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选讲)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课用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 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 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分类
纵波 横波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固、液、气
固
运动方向 上下 左右
7
横波
纵波
8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
水圈(全部)
意义: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 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 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 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 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莫霍界面 (33千米)
地壳
位于莫霍界面之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 壳 薄 , 一 般 为 5-10km ; 大 陆 地 壳 厚 , 有 高 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处达70km。
地幔
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 可分为上下地幔两层,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3.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 A为__莫__霍__界__面__ ,B为_古__登__堡__界__面_,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 C__地__壳___,D+E__地__幔____,F+G___地__核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教用课件
想一想:
①地壳的厚度是否各处一样?
②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进行的地 震波测定,哪里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 地震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
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
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
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
A、 6 千米
B、17 千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3、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D )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 面下纵、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 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消失,物质状 态可能是液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②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
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 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6、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
波是:( B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7、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 )
A、5Km处
B、17Km处
C、33Km处
D、2900Km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地球的圈 层结构 教用课 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0张ppt)
小结
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地震波 不连续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地壳、地幔、地核
水圈概念和作用 大气圈概念和作用 生物圈概念和特点
拓展:地震急救措施
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 内,切勿直接冲出房屋, 要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 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 站在门口,应该远离窗户, 因为窗玻璃可能被震碎。
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
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上天容易,入地难
一、地震和地震波
日冕层
等震线
震 震中 源 深 度
震源
震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
纵 波 (P)
4.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 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 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 可能跑到空地上去,为避 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 在地上。
2.在公众场所遇到地震时, 大众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 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这时 需要有序撤离,不要乱跑 乱窜
3.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 暂时在门口躲避,切勿躲 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 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 会填满堵塞出口
所必需的氧气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它不仅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
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
根据状态可分为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根据位置分为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结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Fra bibliotek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自然地理(选讲)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课用件)讲解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等温线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 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平行
气温由低纬向 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
北半 球
等温线较弯曲,1月 (冬季)大陆上的等 温线向南(低纬)凸 出,海洋上向北(高 纬)凸出;7月则相 反
同一纬度上, 冬季大陆气温 比海洋低,夏 季大陆气温比 海洋高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太阳辐射 最强的时间是地方时12时,地温最高时是 13时左右,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左右,最 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能反映气温日变化的 程度。气温日较差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 平原>山地,晴天>阴天,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之内气温的 高低变化,称为气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 为例)
南半 球
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 差异小
海陆分布
地 区
等温线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 因素
同 纬 度 地 区
气温低,等温 线向低纬凸出;气 温高,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
高原、山地 气气经暖过温温流,较较经气低高过温,;,较平寒气低原 流 温,地 流势地、形洋、 较高
冬季等温线密
集,1月0℃等温线 冬季南北温 中 大致与秦岭一淮河 差大 国 一线重合
(2)不连续界面:F_莫__霍_界__面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 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 米。
水汽 固体杂质 含量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地理说课稿《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抽签序号是,准备任教高中地理。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外部圈层。
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教材体系来看,本节课是第二章的内容,为以后学习人类生存的环境打下了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知识特点来看,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是高中是学生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
从能力培养来看,在教材的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渗透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良好载体。
基于教材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课程理念,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展示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知识上,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在技能上,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图片分析等方式,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及各圈层的特点。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和动手绘制圈层图,加深对地球圈层结构特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科学精神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
为了有效的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本节的重点,“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这一知识是学生了解地球圈层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而对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这一问题,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要想深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这一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17 中图版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 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 (3)图中的飞机为什么在平流层中飞?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理
(中图版 ·必修1)
要点(1) [读图归纳] 分层 特点 与人类关系
第 一 章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气温随高度降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
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高度增高;气流以平流 运动为主 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 80~500 km的高空,有若干电 离层 生在这一层 有利于高空飞行
平流层
高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大气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理
(中图版 ·必修1)
要点(1) [轻松识记]平流层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D.①②③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理
(中图版 ·必修1)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对流层特点的理解判断 能力。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 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第 一 章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而递减。由于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 把下层水汽带到高空,凝云致雨,因而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某地对流层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地对流 运动的强弱。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而对流运动 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了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 比高纬地区大。 【答案】 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理
【解析】
(中图版 ·必修1)
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上图是地震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课件)(共34张PPT)
技 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
难! 术
全球最深的钻探井,其深度为12.262千米, 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世界纪
录。
勘探工作于1970年5月24日开始,终止于
1994年。从1970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
经达到了12000米。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
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
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它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 物圈和岩石圈组成。其特点有三个:开放性、 差异性、运动性。
问题:
水循环的能量从哪里来?
地形是如何改变的?
风是怎么形成的?
气候是如何分类的?
随堂练习
1、下图中M群岛是世界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之一, 2011年3月初,该地发生强烈地震,并诱发海啸, 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1)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 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类型
纵波 (P波) primary
横波 (S波) secondary
上下颠簸 纵波(P波)
左右摇晃 横波(S波)
横 波
纵波
看完地震波在 地球内部的传播速 度变化图,有何感 想?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速度(千米/秒)
●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3
莫霍界面
2900
古登堡界面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突然 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在本章前三节分别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形式的特征及其意义几方面对地球概况进行详细讲解,虽然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与之前各章节知识之间联系不大,学生基本可以独立看待本节学习,但是,高中地理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读图技能的锻炼,无论是地球运动、还是地球圈层结构,图表教学都应贯穿其中。
而教材中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到划分方法,从各内部结构到各内部圈层的特征,都离不开《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所以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引导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识记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这是历年来的考点,同时也是要求同学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地质学的基础。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学会读图和用图,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本节的示意图较多所以在本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结构1. 地球的“外衣”:地壳说到地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外壳,咱们常说的“地壳”。
这个外壳就像是地球的小外衣,包裹着它的核心和其他部分。
地壳可不薄,厚度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差别可大了,海洋底下的地壳就像薄薄的一层饼,陆地上的则要厚实得多,简直就像个厚厚的蛋糕。
咱们的城市、山脉、河流,全都坐落在这层“外衣”上。
而且,这层地壳也不安分。
它会“动”,会“变”,时不时就给我们来个地震、火山爆发,简直就是让人防不胜防。
听说,地壳的运动还和板块构造有关系,像拼图一样,各个板块碰撞、拉扯、挤压,就像一场超级马里奥的游戏,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1 地壳的“成分”地壳的成分大概就像咱们的食物,五花八门。
主要由硅和氧组成,想象一下就是地球的“米饭”加“菜肴”,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比如铁、铝、钙、钠等等。
想想那丰富的味道,真是让人流口水。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地壳里面还藏着许多宝贝,比如金矿、银矿、石油、天然气,真是个“宝藏”世界。
挖掘这些资源就像寻宝一样,让人心潮澎湃,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富翁”呢?2. 地球的“心脏”:地幔接下来,我们得说说地球的“心脏”——地幔。
地幔可不是咱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它深藏在地壳下,深得很,有时能让人觉得它简直就像一个秘密基地。
地幔的厚度大概有2900公里,简直是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里面的温度高得吓人,可以达到几千度。
在地幔中,物质也不闲着,热量让这些岩石变得像流动的蜜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像果冻一样软。
这种状态的岩石流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真是“暗潮汹涌”,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2.1 地幔的“秘密”地幔的秘密可多了去了。
它的运动会产生火山和地震,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运动,才让我们的地球活跃得如此有趣。
想想看,火山喷发就像在给大自然送上“烟花”,虽然危险,但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睹风采。
而且,地幔的热量也为我们提供了能量,地热能、火山能,这些都是可再生的资源,简直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讲课文档
1.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圈层特点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平均17
莫霍界面
33
①上地幔分为顶部、上部、下
部三层
80—400 ②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软流层)
古登堡界面 2900
里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高温、高压、高密度
现在十页,总共十八页。
练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横__波___,F____纵__波__。 (2)不连续界面:A__莫__霍__界_面_,B___古_登__堡__界。面 (3)圈层;D____地__壳__,C_____外__核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现在四页,总共十八页。
1.2地震波特点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固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
变化
现在五页,总共十八页。
小组合作 :
当地震突然发生时,同学们先感到地面上下颠 簸还是左右摇晃呢?如果在海上会是怎样的感觉?
地面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 晃;海上只有上下颠簸
现在六页,总共十八页。
1.3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内部圈层结构划分
2、练习册相关章节习题
现在十八页,总共十八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课件
现在一页,总共十八页。
嫦娥奔月
现在二页,总共十八页。
集思广益
科拉超深钻孔,最深处达12262米
火
山钻 喷探
发
现在三页,总共十八页。
1.1地震波类型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影响:使地面上的物体上下颠簸
纵波(P波)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自然地理2.2——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上课用)
3、太阳系
例4: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 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 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 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 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 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 答: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 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a.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 日照时数少,多晴朗 天气的地区,日照时 数多
日照 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 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 日照时数多于地势 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低的盆地
地势高,大气稀薄, 年太阳辐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 透明度高,固体杂 射总量 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太阳辐射多 质、水汽少
例: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划分依据:
地震波 类型 横波(S波)
纵波(P波)
传播速度 较慢
较快
能通过的介质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共性
传播速度都随
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古登堡界面
地核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A
地壳
上 地 幔
B C D 下 E 地 幔 外 核
2、天体系统(运动性)
•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 成了天体系统。
总 星 系 (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课用)
大
圈
圈
壳
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 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问题:低层大气中
各种成分的作用是 什么?
2. 低层大气的作用 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洁 空 气 微量 成分 水 氮 氧 作用(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第1次变化
第2次变化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壳
洋壳(7千米)
陆壳(35千米)
2 900千米
地幔 地核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软流层 上地幔
厚2 800千米
1 000千米
地幔
2 900千米间,厚度 约为2 8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
软流层
地壳
地幔
2 900千米
厚3 400千米
地幔 地核
5 100千米
地 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 约3 400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
水
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 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 以也叫同心圈层。
气 物 圈 生 地 水 地 幔 壳 地 水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水深1741m
世界上最高的湖泊是我国西藏高原的纳木湖,海拔4718m。
最低的是死海,海拔-395m。
地下水(ground water):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大气水:存在于空气当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水,就是水汽。
水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