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历史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教学进程(不够附页):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学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一)课堂导入从民主主义的概念入手,提问学生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哪两个阶段,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点。
在课件上用时间轴来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由此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五四运动。
(二)课堂展开五四运动:先给学生看一段电影《建党伟业》中与五四运动有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从中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对五四运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上五四运动的内容,完成课件上展示的一个表格。
让学生从书中找出五四运动的意义,给学生讲解五四运动性质中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毫不妥协、反帝反封建的表现。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引导学生从这场运动的领导阶级角度去思考,得出其理由是因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由此简单的对比一下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用李大钊这条线索从五四运动过渡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中领导者就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而李大钊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简单给学生介绍李大钊的生平: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党的创始人→英勇就义。
在介绍中共成立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先展示中共“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会址的照片,然后给学生观看一段有关中共“一大”的简短视频。
看完之后给出一则“一大纲领”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归纳出“一大”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中共在“一大”上提出的革命目标与当时的革命实际情况是否符合。
那么“一大”的革命目标与当时革命实际情况不符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接下来要讲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需要学生掌握两个纲领,即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通过“二大”最低纲领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二大”最低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19版: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创新设计)
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考试说明考查角度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2017·课标全国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Ⅰ,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政策3.(2015·课标全国Ⅰ,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4.(2015·课标全国Ⅱ,30)日本对华经济侵略(“联银券”“军用票”)5.(2014·课标全国Ⅰ,41)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6.(2014·课标全国Ⅱ,30)抗战时期顾维钧争取对华同情和帮助7.(2013·课标全国Ⅱ,30)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的目的及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7·课标全国Ⅲ,30)渡江战役时期对列强侵华特权的否定2.(2013·课标全国Ⅰ,30)中共六大与城市中心革命模式考点一国共十年对峙教材补充『历史概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史论观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实践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考点二抗日战争教材补充『社会特征』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觉醒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全民性和最彻底、最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觉醒。
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以一个独立的、整体的、充满自尊自强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史论观点』明确“十四年抗战”的必要性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
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反映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2、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①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②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③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②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①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放战争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3.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4.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5.《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学习过程】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假和平,真内战。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真内战”的阴谋暴露。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计划
22 23 24
期末复习备考,备课组总结 期末考试
江苏省Hale Waihona Puke 化楚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教研组长 翟锦银 日期: 8 月 30 日
王彩书
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深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路;3 把握教学改革方向,优化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质量;4、针对教学目 、重点难点处理等方面加强集体备课;5、重点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带头作用;6、坚持集 相统一的原则。
体教纲与个人教案相统一的原则。
集体备课活动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内
容
导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单元复习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单元复习 国庆放假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单元复习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单元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单元复习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祖国统一大业、单元复习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单元复习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单元复习 期末复习及适应性练习
袁玉良 袁玉良 周丽华 邱建祥 邱建祥 朱运荣 施玉芹 施玉芹 王彩书
学生掌握情况反馈
王彩书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8张PPT)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 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涵建立根据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 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最核心
★思想武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纲领: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因素
(2)长征时间:
●中央红军:1934.10---1935.10 ●全国红军:1934.10---1936.10
(3)长征意义:① ②……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① ②……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二)全民族抗战 (1937--1945) (三)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略) 2、三年解放战争: (1)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2)第二年(47.6—48.8):反攻, (标志……?) (3)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
潇一镰工 湘带刀农 直不斧革 进停头命 。留。,
,
毛 泽 东
·
月表现: 秋 收
(时、人、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共68张PPT)
对内: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量举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3: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 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① 武装斗争;② 土地革命;③ 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 于色”。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1: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真凄凄惨惨;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 中国的银行、矿山、税收、国库券、期货等为担保。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概况:
① 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 领导: 朱德来贺叶挺
③ 结果: 起义成功,后期北伐失 败,兵分两路。
3、影响: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大已提出过)。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高中历史3.3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学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以学生运动为主力,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6月份开始,____________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
(3)结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思考1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有什么意义?(5)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思考2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__________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②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主要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__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____________。
(4)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思考3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中共二大(1)时间:1922年。
(2)内容(3)意义: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1.条件:国共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__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
2.开始:国民党一大召开。
3.高潮: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7月。
(2)成果: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______________英租界;1927年直捣上海、南京。
高中历史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难点: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课时:2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碍中国的自主发展,防止出现一个摆脱它们控制以至与它们竞争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逐字稿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将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国民大革命运动进行讲述。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二、说学情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一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但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五四运动的概况和历史意义,识记中共成立的意义,能分析出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总结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领会“五四精神”,了解五四运动中近代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
专题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 党的创立时期。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 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 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国民 革命高潮。
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 动派
国共对峙
斗争形式是“围剿”与反 “围剿”,因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国共关系开始由 对峙走向合作
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
抗日
国共第二次
中日民族矛盾 联手抗日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
战争
合作
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同
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美帝国主义
国共两党由 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归类比较 比较近代几次重要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比较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内因
农民阶级的局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的局限
年轻的共产党不
限性;无科学
软弱、妥协,
性;无科学的理
成熟;主要领导
的理论作指导;
脱离人民群众,
论作指导;无先
人犯了右倾机会
无先进的阶级
反帝反封建不
进的阶级领导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解析 答案
高分策略指导 ——表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 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 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 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 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 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 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3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五四运动 教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专题主要讨论的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农名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前期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均告失败,自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促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转折,也是划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事件。
本课主要讲五四运动至解放战争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发展和胜利,承接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该学校学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本课相关内容,但是理解程度不深。
针对以上情况,我将通过讲述历史细节、展示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深化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等史实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三维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识记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其次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不同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开放性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了解,感悟“五四精神”,认识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教法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五四运动发展过程,难点是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6、教学过程首先我将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导入。
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回顾上节课内容和五四青年节学校开展演讲比赛等素材。
然后提出问题:五四青年节和历史上哪件事件有关系?大家对五四爱国运动了不了解?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
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和历史意义——高中历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决定性的历史事件之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和历史意义,并分析高中历史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列强的入侵,尤其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弱化。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
然而,这些运动都没有解决中国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这一时期,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主张,中国的社会革命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则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个阶段包括了废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在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中国农民是受压迫的阶级,他们的地位和财产都是受到压制的。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主要目之一是解放农民。
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同样主张通过建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来实现革命胜利。
这意味着无产阶级,农民和一部分资产阶级都应该联合起来,推动革命的成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解决了中国社会面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先后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这让中国走向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引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基础。
3.高中历史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某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进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学时,针对性强的优秀教案和教学策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示例教案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给学生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的改变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先进化提供的基础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教学步骤:1.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历史。
高中历史专题03 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版)
专题03 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标要求】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考查内容预测】⑴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⑵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意义,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例题(2020年高考.海南卷):马克思主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C。
②④: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主义要与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排除①。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排除③。
故本题选C。
考点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背景: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2.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探索复兴之路的过程: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探究问题: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经过、结果、性质如何?其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导火线:(。
(2经过:第一阶段:①中心:(②口号:(内惩国贼③主力:(第二阶段:①中心:(②主力:((3结果: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②罢免(;③中国外交代表团(。
思考:为什么取得这些胜利?(4性质:彻底的(的革命运动。
(5意义:①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
②促进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能力拓展:五四运动的背景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2、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1历史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国际:思考: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2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召开了中共“一大“,大会规定了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3纲领的完善——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最低纲领,即(,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历史意义: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⑶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正常,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正常,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师用书 人民版必修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材整理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3)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②阶级基础: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外部条件: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
②内容: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22年。
(2)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4“学习思考”,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提示】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罢工,对北京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图解示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教材整理2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必要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到的严重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建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
(1)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共的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2)经过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______________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________年夏。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初,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思考1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4.新中国成立
(1)时间:________年10月1日。
(2)意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结束了中国______________社会的历史,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思考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探究一人民解放战争
图一磨好刀再杀图二三年来的蒋介石
问题(1)图一的磨刀者是谁?该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图二反映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3)图一和图二有何内在联系?
探究二百年抗争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
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
问题(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这征税、那征税,除却菩萨不征税;
英自由、美自由,只有国人不自由。
材料二搞了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就使我们同蒋介石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他那里有三万人,但没有人拥护他,还反对他。
我们有一亿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军参战,人力、物力、财力是无穷的……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
材料三漫画(美帝国主义:滚进来吧,别人还等着出场呢!)
问题根据上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探究四中国革命道路成功选择
材料江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
说明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指什么?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典型例题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说:(几十万民工)骏马高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B.粮食供应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C.淮海战役主要是一场后勤补给战争 D.战略战术正确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解题思路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的人民战争路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关键是理解几十万民工的支持。
B很显然不对,不是突出粮食,C也不是突出后勤补给,D和题干没有关系。
变式训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引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方法指导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一是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
二是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准确地进行知识迁移。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帝国主义 2.(1)1946 (2)大别山 3.淮海平津
4.(1)1949 (2)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5.半殖民地半封建
思考
1.(1)国际因素:二战后的美国为控制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2)国内因素:①国共根本利益的冲突,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不会改变。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决定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②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共缺乏合作的基础。
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一切斗争都必须服从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1)蒋介石。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2)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经过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土崩瓦解。
(3)蒋介石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以人民为敌,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决定了它最终免不了被人民打倒的命运。
探究二(1)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五四运动;图三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斗争对象: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国人民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探究三从客观上看,蒋介石推行独裁、内战的方针,依靠美国打内战,是不得人心的;内战后期,蒋介石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从主观上看,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取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探究四(1)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
“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认识: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题方法探究
变式训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