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说课稿

合集下载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一、教学目标: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茶具和茶叶。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茶叶”的起源及分类;2.展示碧螺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0分钟)1.通过视频或PPT向学生介绍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学生观看后,进行简单的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步骤三:品尝碧螺春(30分钟)1.给学生准备好碧螺春的茶叶和茶具,进行现场品尝;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如洗茶、沏茶、品茶;3.学生可以自由品尝,同时记录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

步骤四:交流分享(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碧螺春的情感和认识,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绘画等方式;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步骤五:创新设计(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碧螺春的特点与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2.学生可以进行茶具的设计、茶叶的包装设计等;3.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步骤六:总结讨论(10分钟)1.学生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2.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其他名茶进行品尝和比较;。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的品茶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碧螺春的制作过程;(3)碧螺春的品鉴技巧。

2. 教学难点:(1)碧螺春的制作工艺;(2)碧螺春的品鉴要点。

三、教学准备1. 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2. 茶叶:碧螺春茶叶;3. 教学资料:碧螺春的相关资料;4. 幻灯片:碧螺春的制作过程、品鉴要点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碧螺春茶叶,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碧螺春有什么了解?2. 新课导入:(1)介绍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讲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3. 碧螺春的制作过程:(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操作。

4. 碧螺春的品鉴技巧:(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品鉴要点;(2)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5. 品茶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品鉴一份碧螺春;(2)学生分享品茶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文化内涵;2. 练习碧螺春的品鉴技巧,总结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碧螺春的制作过程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碧螺春的品鉴技巧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品茶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茶心得,引导他们从品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关注健康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种植基地,深入了解碧螺春的生长环境;2. 邀请茶艺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3. 开展茶艺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样品;2. 教学工具:显微镜、茶具、品茶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碧螺春茶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

4. 品鉴实践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茶具,泡制碧螺春茶,并引导学生运用感官鉴赏茶叶的色、香、味、形。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描述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品茶方法,准确地鉴别出碧螺春茶的特点。

七、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品鉴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茶叶的色、香、味、形,提高他们的感官鉴赏能力。

3. 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茶艺活动,增强他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博物馆,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邀请茶艺师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茶艺表演。

3. 开展茶艺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热情。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第二课时主要进行碧螺春茶的品鉴实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碧螺春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碧螺春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9篇碧螺春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

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2)学生汇报(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碧螺春”、“茶农”、“早春”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茶叶制作过程的兴趣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碧螺春》。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茶叶图片等。

3. 教学材料:茶叶样品、茶叶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茶叶样品,引发对茶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茶文化吗?”,“你们知道茶叶是如何制作的吗?”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碧螺春》。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通过茶叶样品和制作工具,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将课文《碧螺春》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观察茶叶的制作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回家后,请写一篇关于《碧螺春》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茶叶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课文朗读、生词解释、制作过程记录等。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包括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观点明确性等。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碧螺春》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茶叶的特点和价值。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1. 展示茶叶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茶叶的特点。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例如茶叶的起源、茶叶的品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例如茶叶的香气、茶叶的色泽等。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碧螺春》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碧螺春》这首诗,注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活动:1. 介绍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如押韵、对仗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一首关于茶叶的诗歌。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茶叶品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帮助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 介绍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碧螺春》的文本。

2. 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碧螺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出课文《碧螺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表达与创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延伸1. 课下作业:学生根据课文《碧螺春》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质量。

评价学生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1.2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泡茶和品茶的方法,提高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介绍碧螺春茶的名字由来、产地、发展历史等。

2.2 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讲解碧螺春茶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

2.3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流程及工艺要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碧螺春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分享学习心得。

3.5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碧螺春茶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

4.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泡茶和品茶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4.3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中国茶文化》等。

5.2 图片素材收集碧螺春茶的图片素材,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关注。

5.3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5.4 茶具准备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6.2 演示法通过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

6.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鉴赏能力。

6.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茶具的使用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碧螺春》。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外形、香气、味道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茶具、碧螺春茶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茶园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5. 实践体验:分组品尝碧螺春,感受茶的香气和味道,体会茶文化的魅力。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写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实践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激发了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茶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碧螺春教案

碧螺春教案

《碧螺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3、将自己对碧螺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

教学难点:从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叶实物、一套茶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二、细读课文3----6自然段,理解内容:⑴清晨采茶图:过渡:请同学仔细朗读描写清晨采茶图部分,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图画,然后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茶园美好的春色美,勤劳的采茶姑娘美,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请用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再读读描写采茶姑娘的句子,除了感受到美之外,还感受到她们的什么品质?(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也请用朗读表达。

是呀,这是一群劳动着并快乐着的姑娘。

采茶姑娘本身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正在采茶的姑娘又是一首跃动的歌。

后来人们根据采茶姑娘采茶的样子创作了一首歌曲,听歌曲〈采茶舞曲〉)⑵入夜炒茶图:师: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焙茶手的动作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焙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

)师:我们一齐来做做焙茶手的动作。

(师生同做)还看到了什么?师: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好,一定能读得更好!练练。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师:这儿让你感到新奇,读出你的感受。

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碧螺春》教学设计(一、二课时及反思)【教材解析】《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

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还介绍了碧螺春的主要产地。

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

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是关于碧螺春的制作的,又概括出下面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品茶的,过渡非常自然。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针对《碧螺春》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在“涵咏文本”、“静心体会”、“有感而发”。

教师只是起到激励、点拨、指引作用。

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领略茶乡人的生活,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精彩语言,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境界【学情简介】六年级的学生对茶并不陌生,家里的长辈也有喝茶的,对于一些名茶如龙井、毛尖等略有所闻,但对于茶文化却知之甚少。

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榆林小学苏惠林,首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乐曲。

这是一首优美采茶舞曲。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也是介绍一种名茶——《碧螺春》。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碧螺春》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我选取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目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及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三)教学重难点以上目标体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由于螺春碧茶的制作过程、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等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我采了与实践相结合,实物投影,突破重点;播放录像,化解难点。

本节教学的教法如下:1、情境设置法——激发情感,引发兴趣2、引导发现法——逐步引导,逐渐加深3、讲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学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悟一悟的方法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碧螺春的喜爱之情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说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自读感悟、小组交流3、突破重点、加深感悟4、视频播放、化解难点5、深化内涵、突出中心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趣”是乐学的先导,可以创造自主参与、和谐宽松的良好课堂教学气氛。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学会正确冲泡碧螺春茶的方法;(3)能够品鉴碧螺春茶的风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品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3)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2. 教学难点:(1)碧螺春茶冲泡时间的掌握;(2)碧螺春茶品鉴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碧螺春茶叶;(2)茶具(茶壶、茶杯、茶盘等);(3)计时器;(4)PPT。

2. 材料:(1)碧螺春茶历史、产地和特点的相关资料;(2)碧螺春茶冲泡方法的操作步骤;(3)碧螺春茶品鉴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碧螺春茶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碧螺春茶的认知。

2. 新课导入:(1)介绍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讲解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3)讲解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碧螺春茶的冲泡实践;(2)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冲泡技巧;(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品鉴环节:(1)学生品尝不同冲泡时间的碧螺春茶;(2)讨论并分享品鉴心得;(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认识;(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碧螺春茶;(3)鼓励学生参加茶文化活动,传承茶文化。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 练习碧螺春茶的冲泡方法,并记录冲泡过程;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碧螺春茶的认识和兴趣。

《碧螺春》的说课稿

《碧螺春》的说课稿

《碧螺春》的说课稿《碧螺春》的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碧螺春》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悟一悟的方法来学习,我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一、复习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除了饶有兴趣地介绍“碧螺春”名字的由来,还向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画面呢?(板书:采茶焙茶品茶)二、讲读课文二、三、四段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细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先听老师朗读采茶这一段。

(师朗读,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大家轻声读一读,找一找。

(点击中心句,板书:美丽动人)(3)我们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呢?①从“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湖山的早晨醒来了”等语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指导朗读。

②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等语句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练读。

(4)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2、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湖山的早晨有了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显得那么美丽动人。

入夜,茶农们又在干什么呢?(1)请大家自由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有关焙茶动作的语句。

(2)讲读这两句话。

①自由读一读,找出具体动词。

(媒体出示句子:焙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

)(板书:揉、搓、捺、抓)②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③看了之后,有何感受吗?(焙茶手技艺高超,也很辛苦,作者观察很仔细,用词巧妙)④齐读,边读边演。

(3)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

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

2023年碧螺春说课稿2篇

2023年碧螺春说课稿2篇

2023年碧螺春说课稿2篇碧螺春说课稿1一、说教材《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宠爱和对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的酷爱。

课文可分四段。

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芳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

本文条理清晰,内容生动,语言美丽,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依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与技能目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讨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协助教学法。

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意现代学生学习的须要,老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须要,为学生学习供应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供应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供应了广袤的空间与舞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 碧螺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  碧螺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碧螺春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情感目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了解焙茶的过程,感受茶农劳动的甘苦以及江南春光的明媚。

教学难点感受品茶的意境,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学会“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生:爸爸、爷爷喜欢喝茶。

生:大红袍。

生:茶叶分为六大类: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生:因为古代有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

生:本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和品尝三个生活场景。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篓、煞、嘹、捷、烫、搓、捺、捻、腥、瓷、撮”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10个生字“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

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

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8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

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

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自由朗读、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课文当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以启发为主。

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练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

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如诗书画的江南,通过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采茶、焙茶、品茶的过程。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让学生感悟:看看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

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

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能理解,从而体会采茶姑娘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三)交流,体会中心。

在强烈的表现欲的驱动下,滔滔不绝的佳言妙语就成为学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渠道,更成为课堂教学中闪耀的闪亮点。

学生模仿动作,体会焙茶手的高超技艺和作者用词的精妙,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碧螺春茶的绝佳的色、香、味、形,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四)作业,也力求体现自由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心,加强思维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为碧螺春设计一句广告语。

有利于学生们自由发挥,自主训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由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