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考点要求】(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信息技术的发展。

【考点落实】一、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原因1.前提: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保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及正确决策;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

3.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4.新中国教育事业建立和发展,提供较雄厚的技术人才准备。

二、主要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4)成就: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⑥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

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巩固国防安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建设。

2.载人航天:(1)成就: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②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

③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时间轴,让学生初步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概况。
2.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高铁技术等重大科技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在国家战略、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时间轴,让学生对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观看时间轴上的关键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建国以来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技成就。接着,我会展示时间轴,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个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认识到我国科技成就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为主线,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科技发展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成就,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word学案

高三历史12一轮复习LS--必修3-023第五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编写人:孟凡明审核人:蔡、涂、李编写时间:2012-10-4【教学目标】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与成就,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不同侧重点,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用方法】1——12题 C层同学完成; 1——13题 B层同学完成; 1——14题 A层同学完成。

【知识链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尤其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这些科学成果至今对世界各国仍然起着巨大作用。

但我们不能沉醉于四大发明的辉煌和伟大,只看到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躲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没有深刻地去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四大发明,却未能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我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科技成果,却未能诞生近代科技,反而被西方侵略者拿着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知识建构】【课堂检测】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共中央决定研制“两弹”的直接原因是()A.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C.反对核垄断打破核威胁D.对周边国家形成震慑作用3、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A .②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①④③D .③①②④4、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

学案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案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重点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分析】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做一做:阅读书本完成以下表格
领域
成就
时间
地位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 术
对一对,你掌握了吗?
领域
成就
时间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卫星 神州五号 神州六号 杂交水稻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参与人类基因组研 究 银河-I号
1964年 1964年 1970年 2003年 2005年 1973年 1965年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
机器人足球赛
库车县第四中学 热比古丽·亚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 2、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讨论,问答的方式来
认识建国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 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机器人足球赛
会讲四国外语机器人小姐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 机“银河Ⅰ号”(每秒运算速度上亿 次)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
B.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
C.第八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第九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

2.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重和对科技的关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建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内容包括:1.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成功;2.卫星、载人航天的突破;3.汶川地震抗震救援装备的升级;4.5G技术的领先发展;5.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科学家事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在原子弹、氢弹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2.了解中国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成就和突破。

教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突破。

2.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上面的内容导入本课内容。

首先向学生强调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的日益重要地位,然后向学生展示1984年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的视频。

2.主体环节(1)分析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核武器领域的三次试验和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2)分析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介绍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重大成果,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

(3)简述中国在汶川地震后的科技帮助介绍中国在汶川地震后投入了大量科技装备进入救援工作的情况,如震后突破制作的指纹辨识仪等。

(4)介绍5G技术介绍5G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其他科学技术成果及科学家事迹介绍其他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如人造太阳等,以及相关科学家们的事迹。

3.总结环节总结本次课的内容,思考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视频展示,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评价教学效果,争取让学生真正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1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课稿1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成就调查、采访等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吗?”、“谁能来说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2.生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知识、交流观点,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科技成就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历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科技成就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4.联系现实:将科技成就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1)原子弹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试验成功。

(3)卫星①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⑫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⑭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参考答案①原子弹②秦山核电站③中近程导弹④“东方红一号”⑤载人航天工程⑥2003 ⑦第三个⑧1964 ⑨“南优2号”⑩世界性饥饿问题⑪“银河—Ⅰ号”⑫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⑬基因工程技术⑭人工合成蛋白质重点突破“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洗雪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历史新纪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卫和防御能力,将祖国的发展与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1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1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从零散的知识点中发现科技发展的规律,形成系统的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历史角度分析科技成就的产生和发展。
3.针对学生对科学家事迹了解不多的问题,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敬仰和追求。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重要性,立志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4.倡导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了解,但知识较为零散,对重大科技成就的系统认识尚不足。此外,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支持我国科技成就的因素,如国家政策、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重大科技成就的基本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科技成就,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深刻的认识。
3.讲述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和奉献精神。
5.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
四、新中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和奉献精神。 5.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
建 国 以
(1)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 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 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 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 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 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 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 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 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 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 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 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2.生物技术的发展
(2)核技术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 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②196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和平利用核能: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并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3)导弹技术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 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防力量。
(4)人造地球卫星
此后十几年间更多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问世。 (4)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设计: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及作用、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科技成就的史实的学习得到历史智慧
教法
主题教学,角色互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法பைடு நூலகம்
史实记忆,史料分析,归纳总结,分析演绎,历史比较法,辩证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及时间预设
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目标落实过程
1、主题一:我们的成就(角色换位,学生上课,教师提问,拓展主题内容的宽度)
5、主题五:成就的反思(师生合作,反思所学,拓展思维,梳理方法,提升素养,双向成长,收获幸福,增加主题内容的温度)
1、学生通读课本,填导学案上的空空;
2、带着完不成的任务看PPT投影,选5名学生上台当“老师”,解读文字、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不断发问,帮助“小老师”完成解读和填空任务、再识记史实,预计20分钟。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能力目标】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作用、特点、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对科技成就的史实的学习获得史学思维和方法;
【情感价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超越世界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愤读书的志向,培养对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情怀,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
成就二:引领人类走向太空的航天科技
成就三:解决全球吃饭问题的农业科技
成就四:领跑世界的计算机科技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3.小组合作活跃互动: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讨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交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事业基础薄弱,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依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拥有核武器和卫星技术的国家。
2.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们的艰辛付出和伟大精神。
3.提问互动: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突破?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他们认识到科技成就与国情的相互关系。
4.通过对科技成就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了解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挑战。同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重大科技成就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与喜悦。结合时事,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科技成就对国家的重要性。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及载人航天等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阅读本节课的导言,结合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环境,思考为什么建国后不久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活动二:了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阅读教材,①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②设计、完成《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览表,要求包括时间、重大成就和意义(作用);③分类概括、整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活动三:结合国际形势,围绕朝鲜、伊朗核问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A.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B.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C.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 D.发展火箭与卫星技术2.“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氢弹、地球资源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4.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④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6.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银河Ⅰ号”等重大科技成就。

2.分析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课前预习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内容:以发展原子弹、______和____________为重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2)研制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________的垄断。

(空间技术)(3)主要成就: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______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原子弹)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试爆成功。

(氢弹)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东方红一号)2.载人航天工程(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主要成就:2003年,载着宇航员______的_________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杨利伟、神舟五号)(3)意义:中国成为第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指引:“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分属于核技术和航天技术。

原子弹和氢弹,二者均属于核弹。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提示: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2)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二、农业、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_____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

(袁隆平、南优2号)(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________。

(饥饿问题)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主要成就: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________”计算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分析图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3、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为了打破、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获得“”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程标准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在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领域时间成就意义核技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0世纪90年代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空间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判断正误(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知识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新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所涉及的科技知识正确理解。

【授课课时】1课时预习案一.“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二.农业、生物及计算机技术的成就探究案探究一: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根据上述材料及必修1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中国建国之初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探究二:根据展示材料探究促进新中国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三: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新中国科技发展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课后训练】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2.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杂交水稻问世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3.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国家建设 B.和平利用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4.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5.《江门日报》刊载了“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6.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导学案【课标要求】:1、“两弹一星”;2、载人航天;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考点落实】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重点突破】
(1)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科学家自主创新精神);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6. 经济和国防发展的需要及推动;
7.对外开放及国际科技合作
2、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4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2分)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

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巩固练习】
1.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
3.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4.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被国际上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A.卫星返回技术B.载人航天技术C.中近程导弹发射D.杂交稻
6. 从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开始,我国就确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策略。

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B.20世纪60-70年代
C. 20世纪70-80年代D.20世纪80-90年代
7. (原创)2003年神州号飞船载着扬利伟成功返回地面,宣告我国是第几个在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第一B.第二C.第四D.第三
8.下列成果对打破西方国家对空间技术垄断局面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冯如研制的飞机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东方红一号卫星④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
9. (原创)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②中国掌握卫星返回技术③中国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④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③④①②
10.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答案】1-5 DAAAD 6-10 BDB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