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ppt (6)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高考生物(江西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篇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江西专用)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篇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RNA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突破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究历程。孟
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其化学 本质,A不正确;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取的 DNA 的纯度没有达到 100%,从单独、直接观察 DNA 生理效应方 面分析,说服力不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正确;沃森 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C不 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 )
②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 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
研判规律突破方法
③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 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

)
④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 (× ) ⑤上述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其 DNA注入大 肠杆菌细胞中 ( ) ⑥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
知识主线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突破方法
1.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 糖类 S 型细菌蛋白质 脂质 DNA分解物
相互对照 +R 型细菌― ― ― ― ― ― →
DNA是遗传物质 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水解物也不是遗传物质
膜多糖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故 A 、 B 错误。③④可组成对照实验,由实验结果与自变量 的对应关系可知: S型细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实验①~④ 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要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 项中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2)B项中, (2)B项中,应考虑到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 项中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则饲料的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 项中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同化 项中 量)较低。 较低。
④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假设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短时间内产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2等。 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培养液是否用粉 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 考点2 动物个体生命调节实验探究与分析-讲义(通用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 考点2 动物个体生命调节实验探究与分析-讲义(通用版)

考点二动物个体生命调节实验探究与分析1.反射弧中各结构的判断方法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 为效应器。

2.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特点(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动物激素相关的实验(1)一般思路(2)方法示例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a.饲喂法b.摘除法和注射法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3)实验成功关键点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

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4.免疫相关的实验探究(1)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组、B2组)。

②实验组:切除胸腺,同时给B1组再注入适量T细胞,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是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③观察移植皮肤生长状况,A组、B1组移植皮肤被排斥,B2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

(2)抗体专一性证明①实验动物(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同时注射某种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对A组注射一定量该种流感病毒、B组注射等量不同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病情况。

(3)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①实验鼠(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A、B组注射等量的破伤风毒素,A组再注射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高考生物二轮、三轮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专题二题型6

高考生物二轮、三轮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专题二题型6

解析 在预测结果时,由于是探究性实验,因此有两 种可能,一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F2中性状分离比是9∶3∶3∶1;如果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则不会出现以上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1)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或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①用题中两亲本杂交得 F1 ②F1 自交得 F2 ③种植 F2;观察大量 F2 的花序和果形;记录并统计 (3)(与假设对应) 若假设为前者,则预测结果是:“F2 不出现圆果单花、圆 果复花、卵果单花、卵果复花为 9∶3∶3∶1 的性状分离 比” 若假设为后者,则预测结果是:“F2 将出现圆果单花、圆 果复花、卵果单花、卵果复花为 9∶3∶3∶1 的性状分离 比” (4)①结果与预测相吻合,则假设正确 ②结果与预测不吻合,则假设不正确
变式训练 6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
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 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 有增多的趋势。 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 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选择工业污染区 A 和______________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 若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使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 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工业污 染区A 工业污 染区B 项目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浅色蛾 400 52 500 60 黑色蛾 500 150 600 30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考前回扣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考前回扣

3.辨析10个易错易误点 (1)洋葱根尖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 ) (2)线粒体的内膜比外膜面积小。( × ) (3)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 ) (4)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 ) (5)细胞核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 )
(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 ) (9)出现由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 女患病概率相等。( × ) (10)女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父。( × ) (11)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宜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 ) (12)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生。( √ ) (13)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 上。( × ) (14)男性中的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 (15)家族性疾病并不一定就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就是遗传病。
2.锁定5条教科书结论性语句 (1)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细胞ATP的来源有光反 应及细胞呼吸,前者产自绿色植物,后者产自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等。 (2)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丙酮酸、[H]、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需耗水,产物为CO2、[H]、ATP;第三 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耗O2,能产生水,并产生大量ATP。 (3)叶绿体类囊体膜上4种色素分子的功能是吸收光能,其中叶绿素(叶绿素 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ADP和 NADP+。 (5)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全来自水,有氧呼吸产物H2O中氧全来自O2。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5.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 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 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6.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7.掌握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
双向性
非生物环境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化学 行为
生物种群的繁衍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8.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10.生态足迹的应用分析 (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行为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2022·浙江1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 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 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P54正文)( ×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
性必修2 P55图3-5)(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 )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选择性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 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第一篇 专题十 微专题(六) 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第一篇 专题十 微专题(六) 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

对位训练
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HCV侵入人体肝细胞并完成 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HCV进入肝细胞后,将RNA释放到细胞中并作为模板, 在核糖体上合成一个多聚蛋白质,该蛋白质会被相应的蛋白酶切断为不同种 类蛋白质并被埋入内质网的膜中,按照既定的排列顺序使内质网膜内凹,并 开始复制病毒的RNA。生成的病毒的蛋白质中的一部分与复制出的病毒RNA 组合成新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C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B.HCV通过其细胞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
1234567
HIF-Iα是一种激素,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激素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灭活而失去功能, C正确; 控制EPO合成的基因在表达时,经过转录、翻译过程(需要多种酶催 化),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同时也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1234567
4.(2022·江苏高三模拟)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辣味成分。研究发现,辣 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TRPV1,使其作为离子通道协 助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沿伤害性传入神经上传至大脑。 因为大脑对伤害性传入神经信号统一解读为“疼痛”,所以辣的感觉被 定义为痛觉。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细胞膜上的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1234567
5.(2022·重庆高三模拟)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疼痛机制的 发现者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他们发现了感知温度和触觉的 受体TRPV1。TRPV1是一种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痛觉受体(一种跨膜蛋 白),辣椒素和43 ℃以上的高温等刺激会引发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产 生痛觉和灼热感。为研究TRPV1 的功能,构建缺失TRPV1基因敲 除型小鼠完成相关实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重点突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重点突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 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B.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D.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2、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VK2/μmol·L-10 10 20 30 40细胞凋亡率/% 3.15 6.37 14.70 19.31 26.42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B.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为40μmol/L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D.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B.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变化C.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4、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 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② 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6、如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B.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③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代谢降低D.④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网织红细胞不能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C.幼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有所不同,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幼红细胞期即开始表达8、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的物种、年龄、性别、细胞核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代数会减少.有关实验过程和检测指标不严谨的是( )A. 分别将老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对比物种寿命和细胞分裂的次数B. 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分别培养胎儿、中年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统计细胞增殖代数C. 将老年男性体细胞和年轻女性体细胞混合培养,对比年龄、性别和细胞分裂的次数D. 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体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统计细胞增殖代数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B.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坏死C.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在维持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发育正常进行和内部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10、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 微专题6 结合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 微专题6 结合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课件
12/9/2021
2.归类分析 (1)标记某特定元素,追踪其转移途径。如用18O标记 H218O,光合作用只产生18O2;再用18O标记C18O2,光合作用只 产生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H2O,而 不是来自CO2。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在T2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大肠杆菌内发现 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大肠杆菌内未发现放射性 物质,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2/9/2021
(3)标记特定化合物,探究生理过程,研究生物学原理。如用 3H 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用 3H 标记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用 15N 标 记 DNA,证明 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12/9/2021
3.细胞分裂中的某些重要过程分析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复制,其特 点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含两个染色单体、两个 DNA 分子、四个脱氧核苷酸链。 (2)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一极具有随机性。
解析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 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 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第二 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 向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 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 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 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
12/9/2021
解析 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其内含有 的 10 条染色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 项错误。若进行一次有 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 20 条染色体,20 条染色体都含 32P, B 项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 含 2 个 Y 染色体或 2 个 X 染色体,且都含 32P,C 项错误。若进 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 40 个 DNA 分 子,且每个 DNA 分子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 32P,D 项正 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2.基因表达常考必记的几个关键点
(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细胞质中。 (2)真核生物:先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主要)中;后翻译,发 生在细胞质中。 (3)遗传信息位于 DNA 上,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 子位于 tRNA 上。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 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 数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定 , 密 码 子 的 变 化 是 AUU→ACU 或 AUC→ACC 或
AUA→ACA ,则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变化是 A→G ,基因中碱 基对的变化就是 A∥T→G∥C。 (4) 过程①只发生于分裂的细胞不分裂,不发生过程①,可发生过程②③,成熟
(2)26%
(3)T- A替换为 C- G(A-T替换为 (5) 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
(4) 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
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控制
蛋白质合成及相关计算等题型多为选择题。
图,可求得模板链上碱基 G 占 19%, C 占 29%, A 占 25%, T 占
27%,因此该区段 DNA双链中 A与 T之和达 52%,故 A和 T各占 26%。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3)本小题注意是一对碱基的替换,通过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可确
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4) 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中, 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解析
HIV 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经反转录形成 DNA ,再经转
录、翻译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 A 正确;在侵染宿主细胞 时,HIV整体进入宿主细胞,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 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在感染的 细胞内生产出大量的HIV,最后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病毒,C 正确;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 程合成的,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可通过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
RNA,D不正确。
答案 B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2 . (2011· 江苏卷, 12)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
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
专题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考点一
探索生物的遗传物质
1.(2012·江苏卷,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 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点击此处进入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考点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1 . (2014· 江苏卷, 6) 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携带 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 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发生过程①②③,记忆细胞可发生过
程①②③。 (5) 不同组织细胞发生细胞的分化,基因选择性表 达,因此同一DNA中不同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故转录的起点 不完全相同。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答案 G - C)
(1)细胞核
(5)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
________________(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 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①为DNA的复制,图②为转录,图③为翻译;(2)本
小题的注意点是计算对应的 DNA区段,而不是模板链,通过绘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3.(2013·江苏卷)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
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1.析图“闪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关键点 (1)DNA分子复制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2)转录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解析
不具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不转录,不会形成mRNA,因
此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 n/2个,A错误;转录是以 DNA的一 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 B 错误;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 DNA上,C错误;在 细胞周期中,基因选择性表达,mRNA 的种类和数量均不断发 生变化,D正确。 答案 D
答案
C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尤其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病毒重组或感
染实验也多有考查。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1.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 糖类 S 型细菌蛋白质 脂质 DNA分解物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3.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目计算的技巧 (1)明确位置:明确已知和所求碱基比例是占 DNA 双链碱基 总数的比例还是占一条链上碱基数的比例。 (2)画图:画 DNA、RNA 分子模式图,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 求的碱基。 (3)计算: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相应碱基数目。 1 (4)推导: 基因表达过程中,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 mRNA 3 的碱基数目=1/6 基因中的碱基数目。
(2) 已 知 过 程 ② 的 α 链 中 鸟 嘌 呤 与 尿 嘧 啶 之 和 占 碱 基 总 数 的
54% , α 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 29% 、 19% ,则与 α 链对应的 DNA 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 中第 8 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 ( 密码子有 AUU 、 AUC 、 AUA) 变成 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点击此处进入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研析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研判规律
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 32P 、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 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解析
噬菌体是寄生生物,一般的培养基无法培养噬菌体;在
用35S、32P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 培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 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细菌实验中, 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使含35S的蛋白质外 壳残留在细菌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说明 DNA是遗传 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
答案 B
知识主线· 命题动向
真题引领· 融会贯通
研判规律· 突破方法
专题整合· 演练提升
2 . (2014· 江苏卷, 20)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