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单元质量评估1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上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粮食征收制’一般译作‘余粮收集制’,不过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郑异凡认为( )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
”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联( )A.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 B.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D.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5.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
单元质量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英法是一战前和战争中的盟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却出现了争吵,它们矛盾的焦点是()A. 对德国的处置B. 中国山东问题C. 建立国际联盟问题D. 对待苏俄的问题解析:选A召开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但是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却有自己的打算,在暗中为本国利益展开激烈争夺,如何处理德国成为争论的焦点,A项正确;B、C D三项都不是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排除。
2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 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B.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C. 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 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解析:选D苏俄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因此看不到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
3.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 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 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 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 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解析:选C A、B两项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
C 项召开国际会议,集体协商,体现了民主,是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
D项表述不正确。
4. 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 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 奥斯曼帝国瓦解C. 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 奥匈帝国瓦解解析:选B奥斯曼帝国属于中东地区。
凡尔赛体系下,奥斯曼帝国瓦解,产生新的民族国家,中东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A、C、D三项与中东地区关系不大。
5.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苏德世代友好,二战时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例子,故选D 项。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必修二练习卷 一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学业水平必修二练习卷一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A 秦朝B 六朝C 唐朝D 宋朝3、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这反映当时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4、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④半开工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6、下列各项中违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生产合作社D、文化大革命7.中国古代有“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的说法,这种情况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中国古代妇女有较高的地位 D.商品经济发达8.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出现于A.夏朝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9、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10、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A、互联网B、报纸C、广播D、电视11、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 水平测试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8·山东泰安高一质检)“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其中“车”是指()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灌溉工具,“踏车”指的是依靠人力,因此可判断为魏晋时期的翻车,故A项正确;筒车是靠水力推动,B项错误;耧车是播种工具,水排是东汉发明的鼓风冶铁工具,C、D两项错误。
2.(2018·江苏高考)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 C解析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指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
3.(2018·辽宁重点中学联考)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部门,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个人耕作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答案 D解析从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可以看出这是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方式,故选D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排除A项;B、C 两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2.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县制出现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⑤商业中心出现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阅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由此可以推知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4.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租佃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自耕农式经营5.下面表中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6.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该表格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明律集解附例》载:“凡间织造违民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8.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9.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水平测试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U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 •文艺复兴的兴起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造船水平的提高D •宗教扩张的狂热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西文化圈大汇合实际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 项正确。
2•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D解析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故A项不正确;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故B项不正确;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故C项不正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经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项。
3.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是站在全球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A项正确;B、C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哥伦布探险发生于15世纪,排除D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规范,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排除A项;争霸战争出现在春秋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
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解析:选C 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全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排除B项;材料仅有农业个体一种经营形式,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排除D项。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
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二)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质量评估卷(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
”文中“远航"是指()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开展三角贸易D.争夺海上霸权解析:选A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结合材料“远航”,可知A项符合题意;殖民扩张与东半球的商业发展无关,故B项排除;开展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与材料中远航及商业发展无关,故C项排除;争夺海上霸权与材料无关,故D项排除.2.下图,青铜像的底上还有几行醒目的铭文:“1521年4月21日,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略者的菲律宾人。
”请问他抵抗的欧洲侵略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菲律宾人反对麦哲伦船队的入侵菲律宾的史实,故D项正确;迪亚士并未到达菲律宾,故A项错误;达伽马只到达印度,故B项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
3.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不仅仅是地理的“发现”,更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格局。
该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使得( )A.西方优势开始形成B.白银流向欧洲美洲C.洲际贸易开始建立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选A 材料强调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的整体格局,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故A项符合题意;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开始了殖民扩张,白银流向美洲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地理大发现之前东西方已有贸易联系,故C 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4.16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欧洲区域性市场的发展C.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解析:选D 材料现象直接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无关,故A、C两项均错误;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故B项错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解析:选D《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虽然影响较大,但脱离现实,并不真实可信,排除A、B两项;《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不能说是毫无根据,就是有些夸大,对欧洲人到东方探险是有诱惑的,排除C项;欧洲人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他们渴望到东方寻求黄金,《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故选D项。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解析:选B B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故选B 项;A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3.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这反映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选C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商业利润,排除B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D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五)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质量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
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解析:选C 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结构,排除A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2.下面是晚清时期上海小校场年画——《湖丝厂放工抢亲图》。
此年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反映了( )A.新式婚俗取代旧式婚俗B.新旧出行方式的并存C.普通民众服饰的变革D.西方生活观念的接受解析:选B A项“取代”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图片可知既有花轿又有人力车,这说明新旧出行方式并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抢亲的场景,不能体现普通民众服饰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方生活观念,故D项错误。
3.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诫不用”。
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城市设施完善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D.善于学习西方解析:选C 材料中市民的恐惧来源于新事物而非战争,故A项错误;仅以电灯和自来水等不能得出设施完善,故B项错误;电灯和自来水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遭到了近代上海市民的疑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海对西方文明的疑惧而非善于学习和接纳,故D项错误。
4.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
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单元质量评估1
单元质量评估(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畲田……春初斫山,众林尽蹶。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则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春初斫山”以刀、“一夕火之”以火、“明日雨作”,则“苗盛倍收”。
可见为刀耕火种,故选A项。
答案:A2.(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由“高可三尺……盛种粒……一人执耧……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为播种的工具,即耧车,故选B项。
A项体现的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C项是灌溉工具——翻车,D项是曲辕犁,均不具备播种的功能,故可排除。
答案:B3.《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井渠D.灵渠解析:材料中的“蜀守冰”指的是秦国的蜀守李冰,该水利工程“穿二江成都之中”,位于四川成都附近,据此可以判断是都江堰。
答案:A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①项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
答案:C5.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民营的区别D.以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2019-2020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阶段综合测评1 (第1、2单元)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
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B[我国古代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故选B项。
] 2.《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井渠D.灵渠A[材料中的“蜀守冰”指的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该水利工程“穿二江成都之中”,说明位于四川成都附近,据此可以判断是都江堰。
] 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筒车C[由“入土也深”“入土也浅”可知此农具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曲辕犁符合此特征。
]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田法是由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故选C项。
]5.《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D[由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体现了当时耕织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故选D项。
] 6.(2019·全国卷Ⅲ)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卷一新人教版必修2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给出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从材料“二十四节气”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农业比较重视农时,故①正确;从材料“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②正确,③④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
本题选A项。
答案:A2.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
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A.皇权专制B.等级观念C.自然经济D.社会习俗解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男尊女卑”,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同,“男耕女织”,男女的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不同,在礼教上确立了夫为妻纲的夫权主义,所有这些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本因素是自然经济,因此选择C项。
A项与题意无关,B、D两项不是根本因素,排除。
答案:C3.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 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北宋以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水利工程减少;南方各省包括后来明代的湖南、云南等地农业经济发达,从而导致水利工程的增多,可见水利工程向粮食作物生产重心转移,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体现封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排除A项;人口迁出地区即农业发展缓慢的地区,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农业的发展和水利工程的兴修,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1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1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单元评估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南京高一检测)《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
”材料可以佐证( A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创造耒耜2.(2018·徐州高一检测)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
”材料中描述的是( D )3.(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B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4.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D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5.就阶段性特征而言,宋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
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是宋代( D )A.丝织品已远销地中海地区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以灌钢法制作出锋利兵器D.矿冶业普遍使用煤作燃料6.(2018·嘉兴高一检测)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其原料是家蚕丝。
这一发现可以证明( C )A.纺织原料最初使用麻和丝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C.当时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D.纺织业在当时地位很重要7.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一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
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 )A。
神农氏B。
大禹C。
汉武帝D.商鞅要功绩是治水,汉武帝是封建统治者,商鞅是改革家。
2.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上述规定反映出( )A.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B。
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D。
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这是小农经济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家庭方面的体现.而决定这一模式的基本因素是铁犁牛耕,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3.汉代曾推行区田法,“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区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B。
区田法下重视通过水利灌溉提高农业产量C。
区田法适合在干旱地区广泛推广D。
区田法适用于土地少而质量差的小农经济,而不涉及适合的地区,以及与其他耕作方式的比较.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材料中三个青铜器的铭文只是反映了壶、钟的制造情况及价值,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生产情况,非盐铁官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
5。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 学年高中史学分 1 新人教版必修 21.中国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耕C.xxxxB.刀耕火种D.机械化耕作【分析】合所学知可知,犁牛耕是中国的主要耕作方式,故 C。
【答案】 C2.曲犁的出是中国古代具改的一大打破。
曲犁最早出在()A.春秋国期C.隋唐期 B.xx 期D.明清期【分析】隋唐期,江地域出了曲犁。
【答案】 C3.“杈耙帚,碌碡簸箕使牛鞭;子抬筐麻袋囤,胶条筐和⋯⋯有,各样具要健全。
” 反应出古代耕的特色是()A.自自足C.男耕女 B.精耕作D.家庭【分析】干资料反应的是古代中国的耕作具种全,是精耕作小的典型表。
A 是古代生的目的; C、D 两是古代的形式,都与资料没关。
【答案】 B4.(2017 1·月四川学水平 )国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建的一水利工程是 ()A.xxC.xxB.xxD.“ xx ”【分析】依据“李冰”“成都平原”及所学知可知 A 切合意。
【答案】 A5.以下相关小一世模式的,的是()A.xxxx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足基本生活需要目的C.是国家衰的重要基D.以家庭位,限制了精耕作【分析】小是以家庭位、男耕女,有益于生的精耕作。
【答案】 D6.清初嘉人履祥了一种展模式:“今即其,画之如左:瘠田十⋯⋯莫若止种桑三、种豆三、种竹二、种果二、池畜、畜羊五六,以桑之本。
⋯⋯竹果之非本,一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
” 一模式体了 ()A.精耕作的生方式B.生的化C.自自足的生特色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分析】经过阅读资料可知,题干反应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色,应选 C项。
A、B、D 三项没法从题干中得出,清除。
【答案】 C[ 能力提高 ]7.我国古代有好多对于农业的谚语,比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应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依照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对自然灾祸,难以抵抗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分析】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栽种依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应选A 项。
高中历史 阶段质量评估一 第一、二单元同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必修2
阶段质量评估(一)(第一、二单元)(9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
据此回答1~4题。
1.(2010·某某高一检测)“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苏武牧羊》中的“社稷”是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等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土地上出产的谷物【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社稷”的内涵来理解,土地生产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用其来代指国家,可以看出农业在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从右图中能获得的典型历史信息是( )A.集体劳动B.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技术【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中的牛拉犁耕种不难看出,D项最为准确。
3.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制度的存在C.小农经济的制约D.佛教文化的浸润【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重男轻女的深刻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制约。
小农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男子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4.(2010·某某模拟)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经济政策的是(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D.“世儒不察,以五商为末,妄议抑之”【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A是工商皆本,B是重农抑商,C是商业发展,D是反对抑商,由此可知B是正确的选项。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
据此回答5~8题。
5.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2019-2020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答案:D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工具都是古代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强调这些工具“样样有”“要健全”,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B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先进性解析:从材料中亩产量的变化看,从战国到1949年,亩产量基本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没有较大的提高,反映了农业发展的落后性;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答案:B4.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国家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大都“精美,质量上乘”,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D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9·南京高一检测)《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
”材料可以佐证(A)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创造耒耜[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放火烧荒”“尖头木棒”等可知,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耒耜骨石的阶段,而这很明显是一种对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描述,故A项正确。
2.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A)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牛对耕农、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能说明当时已掌握牛耕技术,但并不能说是开始出现,B项排除;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题干只能说明牛耕在农业中的地位,无法说明农耕经济的地位,D项排除。
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A.精耕细作的特点B.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C.自给自足的特征D.租佃式的经营方式[解析]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范围,故选A项。
B、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4.据《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低),所以进退为评。
”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D)A.耦犁B.耧车C.翻车D.曲辕犁[解析]材料“辕之上又有如槽形”说明是曲辕犁,D项正确;A项是西汉时期二牛抬杠;B项属于西汉时期播种工具;C项是灌溉工具。
5.(2019·珠海高一联考)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
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此诗反映了(D)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B.田园生活的艰难性C.农业生产的富足性D.男耕女织的分工性[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特征。
“耕耨有粮蚕有种”实际上反映了耕织结合,“丁男戽水妇要桑”反映了男女分工明确,故D项符合题意。
6.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这说明小农经济(C)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具有自给自足性[解析]根据材料“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可知,水灾过后,小农经济破产,骨肉相食,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
7.(2019·苏州高一期中)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器物主要有酒器、乐器、礼器、兵器。
下列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B)A.青铜器是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B.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C.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D.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
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作为酒器、乐器、礼器、兵器使用,是身份的象征,不单纯是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故A项错误;青铜器是身份的象征,主要具有政治意义,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兵器中有青铜器,但并不是所有的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有少量的青铜农具,故D项错误。
8.唐人《茶瓯》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瓷)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该诗歌描述的对象是(B)A.越窑白瓷和邢窑青瓷B.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C.越窑青瓷和邢窑粉彩瓷D.越窑粉彩瓷和邢窑青瓷[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
由材料信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瓷)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越窑和邢窑,它们分别以盛产青瓷和白瓷著名,故选B项。
9.(2019·常州高一检测)《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
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C)A.田庄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解析]从材料信息“御前侍卫……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专供皇室”等信息可以判断其最有可能属于官营手工业。
故选C项。
私营手工业面向市场、田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规模小,技术落后,故排除A、B、D三项。
10.(2019·洛阳四校高一检测)清代御窑厂烧制的“美人醉”失传多年,长期以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一直在探索这种釉的烧制方法,但始终无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其失传的原因可能是(D)A.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B.官营手工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C.制造材料现在已很难获取D.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解析]由于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只是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具有封闭性,故失传的可能性很大,故D项正确;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较大,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是否占据主导地位,与其失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制瓷业的制造材料并不难获取,故C项错误。
故选D项。
11.(2019·莱芜高一期中)麻曾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
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明代”可排除B、C、D三项。
明朝时期,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选A项。
12.(2019·长沙高一检测)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A)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C.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D.官营手工业管理不善、贪腐严重[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产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而民营手工业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A项说法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也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D项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排除。
13.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的因素是(A)A.产生职业商人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C.集镇夜市兴旺D.形成大的商帮[解析]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的因素是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故选A项;当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由官府垄断,夜市兴旺开始于唐宋时期,形成大的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因此排除B、C、D三项。
14.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
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反映出当时(C)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解析]根据“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宋朝仍然推行抑商政策,排除B项;宋朝官府只是放松了对市的监管,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5.(2019·南通高一检测)明代以前,中国的商人活动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无帮的,但明清出现了“商帮”,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小农经济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人地位的提高D.对外贸易的活跃[解析]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长途贩运贸易活跃,从而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据此可知,选B项。
16.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A.造船技术先进B.航海技术的发达C.海上贸易兴盛D.晓市、夜市繁华[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广州、扬州、泉州等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均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此现象的出现与海上贸易兴盛密切相关,故选C 项。
A、B两项均为以上港口城市繁荣的次要原因,故排除;晓市、夜市繁华为部分港口城市繁盛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7.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工商业市镇。
明代达316个,清代(鸦片战争前)增加到479个。
就明清时期而言,这些工商业市镇(A) A.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B.严格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C.已开始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我国出现[解析]根据所学,工商业市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所以A项正确,B 项市坊界限已经被打破,C项纸币最早是在宋朝时期,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排除。
18.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这一现象反映了(C)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人们的观念。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和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表述错误,排除A、D两项。
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故选C项。
19.(2019·重庆高一检测)《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解析]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受封者向周王缴纳贡赋,而不是皇帝;土地由嫡长子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
故A项正确。
20.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其措施被史学界称为“初税亩”。
“初税亩”的含义是(B)A.最先改变了按亩纳税的惯例B.最先实行按亩纳税的办法C.是古代中国征收土地税的开端D.是古代中国税收制度的开端[解析]“初”是最早,“税亩”就是按亩纳税。
因此,B项符合题意。
21.(2019·长郡中学高一检测)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B)A.抑制土地兼并发生B.维护小农经济稳定C.防止国有土地流失D.防止商人勾结谋反[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