帮帮他。

解:用天平秤称量这堆石子,记录下质量,然后计算出总重量。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1:比较三支铅笔的轻重。

练习2:小明的书包里有一些书,他想知道书包的总重量。

请你帮他称一下。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克、千克2. 比较物体轻重的常用方法3. 天平秤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四块橡皮的轻重。

(2)小芳有一堆糖果,她想知道这些糖果一共有多重。

请你帮帮她。

2. 答案:(1)通过天平秤称量,记录下每块橡皮的质量,进行比较。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七章《质量的认识》第三节《轻与重》。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1.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2. 通过比较物体质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 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质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熟练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物体质量的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运用比较方法判断物体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1千克和100克的物体。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天平、砝码、不同质量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较哪个重,哪个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判断物体质量。

2. 讲解质量单位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实物展示1千克和100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质量的大小,并运用质量单位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每组学生使用天平和砝码,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准确、快速地判断物体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质量单位?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克、千克2. 1千克=1000克3. 物体质量的比较方法4. 实际运用:描述物体质量,进行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一本书B. 一支铅笔C. 一袋大米(2)小华有一堆苹果,他想知道这些苹果的总质量。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2. 答案(1)A. 一本书的质量约为200克;B. 一支铅笔的质量约为10克;C. 一袋大米的质量约为10千克。

(2)小华可以将苹果分成若干份,用天平分别测量每份的质量,然后将这些质量相加,得到总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单位和物体质量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

《轻与重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轻与重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轻与重的区别,增强直观认识。
- 使用不同重量的小物品,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感受重量的差异。
- 设计互动游戏,如“猜一猜哪个更重”,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
2. 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进行天平秤操作练习,互相监督和纠正错误。
2. 实验步骤:首先使用天平秤比较A和B两个物品的重量,如果A比B重,则A为最重的物品;如果B比A重,则B为最重的物品。然后使用天平秤比较B和C两个物品的重量,如果B比C重,则B为最重的物品;如果C比B重,则C为最重的物品。最后比较A和C两个物品的重量,如果A比C重,则A为最重的物品;如果C比A重,则C为最重的物品。
- 鼓励学生反思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分享学习心得和改进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选择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 讲授法:用于讲解轻与重的概念、天平秤的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
b.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讨论重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轻与重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轻与重②》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
3. 授课时间:第2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轻与重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学内容:
1. 比较物体的重量,理解轻与重的概念。
4.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精品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精品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二章《质量认识》中,深入学习“轻与重”概念。

具体内容涉及第二章第三节,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质量大小比较,掌握使用天平比较物体质量方法,并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质量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天平进行质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大小比较方法,天平使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质量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实物(如苹果、铅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尺子、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一个有趣故事引入本节课内容:小熊捡到两个苹果,一个大和一个小,它不知道怎分辨哪个更重。

请学生们帮助小熊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向学生展示天平,并讲解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比较。

然后,通过几个简单例子,让学生理解质量大小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天平比较实物(如苹果、铅笔等)质量大小。

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质量认识质量大小比较天平使用方法2. 实物比较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思考:为什天平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质量?2. 答案:(1)铅笔 < 橡皮 < 课本 < 水杯(2)天平通过比较两端物体重量,来判断它们质量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质量大小比较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天平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质量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一袋米重量是否足够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 1 -教案 执教:年级课题 日期 二年级 第四单元——轻与重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难点: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相关链接 课件内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出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二、新课探索探究一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为什么?探究二探究三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

苹果重,气球轻。

探究二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师:老师手中的苹果和生梨你能直接判断轻重吗? 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来比较梨和苹果的轻重吗? 师小结:称一称也是用来比较轻与重的好办法。

数学出示探究四探究五三、课内练习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

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练习二小组活动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四、本课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来比较。

2、师:他们在干什么?从跷跷板上可以看出小亚和小胖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交流探究四师:小丁丁在干什么?这些物品谁轻谁重呢?能说说理由吗?学生交流师小结: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的越长。

探究五:师:谁轻谁重?为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交流师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还要看材质,可以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二年级数学下册轻与重教案1沪科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轻与重教案1沪科版

轻与重【教课目的】认知目标:能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能力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感情目标:和生活中的事物相联合,激发小孩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课要点】认识一些常用的比较物体的方法。

【教课难点】和生活相联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课准备】天平、橡皮筋、木条、玩具等。

【教课方案】一、引入课题请学生带来各自喜欢的玩具。

师:①今日,你们都带来了好玩的玩具,有些什么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② 那么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呢?学生在玩具中任挑 2 个,比较轻重。

③生活中我们有一些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轻与重( 再精选 2 个重量相差较小的玩具) ,那么这两个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你们想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吗?今日我们就来比一比。

( 出示课题:轻与重)二、实践操作,比较轻重1.多媒体演示(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个苹果和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2)师:你为何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小结:平常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因此能够直接凭经验来判断。

2.掂一掂,比轻重专心爱心专心 11 / 3(1)让学生察看讲台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

谁能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生①: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②: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③:文具盒和数学书相同重。

(2)师:为何相同的书和文具盒,大家的判断都不相同呢?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一下谁说的对?(3)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4)生经过用手掂一掂,得出讲台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5)师取出文具盒中的文具,再请2~ 3 名同学掂一下轻重,文具盒比数学书轻。

(6)小结:用手掂一掂也是我们常用的比较轻与重的一种方法。

(7)小组活动:精选桌上的玩具,用手来掂一掂,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3.称一称 (1) 师: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谁来掂一掂,谁轻谁重?小朋友上来用手掂一掂。

(2)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3)师:方才小朋友提到用天平秤称一称的方法,那我们一同来看一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1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14)

轻与重【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务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目标】1、会用“□和□比;□比□重;□比□轻”的语句描述物体之间的轻与重。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能不借助工具用“看一看”、“掂一掂”、“拎一拎”的方法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能借助橡皮筋和尺两件工具用“吊一吊”的方法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较出多个物体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与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归纳出物体间进行重量比较的方法。

4、注重小组的操作和互动,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通过对物体充分体验的过程,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橡皮筋、学生操作的用具。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老师和学生比轻重问:老师和学生比体重,谁重?你们能用“□和□比;□比□重;□比□轻”说一说吗?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呀?(板书:看一看)2、同样大小的盒子比轻重师:小胖给小朋友啊带来了两样神秘的礼物,他把礼物放在了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里。

一个是黑色的盒子,另一个是红色的盒子。

你能猜猜看哪个重,哪个轻?3、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都有不同的猜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比较出物体的轻与重。

(板书课题:轻与重)二、体验操作,学习新知1、掂出黑盒子和红盒子的轻重问: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谁能有什么好方法比出他们的轻与重?(板书:掂一掂)体验一:小组交流2、拎出两个书包的轻重师:如果要比较书包的轻重,也能用掂一掂的方法吗?(板书:拎一拎)。

3、比较“尺、苹果、梨和一瓶水”的轻重问:现在还有这几样物品,分别是:一把尺、一只苹果、一只梨和一瓶水。

你能一眼看出谁最重谁最轻吗?(尺最轻,杯子最重)体验三: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活动要求:问:哪组比较出了梨和苹果的轻重?4、吊一吊比较苹果和梨的轻重问:用掂一掂的方法不能判断不出苹果和梨谁轻谁重,你有什么其他好方法知道谁轻谁重吗?(板书:吊一吊)体验四:学生尝试吊一吊问:现在,你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吗?谁来试一试?反馈:尺<梨<苹果<水小结:大家知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哪些方法了吗?三、介绍测量工具拓展新知1、模仿练习,p42,2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师:我们学了这么多比较物体轻重的好方法,那么到底怎样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3)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轻与重》教学设计《轻与重》【教材分析】本单元《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与质量(重量)有关的概念,主要包括《轻与重》、《克、千克认识与计算》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直接比较、间接比较、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比较、使用普遍单位进行比较展示对某种量进行量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量化的方法和好处。

本节课是该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使用“传递性”进行比较,并会用简易的称量工具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处于开始逐步形成抽象思维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在橡皮筋上吊挂物体时橡皮筋被拉长、两手提重物的平衡等活动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仍以感性认识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学生碰到比较物体轻重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

在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了认识物体的轻重,并能通过两两比较,比较出几个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等活动,体验比较多个物体轻重的方法,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遵循“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借用工具”这一条主线,设置了“情景导入,引出问题”、“探究方法,比较轻重”、“观察实验,比较轻重”、“自我评价,总结提高”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构建新知识,亲身经历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轻与重》P42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动手掂一掂等方法,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与重,能进行简单的概括。

《轻与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辨别物体的轻和重。

•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判断物体的轻重。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体称量实验。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探究物体的轻重特性,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认真实验的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体的轻和重。

•物体的质量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在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时,如何清楚地表达判断依据和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大小故事法:一名老师手拿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体问学生:这两个物体一样吗?学生一定会回答“是”。

老师再将两个一模一样的物体一个放在手上,一个放在地上,问学生这两个物体一样吗?学生会回答“不一样”。

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轻重和质量大小的关系。

第一部分:探究轻与重(30分钟)1.让学生自己拿手和拿秤称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并感受物体的重量。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平常接触到的物体,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

2.教师出示两个物体(例如:一份小小的报纸和一条铁链),先让学生通过手拿的方式感受物体的轻重;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手拿这两个物体,判断哪个更重、哪个更轻。

在学生进行判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哪个重、哪个轻”。

3.通过探究,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物体的质量大小,进而认识到物体的轻重关系。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30分钟)1.教师安排实验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物体称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准备实验器材和物品,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设计思路,通过讨论查漏补缺,进一步深化对物体轻重的理解。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2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概括判断物体轻重的依据和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和小组讨论,总结物体轻重和质量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大小故事法引导学生探究轻重和质量大小比较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轻与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轻与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重量单位,学会比较物体的重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量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

2. 培养学生比较物体重量大小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重量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

2. 培养学生比较物体重量大小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1. 重量单位卡片(千克、克)2. 物体重量模型(如水果、书、文具等)3. 电子秤4.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重量,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轻重物体。

2. 介绍重量单位,让学生初步了解千克和克。

二、探究1. 分组让学生观察、比较轻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比较重量大小的方法。

2. 让学生尝试使用重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重量。

3.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重量大小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1. 让学生分组进行重量测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量单位和比较重量大小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板书设计:一、重量单位1. 千克(kg)2. 克(g)二、比较重量大小的方法1. 直接观察2. 使用电子秤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重量单位的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重量,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践,让学生掌握了重量单位和比较重量大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学业成果:简单推理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课件、托盘天平、尺子、纸等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情境引入
对应教学目标①
1、出示“跷跷板”情境图。
说一说:小亚和小胖比,()比()重,()比()轻。
(2)比较橘子和苹果的轻重。
(3)思考:同一个橘子,为什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呢?
(4)三个水果找最轻和最重。
2、做一做:哪本书较重?
3、议一议:哪种水果最轻?
4、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用今天学的方法比较文具的轻重,并按从轻到重的顺序填入表格内
1、能通过三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理解最重、最轻和较重的含义并进行区分。
2、揭示课题
能借助生活经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谁轻谁重
二、学习新知
对应教学目标①②③
1、直观比(看)。
(1)出示:骰子和字典,比较轻重。
(2)出示:西瓜和气球,比较轻重。
2、掂一掂。
(1)猜一猜:两个笔袋谁重?谁轻?
(2)两人一组,掂一掂,比较轻重。
(3)学生体验并反馈比较结果。
3、借助工具比较。
(1)托盘天平。
课题
轻与重(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经历观察、感受物体轻重的过程,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通过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感受、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体会物体间轻重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数学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轻与重的比较,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结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轻与重  ▏沪教版  (2)

《轻与重》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4、通过和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①气球与足球()比()重小结评价:你们非常的聪明,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足球比气球重。

②小胖和小亚翘翘板()比()重师:那这幅图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轻重的?小结评价:你说得真有道理!我们知道玩翘翘板时,沉在下面的比较重,翘起的那头就?(生:轻。

)③固体胶和剪刀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幅图,()比()重,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师:老师这里就有一根橡皮筋,橡皮筋有个什么特点呢?(可以拉伸)现在这幅图里,你们看哪根橡皮筋拉伸的长呀(固体胶),所以固体胶比剪刀重。

小结:小朋友们,上面的三幅图我们只要通过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较出他们的轻重了。

【板】看一看师:那现在有五样东西被同样的橡皮筋挂了起来,你们能通过看一看来比较他们的轻重。

你们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把学习单拿出来,把结果填在这张纸上。

谁来汇报?填对的小朋友举举手。

2.出示课题。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会用看一看来判断物体的轻重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轻与重。

【板】轻与重,跟我读。

二、探究方法,比较轻重三、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用看一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题,巩固一下。

★从重到轻依次编号。

(做一条横线进行比较)()()()()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橡皮筋的长短。

(汇报时教师在媒体上出示尺)小结:因为橡皮筋拉的越长重量越重,橡皮筋拉的越短重量越轻。

★★最重的打“√”,最轻的打“○”。

()()()师:你怎么知道的?1(最轻)2345(最重)ABCDE生:橡皮筋的长度相等,香蕉有3根,菠萝只有1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轻与重▏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轻与重▏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轻与重▏沪教版《轻与重》学历单课题《轻与重》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掂一掂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与重,能简单的概括和推理。

2、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使用逻辑推理方法直接比较物体的轻重。

核心素养关注:推理转化能力、猜测能力教学准备ppt教学环节环节目标师生活动评价关注点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皮球与气球,铅笔与钢笔等实物(选择能用生活经验观察比较轻与重的物体),猜一猜哪个轻,哪个重?2、请一位学生上来掂一掂,证实学生的判断是否正确。

3、今天我们来研究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4、想一想:物体的轻与重的比较方法除了用看的方法之外,还有哪些呢?活动二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围。

1、掂的方法比较轻重(1)出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盒子,请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盒子谁重谁轻?(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情况下,用什么好方法才能判断呢?(同桌讨论)(3)你想对用观察比较轻重的方法说什么?小结: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才能确定。

(4)结合生活经验,请学生举例说说那两件物品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比较。

(5)请学生拿出身边的两个物体掂一掂比较轻重,然后同桌互说:()比()重,()比()轻。

2、借助工具(1)出示两件(大小、形状、轻重)差不多的物体,请学生猜猜谁重谁轻。

(2)请几位学生上前分别掂一掂,(用手掂不能直接比出结果)你怎么判断、比较出他们的轻重呢?(同桌讨论)(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天平、跷跷板、秤等图片,介绍一下工具的用法。

(4)这些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进行比较?(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演示: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矿泉水和生梨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与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物体的轻与重: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让老师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车、变形金刚等。

师:那现在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玩具哪个重?哪个轻呢?(随机拿取学生手中的两样玩具)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与重的关系。

板书: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观察(眼睛)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师:现在让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干什么?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看一下,谁重谁轻呢?为什么?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

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你们这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
生:看。

师:你们真聪明,有些物体可以仔细观察比较,用眼睛就可以观察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xx手拿气球和苹果的图片。

师:你现在能告诉我们小亚手中的物体,哪个重、哪个轻吗?
生:气球轻,苹果重。

师:好,现在老师拿来了这两样玩具,你们能告诉我哪个重,哪个轻吗?(从学生带的玩具中拿两样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轻。

师:到底是不是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师:拿出两样不同大小的玩具,请学生猜一猜、试一试,哪个重、哪个轻?(注意老师拿的时候,大的轻、小的重)。

师:你们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样吗?
师:现在,你想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比较轻重的知识了吗?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与重,有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体可以通过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来判断谁重谁轻。

三、巩固练习:
(一)xx:
1.请学生看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2.老师出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出轻与重的物体,例如一本书和一个骰子等。

(二)猜一猜:
1.请学生相互之间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进行比较轻与重。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1.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你们看一看,那样物体最重、最轻?
师:你们知道小丁丁是怎么比较的吗?出示课件。

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师:你们说这个方法怎样啊?你们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们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生:吸铁石最重,夹子最轻。

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吸铁石最重。

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轻到最重排一下,填写表格。

2.小结:
生活中,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一些物体,达到比较物体轻与重的目的。

(二)小练习:
1.师:请你们现在也学一学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的玩具进行比较,看看这个方法怎样?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挂在橡皮筋上,进行比较。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