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什么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余秋雨访谈节录

合集下载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信客》ppt课件1

鲁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信客》ppt课件1

初读课文,识释字词
克扣: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唏嘘(xīxū):哭泣时不自主的急促呼吸;抽搭。 稀罕:稀奇。 噩耗(è):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呵斥(hēchì):大声斥责。 焦灼 (zhuó)非常着急。 伎俩 (jì liǎng):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pèi):穷困,受挫折。 吊唁(yàn)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文绉绉(zhòu):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长途跋涉(bá shè): 穷愁潦倒 : 风尘苦旅 :饱经沧桑的旅途生活。 低眉顺眼 :忍气吞声。 生死祸福:
熟读课文,分析欣赏
2、做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做一个信客: 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 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 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 后事,安慰家属。
3、信客的品质: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通达事理
熟读课文,分析欣赏
4、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重他, 感激他。
课文总结
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 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他们 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 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 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 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 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 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 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
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 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 后 继 续 从 事 教 学 和 写 作 。 曾被授予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 雨散文》、《山居笔记》、《行 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熟读课文,分析欣赏
问题导引:
1、文章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做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3、信客的品质? 4、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 客葬在一起?

语文知识点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信客》word教案-总结

语文知识点春鲁教版语文七下第11课《信客》word教案-总结

第一课时预习要点:1.生字词嫉妒jídù噩耗è猝然cù伎俩jì liǎng 昏厥jué时髦máo 诘问jié连声诺诺nuò nuò文绉绉zhōu 颠沛pèi 吊唁yàn 焦灼zhuó2.文常: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化文化散文。

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3.此文共写了两位信客的一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人生历程。

4.进一步讨论:无论是老信客还是信客,他们的“信客”生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5.了解了信客的人生历程和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信客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最大的品质是?6.收集两句诚信格言7.给信客写墓志铭自学要点:1.训练概括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

2.概括“信客”生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3.了解信客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最大的品质是?4.了解墓志铭的写法5.培养无私奉献精神自学过程:一、导入:过去传递书信用什么方法?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课文详细解析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课文详细解析

《信客》课文详细解析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段析】简单交代信客在“我家邻村”,年纪不小且充当信客二三十年。

【品味】“长途跋涉”写出了信客工作的艰辛。

他读过私塾....,无以为生....,回来....,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做了信客。

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

(①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段来由、那么,这个来由是什么呢?) 【段析】简介信客的经历并引出他做信客的来由。

【品味】“读过私塾”为后面代人写信,当教师、校长作铺垫。

“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典雅的词语揭示出信客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

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两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

....,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段析】写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却被人糟蹋了一生的名誉,再也做不了信客。

【品味】“窄窄的”说明老信客只为图送礼好看,并无贪占之心。

“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正说明他向来清白。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段析】老信客蒙受羞辱,声辨不清,失去信任之后来找年轻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品味】“满脸凄伤”,这是一种被误解、被羞辱却无法申辩的表现。

“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表现出老信客的后悔和自责。

“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表现老信客不计私利、处处为人考虑的美德。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2单元第11课《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2单元第11课《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剖析《信客》中的信客也是这一类人的代表,作为上个世纪前半叶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行走在城市与农村间,他们谈论的话语是“中国近代城乡变化的史料”,他们让诚信、宽容的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屈辱与坚守不断传承与发展。

这篇散文文笔凝重、语言警辟,不仅让读者读出了人性的美好,还能读出在社会进程中人们的诚信道德的衰微。

2.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拟定一课时完成。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前四篇散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已经有了可循的方法。

所以,学习《信客》时,信客身上的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等精神都会读出来的。

让学生在自己品读中读懂信客。

2,个性发展和提高如果只停留在对信客这类人默默奉献的一种颂扬,我觉得还不够。

要置身于《文化苦旅》大背景下,读出作者的理性思考,而这却是一个难点。

想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明白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艰难发展的步履,呼唤宽容文化的回归。

不仅在上世纪初,就是在当代也需要文化的坚守着和践行者。

三.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课特点,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2、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提出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1.将采取板块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法完成教学任务。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人生,催生责任。

走进信客,会受到真善美的感染,无论哪个时代,那个转型时期,诚信与宽容都是人生的本色。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阅读。

)重难点: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默默奉献的人。

难点:捕捉《信客》社会背景遭遇的诚信尴尬,催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尽人生的责任。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信客》教案3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信客》教案3

《信客》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佳句,学习本文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语言特点。

3、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的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

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主要作品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

三、读生字词:唏嘘(xīxū)嫉(jí)妒晦(huì)气噩(è)耗猝(cù)然诺诺(nuò)呵(hē)斥诘(jié)问文绉绉(zhòu)焦灼(zhuó)伎(jì)俩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四、整体把握,人物探究:1、学生阅读全文,给文章的每一部分加一个标题。

①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②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

③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

④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⑴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

【最新】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11课《信客》课件(73张PPT)(共73张PPT).ppt

【最新】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11课《信客》课件(73张PPT)(共73张PPT).ppt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长途跋涉:爬山趟水,形容旅途艰苦。 穷愁潦倒:形容人穷困不得意。 鸡零狗碎:指零碎的东西或琐碎的事情。 世故人情:处世经验和人之常情。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第二单元
第11课


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字词,把握文章内容。了
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2、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及作者
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3、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 过程与方法:
1、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 力。
2、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 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 作意图。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 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 献精神。
2、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 容、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等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职业道德 和优秀品格,积淀人文素养。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信客中“信”是什么意思?
“信”现代汉语义项
1、确实 ;2、信用;3、相信; 4、信奉; 5、听凭、随意、放任 6、凭据; 7、书信;8、信息… …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
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 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 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 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 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 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 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 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 重的行李。”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余秋雨简介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

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人。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网络博客闻人。

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信客》阅读练习2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信客》阅读练习2

《信客》阅读练习阅读(一)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

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

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

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

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

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

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

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更有危难。

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 信客课件 鲁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 信客课件 鲁教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动手写一写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 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 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 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墓志铭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 他和年青的缪斯(Myza诗 神),爱情和懒惰,共同 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 有做过什么善事——可是 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 个好人。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 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问题初探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信客” 这种职业有哪些特点?
1、为他人服务 2、苦差事
3、生活凄苦
4、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5、要以诚信为本 6、常受委屈
7、......
品味语言,揣摩文意。
P83(一)第7段:“老人最后的嘱咐 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说‘信客信 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老人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学习方法指导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学习方法指导

《信客》学习方法指导
1.学习本文,首先要仔细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然后细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信客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如文章第一部分对老信客的描写,只有几句话:“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我臭了,你挨着我也会把你惹臭。

”字字千钧,体现了老信客不计私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抓住全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
一、来由——为什么做信客
二、经历——怎么做信客
三、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
四、归宿——为什么能胜任教师和校长的职责
3.从画佳句入手品味语言。

把佳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自己心目中的“佳句”有一些,但不是很多,多数语句还是日常生活用语。

由此可以领悟,有点文采,是需要的,但是不必过于花哨。

太花哨的文章吃力不讨好。

画出了佳句,就可以揣摩这些佳句是怎么表达一个意思的,怎样措词,怎样造句,怎样修辞,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美感。

这样既可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信客》3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信客》3ppt课件

生字学习
唏嘘 (xī xū) 嫉妒(jídù)
猝然(cù)
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 诘问(jié)
焦灼(zhuó) 吊唁(yàn)
伎俩(jìliǎnɡ)
词语学习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提示5
作者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 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 意在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 和爱戴的。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 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品味语言
“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 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 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 一个个面影。”
语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凝练警辟,具有很强 的美感。
能力训练
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 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 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体例不作要 求,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参考示例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 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 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 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 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 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 纪念。
信客
余秋雨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 浙江余姚人。曾任上海 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中 国科技大学及上海交通 大学兼任教授。为当代 美学专家、学者、散文 家,亦为杰出的文化史 研究者。曾被授予“国 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 等荣誉称号。代表作有 散文集《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两书。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信客》ppt课件6.ppt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信客》ppt课件6.ppt

❖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
2020/5/8
活过,爱过,写过。 在这里,沉睡着一个伟 大的灵魂。不容于尘世,也 不要求理解;但我们爱他, 并非为了那未尽的事业。尽 管路途艰难,他仍坚持;倒 下的瞬间,时光就在那一刹 停滞。失去了他的高傲他就 丧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2020/5/8
“恕我不起来了!”
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 重他,感激他。
2020/5/8
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格
任劳任怨 诚信无私 待人宽容 通达事理
2020/5/8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瓢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2020/5/8
背景介绍
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 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 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 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 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 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2020/5/8
问题初探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信客” 这种职业有哪些特点?
2020/5/8
P86(三)第1段:“他总是把无穷的 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 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 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这句中的“郑重”表现了信客的什么 品质?
“郑重”说明了信客对人们的 嘱托的认真态度,表现了他的高度 重视工作的责任心。
2020/5/8
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 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冯玉祥的墓志铭
冯玉祥先生是中 国近、现代史上有重 大影响的军事家和政 2治020家/5/8。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讲阔。只求 为民,只求为国。旧志 不懈,守诚守拙。此志 不移,誓死抗倭。尽心 尽力,我写我说,咬紧 牙关,我便是我,努力 努力,一点不错。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什么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余秋雨访谈节录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信客》什么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余秋雨访谈节录

什么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余秋雨访谈节录(采访/高晓春)记者:人生,意味着年龄和经历;谈人生,也常常意味着是过来的人告诉后来的人。

您觉得,由哪些人谈论人生会更有说服力呢?余秋雨:我想,应当是年纪非常老、阅历也相当丰富、思想又清楚的人,他们可以谈;自己的生命时时面对磨难,并能产生出非常深刻的人生感悟的人,他们也可以谈。

记者:那么,对于您来说,倚仗什么去谈论这个话题呢?余秋雨:我这样说吧──毕竟不可能每一次人生谈论,都有莫里•施瓦茨(美国社会学家)那样的理想人选,也不可能每一种场合的人生讨论都等待施瓦茨出现以后再开始。

人生的哲理有时候会出现在旅途中的某一时刻,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有那么一点点阅历的人也都积累有某种可谈的人生。

而且我谈人生,只是想和年轻人聊聊天,想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诉年轻人。

我并不是像教师一样,非要教给别人一点什么。

什么课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

我写我崇拜的老师,当然他们并不一定有多么伟大;我写我敬仰的人,我把他们的人生状态当作自己谈论人生的前提和中国。

记者:您写过不少人生难题,这些难题大多直指人生主题,比如说,友情问题、名誉问题,等等。

余秋雨:我是以一个中年人的目光,去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文章写了六七篇,每一篇都没有结论。

但是,健全的人生是应该由健全的文化人格来支撑的。

这一点,我坚信。

记者: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健全的人生呢?余秋雨:我举个例子,就说苏东坡吧。

我喜欢苏东坡,他是那种人格健康的人。

他遭受了那么多的灾难,却依然对众生有着慈悲之爱,从他的生命历程中我读到了他面对人生艰难时的乐观与豁达。

在被流放到海南岛的时候,因为缺肉吃,他就天天盼望着:如果哪一天船能够驶过来就好了,说不定就能吃上一点猪肉呢!天天想,天天想,想的时候就写一首诗,再想的时候再写一首诗。

很有意思吧?也很有生活感吧?在那个年代,被流放到海南岛,确实是件很灾难的事儿,一般的诗人会用血和泪写这些诗句,但苏东坡不那样,一住下来,很快就和当地的人交上朋友了。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2单元第11课《信客》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2单元第11课《信客》教案

《信客》教案教学设想:《信客》出自当代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

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但“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于是他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

全文赞美了他们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时,却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防线。

在本文中,余秋雨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性思考形象化,将“诚信”的美德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用睿智典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诚信”变得具体可感。

对青少年的道德观、人生观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把握文章脉络,解读“信客”人物形象。

(重点)2、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难点)3、学习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合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因此我把解读“信客”人物形象,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同时“语文教学强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散文,本文内容较容易把握,适合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文章的内涵是初二学生难以把握的,尤其是对于乡村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采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课前预习:解决重点疑难生字词、填写“信客档案”,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信客)教案 鲁教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信客)教案 鲁教版 教案

《信客》【教学导引】经历了复杂的人生,我们又跟随一位走村串户的信客,来见习诚信人生,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屈,信客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

教学中要认真体会。

【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2.品位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及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3.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4.注意感悟像信客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一、背景资料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仍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

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

《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二、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特殊的职业造就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信客任劳任怨。

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

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信客诚信无私。

他铭记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

诚信以不贪为前提,他洁身自好,从不雁过拔毛,他洁白无瑕,也不怕别人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
──余秋雨访谈节录(采访/高晓春)
记者:人生,意味着年龄和经历;谈人生,也常常意味着是过来的人告诉后来的人。

您觉得,由哪些人谈论人生会更有说服力呢?
余秋雨:我想,应当是年纪非常老、阅历也相当丰富、思想又清楚的人,他们可以谈;自己的生命时时面对磨难,并能产生出非常深刻的人生感悟的人,他们也可以谈。

记者:那么,对于您来说,倚仗什么去谈论这个话题呢?
余秋雨:我这样说吧──毕竟不可能每一次人生谈论,都有莫里•施瓦茨(美国社会学家)那样的理想人选,也不可能每一种场合的人生讨论都等待施瓦茨出现以后再开始。

人生的哲理有时候会出现在旅途中的某一时刻,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有那么一点点阅历的人也都积累有某种可谈的人生。

而且我谈人生,只是想和年轻人聊聊天,想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诉年轻人。

我并不是像教师一样,非要教给别人一点什么。

什么课都可以教,惟有人生课不能教。

我写我崇拜的老师,当然他们并不一定有多么伟大;我写我敬仰的人,我把他们的人生状态当作自己谈论人生的前提和中国。

记者:您写过不少人生难题,这些难题大多直指人生主题,比如说,友情问题、名誉问题,等等。

余秋雨:我是以一个中年人的目光,去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文章写了六七篇,每一篇都没有结论。

但是,健全的人生是应该由健全的文化人格来支撑的。

这一点,我坚信。

记者: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健全的人生呢?
余秋雨:我举个例子,就说苏东坡吧。

我喜欢苏东坡,他是那种人格健康的人。

他遭受了那么多的灾难,却依然对众生有着慈悲之爱,从他的生命历程中我读到了他面对人生艰难时的乐观与豁达。

在被流放到海南岛的时候,因为缺肉吃,他就天天盼望着:如果哪一天船能够驶过来就好了,说不定就能吃上一点猪肉呢!天天想,天天想,想的时候就写一首诗,再想的时候再写一首诗。

很有意思吧?也很有生活感吧?在那个年代,被流放到海南岛,确实是件很灾难的事儿,一般的诗人会用血和泪写这些诗句,但苏东坡不那样,一住下来,很快就和当地的人
交上朋友了。

找不到家的时候,忽然想到顺着牛粪找去就一定能找到人家,他很高兴,因为找到人家就能问到回家的路了。

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他很得意,连忙把这些也写进诗里去。

这是多么健康的人生!
记者: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描述人生,这句话是什么呢?
余秋雨:人生是壮丽而浪漫的旅行。

我想,丈量我的人生的,就应该是这种旅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