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量差异记录

合集下载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 范围: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4. 职责:QA检查员、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1mg或0.1mg(适用于检查装量小于0.1g的粉针剂)5.2.检查法:5.2.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铝盖和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媒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俟干燥后,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5.2.2.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分别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5.2.3.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另取10瓶(支)按5.2.1.、5.2.2.项下复试。

5.3.记录与计算:5.3.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3.2.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3.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 m ),保留3位有效数字。

5.3.4.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规定5.4.结果与判定:5.4.1. 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均末超过者,判为符合规定。

5.4.2.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5.4.3.初试结果仅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允许装量范围时,另取10瓶(支)复试。

硫酸镁注射液的装量检查.

硫酸镁注射液的装量检查.

硫酸镁注射液的装量检查
一、实验说明
硫酸镁注射液的规格为10 mL︰1g或10 mL︰2.5 g,装量检查时应按规定取5支检查。

通过本实验的训练,掌握注射液装量差异检查的操作技能。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注射器及注射针头、量具(量入型,10 mL,应预经标化)。

(2)试剂
硫酸镁注射液或其他注射液。

三、检查方法
按标准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

四、数据记录与报告。

装量差异检查法

装量差异检查法

装量差异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装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在0.15g以上的粉针剂)。

3 操作方法3.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俟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3.2 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3 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应另取10瓶(支)按3.1~3.2项下方法复试。

4 注意事项4.1 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

4.2 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颈部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

4.3 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用60~70℃加热1~2小时,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4 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

5 记录与计算5.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 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 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技术—重(装)量差异检查法

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技术—重(装)量差异检查法

根据标示装量,查表确定装量差异限度
丸 剂
根据装量差异限度,计算允许装量范围
进行结果判断:供试品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允许范围的不多于2份,且均未超过限度1倍 ,判为合格
三、丸剂装量差异检查
4.应用实例
加味逍遥丸的装量差异检查
批号:2021412
标示装量:6g/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装量 6.35 6.28 6.48 6.53 6.17 5.98 6.38 6.12 5.96 6.10
一、方法概述
1.定义 重量差异:药品本身的重量与药品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量的偏差程度。
重量差异检查:以药物制剂的标示量或平均重量为基准,对药品重量的偏差程度进行检查, 从而评价制剂质量的均一性。
一、方法概述
2.检查对象
《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固体中药制剂的重量差异检查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药品的聚集状态,药品颗粒较集中的应进行重量差异检查,如大蜜丸、浓缩丸、小蜜丸、 滴丸剂、片剂、贴膏剂、栓剂、锭剂和膏药等。
二、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
1.简述
胶囊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包装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本项 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最小包装内药品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准确。
注意: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每粒胶囊的两次称量中,应注意编号顺序以及囊体和囊帽的对号,不得混淆。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胶囊数。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已取出的
三、丸剂重量差异检查
1.简述
由于丸剂的类型、包装及剂量规格的多样性,《中国药典》规定滴丸、糖丸、蜜丸、水蜜丸、 浓缩丸等应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注意:包糖衣丸剂应在包衣前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包糖衣后不再检査 重量差异。

13实验十三 装量差异检查

13实验十三 装量差异检查

实验十一装量差异检查一、实验目的1. 掌握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的步骤、结果和判断标准。

2. 熟练使用分析天平。

二、实验原理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无菌粉末平均装量0.30g以下时,需做装量差异检查。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规定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2. 试剂:注射用青霉素钠(0.48g)四、实验内容1、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1)实验内容及步骤取注射用青霉素钠(0.48g)5瓶,除去铝盖和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媒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等干燥后,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轻扣橡皮塞,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分别精密称定每瓶的重量,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2)记录与计算:1)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2)计算a. 每瓶的内容物重量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b. 平均装量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 m ),保留3位有效数字。

c. 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d. 遇有超出允许装量范围并处于边缘者,应再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计算出该瓶装量差异的百分率,再根据上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作为判定的依据(避免在计算允许装量范围时受数字修约的影响)。

3) 结果与判定:a. 每瓶中的装量均未超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或其每1瓶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均末超过者,判为符合规定。

b. 每1瓶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胶囊剂的制备与装量差异检查

胶囊剂的制备与装量差异检查

胶囊剂的制备与装量差异检查
2015/3/30
一 .实验目的
熟悉胶囊剂的制备并运用胶囊装量差异检查法对制备的胶囊进行装量检查。

二.实验原理
胶囊剂基本生产流程是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2010年药典规定装量差异限度,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3g以下±10%
0.3g或0.3g以上±7.5%
按规定,20粒供试品中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三.实验步骤
(1)胶囊剂制备
将胶囊体插入胶囊板中,将药粉置于胶囊板上,轻轻敲动胶囊板,使药粉落入胶囊壳中,至全部胶囊壳中都装满药粉后,套上胶囊帽。

(2)装量差异检查①先将20粒胶囊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和胶囊壳的重量②再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③将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进行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1倍,则装量差异检查合格。

四.实验结果
表1 胶囊,囊壳及药粉重量
表2装量检查相关计算数据
项目平均重量(g)装量差异合格范围
药粉0.269 ±0.0269 【0.242,0.296】
表3 20个胶囊装样量与装样量合格范围的比对
注:合格范围:【0.242,0.296】
合格:√;不合格:×
由上表可看出20个胶囊样品全部都在合格范围内,没出现超出装样量的。

五.实验讨论
实验时没有精密称量囊壳重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原始记录

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原始记录

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原始记录试验名称: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试验
试验目的:检测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评估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试验材料:20粒待检测的胶囊、天平、计时器、记录表。

试验方法:
将20粒待检测的胶囊放置在试验台上,确保胶囊周围无其他干扰物。

准备一个天平,调整至0.01g的精度,并将之放在稳定的平面上。

随机选取10粒胶囊作为样本,用天平分别测量其重量,记录每个胶囊的重量(以g为单位)。

计算10粒胶囊的总重量,并将其与装量差异标准进行比较。

装量差异标准的范围为±5%,即胶囊总重量的95%至105%之间。

如果装量差异超过标准范围,需要重新测量所有20粒胶囊的重量,并检查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符合标准规定为止。

试验结果:
选取的10粒胶囊的重量分别为:0.29g、0.30g、0.31g、0.32g、0.33g、0.34g、0.35g、0.36g、0.37g、0.38g。

计算10粒胶囊的总重量为:0.342g。

根据装量差异标准计算,20粒胶囊的总重量应为:6.84g。

因此,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为:6.84 - 0.342 = 6.498g。

由于装量差异的范围为±5%,即胶囊总重量的95%至105%之间。

因此,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符合标准规定。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20粒胶囊的装量差异在标准规定范围内,说明其生产工艺可靠,质量稳定。

建议继续保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生产的胶囊符合规定要求。

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0年版

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0年版

“装量差异”检查法1 简述1.1本法适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1.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空胶囊容积、粉末的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等原因,可引起胶囊剂内容物装量的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粒装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仪器与用具2.1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30g以下的胶囊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0.30g或0.30g以上的胶囊剂)。

2.2扁形称量瓶。

2.3小毛刷。

2.4剪刀或刀片。

2.5弯头或平头手术镊。

3操作方法3.1硬胶囊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后,取开囊帽,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用小毛刷或其他适宜用具将囊壳(包括囊体和囊帽)内外拭净,并依次精密称定每一囊壳重量,即可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2 软胶囊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后,依次放置于固定位置;分别用剪刀或刀片划破囊壳,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用乙醚等易挥发性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自然挥尽,再依次精密称定每一囊壳重量,即可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4 注意事项4.1 每粒胶囊的两次称量中,应注意编号顺序以及囊体和囊帽的对号,不得混淆。

4.2 洗涤软胶囊壳应用与水不混溶又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其中以乙醚最好。

挥散溶剂时,应在通风处使自然挥散,不得加热或长时间置干燥处,以免囊壳失水。

4.3 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胶囊数。

称量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

已取出的胶囊,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5 记录与计算5.1 依次记录每粒胶囊极其自身囊壳的称量数据。

5.2 根据每粒胶囊重量与囊壳重量之差求算每粒内容物重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3 每粒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20,得每粒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4 按下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X装量差异限度)。

装量差异测定检验规程

装量差异测定检验规程

标题:装(重)量差异检验规程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行政部(存档)装(重)量差异测定检验规程1 目的本规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该项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产品质量。

2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胶囊剂、液体口服制剂装量差异,片剂的重量差异的检测方法。

适用于本厂软胶囊剂、液体口服制剂和片剂的装(重)量差异的测定。

3 责任人本厂化学检验人员对执行本规程负责。

4 规程4.1 软胶囊剂装量差异测定4.1.1 原理以乙醚为溶剂分别测得大丸含油量以及小丸含油量与每丸平均含油量之比,得出大丸为平均含油量的百分比和小丸为平均含油量的百分比,即为装量差异。

4.1.2 试剂乙醚4.1.3 仪器分析天平4.1.4 测定方法任意取胶囊20粒,精密称定总量,然后分别精密称定每丸重量后,切开丸壳,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丸壳),用乙醚洗净,置于通风处使溶剂自然挥发,再分别精密称定每囊囊壳重量及总囊壳的重量,求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及平均装量。

每粒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1倍。

4.1.5 计算每丸平均含油量= (20丸油重量) /20大丸含油量与平均含油量之比(%)= 最大丸含油量(克)/每丸平均含油量(克)×100 小丸含油量与平均含油量之比(%)= 最小丸含油量(克)/每丸平均含油量(克)×100 4.1.6 装量差异限度平均装量0.30克以下装量差异限度±10%平均装量>= 0.30克装量差异限度±7.5%4.2 液体口服制剂装量差异测定4.2.1 原理药物制剂以量取法测定实际装量与规定装量之间的差异程度。

4.2.2 仪器量筒4.2.3 测定方法将液体状样品全部倒入与其装量规格相适应的量筒中,量出其实际装量数。

4.2.4 装量差异限度装量为450ml 装量差异限度:±1 %装量为50ml 装量差异限度:±2 %装量为25ml 装量差异限度:±3 %装量为15ml 装量差异限度:±5 %4.3 片剂重量差异测定4.3.1 原理药物制剂以称量法测定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之间的差异程度。

装量差异检查程序

装量差异检查程序

装量差异检查程序1.目的:建立粉针剂装量差异检查程序,以检查成品装量。

2.范围:适用于粉针剂成品装量差异的检查操作。

3.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仪器:分析天平(感量0.1mg)。

4.2操作:4.2.1取供试品5支,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待干燥后,去除铝塑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4.2.2轻扣橡皮塞,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使瓶内外气压平衡后,盖上胶塞,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支重量并记录(G1)。

4.2.3倾出内容物,用水、乙醇洗净容器,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并记录(G2)。

4.2.4计算:4.2.4.1每支供试品的装量(G):G= G1-G24.2.4.2 5支供试品的平均装量(G0):G0=(ΣG)/54.2.4.3装量差异:将每一支供试品的装量与平均装量进行比较,计算:装量差异=(G-G0)/G0×100%4.2.5结果判定:4.2.5.1每一支的装量差异与下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相比较,均未超出者,判为符合规定。

4.2.5.2如有1支以上超出限度,判为不符合规定。

4.2.5.3初试结果仅有一支超出限度时,另取10支复试。

复试结果中每一支的装量差异与限度相比较,均未超出者,判为符合规定;若仍有一支或一支以上超出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5.注意事项5.1开启橡皮塞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再盖紧后称重。

5.2用水、乙醇洗涤倾出内容物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瓶与原橡皮塞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

5.3空瓶的干燥,一般可用60~70℃加热1~2小时,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5.4称量空瓶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的配对。

6.本文件编制依据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装量差异检测规程

装量差异检测规程

最低装量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F)适用于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制剂。

凡放射性药品及制剂通则中规定检查重(装)量差异的剂型不再进行最低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天平感量1mg或10mg或0.1g。

2.2 注射器规格5、10、20及50ml,经定期检定合格(容量包括注射针头)。

2.3 量筒(量入型)规格50、100、200及500ml,经定期检定合格。

3 操作方法3.1 重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重量计者)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5个(标示装量为50g以上者3个),除去外盖和标签,容器外壁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并干燥后,分别精密称定重量,除去内容物,容器内壁用适宜的溶剂洗净并干燥,再分别精密称定容器的重量,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均取三为有效数字)。

3.2 容量法(适用于标示量以容量计者)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5个(50ml以上者3个0,将内容物分别用响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抽尽;50ml以上者可倾入响应体积的干燥量筒(量入型)中,黏稠液体倾出后,将容器倒置15分钟,尽量倾净。

读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并求出其平均装量。

(均取三为有效数字)。

4 注意事项4.1开启瓶盖时,应注意避免损失。

4.2 每个供试品的两次称量中,应注意编号顺序和容器的对号。

4.3 所用注射器或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检定;其最大刻度值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一致,或不超过标示装量的2倍。

5 记录与计算5.1 记录室温、标示装量、仪器及其规格、每个容器内容物读数(ml),或每个供试品重量及其自身空容器重量、并求算每个容器装量。

5.2 每个容器装量之和除以5(或3),即得平均装量。

5.3按下表,求出每个容器允许的最低装量,以及黏稠液体允许的最低平均装量(均取三为有效数字)。

5.4 如遇平均装量处于标示装量边缘者,计算出平均装量为标示量的百分率,再取三为有效数。

标示装量固体、半固体、液体粘稠液体(容量法)平均装量每个容器装量平均装量每个容器装量20g(ml)以下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0%不少于标示装量的85%20g(ml)~50g(ml)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0%50g(ml)以上不少于标示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7%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3%6 结果判定6.1 每个容器的装量不少于允许最低装量,且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黏稠液体不少于允许最低平均装量),判为符合规定。

装量、重量差异和装量差异的限度

装量、重量差异和装量差异的限度

化学药品(装量、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剂型类别检验量平均片重重量差异限度片剂重量差异20 片0.30g 以下±7.5%0.30g 及0.30g 以上±5%胶囊剂装量差异20 粒0.30g 以下±10%0.30g 及0.30g 以上±7.5%栓剂重量差异10 粒 1.0g 及 1.0g 以下±10% 1.0g 以上及 3.0g ±7.5% 3.0g 以上±5%丸剂重量差异20 粒0.03g 及0.03g 以下±15%0.03g 以上至0.30g ±10%0.30g 以上±7.5%颗粒剂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10 袋1.0g 及1.0g 以下±10%1.0g 以上至1.5g ±8%1.5g 以上至6.0g ±7%6.0g 以上±5%装量(多剂量包装)见最低装量检查法凝胶剂装量见最低装量检查法口服溶液剂装量见最低装量检查法口服混悬剂装量见最低装量检查法口服乳剂装量见最低装量检查法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装量)标示装量检验量增加量易流动液黏稠液0.5ml 5 支0.10ml 0.12ml 1ml 5 支0.10ml 0.15ml 2ml 5 支0.15ml 0.25ml 5ml 3 支0.30ml 0.50ml 10ml 3 支0.50ml 0.70ml 20ml 3 支0.60ml 0.90ml 50ml 3 支1.0ml 1.5ml 50~500ml 见最低装量检查法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5 瓶0.05g及0.05g以下±15%0.05g 以上至0.15g ±10%0.15g 以上至0.50g ±7%0.50g 以上±5%中药(装量、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剂型类别检验量平均片重重量差异限度片剂重量差异20 片0.30g 以下±7.5%0.30g 及0.30g 以上±5%胶囊剂装量差异10 粒±10%栓剂重量差异10 粒1g 及1g 以下±10%1g 以上至3g ±7.5%3g 以上±5%丸剂重量差异(一法)(按丸数服用)10 份0.05g 及0.05g 以下±12%0.05g 以上至0.1g ±11%0.1g 以上至0.3g ±10%0.3g 以上至1.5g ±9%1.5g 以上至3g ±8%3g 以上至6g ±7%6g 以上至9g ±6%9g 以上±5%重量差异(二法)(按重量服用)10 份0.05g 及0.05g 以下±12%0.05g 以上至0.1g ±11%0.1g 以上至0.3g ±10%0.3g 以上至1g ±8%1g 以上至2g ±7%2g 以上±6%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10 袋0.5g 及0.5g 以下±12%0.5g 以上至1g ±11%1g 以上至2g ±10%2g 以上至3g ±8%3g 以上至6g ±6%6g 以上至9g ±5%9g 以上±4%装量装量以重量标示的多剂量包装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丸剂说明] 第一法:以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为1 份(丸重1.5g 及1.5g 以上的丸剂以1 丸为1 份;丸重0.015g 以上的丸剂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超过10 丸的,或丸重0.015g 及0.015 以下的丸剂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不足10 丸的,以10 丸为1 份),取供试品10 份。

保健食品装量差异标准

保健食品装量差异标准

保健食品装量差异标准
保健食品装量差异标准主要根据产品的规格和成分来制定。

如果规格以每片(粒、包、瓶等)的重量或体积表示,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指标以百分含量(纯度)表示,应以标示重量或体积作为重(装)量差异的比较基准。

当规格以每片(粒、包、瓶等)中含某(些)成分的量表示,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指标以每片(粒、包、瓶等)中的含有量表示时,应以平均每片(粒、包、瓶等)重量(装量)或体积作为重(装)量差异的比较基准。

随着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日益严格,特色化管理对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技术指引要求不同于普通食品类属的保健食品制剂应制订重量差异或装量差异指标替代净含量与负偏差,如片剂等剂型应制订重量差异指标,胶囊剂等剂型应制订装量差异指标。

同时,还要确定定量包装突出位置处计量包装净重的要求,选择法定单位和最小净重,字符高度符合检查规则的要求。

此外,对包装金额净额进行定量记录,例如,单个项目的净数量与零部件包装的净数量完全匹配,并且净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额不得超过允许净值。

散剂装量差异 中国药典

散剂装量差异 中国药典

散剂装量差异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规定了散剂装量差异的标准,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限度。

一般来说,散剂装量差异的限度是按照药品剂型和规格进行划分的,比如:
- 饮片类:每袋不超过3.0%;
- 中药颗粒剂:每袋不超过5.0%;
- 中药丸、散剂、胶囊剂:每袋不超过10.0%。

具体来说,散剂装量差异指的是同一批次、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中,不同袋之间装量的差异,其限度是通过对大量样品的检测得出的统计结果而确定的。

这个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每袋药品的剂量尽可能接近于标示剂量。

装量(片重)差异检查法

装量(片重)差异检查法

在药品检验中,因重(装)量差异检查不合格的药品经常遇到,对制剂来说,这项检查发生不合格的几率超过了含量测定。

然而对含量测定的计算,所有药品分析书中都有详细论述,而对重(装)量差异检查的计算,却很少有人讨论,新出版的中国药典注释对此也未加说明。

这可能认为这些计算很简单,可是就在这很简单的计算里,由于计算方法不当,却能把一批本来合格的药品判为不合格。

为了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本文主要以片剂为例对此加以讨论。

对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计算,文献中介绍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将平均片重乘以限度值,求出片重差异允许的范围,然后把每片的重量与此范围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合格。

例如:某批药片,平均片重为0.3149g,1990年版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限度,一部为±5.0%,二部为±5%,即重量差异范围上限=0.3149+0.3149×5%=0.3306g,重量差异范围下限=0.3149-0.3149×5%=0.2992g。

假设其中最重和最轻、次重和次轻的片子分别为0.3322g、0.2976g、0.3308g和0.2990g,与上面计算出来的范围值比较后,都超出范围,则要判该批为不合格。

另一种方法,是先把最重和最轻的片子与平均片重比较,计算最大正和负的重量差异度,如都在规定的限度内,其余片子就不必一一计算,如有超过,再计算次大正或负的重量差异度。

这样,上例的计算应是:最大正重量差异度=(0.3322-0.3149)/0.3149×100%=5.49%最大负重量差异度=(0.2976-0.3149)/0.3149×100%=-5.49%。

如果按药典二部的规定,将上面计算的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则小数部分全部舍去,得到结论是符合规定的,其余片子不必进行计算。

如果按药典一部的规定,将上面计算的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则得到的为5.5%和-5.5%超过规定的限度,于是再计算次大正和负的重量差异度。

装量差异检查法

装量差异检查法

装量差异检查法1 简述1.1 本法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装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装量在0.15g以上的粉针剂)。

3 操作方法3.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俟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3.2 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3.3 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应另取10瓶(支)按3.1~3.2项下方法复试。

4 注意事项4.1 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开启橡皮塞铝盖玻璃瓶装粉针时,应先稍稍打开橡皮内塞使瓶内外的气压平衡,再盖紧后称重。

4.2 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影响称量结果;并将空容器与原橡皮塞或安瓿颈部配对放于原固定位置。

4.3 空容器的干燥,一般可用60~70℃加热1~2小时,也可在干燥器内干燥较长时间。

4.4 称量空容器时,应注意瓶身与瓶塞(或折断的瓶颈部分)的配对。

5 记录与计算5.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 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 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