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在医疗保健领域,病历是医务人员记录病人就诊情况的重要文件。

为了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探讨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该制度带来的优势。

一、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住院病历是记录病情和治疗过程的重要依据,对病人来说,病历也是其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医院系统繁多、信息流转混乱等原因,病历管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病历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每个病人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标识号码,这样可以避免不同系统中同名病人信息混淆的问题,确保病历的准确记录。

其次,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通过标识号码,可以限制对病历信息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病人的敏感信息,保护病人的隐私权益。

最后,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标识号码的应用可以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转,减少繁琐的文件传递和重复记录,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标识号码的生成和分配:医院应建立标识号码的生成和分配规则,确保每个病人都有唯一的标识号码。

标识号码可以采用数字、字母或者组合的形式,以确保独一无二性。

2. 标识号码的应用范围:医院应明确标识号码的应用范围,包括住院部门、门诊部门、检验科室等。

不同科室之间应建立标识号码的数据共享机制,确保病历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标识号码的管理和维护:医院需要建立标识号码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包括颁发和回收标识号码、更新和维护标识号码数据库等。

同时,医院还需要建立标识号码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标识号码泄露或被滥用。

4. 标识号码的查询和验证: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标识号码查询和验证病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规范护理行为,医护人员给患者行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时需确认患者身份。

(二)对就诊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住院患者的唯一识别为住院号、门诊患者(含抢救、门诊留观患者)医保卡或身份证号。

(三)住院、急诊抢救和留观患者使用“腕带”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1.腕带信息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门诊号、入院日期等。

2.护士打印腕带并由第二人核对信息无误后佩戴。

3.腕带脱落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字迹模糊时,应当重新打印,核对后佩戴。

4.患者转床、转科时,须更新腕带信息,并由第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信息一致。

5.佩戴腕带的位置应便于查对,不影响患者治疗。

若四肢均不宜佩戴(如严重皮肤病、外伤、对腕带材质过敏),可将腕带固定于患者病员服胸前明显位置。

(四)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时主动邀请患者陈述自己姓名。

昏迷、语言障碍患者请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无家属则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使用电子设备(如PDA)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五)特殊情形下的患者身份识别要求1.新生儿及尚未取名的婴儿佩戴双腕带标识,诊疗前核对两条腕带信息均无误。

新生儿娩出后,手术医生或助产士将婴儿抱给产妇辨认并陈述新生儿性别,巡回护士或助产士书写/打印新生儿双腕带,信息包括产妇姓名+B(如为多胎,则为“产妇姓名+B1、B2、B3…”)住院号、床号及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g),经两人核对及产妇确认后,分别佩戴于新生儿手或脚上。

2.急诊入院无法知晓信息的患者标识为:姓名(无名氏1+日期)、性别、年龄(不详)、住院号、过敏史(不详)。

明确身份后,按要求更换腕带。

3.手术患者身份识别(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接送人员与病房护士用《手术预约单》《手术安全核查单》与患者腕带信息核对无误,查看手术部位标识正确,方能入手术室。

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简介
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的管理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规定旨在确保患者门诊病历的唯一性和一致性,提高医疗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追溯性。

标识生成规则
1.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由系统自动生成,一旦生成不可更改。

2.标识应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和就诊日期等关键信息,以确保唯
一性。

标识使用和管理
1.医疗机构应建立标识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2.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不得
随意更改或重复使用。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患者门诊病历进行审核,确保标识的准确
性和一致性。

标识查询和追溯
1.医务人员应通过标识查询系统,快速检索和确认患者门诊病历。

2.医疗机构应建立标识追溯机制,能够追溯患者门诊病历的生成、修改和访问记录。

安全保密措施
1.医疗机构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门诊病历的安全和保密。

2.医务人员应妥善保管和使用患者门诊病历唯一标识,不得泄露或滥用。

规定执行和监督
1.医疗机构应对本规定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了解和遵守规定。

2.医疗机构应设立监督机构,负责规定的执行和监督,及时处理违规情况。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医疗机构应在规定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

规定的具体细则和操作流程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并向相关人员公示。

了解更多,请联系医疗机构相关部门。

对就诊病人住院护理记录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护理记录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护理记录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对就诊病人住院护理记录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该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背景在医疗服务中,对病人住院护理过程进行记录是一项关键工作。

这些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病历、治疗方案和医嘱等信息。

然而,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管理常常面临一些困难,例如医疗团队之间信息共享不畅、病人身份混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体系会变得至关重要。

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每个病人将被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该标识将贯穿于病人住院护理过程中的所有记录中。

这将有助于避免不同病人之间的信息混淆和错误记录的发生。

此外,唯一标识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可追溯性。

通过标识的使用,医疗团队可以方便地追踪和检索特定病人的所有相关记录。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并对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实施方法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需要以下步骤:1. 设定唯一标识规则:制定明确的唯一标识规则,确保每个病人的标识都是唯一的且易于辨识。

2. 标识的应用:将唯一标识应用到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各个环节中,包括病人病历、医嘱单、护理记录等。

确保所有相关记录都能够与特定病人标识关联。

3. 标识的索引和检索:建立一个可靠的标识索引系统,使得医疗团队能够轻松地检索和访问病人的相关记录。

4. 培训和意识提高:向医疗团队成员提供培训,使他们熟悉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操作方法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所有相关人员对该制度的认识和意识。

结论通过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病人住院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信息的连续性。

这将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并为病人的治疗和评估提供更好的支持。

建议医疗机构尽快采用并推行该制度,从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1)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6)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16)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身份证号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医疗机构在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唯一标识管理。

常用的患者标识包括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和病历号等,而不能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在使用患者标识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标识必须准确、统一;标识要与医疗档案和治疗活动对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避免标识调换或丢失,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医疗风险。

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是一种有效的标识方法,适用于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7岁以下儿童、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手术病人、告病危及重症监护的患者。

腕带上需要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过敏史等信息,填写应字迹清楚、填写准确,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腕带应佩戴在病人左手,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

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治疗处置前,护士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的标识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而不能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询问患者姓名时,应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在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对于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可以使用床号、姓名两种结合的方式识别身份。

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范本

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范本

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身份识别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患者身份的识别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管理系统,确保患者在就诊、住院、检查、治疗等过程中的身份识别准确无误。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身份识别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身份识别方法和要求。

二、患者身份识别第五条患者在就诊和住院时,应当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使用身份证号码作为患者身份的唯一标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病区、床号等。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包括:(一)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是在标本采集、给药(口服、肌肉、静脉、皮下、皮内)、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如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等)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对患者进行确认,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二)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的身份确认: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医护人员使用 PDA机器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

三、身份识别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身份识别管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身份识别方法、时间、地点、经办人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身份识别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身份识别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罚则第十二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的,由医疗机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五、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

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附: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程序
门诊病人 住院病人
门诊号
住院号
查对门诊号/住院号,检查科室检索方法
病历检索
医保病人 核对医保院号相符
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程序医保病人非医保病人门诊病人门诊号住院病人住院号查对门诊号住院号检查科室检索方法病历检索核对医保卡农保卡身份证住院号相符核对身份证住院号相符精品文档
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和疾病信息的连续性, 确保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一切为患者健康服务。 二、范围:适用门、急诊、住院患者 三、内容: 1、每位来院就诊门急诊病人挂号后,挂号处提供门诊号作为其唯一的标示。 2、每位住院病人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处提供住院号作为其唯一的标示。 3、辅助检查科室将病人的门诊号和住院号作为重要的检索方法。 4、医院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把门诊号或住院号作为其身份查对的内容 之一。 5、病案室应将病人的住院号作为查找归档病历的重要检索方法。 6、医院对门诊号和住院号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保持长期性和连续性,如果变更,必须向 社会公示。 7、住院患者应实行住院号唯一标示管理制度,医保病患应核对身份证、医保卡或农保 卡号;非医保病人应核对身份证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身份标识规定医院对就诊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

住院患者及住院病历以“住院号”为唯一标识,门、急诊患者及门、急诊病历以“门诊号”为唯一标识。

二、身份识别管理(一)门、急诊就诊患者身份识别1.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门诊患者姓名、门诊号等,必要时增加核对医保卡、诊疗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年龄、性别。

如有疑问的情况下请另一人再次核对。

2.门、急诊就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重症患者时,由医务人员护送,在确保搬运安全的前提下,出示患者在门、急诊的就诊病历,认真与科室医生、护士交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或身份证号码)、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情况、引流情况等。

3.在门、急诊执行的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年龄;对无法陈述清楚自己姓名的患者(包括语言交流障碍的外国患者、使用民族语言或方言患者等),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则让患者写出自己的名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或请科室懂得此类语言的医护人员协助翻译,并核对门诊号、身份证号等,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建立使用“腕带”等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治疗护理活动时辨别患者的有效手段。

2.所有住院患者、出生婴儿在住院期间全程佩戴腕带。

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

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3.执行一切医疗护理活动前必须至少同时以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两种标识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1)清醒患者:由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姓名、住院号、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2)昏迷、镇静期间、语言交流障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失语、婴幼儿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严格核对患者腕带的姓名、住院号、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住院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住院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住院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为保证医疗安全,确保在诊疗活动中准确识别患者,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编号制度,为同一患者建立唯一的标识号码。

现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作如下规定:
1、住院号是患者的唯一标识。

住院号,顾名思义就是住院时识别其身份的号码。

每个病人都必须有一个住院号。

在办理入院时由入院处安排病人的住院号,新入院的为新号,重复入院的安排上一次住院的住院号,多次住院的患者始终使用同一个住院号。

2、住院患者的住院号要正确,这关系到后续的各项诊疗措施、病历记录、医疗收费和医疗统计的正确性。

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病情记录、护理记录、药房发药、检查检验的申请单及报告单等,所有与病人有关的资料都要有住院号。

3、住院号也是患者住院时在医院的编码。

在出院病历和结账清单上都有显示。

通过住院号可调阅费用清单及病历。

医院的病案资料室按住院号来排放病历。

在医院的电脑上输入住院号可以检索到病人的资料。

对就诊病人住院检验报告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检验报告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检验报告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对就诊病人住院检验报告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案。

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病人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住院检验报告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住院检验报告数量的增加和管理的复杂性,容易导致信息混乱、泄露或遗失。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目标唯一标识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每份住院检验报告都能够被准确地识别、跟踪和管理,同时保护病人的个人信息安全。

此外,该制度还旨在提高住院检验报告的报告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以支持医疗决策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实施方案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制度需要以下步骤:1. 分配唯一标识:为每位病人分配唯一的标识号码,可以采用随机生成的编码或基于病人个人信息的组合编码。

2. 标识标签:在每份住院检验报告上添加唯一标识的标签,以确保报告与病人一一对应。

3. 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存储住院检验报告及其对应的唯一标识。

该系统应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4. 访问控制:对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访问控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和修改报告信息,以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5. 报告跟踪:通过唯一标识,可以追踪住院检验报告的整个流程,包括采样、送检、分析和报告生成等环节,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势和效益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有以下优势和效益:- 提高病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 简化住院检验报告的管理过程,减少信息混乱、报告遗失或错误的发生。

- 提高住院检验报告的可追踪性,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和辅助决策。

- 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结论为了解决住院检验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制度可以确保病人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1. 引言患者就诊病历的唯一标识管理是为了确保患者就诊病历的准确性、可追溯性以及信息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对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管理和使用。

2.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定义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是指为每位患者在医疗机构中建立的用于唯一识别和标识患者就诊病历的编码或标识符。

该标识符应具有唯一性、持久性和可读性。

3.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生成和分配3.1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生成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算法,确保其唯一性和可读性。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识生成规则,并将其记录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中。

3.2 医疗机构应根据标识生成规则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就诊病历标识。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应在患者首次就诊时生成并记录,并在后续就诊中持续使用。

3.3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分配应确保机构内的唯一性,且不同机构之间的标识不重复。

在患者转诊或转院等情况下,应协调标识的转移和分配,确保标识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4.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使用4.1 医疗机构应在患者就诊病历中正确使用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标识应在每份患者就诊病历中清晰可见,并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

4.2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在医疗机构内部及与外部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中应起到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信息对接,确保标识的可追溯性和正确性。

4.3 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的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5. 引用和附录本文档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请查阅以下文献:- [法律法规名称或标准名称1]- [法律法规名称或标准名称2]- [法律法规名称或标准名称3]附录:- [附录或相关文件1]- [附录或相关文件2]- [附录或相关文件3]以上是关于患者就诊病历唯一标识管理规定的简要介绍和指南,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就诊病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规定,为贯彻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住院号是患者的唯一标识。

1、住院号,顾名思义就是住院时识别其身份的号码。

每一个病人都必须有一个住院号。

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病情记录、护理记录、住院药房发药、检查检验的申请单报告单等,所有与病人有关的资料都有住院号。

2、入院病人的住院号要正确:住院号为住院病人的唯一标识,关系到后续的各项病历、医疗收费和医疗统计的正确性。

在办理入院时由入院处安排病人的住院号。

3、通过住院号调阅费用清单及病历。

医院的病案资料室按住院号来排放病历。

输入住院号在医院的电脑上可以检索到病人的资料。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为了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我院实施了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具体实施如下:一、执行格查对制度,确保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使用身份证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识进行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包括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于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并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确保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写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才能使用,如果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也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必须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时,需要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对于门诊患者,我们也有相应的身份识别制度,具体如下: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执行格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需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方式,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在预约患者挂号时,要认真核对预约单上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就诊卡、病历封面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挂号成功后,要盖上预约优诊章,优先安排就诊。

建卡时也要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患者信息,确保正确输入。

5、医师在为患者诊治前,要核对就诊卡和门诊病历上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并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具检查单和处方。

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我们决定实行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的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目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病人住院医嘱的跟踪和管理,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提升医疗安全: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医疗文件的混淆和医疗错误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实施规定1. 统一标识编码:每份病人住院医嘱将被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编码。

该编码将作为医嘱的唯一识别符,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跟踪和管理。

2. 标识标签:为每份病人住院医嘱生成相应的标识标签,并贴在病历、处方单和医嘱本上。

标识标签应包含标识编码、患者姓名和住院日期等信息。

3. 记录与查询:医务人员在录入病人住院医嘱时,必须填写医嘱的标识编码和相应的信息。

同时,系统将建立一个医嘱管理数据库,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和检索医嘱信息。

4. 核对与确认:医务人员在执行病人住院医嘱时,必须核对医嘱的标识编码,确保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执行完毕后,必须确认医嘱的执行情况,并记录在医嘱管理数据库中。

5. 医嘱跟踪与追溯: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标识编码进行医嘱的跟踪和追溯,便于查找和分析医嘱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实施效果通过实行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的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医嘱准确性提高:由于医嘱具有唯一标识,可避免混淆和错误,提高医嘱准确性。

2. 医嘱及时性提高:通过标识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跟踪和管理医嘱,保证医嘱的及时执行。

3. 医疗安全提升:唯一标识管理制度可避免医疗错误发生,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4. 管理效率提高:医嘱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查询功能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我们期待通过对就诊病人住院医嘱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唯一识别码管理制度

医院唯一识别码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确保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有关医疗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依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 《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办法》3. 《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目标》4. 《医院评审标准》三、制度内容1. 唯一识别码的定义唯一识别码是指医院为患者建立的一个终身、唯一、不可更改的身份标识,由患者身份证号码组成。

2. 唯一识别码的建立(1)患者就诊时,由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提供身份证件,进行身份核实,并录入唯一识别码。

(2)患者住院期间,唯一识别码作为住院患者的唯一身份标识,由医院统一管理。

3. 唯一识别码的使用(1)唯一识别码应用于患者的所有诊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门诊、住院、检查、治疗、手术等。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使用唯一识别码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4. 唯一识别码的管理(1)医院设立唯一识别码管理办公室,负责唯一识别码的建立、维护、更新等工作。

(2)唯一识别码信息应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3)唯一识别码信息变更时,应立即更新,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5. 唯一识别码的核对(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至少使用两种方式核对唯一识别码,包括:a. 直接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b. 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唯一识别码。

(2)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其他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6. 唯一识别码的监督与检查(1)医院定期对唯一识别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对违反唯一识别码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将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唯一识别码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通过实施医院唯一识别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降低医疗差错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三、职责1. 医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开展。

2. 医疗科室:负责本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的具体实施。

3. 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对全院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 医护人员:负责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四、制度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1)使用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身份标识,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均需提供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

(2)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病区、床号等。

(3)在诊疗活动中,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等。

2. 查对制度(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护理操作等活动前,应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抢救、昏迷、神志不清等重症患者,务必使用腕带,并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等。

3. 腕带管理(1)腕带信息填写必须准确无误,字迹清晰规范。

(2)腕带损坏或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3)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4. 交接程序与记录(1)在患者转科、转院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程序,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无误。

(2)对患者的交接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疗项目等。

五、监督与考核1. 护理部门定期对全院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3. 将患者身份识别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管理规范文件
文件编号:GY-YWK-GLZD001
版 序:第一版(每2年改版一次)
生效日期:2013年11月10日
责任部:医务科
持有科室:各科室
$
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和疾病信息的连续性,确保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一切为患者健康服务。
二、范围:适用门、急诊、住院患者
三、内容:
1、每位来院就诊门急诊病人挂号后,挂号处提供门诊号作为其唯一的标示。
2、每位住院病人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处提供住院号作为其唯一的标示。
3、辅助检查科室将病人的门诊号和住院号作为重要的检索方法。
4、(
5、医院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把门诊号或住院号作为其身份查对的内容之一。
6、病案室应将病人的住院号作为查找归档病历的重要检索方法。
7、医院对门诊号和住院号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保持长期性和连续性,如果变更,必须向社会公示。
附:就诊患者唯一标识管理程序
/

修改次数
修改单号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日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