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
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
《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内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不可以齐其家。
教学目标:1、能流利诵读本章内容。
2、能够理解本章中排比的修辞,明白几个“辟”的不同内涵。
3、能够明白“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提醒自己和他人先“修身”后“齐家”。
一、温故初悟1、回顾第一章的内容“故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国治而后天下平”,理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2、复习第八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请学生来诵读或者背诵,说说第八章的结构特点——排比。
3、回想上一章学习的内容,谈谈人修身应该从哪些方面行动。
4、引入新篇章:曾子认为,一个人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后,才可以管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读自悟1、课件出示《大学》第九章内容,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严格按照注音,争取把每个字读准确。
2、指名合作读文段,每人读一句,教师纠正读音。
3、师生合作朗读,读准字音,教师适当提醒句子的停顿和断句。
例: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余下格式与之相同的句子同样的断句方法)4、分小组竞赛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断句更准确。
5、你们把这段话朗读得真好!曾子为什么认为一个人只有修好自身的品德才能管理家族呢?请你边读边画,找一找曾子的观点,再把不太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汇报:曾子认为人要修好自身的品德,就应该对人没有偏见,没有私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知道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三、师生共悟1、读中找规律:出示文段,请学生和同桌互读文段,一起找出稳重反复出现的词或者字。
预设:之其所、辟你能从下面的译文中知道它大概的意思吗?释疑:之其所——对于;辟——偏爱、偏见、偏袒、偏私、偏见(字同意不同)2、本章里连续五次出现“之其所……而辟焉”,在上一章中我们也遇到过“有所……则不得……”句式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什么?(排比)(1)排比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大学教育学第九章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教育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教育评价的定义、分类、原则和功能;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评价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评价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
教学重点:1. 教育评价的定义、分类、原则和功能。
2.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教育评价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2. 如何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教育评价有什么了解?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大学教育学第九章——教育评价。
二、讲授新课1. 教育评价的定义-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效果、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2. 教育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目的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 按评价对象分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学校评价。
3. 教育评价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4. 教育评价的功能- 指导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教育评价的几种分类。
2. 讨论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教育评价有哪些分类?原则是什么?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二、讲授新课1. 教育评价的方法- 定量评价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
- 定性评价法: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
2. 教育评价的技巧- 确定评价目的和范围。
- 制定评价标准。
- 选择评价方法。
- 分析评价结果。
- 提出改进措施。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教育评价的几种方法。
《大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大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让学生掌握《大学》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的一部小宪法”。
2. 文章结构:《大学》分为十个章节,主要论述了大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内容。
3. 文章主旨:《大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学》,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论述。
3. 讲解:对文章的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观点和论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对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6. 拓展:介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每个章节,解释重要观点和论述。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学》中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大学》的理解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参考书籍:有关《大学》的解读和分析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大学》的在线资料和视频讲解。
七、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
2. 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大学》。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大学》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大学》章节教学设计
《大学》章节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所述的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2. 了解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掌握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教学难点:了解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1. 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2. 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大学发展历程和现状;3. 讨论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就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教育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的作用;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并开展讨论,让学生对大学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4.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六、教学资料:1. 教材《大学》相关章节;2. 大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相关资料;3. 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相关资料。
第二章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章所述的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规律;2. 了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3. 掌握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了解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1. 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规律;2. 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3. 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方法:1. 实地参观法:组织学生到大学校园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规律;2. 讲授法:教师讲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3. 讨论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就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教师组织学生到大学校园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规律;2. 教师讲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3. 在课堂上让学生就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4.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大学》优秀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大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大学》的核心思想,掌握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的核心思想。
2. 掌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文言文。
2. 将《大学》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大学》原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三、讲解重点1. 讲解《大学》的核心思想,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 分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四、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将《大学》的理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大学》的核心思想和理念。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作业展示1. 学生展示作业,分享自己的文章,教师点评。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大学》相关的课外读物,如《论语》、《孟子》等。
2. 学生阅读,撰写读书笔记。
四、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的理念?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关于大学毛概的教案第九章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爱,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在探索过程中,我国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在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等。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大学》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大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2)了解《大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地位;(3)理解《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追求真理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大学》概述: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等。
2. 《大学》主要内容:(1)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2)齐家:修身齐家;(3)治国:平天下;(4)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
3. 《大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古代儒家思想家,体验古代儒家思想家的生活和工作。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学》的相关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学》的背景和学术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大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引导学生理解。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4.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5.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代儒家思想家的生活和工作。
《大学》全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思想。
- 掌握《大学》中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 熟悉《大学》的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经典著作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
全文分为“经”和“传”两部分,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思想。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正文教学1. 讲解《大学》的篇章结构和内容安排。
2. 阅读并讲解“经”部分:- 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 分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 阐述“修身”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
3. 阅读并讲解“传”部分:- 分析“君子必慎其独也”的含义。
- 阐述“慎独”在修身中的作用。
- 介绍“大学之道”及其在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事例。
2.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大学》的思想。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大学》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1. 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
2. 强调《大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的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学》篇章结构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大学》主要思想的认同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大学》原文及注释。
2. 相关研究资料。
3.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共计2课时。
高二选修《大学》教案
《大学》教案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选修《大学》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理解《大学》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儒家思想。
2. 分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的文本和相关注释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大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学》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注释资料,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大学》的背景和作者朱熹的生平和思想。
2. 分析《大学》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详细讲解《大学》中的儒家思想,如仁爱、忠诚、礼义等,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大学》中的某个思想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针对《大学》中的某个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反驳意见,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
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就《大学》中的某个思想,进行口头表达和阐述。
2. 鼓励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句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大学》的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教学难点1. 对《大学》中某些哲学观点的理解。
2. 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二)讲授新课1. 阐述《大学》的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分析《大学》中的哲学观点,如“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3.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生活。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学》在儒家经典中的重要地位。
2. 拓展:阅读《大学》相关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清晰。
2. 作业完成情况:认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授新课:20分钟3. 课堂讨论:15分钟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八、教学资源1. 《大学》原文2. 《大学》相关书籍或文章3. 多媒体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的思想,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担当的人。
(完整)《大学》教案(2024)
内容概述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大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 的关系。通过“三纲领”和“八条目”的阐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的体系。
2024/1/29
8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关键句段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解读
这句话阐述了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 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清代考据学的实证研究
清代考据学家如戴震、段玉裁等运用实证方法对《大学》进行了精 细的校勘和考释,推动了《大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2
不同学派间争鸣及影响
儒家内部的不同解读
儒家内部对《大学》的解读存在分歧, 如朱熹和王阳明的心性论争、程朱理学 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等,这些争鸣丰富了 儒家思想的内涵。
VS
儒释道三教的交融与碰撞
21
教师点评和总结归纳
2024/1/29
点评内容
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归纳
对《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和重要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践行这些思想。
22
06 拓展资源推荐及 自主学习建议
阐述大学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了“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的核心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 影响。
历史地位与影响
《大学》作为古代高等教育的教 材,对于培养士人的品德、学识 和治国理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9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大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和篇章结 构。
高二选修《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
(3)能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大学》中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重点:1. 《大学》的核心思想。
2. 如何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1. 《大学》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全文、相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大学》全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中的哪些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启示?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全文,了解其核心思想。
2. 学生整理阅读笔记,重点记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大学》中的思想进行解答。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大学》的核心思想,强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思想的感悟文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案例分析情况。
2023年《大学》优秀教案
2023年《大学》优秀教案《高校》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驾驭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2、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3、理解《高校》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重点:借助工具上古疏通文意,驾驭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23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探讨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
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日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高校》,领会其中的奥义。
二、学问积累1、了解文化背景《高校》原是《礼记》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高校》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高校章句》,《高校》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高校》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
元仁宗延佑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今《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高校》,也从今获得了正式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化,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课题释疑《高校》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高校”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学问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高校问古人十五岁入高校,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高校问。
语文《大学》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3)学会分析《大学》中的经典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讲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大学》的核心思想。
2.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教学难点:1. 《大学》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2. 《大学》中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原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大学》原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原文,了解其大意。
2. 学生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做好笔记。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中的核心思想。
2.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思想。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中的经典语句。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
2. 分析这些语句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
《大学》教案设计
课程类型:文言文阅读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大学》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学会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我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大学》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 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一些深奥道理。
2. 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在古代中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大学》,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理解的《大学》中的道理。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a.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何含义?b.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有何联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如:排比、引用、比喻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大学》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大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学》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学》中道理的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大学》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分析《大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我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
选修《大学》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 理解《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如“三纲领”、“八条目”等。
- 掌握《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及其含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及其内涵。
2.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中的抽象概念和哲学思想。
—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 讲授新课—讲解《大学》中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讲解《大学》中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析《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及其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课堂小结—总结《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大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大学》读后感的文章。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价其对《大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思考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最新《大学》教学设计
《大学》教学设计主备人:何粉祝【教材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但文意较浅显,而且没有生动的吸引人的情节。
在文言字词方面如果课堂上采取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但是如果不解决字词问题,有些地方学生理解又会有失偏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搜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点来讲解。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只需解决学生的疑难点,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内容的赏析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三纲八目”的内容及联系即可。
关键是要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可以在其中挑选了一些能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名句警句,并让学生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进行评析,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课的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2.理解《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并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过程与方法:①借助资料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自主预习;②小组合作探究以段落为分界,合作翻译全文,教师只针对学生提出的重难点做讲解强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修齐治平”的重要性,并培养加强自身修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工具书并以小组讨论为主来疏通文意,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及重要意义。
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指导和要求:1、结合注释和名师伴你行初步梳理全文,要求:对全文内容有整体认识。
2、说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什么?(a、由学习之道——治国之道 b、正反两方面说明教育、学习的重要性c、强调要以修身为本,不可本末倒置 d、如何修身,具体提出要求。
)第一课时一、导入:回顾《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大学》优秀教案设计
《大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学》全文;(2)理解《大学》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3)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地位及影响;(4)分析《大学》中的儒家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大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案例研讨等方法,深入探讨《大学》中的儒家思想;(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视频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教案以《大学》全文为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章节。
分别为: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拓展内容:(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2)《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大学》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动态及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大学》全文的基本内容;(2)理解《大学》中的儒家思想;(3)分析《大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大学》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子;(2)深入剖析《大学》中的儒家思想;(3)将《大学》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地位及影响;(2)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大学》,感受其语言魅力;(2)要求学生背诵《大学》全文,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2)针对《大学》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剖析;(3)对比分析《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18)课时大学第九自然段教学设计
第(18)课时《大学》第九自然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朱熹认为《大学》是“为学纲目”,且“四书”中以《大学》为最易晓,故读“四书”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大学》着重讨论个人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又提出实现天下大治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人称之为“八条目”。
教学内容:《大学》第九自然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大学》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大学》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熟读《大学》中的第八、九自然段,并做到当堂成诵。
3.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八、九自然段的语录,理解文章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两节课学习了《大学》的第八自然段,读得热火朝天,现在请同学们来复习一遍。
生齐读。
师:第八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说第八自然段的大意。
师:同学们记得真牢固,掌声鼓励自己。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学》的第九自然段。
(出示第九自然段)二、新课教学(一)放声朗读,了解大意。
师:请同学们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放声朗读。
(板书:读通顺)师:我们先自主学习,后小组探究解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第九章教学设计
内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不可以齐其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诵读本章内容。
2、能够理解本章中排比的修辞,明白几个“辟”的不同内涵。
3、能够明白“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提醒自己和他人先“修身”后“齐家”。
一、温故初悟
1、回顾第一章的内容“故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国治而后天下平”,理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2、复习第八章“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请学生来诵读或者背诵,说说第八章的结构特点——排比。
3、回想上一章学习的内容,谈谈人修身应该从哪些方面行动。
4、引入新篇章:曾子认为,一个人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后,才可以管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大学》第九章内容,学生自由朗读两遍,严格按照注音,争取把每个字读准确。
2、指名合作读文段,每人读一句,教师纠正读音。
3、师生合作朗读,读准字音,教师适当提醒句子的停顿和断句。
例: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余下格式与之相同的句子同样的断句方法)
4、分小组竞赛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断句更准确。
5、你们把这段话朗读得真好!曾子为什么认为一个人只有修好自身的品德才能管理家族呢?请你边读边画,找一找曾子的观点,再把不太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汇报:曾子认为人要修好自身的品德,就应该对人没有偏见,没有私心,公
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知道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三、师生共悟
1、读中找规律:出示文段,请学生和同桌互读文段,一起找出稳重反复出现的词或者字。
预设:之其所、辟
你能从下面的译文中知道它大概的意思吗?
释疑:之其所——对于;
辟——偏爱、偏见、偏袒、偏私、偏见(字同意不同)
2、本章里连续五次出现“之其所……而辟焉”,在上一章中我们也遇到过“有所……则不得……”句式反复,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什么?(排比)(1)排比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曾子在《大学》里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我们也可以模仿曾子把排比用在我们的作文中。
(2)曾子用强烈的排比句告诉我们在内心看待别人时应该非常注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个小故事,看看里面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做得对不对。
①小红是小明的好朋友,小明参加班级的班长竞选,但是小红知道小明的对手小强更适合当班长,只是她跟小明更要好,她该如何选择?
②有天,小红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老师在批评小丽,因为她不小心打烂了班里的花盆。
小红知道小丽是因为值日不小心打烂了花盆,可是她以前和小丽闹过矛盾,她该和老师说明情况嘛?
③在课堂上,老师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精心准备了很久,小红也很喜欢老师,不希望老师出丑,但是她又很想说出老师的错误,她该说出来吗?
④有天小红走在路上,她遇到一个很可怜的乞丐,可是过了不久,她看到那个乞丐在偷东西,她很同情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⑤小红的同桌学习一直比不上小红,有一天,她的同桌突然考得很好,小红觉得很难以接受,她不相信同桌是靠自己的能力考好的。
我们对待别人应该公平,不能随便根据自己对他人的喜好来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做法,应该坚持做对的事情,这就是曾子说的修身。
3、曾子不仅善用排比,他还善于引用,第九章里面他引用了一句俗语,你能找出来吗?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用父母溺爱孩子、农民们谈论庄稼的例子补充学生对俗语的认识。
曾子告诫我们:不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不可能管理好家族。
四、诵读而悟
1、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曾子,你要劝诫同学们牢记修身的重要性,你会怎么说呢?试着读一读。
(指名朗诵,学生点评)
2、你们的诵读让我想起一些小故事,他们是真真切切做到了“修身以齐家”。
老师讲述司马光和居里夫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3、听完故事,我想你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感悟,请你再次用曾子的语气朗读本章内容。
4、你的身边有注重修身的同学吗,有因为自身良好品德而家庭和睦的叔叔阿姨吗?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5、指导个性诵读
(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请学生读;
(2)小组合作读2分钟,可以演读、配动作读、打节拍读、唱读等方式全班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